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最近,华中农业大学狂犬病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基因组生物学》在线发表论文称,他们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终于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关键“开关”。这为未来的药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这次研究找到了一个抑制病毒的关键开关,并找到了控制这个开关的关键位点,未来可以研发出既能对抗病毒又能抗肿瘤的药物。
9月12日,论文通讯作者赵凌教授表示狂犬病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此外,被犬咬伤后接种疫苗需要打4到5针,有的患者会中途放弃,导致免疫失败。赵凌曾在2004年去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开始研究狂犬病毒;2012年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组,8年来一直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
赵凌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是弄清狂犬病毒的致病机制,在临床治疗上取得突破;二是开发新型疫苗,把疫苗免疫的针数降下来。这次发表的最新论文中,他们不仅在狂犬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上取得突破,还发现了一个比较好的药物靶点。
扩展资料
遗传学的关键蛋白(EZH2)
“这项研究,我们持续进行了5年。通过高通量筛选和大数据分析,我们率先找到了这个靶点。”赵凌说,它是一个表观遗传学的关键蛋白(EZH2),也是控制下游基因表达的一个开关。关掉它,下游基因表达增加,从而对狂犬病毒起到抑制作用。
“EZH2是个明星分子,之前人们发现它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以它作为靶点设计的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赵凌说,这是首次在神经元中发现能通过降解EZH2来抑制病毒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它被命名为EDAL。
赵凌说,这次研究还有一个更大的发现,之前国际上的研究表明“开关”点(EZH2)结合lncRNA是非特异性的,而他们则找到了一个特异性的位点,颠覆了之前的传统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关键“开关”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狗是最通人性的动物;狗也是一种存在着危险的动物…… 人们都经常在吃过晚饭后带着自己的犬到附近的公共场所去散步,其实,这也是存在着危险的,在公共场所里犬只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如果咬了别人一口,就要马上到医疗诊所去注射狂犬疫苗,这对自己,都是一个很大的麻烦,法律规定:犬只出门主人一定咬用链子拴住,以免到处咬人…… 大家知道吗?近年来,犬只数量不断增多,敞放犬只或流浪犬只随处可见,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至的急性传染病,人畜共患,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一些小孩子易与犬只又较亲密的接触,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是经常发生犬伤事件的人群…… 在电视上,经常看见有犬只咬人的新闻,那些被犬只咬到的人,手臂有的伤口,看起来很恐怖,手上一道5厘米多长的血口子,淌着鲜血,一滴滴的落到地上……看见这些,我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如果被犬只咬到,要尽快送到医院和预防接种部门进行犬伤处理和接种狂犬疫苗。尽可能在几分之内用20%的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排除污血;再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用75%的酒精清毒伤口周围皮肤,再用5%的碘酒反复烧灼浸透伤口,随后紧急送医院救治。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同时请大家不要与犬只过于亲密的接触,避免染上狂犬病。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有何意义?我的回答是意义非常大,科学家能找到一只狂犬毒被狗咬的患者,就可以不得狂犬病了
狗狗
一、概述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专门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传播途径为动物和人、动物和动物间传播,人和人之间不传播。
狂犬病毒,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几乎感染所有温血动物,自然宿主为犬类及野生动物。主要损害中枢神经,人或动物被咬后沿神经纤维移行至CNS(中枢神经系统),传播过程见图1。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70%乙醇、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敏感。也易被巴氏消毒、紫外光、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灭活。但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相关实验发现,在组织粗提物中或中性甘油中,感染组织中的病毒灭活通常很缓慢,在冷冻或冻干的组织提取物中,感染性十分稳定。
图1:狂犬病毒在人(动物)体内传播过程
二、临床表现
1.动物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⑴犬(感染过程见图2)
前驱期:精神沉郁、烦躁不安,对声、光敏感,常躲在暗处,流涎和夹尾;后躯软弱;食欲反常,喜吃异物;望空捕咬,添咬伤口,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它犬的性器官;病犬往往改变习性,病初常有逃跑或躲避趋势,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呼唤;病犬可能失踪数天后归来,此时体重减轻,满身污泥,皮毛上可能带有血迹。主人对其爱抚或强迫牵引为其清洗时,往往被咬。
兴奋期(狂躁期):行为凶猛,有明显的进攻性,想挣脱绳索,攻击人或动物,有时到处奔走,远达数十公里,沿途随时都可能扑咬人及所遇到的各种家畜;一些狂暴期病犬间或神志清楚,重新认识主人;狂暴和沉郁往往交替出现,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病犬也可出现自咬四肢及尾部等;大量流涎,有时下颌不能闭上;声音改变;不恐水反而嗜水。
麻痹期 (“哑行”狂犬病):随病势发展,很快进入麻痹期,此时病犬下颌下垂,舌脱口外,流涎显著,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
图2:犬狂犬病的感染过程
⑵牛
起卧不安,前肢刨地,高声咆哮,有阵发性兴奋和攻击动作,如试图挣脱绳索、冲撞墙壁,跃踏饲槽,可见磨牙和流涎等。有时出现攻击人畜现象。当兴奋发作后,常有短暂停歇,随后再次发作,并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伸颈、流涎、臌气、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发病后3~6天死亡。
⑶马
咬伤部位奇痒,病初往往啃咬或磨擦咬伤部位,以致摩擦出血。易于惊恐,目光呆滞,瞳孔散大,性欲亢进。兴奋狂暴时亦攻击其它动物或人,有时将自体咬伤,异食木片和粪便等。在短期狂暴后出现进行性麻痹,有类似破伤风症状,最后后肢强直,呈现不全麻痹而死。
⑷羊
病例少见。症状与牛相似,但多无兴奋症状或兴奋期较短。表现起卧不安,性欲亢进,并有攻击其它动物的现象。常舔咬伤口,使之经久不愈。末期发生麻痹而死。
⑸猪
表现为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反复用鼻拱掘地面,攻击人畜。在发作间歇期间,常钻入垫草中,稍有音响即一跃而起,无目的地乱跑,最后发生麻痹症状,病程约2~4天。
⑹猫
狂犬病一般呈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疾病发作时攻击其它动物和人。
2.人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人患狂犬病后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潜伏期、症状前驱期、兴奋期和昏迷期四期:
潜伏期 :平均约10~90天,有超过1年以上潜伏期的报道,但是很罕见,潜伏期的长短与发病的可能取决于受伤部位和程度。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症状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头痛、恶心、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红肿、疼痛、有蚁走感等症状。
兴奋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三、流行病学
1.传播
狂犬病的传播大致是野生动物向家养动物(主要是犬类)传播,家养动物再向人类传播的过程(见图3)。
图3:狂犬病传播圈
2.分布
动物狂犬病,除了例如新西兰、马尔代夫文莱等少数国家未曾记载过有狂犬病发生外,大部分国家均有存在。而人狂犬病,据统计,自人狂犬病发现以来,发病数的56%发生在亚洲(其中90%在农村),44%发生在非洲(其中75%在农村),其他地区发病总数不到500例。
我国的人狂犬病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农村地区(见图4)。
图4:中国人狂犬病分布情况
3.流行现状
①感染犬仍然是我国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在引起人狂犬病的流行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②发病犬咬伤人事件频繁发生。
③犬狂犬病仍以高度散发为主,但疫情仍然难以统计。
④家畜及野生动物发病死亡增加:猪、绵羊、山羊、水牛、奶牛、鼬獾、貉等。如2013新疆羊,内蒙牛和羊等疫情。
⑤出现家畜和野生动物向人传播的病例,如2007年浙江猪/人传播;蝙蝠/人传播;鼬獾/人传播。
⑥感染动物:野生动物狂犬病逐渐出现。
犬: 绝大部分是农村犬和流浪犬,不是宠物犬。
家畜: 猪、绵羊、奶牛、水牛。
经济动物:梅花鹿、貉子。
野生动物:鼠、蝙蝠、獾、狐狸、狼等。
四、狂犬病控制
1.特点
狂犬病一种是最容易控制的传染病,因为其不能靠空气传播,需要靠发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后方可传播,因此相对不易传播,另外其疫苗效果非常优秀,能很好的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最难以根除的传染病,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几乎感染所有温血动物,使得其宿主范围非常广,从而要彻底根除,难度非常大。
狂犬病是一种必须用疫苗才能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由于狂犬病宿主范围广,潜伏期不定,发病到死亡的时间短,发病后100%死亡率,但其疫苗效果又非常优秀,因此靠接种疫苗来控制和消灭狂犬病,是最易实施和成功的办法。
2.消灭狂犬病的三大策略
⑴立法、管理与教育: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社会基础。
①养犬许可与登记制度(包括农村)。
②控制与消灭流浪犬或野狗。
③严格免疫注射措施。
④在省级动物疫控中心建立狂犬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常年开展动物狂犬病诊断、流调与监测。
⑤政府的行政与经济支持。
⑥技术培训:培训狂犬病防治技术人员(省、市、县和乡)。
⑦社区与农村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
⑧流浪犬、猫管理:扑杀或送往专门动物收养中心。
⑨犬、猫生育控制。
⑵流行病学监测: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先决条件。
①了解本地区自然宿主和带毒宿主种类、分布以及跨边境流动情况等。监测高发地区重要宿主带毒情况及毒株的分型。
②建立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在公共报警电话系统中嵌入动物疫情及死亡应急报告电话,方便接受市民报告。
③培养市民对死亡动物的重视意识,发现死亡猫狗及野生动物主动报告与送检意识,提高样品送检率。
④村级防疫员:树立意识、积极宣传、主动关注、及时报告。
⑤一旦发生人狂犬病疫情,立即开展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⑶免疫:是控制狂犬病的核心。
①农村犬免疫:可以使用弱毒疫苗,尽快遏制疫情。口服诱饵疫苗是农村地区急需的。
②城市宠物免疫:使用灭活疫苗。
③野生动物免疫:口服弱毒或基因工程诱饵苗。
④WHO研究表明75%的犬群免疫率就能高效阻断RV的传播链。
⑤狗、猫三月初免,一岁二免,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3.动物狂犬病处理原则
⑴所有动物狂犬病似疑病例应该立即扑杀确诊,并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⑵未免疫动物被疑似患病动物咬伤,原则上应立即扑杀销毁,如确实不能扑杀销毁的,应该隔离饲养观察6个月,如发病,可视为患病动物予以扑杀销毁;如果未出现发病症状,可视为健康,予以解除隔离,进行正常饲养。
⑶如果免疫过的动物被咬伤,应立即再次注射疫苗,并隔离观察45天。
4.伤人犬的处理原则
⑴任何有主人的外表健康犬在咬伤人后,应该限制活动,并观察10天,观察期内如果有狂犬疑似症状,应立即报告,处死采集脑组织送专业实验室后进行确诊。
⑵流浪或无主犬以及其他犬科野生动物动物和蝙蝠等咬伤人后,如能捕捉,应立即处死,送专业实验室采集脑组织进行病毒学检测。
5.狂犬病控制存在的问题
⑴落后的养犬观念:
①缺乏养犬责任:有不少人过了养犬的新鲜感后,就会选择转赠或遗弃,造成流浪犬数量高居不下,从而加大了犬只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②无视养犬卫生:在农村,养犬基本都以散放模式存在,犬只在各个村庄、野外随意活动,加大了传播风险;另有不少养犬人会将犬与家畜养在一起,除了喂食,几乎很少去管理,极易造成犬和家畜间的狂犬病传播。
⑵免疫力度不足:
我国现阶段,由于防疫专项经费不足,只有部分省市开展了有限的犬免疫工作,免疫覆盖率较低,而且犬的免疫工作没有不间断地坚持下去。造成各地犬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许多无疫情的省或市、县没有免疫。全国平均免疫覆盖率<10%。其中农村最低,少数大城市可达30~4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