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和蚕种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1蚕病危害依然较为严重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蚕业科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蚕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蚕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蚕生产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增加了一些新蚕区,蚕农缺乏养蚕新技术,蚕业科技的普及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新蚕区蚕病危害也随之出现。根据我们在蚕业主产区的调查,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最近几年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乡镇工业的兴起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氟污染中毒及工业废气中毒现象较多;加上近年来农林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治虫,导致蚕中毒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蚕作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总之,要在当前不能忽视蚕病危害的严重性,必须把蚕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效控制蚕病危害。2蚕病发生原因剖析消毒防病使用蚕药不规范农村养蚕对蚕病防治工作总的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或放松“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茧价波动大、劳动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少蚕农不愿在消毒防病工作投人,不消毒、少用药或不用药,对蚕病危害任其自然。同时,一些地区蚕药市场混乱,伪劣蚕药混迹于当地蚕药市场,而有一些蚕药经营者利用蚕农急于寻找“蚕有病一用就好的蚕药”的良好愿望,大量引进所谓对脓病等病毒病有效的治疗药剂,所谓又治病又增丝的药剂,将蚕病防治工作导向歧途,致使蚕病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蚕农蒙受经济损失。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过程中管理粗放,如密饲又不及时除沙,不提青不分批,不注意淘汰弱小蚕和病蚕等,增加蚕座内传染的机会;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和抗逆力下降;不及时定点处理好蚕沙和病蚕,乱抛病蚕,乱堆放蚕沙,有的甚至用来喂养家禽家畜,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污染养蚕环境;采茧后旧草龙(娱蛤簇)不及时烧毁,甚至有的养蚕户将旧草龙存放到下一蚕期或下一年再用;大部分使用方格簇的农户,用了多年也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致使病原长期滞留在室内外养蚕环境中。有的地方养蚕用水被污染,从而更加剧了病原的反复传播。桑园管理不善由于茧丝行业滑坡,蚕茧价格大起大落,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失管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叶质差,影响到蚕的体质,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得不到及时防治,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蚕病发生增多。同时,由于自然环境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导致蚕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3控制蚕病危害的对策目前除可应用灭蚕蝇可有效地防治蝇蛆病,应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外,其它蚕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预防。因此,必须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蚕农实施以消毒为主的蚕病综合防治策略,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11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认真做好蚕室及其周围环境、贮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消毒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消毒时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簇。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投人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或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堆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人桑田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田附近摊晒蚕沙,防止病原体飞逸散播。旧簇具要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旧草龙在采茧后应立即烧毁,不要将旧草龙随意放在室外,更不要将旧草龙留作下期蚕上簇之用;方格簇是多年使用的簇具,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应立即烧毁,还可继续使用的应经熏烟消毒后,将其整理好集中保存在室内。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如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要有浅的石灰坑,坑内石灰粉要经常保持新鲜,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蚕室内放置病蚕用的消毒缸;贮桑室要经常冲洗消毒等。防除桑园害虫,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原交叉传染。采回的桑叶应放在专用的贮桑室内,切忌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蚕用消毒净1《拟)倍水溶液或有效氯漂白粉液(或漂粉精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消毒工作虽然是目前蚕业生产中控制蚕病危害的有效的手段,但即使经过充分消毒,也只能把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至最低感染剂量以下,不可能将病原体完全消灭。在消毒的当时或较短的时间内病原体很少,但随着养蚕操作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其它原因,病原体可通过蚕体繁殖、蚕室外病原体通过养蚕生产活动或空气飘移进人蚕室污染桑叶。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病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选用推广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征,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可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正确选用蚕用药剂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灭僵灵等)。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可用于蚕室蚕具或叶面消毒,灭僵灵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菌胶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剂药,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蚕区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对症、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蚕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蚕病发生后首先进行正确的诊断,确定是什么病,分析发病的原因,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①病毒病(如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只能消毒预防,除做好蚕期前、蚕期中的正常消毒工作外,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或灭僵灵进行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②真菌病(如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调节好养蚕环境的温湿度,每天撒灭僵灵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③细菌病:及时拾出病蚕,选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进行防治。④蝇蛆病:从4龄起蚕开始至上簇,规范使用灭蚕蝇防治。⑤化学农药中毒症:要正确诊断、查清毒源,拾出中毒蚕,中毒轻者通过及时改善饲养环境,改饲无污染桑叶可减轻损失。如氟化物污染桑叶或有机磷农药污染桑叶,把被污染的桑叶经石灰浆处理后喂蚕,可减轻危害。总而言之,蚕病防治工作在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加强蚕业科技的普及,让广大蚕农了解和掌握新的养蚕技术,重视蚕病防治的必要性。行动上实施以消毒为中心的综合防治蚕病的配套技术,正确选用蚕用药剂,定能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巩固和稳步发展蚕桑生产。
这个要多管齐下,给病蚕吃药,蚕用脓病清 (按产品说明使用)病蚕还能吃桑叶的 ,病症严重 大量病蚕死亡的 取本品2支加凉开水500ml 搅拌均匀 喷雾于桑叶正反面喂蚕,桑叶太湿的要等风干后喂蚕,预防用1-2支,2-4龄起蚕、盛食期各使用一次。 病蚕已经不吃桑叶爬出蚕座的是快挂了的,它爬出蚕座 爬远了 然后就挂了,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治。
桑叶要新鲜,大小没关系 必须要新鲜,不能喂食变黄的桑叶,就是秋天要掉落的那种桑叶,变黄的桑叶没营养,蚕吃了体质变弱 抗病能力变差。桑叶尽量不要有桑螟(卷叶虫)会带脓病的病毒,桑螟会把排泄物拉在桑叶上面,蚕吃了被桑螟排泄物污染的桑叶就会得脓病。所以发现桑叶上面有桑螟排泄物也要马上清除。 买来的桑叶有霉味的要拿出放10分钟 把霉味散掉才喂蚕。
蚕要喂饱,竹节蚕单独喂养 喂食新鲜桑叶 让它吃饱 会自然痊愈。蚕如果经常挨饿 会去吃蚕座里干枯发霉的桑叶碎片、残梗,然后就会得细菌病挂掉,经常挨饿的蚕体质也会变差,所以蚕要挨饿了 要把它们换到干净的蚕座。
蚕座要经常清洁。发现病蚕隔离喂养,死蚕要及时处理。爬出蚕座的脓蚕 当它爬远 爬不动了 很快就会流水死掉,躯体很快变黑 散发病毒 病毒可以空气传播,病蚕的排泄物也会带病毒,所以有脓蚕的蚕座要撒消毒粉消毒。(不是生石灰)。
引起脓蚕病的病毒在空气中 在阳光下10小时才会死亡,所以有脓病病毒的蚕室、蚕具 严重的蚕室墙壁也要清洗杀毒,用84消毒液清洗。
蚕座不能太拥挤,这样一些蚕会吃不到桑叶 就去吃垃圾了。大小蚕要分开饲养,大蚕吃桑叶多 吃的快 小蚕竞争不过 吃不到桑叶 经常挨饿体质变差 就容易得病,病发挂掉了又会散发病毒,污染蚕座。
蚕室空气也要好。蚕室要凉爽通风,蚕脓病应以预防为主,脓蚕就算做茧也是死,所以正常的蚕是不会带脓病毒的。采摘桑叶就注意不要拿带桑螟的桑叶,一定要用这种桑叶就冲洗干净。
传染性蚕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部分农户减产欠收,而且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巩固与发展,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秋季传染性蚕病的发生原因,以便加强防治,减少损失。
小烘灶林立 重点蚕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蚕桑生产,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最近几年,特庸镇境内先后建起了100多座用于烘茧的小土灶。这些小烘灶,分布广泛,条件简陋,又都建于蚕室桑园附近。收烘期间,人员进出频繁,病原物随着买卖茧人员四处扩散传播。小烘灶的收烘场所常与蚕室、蔟室混用,养蚕前又缺乏严格彻底的消毒,病原累积,数量倍增,进而引起各种蚕病的大发生、大流行。
管理粗放 作为重点蚕区的特庸镇,户均桑园面积较大,一般农户成片桑园都在3亩左右,有的农户多达7-8亩,加上该镇又是产苗大镇,有大量的苗叶可利用,期养蚕5-6张的农户比比皆是。这样的饲养量对于大部分只有二个劳动力的农户来说要做到精耕细作难度较大,因而蚕期中各项技术措施难以按时到位,造成蚕儿体质虚弱而诱发蚕病。
消毒防病意识淡薄 调查中我们看到,重点蚕区养蚕农户相对集中,常共用同一条死水河中的河水洗涮蚕室蚕具,因而只要其中一个农户的蚕发生蚕病,其余农户都会不同程度地感染同一种蚕病。蚕沙处理不规范,常将蚕沙倒于河边、桑园或家前屋后,致使病原菌随空气流动而到处传播。蚕前、蚕中、蚕后消毒或马虎了事,或干脆不消毒。对蚕药的性能掌握不够,不能对症下药。
桑园虫害严重 重点蚕区同样存在重养蚕、轻管桑这个突出问题。2000年9月6日,我们对特庸镇的秋季桑园虫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桑螟发生量亩平高达26140头,尺蠖2400头,黄毛虫1160头,桑毛虫、野蚕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综合虫口密度高的田块达10万头以上,不仅与晚秋蚕争夺叶源,而且,桑树害虫在经历了高温干燥、低温多湿的不良气候后,普遍发生真菌病,造成了虫蚕的交叉感染,为蚕病的蔓延提供了条件。
浅谈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和蚕种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1蚕病危害依然较为严重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蚕业科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蚕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蚕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蚕生产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增加了一些新蚕区,蚕农缺乏养蚕新技术,蚕业科技的普及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新蚕区蚕病危害也随之出现。根据我们在蚕业主产区的调查,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最近几年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乡镇工业的兴起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氟污染中毒及工业废气中毒现象较多;加上近年来农林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治虫,导致蚕中毒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蚕作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总之,要在当前不能忽视蚕病危害的严重性,必须把蚕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效控制蚕病危害。2蚕病发生原因剖析消毒防病使用蚕药不规范农村养蚕对蚕病防治工作总的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或放松“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茧价波动大、劳动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少蚕农不愿在消毒防病工作投人,不消毒、少用药或不用药,对蚕病危害任其自然。同时,一些地区蚕药市场混乱,伪劣蚕药混迹于当地蚕药市场,而有一些蚕药经营者利用蚕农急于寻找“蚕有病一用就好的蚕药”的良好愿望,大量引进所谓对脓病等病毒病有效的治疗药剂,所谓又治病又增丝的药剂,将蚕病防治工作导向歧途,致使蚕病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蚕农蒙受经济损失。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过程中管理粗放,如密饲又不及时除沙,不提青不分批,不注意淘汰弱小蚕和病蚕等,增加蚕座内传染的机会;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和抗逆力下降;不及时定点处理好蚕沙和病蚕,乱抛病蚕,乱堆放蚕沙,有的甚至用来喂养家禽家畜,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污染养蚕环境;采茧后旧草龙(娱蛤簇)不及时烧毁,甚至有的养蚕户将旧草龙存放到下一蚕期或下一年再用;大部分使用方格簇的农户,用了多年也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致使病原长期滞留在室内外养蚕环境中。有的地方养蚕用水被污染,从而更加剧了病原的反复传播。桑园管理不善由于茧丝行业滑坡,蚕茧价格大起大落,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失管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叶质差,影响到蚕的体质,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得不到及时防治,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蚕病发生增多。同时,由于自然环境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导致蚕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3控制蚕病危害的对策目前除可应用灭蚕蝇可有效地防治蝇蛆病,应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外,其它蚕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预防。因此,必须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蚕农实施以消毒为主的蚕病综合防治策略,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11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认真做好蚕室及其周围环境、贮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消毒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消毒时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簇。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投人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或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堆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人桑田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田附近摊晒蚕沙,防止病原体飞逸散播。旧簇具要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旧草龙在采茧后应立即烧毁,不要将旧草龙随意放在室外,更不要将旧草龙留作下期蚕上簇之用;方格簇是多年使用的簇具,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应立即烧毁,还可继续使用的应经熏烟消毒后,将其整理好集中保存在室内。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如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要有浅的石灰坑,坑内石灰粉要经常保持新鲜,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蚕室内放置病蚕用的消毒缸;贮桑室要经常冲洗消毒等。防除桑园害虫,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原交叉传染。采回的桑叶应放在专用的贮桑室内,切忌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蚕用消毒净1《拟)倍水溶液或有效氯漂白粉液(或漂粉精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消毒工作虽然是目前蚕业生产中控制蚕病危害的有效的手段,但即使经过充分消毒,也只能把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至最低感染剂量以下,不可能将病原体完全消灭。在消毒的当时或较短的时间内病原体很少,但随着养蚕操作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其它原因,病原体可通过蚕体繁殖、蚕室外病原体通过养蚕生产活动或空气飘移进人蚕室污染桑叶。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病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选用推广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征,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可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正确选用蚕用药剂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灭僵灵等)。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可用于蚕室蚕具或叶面消毒,灭僵灵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菌胶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剂药,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蚕区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对症、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蚕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蚕病发生后首先进行正确的诊断,确定是什么病,分析发病的原因,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①病毒病(如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只能消毒预防,除做好蚕期前、蚕期中的正常消毒工作外,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或灭僵灵进行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②真菌病(如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调节好养蚕环境的温湿度,每天撒灭僵灵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③细菌病:及时拾出病蚕,选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进行防治。④蝇蛆病:从4龄起蚕开始至上簇,规范使用灭蚕蝇防治。⑤化学农药中毒症:要正确诊断、查清毒源,拾出中毒蚕,中毒轻者通过及时改善饲养环境,改饲无污染桑叶可减轻损失。如氟化物污染桑叶或有机磷农药污染桑叶,把被污染的桑叶经石灰浆处理后喂蚕,可减轻危害。总而言之,蚕病防治工作在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加强蚕业科技的普及,让广大蚕农了解和掌握新的养蚕技术,重视蚕病防治的必要性。行动上实施以消毒为中心的综合防治蚕病的配套技术,正确选用蚕用药剂,定能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巩固和稳步发展蚕桑生产。
这个要多管齐下,给病蚕吃药,蚕用脓病清 (按产品说明使用)病蚕还能吃桑叶的 ,病症严重 大量病蚕死亡的 取本品2支加凉开水500ml 搅拌均匀 喷雾于桑叶正反面喂蚕,桑叶太湿的要等风干后喂蚕,预防用1-2支,2-4龄起蚕、盛食期各使用一次。 病蚕已经不吃桑叶爬出蚕座的是快挂了的,它爬出蚕座 爬远了 然后就挂了,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治。
桑叶要新鲜,大小没关系 必须要新鲜,不能喂食变黄的桑叶,就是秋天要掉落的那种桑叶,变黄的桑叶没营养,蚕吃了体质变弱 抗病能力变差。桑叶尽量不要有桑螟(卷叶虫)会带脓病的病毒,桑螟会把排泄物拉在桑叶上面,蚕吃了被桑螟排泄物污染的桑叶就会得脓病。所以发现桑叶上面有桑螟排泄物也要马上清除。 买来的桑叶有霉味的要拿出放10分钟 把霉味散掉才喂蚕。
蚕要喂饱,竹节蚕单独喂养 喂食新鲜桑叶 让它吃饱 会自然痊愈。蚕如果经常挨饿 会去吃蚕座里干枯发霉的桑叶碎片、残梗,然后就会得细菌病挂掉,经常挨饿的蚕体质也会变差,所以蚕要挨饿了 要把它们换到干净的蚕座。
蚕座要经常清洁。发现病蚕隔离喂养,死蚕要及时处理。爬出蚕座的脓蚕 当它爬远 爬不动了 很快就会流水死掉,躯体很快变黑 散发病毒 病毒可以空气传播,病蚕的排泄物也会带病毒,所以有脓蚕的蚕座要撒消毒粉消毒。(不是生石灰)。
引起脓蚕病的病毒在空气中 在阳光下10小时才会死亡,所以有脓病病毒的蚕室、蚕具 严重的蚕室墙壁也要清洗杀毒,用84消毒液清洗。
蚕座不能太拥挤,这样一些蚕会吃不到桑叶 就去吃垃圾了。大小蚕要分开饲养,大蚕吃桑叶多 吃的快 小蚕竞争不过 吃不到桑叶 经常挨饿体质变差 就容易得病,病发挂掉了又会散发病毒,污染蚕座。
蚕室空气也要好。蚕室要凉爽通风,蚕脓病应以预防为主,脓蚕就算做茧也是死,所以正常的蚕是不会带脓病毒的。采摘桑叶就注意不要拿带桑螟的桑叶,一定要用这种桑叶就冲洗干净。
种桑养蚕?消毒杀菌必选——亮剑 ◆消毒机理,独特犀利 新一代新型蚕用消毒杀菌剂——亮剑,将KADAKE杀菌消毒因子及抗病毒因子,作用于家蚕病原体CPB、NPB病毒,细菌及真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质的膜系统,与细胞膜磷脂中的脂肪酸结合,迅速击穿攻破细胞质膜,病菌细胞的核心,使病菌体内生命物质外流,导致蚕病原体微生物死亡,一拔亮剑,蚕菌病毒立即被斩草除根,防治蚕病效果优良显著。 ◆消杀病菌,威力无比 本品其中成分聚六亚甲基胍(PHMG)经蚕业研究所检测证明*对家蚕各种病毒性脓核病、软化病、中肠性脓病、血液性脓病、铁蚕病、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胃炎、细菌性中毒症、曲霉病、黑尾病、僵病、真菌病等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微粒子、原虫孢子等致蚕病原体均有快速、彻底、强烈、100%的杀灭作用。对提高家蚕的免疫力及成活率,预防蚕病发生及交叉感染均有优秀的效果。适用蚕室蚕具、蚕体蚕座、蚕种蚕卵、桑树桑叶消毒和内服添食防治蚕病。 ◆消杀方法,独特优秀 本品配方独特,即可蚕体外用消毒杀菌,又可蚕体内服添食防治,蚕体内外,全面消杀,能使药物能彻底有效的集结分布于消毒物体表面,超强吸附于微生物表面,快速攻击细菌表面,击穿细胞保护墙,攻破细菌细胞质膜,在消毒后的物体表面,迅速形成杀菌膜,维持较长的杀毒活性,实验证明对医院墙面消毒,墙面持续抗菌长达一个月*并且在垂直物面的效果不受任何影响。对农村简易蚕室泥土地面和常见的竹木蚕具裂缝、孔隙、角落,具有较强的穿渗透消毒力。又可通过内服添食,迅速在蚕体内击穿攻破细胞质膜,病菌细胞的核心,使病菌体内生命物质外流,导致蚕病原体微生物死亡,消杀防治蚕病,内外表里,全面彻底。 ◆消毒优点,无毒无害 本品为绿色生态环保产品,具有广谱、高效、强力。不含碘、氯、醛、醇,无色无嗅、无刺激、无残留、无腐蚀性、无漂白性、无耐药性、PH值中性,易溶于水。对蚕体喷洒、浸浴、添食均无毒无害,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完全满足桑蚕制品出口的检测要求。 ◆消毒性能,稳定安全 稳定安全,不易分解,耐光耐热,耐贮存,不燃不爆,不挥发,药效持续长久,对衣物不着色,生物降解性好。对皮肤、粘膜、眼睛无刺激,对皮肤无过敏,安全无毒。对各种金属、塑料、木质无任何腐蚀作用,对环境无污染和不造成蓄积中毒。 ◆消毒用量,经济划算 优强于甲醛(福尔马林)消毒穿透效果,挤压少量消毒液即可兑18斤消毒水,相当于一瓶500ml甲醛(福尔马林)所兑的消毒水。其灭菌效力是它们的3~5倍,且相同灭菌效果的用量仅为甲醛(福尔马林)1/26~28。有较强的价格性能比,经济划算。 ◆包装精美 炫耀大方 新一代新型蚕桑消毒杀菌剂——亮剑,品质超群,包装精美,炫耀大方,在众多同类品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必将茁壮成长,深受广大蚕农的青睐!成为市场畅销的主流品牌。 附表*与常见消毒剂性能比较* 项 目 亮剑(PHMG) 醛类 酚类 其它季铵盐类 含氯消毒剂 碘类 醇类 备注 杀菌效果 优 优 中 良 优 良 一般 黏膜刺激性 无 中 中 中 强 中 弱 腐蚀性 无 中 中 弱 强 中 无 毒性 无 中 中 中低 极强 中 弱 长效性 长 中 中 中 极短 中 短 气味 无 刺激 刺激 弱 极刺激 中 中 着色性 无 无 发黄 无 漂白 发黄 无 环境污染 无 中 中 中 强 中 微 附表*腐蚀性测试结果比较 物 品 处 理 线网褪色情况 线网腐蚀情况 铁钉 (48小时) 大头针 (48小时) 处理前 48小时 4天 48小时 4天 含氯1%漂白粉液 黑褐色 黄白色 白 色 用力拉断 极易拉断 严重全锈 严重全锈 亮剑(PHMG) (200倍液) 黑褐色 黑褐色 黑褐色 拉不断 不能拉断 未锈 未锈 清 水 黑褐色 黑褐色 黑褐色 拉不断 不能拉断 未锈 未锈 规格500ml/瓶×20/箱
浅谈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和蚕种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1蚕病危害依然较为严重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蚕业科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蚕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蚕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蚕生产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增加了一些新蚕区,蚕农缺乏养蚕新技术,蚕业科技的普及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新蚕区蚕病危害也随之出现。根据我们在蚕业主产区的调查,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最近几年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乡镇工业的兴起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氟污染中毒及工业废气中毒现象较多;加上近年来农林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治虫,导致蚕中毒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蚕作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总之,要在当前不能忽视蚕病危害的严重性,必须把蚕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效控制蚕病危害。2蚕病发生原因剖析消毒防病使用蚕药不规范农村养蚕对蚕病防治工作总的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或放松“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茧价波动大、劳动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少蚕农不愿在消毒防病工作投人,不消毒、少用药或不用药,对蚕病危害任其自然。同时,一些地区蚕药市场混乱,伪劣蚕药混迹于当地蚕药市场,而有一些蚕药经营者利用蚕农急于寻找“蚕有病一用就好的蚕药”的良好愿望,大量引进所谓对脓病等病毒病有效的治疗药剂,所谓又治病又增丝的药剂,将蚕病防治工作导向歧途,致使蚕病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蚕农蒙受经济损失。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过程中管理粗放,如密饲又不及时除沙,不提青不分批,不注意淘汰弱小蚕和病蚕等,增加蚕座内传染的机会;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和抗逆力下降;不及时定点处理好蚕沙和病蚕,乱抛病蚕,乱堆放蚕沙,有的甚至用来喂养家禽家畜,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污染养蚕环境;采茧后旧草龙(娱蛤簇)不及时烧毁,甚至有的养蚕户将旧草龙存放到下一蚕期或下一年再用;大部分使用方格簇的农户,用了多年也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致使病原长期滞留在室内外养蚕环境中。有的地方养蚕用水被污染,从而更加剧了病原的反复传播。桑园管理不善由于茧丝行业滑坡,蚕茧价格大起大落,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失管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叶质差,影响到蚕的体质,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得不到及时防治,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蚕病发生增多。同时,由于自然环境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导致蚕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3控制蚕病危害的对策目前除可应用灭蚕蝇可有效地防治蝇蛆病,应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外,其它蚕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预防。因此,必须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蚕农实施以消毒为主的蚕病综合防治策略,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11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认真做好蚕室及其周围环境、贮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消毒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消毒时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簇。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投人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或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堆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人桑田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田附近摊晒蚕沙,防止病原体飞逸散播。旧簇具要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旧草龙在采茧后应立即烧毁,不要将旧草龙随意放在室外,更不要将旧草龙留作下期蚕上簇之用;方格簇是多年使用的簇具,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应立即烧毁,还可继续使用的应经熏烟消毒后,将其整理好集中保存在室内。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如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要有浅的石灰坑,坑内石灰粉要经常保持新鲜,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蚕室内放置病蚕用的消毒缸;贮桑室要经常冲洗消毒等。防除桑园害虫,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原交叉传染。采回的桑叶应放在专用的贮桑室内,切忌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蚕用消毒净1《拟)倍水溶液或有效氯漂白粉液(或漂粉精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消毒工作虽然是目前蚕业生产中控制蚕病危害的有效的手段,但即使经过充分消毒,也只能把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至最低感染剂量以下,不可能将病原体完全消灭。在消毒的当时或较短的时间内病原体很少,但随着养蚕操作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其它原因,病原体可通过蚕体繁殖、蚕室外病原体通过养蚕生产活动或空气飘移进人蚕室污染桑叶。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病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选用推广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征,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可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正确选用蚕用药剂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灭僵灵等)。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可用于蚕室蚕具或叶面消毒,灭僵灵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菌胶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剂药,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蚕区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对症、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蚕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蚕病发生后首先进行正确的诊断,确定是什么病,分析发病的原因,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①病毒病(如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只能消毒预防,除做好蚕期前、蚕期中的正常消毒工作外,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或灭僵灵进行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②真菌病(如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调节好养蚕环境的温湿度,每天撒灭僵灵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③细菌病:及时拾出病蚕,选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进行防治。④蝇蛆病:从4龄起蚕开始至上簇,规范使用灭蚕蝇防治。⑤化学农药中毒症:要正确诊断、查清毒源,拾出中毒蚕,中毒轻者通过及时改善饲养环境,改饲无污染桑叶可减轻损失。如氟化物污染桑叶或有机磷农药污染桑叶,把被污染的桑叶经石灰浆处理后喂蚕,可减轻危害。总而言之,蚕病防治工作在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加强蚕业科技的普及,让广大蚕农了解和掌握新的养蚕技术,重视蚕病防治的必要性。行动上实施以消毒为中心的综合防治蚕病的配套技术,正确选用蚕用药剂,定能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巩固和稳步发展蚕桑生产。
一、病毒病 1、血液型脓病 (1)体躯仲胀,体色乳白、光亮; (2)节间隆起成高节蚕或节间折迭成竹节蚕; (3)狂躁爬行于蚕篇四周,跌落地上; (4)将眠时发病不能入眠而死; (5)皮肤易破,血液乳白色; (6)镜检血液,有多角体; (7)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4~7天。 2、中肠型脓病 (1)发育不齐,经过长,食桑少,活力弱,体瘦细,白陶土色,常下痢; (2)挤压病蚕尾部粪粘腻,黄绿色,严重时有乳白色粘粪; (3)血液正常,中肠有乳白色横纹,后肠糜烂; (4)镜检中肠组织有多角体; (5)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7天。 3、浓核病 (1)发育不齐,食桑减退,停食,踏叶,体软弱无力,但尾部无粪粒或下痢,死时有吐水; (2)表现为空头症或起缩症; (3)镜检无多角体。 4、病毒病防治方法 (1)蚕期前,蚕室、蚕具、养蚕环境等彻底清洗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小蚕期注意保湿、保温、提高叶质。壮蚕期饱食、通风、防饿、防蒸热、防蚕体创伤; (3)经常用新鲜风化石灰粉作干燥材料,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4)做好桑病虫防治,杜绝外来病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5)处理好病毙蚕,严禁喂鸡鸭; (6)桑夷 沙深埋; (7)严格淘汰迟眠蚕、病蚕、特小蚕、不正常蚕。 二、真菌寄生病 1、白僵病 (1)发病后期伏桑夷 死去。临死前稍吐水,体软,伸直。皮肤显淡红色,经2天僵硬发白色; (2)眠中发病多半脱皮,不脱皮。死蚕体色污褐,潮湿; (3)镜检病蚕血液有白僵病菌园筒形芽生孢子; (4)染病的蚕,一般3~7天死亡。 2、曲霉病 (1)小蚕期发病快,胸部伸直,尾部软瘤,初看如农药中毒状,死体体黑褐色,经1~2天长出白色绒球状菌丝,绿褐色,棕色分生孢子; (2)大蚕发病:尾部体皮可看到黄褐色大病斑,无芽生孢子,在病斑处用显微镜检测到营养菌丝; (3)本病在一至二龄发病为急性,感染后2~3日死亡。 3、防治方法 (1)做好养蚕环境,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 (2)蚕期中做好防病卫生工作,力求蚕座清洁卫生。晚上湿度大的地方,经常用稻草熏烟; (3)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熏烟消毒; (4)蚕沙、病蚕深埋腐烂,不得在蚕室周围摊晒蚕沙; (5)做好桑病虫的防治工作,减少交叉传染。 三、细菌寄生病 1、败血病 (1)临死时停食、行动呆滞、稍吐水或排泄软粪。小蚕期得病,排泄不正常软粪,连珠状粪或污液; (2)初死蚕胸部肿大,节间紧缩,有暂时性尸僵; (3)逐渐体软、伸直,出现黑胸、青头或微红等尸斑,并腐烂,有恶臭; (4)镜检初死蚕血液有病原菌存在。 2、卒倒病 (1)发病快,病程短,呆滞不动或爬爬停停如醉***状,停食,麻痹而死; (2)尸体伸展,两端空,肛门处有红褐色污液。 3、防治方法 (1)防创伤:养蚕操作,上簇采茧; (2)做好蚕座卫生; (3)用桑新鲜; (4)添食氯霉素或红霉素。 四、虫害 1、蝇蛆病:病蚕体皮上有黑褐色大形病斑。 防治措施:蚕室门窗装纱窗或挂防蝇网,定期使用"灭蚕蝇"。 2、壁虱病:病蚕前半身弯转抖动,呈不安状,有吐水,排泄软粪,脱肛等,最后麻痹而死,眠中被害多不脱皮蚕。 防治措施:蚕室蚕具不堆放摊晒棉花,稻草等杂物。发现病蚕时即用"杀虱灵"。 五、毒害 1、农药中毒
蚕病的识别。①蚕体环节胀大,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大蚕常爬到蚕匾边缘坠地而亡,流出乳白色血液呈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②病蚕发育缓慢,体身瘦小,群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食桑与行动不活泼,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或残桑中,外观胸部透明,呈空头状,排出乳白色粘液的蚕粪。撕破病蚕背面的体壁,可见中肠后端有乳白横纹,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③蚕儿大小不齐,食欲不振、空头、下痢、头胸昂起不动,体色带黄发亮,排褐色污液者,可诊断为脓核病;④病蚕死亡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尸斑很快扩展变黑,最后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染液,可诊断为黑胸败血病;⑤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尸体组织的离解、液化而渐变成红色,最后流出红色的污液,可诊断为灵菌败血病;⑥病蚕死后不久,胸部背面常出现油浸状的绿色尸斑,尸体不变黑,血液混浊呈灰白色,可诊断为青头败血病;⑦蚕体体表有油渍状病斑,初死时头胸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渐变僵硬,尸体颜色灰白,可诊断为白僵病;⑧蚕儿体表有大形黑色的喇叭状病斑,体色有时变成紫色,五龄被寄生的蚕,一般有早熟现象,可诊断为蝇蛆病;⑨蚕儿成堆乱爬、摇头、翻滚、大量吐水、体躯弯曲者,可诊断为农药中毒。 3.蚕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在发生蚕病后,要及时拣出病死蚕投放到石灰缸内,然后集中深埋,在加强提青分批、勤除蚕沙等饲养管理的同时,根据不同蚕病类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控制蚕病的蔓延。 ①发现真菌病的,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坚持每天早晨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蚕期可用熏毒威(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烟30分钟;也可用402抗菌剂浸网或喷体,1~3龄用500~700倍液浸蚕网,挤干后直接覆盖在蚕体上,4~5龄用1500~2000倍液直接喷体。 ②发现病毒病的,应每天早上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同时添食脓蚕灵对病毒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另外在蚕期也可用熏毒威(1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蒸30分钟防治血液型脓病
一、病毒病 1、血液型脓病 (1)体躯仲胀,体色乳白、光亮; (2)节间隆起成高节蚕或节间折迭成竹节蚕; (3)狂躁爬行于蚕篇四周,跌落地上; (4)将眠时发病不能入眠而死; (5)皮肤易破,血液乳白色; (6)镜检血液,有多角体; (7)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4~7天。 2、中肠型脓病 (1)发育不齐,经过长,食桑少,活力弱,体瘦细,白陶土色,常下痢; (2)挤压病蚕尾部粪粘腻,黄绿色,严重时有乳白色粘粪; (3)血液正常,中肠有乳白色横纹,后肠糜烂; (4)镜检中肠组织有多角体; (5)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7天。 3、浓核病 (1)发育不齐,食桑减退,停食,踏叶,体软弱无力,但尾部无粪粒或下痢,死时有吐水; (2)表现为空头症或起缩症; (3)镜检无多角体。 4、病毒病防治方法 (1)蚕期前,蚕室、蚕具、养蚕环境等彻底清洗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小蚕期注意保湿、保温、提高叶质。壮蚕期饱食、通风、防饿、防蒸热、防蚕体创伤; (3)经常用新鲜风化石灰粉作干燥材料,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4)做好桑病虫防治,杜绝外来病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5)处理好病毙蚕,严禁喂鸡鸭; (6)桑夷 沙深埋; (7)严格淘汰迟眠蚕、病蚕、特小蚕、不正常蚕。 二、真菌寄生病 1、白僵病 (1)发病后期伏桑夷 死去。临死前稍吐水,体软,伸直。皮肤显淡红色,经2天僵硬发白色; (2)眠中发病多半脱皮,不脱皮。死蚕体色污褐,潮湿; (3)镜检病蚕血液有白僵病菌园筒形芽生孢子; (4)染病的蚕,一般3~7天死亡。 2、曲霉病 (1)小蚕期发病快,胸部伸直,尾部软瘤,初看如农药中毒状,死体体黑褐色,经1~2天长出白色绒球状菌丝,绿褐色,棕色分生孢子; (2)大蚕发病:尾部体皮可看到黄褐色大病斑,无芽生孢子,在病斑处用显微镜检测到营养菌丝; (3)本病在一至二龄发病为急性,感染后2~3日死亡。 3、防治方法 (1)做好养蚕环境,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 (2)蚕期中做好防病卫生工作,力求蚕座清洁卫生。晚上湿度大的地方,经常用稻草熏烟; (3)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熏烟消毒; (4)蚕沙、病蚕深埋腐烂,不得在蚕室周围摊晒蚕沙; (5)做好桑病虫的防治工作,减少交叉传染。 三、细菌寄生病 1、败血病 (1)临死时停食、行动呆滞、稍吐水或排泄软粪。小蚕期得病,排泄不正常软粪,连珠状粪或污液; (2)初死蚕胸部肿大,节间紧缩,有暂时性尸僵; (3)逐渐体软、伸直,出现黑胸、青头或微红等尸斑,并腐烂,有恶臭; (4)镜检初死蚕血液有病原菌存在。 2、卒倒病 (1)发病快,病程短,呆滞不动或爬爬停停如醉酒状,停食,麻痹而死; (2)尸体伸展,两端空,肛门处有红褐色污液。 3、防治方法 (1)防创伤:养蚕操作,上簇采茧; (2)做好蚕座卫生; (3)用桑新鲜; (4)添食氯霉素或红霉素。 四、虫害 1、蝇蛆病:病蚕体皮上有黑褐色大形病斑。 防治措施:蚕室门窗装纱窗或挂防蝇网,定期使用"灭蚕蝇"。 2、壁虱病:病蚕前半身弯转抖动,呈不安状,有吐水,排泄软粪,脱肛等,最后麻痹而死,眠中被害多不脱皮蚕。 防治措施:蚕室蚕具不堆放摊晒棉花,稻草等杂物。发现病蚕时即用"杀虱灵"。 五、毒害 1、农药中毒 (1)病症:病势急、群集性、突发性。微量中毒时(有人称"空气中毒")蚕儿停食,爬散,吐浮丝,呆滞或前半身举起颤抖。五龄微量中毒,老熟时不能结茧,裸蛹,即使做茧也是畸型茧,薄皮茧。中毒严重的吐水,翻身,排泄稀粪,脱肛倒毙。尸体头部突出,胸部三环节肿胀,尾部三环节套缩。 (2)防治措施:防止农药污染桑叶,发现中毒后立即淘汰污染叶,用新鲜无毒叶喂饲,重病蚕用冷水漂洗后放通风处,饲以新鲜叶,使其复苏。 2、废气中毒 (1)病症:群体发育不齐,多落小蚕,节间膜凸起,体皮上有环状或点状黑色病斑,皮肤节间膜易破出血,血色正常,尸体体色污褐,逐渐萎缩。 (2)防治措施:桑园应远离工厂区,污染区桑叶在采叶前进行含氯量检测,一旦发生中毒立即改喂正常叶,进行洗叶或1%石灰水喷洒桑叶区,然后采叶。
浅谈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蚕病危害至今仍在困扰着养蚕生产,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和蚕种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结合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看法。1蚕病危害依然较为严重随着我国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地蚕业科技人员大力宣传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蚕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蚕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伴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养蚕生产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增加了一些新蚕区,蚕农缺乏养蚕新技术,蚕业科技的普及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新蚕区蚕病危害也随之出现。根据我们在蚕业主产区的调查,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等病害各地都有发生,病毒病特别是血液型脓病呈流行趋势,真菌病和细菌病在个别地区危害也较为严重。最近几年来,农药、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乡镇工业的兴起使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氟污染中毒及工业废气中毒现象较多;加上近年来农林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农药治虫,导致蚕中毒的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蚕作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总之,要在当前不能忽视蚕病危害的严重性,必须把蚕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效控制蚕病危害。2蚕病发生原因剖析消毒防病使用蚕药不规范农村养蚕对蚕病防治工作总的来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或放松“预防为主”的方针。由于茧价波动大、劳动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少蚕农不愿在消毒防病工作投人,不消毒、少用药或不用药,对蚕病危害任其自然。同时,一些地区蚕药市场混乱,伪劣蚕药混迹于当地蚕药市场,而有一些蚕药经营者利用蚕农急于寻找“蚕有病一用就好的蚕药”的良好愿望,大量引进所谓对脓病等病毒病有效的治疗药剂,所谓又治病又增丝的药剂,将蚕病防治工作导向歧途,致使蚕病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蚕农蒙受经济损失。病原严重污染养蚕环境养蚕过程中管理粗放,如密饲又不及时除沙,不提青不分批,不注意淘汰弱小蚕和病蚕等,增加蚕座内传染的机会;桑叶贮放在养蚕室内,增加了病原污染桑叶给蚕食下反复感染的机会;不注意通风排湿,蚕在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中,造成蚕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和抗逆力下降;不及时定点处理好蚕沙和病蚕,乱抛病蚕,乱堆放蚕沙,有的甚至用来喂养家禽家畜,使各种病原进一步扩散,污染养蚕环境;采茧后旧草龙(娱蛤簇)不及时烧毁,甚至有的养蚕户将旧草龙存放到下一蚕期或下一年再用;大部分使用方格簇的农户,用了多年也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致使病原长期滞留在室内外养蚕环境中。有的地方养蚕用水被污染,从而更加剧了病原的反复传播。桑园管理不善由于茧丝行业滑坡,蚕茧价格大起大落,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桑园失管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叶质差,影响到蚕的体质,抗病力、抗逆力减弱;桑园虫害严重,得不到及时防治,增加了害虫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传染的机会,蚕病发生增多。同时,由于自然环境遭受化学农药的污染,导致蚕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3控制蚕病危害的对策目前除可应用灭蚕蝇可有效地防治蝇蛆病,应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外,其它蚕病只能立足于消毒预防。因此,必须加强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蚕农实施以消毒为主的蚕病综合防治策略,把蚕病防治技术与饲养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11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染途径认真做好蚕室及其周围环境、贮桑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认真清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消毒药物的选择,一定要选用高效广谱的消毒药物,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等。消毒时严格按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不仅要重视养蚕前消毒,而且对蚕期中消毒和蚕期后回山消毒也不能忽视,把消毒工作贯穿于养蚕生产全过程。饲养中严格分批提青,隔离与淘汰弱小蚕和病蚕。采用新鲜石灰粉、灭僵灵等按规范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内相互传染的机会,控制病毒病、真菌病的危害。认真处理好三大污染源:病蚕、蚕沙、旧簇。发现病蚕应立即拾出,投人消毒缸中,严禁用病蚕或发病蚕的蚕沙喂养家禽家畜,防止病原体扩散。蚕沙要及时制成堆肥充分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病原;未经堆沤的蚕沙,不能直接施人桑田或农田,更不能在蚕室或桑田附近摊晒蚕沙,防止病原体飞逸散播。旧簇具要分别情况进行处理,旧草龙在采茧后应立即烧毁,不要将旧草龙随意放在室外,更不要将旧草龙留作下期蚕上簇之用;方格簇是多年使用的簇具,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应立即烧毁,还可继续使用的应经熏烟消毒后,将其整理好集中保存在室内。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如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桑叶筐和除沙筐要严格分开并定期消毒;蚕室门口要有浅的石灰坑,坑内石灰粉要经常保持新鲜,进出蚕室需经石灰坑消毒;蚕室内放置病蚕用的消毒缸;贮桑室要经常冲洗消毒等。防除桑园害虫,减少蚕与野外昆虫的病原交叉传染。采回的桑叶应放在专用的贮桑室内,切忌桑叶堆放在蚕室内,以防病原体污染桑叶。并可采用蚕用消毒净1《拟)倍水溶液或有效氯漂白粉液(或漂粉精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蚕儿体质消毒工作虽然是目前蚕业生产中控制蚕病危害的有效的手段,但即使经过充分消毒,也只能把养蚕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至最低感染剂量以下,不可能将病原体完全消灭。在消毒的当时或较短的时间内病原体很少,但随着养蚕操作活动的不断扩大以及其它原因,病原体可通过蚕体繁殖、蚕室外病原体通过养蚕生产活动或空气飘移进人蚕室污染桑叶。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增强蚕体抗病力和抗逆力,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尽可能避开大田农业用药期;选用推广抗病力和抗逆力强的蚕品种;饲养中根据蚕的生理特征,创造适宜蚕生长发育的的条件,尽可能保持蚕室适温适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蚕座干燥清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供适熟、新鲜、营养丰富、无污染的桑叶,做好眠起处理。在养蚕过程中,注意对症使用蚕药,如添食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防治细菌病,可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用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等。正确选用蚕用药剂目前养蚕生产中使用的蚕用药剂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消毒药剂,有甲醛制剂(如福尔马林)和氯制剂(如蚕用消毒净、消杀精、消特灵、灭僵灵等)。福尔马林、蚕用消毒净、消杀精等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可用于蚕室蚕具或叶面消毒,灭僵灵用于蚕体蚕座消毒。第二类是治疗药剂,抗生素类药(如克蚕菌胶囊等)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病,灭蚕蝇用于防治蝇蛆病。第三类是生理调节剂药,如蚕用蜕皮激素溶液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蚕区选用蚕药,要根据蚕药的性能、当地蚕病发生情况、养蚕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对症、安全、药效稳定、便于使用为原则。蚕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蚕病发生后首先进行正确的诊断,确定是什么病,分析发病的原因,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①病毒病(如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只能消毒预防,除做好蚕期前、蚕期中的正常消毒工作外,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或灭僵灵进行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②真菌病(如白僵病、绿僵病和曲霉病):发现该病要及时拾出病蚕,注意蚕室通风排湿,调节好养蚕环境的温湿度,每天撒灭僵灵等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至该病得到控制为止。③细菌病:及时拾出病蚕,选用克蚕菌胶囊等抗生素类药进行防治。④蝇蛆病:从4龄起蚕开始至上簇,规范使用灭蚕蝇防治。⑤化学农药中毒症:要正确诊断、查清毒源,拾出中毒蚕,中毒轻者通过及时改善饲养环境,改饲无污染桑叶可减轻损失。如氟化物污染桑叶或有机磷农药污染桑叶,把被污染的桑叶经石灰浆处理后喂蚕,可减轻危害。总而言之,蚕病防治工作在各级蚕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加强蚕业科技的普及,让广大蚕农了解和掌握新的养蚕技术,重视蚕病防治的必要性。行动上实施以消毒为中心的综合防治蚕病的配套技术,正确选用蚕用药剂,定能有效控制蚕病的危害,巩固和稳步发展蚕桑生产。
传染性蚕病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法是围绕消毒和清洁饲育,切断病原传染途径,防止蚕感染;改善饲育条件,增强蚕体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工作上把防病与饲育技术结合起来,走综合防治的路子,才能取得实效。要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蚕病的发生,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彻底消毒,杜绝病原消毒目的在于杀灭外界环境的病原体,杜绝病原对蚕体感染。消毒要贯穿整个蚕期的全过程,重点抓好养蚕前消毒,在此基础上,做好蚕期中的防病消毒,注意养蚕卫生,抓紧养蚕后回山消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彻底消灭病原的目的。消毒程序上要一扫、二洗、三刮、四消、五粉刷,先外后内,先高后低,全面动手,一气呵成。清扫垃圾灰尘,以自然村为单位发动群众,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开展清洁卫生,扫除内外灰尘、垃圾,疏通阴沟,摧毁病原窝穴,把病毒、病菌从尸体组织、蚕粪蚕沙、茧丝尘土中暴露出来。冲洗房屋,用清水冲房屋屋顶四壁及地面,以流下的水滴清爽不见污浊为度。蚕室蔟具地面及房屋四周7米内污染病原多,必须趁地面湿润刮去室内外地表污泥。养蚕用蚕具搬入流水处认真刷洗,以不见污迹为度,洗后的蚕具要晒干。清出的垃圾、尘土因含大量病原必须焚烧或沤作堆肥杀灭其中病原体。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凡在养蚕中使用的蚕室、贮桑室、蔟室以及各种大小蚕具,如蚕匾、蚕架、切桑刀、板、蚕筷、防干纸、塑料薄膜、鹅毛、蚕网等,都必须进行认真彻底消毒。蚕室(包括蔟室)进行喷雾消毒,蚕具一律用浸渍消毒,浸消比喷消不仅能提高蚕具隐蔽部位病原杀灭效果,还可提高工效1~2倍,小蚕具如蚕筷、蚕网、盖桑布、切桑刀等可洗净晒干后放在锅中用水淹没,加盖煮沸15~30分钟,煮消时间应从水煮沸时开始计时。小蚕室用具要二次消毒,第一次用消特灵进行喷雾消毒,第二次密闭小蚕室连同大小蚕具与方格蔟用熏烟剂熏消。进行药消时,对药品的用量、浓度、消毒方法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做到配药浓度准、喷药量足、方法正确。(2)加强蚕期消毒,切断传染途径隔离淘汰病蚕。许多传染性蚕病,蚕的感染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缓慢、体躯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体,通过患病蚕的粪便、消化液等排出体外,污染桑叶和蚕座,蚕座感染是造成蚕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病蚕,进行提青分批,隔离淘汰病小蚕,减少蚕座内混育感染机会,是防止蚕病的有效措施。加强蚕体蚕座消毒。污染蚕体蚕座的传染源,主要来自蚕座内患病蚕的排泄物、消化液或体液。此外,室外病原随养蚕或携带入室,或随空气流动,使带病原的尘埃浮游而沉落在蚕座上。所以,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能起到及时杀灭病原的作用,是预防蚕病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蚕体蚕座消毒质量,必须做到消毒要及时,重点保护蚕体易感期。消毒要对症下药。药量要用足,使用要周到,现行消毒药量是根据试验得出的结果。药量不足,防病效果差。(3)科学地进行桑园治虫,堵塞蚕病的另一传染源做好桑园治虫工作,既是桑园高产措施,也是家蚕的防病措施。在虫粪、虫尸污染桑严重时,应用含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消特灵主剂浸消桑叶。(4)建立经常性的防病卫生制度大多数传染性蚕病由食下传染引起,所以建立防病卫生制度,使蚕有一个清洁环境,是防止食下传染的重要措施。饲养人员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进入小蚕室或贮桑室要换鞋;叶箔和除沙箔不混用,除沙后蚕网要经常进行日光消毒;蚁蚕、起蚕、老熟蚕进行蚕体消毒,三龄开始添食抗菌素,勤除沙、多换气,防止蚕座蒸热;妥善处理病蚕,将病蚕投入石灰钵或塑料袋,然后埋葬或焚烧;蚕沙制成堆肥,勿用新蚕沙施桑地;保护水源清洁,高温干燥季节,桑叶补湿用水要清洁;除沙后,地面及时消毒;给桑前扫地,覆盖用防干纸、薄膜纸要认清正反面,切勿乱摊地上。(5)精心饲养管理,增强蚕抗病力合理布局,选用良种,全年养蚕次数、收蚁日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桑树生长、劳力、设备而定,各期蚕要有间隔,以便消毒和治虫。提倡小蚕共育,小蚕营养要求高,抗病力强,而农村养蚕规模小,条件有限,只有通过小蚕共育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可以统一消毒、统一饲养、统一管理,为养好大蚕打好基础。加强蚕的发育观察,及早发现蚕病。传染性蚕病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轻到重的过程。在养蚕期间,加强发育检查,能及时发现病蚕,发现越早,越能防微杜渐。(6)正确诊断蚕病,制止蚕病的发展和蔓延蚕发病后,首先准确诊断,查明发病原因及发病条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少损失。
一、病毒病 1、血液型脓病 (1)体躯仲胀,体色乳白、光亮; (2)节间隆起成高节蚕或节间折迭成竹节蚕; (3)狂躁爬行于蚕篇四周,跌落地上; (4)将眠时发病不能入眠而死; (5)皮肤易破,血液乳白色; (6)镜检血液,有多角体; (7)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4~7天。 2、中肠型脓病 (1)发育不齐,经过长,食桑少,活力弱,体瘦细,白陶土色,常下痢; (2)挤压病蚕尾部粪粘腻,黄绿色,严重时有乳白色粘粪; (3)血液正常,中肠有乳白色横纹,后肠糜烂; (4)镜检中肠组织有多角体; (5)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7天。 3、浓核病 (1)发育不齐,食桑减退,停食,踏叶,体软弱无力,但尾部无粪粒或下痢,死时有吐水; (2)表现为空头症或起缩症; (3)镜检无多角体。 4、病毒病防治方法 (1)蚕期前,蚕室、蚕具、养蚕环境等彻底清洗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小蚕期注意保湿、保温、提高叶质。壮蚕期饱食、通风、防饿、防蒸热、防蚕体创伤; (3)经常用新鲜风化石灰粉作干燥材料,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4)做好桑病虫防治,杜绝外来病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5)处理好病毙蚕,严禁喂鸡鸭; (6)桑夷 沙深埋; (7)严格淘汰迟眠蚕、病蚕、特小蚕、不正常蚕。 二、真菌寄生病 1、白僵病 (1)发病后期伏桑夷 死去。临死前稍吐水,体软,伸直。皮肤显淡红色,经2天僵硬发白色; (2)眠中发病多半脱皮,不脱皮。死蚕体色污褐,潮湿; (3)镜检病蚕血液有白僵病菌园筒形芽生孢子; (4)染病的蚕,一般3~7天死亡。 2、曲霉病 (1)小蚕期发病快,胸部伸直,尾部软瘤,初看如农药中毒状,死体体黑褐色,经1~2天长出白色绒球状菌丝,绿褐色,棕色分生孢子; (2)大蚕发病:尾部体皮可看到黄褐色大病斑,无芽生孢子,在病斑处用显微镜检测到营养菌丝; (3)本病在一至二龄发病为急性,感染后2~3日死亡。 3、防治方法 (1)做好养蚕环境,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 (2)蚕期中做好防病卫生工作,力求蚕座清洁卫生。晚上湿度大的地方,经常用稻草熏烟; (3)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熏烟消毒; (4)蚕沙、病蚕深埋腐烂,不得在蚕室周围摊晒蚕沙; (5)做好桑病虫的防治工作,减少交叉传染。 三、细菌寄生病 1、败血病 (1)临死时停食、行动呆滞、稍吐水或排泄软粪。小蚕期得病,排泄不正常软粪,连珠状粪或污液; (2)初死蚕胸部肿大,节间紧缩,有暂时性尸僵; (3)逐渐体软、伸直,出现黑胸、青头或微红等尸斑,并腐烂,有恶臭; (4)镜检初死蚕血液有病原菌存在。 2、卒倒病 (1)发病快,病程短,呆滞不动或爬爬停停如醉***状,停食,麻痹而死; (2)尸体伸展,两端空,肛门处有红褐色污液。 3、防治方法 (1)防创伤:养蚕操作,上簇采茧; (2)做好蚕座卫生; (3)用桑新鲜; (4)添食氯霉素或红霉素。 四、虫害 1、蝇蛆病:病蚕体皮上有黑褐色大形病斑。 防治措施:蚕室门窗装纱窗或挂防蝇网,定期使用"灭蚕蝇"。 2、壁虱病:病蚕前半身弯转抖动,呈不安状,有吐水,排泄软粪,脱肛等,最后麻痹而死,眠中被害多不脱皮蚕。 防治措施:蚕室蚕具不堆放摊晒棉花,稻草等杂物。发现病蚕时即用"杀虱灵"。 五、毒害 1、农药中毒
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脓核病等4种,细菌病又称软化病,分为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及细菌性肠道病。
①蚕体环节胀大,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大蚕常爬到蚕匾边缘坠地而亡,流出乳白色血液呈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
②病蚕发育缓慢,体身瘦小,群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食桑与行动不活泼,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或残桑中,外观胸部透明,呈空头状,排出乳白色黏液的蚕粪。撕破病蚕背面的体壁,可见中肠后端有乳白横纹,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
③蚕儿大小不齐,食欲不振、空头、下痢、头胸昂起不动,体色带黄发亮,排褐色污液者,可诊断为脓核病;
④病蚕死亡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尸斑很快扩展变黑,最后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染液,可诊断为黑胸败血病;
⑤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尸体组织的离解、液化而渐变成红色,最后流出红色的污液,可诊断为灵菌败血病;
⑥病蚕死后不久,胸部背面常出现油浸状的绿色尸斑,尸体不变黑,血液混浊呈灰白色,可诊断为青头败血病;
⑦蚕体体表有油渍状病斑,初死时头胸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渐变僵硬,尸体颜色灰白,可诊断为白僵病;
⑧蚕儿体表有大型黑色的喇叭状病斑,体色有时变成紫色,五龄被寄生的蚕,一般有早熟现象,可诊断为蝇蛆病;
⑨蚕儿成堆乱爬、摇头、翻滚、大量吐水、体躯弯曲者,可诊断为农药中毒。
防治方法:
①发现真菌病的,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坚持每天早晨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蚕期可用熏毒威(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烟30分钟;也可用402抗菌剂浸网或喷体,1~3龄用500~700倍液浸蚕网,挤干后直接覆盖在蚕体上,4~5龄用1500~2000倍液直接喷体。
②发现病毒病的,应每天早上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同时添食脓蚕灵对病毒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另外在蚕期也可用熏毒威(1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蒸30分钟防治血液型脓病。
③发现细菌病的,蚕室要配齐纱门纱窗外,还要隔日添食500倍液或体喷300倍液的灭蚕蝇。
④发现农药中毒的,首先查明毒源,如果是桑叶引起的,应立即撒新鲜石灰粉止桑,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加网喂新鲜无毒桑叶后除沙,如果是室外农药味飘进蚕室引起的,要立即关闭门窗,门窗挂湿布湿帘。
蚕的常见病有脓病、空头病、细菌性肠胃病、败血病、僵病和蝇蛆病,一般可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常见的防僵粉有漂白粉防僵粉、防病 1 号、毒消散防僵粉、消特灵等。使用防僵粉时,可用筛子或纱布均匀撒在蚕体上,似白霜一层为度,撒粉后,约过 5 ~ 10 分钟要加网给桑。用消特灵进行体喷消毒效果很好,此外,也可用氯霉素添食,即 1 片或 1 支氯霉素溶于 公斤水中,喷雾在 5 公斤桑叶上,给蚕添食,对防治细菌性蚕病效果较好。用消特灵添食效果也很好
一、病毒病 1、血液型脓病 (1)体躯仲胀,体色乳白、光亮; (2)节间隆起成高节蚕或节间折迭成竹节蚕; (3)狂躁爬行于蚕篇四周,跌落地上; (4)将眠时发病不能入眠而死; (5)皮肤易破,血液乳白色; (6)镜检血液,有多角体; (7)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4~7天。 2、中肠型脓病 (1)发育不齐,经过长,食桑少,活力弱,体瘦细,白陶土色,常下痢; (2)挤压病蚕尾部粪粘腻,黄绿色,严重时有乳白色粘粪; (3)血液正常,中肠有乳白色横纹,后肠糜烂; (4)镜检中肠组织有多角体; (5)健康蚕食下多角体至发病,一般约经过7天。 3、浓核病 (1)发育不齐,食桑减退,停食,踏叶,体软弱无力,但尾部无粪粒或下痢,死时有吐水; (2)表现为空头症或起缩症; (3)镜检无多角体。 4、病毒病防治方法 (1)蚕期前,蚕室、蚕具、养蚕环境等彻底清洗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小蚕期注意保湿、保温、提高叶质。壮蚕期饱食、通风、防饿、防蒸热、防蚕体创伤; (3)经常用新鲜风化石灰粉作干燥材料,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4)做好桑病虫防治,杜绝外来病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5)处理好病毙蚕,严禁喂鸡鸭; (6)桑夷 沙深埋; (7)严格淘汰迟眠蚕、病蚕、特小蚕、不正常蚕。 二、真菌寄生病 1、白僵病 (1)发病后期伏桑夷 死去。临死前稍吐水,体软,伸直。皮肤显淡红色,经2天僵硬发白色; (2)眠中发病多半脱皮,不脱皮。死蚕体色污褐,潮湿; (3)镜检病蚕血液有白僵病菌园筒形芽生孢子; (4)染病的蚕,一般3~7天死亡。 2、曲霉病 (1)小蚕期发病快,胸部伸直,尾部软瘤,初看如农药中毒状,死体体黑褐色,经1~2天长出白色绒球状菌丝,绿褐色,棕色分生孢子; (2)大蚕发病:尾部体皮可看到黄褐色大病斑,无芽生孢子,在病斑处用显微镜检测到营养菌丝; (3)本病在一至二龄发病为急性,感染后2~3日死亡。 3、防治方法 (1)做好养蚕环境,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 (2)蚕期中做好防病卫生工作,力求蚕座清洁卫生。晚上湿度大的地方,经常用稻草熏烟; (3)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及熏烟消毒; (4)蚕沙、病蚕深埋腐烂,不得在蚕室周围摊晒蚕沙; (5)做好桑病虫的防治工作,减少交叉传染。 三、细菌寄生病 1、败血病 (1)临死时停食、行动呆滞、稍吐水或排泄软粪。小蚕期得病,排泄不正常软粪,连珠状粪或污液; (2)初死蚕胸部肿大,节间紧缩,有暂时性尸僵; (3)逐渐体软、伸直,出现黑胸、青头或微红等尸斑,并腐烂,有恶臭; (4)镜检初死蚕血液有病原菌存在。 2、卒倒病 (1)发病快,病程短,呆滞不动或爬爬停停如醉***状,停食,麻痹而死; (2)尸体伸展,两端空,肛门处有红褐色污液。 3、防治方法 (1)防创伤:养蚕操作,上簇采茧; (2)做好蚕座卫生; (3)用桑新鲜; (4)添食氯霉素或红霉素。 四、虫害 1、蝇蛆病:病蚕体皮上有黑褐色大形病斑。 防治措施:蚕室门窗装纱窗或挂防蝇网,定期使用"灭蚕蝇"。 2、壁虱病:病蚕前半身弯转抖动,呈不安状,有吐水,排泄软粪,脱肛等,最后麻痹而死,眠中被害多不脱皮蚕。 防治措施:蚕室蚕具不堆放摊晒棉花,稻草等杂物。发现病蚕时即用"杀虱灵"。 五、毒害 1、农药中毒
1、血液型脓病: ①传染途径:病源体经食下传染,创伤传染及野外昆虫的互相感染而引起蚕儿发病。从感染到病菌到发病约经过5—7天时间,小蚕期发病较快,大蚕期发病较慢,主要发生在3—4眠前后及大蚕将熟蚕时。 ②症状:蚕体肿胀,体色乳白,行动狂噪,常在蚕座四周及窝边爬行,皮肤易破,爬行过的地方留有乳白脓液的痕迹,死亡后,蚕体腐烂发黑,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其表现的症状可分为: 不眠蚕:各龄眼前发病的蚕,皮肤紧张发亮,不晚桑叶,在蚕座中狂燥爬行不能入眠,最后皮肤破裂流脓而死。 高节蚕:在四、五龄盛食期前后发病的蚕儿、环节间膜高起,形状竹节。 起缩蚕:5龄饷食后不久发病的蚕儿,皮肤松驰,起节间膜后叠折成环状,体躯缩小,逐渐停食,多成环缩蚕。 脓蚕:5龄盛食期到催熟期发病,全身肿胀,体色乳白。 2、中肠型脓离子与空头性软化病 中肠型脓病与空头性软化病均是由病毒引起,各批造蚕均可发生,但发生较严重的季节是第3—6批蚕,此时是高温季节。 ①中肠型脓病症状:蚕儿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病蚕蚕体瘦小,食桑减少或不食桑,各龄起蚕发病呈缩蚕;4—5龄二三天后发病,病蚕胸部略透明,病重时完全不食叶,腹部较肿胀,尾部萎缩;病蚕爬已窝边吊滞不动而后以出大量胃液而死亡。 ②空头性软化病症状:各龄饷食1—2天出现起缩蚕,特别是五龄起蚕发生较多,病蚕少食桑或不食桑;存各龄盛食期特别是5龄期多发生的空头蚕,病蚕头胸昂起,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食桑或不食桑。 3、细菌病 主要是病菌通过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的途径而传染给蚕引起发病 ①细菌性肠胃病:主要症状是:饷食后不食桑,蚕体皱缩瘦小,蚕体前半部消化管有桑叶,充满着消化液,外观呈半透明,病蚕排稀粪,也叫是起缩、空头,疴痢等症状。 ②黑胸和灵菌败血病:属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时死亡,死后尸体胸部膨大变黑的为黑胸败血病,死后尸体有褐色小斑点,全身软化变红褐色,皮均破,流出红色臭水等症状的为灵菌败血病。 ③ 瘁倒病:主要是通过食下传染而引起发蚕发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食下大量病菌时,就急性发作,感染后半小时停业食叶前半身僵直、胸部、尾部萎缩空虚,轻度感染时发病较慢,经2—3天陆续死亡。 4、僵病 僵病是由真菌寄生于蚕体上引起的蚕病,由于病蚕死后不腐烂,尸体变硬,故又称硬化病。发病环境主要是多湿环境,如遇高温多湿则发病快,低温多湿则发病稍慢。 5、多化性蝇咀病 症状:大蝇产卵于蚕体皮肤后,经36—48小时孵化成幼蛆钻入蚕体,蚕体皮上留下白色卵壳,卵壳脱落后出现明显的黑斑点。随着蛆体成长,黑斑点扩大成漏斗状,约4—5天后,蚕儿死亡,如五龄蚕被寄生则有早熟倾向,熟蚕后结茧,但结茧2—3天后蝇咀穿茧而出而成为穿头茧,此茧即为下茧。 6、中毒症 ① 触杀型类农药中毒 症状:尾急性、胸部昂起,吐水,呈s状颤抖。 ②内吸型农药中毒症状:蚕儿中毒后不吐水不颤抖,胸部膨大,死后成一字型,尸体软绵。 ③废气中毒症状:主要因环境中含量的硫,二氧化硫而积累于桑叶中,蚕儿通过食下引起感染,废气中毒的蚕儿兑现出,体节肿胀,易破皮而受伤死亡。 ④肥料中毒:主要是桑园施肥后未间隔够一定的时间就桑叶喂叶而引起中毒,蚕儿中毒时也出吐水,颤抖现象。我看了这个以后,怀疑你的蚕是肥料中毒。如果有绿水出来,可能吃的东西农药没有洗干净。 好像是桑叶没擦干,带有细菌,蚕吃后感染。一、蚕病的传播特点 1、蚕病原广泛。 2、饲养管理不善,导致蚕儿体质虚弱而感病。 3、叶质不良,导致蚕儿虚弱或中毒。降低抗病力。 4、养蚕使用的药品不良或使用不当。 5、恶劣的气候条件诱发蚕病。 二、发现病蚕正确诊断 1、发现病蚕: 在养蚕生产上一般采用:“看”、“摸”、“听”、“嗅”、的方法。即看:蚕儿发育情况、体色、体态、排粪等;健康蚕体色青白,蚕体匀整,尾角翘起。蚕粪墨绿色、呈六角状态;摸:用手触摸蚕体,蚕体结实,有弹性为健康蚕;听:听蚕儿食桑声音,每次给桑后食桑声音大,为健康蚕;嗅:蚕室有没有气味,进蚕室后有桑叶香味的为健康蚕。 2、正确诊断 在生产中可用肉眼鉴定。肉眼诊断主要观察群体发育、蚕的行动、体形、体色、体态、病斑、吐液及排粪等外观症状。如体色乳白、体躯肿胀、血液乳白色呈浓汁为血液型脓病;胸部透明、排粪带乳白色粘液,中肠后半部有乳白色横纹者为中肠型脓病;尸体头部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变僵者为僵病等。 3、应急措施 (1)传染性蚕病:发病箔中的病蚕应立即选出淘汰,对选育的蚕要给予优良新鲜桑叶,精心饲养,可用新鲜石灰粉,加强蚕体,蚕座消毒,直到无病为止。也可用柏丫、陈艾、大蒜梗硫磺等薰烟消毒。同时,病蚕使用的蚕具要严格分开;病蚕和蚕沙不要任意乱丢乱倒;病蚕用过的蚕具要彻底消毒后才能再用,蚕室内外要彻底消毒。 (2)非传染性蚕病: 蝇蛆病可用300倍灭蚕蝇稀释液后喷洒蚕体。 农药中毒,除敌百虫外,其它农药中毒者,可先用石灰和焦糠撒播蚕座隔离毒源,并用阿陀品、甘草白酒合剂添食急救,等蚕儿爬上蚕网时,立即除沙隔离;将蚕移至到通风透气处,给新鲜桑叶;用碱水将蚕用品清洗,日光爆晒后再用,壮蚕用淘米水或凉茶叶水、清水淘洗,1—2分钟捞出摊开,等自然复苏后再给新鲜桑叶。 三、蚕病防治综合技术 蚕病的发生蔓延与蚕儿体质,病原体及环境条件三者有密切关系。因此,蚕病综合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严格消毒,彻底消灭病源 (1)严格蚕前消毒及养蚕结束后及时回山消毒,防止病源扩散。 (2)统一全村大环境消毒,由村组织对村中大路,小院、阴沟、死水塘等用消毒灵和新鲜石灰粉进行消毒,为养蚕创造一个良好的清洁的外部环境条件。 (3)选好用足优质高效蚕药,夏秋注意病毒病,晚秋僵病要重点防治。对前一期发生过的病要重点消毒。 2、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 增强蚕儿体质,可以提高蚕儿抗病抗逆能力。蚕儿特别是小蚕抗病能力弱,极易感染蚕病。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小蚕感染造成五龄期蚕病大暴发,所以要特别注重小蚕饲养,确保小蚕体质强健,有利于大蚕的防病。 (1)饲养抗病蚕品种。 (2)注意良桑饱食。必须做到“小蚕吃好、大蚕吃饱”,小蚕要做到“三保一匀”即保温、保湿、保桑叶新鲜,给桑要均匀。各龄采叶要标准。大蚕要做到“稀放勤喂,良桑饱食”,严防饲养密度过大;加强通风换气减少室内病源污染,要做到开窗开门养大蚕,应做好“三防”即防闷、防热、防饥饿,增强蚕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眠起处理。眠起处理是养蚕技术中的安全措施。要求眠前吃饱,就眠前时适除沙,使眠中干燥,以增强蚕儿体质,减少发病。起蚕响食适当推迟,并要及时用新鲜石灰粉消毒。 (4)提青分批是防止病蚕传染的有效途径。青头蚕容易感染蚕病,是发生蚕病的最大隐患,必须坚持将其捉出另行饲养或者淘汰。 3、采取综合措施,减少蚕座感染机会 在农村现有条件下,仅通过蚕前消毒就想把病源全部杀死是不可能的。加上饲养环境病原还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蚕体引起蚕儿发病。 (1)加强蚕儿的易感期的蚕座蚕体消毒。蚁蚕、将眠蚕、起蚕和老熟蚕的体质相对较弱,最易感染病菌。此时,要特别注意防病。使其顺利度过易感期,减少蚕座感染。 小蚕和各龄起蚕尤为重要,每天都要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适时添食氯霉素,三龄、四龄起蚕尤为重要。添食标准为:500—1000单位。 (2)培好桑治好虫与叶面消毒。加强桑园消毒,防上交叉感染,保证桑叶无病虫污染,用漂白粉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稍凉干后喂蚕。 (3)看天气和桑叶情况灵活进行蚕病的防治。蚕桑生产是靠天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蚕儿体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和天气变化预防蚕病。 阴雨天,在蚕座中多撒焦糠,谷草节、新鲜石灰干燥材料;高温多湿时,应多用漂白粉液进行蚕体、蚕座及地面消毒;高温干燥特别是夏秋蚕,应适当巧喂水桑叶;添食绿豆浆;在蚕室内挂湿布或存放凉水盆,降温补湿。 (4)加强病死蚕、蚕沙的管理。 病死蚕应投放到石灰消毒缸内(不能喂鸡、鸭、鱼),应深埋土内;蚕沙应倒入专坑加入石灰或沼气池中,充分腐熟后才能用作肥料使用。 (5)养成良好的养蚕卫生习惯。除沙后要及时进行地面消毒,不能一边除沙,一边给桑;除沙后要先洗手再给桑;蚕室中不堆放蚕具、草笼、桑叶;采桑用具要和除沙用具严格分开;未经消毒的用具一律不得进入蚕房;进出蚕室要换鞋或在门口每天撒上新鲜石灰粉踏灰入室养蚕。
在农村养蚕生产中的蚕病主要是病毒病,其次为真菌病和细菌病。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脓核病等4种,细菌病又称软化病,分为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中毒病及细菌性肠道病。
①蚕体环节胀大,体色乳白,狂躁爬行,体壁易破,大蚕常爬到蚕匾边缘坠地而亡,流出乳白色血液呈浓汁状,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
②病蚕发育缓慢,体身瘦小,群体发育大小差异悬殊,食桑与行动不活泼,常呆伏于蚕座四周或残桑中,外观胸部透明,呈空头状,排出乳白色黏液的蚕粪。撕破病蚕背面的体壁,可见中肠后端有乳白横纹,可诊断为中肠型脓病;
③蚕儿大小不齐,食欲不振、空头、下痢、头胸昂起不动,体色带黄发亮,排褐色污液者,可诊断为脓核病;
④病蚕死亡后不久,首先在胸部背面或腹部1~3环节出现墨绿色尸斑,尸斑很快扩展变黑,最后全身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染液,可诊断为黑胸败血病;
⑤病蚕尸体变色较慢,随着尸体组织的离解、液化而渐变成红色,最后流出红色的污液,可诊断为灵菌败血病;
⑥病蚕死后不久,胸部背面常出现油浸状的绿色尸斑,尸体不变黑,血液混浊呈灰白色,可诊断为青头败血病;
⑦蚕体体表有油渍状病斑,初死时头胸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渐变僵硬,尸体颜色灰白,可诊断为白僵病;
⑧蚕儿体表有大型黑色的喇叭状病斑,体色有时变成紫色,五龄被寄生的蚕,一般有早熟现象,可诊断为蝇蛆病;
⑨蚕儿成堆乱爬、摇头、翻滚、大量吐水、体躯弯曲者,可诊断为农药中毒。
防治方法:
①发现真菌病的,应加强蚕体蚕座消毒,坚持每天早晨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蚕期可用熏毒威(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烟30分钟;也可用402抗菌剂浸网或喷体,1~3龄用500~700倍液浸蚕网,挤干后直接覆盖在蚕体上,4~5龄用1500~2000倍液直接喷体。
②发现病毒病的,应每天早上使用一次防僵粉,晚上使用一次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同时添食脓蚕灵对病毒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另外在蚕期也可用熏毒威(1克/立方米)密闭门窗熏蒸30分钟防治血液型脓病。
③发现细菌病的,蚕室要配齐纱门纱窗外,还要隔日添食500倍液或体喷300倍液的灭蚕蝇。
④发现农药中毒的,首先查明毒源,如果是桑叶引起的,应立即撒新鲜石灰粉止桑,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加网喂新鲜无毒桑叶后除沙,如果是室外农药味飘进蚕室引起的,要立即关闭门窗,门窗挂湿布湿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