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讯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也随之产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和巨大破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网际网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预防研究
摘要:伴随我国计算机网际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还有全球网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相互间的邮件的传输和档案快递方面更加的方便,人们在网际网路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相应的,伴随着网际网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路安全与计算机病毒也得到了发展。在网际网路的环境中,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播的主要方式就是指数模式,其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如果计算机病毒入侵了计算机网路系统,因其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整个计算机软体系统的瘫痪。本文重点研究了计算机网路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关键字:计算机网路安全;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一般情况下,电脑保安包含了软体和硬体的安全,同时还包含了计算机资料资料安全以及计算机执行的安全,因此,计算机的安全对于相关资料的储存管理与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为计算机病毒的威胁,也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计算机网路安全以及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进行不断的研究。
1计算机网路安全和计算机病毒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路安全和计算机病毒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然灾害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资讯系统比较容易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溼度、温度、冲击、振动等诸多因素。而不少计算机房常忽视防震、防火、防电磁泄漏等方面的工作,接地系统也考虑的不够周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软体漏洞
黑客对计算机发动攻击往往把网路软体的漏洞当成最好的利用条件,此外,还有软体“后门”的问题,这些“后门”都是软体设计程式设计人员为了自己方便才进行设定的,通常情况下。外人难以得知,而一旦“后门”洞开,其后果和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黑客的攻击和威胁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路上,黑客攻击事件频频发生,愈演愈烈,已成为具有一定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各种各样的攻击者活动的舞台。之所以会出现黑客,大多情况下,并非黑客本身有随意入侵的本事,往往只是因为他们善于发现并利用漏洞。资讯网路具有缺陷和不完善性,这正好成了黑客或病毒进行攻击的绝佳途径,资讯网路的脆弱,引起了不少资讯社会的脆弱和安全问题,对人们和社会构成了极大威胁。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通常是一种由人为编制、对计算机效能和资料进行破坏且能够自我复制的程式程式码,它感染速度快、破坏性强,且传播形式复杂,很难彻底清除,可以轻易对硬碟、光碟机、主机板等造成破坏,是当今网路安全的头号强敌,一旦病毒在网路上扩散,会引起网路的瘫痪,使之不能正常执行。所以,加强网路安全防范意识尤其重要。
2计算机网路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加密技术
资料加密是指根据一定的演算法,将原有的明文或资料进行定的加密转换,对所进行的储存和传输工作进行加密,只有相关的资讯使用者进行解密之后才能对相关资料进行使用,这同时也是资料保密性得以实现的有效保证。通常来说,加密演算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称加密演算法,另一种是非对称加密演算法。对称加密演算法主要是指进行解密的钥匙都是一样的,而非对称加密演算法所受用的钥匙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非对称加密的方法运用更为广泛。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运用广泛,主要用于网路访问控制、阻止外?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狈欠ń?耄?芄挥行У囟阅谕?试唇?斜;ぁ7阑鹎蕉允?莅?械脑吹刂泛湍勘甑刂芬约霸炊丝诤湍勘甓丝诘刃畔⒔?屑觳猓?儆胩崆吧柚玫姆梦士刂乒嬖蚪?衅ヅ洌??a href='' target='_blank'>成功,就允许资料包通过;若不成功,就丢弃资料包。状态检测防火墙是当下市场上最常见的。防火墙一般只能防止外部,对内部网路起不了作用。
物理隔离网闸
物理隔离网闸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资讯的安全性进行保护,其工作原理就是运用多种的控制功能进行固态开关的控制,从而保证对相对独立的主机系统进行一定的读写分析。而进行连线的主系统问,并没有相关的物理连线和逻辑连线,同时也不存在对资讯包转发的依据,所以,从物理方面来说,物理隔离网可以有效的对黑客进行预防。
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通常就是:繁殖性强、攻击隐蔽性强、潜伏时间长、传播方式多样、破坏能力大,其注入技术可分为无线电方式、后门攻击式、固化式方式以及资料控制连线方式等。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人造的,这也导致计算机病毒对其系统自身和资讯储存等危害非常大。网路病毒技术一般有三种,一是病毒预防技术,利用固有的常驻系统记忆体,优先获得系统控制权,判定病毒是否存在,做好病毒扩散的预防工作;二是病毒检测技术,对档案自身特征和病毒特征对计算机进行侦测,判断系统是否感染病毒;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现阶段资讯网路安全以及网路病毒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应的,资料保密也发展到了更重要的阶段,资料保密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网路资讯科技研究的重点内容。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网路安全技术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有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网路病毒技术等,相应的,网路安全不仅需要技术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法律法规,并对资料资讯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加强,大力的进行宣传教育,尽可能的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范文二:计算机病毒防护思考
摘要:资讯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载体,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人类的活动越来越离不开资讯,而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更是开创了资讯时代的新纪元。但是随之而来的诸多安全隐患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计算机病毒,极大的威胁了资讯保安,在计算机系统以及网路通讯中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文章主要针对目前计算机系统以及网路应用中常见的病毒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分类、危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病毒防护措施,以促进电脑保安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安全;防护
1计算机病毒
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资料,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码”。计算机病毒往往会对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路造成破坏,使之无法使用,甚至会对硬体系统造成损害。计算机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具有着复制性和巨大的破坏性,一旦感染往往无法彻底根除。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通常附着于各类档案中,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路中迅速传播,且又难以根除。当感染了病毒的档案被复制或者传输时,病毒就随之传播开来。病毒布局与独立性,其往往隐藏于执行程式中,具有潜伏性、传染性以及破坏性。一旦被感染轻则计算机装置执行速度降低,重则会使得硬体装置瘫痪,资料被破坏、丢失,给使用者造成巨大损失。
病毒破坏过程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首先是潜伏。在这一阶段中病毒始终为休眠状态,需要通过某一条件进行启用。这种条件一般为时间、程式、档案或者磁碟容量超出某一范围等,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具有潜伏期。其次是繁殖。这一阶段中,病毒会将自身在特定的系统区域或者程式中防治同自身的副本,受到感染的程式都会含有病毒副本。继而是触发。这一阶段中,病毒会通过某一系统事件被启用,从而实现其功能,而触发事件往往依照病毒的不同而不同,激发功能也可能包含病毒的复制次数。最后则是执行。在这一阶段中,病毒最终实现自身功能,这一功能可能无害也可能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计算机病毒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常见的种类主要有寄生病毒、以及隐形病毒和多型病毒等。寄生病毒是最为常见的传统病毒形式。其主要在可执行档案中附着,当执行该程式时,该类病毒就会急需感染其他档案,以此重复执行。而储存器病毒则主要驻留于主存中,从而感染所有的执行程式。引导区病毒主要对引导记录进行感染,从而在系统中传播。隐形病毒是一种针对反病毒软体设计的病毒种类,在反病毒软体进行病毒检测时能够隐藏自己。多型病毒则是一种在感染时会发生改变的病毒,若通过检测病毒“签名”的方式检测该种病毒,则无法检测出。
传播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以下便简要分析几种常见的传播途径。首先为移动储存装置。移动储存装置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也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常见的移动储存装置包括行动硬碟、U盘以及光碟等。这些介质使用频繁,移动性高使用广泛,一旦移动储存装置中感染了病毒,不但会破坏装置中原有的档案,还会对装置硬体完成损坏,一旦移动储存装置又连线了其他计算机,则会将病毒传播出去,加速了病毒的扩散。其次为网路传播。现在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终端接入网际网路,网际网路以其便捷的资讯传输优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但是网际网路中所传播的资讯、资源等并非是完全安全的。其中夹杂的病毒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常见的网路传播方式包括即时通讯软体、网页以及邮件等,计算机病毒会附着于正常档案通过上述方式在网路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是目前几种传播方式中最快且影响最广的。系统漏洞以及软体漏洞是病毒传播的又一途径,近几年,不法分子通过系统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也成为了病毒传播的又一途径。另外,计算机中不可移动的硬体装置也能够传播病毒,虽然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播的病毒种类极少,但其破坏力无与伦比,且目前没有检测手段能够对付该种病毒。无线通道以及点对点通讯系统也是病毒传播的方式。由于无线网路传输中,资料资讯的加密很弱或者有些根本没有加密,因此该类资讯极易容易被窃取、修改,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而随着无线网路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网路应用的普及,大量针对无线终端的病毒层出不穷,无线通讯网路成为了病毒的又一“温床”。
2防护措施
防治是减少、消除病毒威胁的最有效方式,从根本上杜绝病毒侵入系统。从而削弱病毒的危害性,降低病毒攻击的成功率。但这只在理论上可行,实际中这个目标无法完美实现。目前对电脑保安技术中防护病毒的措施主要有三步,即检测、标识、清除。若被感染的程式被检测出来但无法予以标识和清除,那么就只能被丢弃,使用者可以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程式,以此消除病毒威胁。病毒防御技术在发展,同样病毒技术也同样在发展,二者的发展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最早出现的病毒主要由程式码片段构成,相对较为简单,当时使用的反病毒软体也同样较为简单,秩序对病毒程式码进行标识清除即可。但随着病毒技术的不断演化发展,反病毒也越来越精密复杂。计算机技术在发展,计算机的安全防护常识也随之普及,人们也逐渐的掌握了一些简便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知识和技能,下面便针对几种常见的病毒预防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1系统备份。在确认计算机未感染病毒时,对使用者系统中重要的档案进行备份,以便在系统受计算机病毒攻击而崩溃时进行恢复。除了系统本身的备份外,也要及时备份使用者资料。2安装防病毒程式、及时更新病毒特征库并定期扫描,同时,要及时进行计算机病毒特征程式码库升级,目前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及时的线上升级。3安装防火墙。安装较新的正式版本的防火墙,并要及时升级。同时为作业系统及时安装补丁,阻止程式入侵作业系统。经常使用防杀计算机病毒软体对系统进行计算机病毒查杀。4关闭系统还原。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属性”-“系统还原”-选中“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5注意远离恶意网站或不健康网站。上网浏览时一定要开启防毒软体的实时监控功能,特别是“网页监控”,以免遭到病毒侵害。6不要开启不明来历的邮件。邮件是传染病毒最快的也是影响最广的途径之一,若邮箱中发现不明来历的邮件,一定不能轻易开启。
3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路技术的普及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文化秩序也烙上了资讯文明的烙印。但是技术带给人们以方便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的挑战,安全问题始终是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网路应用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来自网路外的计算机病毒就是现代资讯科技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如何应用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是目前电脑保安技术研发的重点。对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进行研究能够令人们对计算机病毒攻击进行正确的认知,从而有效进行防范,保障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路安全,发挥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路的积极作用,令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2]闫丽娟.计算机病毒的防范[J].资讯与电脑,20105.
[3]张冠群.浅谈计算机病毒防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9.
你可以就一个实际的项目进行论述,从它施工开始,到运营以及关停,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
环保事业应该得到重视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一、大气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位于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列 2.污染来源 能源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机动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3.污染危害 由于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我国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很高。城市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其它人体健康损失也很大。分析显示,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医院呼吸道疾病门诊率升高34600例;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导致每年680万人次的急救病例;每年由于空气污染超标致病所造成的工作损失达450万人次。 二、水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 1997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污染比重与1996年相比,枯水期污染河长增加了个百分点,丰水期增加了个百分点,在所评价的5万多公里河段中,受污染的河道占42%,其中污染极为严重的河道占12%。 全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继续恶化。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珠江干流污染较轻。淮河于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往年高污染河段的状况改善明显。海滦河水系污染严重,总体水质较差。大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污染严重。松花江水质与往年相比有所改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水库污染相对较轻。2.污染来源 1997年,全国污水排放量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55%为工业废水(图3-3)。在淮河流域约有75%的化学需氧量来自工业废水,其余来自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业废水。3.污染危害 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渔业和农业生产(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也增加了清洁水供应的支出。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水体富营氧化以及动植物物种的损失。 4.污染危害的经济价值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540亿美元/年。约占1995年GDP的8%。而用人力资本价值估计,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则为240亿美元,占GDP的(表3-2)。 三、回体废弃物污染 1.污染现状 1997年,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亿吨,其中乡镇企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亿吨,占总产生量的,危险废物产生量1077万吨,约占。199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690万吨,其中危险废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累计堆存量已达65亿吨,占地51680公顷,其中危险废物约占5%。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4亿吨,全国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近年来,塑料包装物用量迅速增加,“白色污染”问题突出。 2.污染来源 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3.污染危害 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严重污染空气。严重污染水体。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四、噪声污染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环境冲击最强。 2.污染来源 在影响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中,工业噪声影响范围为;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5%左右,因施工机械运行噪声较高,近年来扰民现象严重;交通噪声影响范围大约占城市的1/3,因其声级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对声环境干扰最大;社会生活噪声影响范围逐年增加,是影响城市声环境最广泛的噪声来源,其影响范围已达城市范围的47%左右。据环境监测表明,全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3.污染危害 噪声使人烦恼、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妨碍休息和睡眠等。噪声引起耳聋。噪声引起疾病。种种环境污染难道还不足以唤起我们的环保意识,任何环境污染都抵不过我们人类高于一切的生命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原因,并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开展,环境法治也显得尤为迫切,但现行的环境法制建设存在诸多的弊端。环境问题就是一个经济问题,国家也应该重视环境问题,适当的舍弃一部分经济效益。只有这样,环保事业才能得到一个提升,一个质的飞跃。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命名癌症一般亦可根据组织来源命名,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称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有少数肿瘤不按上述原则进行命名,如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和神经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但少数情况则为良性,如肌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有些恶性肿瘤由于成分复杂或由于习惯沿袭,在肿瘤的名称前加恶性,如恶性畸胎瘤、恶性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等。有些肿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杰金淋巴瘤。或按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癌。病因人体可通过免疫系统抑制来消灭癌细胞,但是当人体内防癌能力减弱或被抑制,癌细胞就会继续增殖下去,形成临床可见的癌症。 国内外医学界已经证实,人类80%~90%以上的癌症与外部环境因素相关,也就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环境的不良侵害会受到人体防护系统的缓冲或抵抗,其作用能被消除或减弱。当致癌因素过强或累积效应过大,而人体存在免疫功能不足或身体修复功能有缺欠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癌症。 当前环境污染日趋加剧,人类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与致癌因素的接触越来越紧密。人体细胞的稳定性只能是相对的,人体细胞基因的改变是必然的和难以避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癌症无法克服和人们对癌症无能为力。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数量不一的部分癌变细胞,但是只有极少的癌变细胞能够发展成癌症,大部分癌变细胞或被机体及时清除,或没有自主分裂能力而长期潜伏,不会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癌症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癌症的病因已有空前的了解,职业性肿瘤已经基本能够预防,某些普通人群的癌症也已能预防和治愈。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肿瘤、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能够导致细胞癌变的基因,这些癌症基因代代相传。但在通常情况下它们处于被阻遏状态,只有当细胞内有关的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时候下,癌症基因才会“作恶”,导致癌变的发生。“激酶”的基因家族包括500多种不同的基因,它们功能的丧失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诱因,这些基因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变异进程。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胃癌的病因与食物中亚硝胺有关,某些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有恶变可能,近年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疾病的发展及以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依据:抑郁、沮丧、伤感、失助。2、营养失调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2)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依据: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营养护理: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罹癌虚弱消瘦「恶病质」中医助缓解
癌症在近10年内,一直高居国人十大死因之首。绝大多数癌症多好发在中老年,四癌健检包含的大肠癌、口腔癌、乳癌、子宫颈癌即为例子。由于癌症发病到不治过程漫长,病人常遭受各种痛苦,家属也连带感受,人人谈癌色变。
癌症治疗进展大治疗过程仍不适
郭综合医院中医科医师张仁旭表示,自从医学有正式纪录癌症存在的已有逾100年,二战后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癌症治疗,癌症从不治到现在各式各样化放疗、免疫标靶药物,癌症治疗,可说露出曙光,未来期待癌症列入如同血压血糖等慢性病,甚至有朝一日达到完全治疗。
在到达完全治疗前,目前癌症治疗仍充满艰辛和不适。虽说化放疗已经很进步,但可见患者遭遇不少痛苦。国际相关期刊也不少相关研究,希望帮助患者缓解、痛苦,完成疗程、恢复健康。
恶病质表现虚弱、消瘦为严重癌症死因
除了西医外,中医也是正式的医疗系统之一。癌症患者中许多寻求中医帮助缓解治疗的辛苦。国际间也开始注重传统中医药的辅助癌症治疗,开始将针灸、部分中医药纳入临床治疗及研究。健保署也设立相关中医辅助治疗计画,促进中医加入癌症治疗团队中。
除了化放疗的副作用外,癌症患者最常见癌细胞过度发展造成的恶病质。恶病质是因为慢性发炎、代谢改变造成。主要表现虚弱、消瘦、营养不易吸收、抑郁以及诸多症状构成。根据国际研究,恶病质常是造成严重癌症的主要死因。传统中医药的优点,在于调理体质、改善增强身体功能。在相关医学中心的研究和临床实证,说明中医药在这方面的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病况,增加存活率。(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胃癌的病因与食物中亚硝胺有关,某些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有恶变可能,近年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疾病的发展及以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依据:抑郁、沮丧、伤感、失助。2、营养失调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2)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依据: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营养护理: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乳腺癌最直接的危害就是生命了。其次乳腺癌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重大的伤害,不仅影响工作,还影响平时的日常生活。可以看下{莫之助信心满满白 永丽}是怎么做到不危机生命,不影响生活的
恶病质即重度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和恶病质常紧密联系而伴同出现,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之一,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故统称为肿瘤食欲不振一恶病质综合征(CACS)。食欲不振常常是许多肿瘤病人首次就诊的主诉。恶病质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体重减轻、贫血、肌肉萎缩,最终可丢失全部脂肪和肌肉,导致死亡。厌食常是癌症恶病质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认为厌食是引起消瘦的主要原因,但是研究发现,厌食是恶病质的结果而不是病因。总之,肿瘤恶病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一是食欲不振或厌食,二是营养不良。 恶病质还可以见到以下一些特殊的体征,如匙形甲、反甲,见于铁缺乏;淤点、淤斑,见于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色素沉着、皮肤角化,见于烟酸和维生素A缺乏;结膜干燥,见于维生素A缺乏;睑缘炎、唇干裂、口角裂,见于多种B族维生素缺乏;味觉缺乏、味觉障碍,见于锌缺乏;舌炎,见于多种维生素缺乏;齿龈出血,见于维生素C缺乏;腮腺增大,见于蛋白质缺乏;甲状腺肿大见于碘缺乏;心动过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可能系严重贫血或维生素B1缺乏;肌肉疼痛,见于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B1缺乏;感觉异常,营养性多发生神经炎,可能有维生素B1、B6、B12及烟酸缺乏;伤口久不愈合或组织修复缓慢,见于维生素C、锌、蛋白质及热能缺乏。
乳腺癌早期不易发现也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不注重乳腺癌的危害而造成的。下面就来看下肿瘤治疗专家对乳腺癌的危害的具体介绍。 乳腺癌的危害一:乳腺癌患者可出现“肿瘤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恶病质的原因,又是恶病质的临床表现。可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生命危险。 乳腺癌的危害二:乳腺癌还可出现淋巴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而且肿大的淋巴结数目不断增多,互相粘连成团,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乳腺癌后期还可以出现远处转移,乳腺癌会转移到肺部,出现胸痛、胸水、气促等症状。脊椎转移可以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等,肝转移可以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乳腺癌的危害三:乳腺癌患者少数在早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乳头溢液。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比较迅速。可引起肿瘤表面皮肤凹陷,乳头偏向肿瘤所在的方向,乳头内陷等。而到乳腺癌晚期通过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可以并发其他一系列的症状。 以上就是乳腺癌的危害的相关介绍。 中医治疗肿瘤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辩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分子靶向免疫治疗体系”治疗肿瘤对细胞无毒副作用,对正常机体功能的影响非常小,没有类似化疗放疗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免疫功能下降等。对高龄和体质差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尤其适用。
女性的乳腺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但男性的乳腺也有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也可以癌变,所以男性也可以患乳腺癌。男性在胚胎发育时同样可以有副乳腺发生,出生以后如留有副乳腺同样可以癌变,而发生副乳腺癌,只是副乳腺癌的发生率比起女性来要少得多。癌细胞的另一特点是粘着力低,能从瘤体脱落,经血管或淋巴管转移至远处组织或器官。因此,在乳腺癌的晚期阶段,不仅会出现乳房和胸壁局部病灶的扩散,而且癌细胞还会转移至肝、肺、骨和脑等重要器官,给人体带来更为严重的危害,乃至危及患者生命。人体是由若干细胞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一些细胞趋于衰老,功能减退,于是机体便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新生的细胞来替代衰老的细胞,使人体的活动保持在正常状态下,借以维持人的生命过程。细胞的这一新陈代谢过程是服从于机体的需要,受机体内在的规律所控制。乳腺癌如同其他癌症一样,它是从细胞的异常起始的,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其基本特征为肿瘤细胞无休止和无规律的异常增生,且发育不良,不具备正常成熟细胞的功能,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周围组织侵犯,向区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使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这种播散如得不到控制,最后将导致机体死亡
袁隆平。
世纪70年代,在东方文明古国的广阔土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中国培育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已经增产了几百亿斤粮食,并在亚洲、非洲、美洲许多国家推广成功,被公认为是继墨西哥矮秆小麦培育成功之后又一项对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明。为获取这一胜利立下头功的,是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1930—)教授。
袁隆平是湖南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热爱乡村的一草一木,也体会到每粒稻谷所含的艰辛。他于1959年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就来到湖南黔阳农校担任遗传育种教师。
利用杂种第一代的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实现农业生产突破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早在三四十年代,美国就推广了杂交玉米,50年代,墨西哥又出现了矮秆高产的杂交小麦,但是自20年代以来,育种学家们培育白花授粉的水稻杂交优良品种的工作却一直没能获得成功。袁隆平在农校一边结合教学,及时了解外界水稻育种动态;一边细心观察周围稻田具有特殊性状的植株。1960年他在培育高产稻种试验中,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他决心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1964年夏天,他首次发现了雄性不育株,以后又率先提出了通过培育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杂交的设想,并含辛茹苦地加紧进行田间实验。1973年,终于突破难关,在世界上第一个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和1975年在南方多处试种效果良好,1976年后开始大面积推广。从此,中国成立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证明,在同样条件下,杂交种比一般良种增产20—30%,高的达50%以上。
年,籼型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专利转让给美国,很短时间内为许多稻米生产国引种。
为了表彰袁隆平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1981年国家科委向他颁发了新中国成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向他颁发了发明创造金质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科学奖,1988年又在英国伦敦荣获国际朗克基金奖。国际友人赞誉他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一、培育带蘖壮秧:
1、秧田整理:冬季农闲时翻挖、晒垡,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结合深翻地,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反复翻挖,使土块细碎,撒种时要求达到墒面平整,无杂草杂物,不干不烂无积水,种子撒下能半粒入泥,不跑不跳。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3小时,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泡种时每10㎏谷种用施保克5克药剂浸种48~72小时(2~3天),可防治种传病害尤其是恶苗病(公秧)。
3、精量播种:杂交稻每分秧田播种2~㎏,育秧一定要做到减种不减秧田,约3~4㎝2(火柴盒大小)秧田播一粒种子为宜。
4、种子覆盖:盖种必须使用腐熟细碎的农肥,杜绝使用生粪、鸡粪、尿灰,种子一定要盖严,覆盖厚度~1㎝以不露种子为宜,盖膜前每分秧田用15毫升30%扫弗特乳油兑水10~15㎏喷雾进行秧田除草。应分墒盖膜,墒宽米,膜上加盖少许覆盖物,秧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保持排灌通畅。
5、加强秧苗管理:
(1)播后至揭膜前应保持墒沟里有水墒面湿润,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晴天及时通风避免烧芽烧苗,雨天及时清除膜上积水;
(2)待秧苗第二片真叶展开时揭膜,揭膜后保持苗床上有一层薄水即可,并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在大幅度降温前应灌水护苗;
(3)揭膜时每平方米床面喷洒1000—1500倍敌克松药液3—5公斤防治立枯病;
(4)及时追肥,2叶期施断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千克,叶面喷施“沃叶离子磷酸二氢钾”移栽前7~10天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1千克;
(5)近来嵩明水稻秧田期以蚜虫为代表的刺吸式害虫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应搞好防治,拔秧前喷施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免将虫卵和病菌带人大田。易发青苔的秧田每分可用硫酸铜~㎏拌细土8~10㎏撒施进行防治。
二、规格化移栽:采用定点拉线移栽,株行距4×6寸,每亩栽万丛,戴蘖多的栽一粒谷秧、分蘖少或不戴分蘖的栽两粒谷秧。
三、科学肥水管理:1、培肥大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作底肥;2、追肥:秧苗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0千克(可带除草剂);3、水分管理:移栽后适当深水护苗,分蘖期浅水管理,自然落干,分蘖苗达到预期有效穗数撤水晒田至开裂。四、做好以防治稻瘟病为核心的防治病虫草鼠害工作。
赤霉素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株增高。此外,它还有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等作用。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1.使淀粉糖化 2.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 3.促进抽苔和开花 4.打破芽及种子休眠 5.影响性别分化 6.诱导单性结实 7.防止花、果脱落 赤霉素是一类属于双萜类化合物的植物激素。1926年日本病理学家黑泽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水稻植株发生徒长是由赤霉菌的分泌物所引起的。1935年日本薮田从水稻赤霉菌中分离出一种活性制品,并得到结晶,定名为赤霉素(GA)。第一种被分离鉴定的赤霉素称为赤霉酸(GA3),现已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出70余种赤霉素。因为赤霉素都含有羧基,故呈酸性。内源赤霉素以游离和结合型两种形态存在,可以互相转化。赤霉素pH值3~4的溶液中最稳定,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赤霉素变成无生理活性的伪赤霉素或赤霉烯酸。赤霉素的前体是贝壳杉烯。某些生长延缓剂,如阿莫-1618和矮壮素等能抑制贝壳杉烯的形成,福斯方-D能抑制贝壳杉烯转变为赤霉素。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形成部位一般是嫩叶、芽、幼根以及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组织。不同的赤霉素存在于各种植物不同的器官内。幼叶和嫩枝顶端形成的赤霉素通过韧皮部输出,根中生成的赤霉素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赤霉素中生理活性最强、研究最多的是GA3,它能显著地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特别是对遗传型和生理型的矮生植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代替某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光照和低温条件,从而促进发芽;可使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缩短生活周期;能诱导开花,增加瓜类的雄花数,诱导单性结实,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延缓果实衰老。除此之外,GA3还可用于防止果皮腐烂;在棉花盛花期喷洒能减少蕾铃脱落;马铃薯浸种可打破休眠;大麦浸种可提高麦芽糖产量等等。赤霉素很多生理效应与它调节植物组织内的核酸和蛋白质有关,它不仅能激活种子中的多种水解酶,还能促进新酶合成。研究最多的是GA3诱导大麦粒中α-淀粉酶生成的显著作用。另外还诱导蛋白酶、β-1,3-葡萄糖苷酶、核糖核酸酶的合成。赤霉素刺激茎伸长与核酸代谢有关,它首先作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使DNA活化,然后转录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从mRNA翻译成特定的蛋白质。可是!!!! 在畜禽养殖时,来自饲料方面的种种污染,往往是导致养殖损失和失败的主要因素。 饲料滋生黄曲霉菌、青霉菌、赤霉菌和镰刀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素***、赤霉烯酮等对畜禽有害的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强。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杂草检疫是植物检疫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每年因杂草导致粮食减产150亿斤, 1950年美国因杂草危害造成减产的损失达30亿美元,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严重问题。杂草之所以具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是由于它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如发芽早、生长快、寿命长、繁殖率高、成熟期不一致、抗旱、抗涝、忍耐瘠薄等,这些特性有助于它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和阳光,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影响品质;不仅如此,杂草还能助长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有的杂草是害虫的寄主,如藜为桃蚜的寄主,紫花地丁为棉蚜的交替寄主,蜀葵为棉红铃虫的寄主,鹅观草为小麦吸浆虫的寄主;杂草也是病害的寄主,如焊菜为油菜病毒的寄主,日照飘拂草和狗牙根为水稻纹枯病的寄主,知风草为水稻恶苗病、水稻黄花萎缩病的寄主……等;有的杂草是病虫害的共同寄主,如野苋和马齿苋是棉蚜和番茄线虫的寄主,荠菜为甘蓝霜霉病和棉蚜及萝卜蚜的寄主;有许许多多的杂草又是危险性病虫害的寄主和传播者,如小麦矮腥黑穗病,除直接危害小麦外,还寄生在18属、66种和3个变种的其它禾本科植物上,其中对黑麦草属,已知的全部种类都能危害;小檗是秆锈病的转株寄主,植物检疫的起源,就是1660年法国卢昂地区提出铲除小檗而开始的。 1959年美国病理学会,在庆祝成立五十周年的论文集中说:“小麦锈病是促使社会用法令来保障粮食供应的先锋”,“使人们不得不制订法令以消灭这一病害的帮凶(小檗)”。所以农业上最早通过立法保护的是小麦,针对的有害生物是小麦秆锈病,消灭的杂草是小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