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主办: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5805CN: 32-1211/R邮发代号: 28-3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2)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期刊简介《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时为季刊,1992年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月刊。报道内容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每期发行量10000册左右,为麻醉界同类杂志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读者对象《临床麻醉学杂志》为麻醉学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及疼痛治疗等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读者对象为各级麻醉和急救医学专业人员。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 新青年麻醉论坛
ERAS即加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有询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达到快速康复目的。影响手术患者康复的因素包括:疼痛、应激反应、器官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肠梗阻、贫血、睡眠障碍、疲乏、运动受限、半饥饿、引流管、鼻饲管、束带……ERAS的核心内容--5个措施:①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③术后早期进食水;④避免或减少使用胃管、腹腔引流管等;⑤控制性输液,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液体输注。
权威:中华麻醉学杂志核心:临床麻醉学杂志、各高校学报(如:复旦学报)、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2月。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是双核心期刊,审稿周期在2-4个月,审稿速度很快,录用后大概3个月见刊,所以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第二期在2021年2月见刊。《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创刊于1995年,发行量为一万册,作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的官方刊物,是综合报道有关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高、中级刊物。
医学类综述好发的期刊如下:
好投的医学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学杂志》、《护理管理杂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师》、《四川中医》、《海南医学》等。
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
医学方面权威的期刊
有中华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根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医学杂志》载文量为18099,被引量为137385,下载量为1326756。2015年期刊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434名,在医药卫生总论(122种)中排名第11名;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为。
合作交流
针对国内外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的棘手问题细菌耐药,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0和2002年分别组织召开了“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报道了中国全国范围内的细菌耐药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城市细菌耐药的发展态势严峻。
有很多 《健康必读》《求医问药》《中国现代医生》,如果需要投稿可以找我,我是《健康必读》的编辑
《Nature》和《Science》他们是综合性刊物,更偏向通俗类科普读物;而子刊是更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其中《Nature》是私人商业集团管理,《Science》是公益性的学会管理。
同一篇文章是可能在其主刊和子刊以相同的名称发表的,因为《Nature》《Science》的出版周期很短,一周一刊,他会尽快的将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然后进一步通过子刊来深入介绍。
Nature
《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Nature》出版集团为英国的The Nature Publishin
其系列刊物有三类:
※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
※ 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
※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作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
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并且大部分《Nature》子刊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影响因子都相对较高。
Science
《Science》(影响因子)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Science》也拥有下面5个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科学转化医学) 影响因子:
《Science Signaling》 (科学信号)。 影响因子:
《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 影响因子:
《Science Robotics》(人工智能)
《Science Immunology》(免疫学)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论文等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及时整理并发布在平台上,大家注意查看哦!
您好,经过期刊导航网小编认真整理,推荐以下期刊,希望有所帮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链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链接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链接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链接
................等等,更多期刊问题可以咨询期刊导航网在线客服,希望有所帮助
网页链接 到这个网站上查看
刊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主办: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4-5805CN: 32-1211/R邮发代号: 28-3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时间:198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2)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期刊简介《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时为季刊,1992年改为双月刊,2000年改为月刊。报道内容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每期发行量10000册左右,为麻醉界同类杂志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读者对象《临床麻醉学杂志》为麻醉学专业学术刊物,以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及疼痛治疗等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读者对象为各级麻醉和急救医学专业人员。
权威:中华麻醉学杂志核心:临床麻醉学杂志、各高校学报(如:复旦学报)、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 新青年麻醉论坛
(一) 已完成的人事部、教育部及北京协和医院基金资助课题(1)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术后生物节律改变与认知功能 4万元(2)恶性高热相关研究-中国人离体骨骼肌收缩实验方法的建立 2万元(3)围术期病人神经心理状态改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5万元(二) 目前承担科研课题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褪黑激素对老龄大鼠麻醉手术后神经行为障碍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30972835) 32万元2.人事部及北京协和医院基金资助课题:(2)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术后镇痛(人事部重点基金) 7万元(3) 手术及麻醉用药对术后认知行为学改变的影响(院基金) 2万元(4) 降脂药与全麻药相互作用(杨森科学基金) 7万元(5) 标准化恶性高热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10万元(北京协和医院重点课题基金)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点项目基金脊柱手术麻醉方式优化研究 20万元2.临床药物验证课题(1) 羟乙基淀粉术中液体治疗对内脏灌注及氧合的影响;(2) 盐酸丁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 新型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临床应用;(4) 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5) 新型干燥剂(长托宁)的临床药物验证;(6) 心电图P波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到位率的临床观察;(7) 听觉诱发电位在麻醉深度监测及脊柱侧弯术中唤醒试验中的应用;(二)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及参编著作SCI收录论文:1. Guo Xiangyang, Xu Zhonghuang, Ren Hongzhi, et al. Effect of volume replacement withhydroxylethyl starch solution on splanchnic oxygen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cytoreductive surgery for ovarian cancer.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3,116(7):996-1000. (IF )2. Guo Xiangyang, Yi Jie, Ye Tiehu, et al. Comparison of remifentanil and fentanyl inpatients undergoing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r total hysterectomy. Chinese MedicalJournal, 2003,116(9):1386-1390. (IF )3. Guo X, Eiko Kuzumi, Susan Charman, et al. Perioperative melatonin secretion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grafting. Anesth Analg, 2002,94(5):1085-91.(IF )国外电子期刊:4. X Guo, E Kuzumi and A Vuylsteke. Perioperative melatonin secretion in patients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a pilot study. Crit Care 2001,5:46-.(electronic version.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online at --) (IF )国内核心期刊:(* 通讯作者)5. 王颖林,郭向阳*,罗爱伦,等. 恶性高热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8,(28):. 郭向阳,罗爱伦,尹毅青, 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与术后认知功能。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7):. 郭向阳,罗爱伦,尹毅青, 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与术后认知功能。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7):. 郭向阳,段赫,王静杰,等.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节约用血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 郭向阳,罗爱伦,段赫,等. 血液回收机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2):. 郭向阳,罗爱伦,黄宇光,等。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节约用血效果成本效益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 郭向阳,罗爱伦,尹毅青,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褪黑激素昼夜分泌节律与神经心理状态的关系.中华麻醉学,2004,24(6):. 郭向阳,罗爱伦,阎景波,等.含嗜铬细胞瘤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临床特征及围术期麻醉管理.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 郭向阳,徐仲煌,任洪智,等. 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应用羟乙基淀粉溶液对病人内脏氧合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 郭向阳,李勇, 叶铁虎,等. 盐酸丁卡因粉剂用于开胸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4):. 郭向阳,罗爱伦,任洪智,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褪黑激素的分泌节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5):. Guo Xiangyang, Li Yong, Ye Tiehu, et al. Clinical study of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analgesia with tetracaine hydrocholoride after pulmonary lobectomy. Chinese MedicalSciences Journal, 2003,18(1):54 . 郭向阳,罗爱伦. 嗜铬细胞瘤切除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实用医学杂志,2004,20(5):469-. 郭向阳,罗爱伦.新一代血浆代用品-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2月20日.19. 郭向阳, 赵晶, 罗爱伦, 等. 胸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麻醉1例.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 郭向阳,罗爱伦,黄宇光,等. 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及围术期麻醉处理。中华医学杂志 2002,82:. 郭向阳, 罗爱伦, 龚志毅,等. 嗜铬细胞瘤合并儿茶酚胺心脏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4):. 郭向阳,罗爱伦,任洪智,等.分泌VIP和CCK的内分泌肿瘤合并多发性肝转移切除术的麻醉.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7):. 郭向阳,罗爱伦,任洪智,等.全麻下经双腔气管插管行大容量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7):. 郭向阳, 罗爱伦, 龚志毅,等. 嗜铬细胞瘤危象合并肿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一例 的抢救及体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02,82:. 郭向阳,罗爱伦,任洪智,等.复杂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麻醉二例.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 郭向阳,罗爱伦. 恶性高热.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604-60627. Guo Xiangyang, Luo Ailun, Ren Hongzhi,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rytenoid disloca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Chin Med Sci J,1998,13(2):. 郭向阳,叶铁虎,桑诺尔,等. 地氟醚与其它吸入麻醉药在平衡麻醉中应用的研究.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8,(18):. 郭向阳, 黄宇光, 金永方,等. 皮下与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9,15(2):. 郭向阳,罗爱伦, 任洪智, 等. 呼气末CO2和其它监测指标的联合应用与麻醉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8,20(10):. 郭向阳,罗爱伦, 任洪智, 等. 硬性支气管镜在肺叶切除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7,19(4):. 郭向阳,罗爱伦, 任洪智, 等. 气管插管并发杓状软骨脱位五例.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7,(17):. 郭向阳, 徐守春, 罗爱伦, 等. 卡托普利对心肌组织高能磷酸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8,14(2):. 郭向阳, 罗爱伦, 徐守春,等. 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8,20(3):220-22535. 郭向阳, 罗爱伦, 徐守春,等. 巯甲丙脯酸对犬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7,19(3):. 郭向阳, 罗爱伦, 徐守春. 卡托普利对犬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 1996,76(10):733-73737. 郭向阳, 罗爱伦,叶铁虎,等.应用枢复宁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中华外科学杂志.1994,32(7):. 郭向阳, 罗来葵,罗爱伦,等.万可松的不同给药方式在快速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及药效分析.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 15(2):. 郭向阳,于瑞英,罗爱伦,等.颈部硬膜外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3,15(6):437-44040. 郭向阳,于瑞英.颈部硬膜外阻滞所致神经根损伤原因分析.中华麻醉学杂志,1993,13(7):. 郭向阳综述,罗爱伦 审校.静脉麻醉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8,19(4):. 郭向阳综述,罗爱伦 徐守春 审校. 微血管顿抑与血管内皮细胞保护. «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7,18(6):. 郭向阳综述,罗爱伦 徐守春 审校 巯甲丙脯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 1998,19(2):68-70.
来稿请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称,附单位介绍信,信中须注明未“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无泄密内容。 投稿时请注明通讯作者,提供基金资助信息,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号和Email地址。稿件经审稿不录用者,将及时通知作者,但原稿一律不退。 稿件是否录用的信息将同时刊登于网上。
2021年2月。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是双核心期刊,审稿周期在2-4个月,审稿速度很快,录用后大概3个月见刊,所以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第二期在2021年2月见刊。《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创刊于1995年,发行量为一万册,作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的官方刊物,是综合报道有关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高、中级刊物。
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脊髓
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与痛行为的关系
3
赵 红 姜玉秋 孙 钱 孙艳妮 刘风雨 石玉顺 万 有△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系,教育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摘要 目的:研究L5脊神经结扎模型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痛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44只雄性SD大鼠180~220 g,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脊神经结扎1天、3天和7天组。
行为学上使用von Frey Hair测定大鼠在上述各时间点50%缩足阈的变化( n = 8) ,星形胶质细胞的
激活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特异性标志物GFAP的染色情况( n = 3) 。结果: (1)脊神经结
扎后1天动物出现机械性痛超敏, 3天和7天痛行为稳定并持续存在;假手术组未见显著变化。
(2)结扎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在术后1天发生激活, 3天和7天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强烈的激活
反应,假手术组亦可见轻微的激活。(3)脊神经结扎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了激活,其激活程度和
痛行为的产生和维持紧密相关。结论: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在神经病理痛中发挥作
用。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酸性蛋白;神经病理痛;脊神经结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 INAL ASTROCYTIC ACTIVATION AND NEURO2
PATHIC PA IN BEHAVIOR FOLLOW ING SPINAL NERVE L IGATION
ZHAO Hong, J IANG Yu2Qiu, SUN Qian, SUN Yan2Ni, L IU Feng2Yu, SH I Yu2Shun, WAN You
(Neuro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Department ofNeurobiology, PekingUniversity, Key Lab forNeu2
roscience, the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 inal astrocytic activation and neuro2
pathic pain behavior in L5 sp inal nerve ligation ( SNL) rats. Methods: 44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 s: sham, SNL 1 d, SNL 3 d and SNL 7 d group s. Animalmechanical allodynia was
rep resented by 50%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50% PWT) thatwas assessed with von Frey filaments ( n
= 8).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GFAP was examined to evaluate the activation of astro2
cytes ( n = 3). Results: (1) The mechanical allodynia of the left hind paw appeared on day 1 after SNL,
and continuously existed from day 3 to day 7. No significant change ofmechanical allodynia was observed
in sham group. (2) In the ip silateral ( lesion side) lumbar dorsal horn, GFAP immunoreactivitywas ob2
served at day 1. This kind of astrocytic activation maintained intense at day 3 and 7, but a slight degree
of astrocytic activation was observed in sham group. (3) Astrocytes were activated in the sp inal cord in
SNL rats, the degree of astrocytic activation correlated well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neu2
ropathic pain. Conclusion: Astrocytic activation in the sp inal dorsal horn might p lay a role in neuropathic
pain.
Key words Astrocyt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 rotein (GFAP) ; Neuropathic pain; Sp inal nerve ligation
( SNL)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30230, 30570566)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52039)资助
△通讯作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Medicine 2007, 13, (1) ·39·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神经病理痛( neuropathic pain)是指中枢或者外
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以自发
性疼痛( spontaneous pain) 、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
和痛超敏( allodynia)为特征。近年来,胶质细胞的
激活成为疼痛研究领域的新亮点[ 1 ] 。本实验以L5
脊神经结扎( sp inal nerve ligation, SNL)大鼠作为神
经病理痛模型,通过测定SNL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变
化和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进一步探
讨神经病理痛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动物痛行
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 动物的分组和模型制备
雄性SD大鼠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
提供,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假手
术组、SNL 1 天、SNL 3 天和SNL 7 天组。每组11
只,其中8只用于行为学检测, 3只用于免疫组织化
学分析。
按照Kim 和Chung[ 2 ]方法制作SNL 模型。大
鼠经水合氯醛(300 mg/kg, i. p. )麻醉后,置于腹卧
位,背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左侧椎旁肌肉,暴露L5
脊神经,并用6号丝线紧紧结扎,止血、缝合并注射
青霉素预防感染。假手术大鼠操作与手术大鼠相
同,但不结扎神经。
2. 动物机械性痛敏的测定
按Chap lan等[ 3 ]报道的“up and down”方法,用
von Frey纤维( Stoelting公司,美国)测定大鼠后足
50%的缩足阈。15 g为本法可测定的最大50%缩
足阈值, 0. 25 g为本法测定的最小50%缩足阈值。
当50%缩足阈值小于4 g时认为出现痛敏。术前和
术后1天、3天和7天测定假手术组和手术组50%
缩足阈值。
3.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术后1天、3天和7天,动物10%水合氯醛(300
mg/kg, i. p. )麻醉后,打开胸腔,行左心室灌流。取
腰膨大段于恒冷切片机中做连续切片,切片厚度14
μm。
脊髓切片经水化、灭活内源性过氧化氢酶、封
闭,加入GFAP 多克隆抗体(Dako公司) 1 : 750,
4℃过夜后,依次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 SP29001,
中山)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 SP29001,
中山) ,之后3, 3’2联苯二胺(DAB)显色,梯度酒精脱
水,二甲苯透明,封片后显微镜下照相。
4. 统计学处理
行为学采用上述公式计算的动物足底50%的
缩足阈值,免疫组化采用Metamorph软件对结扎侧
脊髓背角浅层进行平均灰度分析,每个脊髓标本选
取5张切片,求其灰度的平均值。数据统计分析采
用Prism 4. 0软件进行,其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
(mean ±s. e. m) 表示。多组数据间差异用单因素
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并继之以Dunnett’s post2
hoc检验,以P < 0. 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1. 脊神经结扎后大鼠左侧足底50%缩足阈下
降
脊神经结扎后1天,大鼠结扎侧足底50%缩足
阈较术前基础值有明显的下降,即动物出现机械性
痛超敏, 3天和7天,该痛行为稳定并持续存在(与
手术前正常动物比较, P < 0. 01) 。假手术组动物足
底50%缩足阈较术前基础值未有显著变化(与手术
前正常动物比较, P > 0. 05,见图1) 。
图1 大鼠脊神经结扎后机械性痛敏的变化。术后7天内假手术大
鼠和SNL模型大鼠结扎侧足底50%缩足阈值的变化。
3 3
: P < 0. 01,与术前正常对照组相比
Fig. 1 Tactile allodynia in rats after SNL. The change of 50%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50% PWT) in sham and SNL rats within 7 days.
3 3
: P < 0. 01, compared to the p re2operation control
2.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脊髓背角GFAP染色
加深,胶质细胞激活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DAB显色)的方法,观察假
手术( sham)以及脊神经结扎后1 d ( SNL 1d) , 3 d
( SNL 3d)和7 d ( SNL 7d)各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
的反应(见图2A和2B) 。从图中可以看出, SNL 1 d
·40·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Medicine 2007, 13, (1)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结扎侧脊髓背角GFAP染色较假手术组增强, SNL 3
d和SNL 7 d GFAP染色较假手术组有明显的增强,
即提示神经损伤后1 d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了激活, 3
d和7 d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了强烈的反应;未结扎侧
的星形胶质细胞未发生此种改变。假手术组亦可见
结扎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轻微激活。
我们对结扎侧脊髓背角浅层进行了平均灰度值
分析,用此值代表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见图
2C) 。脊神经结扎后1天,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了激
活, 3 天和7 天,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逐渐增
加。
图2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脊髓背角GFAP染色变化。(A)脊神经结扎后1 d、3 d和7 d脊髓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Scale bar = 100μm。(B)为(A)图结扎侧脊髓背角的放大图。Scale bar = 50μm。(C)为(A)图结扎侧脊髓背角浅层平均灰度值的定量
分析。
3 3
: P < 0. 01, 与假手术组相比
Fig. 2 GFAP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sp inal dorsal horn after sp inal nerve ligation. (A) Immunostaining of GFAP in the sp inal dorsal horn at days 1, 3
and 7 after SNL. Scale bar = 100μm. (B) Two2fold highermaginification in (A) . Scale bar = 50μm. (C) Quantification of average intensity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s of the ip silateral sp inal dorsal horn as shown in (A) .
3 3
: P < 0. 01,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
讨论
1. 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反应与神经病理痛行为
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执行着多种功
能,如参与构成血脑屏障,调节细胞外离子和神经递
质的浓度,维持细胞外pH值的稳定等。许多刺激
可以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如神经损伤、炎症、神经系
统感染以及各种致痛因子等。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后
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如增生、肥大、GFAP合成增多
和前炎性因子释放增多等。1994年, Garrison等[ 4 ]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发现在坐骨神经压迫模型中
星形胶质细胞是激活的,如果用药物MK2 801阻断
异常的疼痛传导也可以阻断胶质细胞的激活,胶质
细胞的激活和放大性疼痛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这
样就将胶质细胞和疼痛联系起来。后来随着研究的
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胶质细胞在许多痛模型中
是激活的[ 5~7 ]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脊神经结扎
后不同时间点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做了一系列观
察,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脊神经结扎后的1天发生
了激活, 3天和7天,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了强烈的激
活反应。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主要发生在结扎侧的
脊髓背角,未结扎侧和脊髓腹角未见星形胶质细胞
的激活。这和文献已有的报道相一致,神经损伤后,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投射的区域发生了激活[ 8, 9 ] 。
脊髓是传递从外周到大脑疼痛信息的中继站,传递
疼痛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轴突末梢终止于脊髓背角的
不同层面,在此与不同类型的脊髓次级神经元发生
联系。其中中等直径有髓鞘Aδ纤维和小直径无髓
鞘C纤维终止于脊髓背角浅层[ 10 ] ,这两种纤维介导
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因此,脊髓背角浅层被认为是
和疼痛传导相关的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在此处发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Medicine 2007, 13, (1) ·41·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激活提示这类细胞可能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传导。
脊神经结扎后1天动物即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痛
敏, 3天和7天动物维持在高水平的痛敏状态。假
手术组未见明显的行为学变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激
活也发生在脊神经结扎后的1天, 3天和7天,激活
的程度呈上升的趋势。脊髓中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
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根据已有文献报道[ 11 ] ,脊
神经结扎后小胶质细胞不激活或者轻微激活,小胶
质细胞的抑制剂不能反转已经建立的痛行为;而星
形胶质细胞在脊神经结扎后发生强烈的激活反应,
并且与痛行为的发生和维持相平行,提示星形胶质
细胞可能参与了痛行为的形成。小胶质细胞和星形
胶质细胞在疼痛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目前的观点认
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启动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与放大性疼痛的产生和
维持相关[ 12 ] 。星形胶质细胞与痛行为的产生和维
持的整个过程相关还是只是短暂性相关,星形胶质
细胞的激活是因还是果,单纯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
活可否诱发痛敏的产生还需实验进一步验证。
2.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痛中的可能意义
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关系密切,它们对
神经元周围微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能迅速发生反
应。发生反应的胶质细胞能释放大量的神经活性物
质和促炎性因子,这些物质能增加初级传入神经末
梢痛递质的释放和增加痛觉传递神经元的兴奋性来
扩大痛觉传递,并和神经元之间形成了一个反馈环
路[ 13 ] 。由此可见胶质细胞不再是中枢神经系统中
的一个静止不动的成分,而是处于一个与神经元不
断进行信息交流的动态过程。胶质细胞通过胶质网
络传递信号,从而与神经元互补,共同参与疼痛的传
导。有关胶质细胞和疼痛关系的深入认识,将为研
制慢性痛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