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关于驱虫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驱虫病的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寄生虫驱虫药论文

不是的,不是所有的人身体里都有寄生虫寄生虫属于厌氧型异养生物,当使用生事物时以卵的形态进入人体。一般方法使用打虫药,否则会影响消化,当虫子多时,引起发炎,导致人体自身安危。你不用怕成那样〉‘-’〈

现在的人虽然很少吃打虫药,但是很少长寄生虫,是因为现在的人比较注重讲究饮食卫生,烹饪的时候是高温杀毒,所以少长寄生虫。

对于大规模灭绝危机,人类通常都倾向于考虑体型较大和有魅力的濒危物种。较小的生物,如,微生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几乎没法在人类议程上找到位置。政客、新闻界和民众几乎忽略了它们的生存危机。然而,最近一个科学家团队把这个被忽视的话题推到了聚光灯之下。他们发布了一篇有关寄生虫灭绝的论文,引发了互联网的诸多关注以及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这篇论文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和研究伙伴们撰写,作者们多年深入研究博物馆的收藏品和其他数据库后才完成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恐慌的预警,它剖析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气候变化带来了大量毁灭全球寄生虫物种的威胁,进而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分析超过457种寄生虫的数据后,论文作者表示,“按保守模式的预测,单单从气候变化引发栖息地缩减这一因素来看,到2070年,这些物种中有5%至10%可能灭绝。”如果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干扰因素,寄生虫的宿主物种也灭绝,那么这种寄生虫的大规模死亡可能会加剧。事实上,按最坏的设想,多达三分之一的寄生虫物种可能会绝迹。这项研究表明寄生虫灭绝可能会产生复杂的级联效应。壁虱、螨虫、绦虫、跳蚤和吸虫等寄生虫虽然声誉不佳,但在许多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调控寄主动物的免疫系统,甚至可能有助于防止一些病原体的出现和扩散。科林?卡尔森(Colin Carlson)表示,“寄生虫对生态系统贡献颇多。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链中占据80%的比例,相互作用的物种中它们占绝大多数,也会对宿主群体造成巨大的影响。”他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学。

寄生虫!2005年9月发表于《皇家社会学报》的一篇论文称,在法国南部夏天的时候,有人看到每天晚上有数百只蝗虫扎到一个游泳池内集体自杀,这当然不是蝗虫畏罪自杀,也不是它们想练习高台跳水。法国的研究者发现,是因为蝗虫体内感染了一种叫金线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会刺激蝗虫的大脑,引诱蝗虫去寻找水池并跳进去,等蝗虫死掉,这些长长的寄生虫从蝗虫的尾部游出来,在水里寻找异性交配。

关于蜱虫病的论文

蜱虫病毒即森林脑炎病毒,感染人体可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最短的7天,最长的可达30天。除了少数病例起病缓慢外,绝大多数的病人均是急性突然起病。本病的病程一般是2-4周,最初起病时患者有低热、头昏、乏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2-3天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达°C-41°C,并有头痛、全身肌肉疼痛、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懒言、懒动、表情淡漠、感觉迟钝,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有时还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以及颈肌、肩胛部和上肢肌联合瘫痪等。上述症状持续2-3周后,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缓慢消失,进入缓解恢复期。

感染上蜱虫病,必须经蜱虫叮咬,而且要让蜱虫有充足的吸血时间,才能感染上蜱虫病。 有些蜱虫可能会携带2种及以上的病原体,对人的健康威胁较大,但是,被蜱虫上身后,蜱虫并不会马上叮人,尤其是成虫,一般要在1-2天后才开始叮人吸血 。

进入夏季以后,也是脾虫病的高发季节,那么什么是蜱虫病?感染这种病以后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蜱虫病主要临床表现的特征为发热体温多在38度以上。严重者会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并且伴有乏力明显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部分的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绝大多数的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而且发展迅速,可能会因为多功能衰竭而死亡,从发病的时间上来看,每年的4~10月份为发病时间,其中5~7月份为流行的高峰,主要的发病地区是在丘陵、山区、森林等植被覆盖丰富的地区。

从传播路径上看,被蜱叮咬传播可能是造成这种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在蜱咬人时病原体就会随之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而且这种病毒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陪护人员也要做好个人的防护,避免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不然的话就有可能会被传染。

如果一旦被蜱叮咬的话,不要用手伸拉硬拽,也不要用手指将蜱虫也睡得头部很容易留在体内引起发炎和瘙痒更容易感染病菌,在生活当中如果想要预防蜱的叮咬的话,那么就要尽量避免在体内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果需要进入蜱类的栖息地区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比如穿好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者是将裤腿塞进袜子或者是鞋子里,穿浅色的衣服可以便于寻找有没有蜱虫附着,如果是针织衣服的话,应该要尽量保持光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蜱虫不容易附着,而且还不能够穿凉鞋,如果发现发热的不适应的症状的时候,应该立刻去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园林绿化蜱虫防护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蜱虫防护概述首先应该介绍蜱虫的基本情况,包括蜱虫的生物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程度和主要寄主,指出蜱虫所带来的风险,以及为什么需要加强蜱虫的防治措施。二、蜱虫防治措施接下来要详细介绍蜱虫的防治措施,应该阐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蜱虫调查。介绍针对公园或绿地中的蜱虫调查情况,必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2. 蜱虫危害预测。根据调查结果和蜱虫生态学知识,推测蜱虫活动、增长和分布的趋势,以及蜱虫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3. 防治措施方案。根据上述的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案,包括物理压制、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强调对人、物和环境的影响和安全问题,针对具体的蜱虫危害情况,明确各项措施的操作方法、时间、地点和责任单位。三、蜱虫防治工作总结最后,需要对蜱虫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及对未来加强蜱虫防治工作的建议和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园林绿化蜱虫防护报告中需要加入相关的图片、数据和材料,以更好地说明问题和支撑内容。同时,报告所涉及的措施需要和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从而确保防治工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供参考,望采纳~谢谢!

关于锥虫病的论文

1 沈杰〔清〕字立斋,号海岳山人,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武举人。善绘事,著有画录、吟野楼诗草。《清画家诗史》2 沈 杰 男,1932年10月生,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动物寄生虫病研究数十年,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编辑专业学术杂志工作,先后主持了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研究,家畜伊氏锥虫虫株分类技术和锥虫病诊断技术、治疗药物的研究、南方草地羊寄生蠕虫和牛血液原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国家攻关和农业部重点课题,被评为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成果11项,其中9项已获省、部级成果奖励,其中“应用纯化血凝抗原(冻干)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于1991年被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再次评为81—91年间113个血吸虫病成果中的10个一类成果之一,即“技术光进、实用性强”,代表性著作有“家畜锥虫和锥虫病”等,发表论文115篇,主要有“抗锥虫新药——盐酸锥双净的药理、毒理和药效研究”,“EILSA诊断牛日本血吸虫病”、“应用计算机和气象资料预测粗纹食道口线虫数量季节消长研究”、“羊寄生虫病防治新技术”等,曾获国家经委、科委和农业部联会授予“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曾任中国农科院寄生血病研究所副所长10年,现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所长顾问、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杂志主编,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副理事长,药理毒理分会和动物检疫分会理事,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等职。3 姓名:沈杰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著作:《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等简介:现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特约建议人,北京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专家组成员,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凝聚力》1993年获“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优胜奖,并被国际社会学协会吸收为会员。出版物主要有《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现代应用社会心理学》、《21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展望》、《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教育与社会学》(译),等。发表论文《中国社会学的问题意识》、《社会学的未来取向》、《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及其后现代转向》、《对西方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反思》、《中国社会心理十年嬗变:1992-2002》、《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后单位制时代中国青年择业心理的多元化取向》等30多篇。主持、参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研究”等13项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社科院所、省部级以上优秀学术成果奖8项。4沈杰1964年8月生,河北迁安人,大专文化,中共迁安市委督查室主任。主要学术成果:撰写文章数篇,其中《从山区穷镇向迁安首富的跨越》、《从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被编入《农村改革的实践与昭示》和《中国大地颂》等书籍。《迁安将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等3篇文章均获唐山市社科联青年佳作奖。《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探索》被编入《改革,探索·发展》一书,1994年被评为百名优秀青年社科联工作者。系唐山市经济学会,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员。

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医生家庭。他十六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就读医学,但是他感到医学和解剖学都是枯燥无味的学科,不久便转入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在剑桥,他感到象骑马、射击这样的活动远比所学的课程更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他给他的一位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教授推荐他担任英国猎犬号军舰探险航程上的博物学家一职。起初父亲反对儿子接受这一职务,认为这样的旅行只不过是这个青年人推迟安心做正经工作的另一个借口。好在老达尔文被说服了,他同意儿子做这次旅行,因为这是西方科学史上最有价值的海洋航行之一。 1831年,二十二岁的达尔文乘猎犬号起航。在随后五年的历程中,猎犬号做环球航行,以从容不迫的速度环绕南美海岸,考察荒无人烟的加拉戈斯群岛(即科隆群岛),访问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一些其他岛屿。在这次漫长的航程中,达尔文目睹许多自然奇迹,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观察过无数种植物和动物,而且他对所观察到的一切都做了详细的笔记。这些笔记几乎为他后来的全部工作打下了基础;他从中得出了许多主要的思想,找出了能使自己的学说被普遍接受所需要的丰富证据。 1836年,达尔文返回故乡。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他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著,使自己享有英国主要生物学家之一的盛誉。早在1837年达尔文就确信动物和植物种类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地质史的过程中进化。但是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进化的原因是什么。1838年他读到了托马斯�6�1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该书对他建立起通过生存竞争而进行自然选择的观念给予了极其重要的启发。达尔文甚至在系统阐述了自然选择原理之后,也没有急忙发表他的思想。他认识到他的学说注定要引起强烈的反对,因此他花费长期的时间来为他的假说认真地收集证据和充实论证。 达尔文早在1842年就写出了其学说的纲要,1844年他正在着手写一部巨著。但是1858年7月正当达尔文仍在补充和修改他的伟大著作时,他收到了艾尔弗雷德�6�1拉塞尔�6�1华莱士(一位英国博物学家,当时在东印度群岛)送来的一份略述华莱士自己的进化论的手稿。在每个要点上,华莱士的学说都与达尔文的相同!华莱士完全独自地提出了自己的学说,他把手稿送给达尔文,目的是想在发表前征得一位有名望的科学家的意见和评论。这是令人窘迫的,完全可能引起一场令人不快的优先权之争。但是华莱士的论文和达尔文的纲要于翌月作为一份共同的论文递交给了一个科学团体。 出乎意料,这份论文的递交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达尔文翌年发表的论著《物种起源》却引起了一场强烈的反响。事实上可能没有哪一部科学论著像《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即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简称《物种起源》那样引起科学界内外同样广泛而热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在1871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当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祖先和性选择》。该书提出了人类是由像猿一样的动物演变而来的思想,给正处在白热化的争论泼上了一层油。 达尔文没有参加有关其学说的公开辩论。有一个原因是他自从乘猎犬号航海以来健康状况一直不佳,也许是一种复发病——恰加斯氏病(南美洲锥虫病)作用的结果。他在南美由于受昆虫叮咬而患上了这种病。此外,进化论的支持者们拥有一位达尔文学说的得力的申辩人和衷心的捍卫者——托马斯�6�1H�6�1赫胥黎。1882年在达尔文去地下安息时,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他的学说基本上是正确的。 达尔文并不是物种进化学说的创史人;在他以前就有不少人提出过这种假说,其中包括法国博物学家让�6�1拉马克和查理自己的祖父伊拉兹马斯�6�1达尔文。这些假说从未得到科学界的承认,因为其申辩者对进化方式所做的解释没有说服力。达尔文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不仅能提出进化的可能方式——自然选择,而且也能提出支持其假说的令人信服的大量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达尔文学说的发明没有依赖于遗传学说,实际上没有依赖任何遗传学说的知识。在达尔文所处的时代里,人们对特别特征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方法都一无所知。虽然在达尔文撰写和发表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的那些年月里,雷戈尔�6�1孟德尔正在从事研究遗传规律,但是孟德尔的著作——对达尔文的著作做了如此完美的补充——却一直被忽略到1900年,此时达尔文的学说已被牢固地建立起来了。因此我们现代对进化学说——把遗传和自然选择相结合——的了解比达尔文的学说更加完全。 达尔文对人类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从纯科学的角度来看,达尔文使整个生物学科发生了革命。自然选择确实是一项非常广泛的原理,人们试图把它应用到许多别的领域中去,如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 也许甚至比达尔文学说具有的科学或社会学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其对宗教思想的影响。在达尔文生活的时代及其以后许多年间,很多虔诚的基督教徒认为达尔文的学说会逐渐使宗教信仰遭致毁灭,他们的担心也许不无道理,虽然许多其他因素对宗教感情的总体下降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达尔文自己变成为一个不可知论者)。 甚至从非宗教的观念来看,达尔文学说也使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来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再不象曾一度那样在事物的自然体系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我们现代不得不把自己看作是许多物种中的一个,我们承认我们有一天会被取而代之的可能性。由于达尔文的工作,赫拉克赖脱“除变化外再没有永恒可言”的观点得到了远比从前更为广泛的接受。进化论对人类起源的总体解释所获得的成功,大大地加强了人们对科学有能力回答一切物质问题的信念(虽然不是所有的人类问题)。达尔文的术语“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已进入了我们的语汇。 显而易见既使没有达尔文,他的学说也会有人提出来,事实上华莱士的成果,也许与本书的其他类似情况相比,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然而却是达尔文的著作使生物学和人类学发生了革命,且因而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

关于恙虫病的论文

有时候我们碰到老朋友或者老熟人的时候都会兴高采烈地说一声“别来无恙啊”来表示问候,例如在平时的写信当中,我们也会在篇首加一句“老朋友,别来无恙啊”。今天就为大家来普及一个关于这句问候语的一个历史冷知识,人人都知道“恙”在古代表示的是疾病的意思,但是“恙”到底是什么病呢?

根据史书记载“无恙”这二字最早出自于战国时期,而它的来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易传》了:“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故俗相劳问者云无恙,非为病也。”按照《易传》的说法,“恙”最早描绘的是一种具有攻击性而且喜欢群居的虫子,这种虫子的特点是“善食人心”,简直像食人虫,而不是一种疾病。

《易传》的说法可能让人听了有点些许不舒服。从医学上来说,“恙”其实是恙虫,又称恙螨,可引起恙螨皮炎,传播疾病。恙虫病就是感染后的恙螨幼虫叮咬人体所引起的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持续高热、皮疹、皮肤受刺叮处有焦痂和溃疡、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而这种可恶的恙螨通常寄生在杂草丛生的野外与许多家禽牲畜的身上,借此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上古时期卫生条件差,人们露宿野外,因此常常会患上恙虫病。再有一点,当时的古代社会通常会爆发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在此期间就避免不了行军打仗,而战后尸体的清理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点,否则是很容易导致瘟疫的传播的。

这一点对于的那些深居宫中的人士可能构不成威胁,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的,极大部分人还是要每天在杂草丛生的环境之中成长,因此,如何巧妙地避免和防止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恙虫病既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古人见面的时候,生怕传染给自己,于是先互相问一句“别来无恙”?久而久之,“别来无恙”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含义,有生怕传染的担心变成了一句透着亲热和关切的问候语。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汉语的魅力与古代人民相互尊敬的优良品德。

据报道,前段时间广东省河源市两位村民被恙虫咬伤,不幸离世。同样地,有报道称前几天厦门一男子去水库钓鱼一周后发烧40℃,被确诊为恙虫病。

其实,一直以来关于恙虫病的报道并不少见,恙虫病是由于感染了一种被称为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病原体而引起的传染病。立克次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鼠类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恙螨幼虫可通过叮咬鼠类而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进而叮咬人则可导致人感染。

如何会被感染恙虫病?

恙虫又称恙螨,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草丛中,人坐卧在这些草丛中,就可能会被叮咬,而如果叮咬人的恙虫又感染了恙虫病立克次体,则人就会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类体内能长期保存恙虫病立克次体,因此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恙虫可通过叮咬鼠类而感染,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感染。

人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后,如果免疫力又处于下降的状态即可发病,出现恙虫病。

感染恙虫病会有什么症状?

1. 高热

大多数患者在被恙虫叮咬后一周突发高热,可在1~2天内高达39~41℃,且可持续1~3周。常伴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乏、食欲下降等。

2. 焦痂和溃疡

焦痂为恙虫病的特征,可见于70%~100%的患者。人被感染的恙虫叮咬后,局部随即出现红色丘疹,然后形成水泡,再发生坏死和出血,结成黑色痂皮,即形成焦痂。

由于恙虫喜好叮咬人体湿润、气味较浓及被压迫的部位,因此焦痂多见于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肛周、腋窝和腰背处。

3. 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常明显肿大,常伴疼痛和压痛。

4. 皮疹

恙虫病的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为暗红色充血性的斑丘疹,不痒,大小不一。

如何预防感染?

(1)避免雨后坐卧在草地上。雨后可引起地面恙虫扩散。

(2)在野外工作活动时,扎好衣袖口和裤腿口。

(3)灭鼠。鼠类体内可长期保存恙虫病立克次体,应做好灭鼠工作。

(4)恙虫非常小,大小不到1mm,野外活动后应注意检查身体有无被叮咬的地方。

本文系就医160原创文章,作者:Edge,转载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恙螨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雌虫在泥土中产卵,约经三周孵化成幼虫。它分布在北纬30°的我国岭南以南和云贵以东的亚热带地区。其幼虫主要寄生于鼠类、鸟类、哺乳动物及人类,体色朱红。

寄生前其体型为257×170微米,寄生后为510×343微米。网络上的相关照片中恙虫张牙舞爪有些恐怖,实际上,恙虫非常小,大小还不到1毫米,不仔细看,容易被人忽视。

一、对人的危害

恙螨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雌虫在泥土中产卵,约经三周孵化成幼虫。当动物或人经过草地时,幼虫爬至动物或人身上短期寄生,吸食组织液及淋巴液。通常恙螨的幼虫一生中只饱食一次。经3~5天后,离开动物宿主坠落于地上,约经三个月的发育由稚虫而至成虫。稚虫及成虫均生活于泥土中,以节肢动物的虫卵及幼虫或植物的液汁作为食物,并在泥土中越冬。恙虫立克次体在恙螨幼虫体内繁殖,并经卵传递至第二代幼虫。当第二代幼虫叮咬人或动物时,才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或动物而引起发病。

关于恙虫病的危害,如果延误治疗,由于恙虫病发展迅速,可能很快出现发热并引发发心肌炎、胸膜炎、脑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不过,并非每个被恙螨咬者都会得恙虫病,患病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叮咬人体的恙螨体内有恙虫立克次体(一种微生物);二是被叮咬者抵抗力较弱。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经过4~21天的潜伏期后,被咬者会出现发烧,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左右。

每年5月是华北及港澳地区恙螨发生的起始期,6—9月达到高峰。天气偏暖,发生期有所提前。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生容易将恙虫病误诊为癌症和流感等,误人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临床表现

随着地区立克次体毒力的强弱以及流行的不同,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常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轻微,7~10天即可痊愈,重者有明显的中毒现象及神经症状,病程多在三周以上。

本病的潜伏期为6~18天(平均9-12天)。在此期间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可出现一无痛的厅.红丘疹,约0.3-1.0cm大小。继之形成水泡,中央部位发生坏死、出血,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痂皮,即为焦痂。其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焦痂或溃疡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等隐蔽、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焦痂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不同,国内报告为85—98%,且绝大多数患者仅有一个焦痂。

潜期过后,体温迅速于2~8天内升至39.5℃~40.5℃,偶有畏寒,伴有剧烈头痛全身疼痛乏力,食欲不振,少数患者有恶心及阵发性腹痛,大便秘结。患者表情淡脉搏相对徐缓,偶有干咳,咯少量粘痰,偶带血丝。

至第一周末,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皮疹罕见于头部及足心.

严重病例皮疹可呈出血性。皮疹一般持续约4~7天,无脱屑但可出现色素沉着。此时,全身淋巴结肿大,约40%的病例脾脏肿大并有轻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也可肿大,或出现轻度黄疸。

病情常予第二周更行加剧,体温持续升高且多呈弛张型。脉搏、呼吸均增快。多数患者眼球结膜充血、畏光,同时尚有耳鸣、耳聋,患者由淡漠无情转为烦躁不安、谵妄,部分患者尚可出现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肌肉震颤,甚至抽搐、昏迷。血压一般下降,收缩压多低于100mmHg。第一心音减弱,并可听到期外收缩及收缩期吹风性杂音。两肺底呼吸音偏低,并可闻湿性罗音。严重病例尚可出现紫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鼻衄、眼底出血及便血等出血性症状。

至第三周病情开始恢复,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心率减慢,血压上升。约经一周症状基本消失,焦痂也趋愈合。

三、预防措施

在恙虫病发生的高峰期,旅游及野外作业者应使用驱避剂涂在衣领、袖口和裤脚上,以防幼螨上身。在裸露的皮肤上抹上罗浮山百草油或硫化钾溶液,也是防止幼螨叮咬的好办法。[3]

硫化钾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先取硫磺及氢氧化钾45克,加水375毫升,混合后加热煮沸,至硫磺接近完全溶解为止。冷却后进行过滤,并在滤液中先加入95%酒精75毫升,再加入30%酒精至总量为1500毫升为止。最后按1%的比例添加薄荷等香料,混匀后分装在小瓶内备用。使用时应先摇匀,再用脱脂棉蘸药液涂在皮肤上。

另外,在恙螨发生高峰期,在野外旅游或作业者要注意不在草地上坐卧,谨防幼螨叮咬,随身携带罗浮山百草油可治可防恙螨叮咬。特别应结合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消灭老鼠,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

四、注意事项

1、经常清洁居室的被褥、衣服和环境,保持一个清洁物环境。喜欢种植花草的家庭应注意定期除虫,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2、定时进行消毒除虫,防患于未然。

3、外出效野时要穿上防止皮肤被叮咬的布鞋及衣物。

4、被虫子叮咬后,要及时就诊,切勿怀着饶幸心理。

5、对身边的老人和小孩要照顾好,预防他们被毒虫叮咬。

6、身体出现不适,要检查身体是否被虫子咬伤,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五、相关成语

“别来无恙”的由来:

人们在信中或久别重逢时,总喜欢写上或说上一句:“别来无恙”。“无恙”意指没有疾病和灾祸,更常用的是问候语了。

在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形态,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一种藏在草丛里的名为“恙”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在人或者老鼠身上,吸取体液,还传染一种病毒。初蜇时,人感到皮肤火烫奇痒,接着便呈现红斑,长出水疱,并有发烧以致不能安眠的症状。那时候的人没法消灭这种“恙”,只有听任它骚扰。所以当时的人们每当见到久别的亲友时,首先要问“无恙”?后来人们终于把“恙”从自己身上赶跑了。而“无恙”一词便流传了下来,成了一句问候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