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写论文颈椎病怎么写好点

发布时间:

写论文颈椎病怎么写好点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写论文颈椎病怎么写好

诊断脑动脉硬化必须要先拍CT或核磁的,这是依据。颈椎病就要写出症状去对应是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还是交感神经性,并要写出对应的依据,如: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可以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也必须有CT或核磁,并要写出突出节段相对应的生理反射反应,如:L5/S1突出会有跟腱反射减弱或拇趾背曲无力,主诉很简单,就是病人以什么症状入院。希望可以帮助楼主

神经根型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发生率仅次于颈型。病因主要由于颈椎、椎间孔、邻近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病变使神经受压刺激所致,其中以颈5、6、7神经受累多见。其症状是受累一侧单根或几根的神经根由颈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电击样放射,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痛,多数还可表现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等感觉,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咳嗽、打喷嚏、上举、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诱发加剧。检查患者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颈部有多处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是相应颈椎两侧有放射性压痛。压头试验,上举试验、臂丛神经牵挂试验常为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少数有椎体或关节脱位等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分布表:颈椎体间隙 受累神经根 放射部位 感觉障碍区 肌无力与萎缩颈4-5 颈5 沿肩顶至上臂外侧 颈 三角肌颈5-6 颈6 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母指和示指 颈4-6 肱二头肌颈6-7 颈7 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 颈 肱三头肌颈7-胸1 颈8 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小指 颈7 手部小肌肉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事实求是的写整个病的过程,一般为患病多长时间,用了什么药有没过敏史.主要症状表现等等,这样方便医生为你处方

写论文颈椎病怎么写的好

诊断脑动脉硬化必须要先拍CT或核磁的,这是依据。颈椎病就要写出症状去对应是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还是交感神经性,并要写出对应的依据,如: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可以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也必须有CT或核磁,并要写出突出节段相对应的生理反射反应,如:L5/S1突出会有跟腱反射减弱或拇趾背曲无力,主诉很简单,就是病人以什么症状入院。希望可以帮助楼主

事实求是的写整个病的过程,一般为患病多长时间,用了什么药有没过敏史.主要症状表现等等,这样方便医生为你处方

以本次住院的主要痛苦(或主要病症)为主诉,在现病史中详细描述,其余均记入既往史中即可。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写论文颈椎病怎么写好呢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神经根型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发生率仅次于颈型。病因主要由于颈椎、椎间孔、邻近组织粘连、关节错位等病变使神经受压刺激所致,其中以颈5、6、7神经受累多见。其症状是受累一侧单根或几根的神经根由颈部向肩、臂、前臂及手部呈电击样放射,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痛,多数还可表现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等感觉,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肌肉萎缩,咳嗽、打喷嚏、上举、头颈过伸或过屈等活动诱发加剧。检查患者颈项强硬,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颈部有多处压痛点,最有诊断意义是相应颈椎两侧有放射性压痛。压头试验,上举试验、臂丛神经牵挂试验常为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少数有椎体或关节脱位等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分布表:颈椎体间隙 受累神经根 放射部位 感觉障碍区 肌无力与萎缩颈4-5 颈5 沿肩顶至上臂外侧 颈 三角肌颈5-6 颈6 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母指和示指 颈4-6 肱二头肌颈6-7 颈7 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 颈 肱三头肌颈7-胸1 颈8 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小指 颈7 手部小肌肉

事实求是的写整个病的过程,一般为患病多长时间,用了什么药有没过敏史.主要症状表现等等,这样方便医生为你处方

诊断脑动脉硬化必须要先拍CT或核磁的,这是依据。颈椎病就要写出症状去对应是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还是交感神经性,并要写出对应的依据,如: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可以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也必须有CT或核磁,并要写出突出节段相对应的生理反射反应,如:L5/S1突出会有跟腱反射减弱或拇趾背曲无力,主诉很简单,就是病人以什么症状入院。希望可以帮助楼主

写论文颈椎病怎么写

2017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多节段颈椎病手术不同疗效对比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影像学上显示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 压迫脊髓,在颈椎多节段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合并骨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病变累及3个或3 个以上节段,称为多节段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LCS), 其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人群。其临床表现主要为:(1) 以神经根受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根性放射痛;(2) 以锥体系受损害的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感觉功能、四肢运动障碍;(3)以上两种症状的混合型。MLCS是脊柱外科常见病, 起病缓慢,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脊髓受损后,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化,治疗难度大,如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恰当, 可导致肢体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自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应用[1,2], MLCS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显著增高。早期的正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显著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可直接有效治疗MLCS [3-5], 其目的是使病变节段对脊髓的压迫得到解除,有效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大限度地改善症状。对于MLCS的治疗,根据入路方式可分为前路和后路[6-8],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有大量研究[9-11]报道了采用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也有学者[12,13]研究了不同前路“杂交”的治疗疗效。

1958年,Smith等[14]和Cloward[15]提出采取颈椎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改善脊髓功能,消除脊髓压迫,但这种未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有一定缺点,例如产生植骨块移位, 颈椎后凸畸形等。上世纪90年代初, Caspar等[16]率先开展了前路钢板的研究和设计,可解决植骨块移位等问题,然而由于其并发症较多而不能广泛应用。1986 年,Morscher等[17]研究报道了颈椎前路带锁钢板,颈椎前路固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前路手术主要包括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HDF)。这些手术的优点是可以直接减压,缓解轴性疼痛,疗效长,能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Schneeberger等[18]开展了前路减压加钢板固定手术,并对这35例患者进行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植骨相比,多节段融合率较高,为87%。另外,颈前路减压后植入 Cage是诸多医师治疗MLCS的一种新的疗法[19]。此外,随着不断改进的颈前路内固定系统(Antetior Cervical Plate System,ACPS)和技术,在行颈前路减压、植骨的同时行ACPS内固定也已成为新的'手术方法[20]。然而对于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MLCS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21]。

后路手术主要包括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和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术后植骨不融合较少,植骨塌陷的并发症比例较低,且风险相对较低是后路手术的主要优点。有学者[22]对一组MLCS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采用颈椎后路手术可有效减少影响MLCS的动静态的压迫因素。此外,诸多学者优先采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一些临床结果也显示其术后效果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23],但该手术的远期疗效仍待验证。此外,由于是间接减压,后路手术的长期疗效较差,并发症较多等问题,限制了在MLCS治疗上的应用。

另外,也有医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CAP)的方式,其治疗MLCS也有一定应用[21,24],但CAP 技术手术创伤大,对大多数病例,单行前路或后路即可有效减压,一期采用前后路手术并无必要。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颈椎病的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呈上升趋势。目前,采用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1-2个节段的颈椎病,但采用前路还是后路手术治疗MLCS,特别是 4个或4个以上节段的颈椎病,诸多医师观点各异。有研究对长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和后路椎板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认为为前、后路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髓损害较重的MLCS患者可能更佳。因此,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不同,采用的术式也会不同。

尽管MLCS的手术治疗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选择手术的方式仍没有金标准,特别是对于4及4节段以上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25, 26]。本课题旨在通过对 2008 年 4 月至 2014 年 x 月于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既往无颈椎手术史的4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4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预期目标

四、难点及存在问题

五、研究的初步计划

参考文献

[1] 廖心远,陈德玉,陈 宇,等.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73-76.

[2] 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等.脊髓型颈椎病致压物切除的手术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5:383-384.

[3] 袁文.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与术式的选择—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案选择的要素[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483-484.

[4] 朱庆三, 顾锐. 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术式[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4): 484-485.

[5] Matsumoto M, Toyama Y, Ishikawa M, et al.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of spinal cor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in cervical compressive myelopath. Spine, 2000, 25(6):677-682.

[6] Morio Y, Teshima R, Nagashima H,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operative outcomes of cervical compression myelopathy and mri of the spinal cord. Spine, 2001, 26(11):1238-1245.

[7] Edwards CC, Riew KD, Anderson PA, et al. Cervical myelopathy: current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J, 2003;3(1):68-81.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