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学论文写作入门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写作入门书籍推荐

普通人怎么入门中医?四大基础书籍走起!

1、《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

如果要为这个清单上的书目做个推荐指数的话,这本书无疑是满分。虽然我没有看过?即使如此,也不阻碍这本书的满分,因为没有哪一本书能够得到它这样的肯定,几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全部都是推荐,所有的专业人士也都是推荐的态度。这样大范围的赞美快使得它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必读书目之一了。

2、《药物史话》;

本书是以药品种类为序,因而时间的跳跃性更增强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任何一个想去了解药物背后有趣或者无聊故事的人们去阅读本书。本书的优点是药物史相对全面,药物发现背后的轶事侃侃而谈,不会枯燥无味。缺点就是人物重复出现,时间跳跃性强。

3、《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建立》;

本书是当代科普名著系列中的一本;本书意在讲述美国科学界的师承关系,其选择的角度是药理学界。因而这本书常作为药理学的入门科普必读书目。作者用纪实的描写手法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药理学家的性格和故事,展示了药理学蓬勃发展以及师徒关系,并且你相当容易的被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热情所震惊。

4、《致命细菌——超级细菌的自述》;

读了本书,基本上药理书中的抗生素部分内容你已经了解了一半,剩下的仅仅只是再去深入的读读课本就可以了。不过,和药理书一样,这本书的内容也是陈旧的很。在上海,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已经从市场上消失,而本书却依然念念不忘的提着这两位旧情人。

5、《病者生存》;

《病者生存》是非常著名的医学科普书,在果壳的书单里和知乎的书单里是推荐书目。它讲述了我们认识疾病的误区,颠覆了一般人的想法。当然,还是那句话,现代的指南几乎也颠覆了它很多。但是有些经典的想法,永恒的闪耀在那里。

可以看些简单的易懂的医学类书籍建议你看一些介绍各类疾病的大众性的书籍当然如果你对专业知识很感兴趣而且可以看得懂的或可以看《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还有临床医学的《妇科学》《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等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1、《常见病诊断与用药》,作者:戴德银 。 2、《中医入门必读歌诀》,作者:方文贤。 3、《协和医事》,作者:讴歌。 4、《中医四大名著》,作者:张仲景。 5、《本草纲目彩色图谱》,作者:沈连生。 6、《零起点学中医》,作者:天下无疾。 7、《中医自学百日通》,作者:张湖德、单丽娟、王存芬。 8、《中医入门》,作者:秦伯未。 9、《医生该如何思考》,作者:郑明华。 10、《医学基本知识》,作者:李忠泰。

医学论文入门书籍推荐

普通人怎么入门中医?四大基础书籍走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医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咨讯》 《中国医药指南》 《当代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药导报》《中外医疗》 《中国临床医生》 《亚太传统医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实验方剂学》 《中医基础医学》 《临床骨科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和我联系。空间里有更多的相关资料,你可以了解一下。

我就是读临床医学的,如果你想读临床医学专业的话,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你先看看,对你以后学医就要轻松点.看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6版教材都可以,解剖很枯燥,你喜欢胸外,建议你看一些你喜欢的专业书籍,例如外科学。但是说实话,你现在学这些都太早了。看医学专业书籍对你高考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你还是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一点的医学院才好。

药学论文入门推荐书籍

《神农本草经》、《汤头歌》《中医脉理入门》《 伤寒杂病论》《金贵要略.》《黄帝内经》《温病条辨》中医基础理论、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脉诀 华陀的《青囊书》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中医名家,不仅是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选择,而且也是年轻中医的成长目标。振兴中医,关键是人才。在全国仅有的万中医药人员中,年轻中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每一位中医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 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如中医史学、中医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 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百科全书、年鉴、国内外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一个年轻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 二、坚持终身实践——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成长为一名独立工作的医生,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成长过程就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拜名师:中医学自古以来,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因为,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不是全然规范化可以照本宣读的“技术”,而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艺”。因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直觉体悟、取象比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种思维方式就无法进行。所以,师承是年轻中医师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找名师。我们要谦虚请教,勤奋学习,坚持临证抄方,有疑必问,有闻必录,认真分析体悟老师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的尚品洁医师说得好,年轻中医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威望高的老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拜名师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拜名师是我们成才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多拜名师,可多有收获,可多得真传。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师达十七人之多,现代名医陈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当然,拜师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一致。纵观历史,不论是古代名医,还是现代名医,只有多拜名师,方可能汇各家之长,才可能成为中医大家。 2.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养:医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在一个正规的教学医院接受几年有计划的住院医师培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医疗实践。一般而言,正规的教学医院,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较为先进的设备,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经验。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几年,实践几年,肯定能在实践中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临床诊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方法,就能学习一套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就能在观察、思考、推理、判断方面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就能使自己逐渐成熟,尽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纯中医只可坐门诊,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专科专病培训,进行专科专病研究:名医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临床疗效,但临床疗效必须体现在治疗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的独特经验上。所以,选择好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接受专科专病培训,终身坚持专项或专病的研究和实践,是成为中医大家的必经之路。 接受专科专病培训,可以到国家中医研究院或省级中医医院的国家重点专科进行培训或进修,选择的医院在本专业领域内一定要有权威,治疗上一定要有优势与特色。 总之,一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来自实践,必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更不能掌握知识为自己所用。 三、坚持思考与总结——在继承与创新中引领学科发展 知识很重要,但只有在实践和思考中才能总结出来,方可转化为才能。因为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中有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这就是坚持终身思考与总结的意义。 1.培养思考能力:思考是一种有目的的脑力劳动,是从感性认识努力向理性认识提高的过程,是从事物的现象去探讨本质的一种基本功。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善于思考,学会思考,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人不但是生物有机体,而且有社会性,是有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一个具体病人所提供的信息常常是零散的、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医生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这就需要思考,面对一个病人或一个具体医疗问题,医生要思考的范围是很宽的,除了疾病本身所涉及的问题外,还要考虑到病人的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状态等等,这些与诊断和处置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只有进行全面周密和认真的思考,才可能理解贯串于整个疾病、整个病人的有内在联系的东西,从而得出正确的概念和判断,提出科学的而切合实际的处理办法,付诸临床实践。医生要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判断及处理办法是否正确,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才能。 这个实践、思考和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就是医生不断体会病人疾苦,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的过程,也就是医生成长必经的过程。 2.培养总结能力和科研能力:一个年轻医生,要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本学科发展并力争走在其前列,就需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临床科学研究。就需要经常追踪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同时把自己在实践中和科学研究中的成果、经验,写成文章发表或作学术报告交流。 3.著书立说,引领学科发展:名医的标准,除了临床疗效高之外,还应该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有推动和促进作用。不论是创新的理论,还是创新的实践,都应体现在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建立一种新的学说的基础上。因此,年轻中医应当在搞好临床、教学、科研的同时,不断地升华其研究成果,及时捕捉学科发展动向,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整理医案,观察病例,撰写文章,著书立说。只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特色传播出去,达到引领本学科发展的目的。 总之,一代名中医的成长历程,是一个漫长历练的过程。除了以上谈到的三个方面之外,还要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更主要的是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终身思考与总结,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中医。

你好,中药入门书籍你可以直接在购书网比如当当上搜《中药学》这本书,里面内容挺全很实用,平时可以看看《本草纲目》《神农本草》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认知中药的好书,在学习重要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多看看《中医基础理论》毕竟中医基础很重要,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地领悟古人说的话和治病方法,还有《中医诊断学》是很基础的,包括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都对你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加油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谢谢

《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中医入门三字经》。

推荐四种:一是近代医家秦伯未写的《中医入门》,薄薄的小册子,32开、几十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优点是讲的都是基础,缺点是太单薄。二是学苑出版社的“民国中医药课程”,分《制药大纲》、《诊病大方》等多种单行本,都是当时的名医讲义,可以作为入门教材。第三是明代医家李梃的《医学入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分上下两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歌赋较多、便于记诵,可以看看。最后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御纂医宗金鉴》,是清朝廷官方太医院编纂的教科书,内容最优化、体例最好,全书以歌诀形式撰写,影响极大,比较好的版本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另有白话解出版,可以结合使用。

药学论文入门书籍推荐

《神农本草经》、《汤头歌》《中医脉理入门》《 伤寒杂病论》《金贵要略.》《黄帝内经》《温病条辨》中医基础理论、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脉诀 华陀的《青囊书》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中医名家,不仅是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选择,而且也是年轻中医的成长目标。振兴中医,关键是人才。在全国仅有的万中医药人员中,年轻中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每一位中医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 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如中医史学、中医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 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百科全书、年鉴、国内外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一个年轻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 二、坚持终身实践——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成长为一名独立工作的医生,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一成长过程就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拜名师:中医学自古以来,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因为,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不是全然规范化可以照本宣读的“技术”,而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艺”。因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直觉体悟、取象比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种思维方式就无法进行。所以,师承是年轻中医师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找名师。我们要谦虚请教,勤奋学习,坚持临证抄方,有疑必问,有闻必录,认真分析体悟老师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的尚品洁医师说得好,年轻中医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威望高的老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拜名师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拜名师是我们成才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多拜名师,可多有收获,可多得真传。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师达十七人之多,现代名医陈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当然,拜师要与自己所学专业方向一致。纵观历史,不论是古代名医,还是现代名医,只有多拜名师,方可能汇各家之长,才可能成为中医大家。 2.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养:医学生毕业之后,最好能在一个正规的教学医院接受几年有计划的住院医师培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从事医疗实践。一般而言,正规的教学医院,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有较为先进的设备,更主要的是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经验。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几年,实践几年,肯定能在实践中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能基本掌握临床诊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方法,就能学习一套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就能在观察、思考、推理、判断方面养成严谨求实的作风,就能使自己逐渐成熟,尽快步入成才的道路。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纯中医只可坐门诊,不能管住院病人的弊端。 3.接受专科专病培训,进行专科专病研究:名医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临床疗效,但临床疗效必须体现在治疗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的独特经验上。所以,选择好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接受专科专病培训,终身坚持专项或专病的研究和实践,是成为中医大家的必经之路。 接受专科专病培训,可以到国家中医研究院或省级中医医院的国家重点专科进行培训或进修,选择的医院在本专业领域内一定要有权威,治疗上一定要有优势与特色。 总之,一切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来自实践,必须把实践放在第一位,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真正懂得前人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更不能掌握知识为自己所用。 三、坚持思考与总结——在继承与创新中引领学科发展 知识很重要,但只有在实践和思考中才能总结出来,方可转化为才能。因为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在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中有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这就是坚持终身思考与总结的意义。 1.培养思考能力:思考是一种有目的的脑力劳动,是从感性认识努力向理性认识提高的过程,是从事物的现象去探讨本质的一种基本功。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善于思考,学会思考,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人不但是生物有机体,而且有社会性,是有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一个具体病人所提供的信息常常是零散的、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这就需要医生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这就需要思考,面对一个病人或一个具体医疗问题,医生要思考的范围是很宽的,除了疾病本身所涉及的问题外,还要考虑到病人的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状态等等,这些与诊断和处置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只有进行全面周密和认真的思考,才可能理解贯串于整个疾病、整个病人的有内在联系的东西,从而得出正确的概念和判断,提出科学的而切合实际的处理办法,付诸临床实践。医生要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判断及处理办法是否正确,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才能。 这个实践、思考和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就是医生不断体会病人疾苦,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有效率的过程,也就是医生成长必经的过程。 2.培养总结能力和科研能力:一个年轻医生,要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跟上本学科发展并力争走在其前列,就需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进行临床科学研究。就需要经常追踪本专业在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同时把自己在实践中和科学研究中的成果、经验,写成文章发表或作学术报告交流。 3.著书立说,引领学科发展:名医的标准,除了临床疗效高之外,还应该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有推动和促进作用。不论是创新的理论,还是创新的实践,都应体现在建立一个新的学科、建立一种新的学说的基础上。因此,年轻中医应当在搞好临床、教学、科研的同时,不断地升华其研究成果,及时捕捉学科发展动向,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整理医案,观察病例,撰写文章,著书立说。只有如此,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特色传播出去,达到引领本学科发展的目的。 总之,一代名中医的成长历程,是一个漫长历练的过程。除了以上谈到的三个方面之外,还要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更主要的是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实践,终身思考与总结,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中医。

推荐你看《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如果还想了解药材有关的知识,可以看看《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

中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本文由 医书网  回答,且这些中医书籍在里面有

我就是自学中医的,现在百正好学到你的下一层次,我的经历可能值得你参考下。

就自学而言,我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看 中医基础理论的,不然很难理解中医,然后多背,《 黄帝内经》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书先不要看,把基础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学长说的看也是白看,因为根本看不懂。师传的一般都是先背书,几大经典著作都背了再上临床跟着学 如果是自学, 首先你要买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 中医基础学,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我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 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

第一门课程你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很多知识需要总结,可以参考《中医自学》江天成版,里面的总结比较精炼。

我就是先看了《中医基础理论》,这个一定要先看。主要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两套。内容都差不多,少有差异度。

看完了以后觉得意犹未尽,就继续看了《中医诊断学》,很多都不懂,才知道看早了,于是回过头去看《黄帝内经》,看完了基本就算是看到中医的门了。

第二门课程你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 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 桂枝汤,六味地黄汤, 四物汤, 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你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

读完《中回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入门以后,我就找了《中医诊断学》和《针灸学》来看,再看就能看懂了,而且相当实用。因为我只是作为爱好,所以没有去看《中药学》,后面都是杂七杂八的看点“药膳”、“中医气功推拿”之类的东西。还兼看了一些例如“道家思想”、“易经”之类的东西,都互有帮助。答

一直没有学看病、抓药。但是作为爱好来处理,没有走的太深。

有机会再学学西医的一些知识,互相应证。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等等。

有机会再学学西医的一些知识,互相应证。比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等等。

以下为大家推荐的药学书籍都是众人推荐的经典书籍,排名越靠前,推荐度越高,越值得大家阅读。1.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苏冠华,王朝晖主编2009-07-0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3版) 王满恩,薛建英编著2015-04-01 化学工业出版社3.新编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2012年新版·以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为... 苏冠华等主编2012-07-01 人民卫生出版社4.施今墨对药(第4版) 吕景山 著2010-12-01 人民军医出版社5.任之堂中药讲记 曾培杰 陈创涛2013-09-01 人民军医出版社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主编2015-09-01 人民卫生出版社7.张仲景50味药证(第3版) 黄煌 编著2008-09-01 人民卫生出版社8.中草药彩色图谱(第四版) 23年!25万册!中草药经典图谱! 徐国钧,王强 著2013-07-01 福建科技出版社9.李可经方基础有效量 孙其新2014-02-01 人民军医出版社10.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张廷模 编著2010-07-01 人民卫生出版社11.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二版) 黄煌编著2015-01-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2.药店店员基础训练手册 谢子龙 著2013-04-01 湖南科技出版社13.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 陈云志,刘俊主编2013-12-01 人民军医出版社14.方剂组成功用“快快”记忆法(第2版) 王满恩,赵昌编著2015-01-01 化学工业出版社15.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修订版) 朱良春,蒋熙,朱又春,朱建平 著2007-10-01 湖南科技出版社16.漫画中医.中药篇.漫画中医系列——百家讲坛、健康之路、养生堂、... 罗大伦 著2012-06-01 人民军医出版社17.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第7版) 高学敏,白玉,王淳著2013-06-01 人民卫生出版社18.中医歌诀白话解丛书·汤头歌诀白话解(第5版) 李庆业等编著2013-06-01 人民卫生出版社19.跟师一日一得理法方药 曾培杰,陈创涛编著2014-05-01 人民军医出版社20.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二辑)·邓中甲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著2011-08-01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期刊入门书籍推荐

普通人怎么入门中医?四大基础书籍走起!

可以看些简单的易懂的医学类书籍建议你看一些介绍各类疾病的大众性的书籍当然如果你对专业知识很感兴趣而且可以看得懂的或可以看《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还有临床医学的《妇科学》《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等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是打算学习中医吗?如果想系统的学习中医的话,需要从头开始,开始是《中医入门》,《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学中医人必学的课程,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不知道你想学习中医的哪个方面?是偏重针灸推拿还是中医外治还是理法方药的应用,这是各有侧重的,如果想综合了解,那还需要看《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对中医有了初步了解之后,需要多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这些都是需要仔细研读的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我就是学医的,学医在头两年也就是背书,理解你背的东西,在后三年就是把你背的东西联系临床,帮助临床知识的学习理解,融会贯通。临床类的像基础、临床、麻醉、影像、口腔文科应该是考不了。护理、中医可不可以我不知道。但公卫类的应该可以。看书你现在看也没用,学医了有你看的,最主要把英语学好,可以选择一些与医学有关的美剧看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