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陈小春论文精神病学

发布时间:

陈小春论文精神病学

一天小强去看电影,到了电影售票处,发现一个老外和售票小姐连说带比得好半天,就自告奋勇的上前做翻译,售票小姐说:麻烦你告诉她,现在坐票售完了只剩下站票,如果要看要站着看。小强转头就对老外说:No Sit see,Stand see. If see,stand see.老外回答说:sorry I don't understand your English.小强就对售票小姐说:哦,他说他不懂英文。小白兔趁着大灰狼睡觉的时候把她强暴了。大灰狼追出来的时候,小白兔赶紧在地上打滚把自己弄成灰兔子,拿了一份《南方都市报》假装看报,这个时候大灰狼追到这里,停下来问:“灰兔子,看见一只小白兔经过没有?”小白兔回答:“是那只强暴了大灰狼的兔子吗?”大灰狼说:“靠,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上报了?”一只蛇碰到了另一只蛇 于是问他 老兄 咱们有毒么?另一只蛇说 不知道啊 你问这个干吗 这只蛇说 靠 我一不小心咬了自己的舌头一下……夏天活捉到蚊子该怎么办呢? 1.当然要抚养他2.送他上学3.给他买房子4.帮他娶媳妇5.给他看孩子不然你还能怎么办呢?毕竟它身上流的是你的嘛39小明上完厕所回到教室跟老师说:厕所有好多蚂蚁,老师忽然想到蚂蚁的英文ant这个单词,于是测试小明:蚂蚁怎么说?小明一脸茫然……说:蚂蚁他…………什么也没说…9一天,茄子走在大街,忽然打了一个很大的喷嚏。它抹了把鼻涕生气地说:“又TMD在拍集体照了!”经典对白:七岁的小侄女非要和我一起洗澡,边洗还边说:“姑姑,你的胸为什么那么小?”我狂汗“哪小了,怎么小了?!”小侄女可怜地看了我一眼,安慰道:“没事,我的也很小……”4、特别喜欢小班里的一个孩子就一直去逗他,问他:“你妈妈叫什么名?”他奶声奶气的终于吐出了xxx名字,“那么,你爸爸叫什么名呢?”只见他兴高采烈地说出两个字:“老公!!”9鱼说:“我时时刻刻把眼睁开是为了在你身边不舍离开。”水说:“我终日流淌不知疲倦是为了围绕你好好把你抱起。”锅说:“都他妈快熟了还这么倔。”一个美国人 一个日本人 一个中国人 在丛林探险 结果全被吃人部落抓去了可部落 酋 长说:"我今天心情好 不吃你们 但你们都得挨一百板子 但在挨板子前你们可以有一个愿望实现。"先挨板子的是美国人 他说:"挨 板子前 先给我屁股上垫10个坐垫。"垫罢 板子雨 点般落下 先前70板还凑合 70板之后 坐垫被打烂 然后就是板板见血……打完 ,美国老摸着屁股走了 日本人见状后 也要求10个床垫 1,2,3……100打完 日本人起身拍拍屁股 没事 然后张着臭嘴对自己的模仿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吹嘘一番,并想坐一边看中国人的好戏 中国人慢慢趴下 悠哉悠哉地说:"来把日本人给我垫上,要面朝上"……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日本人,在一起讨论本国的军事.日本人说:“我们崇尚武士道,不畏惧牺牲,我敢头上顶着苹果让你们来比试枪法.“于是他把一个苹果放在了头顶上.美国人转身向后走了20步,然后回头就是一枪,苹果被打爆了,他骄傲的说:“ I am Hunter(亨特).”日本人又放了一个苹果在头顶上.英国人转身向后走了50步,然后回头就是一枪,苹果被打爆了,他骄傲的说:“ I am Boon(邦德).”日本人放一个小苹果在头顶上.中国人转身向后走了3步,然后回头就是一枪,脑袋被打爆了,他骄傲的说:“I am sorry.”15:俩屎壳螂讨论福利彩票,甲说:我要中了大奖就把方圆50里的厕所都买下来,每天吃个够!乙说:你丫太俗了!我要是中了大奖就包一活人,每天吃新鲜的!23:局长与科长共乘电梯,局长放一屁后对科长说:你放屁了!科长说:不是我放的…不久科长被免职,局长在会上说:屁大的事你都担待不起,要你何用?50:有一只北极熊和一只企鹅在一起耍,企鹅把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地拔了下来,拔完之后,对北极熊说:“好冷哦!“北极熊听了,也把自己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地拔了下来,转头对企鹅说:“果然很冷!”一位老太太看完黑人百米赛,抹着眼泪说:吓死人了,几个挖煤的跪成一排被枪毙,还没瞄准就开了枪,娃儿们吓得那个跑啊,绳都拦不住!一个神父在打高尔夫球,一个修女在旁边观看,第一杆打偏了,神父骂道:“TMD,打偏了!”又打,神父又骂:“TMD,又打偏了!”修女说:“你做为神父说脏话上帝要惩罚的。”话音刚落,只听一个霹雷把修女给劈死了。神父纳闷了:为什么骂人的是我,为什么会劈死修女呢?这时只听天空传来上帝的声音:“TMD,我也打偏了!”6、一天,克林顿的妻子希拉克被带去见上帝,她发现在上帝的客厅里挂着许多表,而且这些表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于是她就问上帝的仆人:“为何上帝要收集这麽多表?而且这些表走得还不一样快?”上帝的仆人说到:“这些表代表着人的生命,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块着样的表,如果他的外遇多,他的表走得就快,没有外遇表走得就慢。”希拉克听完后向四周看了看又说道:“为何没看见我丈夫克林顿的表?”上帝的仆人说:“你丈夫的表被上帝拿到办公室当电风扇去了!

特发性震颤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年龄老化。2、家族遗传性:特发性震颤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特发性震颤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3、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特发性震颤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4、遗传易感性:尽管特发性震颤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与于同一环境的人,甚至同样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会出现特发性震颤病。

陈小春的童年过得并不是很幸福,那时候为了生计,

父亲用3000元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卖给了别人,

这也成为了陈小春一生难以抹掉的阴影。

但好在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闯进了香港 娱乐 圈,

更是凭借几部《古惑仔》大火,

就当他沉寂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家里却传来了噩耗,

母亲被确诊为肝癌,生命危在旦夕。

看着重病的母亲,陈小春告别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不惜花光自己的全部积蓄帮助母亲看病,

甚至还将刚刚买来的新房卖掉,只希望可以换回母亲的 健康 。

只可惜,她并没有抵抗住病魔的折磨,

但陈小春的坚持却为母亲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

她的生命早就比之前预计的时间延续了五六年的时间,

而这一切离不开陈小春这段时间的付出。

之后他被评为“演艺圈的十大孝子”,

陈小春的故事值得所有人学习。

1967年,陈小春出生在广东惠州,

从做上门女婿的爷爷开始,他的家里整整穷了三代人,

而到了父亲这辈,甚至需要靠卖孩子来维持生计,

他把自己最小的儿子花三千块钱卖走了,

而这一切都是老大陈小春在背后怂恿的,他害怕自己会饿肚子,

甚至害怕作为长子,以后要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从而失去自己向往的自由。

当时的陈小春,可是全村里有名的“不良少年”,

那时候他在外面没少给父亲闯祸,

为了让他能安生一些,父亲每次出门都要用铁栓把他锁在家里,

要不然等他回来一定会有人找上门来讨要个说法。

父亲对他的要求十分的严格,陈小春从来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成年之后,再回忆起父亲所为他做的一切,

才知道当时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幼稚。

直到后来陈小春长大一些了,才知道照顾弟弟妹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因为没有了他们,陈小春就要跟随父亲下地干农活,

甚至有时候他还要牵着牛来回跑,虽然那时候自己还没有一个牛高。

因为家里贫穷,导致他经常会营养不良,

所以陈小春从小就长得又矮又瘦,和同龄人相比总是低上一点,

吃饱饭也成为了那时候他最大的愿望。

只可惜上完了小学,他就辍学了,

当时他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兴趣,而父亲也要求他出去打工,

挣点钱补贴家里。

1980年,全家人举家搬迁来到了香港,

而当时他们就住在香港最破的“笼屋”里,

没有学习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

陈小春只能干最脏最累的建筑装潢的临时工,

他的手基本上每天都是血淋淋的,上面扎满了木头上的小刺,

只有等到晚上回到家,母亲点着灯,用绣花针一根一根地挑出来,

他才能相对好受一些。

虽然日子过得十分的艰难,但陈小春却不忘了给自己找乐子,

香港的那几年,艺术气息十分的浓厚,

在这样的环境的熏陶下,他也是爱上了跳舞这项运动,

而且没事就会在家折腾一下,虽然并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

但是他跳起舞来却是有模有样的,看到儿子的表演母亲经常会被逗得在一旁大笑,

就连他自己也没想过,未来的某一天,

也是因为他的这项爱好,帮助全家人翻了身。

那时候,父亲因为接受不了香港的快节奏生活,

就独自一个人回到了广东打拼,只留下了陈小春担起家庭的重任,

母亲和妹妹的生计又全部成为了他的责任。

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陈小春告别了家人,

来到了就业更多的铜锣湾打拼。

一开始他先是来到了一家饭店里当服务员,

后来因为和老板起了冲突,一个顾客在饭菜里找到了一只苍蝇,

于是老板就走出来要求他把饭里的苍蝇吃掉, 陈小春不服从,

两个人大吵了一架,然后他就离开了那里。

而失去工作的他也不敢回家,就一个人流浪在街头,

但好在很快他就在一家理发店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活,

开始和别人学理发。

一次偶然的几乎,陈小春得知了当时的香港无线电视台正在招收舞蹈学员,

本身就对艺术有些兴趣的他立马冲过去报名参加了选拔,

虽然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但是陈小春却成功地征服了面试官。

即使基本功并不是很扎实,但是他最终还是幸运地被录取了,

而陈小春也辞去了理发店的工作,拖着自己的行李正式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工作。

虽然这里的条件远比外面好太多,但是陈小春却受尽了委屈,

有一次因为自己的一个舞蹈动作跳失误了,

老师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他大骂了一顿,而他也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要知道那时候他仅仅只有17岁,一个人在没有家人的地方独自打拼了这么久,

能坚持下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不知道为何,后来同学们也是知道了陈小春的家境,

而他们也因为这些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在同学们的眼里,

陈小春更像是这里的一个“异类”,

他没有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人。

为了让大家看得起他,陈小春也成为了全班最勤奋的同学,

他觉得只要自己的舞技足够的好,就再也不会遭受冷眼与嘲笑,

看着自己的舞蹈动作越来越熟练,他也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快到来了。

可还没等到他受到别人的赞赏,香港歌坛的天王谭咏麟就先相中了他,

于是他在自己新开的演唱会上,他邀请了陈小春当起了自己的伴舞。

受到邀请的时候,陈小春整个人都是蒙的,

他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可以和天王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

但是既然可以获得更好的资源,他也发誓自己一定要把握住这次的机会,

而他也并没有让谭咏麟失望。

演唱会刚开始的时候,台下的观众都对这个陌生的面孔充满了好奇,

但是很快质疑声就变成了掌声,看完他的舞蹈后,

观众们都雀跃起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

既然有着如此过人的舞蹈天赋。

这次合作之后,谭咏麟对他也是非常的欣赏,

于是他把陈小春介绍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其中就包括当时香港的知名艺人梅艳芳和张国荣,

而此后的七年时间里,陈小春也出现在不同明星的演唱会上。

虽然只是伴舞,但他却是非常的满足,

要知道,能有这样的机会一定是非常难得的,他相信自己有一天也会像他们一样蓬勃生辉。

但是这段经历却是十分的漫长,甚至有那么一刻,

陈小春在想自己究竟要不要放弃,但就在这个时候,

母亲却给他带来了动力:

“不要放弃,我还等着看你在台上唱歌跳舞呢。”

母亲的这句话让陈小春瞬间燃起了斗志,为了妈妈的愿望,

他也一定要在这里活出自己的风采。

一次特殊的机遇,陈小春参加了林忆莲的庆功晚宴,

也是在那里他受到了唱片公司老板许愿的赏识,

当时他在庆功宴上演唱了一首《水中花》,也成功赢得了老板的注意,

而他也将陈小春签约到了自己的公司名下,

并且对他进行了包装,和谢天华、朱永棠一起出道组成“风火海”组合。

当时陈小春是组合里的“火”,陈永棠是“风”,而25岁的谢天华是“海”,

而陈小春也就想自己组合里的名字一样,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他们刚一出道,立马就得到了非常好的资源,

而他们三人也一度火了起来。

看到有些商机,公司立马为他们准备了专辑,

甚至还在知名导演的电影中露脸,但即使受到了这么好的待遇,

他们也就蹦哒了那么几下,之后就开始很长一段时间的冷淡期。

虽然如此,但是好动的陈小春却在电影行业混出了点名堂,

也开始有导演想要请他演戏。

1994年的一天,陈小春接到了导演陈德森的邀请,

他希望陈小春可以出演自己的新剧《朝九晚五》,

有这样的机会,他也是赶忙的答应,

之后,陈小春就开始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

虽然如此,但是他的表演还是得到了观众和评委们的赏识,

第十四届香港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陈小春十分荣幸的获得了“最佳男配角”的奖项,

这次获奖对他的意义十分的重大,当时站在台上的他根本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他只是楞楞地说了一句:

就匆匆离开了颁奖台。

虽然在唱歌的道路上没能发展下去,但他演艺事业倒是有了不小的发展,

之后,陈小春又陆续拍摄了多部作品,反响非常的不错,

尤其是在出演完《古惑仔》之后,他开始就火的一发不可收拾。

1995年,由王晶、刘伟强最佳搭档联手打造的这部戏非常的火热,

而一开始的演员阵容本来邀请的是何家劲和金城武,朱茵饰演剧中“陈浩南”的女友,

但是因为这两人都没有什么档期,朱茵又不想饰演这样的暴力角色,

于是选演员这件事就让导演组非常的头疼。

当时郑伊健留着一头的长发,和剧中的“陈浩南”颇有几分相似,

于是刘伟强求了半天才把他请了过来,但至此,这部戏跟陈小春也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当他听说有人要拍一部黑 社会 题材的电影,

陈小春这才有了兴趣,于是他找到刘伟强毛遂自荐。

在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刘伟强就有了一些心动,

因为陈小春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子“痞气”,与剧中“山鸡”的性格十分的相像,

和王晶商量了一番,他们就决定把这个角色交给陈小春来试验。

而陈小春经纪公司的许愿一听说陈小春要演这部剧,

就立马向他们推荐了“风火海”的另外两个成员谢天华和朱永棠,

分别参演剧中的陈浩南的小跟班“巢皮”和“大天二”,

也就这样,《古惑仔》全部班底都到齐了。

等电影拍摄完就要上映的时候,院线老板却一起站出来联手抵制了这部电影,

没办法,他们只好把电影的档期安排在了圣诞后春节前这个尴尬的时期,

甚至就连首映都被安排在了晚上。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并没有让观众们失去兴趣,

在那个年代,人们似乎对这种英雄主义电影有着特殊的向往,

而《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也成为了电影界的一匹黑马,

一下子就赚了2100多万的票房。

而导演组也趁热打铁,开始拍摄《古惑仔》系列的第二部“猛龙过江”,

电影在1996年3月上映,票房也是突破了2200万,

这样的好成绩也让导演组停不下来了,

接连拍摄了好几部续集,作为主演的陈小春也因此大赚了一把,

从此他再也不是那个没人问津的小角色了。

但就在陈小春渐入佳境的时候,一个噩耗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母亲意外确诊了肝癌,那时候陈小春急的整晚睡不着觉,

虽然此时自己已经赚来了足够的钱,可是却难以挽回母亲 健康 的身体。

为了支付母亲高昂的医药费,陈小春一年的时间里就接连拍摄了七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

一整年几乎都没怎么休息过,一旦有闲下来的功夫,

他就会找遍大街小巷,为母亲寻得一个良医,

只可惜,每次回家他基本上都是失望而归,

但为了母亲他却不想放弃。

后来为了照顾母亲,陈小春直接停下了自己手头的全部工作,

而他也守在母亲的病床前尽心尽力的照顾她,

没有钱治病了,他就干脆卖掉了自己刚买的房子,

一切重心都围绕在母亲的身上。

只可惜,即使陈小春这么的努力,母亲的病依然没有被治好,

2005年1月,她带着自己全部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而陈小春也是真的尽力了。

但是他的努力也并没有白费,据医生所说,

母亲早就比预计的时间延后了五六年,这已经可以称的上是一种奇迹了。

母亲走后,陈小春一度陷入了悲伤之中,

他每天靠喝酒来麻痹自己,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

直到一次车祸,他才从悲伤之中清醒起来,这时他才清醒,

自己的这个样子并不是母亲希望看到的。

陈小春也再一次的站了起来,复出后不久,

他就推出了自己出道十年的第一张专辑《妈妈的话》,

两年后,他更是凭借自己的亲身经历,被成功评为了“第二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

在颁奖典礼上,陈小春含着眼泪,为在场的所有人演唱了自己怀念母亲的这首歌,

他的故事更是感动了不少人。

谁也没想到,电影里那个风流倜傥的“山鸡哥”,

在生活着既然是这样一个有情有味的人。

2009年,在所有人的祝福声中,

陈小春带着30多个兄弟冲到了应采儿的面前单膝跪地,

拿出自己的戒指就开始哇哇的哭,

而应采儿笑着笑着也陪跪在地上的陈小春哭了起来。

第二年,俩人就在美国登记了结婚,

虽然俩人的年龄相差了16岁,但是却是非常的恩爱。

而陈小春,也是靠自己的实际行动,

诠释了作为一个好男人应该在生活中怎么做。

曾经风流倜傥的他在婚后也成功化身“妻管严”,

不仅走到哪里都会主动的跟老婆报备,还将自己赚来的钱全部上交给应采儿。

曾经脾气火爆的他,也变得越来越温顺,

与自己的父亲进行了和解,甚至与自己曾经的宿敌和解,

而这也是在婚后他变化的。

几年后,陈小春的儿子出生了,

在给儿子的寄语中他深情地写到:

而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儿子。

曾经的陈小春以为自己失去了一切,

但最终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创造出了更广阔的天地,

这不禁让人感到赞叹,

未来的日子里他依然会做好一名丈夫和一名父亲,

让自己经历的悲伤不再重演。

未来希望他的人生可以更加圆满,也希望他不会迷失自己最初的方向,

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死了以后有“灵魂”,又被称做“鬼”,“鬼”附着在正常人的身上,就叫做“鬼上身”,经常表现为发抖、肢体不由自主的颤动。

其实这些“鬼上身”的症状,就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这种精神疾病学名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指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解离症状

(1)癔症性遗忘

患者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并非由于偶然原因而想不起来。

(2)癔症性漫游

患者丧失记忆又兼迷游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癔症性漫游实际是一种逃避式的防御反应,患者不仅出现遗忘症状,而且离家出走到处游荡。患者离家出走之后,丧失对过去的一切记忆,迷游到一个新环境后,甚至可能会从头学习新的适应与交往方式,重新建立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人格;迷游一段时间后,患者会突然醒悟,但在迷游状态下所有的经历都无法回忆出来。

(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是指一种一人兼具数种人格的心理异常现象。具有多重人格的人,他的每个人格各自独立,各有其不同的记忆、态度与行为,甚至各个人格的特征和表现截然不同,可能一种人格是内向、拘谨、保守,而另一种人格却表现出外向、开放、激进等特点。每一种人格出现在个体活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种场合,都可使个体过着稳定的生活。

转换症状

(1)感觉障碍

常见的感觉障碍有:感觉迟钝,感觉缺失,感觉敏感,痛觉缺失,触觉异常

(2)抽搐发作

因心理因素或受到暗示突然发作,表现为缓慢倒地,全身僵直或角弓反张,肢体阵发性乱抖、乱动。发作可伴哭叫,呼吸呈阵发性加快,脸色略潮红。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小便失禁。一般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之久。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鬼上身”。

(3)运动障碍

患者身体的任何肌肉都可能产生症状:手臂、腿、声带等。发抖、抽搐以及没有组织地移动或瘫痪等都是其典型症状,而且瘫痪通常只限于一侧肢体,机能丧失也是有选择的。例如“书写痉挛”,患者不能写字,但能使用同一组肌肉从事其他活动。

癔症产生的原因

个体特定的人格基础与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癔症患者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人格特点,如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成为癔症型人格。

✡癔症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癔症的第一次发作,绝大多数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诱发的,如遭受重大生活事件的打击,以后遇见类似的刺激,或者病人回想起这种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促使癔症复发。

✡社会文化素质,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对癔症的发生与发作症状表现等也有一定的影响。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的人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癔症就证明了这一点。

碰到有人“鬼上身”该怎么办

现在好多“鬼上身”的新闻都是演的,比如犯了罪,为了逃避责任演鬼上身,或者就是想火。此时只要保持“科科,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的态度就可以了。

如果在现实里,你也遇到有人有“鬼上身”的症状,该怎么办?

✡如果是在公共场所遇到有陌生人“鬼上身”,身边又没有其家属,不要光顾着惊慌。找到负责人,比如在地铁里遇到就找地铁的工作人员。实在找不到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就报警吧,把分辨是否诈病以及后续的工作交给警察蜀黍。

✡如果是身边的认识的人“鬼上身”,建议将人送到医院,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最好是去正规公立三甲医院的身心障碍科。

作为家属或者好友,注意给患者安排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以便保证患者的精神镇定。癔症患者很容易受暗示,因此请多一点耐心,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抱有对治愈的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有助于他们恢复健康。

✡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同上,生病了就不要藏着掖着,不要所有问题都自己去承受。医生还是比我们懂得多的,开的药不管是真实有效也好还是只是安慰剂效应也好,所有能够让人好起来的方式都一定要去尝试。

分享科学减压知识,传授身心放松技巧,更多有趣内容请打开心潮减压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心潮减压(PsyNo1)。

青春期精神病论文

本文对叛逆心理进行了内涵的阐述,分析了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对如何消除叛逆心理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了探讨。关键字:青少年;叛逆心理;应对一、叛逆心理的概述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正处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阶段,在认识事物和看问题时常常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因而易与家长的意向不同。当意向不一致时,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就会与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二、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教育理论进入青少年时期后,他们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4)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例如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三、消除青少年叛逆心理的主要方法(1) 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失的。(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的高中生都希望家长、老师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犯错误时,希望老师和家长要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我们,要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希望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3)多与学生交流一方面要好好聆听。成人与孩子的观点不同。成人眼中的小问题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大问题,不妨认真听完他们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多同学生谈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有意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这样能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心相连,心相通,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讲求民主作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处处体贴关心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热爱和拥护。尤其对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更应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从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对抗心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4)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 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 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叛逆心理的成因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缺陷很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长的家庭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和联系,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是很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的,然后适当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希望加以引导,这样孩子便乐于接受教育并且能朝着学校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健康成长。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参考文献[1]原美玲.浅谈如何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2]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内蒙古教育,2009年第7期.[3]牛涛.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探究与思考.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12期.[4]林泳海.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百科知识,2007年第8期.[5]李淑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职业技术,2008年

浅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要:本文简要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背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和可行性,找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旨在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实践,有效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学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丞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心理健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与年龄教育相符等等。近年来,心理健康普遍发展。在欧美等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才产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被认为是人们对传统心理咨询感到不满之后,力求改革、提高的产物。西方学者认为心理咨询只是提高治疗,忽视了发展;只为少数产生了问题的学生服务,却忽视了大多数“正常”的学生。心理咨询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的发生之后去补救,却不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欧美西方等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我们的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因而在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时,我们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智、体、美、劳诸学科进行比较,学者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以上各学科有着部分重叠和相互交叉的关系,认为德、智、体、美、劳诸教育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各育都可被视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安排心理辅导活动等内容,又都是其他各育无法取代的。而在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容易混淆,在这一点上,也可看出我们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展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出。因此,对西方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还要根据我国国情与教育实践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向学校的传统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心理健全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美好时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有用人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许多教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是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的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行下一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截然的和绝对的。学生无法被截然划为心理健康的和心理不健康的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有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中小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治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健康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还有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可以有效的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一个小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就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只是他在用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进而调整自己和班上同学与这位学生的交往方式,更多地给这位学生积极的关注,并不失时机地向他指出引起老师和同学关注的合理方式是什么,很快这位学生课上捣乱的那些行为问题不见了,而变成一个守纪律,爱学习的好孩子。相反,如果以传统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很容易被纳入坏孩子的行列,而且由于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没有被觉察和得到满足,他将免不了还会继续捣乱。久而久之,由于长期被当成坏孩子,这位学生也就会自认为是坏孩子,并真的捣乱起来。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的角度起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小学校开展了“学校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地,主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和好评。根据近几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好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这时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老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同学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白出关于偷钱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的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2、重视心灵沟通,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时代越发展,人们就越疑惑,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盲目反抗,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的攻击性,小皇帝脾气……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需要什么?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诱导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孩子的关怀太少了他们缺少正确的引导,以至于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驾御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当孩子处于以下状态时是教育的最佳时机:①兴奋时机。当某事物或某活动引起孩子的特别关注时,他们会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在思想上产生兴奋点。如果我们加以把握,往往可以由孩子的兴奋点来激起他们很强的向上的驱动力,或能使某些比较消沉的孩子一时有不兴奋为转机,从此改变自己,发生很大的变化。②激情时机。孩子的情感极为丰富,他们对所面临的事物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已形成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的切身体验与反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情感又是驱动孩子努力进去的必要条件,能够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当他们的各种情感表现出来时,正是他们对某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最积极的时候。他们的各种表情都是有情而发,抓住他们“有感”的时候,正是我们实施教育的时机。③求异时机。孩子的思想活动与他们的心理特点是一致的,他们喜欢求新求异,也容易产生逆反倾向,这种求异与逆反倾向,无论处于什么原因,都是他们思考判断的结果。从思想的活跃性来说,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因此也是一种有利我们教育的时机。④殊遇时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遇到一些特别的矛盾,经历一些特殊的遭遇。学生生活并不那么复杂特殊的遭遇或境况并不多见,正因为如此,他们一旦遇到特殊的严峻情况,思想上的震动就会相当大。我们在这时机要对学生特别的关怀和理解,同时利用这种时机,教育孩子正视各种矛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⑤疑俱时机。孩子在生活中免不了遇到矛盾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犯了错误,会使他们疑虑重重,思想上产生很大的压力。这种思想矛盾和压力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或是无关紧要的,但孩子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却会感到相当的沉重,并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⑥荣辱时机。荣辱也是一种情感的反映,而且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感反映。当孩子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批评、处分、羞辱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况,甚至会觉得难以抬头,形成较大思想压力。我们决不能认为这只是小事,而丢掉教育孩子的时机。我曾经在一本教育杂志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教师连续三年教的是毕业班,班中总有那么几个后进生。三年中,他的每一次生日都不请亲戚朋友,却邀请班中的教育对象共度,或联欢或野餐,使他们觉得老师的确视他们为好友,亲近感由然而生。在平时,这位教师与这些后进生很接近,还鼓励他们到家做客,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招待,甚至与他们玩上一会。当他有事甚至有些个人的事时,也特意与他们商量,让他们帮助想办法、出主意,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能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建立了特别的感情纽带。当一次学生传闻这位老师要调到县城工作,竟挂出了“老师,您别走”的标语。他们说“您若走,我们跪着求您!”过去曾经打架而名列全校最差的一位学生居然流着泪问:“老师,您不管我了?”这种特殊情感使这位老师的工作十分成功,好几位后进生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见,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孩子多活动,与孩子多交朋友建立深厚的情感,互相信任。只有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才能够影响孩子,成功的教育才能启动。3、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让孩子在参与中成长。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孩子参与能力差,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祟,他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加入,怕办不到让人笑话,于是不敢参与,能力就越来越弱。我们要多跟这些孩子谈其参与活动的有利条件,要帮助其发现固有的而又没有意识到的自身优势,同时期待并帮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慢慢地,使其对自己产生自信,从而克服对参与活动的疑惧心态。还有的孩子一直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参与的乐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就要巧妙地通过种种手段创设环境,让他们投身其中,并期待他们上场试一试,一旦他们尝到了参与的甘甜,他们就会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个别孩子还会爆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对于孩子来说,有事让他们做,他们是很乐意的。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主动意识,提高参与质量,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实处。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的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他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家长、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宜春精神科论文

精神医学毕业论文

你还在愁精神医学毕业论文吗?那么,精神医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含量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乳胶颗粒法对31例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5名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的女性正常人(对照组)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P<。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mg/L],P<;且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P<)。结论 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女性正常人,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 D-二聚体

已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与高粘滞综合征(HVS)关系密切[1]。D-二聚体(D-dimer, DD)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2],是交联纤维蛋白D区降解的肽片断,主要由D区的D(α)、D(β)及D(γ)- D(γ)链组成,可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功能及调节纤维蛋白原在肝脏的生物合成[3]。为了探讨两者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40岁以上的31例女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精神分裂症组:共3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8分。为排除年龄和性别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1例均为≥40岁的女性。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57±9)岁;病程3个月至17年;头颅CT或MRI未见脑血管病征象。31例中首次采血前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者12例,另19例均停用精神药物>7天;将31例再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阳性,阳性症状量表(SAPS)≥28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12分]和以阴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阴性,SANS≥30分,SAPS≤10分)的两组,分别为11例和20例。

2.对照组:共25名,均系我院女职工,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年龄42~78岁,平均(58±12)岁。采血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任何精神药物。

二、方法

所有对象均于早晨9时前空腹采血,枸橼酸钠抗凝,采用乳胶颗粒法、进口胶体金标准法试剂盒(南京弘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血浆DD含量,正常参考值为< mg/L。阳性组患者在精神症状消失后复查1次血浆DD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t=,P<。阳性组血浆DD含量[(±)mg/L]高于阴性组[(±)mg/L],t=,P<;且前者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t=,P<)。

讨论

DD是纤溶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FXIII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DD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5]。近年来对DD的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DD含量增高,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检测血浆DD含量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5,6]。我们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精神疾病与血浆DD含量之间关系的报道。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组血浆DD含量高于对照组(P<)的结果提示,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高粘滞综合征的观点[1],也符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的精神分裂症是由“内结血瘀”所致的观点[7,8]。

本结果还显示,阳性组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阴性组患者(P<),且随病情的好转较治疗前降低(P<),并趋于正常。关于精神分裂症与DD之间内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我们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机体存在着凝血-抗凝两大系统,正常时两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发病时机体反馈性地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加;(2)发病时患者蛋白C系统活性增强而加速上述过程,导致自发性血栓溶解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表现为血浆DD水平增高。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迄今未明,血浆DD含量是否有可能作为判定精神分裂症复发、判断预后、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的检测指标之一,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诚,邵胜利,柳振清.血液流变学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上的应用动态.四川精神卫生,1996,9:139-140.

2,Fisher M, Francis R. Altered coagulation in cerebral ischimia. Arch Neurol, 1990,47:1075-1081.

3,王建,李建章.DD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74-77.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5,黄慰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D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71-74.

6,张景,郭英华,赵慧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D和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9:202-205.

7,王松菊.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初探.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03.

8,朱运斋.活血化瘀在神经精神科的应用体会.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6,10:17-18.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以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精神病 精神病人 预防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精神病人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危害后果严重,对其周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个惨案的发生,使很多人对刑法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认为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平等对待精神病人,包括与常人同等的刑罚。 一、精神病人犯罪现状 2004年4月29日上午,宕昌县秦峪乡羊骨堆村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成年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冲进教室,将15名学生及两名农民砍成重伤,行凶者袁某后被诊断患有精神病;2004年7月26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事后证实劫机者杨劲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并有精神病史;同年7月2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显海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51岁的门卫徐和平持菜刀将15名 儿童 和3名老师砍伤,事后查明,徐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就在同一天,四川崇州发生了“犯病孙儿手刃祖母”的惨剧: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村民沈奇龙将85岁的奶奶杀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曾到某县调研,听说该县今年以来共发生16起杀人案件,其中30%为精神病人所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一个“导火索”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炸药包”。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进入到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正面临着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现象必然有增无减。 二、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重大恶性杀人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面对一个个鲜活无辜的生命被无缘无故的剥夺,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不适用刑罚,刑罚的报应和预防目的如何实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三、精神病及其病理 精神病是大脑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机能紊乱,并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具体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智能障碍、行为障碍等不同表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标志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被不同程度地阻隔和破坏,个体的精神活动就会存在缺陷,进而出现精神病态的反映,也就是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受心理指导的行为必然会出项异常。 (一)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概念 1.广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精神医学中,人们曾广义地将“精神病”一词用以泛指各种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即把各种精神活动障碍均称为“精神病”,在涵义上等同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只是从程度上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等这类严重的精神障碍称为“重性精神病”,而把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较轻的精神障碍称为“轻性精神病”。 2.狭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不同的概念。“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为总类概念,是各种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组疾病:(1)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其他精神病);(2)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发育不全。而“精神病”则为属类概念,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即具有特定的病理基础,精神活动异常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持续达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通行证观点认为,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精神疾患,它包括两大类疾病:一是精神病,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这些明确诊断的精神病;严重智力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精神病系统状态,其中包括癔症性精神错乱和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激情、一过性精神模糊这四种罕见的例外状态。二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 精神病的形成一般与个体的经历、生活处境、遭遇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有时会给自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社会造成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实际上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适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割裂。精神病人在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多数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精神病人犯罪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如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传统的和外来的低级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传媒的误导、他人的落后言行,都可与精神病人的犯罪发生密切的联系。首先,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对精神病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易于犯罪的素质。其次,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培养、早就精神病人的犯罪意识,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条件的原因 有的精神病人工作能力差,不容易找到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微薄,也有些本身有工作的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而失去工作。其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会发生盗窃、抢劫。经济地位的低下还可能使一些精神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反社会意识。有些人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蔑视社会秩序,常常寻衅滋事。还有些人为人冷酷,情感淡漠,遇到激惹容易发怒,经常使用暴力,而且手段凶狠。 (三)文化程度的原因 一些研究报告发现,精神病犯罪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精神病人由于学习机会少,或者天生智力低下,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情况比常人多见。而文化程度低必然使精神病人的辨别是非、利弊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容易在社会上不良因素的熏染下失足堕落。文化程度低也使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趣味,偏好感官刺激和物质利益,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采取非法的、不道德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欲望。 五、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深层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第一,侵害目标随意: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非常随意,经常是见谁打谁,受害人往往猝不及防,突遭横祸。 第二,报复心理极强: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与自己稍有矛盾的人都可能进行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的报复,而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人身危险性大:有关人士曾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过统计,发现杀人的占91%,平均每名被监管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最多的杀死7人。 第四,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在犯罪后,依照刑法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而是重新回到社会上,致使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 (二)深层原因 第一,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出现精神病人,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将背负沉重的包袱象掉进深渊一样,生活质量和心理的痛苦不必说了,经济和人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精神病治疗费用的庞大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治疗后病情稍微控制便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再治疗起来更难时间更长。还有病人的不配合,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一旦脱离医院的强制治疗和吃药,要让他们自觉的吃药很甚至会对给予他治疗的亲人有报复行为,使亲人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再次治疗后病情复发对他们人身的伤害。精神病人拒绝治疗,犯病会越来越频繁。此时出现了两种困境:精神病人去医院治疗没有钱,在家治疗病人不配合。从而形成了种种隐患。 现在的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甚至有的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混杂在我们正常人中,如果不出现比较明显的侵害行为,人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往往等到结果出现时悲剧已经发生。 第二,政府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力不足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精神病人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第三,我国对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缺少实施细则。因为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还有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条件、程序的启动、案件的审理机关等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处理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制度性的困境。 六、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刑罚和预防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因为自由意志不能行使,精神迷乱状态下的行为非但不是犯罪,根本不算一种理性意义的行为,因而精神病与犯罪是严格区分的,处置手段也不同。在他们看来,危害行为的实施者要么是一个精神病人,要么是一个罪犯。如果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就不能再把他当作罪犯,对他的处置便与刑事司法无关,不应强制他们进精神病院;如果他是一个罪犯,那么对他的处置就与精神病院无关,他应当进监狱。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 刑事实证学派则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行为受到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因而犯了罪的精神病人应该属于罪犯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和菲利。 1.龙勃罗梭 通过实证研究,龙勃罗梭认为尽管部分精神病犯在犯罪前后可能了解自己行为的犯罪性质,甚至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但那些在精神病发作时受病变因素的刺激而犯罪的精神病犯是缺乏或部分缺乏责任能力的。他认为在犯罪人和那些被认为犯了罪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是精神失常者,对于这些人,监禁是不正当的,释放又是危险的,而采取的一些有损于道德和安全的中间措施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龙勃罗梭认为只有建立刑事精神病院才能克服审判与正义以及与社会安全之间的不断冲突。通过刑事精神病院中的永久监禁,可以制止犯罪的遗传、犯罪结伙,防止匪帮的形成;可以防止累犯,减少诉讼开支,从而减少那些经常产生于模仿的新犯罪;可以使那些想假装精神病人的罪犯打消装假的念头,也不让那些辩护律师有机可乘。龙勃罗梭建议:“当出现精神失常的嫌疑时,陪审团应当由公民、法官和精神病医生共同组成”。龙勃罗梭这样构建改革措施:“应当根据法律尽快建立两个至少能容纳300个床位的刑事精神病院,并且在我国主要地区的监狱设立7个关押精神病人的区域。” 2.菲利 菲利认为,尽管法律认为精神病犯没有道义责任,但仍然建立监管精神病犯的精神病院。在对防范具有犯罪倾向的精神病人没有任何保证的现行制度之下,对其予以管理的费用比这些人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菲利在对有些人针对残暴情景提出的其他批评置之不理,经验已经表明,在精神病院中,在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防止残暴行为爆发的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罪犯的倾向性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认为犯罪精神病院难以避免犯人暴行的预言是没有根据的。菲利的社会防卫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至于绝大多数古典派犯罪学家现在都接受了设置犯罪精神病院的提议。 两派的争论以刑事实证学派的胜利而告结束。随后更多的国家设置了犯罪精神病院。到20世纪初,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强制收容进犯罪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保安处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中,更强调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医学控制。在一些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中,强制收容的概念已经被强制医疗这个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概念所取代。 七、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第一,在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应当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好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精神医疗场所,凡收进此类场所的精神病人,一律实行国家免费治疗,并要在专门的心理、生理医生专家小组给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评估结果后方可准许其出院。这种投入时完全值得的,是收益大于支出的。 第二,虽然此类医疗场所是高度人道化的,但毕竟由于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原则上应以精神病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的。对于那些有严重肇事倾向和苗头的,应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其家人或监护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此类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或适当的监护人,流落街头,则应考虑将其收进此类场所加以治疗。 第三,决定某个精神病人是否进入此类场所,或者可否离开此类场所,应由专门的心理、生理专家小组提出意见,经法院司法裁决。 第四,对于监狱等其他场所发现的精神病人,应及时转入此类场所,对其进行治疗。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政府对精神病人在危害社会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在政府性质的卫生防治机制中,并不包含对精神病人的调查统计,实质上政府本身也没有具体职能部门管理精神病人,更说不上治疗了。所以,法律的这一规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问题,就需要政府做到: 1.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精神病人犯罪在法律上不被认定为犯罪,而只是表明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责任能力从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意识及意志方面的缺陷,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但是,一概将行为人放回社会,不仅被害人的心理得不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威胁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缺陷可见一斑。首先,精神病人犯罪多为凶杀等暴力性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都很大,法律采取一味的"放任"态度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法律对精神病人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事后不承担责任的程度,是无法根本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使得精神病人犯罪的严峻性问题的解决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最后,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把对精神病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精神病人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加以保护,同时,对政府医疗措施、费用等相关方面,以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定,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保障体系,提供良好治疗条件 精神病人病情的性质决定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家属根本无能力给病人治疗,而且法律规定的政府"强制"医疗,由谁出钱?到哪里治?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病人得不到彻底治疗,就很难防止伤人事件再次发生,悲剧再次重演。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机制上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和长期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无法承担,而医院也不可能全部支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或者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解决治疗的经费。 (三)社会应大力帮扶,开展爱心救助行动 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高、时间长,单靠家庭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全面康复治疗难度很大,社会也应发挥其囊括范围广、组织发动易获支持的优势,开展爱心救助行动,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或者组织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精神病患者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更感到社会的关爱,加快康复进程。 如此,则精神病人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注释: 刘仁文.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省略cn/zywn44/. 黄辛.我国应加强严重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科学时报.2006(6). 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高铭喧.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法正居士.犯罪精神病院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前景.http://blog.省略/fzhjsh/.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376页,第392页.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刘仁文.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1. 精神病院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精神病见习心得

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2 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3 讨论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精神病小论文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三:《精神病人的犯罪分析》 摘要近年来,精神病人犯罪的比率不小,对其周围的人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本文通过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分析,以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精神病 精神病人 预防和对策 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精神病人犯罪作案手段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危害后果严重,对其周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个个惨案的发生,使很多人对刑法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认为刑法应该与时俱进,平等对待精神病人,包括与常人同等的刑罚。 一、精神病人犯罪现状 2004年4月29日上午,宕昌县秦峪乡羊骨堆村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一名成年男子双手各持一把菜刀冲进教室,将15名学生及两名农民砍成重伤,行凶者袁某后被诊断患有精神病;2004年7月26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发生了一起劫机事件,事后证实劫机者杨劲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并有精神病史;同年7月27日,长春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犯罪嫌疑人崔显海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51岁的门卫徐和平持菜刀将15名 儿童 和3名老师砍伤,事后查明,徐患有严重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而就在同一天,四川崇州发生了“犯病孙儿手刃祖母”的惨剧: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的村民沈奇龙将85岁的奶奶杀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曾到某县调研,听说该县今年以来共发生16起杀人案件,其中30%为精神病人所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一些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婚姻、子女、养老等生存压力时,他们的无助和挫折,往往都成为一触即发的“引子”。一个“导火索”的不期而至,就会在瞬间点燃这个“炸药包”。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正进入到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正面临着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的现象必然有增无减。 二、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重大恶性杀人案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面对一个个鲜活无辜的生命被无缘无故的剥夺,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对于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不适用刑罚,刑罚的报应和预防目的如何实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以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三、精神病及其病理 精神病是大脑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机能紊乱,并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具体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智能障碍、行为障碍等不同表征。人类精神活动的正常标志是精神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如果这种完整性和统一性被不同程度地阻隔和破坏,个体的精神活动就会存在缺陷,进而出现精神病态的反映,也就是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在这种状态下,受心理指导的行为必然会出项异常。 (一)精神医学中的“精神病”概念 1.广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精神医学中,人们曾广义地将“精神病”一词用以泛指各种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即把各种精神活动障碍均称为“精神病”,在涵义上等同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只是从程度上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等这类严重的精神障碍称为“重性精神病”,而把神经症、人格障碍等较轻的精神障碍称为“轻性精神病”。 2.狭义的精神病概念 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精神病”与“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是不同的概念。“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为总类概念,是各种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按其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组疾病:(1)精神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病和其他精神病);(2)神经症性障碍、人格障碍及其他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发育不全。而“精神病”则为属类概念,属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组疾病,即具有特定的病理基础,精神活动异常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并且持续达一定时间的精神障碍。 (二)刑法中的“精神病”概念 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的通行证观点认为,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疾病、精神疾患,它包括两大类疾病:一是精神病,包括以下几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这些明确诊断的精神病;严重智力欠缺,或者精神发育不全达到中度(痴愚)或者更为严重程度(如白痴);精神病系统状态,其中包括癔症性精神错乱和病理性半醒状态、病理性激情、一过性精神模糊这四种罕见的例外状态。二是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 精神病的形成一般与个体的经历、生活处境、遭遇以及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精神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其行为有时会给自己及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社会造成伤害,甚至违法犯罪。实际上就是个体与社会环境适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割裂。精神病人在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且多数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精神病人犯罪的基本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如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传统的和外来的低级文化、不良的社会风气、传媒的误导、他人的落后言行,都可与精神病人的犯罪发生密切的联系。首先,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对精神病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形成易于犯罪的素质。其次,这些消极因素可以培养、早就精神病人的犯罪意识,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经济条件的原因 有的精神病人工作能力差,不容易找到职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微薄,也有些本身有工作的精神病人因精神疾病而失去工作。其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可能会发生盗窃、抢劫。经济地位的低下还可能使一些精神病人产生不满情绪和反社会意识。有些人形成较强的逆反心理,蔑视社会秩序,常常寻衅滋事。还有些人为人冷酷,情感淡漠,遇到激惹容易发怒,经常使用暴力,而且手段凶狠。 (三)文化程度的原因 一些研究报告发现,精神病犯罪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精神病人由于学习机会少,或者天生智力低下,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低的情况比常人多见。而文化程度低必然使精神病人的辨别是非、利弊的能力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容易在社会上不良因素的熏染下失足堕落。文化程度低也使精神病人难以形成较高层次的趣味,偏好感官刺激和物质利益,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采取非法的、不道德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欲望。 五、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深层原因 (一)主要特点 第一,侵害目标随意:精神病人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非常随意,经常是见谁打谁,受害人往往猝不及防,突遭横祸。 第二,报复心理极强:精神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对与自己稍有矛盾的人都可能进行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的报复,而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人身危险性大:有关人士曾对精神病人犯罪进行过统计,发现杀人的占91%,平均每名被监管的精神病患者杀人,最多的杀死7人。 第四,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多:众多的精神病患者在犯罪后,依照刑法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并没有被送到指定的医院强制治疗,而是重新回到社会上,致使精神病人再次危害社会的现象日益增多。 (二)深层原因 第一,监护人的监护不到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一个家庭中出现精神病人,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将背负沉重的包袱象掉进深渊一样,生活质量和心理的痛苦不必说了,经济和人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精神病治疗费用的庞大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治疗后病情稍微控制便停药会引起病情的反复发作,再治疗起来更难时间更长。还有病人的不配合,几乎所有精神病的病人不会承认自己有病,一旦脱离医院的强制治疗和吃药,要让他们自觉的吃药很甚至会对给予他治疗的亲人有报复行为,使亲人产生恐惧心理,惧怕再次治疗后病情复发对他们人身的伤害。精神病人拒绝治疗,犯病会越来越频繁。此时出现了两种困境:精神病人去医院治疗没有钱,在家治疗病人不配合。从而形成了种种隐患。 现在的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们看起来和正常人没有区别,甚至有的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体面的工作,混杂在我们正常人中,如果不出现比较明显的侵害行为,人们是很难分辨出来的。往往等到结果出现时悲剧已经发生。 第二,政府的责任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病人暴力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没有对精神病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足够的重视;财力不足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精神病人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第三,我国对精神病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缺少实施细则。因为对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涉及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剥夺问题,还有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条件、程序的启动、案件的审理机关等等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因此,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处理精神病人违法犯罪问题时往往面临着制度性的困境。 六、关于精神病人犯罪刑罚和预防的理论基础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因为自由意志不能行使,精神迷乱状态下的行为非但不是犯罪,根本不算一种理性意义的行为,因而精神病与犯罪是严格区分的,处置手段也不同。在他们看来,危害行为的实施者要么是一个精神病人,要么是一个罪犯。如果他是一个精神病人,就不能再把他当作罪犯,对他的处置便与刑事司法无关,不应强制他们进精神病院;如果他是一个罪犯,那么对他的处置就与精神病院无关,他应当进监狱。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观点 刑事实证学派则认为,精神病人和其他人一样,行为受到生理状况、自然现象和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共同决定的。因而犯了罪的精神病人应该属于罪犯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和菲利。 1.龙勃罗梭 通过实证研究,龙勃罗梭认为尽管部分精神病犯在犯罪前后可能了解自己行为的犯罪性质,甚至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所处的特殊地位,但那些在精神病发作时受病变因素的刺激而犯罪的精神病犯是缺乏或部分缺乏责任能力的。他认为在犯罪人和那些被认为犯了罪的人当中,有许多人是精神失常者,对于这些人,监禁是不正当的,释放又是危险的,而采取的一些有损于道德和安全的中间措施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龙勃罗梭认为只有建立刑事精神病院才能克服审判与正义以及与社会安全之间的不断冲突。通过刑事精神病院中的永久监禁,可以制止犯罪的遗传、犯罪结伙,防止匪帮的形成;可以防止累犯,减少诉讼开支,从而减少那些经常产生于模仿的新犯罪;可以使那些想假装精神病人的罪犯打消装假的念头,也不让那些辩护律师有机可乘。龙勃罗梭建议:“当出现精神失常的嫌疑时,陪审团应当由公民、法官和精神病医生共同组成”。龙勃罗梭这样构建改革措施:“应当根据法律尽快建立两个至少能容纳300个床位的刑事精神病院,并且在我国主要地区的监狱设立7个关押精神病人的区域。” 2.菲利 菲利认为,尽管法律认为精神病犯没有道义责任,但仍然建立监管精神病犯的精神病院。在对防范具有犯罪倾向的精神病人没有任何保证的现行制度之下,对其予以管理的费用比这些人造成的损失要大的多。菲利在对有些人针对残暴情景提出的其他批评置之不理,经验已经表明,在精神病院中,在具有专业知识并能够防止残暴行为爆发的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罪犯的倾向性对其进行分类,所以认为犯罪精神病院难以避免犯人暴行的预言是没有根据的。菲利的社会防卫受到了高度重视,以至于绝大多数古典派犯罪学家现在都接受了设置犯罪精神病院的提议。 两派的争论以刑事实证学派的胜利而告结束。随后更多的国家设置了犯罪精神病院。到20世纪初,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强制收容进犯罪精神病院已经成为保安处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犯罪人的处遇中,更强调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医学控制。在一些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中,强制收容的概念已经被强制医疗这个更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概念所取代。 七、我国精神病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第一,在我国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应当投入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一批具有较好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精神医疗场所,凡收进此类场所的精神病人,一律实行国家免费治疗,并要在专门的心理、生理医生专家小组给出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评估结果后方可准许其出院。这种投入时完全值得的,是收益大于支出的。 第二,虽然此类医疗场所是高度人道化的,但毕竟由于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原则上应以精神病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的。对于那些有严重肇事倾向和苗头的,应责令其家人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其家人或监护人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此类精神病人没有家人或适当的监护人,流落街头,则应考虑将其收进此类场所加以治疗。 第三,决定某个精神病人是否进入此类场所,或者可否离开此类场所,应由专门的心理、生理专家小组提出意见,经法院司法裁决。 第四,对于监狱等其他场所发现的精神病人,应及时转入此类场所,对其进行治疗。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法律条款明确了政府对精神病人在危害社会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但在实践中,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在政府性质的卫生防治机制中,并不包含对精神病人的调查统计,实质上政府本身也没有具体职能部门管理精神病人,更说不上治疗了。所以,法律的这一规定只是流于形式,实际上意义并不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人问题,就需要政府做到: 1.加快立法进程,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意味着精神病人犯罪在法律上不被认定为犯罪,而只是表明由于精神病人不具有责任能力从而不承担刑事责任。精神病人由于意识及意志方面的缺陷,法律对其进行保护,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但是,一概将行为人放回社会,不仅被害人的心理得不到慰藉,更重要的是将极大地威胁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这种作法的缺陷可见一斑。首先,精神病人犯罪多为凶杀等暴力性的犯罪,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都很大,法律采取一味的"放任"态度将不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法律对精神病人的保护仅仅停留在事后不承担责任的程度,是无法根本保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使得精神病人犯罪的严峻性问题的解决失去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最后,法律的规定过于抽象,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操作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把对精神病的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加快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以法律的形式对精神病人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等方面加以保护,同时,对政府医疗措施、费用等相关方面,以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定,切实保障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 2.健全保障体系,提供良好治疗条件 精神病人病情的性质决定了患者必须坚持长期治疗,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家属根本无能力给病人治疗,而且法律规定的政府"强制"医疗,由谁出钱?到哪里治?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病人得不到彻底治疗,就很难防止伤人事件再次发生,悲剧再次重演。因此,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保障机制上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和长期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无法承担,而医院也不可能全部支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或者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解决治疗的经费。 (三)社会应大力帮扶,开展爱心救助行动 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高、时间长,单靠家庭和政府的力量进行全面康复治疗难度很大,社会也应发挥其囊括范围广、组织发动易获支持的优势,开展爱心救助行动,通过发展公益事业或者组织公益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精神病患者康复,让精神病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更感到社会的关爱,加快康复进程。 如此,则精神病人幸甚,社会幸甚,人民幸甚。 注释: 刘仁文.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省略cn/zywn44/. 黄辛.我国应加强严重精神疾病的前沿研究.科学时报.2006(6). 魏健馨,张学林.犯罪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高铭喧.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刘白驹.精神障碍与犯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法正居士.犯罪精神病院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前景.http://blog.省略/fzhjsh/.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第376页,第392页. [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刘仁文.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1. 精神病院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精神病见习心得

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2 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3 讨论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精神医学毕业论文

你还在愁精神医学毕业论文吗?那么,精神医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 DD)含量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乳胶颗粒法对31例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5名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的女性正常人(对照组)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P<。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mg/L],P<;且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P<)。结论 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女性正常人,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

【关键词 】 精神分裂症; D-二聚体

已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与高粘滞综合征(HVS)关系密切[1]。D-二聚体(D-dimer, DD)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2],是交联纤维蛋白D区降解的肽片断,主要由D区的D(α)、D(β)及D(γ)- D(γ)链组成,可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功能及调节纤维蛋白原在肝脏的生物合成[3]。为了探讨两者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40岁以上的31例女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DD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1.精神分裂症组:共3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8分。为排除年龄和性别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1例均为≥40岁的女性。患者年龄40~76岁,平均(57±9)岁;病程3个月至17年;头颅CT或MRI未见脑血管病征象。31例中首次采血前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者12例,另19例均停用精神药物>7天;将31例再分为以阳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阳性,阳性症状量表(SAPS)≥28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12分]和以阴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阴性,SANS≥30分,SAPS≤10分)的两组,分别为11例和20例。

2.对照组:共25名,均系我院女职工,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病史,年龄42~78岁,平均(58±12)岁。采血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任何精神药物。

二、方法

所有对象均于早晨9时前空腹采血,枸橼酸钠抗凝,采用乳胶颗粒法、进口胶体金标准法试剂盒(南京弘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血浆DD含量,正常参考值为< mg/L。阳性组患者在精神症状消失后复查1次血浆DD含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DD含量[(±)mg/L]高于对照组[(±)mg/L],t=,P<。阳性组血浆DD含量[(±)mg/L]高于阴性组[(±)mg/L],t=,P<;且前者治疗后血浆DD含量[(±)mg/L]较治疗前降低(t=,P<)。

讨论

DD是纤溶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FXIII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DD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5]。近年来对DD的大量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DD含量增高,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检测血浆DD含量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的判断[5,6]。我们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精神疾病与血浆DD含量之间关系的报道。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组血浆DD含量高于对照组(P<)的结果提示,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高粘滞综合征的观点[1],也符合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的精神分裂症是由“内结血瘀”所致的观点[7,8]。

本结果还显示,阳性组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阴性组患者(P<),且随病情的好转较治疗前降低(P<),并趋于正常。关于精神分裂症与DD之间内在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尚未明了。我们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机体存在着凝血-抗凝两大系统,正常时两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发病时机体反馈性地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加;(2)发病时患者蛋白C系统活性增强而加速上述过程,导致自发性血栓溶解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表现为血浆DD水平增高。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迄今未明,血浆DD含量是否有可能作为判定精神分裂症复发、判断预后、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的检测指标之一,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诚,邵胜利,柳振清.血液流变学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上的应用动态.四川精神卫生,1996,9:139-140.

2,Fisher M, Francis R. Altered coagulation in cerebral ischimia. Arch Neurol, 1990,47:1075-1081.

3,王建,李建章.DD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74-77.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5,黄慰国,王鸿利,张颖琪,等.血浆DD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71-74.

6,张景,郭英华,赵慧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D和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9:202-205.

7,王松菊.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初探.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03.

8,朱运斋.活血化瘀在神经精神科的应用体会.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6,10:17-18.

陈春林医学论文

迄今为止共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于核心期刊17篇(Medline收入6篇、SCI收入4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现代妇产科进展》、《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生殖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J Obstet Gynaecol》、《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妇产科学术会议。曾与首都医科大学伍冀湘院长、李斌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陈春林教授、中山大学李光仪教授等同台手术演示。《中国新农村》、《西部报道》杂志及《浙江电视台》科技频道曾做专题报道,并曾多次在广东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播出的《微创手术探秘》等手术现场节目中进行现场讲座。手术遍及辽宁、北京、河北、浙江、山西、陕西、宁夏、湖北、四川、广东等省市。 一、宫腔镜、腹腔镜(包括非气腹腹腔镜及单孔腹腔镜)的临床应用。二、腹腔镜妇科与外科联合手术。三、妇科整形及微整形手术。四、其它妇产科手术:经腹及阴式妇科手术,以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腹膜外剖宫产手术等。 一、腹腔镜输卵管吻合术:改良后术式损伤更小、恢复更快、手术时间更短(平均70分钟、最短45分钟)。手术视频于2007年首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北京协和医院主管的“中国妇产科网”上转播。二、于2008年开展“妇科悬吊式腹腔镜(非气腹腹腔镜)”技术,并应用该技术为“全内脏移位”的子宫肌瘤患者剔除巨大子宫肌瘤、为子宫脱垂患者实施子宫悬吊术。实施多例“妊娠期腹腔镜手术”,安全、疗效确切,无一例发生流产、早产。三、于2008年与外科腔镜组共同开展胆结石“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取得满意疗效。四、于2010年开展“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 (LESS手术)”,并应用该技术为“巨大卵巢良性肿瘤(直径)”的患者切除巨大肿瘤。

期刊:我可是百度和google找了20多页找到的哦……给分吧……《纤维素科学与技术》为季刊,16开本,每期80页。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8405;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36/TQ。定价:每期元,全年元。 本刊已参加“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并入编《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目录》,代号8810。订户可通过以下地址订阅:天津市大寺泉集北里别墅17号联合征订服务部(邮编300385)。户头全称:联合征订服务部;开户银行:工商行天津市尖山分理处;帐号:605248-1046196(请注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订费)。 邮汇、破季订阅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乐意居1122信箱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邮政编码:510650 电话: 电子信箱: 欢迎订阅!权威专家: 邵自强 男 出生年月 1965年8月 研究方向 含能材料在推进系统中发展与应用 个人概况 教授,博士后。1987年获应用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学位,后主要从事含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方向研究;1998年获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应用高分子专业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纤维素基材料、含能黏合剂体系相容性专家体系研究与开发。获 东欧青年化学家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一项,兵器部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科委科技奖一项,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一次。1998年-200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与烟火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功能化、新型高能纤维素基含能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为研究生讲授《近代高聚物材料物理学》和为本科生讲授《高分子材料加工模具设计》课程。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十余名。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有: 1.新型天然多糖改性、分析和表征技术,包括以天然纤维素、淀粉、壳聚糖、甲壳素、琼脂和角叉胶等为基的功能化材料制备与表征,涉及超分子改性(物理和化学改性)、化学模板技术和自组装技术和膜技术研究; 2.以高分子物理和化学为基础,对可再生资源,重点是天然纤维素的衍生物进行分子设计、化学衍生,旨在探索天然高分子基的医学、航空航天、常规兵器、化工等领域的新型功能性材料,包括缓释、控释、含能增韧增稠、防伪及液晶材料; 3.以天然高分子功能化为主体,利用现代多种分析手段,表征研究高分子功能化过程聚集态结构、分子结构变化对其溶解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能量性能、加工成型性能动态影响; 4.新一代航天航空及兵器推进与发射用高性能黏合剂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制造、应用,及以新型黏合剂为基的高性能(高能、低特征信号、钝感和优良的力学性能)推进剂制造加工技术; 5.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研究。 许凯 男,1965年10月出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所副研究员。已在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专利7项。多次被邀为Polymer、Macromol. .等期刊的审稿人。2006年招硕士生2名。 主要研究领域:热固性聚合物和纤维素衍生物化学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多核芳香环氧树脂: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通过在树脂分子骨架上引入萘或芴等多核芳香基团,提高分子链的刚性, 对单体进行结构改性,设计、合成一类新型的环氧树脂, 探索其作为电子工业用基体树脂的可行性。 含磷环氧树脂的研究: 在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生产与应用中,基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发不含卤素的含磷环氧树脂体系。 低介电常数环氧树脂的研究: 通常环氧固化物的介电常数在之间,而高频线路板则要求其达到以下。对环氧树脂的化学结构进行改性,降低其极化率,研发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类环氧树脂体系,同时保持基体树脂的高Tg、高耐热性。胡国辉 出生年月 1957年8月18日 毕业院校 1982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 技术职称(学位) 化工工程师 工作单位 曾任宁波市建新工业公司化工厂厂长 工作经历和业绩 《纤维素醚工业》副主编,主要从事CMC的水媒法生产和研究 姓名 陈方平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技术职称(学位) 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 上海申光食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曾长期在化工部乳胶工业研究所工作,熟悉乳胶生产工艺,化验方法,标准化和质量体系工作。1998年至2001年在江门赫克力士(原量子高科)公司任技术部副经理,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技术管理、ISO9000贯标和质检中心管理工作。2001年至今在上海申光食用化学品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过研究论文、译文和校译文共15篇。其中属于CMC技术领域的有5篇。起草和发表化工行业标准2篇。获得2项专利。姓名 李友琦 出生年月 1967年 毕业院校 198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91年--2001年历任重庆侨丰化工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总工。其间1997--1998年任总工负责江门丰华建设的技术工作,建成后的生产、技术管理。2001年12月至今,任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同时于2006年10月至今任山东力宏宝冠纤维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其它:现任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管理者代表、工会主席、重庆市南岸区政协委员。姓名 邵自强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1994年-1998年留学于俄罗斯莫斯科,在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技术职称(学位)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是“固体推进剂用硝化棉增塑体系相容性研究”。 1998年8月~2000年9月在北京理工大学军事与烟火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年,主攻方向“天然纤维素的预处理改性及其应用研究”2001年-2005年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纤维素醚工业》杂志编委;中国硝化棉协会理事;主编《硝化纤维素生产工艺及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纤维素醚生产及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在版。第十届东欧青年化学家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火炸药学报优秀论文奖;博士后学术论文优秀奖;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已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姓名 陈春林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 1984年上海化专精细化工,分析专业毕业 技术职称(学位) 化学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上海青东化工厂 工作经历和业绩 在上海青东化工厂负责CMC检验,技术工作。曾任上海劳改局中级职称评委委员;曾获司法部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姓名 胡中成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 1989.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作经历和业绩 四川染料厂生产车间/研究所/ 设计所任技术员重庆侨丰化工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期间派驻江门建CMC厂江门量子高科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设计建重庆力宏CMC厂 泸州北方侨丰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负责泸州北方侨丰改扩建设计等今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姓名 冯有愉 出生年月 1961年12月24日 毕业院校 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 技术职称(学位) 高级工程师(学士学位,MBA硕士学位) 工作单位 一滕集团副总经理兼一滕化工总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 在大连石油化工厂工作,技术员 大连石油化工厂第二染料厂,任厂长 大连石油化工研究所,所长国营大连天桥化工厂,厂长 大连天桥工贸(集团)公司,总经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大学,MBA硕士学位 大连恒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纤维素醚行业成果介绍1)用于乳胶漆PAC和CMC的离子表面处理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2)活性染料印染用取代度大于 PAC 工业化生产技术.3)HPMC反应结束后可挥发有机物回收再利用技术.4)参与一滕化工10000吨/年CMC工程设计与安装并指导实现生产.5)研究并设计出HPMC的三废治理工业化工程,并可达到国家三废一级排放标准.6)PAC与CMC 的三废治理技术的开发.7)多种纤维素醚与天然食品胶的复配技术,用于食品工业,用于建材工业,用于印染工业等应用技术.姓名 徐季亮 出生年月 1953年 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专长:纤维素醚类产品原料生产的工程和工艺;纤维素醚类产品的工程、生产、开发和产品应用;工作经历:1975年进苏州益民化工厂开始搞羧甲基纤维素钠产品的生产;1981年参加开发食品级羧甲基纤维素钠,填补国内空白;1988年参加研发FH9耐酸型CMC,当年产品就在娃哈哈开始使用,首创CMC用在酸奶中作为稳定剂;在1981年到1998年一直在参加羧甲基纤维素钠车间的改造和新建生产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车间和改造过一些生产MC和HEC的车间;1998年加入广东江门量子高科公司(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前身)担任总工程师,开发出许多特种羧甲基纤维素钠(如特殊牙膏用CMC、电池级CMC、超高粘耐酸型CMC、超低粘CMC、陶瓷釉浆级CMC、PAC-LV和HV等),得到过省级几次科技奖。在许多杂志(如化工装备技术、医药工程设计、化工机械、江苏化工、纤维素醚工业等)发表过二十多篇论文;2003年参加GB 1904--2005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标准的起草;参加年产1万吨羧甲基纤维素钠全自动DCS操作的车间设计;现任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参观过国内许多生产纤维素醚的车间,也参观过国外几家大公司的生产纤维素醚的车间,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美国、日本等国的生产纤维素醚专家互相交流过生产纤维素醚的技术。在纤维素醚行业中工作有三十多年的经验。姓名 田武 出生年月 1970年3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工作经历和业绩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工作,曾在公司纤维素衍生物研究所工作5年,从事过离子型纤维素醚、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以及纤维素醚酯产品生产研究工作,参与建设过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生产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生产线。 姓名 戴振刚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CMC技术总监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从事于CMC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姓名 邸勇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泰安赛露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泰安赛露纤维素醚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 工作经历和业绩 1990年5月至1999年在肥城瑞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负责技术;1999年11月创办全国赛露纤维素醚信息网;2000年5月任肥城赛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8月,完成淤浆法新工艺聚阴离子纤维素(PAC)的研究;2003年6月,完成德州威斯化工有限公司500吨/年HPMC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2003年9月,加盟山东一滕集团,至2006年6月任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6月,完成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吨/年淤浆法聚阴离子纤维素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产品经鉴定填补国家空白,同年8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产品发布会;2005年1月,完成山东一滕化工有限公司2000吨/年HPMC项目的设计、安装、工艺调试;2006年8月,任泰安赛露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泰安赛露纤维素醚工业技术研究所所长;2006年12月,研究成功HPMC生产环保新工艺,采用新型的脱盐工艺,该工艺无工艺废水排放。获奖情况:1.一九九四年十二月,研制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产品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三位完成人(项目编号:94-3-230-3)2.一九九六年九月,研制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项目获泰安市金桥工程实施一等奖.第二完成人;3.一九九六年十月,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研制,获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证书号:960013)4.二零零零年,研制的粉末状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产品,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三位完成人年6月,研制的聚阴离子纤维素产品获泰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贰等奖第一位完成人(证书号;K2005-2-3-3);现有成果:1、500-2000吨/年建筑用淀粉醚(CMS、HPS)的生产装置设计,产品溶于冷水,透明度好,取代度高。2、2000-10000吨/年淤浆法聚阴离子纤维素的工艺设计、人员培训、安装调试,成套技术。3、2000--10000吨/年建筑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工程设计,全过程计机DCS控制系统。4、500--2000吨/年医药级、食品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工程设计,全过程计机DCS控制系统。产品符合USP标准,黏度。该工艺无废水排放。5、HP 改型的CMC 产品,通过对CMC高分子结构中基团的改性,大大改善了CMC的使用性能,提高了CMC的水溶性,克服了CMC已产生凝胶粒的缺点,大大提高了CMC的耐酸性。油田性能较CMC更优越。6、药用辅料:HPMCP产品,利用HPMC深加工,提高产的附加值,现市场价格为:180元/公斤,实现在国内最好的肠溶材料。姓名 许冬生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纤维素醚工业》主编,原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副总工 工作经历和业绩姓名 丁长银 出生年月毕业院校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全国纤维素醚行业协会(筹)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工作经历和业绩姓名 戴振刚 出生年月 1965年9月 毕业院校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 技术职称(学位)工作单位 丹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CMC技术总监 工作经历和业绩 主要从事于CMC的研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给分吧。。这样我就能三级了,嘿嘿……我的够全够详细了吧,希望您满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