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附红细胞体病论文

发布时间:

附红细胞体病论文

第二节 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布与危害附红细胞体病为人兽共患病,不仅引起动物的发病和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本病已引起世界各国畜牧兽医界、外贸界的高度关注,同时这种人兽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也正受到医学界的注意。人感染附红细胞体以后虽然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却增加了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同时人感染本病后通过输血和垂直传播途径可引起其他人群和胎儿感染。随着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增多,近几年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暴发和流行从公共卫生的角度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1992年我国卫生部组成了全国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组,对我国人畜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002年农业部再次组织调查了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证明本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致病性也不断显示出来,不仅导致动物皮毛、肉、奶产量降低和繁殖率下降,而且有时还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动物死亡。猪附红细胞体病已被广泛报道,包括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目前世界各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发生和流行,先后已有美国、南非、阿尔及利亚、肯尼亚、伊朗、法国、挪威、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前苏联、日本、荷兰、马达加斯加、葡萄牙、尼日利亚、西班牙、奥地利、比利时、印度、以色列、南朝鲜、新西兰、埃及、南斯拉夫、阿根廷、巴基斯坦、匈牙利、爱尔兰、德国、古巴、意大利、丹麦、捷克、莫桑比克、巴西、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本病。

教你一个方法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首页找到“更多”,点击更多打开网页,找到文档,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写论文就是这么的,现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这种方法,你可以

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动物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只有选择优质的疫苗,良好的运输和保存条件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保证动物健康。当前在畜牧业生产中,因为种种因素,造成动物免疫失败,致使动物发生疾病,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如下。1动物本身的因素动物本身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包括免疫力低下,母源抗体的影响,免疫抑制,应激反应,饲料中毒等。免疫力低下免疫力是机体对抗原做出应答的能力,它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力。先天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全,免疫系统缺陷,如脾、法氏囊、胸腺发育不全,缺乏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疫苗接种后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力,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母源抗体近年来,种畜禽广泛使用各种疫苗,使幼畜禽的母源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如果在母源抗体处于高水平期间进行疫苗接种,母源抗体会中和疫苗成分并抑制其在动物体内的增殖,从而无法获得预期的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一些幼畜禽易患的疾病需高母源抗体的保护,如过早的使用活疫苗就会造成免疫失败,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鸡传染性贫血等。只有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长,适时接种疫苗,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免疫抑制机体感染免疫抑制性病原,会使其免疫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从而抑制了动物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使疫苗保护力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球虫病、鸡传染性贫血、禽白血病、猪支原体肺炎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型、附红细胞体病、犬温热病等都会损害免疫屏障系统,导致免疫抑制。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营养不良,也会引起抵抗力下降,在免疫接种后可能引起严重反应或导致免疫失败。应激反应恶劣的饲养环境如畜禽舍酷热、寒冷、拥挤、潮湿、不通风、气候骤变,使动物机体处于应激状态,造成疫苗免疫效力降低。另外饥渴、转群、劁骟、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也会引起应激反应,造成免疫失败。饲料中有毒物质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饲料发生霉变,生长霉菌,释放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菌和赭霉素具有淋巴细胞毒性,即使数量很少也可引起淋巴细胞毒性并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疫苗的因素疫苗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包括:血清型、疫苗的质量、疫苗的相互干扰等几个方面。血清型口蹄疫、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均含有多种血清型。虽然有多种血清型,互相间不能提供交叉保护,也不能产生交叉免疫,故选用疫苗毒株的血清型应与本地区和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相一致,否则就会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疫苗的质量弱毒疫苗的关键是免疫原性和毒价,灭活苗的关键是有效病毒含量,为此疫苗的使用和采购要选用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的企业,不要使用来源不明,标识不清,非法生产和非法进口的疫苗,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疫苗相互干扰有些病原的复制会影响其他病原的增殖。不同疫苗同时或以相同的途径接种,疫苗在动物机体内会相互干扰,影响彼此复制和免疫应答,结果会导致免疫失败,如:猪蓝耳病疫苗会影响猪瘟活疫苗的免疫应答,鸡新城疫疫苗和传支疫苗一起使用或间隔时间太短就会引起免疫失败。3运输和保存的因素不同的疫苗株和剂型,其保存温度不一样,因此要按说明要求保存。保存疫苗应该注意保持温度稳定,尽量避免温度忽高忽低,切忌不要反复冻融,否则会引起活力和效价降低。疫苗运输一定要低温快速,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有条件的用冷藏车,无条件的可使用冷藏箱放置冰块。疫苗不能超过有效保存期,包装破损、丧失真空度、瓶盖松弛、变色的疫苗都不能使用。4免疫程序的因素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制订的不合理,会导致免疫失败。

猪附红细胞体病论文

我不是专家!只能帮你找到专家的文章供你参考!附红细胞体的治疗 发表日期:2007-4-16 文章作者: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 已浏览: 172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李亚峰(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山东菏泽,274000)摘要: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和诊断及其对仔猪、育肥猪、种公猪、妊娠母猪等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生产类型猪的特点提出了具体治疗方案。关键词:猪 附红细胞体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7236(2004)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报道,但未发生规模性流行。到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是2003年,在山东某地出现大规模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本文主要报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症状及此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方法。1 病变与诊断发病猪主要表现是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表现出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降低。血检可见病变血球,呈星型、多边形或破碎,部分血球还可以看到附着在血球上的小黑点(病原体)。根据病猪症状和血液检查,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2 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2. 哺乳仔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哺乳仔猪的影响 哺乳仔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特殊情况下受应激因素的刺激可表现出症状。但若严重患病,由于附红细胞体大量破坏红细胞,则表现出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长诱发多种其它疾病。如部分仔猪表现咳嗽气喘,长时间腹泻不愈,常出现大量死亡,有时死亡率高达30%以上。 治疗 由于仔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不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在对仔猪的治疗时,常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用尼可苏拌料投喂,注射2次“铁钴针”,2ml/次,间隔时间为1周。症状严重的仔猪注射长效土霉素2次,2ml /次。 育肥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部分猪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毛长而凌乱。 治疗 采用传统的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的方式治疗发病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但用长效土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效果非常好,2ml/次,连用2次;用黄色素按3mg/kg体重耳静脉缓慢滴注,1次/天,另加多维素,连用3天,效果非常显著。 种公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主要是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下降,配种受胎率下降等。具体表现在种公猪精液颜色为灰白色(正常为浅白色或乳白色),精子密度下降20%~30%,约为亿/ml 。部分种公猪射出的精液中的副性腺液呈破碎状或溶解于精液中,导致精液无法从过滤纱布中滤出。严重影响了母猪受胎率。 治疗贝尼尔1g/次或长效土霉素10ml/次,一天一次,连用两天。由于此病容易复发后重新感染,所以在采用上述方法后,每月采用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交替注射2次,同时注射VB12,10ml/次,每3天1次,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为了巩固疗效或杜绝此病复发,此法一般要执行2~3个月。 妊娠母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妊娠后的母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表现为产弱仔(体重在以下)数上升,母猪产后个月左右出现无乳或少乳,有的母猪表现为妊娠后期流产(流产率在10%左右),有的表现为推迟分娩(推迟2~8天)。 治疗 母猪在感染此病后也一般呈隐性经过。在妊娠前期感染此病,由于胎儿发育慢,一般不需要治疗。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加速,营养需求高,这一时期感染此病,母猪体内血红细胞大量被附红细胞体破坏,对胎儿的营养供给不足,导致仔猪发育不良或死亡,所以,妊娠后期感染此病要及时治疗。① 在母猪分娩前4周,每周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0ml一次。②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如Fe2SO4(按1%添加)和复合多维等。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仍然出现无乳或少乳的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① 在产后24小时内肌注催产素5~10ml/头/次。② 动物增乳注射剂5 ml /头/次,隔1~3天注射1次,一般1~2次即可。③ 使用中药治疗:方一:当归100g、 木通100g、 新鲜柳树皮5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方二:木通100g、 茴香1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3 小结 本病是目前影响猪场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体液传播,所以进行体表寄生虫的消灭,对预防 本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生产上,每月要进行2次猪场消毒和猪体表灭虫,尤其是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 妊娠母猪在患有该病后,可经子宫垂直传播给胎儿。在病猪饲料中适量添加促血细胞生长剂可加快各生产类型病猪的康复。将四环素族抗生素(如土霉素)混入饲料中,可预防猪发生本病。但在对仔猪进行治疗过程中,用喂投的方式不如用肌注的方式好,因为仔猪进食饲料量不稳定。应激因素是引起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少应激、加强营养、经常消毒灭菌、预防其它传染病,对于预防此病有重要作用。 造成此病在某地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猪舍卫生条件差和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差。因此,要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管理和各流通环节的管理、防疫消毒制度,防止互相感染,对病猪迅速隔离,死猪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等特别是临床上防疫注射、治疗用药前必须对注射器、针头按要求进行消毒。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血液中引起的猪及各种动物的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和发热,耳部、唇部、尾部、四肢和下腹部的皮肤发红,所以又称为猪红皮病。多为隐性感染。本病的病原是附红细胞体,虫体呈球形、圆盘形、椭圆形或杆形等,直径为~微米,最大可达微米,多寄生在红细胞表面,1个红细胞可附着1~10个虫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立克次氏体中附红细胞体侵入血液,寄生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变形为星芒状、齿轮状或不规则形状,继而发生破裂的一种高热贫血性传染病。该病多经吸血昆虫传播。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感染断奶仔猪和育肥猪,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升高到40~℃,患病猪只没有精神、无力、喜卧,吃食减少或不吃食,先拉干粪球、尿黄色,后拉稀下痢、尿红色,呼吸加快,黄疸、贫血,耳朵、腹下、腿内侧呈紫红斑,最后衰竭死亡,大猪病程10~15天,小猪死亡较快。在临床上,发病猪常与链球菌、弓形虫混合感染,病情复杂,死亡率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

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认真做好综合防治措施。夏季常用速灭杀丁或溴氢菊酯杀灭吸血昆虫。在饲料或饮水中加一些群体预防性药物,如1吨饲料加虫菌净1000克,调匀后饲喂,连喂5~7天,或1吨饲料中加精制土霉素500克+阿散酸100克+氟苯尼考100克,调匀后连喂5~7天。

[治疗]

(1)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一次性分点注射。

(2)血虫净(三氮脒)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7%的溶液深部肌肉一次注射。

(3)益附清(多种磺胺)按每千克体重~毫升,一次肌内注射。

(4)30%安乃近每头5~10毫升+盐酸胃复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2毫克+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10毫升混合,一次肌内注射。

以上药品分开应用,上午使用(1)和(2),下午使用(3)和(4),连用3天。也可用多西环素每千克体重毫升+福易来每千克体重毫升混合后,一次肌内注射,连用3天。

附红细胞体病的论文

猪附红细胞体病 一、病原 附红细胞体有人认为是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属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属附红细胞体属,真菌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一般以寄生宿主命名,但病原的种类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形态呈环状、哑铃状、S形、卵圆形、逗点形或杆状。大小介于-之间。无细胞壁,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器,无鞭毛,属原核生物,28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分布不均的类核糖体。外有一层胞膜,下有微管(透视镜下)。增殖方式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一般认为增殖发生在骨髓部位,但尚存在争议。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因素有关。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在5度时可保存15天,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可存活31天,在加15%甘油的血液中于-79度条件下可保存80天,冻干保存可活765天。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杀死病原,如%的石碳酸于37度3个小时就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 附红细胞体病的出现在我国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很多猪场因此损失惨重。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比较高。 有人做过调查,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达80-90%;人的感染阳性率可达 86%;而鸡的阳性率更高,可达 90%。但除了猪之外的其它动物发病率不高。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亦可能爆发此病。 一般认为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较少。最早见于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后来逐渐蔓延至河南、山东、河北、甚至新疆和东北地区。

教你一个方法希望能帮上你的忙,先打开百度,在百度首页找到“更多”,点击更多打开网页,找到文档,找到的全是WORD形式的,我写论文就是这么的,现在有很多人都用我的这种方法,你可以

第二节 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布与危害附红细胞体病为人兽共患病,不仅引起动物的发病和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本病已引起世界各国畜牧兽医界、外贸界的高度关注,同时这种人兽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也正受到医学界的注意。人感染附红细胞体以后虽然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却增加了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同时人感染本病后通过输血和垂直传播途径可引起其他人群和胎儿感染。随着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病例的增多,近几年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暴发和流行从公共卫生的角度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1992年我国卫生部组成了全国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组,对我国人畜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002年农业部再次组织调查了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证明本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致病性也不断显示出来,不仅导致动物皮毛、肉、奶产量降低和繁殖率下降,而且有时还引起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动物死亡。猪附红细胞体病已被广泛报道,包括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目前世界各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发生和流行,先后已有美国、南非、阿尔及利亚、肯尼亚、伊朗、法国、挪威、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前苏联、日本、荷兰、马达加斯加、葡萄牙、尼日利亚、西班牙、奥地利、比利时、印度、以色列、南朝鲜、新西兰、埃及、南斯拉夫、阿根廷、巴基斯坦、匈牙利、爱尔兰、德国、古巴、意大利、丹麦、捷克、莫桑比克、巴西、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本病。

我不是专家!只能帮你找到专家的文章供你参考!附红细胞体的治疗 发表日期:2007-4-16 文章作者: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 已浏览: 172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李亚峰(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山东菏泽,274000)摘要: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和诊断及其对仔猪、育肥猪、种公猪、妊娠母猪等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生产类型猪的特点提出了具体治疗方案。关键词:猪 附红细胞体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7236(2004)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报道,但未发生规模性流行。到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是2003年,在山东某地出现大规模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本文主要报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症状及此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方法。1 病变与诊断发病猪主要表现是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表现出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降低。血检可见病变血球,呈星型、多边形或破碎,部分血球还可以看到附着在血球上的小黑点(病原体)。根据病猪症状和血液检查,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2 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2. 哺乳仔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哺乳仔猪的影响 哺乳仔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特殊情况下受应激因素的刺激可表现出症状。但若严重患病,由于附红细胞体大量破坏红细胞,则表现出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长诱发多种其它疾病。如部分仔猪表现咳嗽气喘,长时间腹泻不愈,常出现大量死亡,有时死亡率高达30%以上。 治疗 由于仔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不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在对仔猪的治疗时,常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用尼可苏拌料投喂,注射2次“铁钴针”,2ml/次,间隔时间为1周。症状严重的仔猪注射长效土霉素2次,2ml /次。 育肥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部分猪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毛长而凌乱。 治疗 采用传统的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的方式治疗发病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但用长效土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效果非常好,2ml/次,连用2次;用黄色素按3mg/kg体重耳静脉缓慢滴注,1次/天,另加多维素,连用3天,效果非常显著。 种公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主要是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下降,配种受胎率下降等。具体表现在种公猪精液颜色为灰白色(正常为浅白色或乳白色),精子密度下降20%~30%,约为亿/ml 。部分种公猪射出的精液中的副性腺液呈破碎状或溶解于精液中,导致精液无法从过滤纱布中滤出。严重影响了母猪受胎率。 治疗贝尼尔1g/次或长效土霉素10ml/次,一天一次,连用两天。由于此病容易复发后重新感染,所以在采用上述方法后,每月采用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交替注射2次,同时注射VB12,10ml/次,每3天1次,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为了巩固疗效或杜绝此病复发,此法一般要执行2~3个月。 妊娠母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妊娠后的母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表现为产弱仔(体重在以下)数上升,母猪产后个月左右出现无乳或少乳,有的母猪表现为妊娠后期流产(流产率在10%左右),有的表现为推迟分娩(推迟2~8天)。 治疗 母猪在感染此病后也一般呈隐性经过。在妊娠前期感染此病,由于胎儿发育慢,一般不需要治疗。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加速,营养需求高,这一时期感染此病,母猪体内血红细胞大量被附红细胞体破坏,对胎儿的营养供给不足,导致仔猪发育不良或死亡,所以,妊娠后期感染此病要及时治疗。① 在母猪分娩前4周,每周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0ml一次。②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如Fe2SO4(按1%添加)和复合多维等。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仍然出现无乳或少乳的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① 在产后24小时内肌注催产素5~10ml/头/次。② 动物增乳注射剂5 ml /头/次,隔1~3天注射1次,一般1~2次即可。③ 使用中药治疗:方一:当归100g、 木通100g、 新鲜柳树皮5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方二:木通100g、 茴香1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3 小结 本病是目前影响猪场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体液传播,所以进行体表寄生虫的消灭,对预防 本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生产上,每月要进行2次猪场消毒和猪体表灭虫,尤其是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 妊娠母猪在患有该病后,可经子宫垂直传播给胎儿。在病猪饲料中适量添加促血细胞生长剂可加快各生产类型病猪的康复。将四环素族抗生素(如土霉素)混入饲料中,可预防猪发生本病。但在对仔猪进行治疗过程中,用喂投的方式不如用肌注的方式好,因为仔猪进食饲料量不稳定。应激因素是引起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少应激、加强营养、经常消毒灭菌、预防其它传染病,对于预防此病有重要作用。 造成此病在某地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猪舍卫生条件差和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差。因此,要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管理和各流通环节的管理、防疫消毒制度,防止互相感染,对病猪迅速隔离,死猪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等特别是临床上防疫注射、治疗用药前必须对注射器、针头按要求进行消毒。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论文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附红细胞体病的起源与发现第二节 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布与危害第三节 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制一、附红细胞体与红细胞的关系二、附红细胞体引起细胞膜改变三、附红细胞体冷凝素的作用四、附红细胞体对红细胞的病理损伤和代谢活动的影响五、附红细胞体引起免疫抑制六、附红细胞体对内脏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第四节 附红细胞体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二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与生物学特性第一节 分类第二节 形态结构第三节 染色特性与运动特性第四节 培养特性第五节 抵抗力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第七节 生活史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第一节 流行状况与危害第二节 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第三节 发病年龄、季节与特点第四节 传播方式一、接触性传播二、血源性传播三、垂直传播四、媒介传播第四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第一节 不同年龄阶段猪的临床症状一、哺乳仔猪的临床症状二、断奶生长猪的临床症状三、肥育猪的临床症状四、妊娠母猪的临床症状五、繁殖母猪的临床症状六、种公猪和种母猪的临床症状第二节 不同体重仔猪的临床症状一、体重20千克以下仔猪的临床症状二、体重20千克以上仔猪的临床症状第三节 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一、与流行性感冒、温和型猪瘟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二、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三、与猪瘟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四、与猪弓形虫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五、与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六、与猪轮状病毒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七、与猪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八、与副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第四节 继发其他疾病后的临床症状一、继发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二、继发猪肺疫的临床症状三、继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四、继发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第五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变化第一节 与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时的病理变化第二节 与猪流行性感冒、温和型猪瘟混合感染时的病理变化第三节 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时的病理变化第四节 与猪瘟混合感染时的病理变化一、仔猪的病理变化二、肥育猪的病理变化第五节 与猪弓形虫病混合感染时的病理变化第六节 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时的病理变化第六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第一节 流行病学诊断第二节 病理剖检诊断第三节 实验室诊断一、鲜血悬滴镜检二、浓集法镜检三、血涂片染色镜检四、电镜检查五、补体结合试验六、间接血凝试验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八、分子生物学诊断九、生物学和动物学诊断第四节 鉴别诊断一、与猪瘟的鉴别诊断二、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三、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诊断四、与弓形虫病的鉴别诊断五、与猪流行性感冒的鉴别诊断六、与猪肺疫的鉴别诊断七、与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八、与猪焦虫病的鉴别诊断第七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治疗第一节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第二节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一、临床上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常用西药二、不同种类和年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措施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治疗措施四、猪附红细胞体病与其他疾病混合或继发感染后的治疗措施参考文献

我不是专家!只能帮你找到专家的文章供你参考!附红细胞体的治疗 发表日期:2007-4-16 文章作者: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 已浏览: 172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李亚峰(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山东菏泽,274000)摘要: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和诊断及其对仔猪、育肥猪、种公猪、妊娠母猪等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生产类型猪的特点提出了具体治疗方案。关键词:猪 附红细胞体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7236(2004)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报道,但未发生规模性流行。到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是2003年,在山东某地出现大规模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本文主要报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症状及此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方法。1 病变与诊断发病猪主要表现是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表现出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降低。血检可见病变血球,呈星型、多边形或破碎,部分血球还可以看到附着在血球上的小黑点(病原体)。根据病猪症状和血液检查,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2 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2. 哺乳仔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哺乳仔猪的影响 哺乳仔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特殊情况下受应激因素的刺激可表现出症状。但若严重患病,由于附红细胞体大量破坏红细胞,则表现出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长诱发多种其它疾病。如部分仔猪表现咳嗽气喘,长时间腹泻不愈,常出现大量死亡,有时死亡率高达30%以上。 治疗 由于仔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不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在对仔猪的治疗时,常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用尼可苏拌料投喂,注射2次“铁钴针”,2ml/次,间隔时间为1周。症状严重的仔猪注射长效土霉素2次,2ml /次。 育肥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部分猪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毛长而凌乱。 治疗 采用传统的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的方式治疗发病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但用长效土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效果非常好,2ml/次,连用2次;用黄色素按3mg/kg体重耳静脉缓慢滴注,1次/天,另加多维素,连用3天,效果非常显著。 种公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主要是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下降,配种受胎率下降等。具体表现在种公猪精液颜色为灰白色(正常为浅白色或乳白色),精子密度下降20%~30%,约为亿/ml 。部分种公猪射出的精液中的副性腺液呈破碎状或溶解于精液中,导致精液无法从过滤纱布中滤出。严重影响了母猪受胎率。 治疗贝尼尔1g/次或长效土霉素10ml/次,一天一次,连用两天。由于此病容易复发后重新感染,所以在采用上述方法后,每月采用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交替注射2次,同时注射VB12,10ml/次,每3天1次,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为了巩固疗效或杜绝此病复发,此法一般要执行2~3个月。 妊娠母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妊娠后的母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表现为产弱仔(体重在以下)数上升,母猪产后个月左右出现无乳或少乳,有的母猪表现为妊娠后期流产(流产率在10%左右),有的表现为推迟分娩(推迟2~8天)。 治疗 母猪在感染此病后也一般呈隐性经过。在妊娠前期感染此病,由于胎儿发育慢,一般不需要治疗。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加速,营养需求高,这一时期感染此病,母猪体内血红细胞大量被附红细胞体破坏,对胎儿的营养供给不足,导致仔猪发育不良或死亡,所以,妊娠后期感染此病要及时治疗。① 在母猪分娩前4周,每周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0ml一次。②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如Fe2SO4(按1%添加)和复合多维等。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仍然出现无乳或少乳的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① 在产后24小时内肌注催产素5~10ml/头/次。② 动物增乳注射剂5 ml /头/次,隔1~3天注射1次,一般1~2次即可。③ 使用中药治疗:方一:当归100g、 木通100g、 新鲜柳树皮5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方二:木通100g、 茴香1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3 小结 本病是目前影响猪场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体液传播,所以进行体表寄生虫的消灭,对预防 本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生产上,每月要进行2次猪场消毒和猪体表灭虫,尤其是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 妊娠母猪在患有该病后,可经子宫垂直传播给胎儿。在病猪饲料中适量添加促血细胞生长剂可加快各生产类型病猪的康复。将四环素族抗生素(如土霉素)混入饲料中,可预防猪发生本病。但在对仔猪进行治疗过程中,用喂投的方式不如用肌注的方式好,因为仔猪进食饲料量不稳定。应激因素是引起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少应激、加强营养、经常消毒灭菌、预防其它传染病,对于预防此病有重要作用。 造成此病在某地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猪舍卫生条件差和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差。因此,要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管理和各流通环节的管理、防疫消毒制度,防止互相感染,对病猪迅速隔离,死猪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等特别是临床上防疫注射、治疗用药前必须对注射器、针头按要求进行消毒。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着重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与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内容科学实用,语言通俗易懂,可作为指导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参考书之一,适于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猪附红细胞体病毕业论文

1、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夏季最常发生的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其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猪体温升高至42℃,呈稽留热;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肿大,内充满大量的明胶样胆汁。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肺肿大,淤血水肿。脾脏肿大变软。心肌苍白松软。

一、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红皮病”。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上升到40℃以上,皮肤发红或呈紫红色。四肢,特别是耳缘变紫,长时间可能发生坏死,毛孔内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尿液变暗变黄。起病初期,针尖皮肤上有出血点。攻击过程中,红色斑点变成紫色斑点,背部毛孔上有铁锈色斑点。后期,病猪贫血,皮肤和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凝血功能差。

后面的毛孔上有锈斑

防治方法:采用药物防治:(1)三氮序(血虫净)因其毒性高、安全范围窄,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5毫克,每48小时一次。通常两针就够了。每公斤体重使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毫升。(2) 对于10%盐酸多西环素,每吨饲料添加1000克,持续5-7天。

第二、猪瘟

也被称为“烂肠瘟疫”。病猪体温升高至~41℃,持续时间长,食欲下降或不进食,情绪低落。结膜发红伴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腹部、四肢,甚至全身常有红色或紫色的出血点,逐渐扩展成一片或出血点,有的耳朵由红色变为紫色甚至蓝紫色,逐渐坏死,手指的压力不减。病程7~10d,死亡率较高,药物治疗无效。

病猪皮肤紫红色出血点或出血

防治方法:本病尚无特效药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依靠疫苗预防。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1)种猪:一年两次种猪;母猪后:产后20天免疫一次;储备母猪:按照仔猪免疫程序,8个月龄时,在繁殖前豁免一次;(2)仔猪第一次在20日龄时豁免,第二次在60日龄时豁免。抗体检测应适时进行。抗体不合格的猪应及时补充。

三、猪副伤寒

病猪体温上升至41℃,抑郁,食欲不振,腹泻呈黄绿色,臭味难闻,大便不畅。紫色通常出现在鼻子、耳朵、脖子、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上,发病2-3天内出现斑点,皮肤上出现紫色斑点。慢性病猪皮肤干燥无弹性,腹部和四肢内侧有皮疹或皮疹,类似湿疹。

急性仔猪副伤寒耳鼻及四肢皮肤充血

防治: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预混料或强力霉素或阿莫西林,发病后进行隔离治疗。建议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每公斤体重毫克)或头孢噻呋(每公斤体重3-5毫克),每日一次,持续3-5天。

四、猪败血性链球菌病

突然发病,病猪突然减少进食,体温上升到41-42℃,呼吸困难,结膜发绀,趴在地上,淡红色泡沫状液体从鼻子和鼻子流出,在病猪的脖子、耳朵、腹部、四肢末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跛行,关节肿胀,脑膜炎型神经症状。

病猪的皮肤脖子、耳朵、下腹和四肢呈紫色

预防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创伤,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该病流行频繁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甲氧嘧啶或恩诺沙星预混料。(2) 疫苗可用于预防。建议母猪在分娩前4周接种疫苗;仔猪在30日龄和45日龄接种一次。(3) 发病后及时隔离。

我不是专家!只能帮你找到专家的文章供你参考!附红细胞体的治疗 发表日期:2007-4-16 文章作者: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 已浏览: 172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李亚峰(山东菏泽师专农学部,山东菏泽,274000)摘要: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变和诊断及其对仔猪、育肥猪、种公猪、妊娠母猪等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生产类型猪的特点提出了具体治疗方案。关键词:猪 附红细胞体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7236(2004)00-00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报道,但未发生规模性流行。到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是2003年,在山东某地出现大规模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生产。本文主要报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症状及此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方法。1 病变与诊断发病猪主要表现是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顿,黏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表现出心悸及呼吸加快,腹泻,生殖力下降,毛质降低。血检可见病变血球,呈星型、多边形或破碎,部分血球还可以看到附着在血球上的小黑点(病原体)。根据病猪症状和血液检查,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2 附红细胞体病对不同生产类型猪的影响及治疗2. 哺乳仔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哺乳仔猪的影响 哺乳仔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特殊情况下受应激因素的刺激可表现出症状。但若严重患病,由于附红细胞体大量破坏红细胞,则表现出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长诱发多种其它疾病。如部分仔猪表现咳嗽气喘,长时间腹泻不愈,常出现大量死亡,有时死亡率高达30%以上。 治疗 由于仔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不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在对仔猪的治疗时,常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首先用尼可苏拌料投喂,注射2次“铁钴针”,2ml/次,间隔时间为1周。症状严重的仔猪注射长效土霉素2次,2ml /次。 育肥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 附红细胞体病对育肥猪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部分猪生长缓慢,皮肤苍白,毛长而凌乱。 治疗 采用传统的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的方式治疗发病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但用长效土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效果非常好,2ml/次,连用2次;用黄色素按3mg/kg体重耳静脉缓慢滴注,1次/天,另加多维素,连用3天,效果非常显著。 种公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对种公猪的影响主要是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下降,配种受胎率下降等。具体表现在种公猪精液颜色为灰白色(正常为浅白色或乳白色),精子密度下降20%~30%,约为亿/ml 。部分种公猪射出的精液中的副性腺液呈破碎状或溶解于精液中,导致精液无法从过滤纱布中滤出。严重影响了母猪受胎率。 治疗贝尼尔1g/次或长效土霉素10ml/次,一天一次,连用两天。由于此病容易复发后重新感染,所以在采用上述方法后,每月采用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交替注射2次,同时注射VB12,10ml/次,每3天1次,同时,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为了巩固疗效或杜绝此病复发,此法一般要执行2~3个月。 妊娠母猪 附红细胞体病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妊娠后的母猪在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表现为产弱仔(体重在以下)数上升,母猪产后个月左右出现无乳或少乳,有的母猪表现为妊娠后期流产(流产率在10%左右),有的表现为推迟分娩(推迟2~8天)。 治疗 母猪在感染此病后也一般呈隐性经过。在妊娠前期感染此病,由于胎儿发育慢,一般不需要治疗。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加速,营养需求高,这一时期感染此病,母猪体内血红细胞大量被附红细胞体破坏,对胎儿的营养供给不足,导致仔猪发育不良或死亡,所以,妊娠后期感染此病要及时治疗。① 在母猪分娩前4周,每周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0ml一次。② 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补血添加剂,如Fe2SO4(按1%添加)和复合多维等。经过上述方法治疗后仍然出现无乳或少乳的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① 在产后24小时内肌注催产素5~10ml/头/次。② 动物增乳注射剂5 ml /头/次,隔1~3天注射1次,一般1~2次即可。③ 使用中药治疗:方一:当归100g、 木通100g、 新鲜柳树皮5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方二:木通100g、 茴香100g,煎水或混入饲料中喂食。3 小结 本病是目前影响猪场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主要传播途径为体液传播,所以进行体表寄生虫的消灭,对预防 本病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生产上,每月要进行2次猪场消毒和猪体表灭虫,尤其是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 妊娠母猪在患有该病后,可经子宫垂直传播给胎儿。在病猪饲料中适量添加促血细胞生长剂可加快各生产类型病猪的康复。将四环素族抗生素(如土霉素)混入饲料中,可预防猪发生本病。但在对仔猪进行治疗过程中,用喂投的方式不如用肌注的方式好,因为仔猪进食饲料量不稳定。应激因素是引起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猪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减少应激、加强营养、经常消毒灭菌、预防其它传染病,对于预防此病有重要作用。 造成此病在某地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猪舍卫生条件差和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差。因此,要加强猪舍、环境的卫生管理和各流通环节的管理、防疫消毒制度,防止互相感染,对病猪迅速隔离,死猪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等特别是临床上防疫注射、治疗用药前必须对注射器、针头按要求进行消毒。

可以给猪打疫苗,而且可以保持住的卫生问题,而且应该让猪喝水,并且应该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就是应该用药物进行治疗,等等,这些办法都是可以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