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学科,是在传统的中医针灸基础上加以改进,结合西方现代医学,而成一门新的理论,在治疗颈腰椎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还被运用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以及鼻炎、胃酸过多等疾病,针刀协会的秘书长肖德华(北京八方颈椎病研究所所长)发表过多篇这方面的论文,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出来
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成的医学新学科.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结论为:小针刀医学在理疗、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评价为:“针刀医学是熔中西医学于一炉的新学科,既有中医的长处、又有西医的优点。”在理论方面,小针刀医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借鉴外科手术原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高了疗效,由于小针刀医学在病因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在内、妇、儿、皮等科也得到广泛应用。
针刀对于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病效果明显有有优势,现在的针刀也涉及多个学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等,如临床上常见到的肩周炎,跟骨骨刺,强直性脊柱炎,斜颈,面瘫,脊柱侧弯等等,骨科和常规治疗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用针刀治疗。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1、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2、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2-4次,每次间隔5天。3、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取穴:局部痛点。方法:用纵向铲剥法。4、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取穴:压痛明显处。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6、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刺激。7、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 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会包医百病,针刀闭合型于术绝不例外。 每种疗法都必须接受临床的检验,,针刀闭合型手术当然也不例外。 针刀闭合型手术已走过了多年的艰辛道路,在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针刀闭合型手术。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也逐渐明确起来。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针刀闭合犁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是比较窄的,它不可能包医阿病针刀绝不可能代替外科,更不能代替全部医学那种“一根针…‘一把草”可以治疗一切疾病的时代,早巳一去不复返了。不管应川哪种疗法治疗疾病,其关键在于选好适应症,才能取得好的疗效。试想,你应用的那种疗法根本就小nr能治疗那种疾病,怎么能取得疗效呢!所以选好适应症是针了]闭合型手术成功的前提。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如下:1、躯干四肢的肌、腱(韧带)、腱围结构等软组织损伤①肌损伤肌腹可有结节、条索状物、且有压痛,肌间隔组织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如网球肘、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包块等。②腱损伤以各腱末端、韧带附着与游离交界处及韧带与关节囊交汇等部位的损伤。③腱围结构的损伤 即腱周疏松结缔组织、滑液囊炎、脂肪垫损伤、腱鞘炎等。通过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及关节功能。 2、面肌痉挛、下颌关节功能障碍、髌骨软化症等疑难病症。3、骨质增生症、骨性关节炎如跟骨骨质增生、各肌腱、韧带、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增生(骨刺或称骨赘)、包括关节腔内,如胫骨平台髁间嵴的增生等。4、骨化性肌炎 以骨化性肌炎的早期为佳,可改善血液循环和关节功能。5、神经卡压综合往 包括某些脊神经前支、脊神经后支神经卡压综合征。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有:如枕大神经卡压症、胸段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外侧支的神经卡压症、胸腰段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与外侧支的神经卡压综合征(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背痛、脊柱压扁骨折后遗腰背痛等)、下腰段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等。脊神经前支卡压综合征有:腕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症、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腓管、跖管综合征等。6、骨窦、骨内高压症 如跗骨窦综合症、跟骨高压症、肋软骨炎、股 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骨内压增高等。7、颈椎病 除严重瘫痪的脊髓型颈椎病肢体瘫痪者外,均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对于神经根型、椎 动脉型、交感型(包括颈性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尤佳。一些脊髓型颈椎病,如单瘫等表现者,针刀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腰椎盘突出症除急性马尾受压症须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他轻重病人(包括术后未愈,复发及后遗症)均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其中包括针刀松解神经根外口、椎板间黄韧带和侧隐窝等。9、颈、腰椎椎管狭窄症除瘫痪外均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不仅可以作椎管外的松解减压术,也可以做椎管内的松解减压术。10、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面肌痉挛症 此二病症是目前很难处理的疾病,针刀在这方面是一个新的突破,疗效很好。11、骨缺血坏死疾患 如股骨头缺血坏死等,不仅可消除疼痛,更可以改善功能。经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第一可控制病变发展,第二轻度塌陷病变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第三治疗小儿股骨头骺坏死疗效颇佳,其他骨坏死,骺软骨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有骨内压增高者,不仅可以松解关节囊,而且可以作股骨头、颈等的骨内减压术。 12、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在急性期,可改善症状,后遣症期可矫正畸形与改善关节功能,如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僵直、驼背等畸形,只要关节有活动度就能得到功能的改善。13、关节功能障碍(强直)由于外伤、手术或不适当固定等原因所致的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强直,只要关节骨小梁尚未相通(无骨性融合),尚有一定的活动度,通过针刀闭合型手术就有可能获得功能的改善或痊愈,其治疗时机愈早疗效愈好14、畸形矫正针刀闭合型手术可以矫正骨关节的畸形,如马蹄内翻足、外翻足、高弓仰趾足,或某些四肢骨折畸型愈合等外。须说明的是,过去一直把“针刀”用字面来解释:针刀具有针和刀的两种作用。因此,针刀的适应症就包括针灸的适应症和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这种说法是极不严谨的,可能是有害的。因为针灸的适应症绝对不能全看成是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针灸针绝不可以用针刀来代替。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容有丝毫的含混。针刀是微型手术器械,它是手术刀的一种,如同手术刀中的切皮刀、三角形刀、扁桃体刀、角膜刀、半月板刀或截肢刀等形态各不相同一样,但都是手术刀!它的作用就是切割,因此不能当针灸针用! 还须说明的是,有人认为针刀适用于一切外科手术,这种说法不切实际。实际的情况是,针刀闭舍型手术绝对代替不了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也消灭不了针刀。它们各有优势,应该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犹如各种各样的手术刀同时存在一样。不管哪一种医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临床实践的探索,其适应症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一些疾病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效果好,可以吸收进来;一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应该放弃。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应该不停的探索,使针刀闭合型手术为广大病人服务,造福于民。针刀闭合型手术的禁忌症:禁忌症可分为绝对禁忌和相对禁忌症。这个绝对和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因此,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掌握好针刀闭合型手术适应症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严格掌握禁忌症,以安全第一为原则,不可掉以轻心。l、全身禁忌症①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时间不正常者为绝对禁忌症。有人做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针 刀闭合型手术治疗时,虽然询问了有无出血史,但病人隐瞒了有过手术后血肿的历史,针刀闭合型手术后腹膜后出现一个估计约有1500ml的血肿,经治疗痊愈,病人虽没有提出异议(病人未能如实告诉医生过去手术时曾出现血肿的病史),但作为医生应全面检查才对,根医院的设备条件,应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到,不可马虎。②精神病人,严重神经官能症或有过癔病发作的病人要特别慎重。要从病人表现的蛛丝马迹中发现这类病人。③发热的病人,机体已被急性病所干,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则退为第二位,应在病愈后再考虑。④一切内科疾病的发作期,如冠心病,心梗、心衰、肺肝胆胰肾等疾病的急性期均不可做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⑤白血球减少、血沉增速、贫血病人等应待好转后再做针刀闭合型手术。⑥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症状者缓期进行,待血压较平稳,糖尿控制较好并接近正常时再做针刀闭合型手术。⑦对于妇女行经期不做针刀。对月经过多、过长的病人应在好转后再做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⑧对于骨质疏松病人要有选择性的治疗。老年人、甲旁亢病人、年老体弱病人,要慎重从事.⑨对骨折、术后,因长期固定而产生的骨质疏松的病人,在做该部针刀或手法时,应尤其注意,如必须做.则要术前做好交待,术中试探性操作,以免造成副损伤。 2、局部禁忌症①施术部位皮肤有炎症表现者,如有瘘道、皮肤炎症、毛囊炎等禁行针刀闭合型手术。②施术部位深部有炎症、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者。③施术部位有重要器官、大血管、神经干等无法避开,可能引起出血、神经干损伤、气胸、感染及其他损伤者。在禁忌症中未严格规定年令限制。年龄不是绝对因素,只要身体较好,各项生命指标平稳,年龄不是最大障碍。当然也要充份估计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和作针刀闭合型手术时对机体的刺激、干扰的大小。有些是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而且只有针刀治疗后才能解除的病症,估计病人可以耐受,就应该在做好交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以期早期消除病痛。总而言之,在做针刀闭合型手术前应考虑:第一,是否是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状?第二,术者是否具备做这种针刀操作的技能,病人又能否承受这种治疗的干扰?第三,牢牢树立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绝不抱着较幸心理。
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成的医学新学科.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结论为:小针刀医学在理疗、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评价为:“针刀医学是熔中西医学于一炉的新学科,既有中医的长处、又有西医的优点。”在理论方面,小针刀医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借鉴外科手术原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高了疗效,由于小针刀医学在病因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在内、妇、儿、皮等科也得到广泛应用。
分类: 医疗健康 >> 内科 问题描述: 最近一段时间夜间睡觉老是被背痛给痛醒,去医院医生说,这很可能是腰肌劳损,要动“小针刀”手术。虽然是小手术,但毕竟是手术,我还是比较谨慎,到另一个医院看,可这个医生也说是腰肌劳损,但却说最好是不要动“小针刀”。只是让我加强腰部肌的锻炼,除此无它。 所以,我就想问一下:“小针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像我这样比较严重的腰肌劳损是否应该进行“小针刀”呢??? 解析: 小针刀疗法 一、[概说]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 *** ,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二、[基本内容] 1、针具 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 *** 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 *** 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2)、在选好 *** 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 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 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三、[ 临床应用] 1、颈椎病 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 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 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间隔5天。 3、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 取穴:局部痛点。 方法:用纵向铲剥法。 4、足跟痛(足跟骨刺) 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 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取穴:压痛明显处。 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 6、慢性腰肌劳损 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 *** 。 7、腰椎间盘脱出症 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 四、[ 注意事项] 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 *** 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 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 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 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 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 ***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 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
肩周炎是一种慢性病会让患者痛苦不堪,阴雨天会加重,目前治疗多采用小针刀治疗。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疗程较短,每次治疗都在一分钟左右;手术是在局麻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切口小,不出血,也不需要住院,做到随治随走,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小针刀治疗费用较少,缓解了病情的经济压力且疗效显著。
小针刀疗法一、[概说]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二、[基本内容]1、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2、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三、[ 临床应用]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间隔5天。3、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取穴:局部痛点。方法:用纵向铲剥法。4、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取穴:压痛明显处。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6、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刺激。7、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四、[ 注意事项]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参考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网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6月24日~6月28日,针刀整体松解术基础操作班,天民针刀
早就没有了,千万不要去,我号去的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获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证书。 从事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专长于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用针灸、中药、艾条、穴位注射等传统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瘫、风湿病、各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骨关节炎等病症。 1983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工作二十余年。自创《整体平衡系列方剂》、《三维牵引床量化操作法》等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分别获省、市科技成果奖。论文《微型小针刀治疗颈椎病66例疗观察》等在国家、省、市级杂志上发表,并出版《走向长生》养生等专著一部。 擅长:中医治疗各科杂病,针灸、小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及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养生学研究与应用。
医学院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及解决路径论文
摘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关系,它影响导师指导水平的发挥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本研究根据广西四所医学研究生培养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前医学院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建立和谐良好师生关系的举措。
关键词 :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G645文献标识码:A
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等责任,因此,如何强化导师职责,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是高校导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研究从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模式、交流模式、师生双方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对当前广西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医学院校中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整体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研究生与导师队伍建设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或建议。
1医学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问卷调查
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针对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问卷分导师卷和学生卷(博士/硕士),采用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以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4所广西区内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及导师为对象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111份,其中导师卷421份,学生卷1690份。
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分析、卡方检验等分析手段。
对导师指导制度的认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导师指导制度目前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见图1)。而采用双导师制和导师组制的比例较低。而对导师指导制度的倾向性调查发现(见图2),大部分的导师,对目前所采用的单一导师指导制度的局限性有一定的认识,对转换导师指导制度,特别是导师组制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可是研究生层面对导师组制的认可度较低。
研究生教育形成的初期,大多采用单一导师制度,由导师“一对一”地负责研究生的理论和技能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践等的指导工作。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培养类型的增加以及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不同特点,单一的导师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是对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和导师团队制的探讨。2009年国家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后,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传统的单导师制和校内外割裂的双导师制经实践检验发现存在种种缺陷,于是导师团队制成为部分高校新的尝试。导师团队制度具有促进学科交叉等优势,最早起源于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便于学生汲取不同学科导师的智慧知识。随后,越来越多的学科研究生教育开始推行这种优秀的制度。导师团队各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和优势,有适当的进行工作分工并有所侧重,分别在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规划、科研指导、临床专业实践等方面承担主要职责。参与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协调配合,给予研究生更全面更专业更系统化的指导。
研究表明,可能由于社会因素、学校制度环境建设推进程度等,目前采用单一导师指导制度的仍较多,但是医学院校导师对各种导师指导制度的内涵、特征及优缺点等,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医学院校学生对导师组制的认可度与导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与学生对导师组制的认知存在欠缺,没有清晰了解导师组制的内涵有关。另外,也有可能是学校和导师接受并采用了导师组制的培养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制度执行不到位,人员岗位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培养全过程依然只有一位导师贯穿始终发挥作用,导师组制流于形式。今后,根据医学研究生不同类型及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特点,实行不同的导师指导制度,让学生吸取不同导师的智慧,提高自身医学理论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应该成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导师)及对象(学生)之间都关注并认可的一个共同问题。
2对师生关系模式的认知
师生关系的基本认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研究生师生关系呈现多元化趋势(见图3、4)。认为师生之间是师徒关系、科研伙伴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导师分别占、和;与此相对应的是,研究生认知这一点的数据分别为、和。
以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度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是导师作为师傅“教”,学生作为徒弟“学”的师徒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逐步延伸出师生之间的科研伙伴关系及雇佣关系等多种异化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呈现多元化趋势,师徒关系仍是主要模式,这与已有报道[1]相比,结果是一致的。但是从占比来看,医学类导师和学生认为师生关系是师徒关系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多学科综合调查结果,而选择科研伙伴关系的占比明显低于多学科综合调查结果。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和导师目前还是单一导师指导制,无论是学生还是导师都认为导师应该扮演一种师长的角色关系,并且在研究生的学业、生活以及后期职业选择上担负起这个责任;其二,考虑与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有关。医学教育偏重知识和经验的传授,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才能独立于导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理工科与人文学科偏重导师“授之予渔”的技能,研究生能更早的独立开展科研行为,更容易自主创新,与导师形成科研伙伴关系。
师生的科研关系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双方的参与意愿都高达8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导师的在研课题,的学生表示参与的课题与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密切联系。但在被问及学术活动科研含量及是否能使自身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时,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自己参与的研究科研含量不高,并不能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在对导师在研项目调查时,结果显示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层次不高,只有的导师有国家级课题,还有的导师无在研课题。调查还发现,的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可以获得科研成果的署名权,但能够得到导师给予劳务报酬或其他方式补贴的研究生不到半数(),即使是得到导师给予劳务报酬或补贴的,也大多认为补贴少于付出。
目前,研究生已经成为大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作为导师课题的助手或者参与伙伴,研究生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工作。科研活动成为师生交往的主要活动,在科研活动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如何,是考察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生能否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自身专业相关性,科研项目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另一个方面,研究生作为科研助手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导师指导及科研团队交流学习,可以训练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此环节中,对付出辛勤工作的研究生是否提供了合适的报酬,对产出的科研成果是否给予恰当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调查结果说明,研究生对导师科研课题的参与度都很高且专业性很强,但是导师课题科研含量水平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指导能力,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培养平台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需要引起导师以及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关注。另一个方面,医学院校学生科研活动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也值得管理部门和导师多加关注,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待遇。
3对师生交流模式的认知
导师能否与研究生建立有效的交流模式,对师生关系和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交流模式的建立,包括交流频率、交流内容及方式、交流的主动性等3个方面。
交流频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见图5),只有的医学研究生能与导师交流频率保持每周一次以上,的医学研究生与导师交流频率为每月一次以上,的医学研究生与导师交流频率仅为每学期一次以上。只有约半数的导师表示能保证与研究生交流频率保持在每周一次以上。在对导师能否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研究生的调查项目上,只有的研究生和导师表示“一直能做到”,而选择除了指导研究生外导师的主要精力摆放方面时,大部分的研究生和导师表示其导师或自己的时间精力被行政事务、课题研究、教学任务三大块所影响。与已有的综合学科调查结果[1]相比,医学类导师与研究生交流频率,每周有一次以上交流的频率为更低。不同一级学科专业的医学生与导师交流频率差异显著,临床医学师生交流最少(),生物医学工程师生交流最密切(),X2=,P=。这可能与临床专业学生要付出更多精力投入临床轮转及承担医疗业务责任有关,而生物医学工程等基础研究类的学生更多精力投入纯粹的科学研究,更有时间和导师交流和讨论科研进展和问题。
交流内容及方式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沟通过程中,除了学业问题,交流较多的内容依次为:职业计划和想法()、人生观和理想()、日常生活()、情感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研究生选择了无其他方面的交流。师生之间除了学业交流以外,就思想、生活、情感等方面问题进行交流,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如果除了学业无其他方面的交流,不利于导师发挥学术引领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在求学成长期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师生交往的空间,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电子邮件、QQ、微信,师生关系由课堂延展到网络虚拟空间,构成了网络社会独特的师生关系类型。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目前导师与研究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依然是面谈,其次是电话/短信、QQ/微信等即时通讯方式,电子邮件等延迟通讯方式也仍在使用。师生之间交流方式与手段丰富,能弥补师生之间由于直接交往减少带来的缺点。
交流的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能主动并经常与导师交流的医学研究生占,还有约近30%的医学研究生表示较少(占)或很少(占)主动与导师交流。
4师生关系满意度
导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满意度
就学生的基础知识、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学术规范、道德修养等6个方面对导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见表2),导师对指导学生各方面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认为研究生在基础知识、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学术规范、道德修养方面素质很好或较好的导师分别有、、、、。但是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素质评价最低,选择很好或较好的导师只有,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欠缺,尚需加强引导与激励。
学生对导师各方面的满意度
就导师的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学术规范、道德修养等5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见表3),学生对导师各方面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认为导师在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学术规范、道德修养方面素质很好或较好的导师分别有、、、、。结果反映绝大多数的导师具备良好的素质给予学生优秀的学业指导。
5对策建议
推进与落实导师团队制度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
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延续至今,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体,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在很多学科专业已经得到认可。医科类院校很多导师都是肩负沉重医疗业务的临床医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他们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际作用和职责会被有所削弱。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发挥导师团队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医科院校应进一步就如何将教学合作、科技合作的优势转化为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优势展开探索,积极探索具有实效的导师团队合作机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导师团队制实施可能存在的'问题。很多已经实施非单一导师制度的研究报道均表明,双导师指导制或者导师团队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引发制度落实不到位、导师职责不清晰、组内导师交流联系不密切等问题。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优秀的决策规划形同虚设。导师团队中各导师之间职责不清晰,责任不到位,会引发导师对学生培养各个环节参与不够和发挥作用不完全的问题。同时,导师团队各成员间交流联系不密切,缺乏必要的工作交流联系和协调配合,是不可能有序的做好医学研究生培养全程工作的。
鼓励导师与研究生建立定期交流的模式制度,提高师生交流的主动性
导师与研究生交流的频率多少,放在研究生培养上精力的多少,是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医学研究生强调分类培养,对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要求提高。而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建设整体滞后,生师比不断扩大,加上医学导师大多负担沉重的临床医疗业务,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很高,间接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和质量。
在欧美等研究生教育发达地区,导师与研究生保持每周一次见面并汇报讨论研究进展的例会已经形成稳定常态机制,定期交流是检验学生有没有“好好地学”和导师能不能“好好地教”的有效手段。有国外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研究生与导师的见面频率对研究生完成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发表文章等的质量产生显著影响[3]。
师生之间建立定期交流的制度化举措,学生定期汇报学习进度及呈交学习成果,导师定期督促学习进展并反馈指导意见,使研究生在需要的时候都能够及时找到自己的导师,更能真正掌握科学研究的真谛,对导师真正的尊重和认同。
加强导师培训及考核,建立导师准入及退出评估机制
导师指导能力是影响师生关系乃至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对医学研究生导师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合理的选聘制度,应侧重医学教育的分类培养要求,对学术型研究生导师侧重考察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重在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方法;对专业学位导师应当侧重考察其临床医疗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研究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应对临床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思考,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不同导师在培养过程各个环节中承担的职责。
定期集中加强导师培训,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不仅加强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更要加强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和规定讲解培训,让导师认识和了解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围绕职业指向和专业技能的不同要求有区别地进行指导[2]。
逐步废除研究生导师终身制,通过动态考核导师论文、课题、经费等项目指标来选聘导师。增强导师危机意识,建立良好的竞争与激励机制。这样才能间接提升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水平,让研究生在高水平的项目研发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指导和提高。
鼓励并引导学生批判与创新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和对话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通过合作与讨论,学会恰当表达和辩护自己的观点,学会接纳和欣赏别人的观点,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共享的、更丰富的、更高级的理解[3]。这是一种引导批判和创新的有效的指导方式。可以促进研究生深入思考,全面归纳并系统整理自己的知识研究,通过不断交流、促进,寻找创新的突破点。
导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对已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从而反思形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导师对学生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应该包办代替,而是应该留给研究生自主思考和独立研究的空间。
和谐且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加强研究生的归属感,激发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足够重视,引导研究生和导师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小针刀疗法一、[概说]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二、[基本内容]1、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2、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三、[ 临床应用]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间隔5天。3、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取穴:局部痛点。方法:用纵向铲剥法。4、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取穴:压痛明显处。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6、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刺激。7、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四、[ 注意事项]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参考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网
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西医及自然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成的医学新学科.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小针刀疗法是朱汉章教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鉴西医外科手术原理,以小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创立的一门医学新学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的鉴定会结论为:小针刀医学在理疗、技术、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创性,特别在临床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评价为:“针刀医学是熔中西医学于一炉的新学科,既有中医的长处、又有西医的优点。”在理论方面,小针刀医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借鉴外科手术原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闭合性手术的理论、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骨质增生新的病因学理论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提高了疗效,由于小针刀医学在病因学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所以在内、妇、儿、皮等科也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的引言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 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 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 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 ?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 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 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 液置换的 方法 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 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国内陆 续有报道,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 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 “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 非双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 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 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 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 根据以往的 经验 ,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150~250字较为恰当。②不 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 ,而不是写 总结 。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 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 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 。③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D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 文章 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D,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 ,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 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 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 标题。 针刀医学治疗颈性高血压 摘要 应用针刀医学对颈椎病引发的高血压及并发症(眩晕、耳鸣、难听、阵发性晕厥、关顶沉重、视物模糊)理论,施以朱汉章针刀闭合性手术疗法、手法整复、配合药物:复方丹参、红花、三磷腺苷、康定可通病变部位注射治疗效果的 临床观察。全部患者轻体症、颈椎X线征、测量上肢血压四次确定检查诊断,治疗效果表明:8例均有效,占100%;7例治愈,占88%;1例有效占12% 关键词 针刀闭合性手术 颈性高血压 颈性高血压病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是颈椎病及颈椎综合症的继发症颈椎及周围软 组织的慢性损伤,对神经、血管的挤压,牵拉刺激颈交感神经及颈部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痉挛脑缺血,反射性继发丘脑缩血管中枢与网状结构外侧加压素的增强,使血管口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笔者对8例无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和无 其它 继发高血压症的颈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手法复位、椎间孔周围药物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8例均为男性,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55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4年。8例均无高血病家庭史及其它继发性高血压症。 临床症状观察:眩晕、视物不清转头时加重、耳鸣耳聋、颈项紧张、上肢及手指尖麻木、胸习等颈椎病共同症状。2人有过晕厥摔例史、仰卧转头、翻身出现天旋地转感,站立不稳。 病例筛选:本组8例患者是从23例颈椎综合症患者中筛选出来的。特点:无高血压病家族遗传史,除外肾实质性、肾血管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铭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狭引发的继发性高血压,患颈椎病在前患高血压在后,血压经4次检测:55岁至59岁5人,血压23—22人/15—13Kpa(170—165mmHg/110—100mmHg)60至72岁3人,血压30—28/16/14Kpa(225—210/120—105mmHg)。 颈椎检查:全部患者颈肌紧张,单侧横突压痛6人占75%;双侧横突压痛2人占25%;棘突偏歪5人占63%。颈椎X线平片:椎体骨赘8人,椎间隙狭窄5人,钩椎关节退变硬化4人,生理曲度变直6人,双边征2人,俯旋椎体后关节成角1人,椎体后缘增生4人。 颈性高血压症治疗前,治疗后血压变化 治疗前 SBP 23-22Kpa(170-165mmHg) SBP 30-28Kpa(225 –210 mmHg) SBP15-13 Kpa (110-100mmHg) SBP 16-14Kpa(120-105 mmHg) 治疗后 SBP 20-18Kpa(150-1135 mmHg ) SBP 22-20Kpa(165-150 mmHg) SBP (95-90mmHg) SBP (120-105pa mmHg) 其中中老年组1例血压降至21/13Kpa(160/100)mmHg 2.诊断:根据体征、颈椎症状、X线平片的检查诊断为颈性高血压症。 3.治疗与结果 颈性高血压用小针刀闭合性手术,手法整复(推正法、摇正法,两点一面法及端提牵引法、对抗牵引法)复位、药物:红花2ml、复方丹参2ml、三磷酸腺苷20mg、康定可通5mg混合液,椎间孔周围注射。上述疗法:小针刀疗法每周1次;手法整复2天1次;药物注射2天1次。2次治愈4例、3次治愈3例,有效1例。 疗效判定治愈7人占88%,有效1人占12%。颈性高血压治疗前后血压对比表。 随访:治疗8人;随访6人(4人18个月血压稳定;2人24个月血压稳定)。停用降压药。 4.讨论 延髓网状结构外侧、丘脑、大脑皮质中枢是调节血管舒缩的运动中枢。颈性高血压发病因素来自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综合上述两病是发生颈性高血压症重要因素。但又不是所有的颈椎有损害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的发生。只有所患的病损部位,挤压神经、血管,血管内压应力增强、血管外周阻力增大,才能导致血压升高。本治疗组8例病人其主要症状是上颈段表现:眩晕和颈项硬痛常伴有头痛、耳鸣、听力障碍、看物不清。病理改变包括间盘硬化突出、骨赘、关节错位和韧带松驰与扭曲、韧带肥厚、钙化和骨化、粘连、肌痉挛、感应痛等。这些症状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致颈内动脉神经与椎动脉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丘脑缩血管中枢与网状结构外侧加压区受影响,冲动增多,血管神经降压素分泌减少、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摩,口径变小、血流阻力增大致高血压。交感神经节纤维形成心脏的心丛,分布到窦房结,冠状动脉,故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冠状动脉舒张,致血压升高。 治疗的关键问题(8例病人的治疗)。我们觉得效果的好坏不在治疗手段的先进,而在于对导致颈性高血压的主要因素的判定;再根据主要因素病理改变的形态和程度选用合适针刀疗法、手法和药物治疗,方能改变症状是主要因素。针刀,剥离粘连、硬化、挛缩;手法,推正偏斜棘突,改变后关节关系同时改变了钩突椎动脉的关系。后关节恢复正常,后关节囊也恢复了常态,解除了对脊神经后支分支的压迫和刺激,也解除除了或减轻了关节、软组织对交感神经纤维或交感神经干的压迫和刺激,使颈段应力和血管神经应力均恢复平衡,使血压降至正常。 药物:红花、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曲安缩松、利多卡因混合液可消除缓解炎性组织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活血化瘀舒通经络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有效血容量排除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 1.刘清彬、李忠汉,椎间孔注射和推拿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 报告 ,疗养医学,1991,(10)1:71。 2.韦贵康,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