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医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关键时期。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医疗环境相对复杂,儿科实习除了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培养外,还必须注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儿科;素质教育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让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合格临床人才,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除了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如下。
一、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尤其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伤害,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和体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对病人生命、健康绝对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让病人信任并愿意托付生命的好医生。爱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做医生首先要有爱心,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儿科医生,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应不逊于孩子家长,看到孩子们生病,他们也很难受,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帮助患儿,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他们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为家长所理解,他们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见到他们那么弱小,还要和病痛做着顽强的抗争,会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悠然产生无限的怜悯和母爱之心。我们经常说,病儿们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必需维生素――I(爱),对于他们的一声呻吟、一声哭叫,医护人员都应以母爱之心给予回应,给予安抚。这样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这对儿科医生来说,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烦琐的事情。由于儿科实习中,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痛楚的幼儿及过度紧张患儿病情的家长,这就要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中一定要耐心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收集患儿的起病因素、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因患儿家属过度紧张,会提供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生应迅速而巧妙地引导家长,切忌粗暴的打断。在儿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哭闹的小病患们,儿科医生从来没有丝毫厌烦,他们一边给孩子听诊,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有时候还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让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临床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贴心服务。心存仁爱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及无私的爱心去治疗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益发突出,加之某些媒体不切实际的报道,医务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患关系不协调,使得医患双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产生的实质就是缺乏沟通。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清医疗形势,改变服务观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医疗执业环境每况愈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广大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此以往,不利于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从以前的被动就医,到现在的主动择医,患者似乎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鉴于这种特殊关系,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举止得体、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体现了一个实习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提倡使用礼貌性、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交流在与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观自然的姿势、轻柔娴熟的动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会令患儿及其家属感到亲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对病人,会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信任感,这样也才能在患者中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会倾听,把握技巧
倾听,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儿科,面对的更多的是过度着急、紧张的父母,因此,学会倾听就变得极为重要。多听家长说几句,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医疗费用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这不仅是诊治患儿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当然,在倾听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养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病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体现在医患关系方面就是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群体,且儿科病情变化快,家属关注度很高,很多家属过分紧张、着急,医患沟通中如果缺乏耐心,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作为儿科医生,更应该增强法制观念,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严谨、规范。作为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塑造临床实习医师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同情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业务技术上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有工作时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等。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更需要我们有母亲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同时,新的形势要求医生必须转变服务观念,讲究服务艺术,特别是善于为患者着想,将亲切、和蔼、宽容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融会在诊疗服务中,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赖,树立良好的形象。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到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周英.浅谈新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98-99.
[2]阎樱.关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89-591.
[3]徐美玉,赵建美.加强儿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70-2372.
[4]许佩群,许双虹,罗坚,等.如何培养实习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3):
[5]熊晖,陈永红,王玉燕,等.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7-909.
浅谈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 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到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儿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系统、综合多病种的临床学科。儿科医学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其病种繁多,跨年龄阶段大,亚科分类多,工作量大;病儿不能表述主观体验,家长护子心切,容易激动等特点使儿科临床医学生无所适从,这对儿科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1 打好临床基础知识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谈不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儿科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有了扎实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可结合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外语等现代知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培养自身探索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举办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等,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儿科医学知识掌握,以达到培养有牢固的医学基础,有创造和开拓的能力,有对实际工作较强适应能力,并具备一定综合科研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之目的。
2 培养儿科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时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病例的导人和问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面对真实病人,研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使学生们由原来的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例如,针对婴儿腹泻的病例讨论,首先让学生复习课堂理论,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明确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再让学生到临床查看患儿,由学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直观地掌握由于腹泻导致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根据临床表现制订出科学的补液方案,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有机结合。
3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培养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己有所了解。当一位新病人人院后能迅速做出诊断,为什么做这样的诊断,它和临床、基础理论是否相符,它应与哪些疾病鉴别,给出诊断依据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激发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热情。儿科临床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是医学生将在校所学过的理论在毕业学习中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解的过程,是为今后转人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较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临床实习时,带教教师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工作伙伴关系,多与实习医生交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4 尊重病人,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要尊重病人。医德是医术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是指导和支配医护行为的灵魂,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冈。我们提倡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把病人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尽自己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另外指导他们勤查房,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多与病人沟通,注意倾听。通过与病人交谈,能深人了解病人及家属,同时能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保健知识,使病人及其家属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5 培养儿科临床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
临床医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这种服务需要在与其他医生、护士的协作中实现。因此,良好的医生与患者交流、医生与患者家属交流以及医生与其他医生、护士的交流有助于双方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愿,协调双方的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儿科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的培养他们交流能力,学生必须从个人形象、行为举止、说话技巧、倾听技巧等人际传播要素的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医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提高了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6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循证医学思维的意义和重要性。所谓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不能单凭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或依据零星文献上研究报告来处理病人。循证医学不盲从经验,也不完全排除经验,它通过系统观察获得临床经验,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以科学依据、平均数据、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终点来评价疗效。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医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围绕这几个方面训练学生:提出患儿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评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将研究的结果指导患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3) :161-165.
[2] 宋艳秋,袁长吉,刘小玲.等.毕业实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探讨[J].医学教育,:33.
[3] 伟桂姬.规范带教程序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教育.2009,2(5) :92-93.
[4] 刘理.祝火盛,杜华.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 (3): 97-98.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医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关键时期。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医疗环境相对复杂,儿科实习除了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培养外,还必须注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儿科;素质教育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让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合格临床人才,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除了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如下。
一、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尤其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伤害,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和体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对病人生命、健康绝对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让病人信任并愿意托付生命的好医生。爱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做医生首先要有爱心,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儿科医生,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应不逊于孩子家长,看到孩子们生病,他们也很难受,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帮助患儿,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他们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为家长所理解,他们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见到他们那么弱小,还要和病痛做着顽强的抗争,会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悠然产生无限的怜悯和母爱之心。我们经常说,病儿们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必需维生素――I(爱),对于他们的一声呻吟、一声哭叫,医护人员都应以母爱之心给予回应,给予安抚。这样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这对儿科医生来说,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烦琐的事情。由于儿科实习中,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痛楚的幼儿及过度紧张患儿病情的家长,这就要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中一定要耐心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收集患儿的起病因素、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因患儿家属过度紧张,会提供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生应迅速而巧妙地引导家长,切忌粗暴的打断。在儿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哭闹的小病患们,儿科医生从来没有丝毫厌烦,他们一边给孩子听诊,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有时候还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让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临床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贴心服务。心存仁爱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及无私的爱心去治疗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益发突出,加之某些媒体不切实际的报道,医务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患关系不协调,使得医患双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产生的实质就是缺乏沟通。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清医疗形势,改变服务观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医疗执业环境每况愈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广大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此以往,不利于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从以前的被动就医,到现在的主动择医,患者似乎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鉴于这种特殊关系,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举止得体、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体现了一个实习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提倡使用礼貌性、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交流在与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观自然的姿势、轻柔娴熟的动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会令患儿及其家属感到亲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对病人,会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信任感,这样也才能在患者中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会倾听,把握技巧
倾听,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儿科,面对的更多的是过度着急、紧张的父母,因此,学会倾听就变得极为重要。多听家长说几句,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医疗费用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这不仅是诊治患儿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当然,在倾听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养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病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体现在医患关系方面就是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群体,且儿科病情变化快,家属关注度很高,很多家属过分紧张、着急,医患沟通中如果缺乏耐心,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作为儿科医生,更应该增强法制观念,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严谨、规范。作为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塑造临床实习医师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同情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业务技术上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有工作时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等。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更需要我们有母亲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同时,新的形势要求医生必须转变服务观念,讲究服务艺术,特别是善于为患者着想,将亲切、和蔼、宽容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融会在诊疗服务中,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赖,树立良好的形象。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到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周英.浅谈新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98-99.
[2]阎樱.关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89-591.
[3]徐美玉,赵建美.加强儿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70-2372.
[4]许佩群,许双虹,罗坚,等.如何培养实习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3):
[5]熊晖,陈永红,王玉燕,等.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7-909.
浅谈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 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到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儿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系统、综合多病种的临床学科。儿科医学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其病种繁多,跨年龄阶段大,亚科分类多,工作量大;病儿不能表述主观体验,家长护子心切,容易激动等特点使儿科临床医学生无所适从,这对儿科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1 打好临床基础知识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谈不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儿科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有了扎实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可结合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外语等现代知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培养自身探索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举办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等,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儿科医学知识掌握,以达到培养有牢固的医学基础,有创造和开拓的能力,有对实际工作较强适应能力,并具备一定综合科研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之目的。
2 培养儿科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时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病例的导人和问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面对真实病人,研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使学生们由原来的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例如,针对婴儿腹泻的病例讨论,首先让学生复习课堂理论,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明确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再让学生到临床查看患儿,由学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直观地掌握由于腹泻导致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根据临床表现制订出科学的补液方案,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有机结合。
3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培养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己有所了解。当一位新病人人院后能迅速做出诊断,为什么做这样的诊断,它和临床、基础理论是否相符,它应与哪些疾病鉴别,给出诊断依据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激发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热情。儿科临床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是医学生将在校所学过的理论在毕业学习中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解的过程,是为今后转人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较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临床实习时,带教教师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工作伙伴关系,多与实习医生交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4 尊重病人,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要尊重病人。医德是医术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是指导和支配医护行为的灵魂,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冈。我们提倡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把病人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尽自己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另外指导他们勤查房,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多与病人沟通,注意倾听。通过与病人交谈,能深人了解病人及家属,同时能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保健知识,使病人及其家属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5 培养儿科临床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
临床医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这种服务需要在与其他医生、护士的协作中实现。因此,良好的医生与患者交流、医生与患者家属交流以及医生与其他医生、护士的交流有助于双方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愿,协调双方的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儿科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的培养他们交流能力,学生必须从个人形象、行为举止、说话技巧、倾听技巧等人际传播要素的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医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提高了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6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循证医学思维的意义和重要性。所谓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不能单凭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或依据零星文献上研究报告来处理病人。循证医学不盲从经验,也不完全排除经验,它通过系统观察获得临床经验,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以科学依据、平均数据、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终点来评价疗效。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医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围绕这几个方面训练学生:提出患儿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评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将研究的结果指导患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3) :161-165.
[2] 宋艳秋,袁长吉,刘小玲.等.毕业实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探讨[J].医学教育,:33.
[3] 伟桂姬.规范带教程序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教育.2009,2(5) :92-93.
[4] 刘理.祝火盛,杜华.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 (3): 97-98.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嗯,去知网 万方 维普 墨客等网站搜
参考文献的格式按照以下的标准写作即可:[1] 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1,93-95其他参考文献也可应用上面的格式。
新形势下儿科护理特点与护士素质探讨 [摘要] 新形势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儿科患者的情绪多不稳定,容易紧张、哭闹、烦躁,再加上对医务人员、医疗和护理操作、住院环境的恐惧感,一般不会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这样对疾病的疗效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在多种因素的不良刺激下所表现的种种现象,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使其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能力、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优良的品格等。 [关键词] 患儿;角色;素质;护理 儿科护理的特点是护理患儿,为患儿代言,当好患儿与家属的老师,指导患儿如何尽早康复和预防疾病,与患儿密切配合,协调患儿与工作人员的关系,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及时收集患儿的意见,并及时补救,观察分析患儿的心理需求。因此,儿科护士要担负多种角色,应当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胜任其本职工作。现浅谈如下: 1 儿科护理的特点 必须护理好患儿 科学护理儿科护士在患儿住院期间, 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把患儿的痛苦减少到最小。 体贴入微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关心、体贴患儿,静脉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吸氧、吸痰时,操作正确、敏捷,物理降温掌握好液体的温度,适时、有效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操作;其他护理技术操作娴熟、无误,避免不良刺激。儿科护士要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及接受各种治疗,教育家长如何给患儿提供全面支持和照顾。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安排不同的活动进行教育,预防接种时一定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有效。 协调关系 扮演好多个角色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角色是一个人在某位置或状态下,被他人期望的行为总和[1]。儿科护士需要增加内涵、扩展知识面、树立全局观念,才能扮演好多个角色。 树立整体照顾的观念因为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的时间最多,与患儿在工作中又要反复、数次、多种形式密切配合,个人照顾患儿的能力却有限,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健康服务。儿科护士必须有整体照顾的观念,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协调才能圆满完成护理任务。 护理人员为患儿代言人 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儿科护士要关心、体贴患儿,对他们要言而有信,尊重患儿,不要耻笑他们的任何方面,对患儿要精心护理、洞察点滴,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与患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代替患儿解释儿科护士通过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声、叹息声、呻吟声、咳嗽声,预感到患儿的疾苦和需要,从而及时报告医生。 工作灵活多变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一边处置、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谈话,可以随时判断患儿需要,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护理人员首先要聚精会神做某项护理工作,不被其他信息干扰而分心; 其次要为患儿长时间做某些处置;再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繁杂的工作内容“尽收眼底”,每时每刻对每个患儿的病情心中有数。 2 护士的素质要求 基本素质 独立思考过去那种医护人员无需独立思考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工作对象是互不相同的患儿,患儿回答问题大多是是而非,每个患儿的疾病又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护理人员如果像机器人那样执行医嘱,缺乏思维的独立性,会在盲目执行中出现差错事故。 具体护理问题具体对待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所应重视的问题各不相同。对几个月的小儿,他们与自己的亲人朝夕相处,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请患儿最亲密的人逗他们玩,跟他们聊天。对于12 个月至2、3岁的小儿他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护理操作时,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对于2~4 岁的小儿他们能够理解大人的意思,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护理操作时,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承诺,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或者分散其注意力。 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方面患儿不会准确诉说,不会表达情感,不但需要儿科护士慎独及诚实地为其服务,还要发自内心地爱护患儿。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不但要照顾好患儿的生活,还要启发患儿的思维。作为儿科护士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具有更强的时间观念,更敏捷的动作,更恰当的表情,更有礼貌,更有全局观念。既要尊重领导,又要团结同志。 敏锐的观察力儿科护士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患儿身上获取直观资料,也能判断患者需要以及预料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起到为护理工作查漏补缺,避免差错事故的作用。 专业素质方面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已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身体素质方面儿科工作繁杂琐碎,工作量大。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条件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护理问题,护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沟通能力方面儿科护士要不断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关心体贴患儿,耐心解答患儿提出的各式各样问题,并尽量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满足患儿的身心双方面需求,灵活、多样、恰如其分地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帮助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法律知识方面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好坏,护理操作是否规范是患儿家属最敏感和关心的问题。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2],观注媒体法律栏目有关医疗纠纷案件的报道。在工作中养成及时、客观、真实、规范地完成护理记录的习惯。儿科患者大多叙述问题不全面、不彻底、不细致[3],进行某些治疗和护理时,难免患儿家属不在场,这样患儿家属可能在有关方面无端怀疑,可以拿出护理记录作为依据,来平息针对性的事件[4]。 [参考文献] [1] 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9. [2] 葛秀春.护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和风险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4,18(124):2238. [3] 陈建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83-84. [4] 张心萍.浅谈儿科护理安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6):232.
论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更需要优质的服务一一人文关怀。方法:通过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注重传播技巧与心理沟通。结果:人文关怀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与照顾,使护患关系更融洽,通过问卷调查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俄提高到98%。结论:高超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是提高整体护理的重要体现。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最完美的模式,整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关注。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优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护理与人文关怀整体护理的人文内涵核心是护理工作者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以人为本。如果抽掉这个现代人文关怀的核心,再完善的整体护理程序可能在实践中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进而阻碍整体护理的发展。我们应认识到病人是整体的“社会人”【1〕,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行为方式,扩大护理服务范围,满足病人需要。关怀(caring.又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2]。病人在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在整体护理中,要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护士善于从不同病人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并能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例如我科曾收住一名重症感染伴败血症的患儿,患儿家属心理非常恐惧,我们不论做心理辅导,询问病情,健康教育及各项治疗护理等见面的时候总是面带真诚的微笑,支持她,关心她,使她对孩子早日康复充满信心,出院后,家属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2人文关怀应用于儿科护理的必要性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3〕”随着“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4〕。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特定意义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这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人文关怀对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士的职业形象是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具体体现〔5〕。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护理工作信誉、特长、精神风貌、人员素质、整体实力的良好的护理形象,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亲合护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我们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全院护理人员中开展礼仪培训,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等训练,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树立护士的良好职业形象。护理形象不只是外在形象,更使人感到其严密的管理、严谨的作风和可依赖的技术【6〕,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星级护士”评比活动。通过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护士形象等多方位考核评比出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工作中精心周到的护理患者,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各种需求,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深受患者好评的护士为“明星护士”。激发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作为共同的目标取向,自觉地将日常表现护理形象的工作,转化为有意识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塑造良好护理形象的行动。3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营造人文氛围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应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惧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及家属得到护士的帮助。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倡导人文服务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到:热情接、耐心讲、认真做、细心观、真实记、主动帮、亲切送、热情访。热情接实行“首迎负责制”。患者、家属、来访及探视人员到护士办公室,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询问,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当新患者人院时,值班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引导患者至床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首接护士在10min之内至床前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示范床头呼叫器的使用方法等。耐心讲实行“首问责任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的解答,如患者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患者满意为止,实现患者满意率达到100%,护理服务零投诉。讲解内容包括: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及科室相关规章制度、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各项检查的配合及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建立患者及家属积极的就医心态。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认真做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努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静脉穿刺技术。对婴幼儿多抚触、楼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基础、专科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护理部每月抽查。细心观护理人员主动巡视病房,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护理问题,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把服务做到患者开口之前,避免患者呼叫,细心观察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通知大夫,及时做出处理。真实记及时、客观、真实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字迹清晰、文字工整。主动帮对危重及特殊患者做检查时,科室至少派一名人员护送。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各种生活的便利并协助其解决困难。亲切送协助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手续,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护送至电梯口或病房门口,目送患者康复出院。热线访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在患者出院时主动提供健康咨询热线,出院后半月内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主动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做患者的健康向导。4效果全面满足病人的需求高超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是完善的结合,也是整体护理提高的重要体现,人文关怀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病人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实施后通过问卷,当面征求意见等方式调查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8%。减少疾病复发,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实施出院健教卡5年多来,普遍提高了出院病人自我维护健康意识,自觉复查,遵医合理用药,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减少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由于开展人文关怀及整体护理,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更加优良,善于运用传播技巧与病人沟通交流,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怀、爱护,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使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各项检查和收费项目等放心,使我科护理纠纷和病人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徐东娥,等.人文关怀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刘义兰,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25(3):73刘思文.现代护士职业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3).:214.刘宝光.谈医疗工作中的服务艺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is(8):464.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医学论文篇1 浅谈中西医学与中西文化 摘要: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中西医学看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除了差异还存在哪方面的共同点,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又将导致中西医学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是本文涉及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医学 中西文化 一切从一部电影说起.电影《刮痧》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因其爸爸为其儿子刮痧而被告虐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而在这部电影中,反映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和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的矛盾,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医术的精湛.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首先,从中西语言文字来看中西医学.语言文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是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医学体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医学的影响也不难理解。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视觉文字,而其他国家的文字多为视觉文字。视觉文字比听觉文字稳定,易于流传和继承。这种稳定性使中医易于继承和统一,使中医理论高度稳定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字使拼音文字、听觉文字,稳定性较差,它的集约性较差,抽象性突出,表义相对单一,这些特征对西医发展的跳跃性、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科的科学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语意的差异对中西医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西方的科学发展状态及过程不同,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故语意的理性的意义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中西医学中的表现十分明显。中医之“气”不同于西医之“air”,中医之“脾”不同于西医之“spleen”,中医之脏腑也不同于西医之器官。还有中医是文学语体,而西医是科学语体。语体建构的不同对两种医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一直指导着医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学从来没有脱离各自的哲学而存在。所以,从中西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尤为重要。 中医将中国哲学与医学融为一体,当代的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而明代的张介宾也说过,“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自《易》的“太极生两仪”。五行学说源于“太极一气产生阴阳,阴阳化合生无形,五行既荫随含万物。”中医的基础理论几乎都可以在太极图中找到渊源。儒家和道家都源于《易》,儒以“仁术”规定着医学的方向和实用理性,影响着重义轻利、重人伦的医德原则。道以“道法自然”、“一分为二”、自然无为和辩证法等理论影响者着中医的理论基础和防病治病思想。 至于西方,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子论开始,西方的主流哲学都坚持着“实物中心论”,这种理论引导着西医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构成人体的实体物质和器官等方面。近代西方形成的还原论思路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应当而且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在这种思路下,西医的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并建构一系列基础医学学科。由此可见,中西医学在各自哲学运行的轨道上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强化了人们的无务实精神,中国人重安宁稳定而不愿涉险探索,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现世而轻未来,重求同而轻异议,重仕途而轻科技的文化特征对中医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医者多是仕途不顺才退而求其次,舍儒而向道者。而西方的航海及商业文化既有掠夺、利己、拜金等负面影响,又给人以战胜自然,敢于标新立异和藐视权威的精神。西医的发展与这些精神密切相关。 人是追求价值并按自觉目的进行活动的实体,任何对人无价值和不符合人预期目的的东西都会受到蔑视和抛弃。科学之所以能受到人的追捧,就是因为科学能使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能利用科学来能动地让自然界服务于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一切成果必须为人的健康、幸福和发展服务。医学的主体和对象都使人,人文精神不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医学研究和医学服务的重要方法。 谈到科学精神,医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如何能不体现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它还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的理性力量,是一种为真理而敢于蔑视和反对神权、迷信、歪理邪说和一切强权的正义力量。纵贯几千年的中西医学史,从张仲景立足临床建立临证医学,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到李时珍历时30年,不畏艰苦的亲自栽培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希波克拉底、盖仑、到巴斯德、哈维,无不唯实求真,蔑视神学和权威;无不舍身忘己,献身医学事业;无不具有怀疑精神、批判理性精神和谦恭、团结他人、博采众长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科学精神。 展望中西医学的未来,中西医学存在着文化屏障,虽然具有相同的精神,但科学的“融合点“还没有到来,目前要强行把两种医学合而为一是不可能的。但是,中西医学会最终走向融合,融合的条件是加快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既不能拒绝外来的先进文化,又要坚持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只有民族化才能扎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传播出去。中西医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中西医的未来的光明的,让世人一起努力,让中西医在世界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郑兰英,《文化•医学与教育》[M].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5. 中西医学论文篇2 浅谈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摘 要: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宝贵的医学科学,中医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医学知识包含了中国医学者多年的医疗认知精髓,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医学成果,中西结合在治疗骨折、器官衰竭及麻醉阵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医学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西医结合依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入手,分析了几点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中西医学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项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病的学科,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门研究中西和西医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内容,探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某项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将两种医学中的优点进行融汇,吸收两者的长处,制定一项新型的医学理论,更好服务于疾病治疗和医学进步。中西医结合发展是当前医�W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注重养身和身体调养,对疾病治疗采取保守的治疗理念,而西医则直达病灶,消除身体的疾病部位,中西医结合医学囊括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对疾病采取宏观性的治疗策略,提高整体的医学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思考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观念认知 从医学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医是一种经验化的医学手段,其注重人体整体性的功能调控,重视人体微观病灶的关联系,是一种集体补偿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则属于实验医学范畴,注重微观局部病灶的发病因,其治疗理念采取对抗性的治疗理念,直达病灶深处,对肿瘤、急性心血管等重症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要端正认知观念,不能将两种医学对立,要认识到两种医学的互补性,坚持中医医学的特色,将先进的西医设备和治疗方法和中医结合在一起,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的融合。 (二)强化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性认知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划分范畴,两种医学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西医几何医学发展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在医学差异性中寻求医学融合和合作,以医学科学作为基础理论,保持中西医学的发展优势,消除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困扰。中西医要深入研究生理和病理的内在联系,将宏观化的治疗理念纳入到西医中,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中医的研究中,从两者之间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实践快速开展,在医学实践中完善中西医学。 (三)建设中西医学科学目录 当前我国的中西结合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没有创建完善的科学目录,这影响了专业化发展进程,在高校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招生中,其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学科进行招生,这增加了科学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中西医学科学目录制定要秉承着医学开放、医学共享及医学融合的理念,推进中医科学的理论化进程,将中医治疗体系逐步完善,针对其药理分析、治疗方案及病灶研究等制定科学化的操作流程,实现中医研究方法和西医研究方法的统一性,真正实现东西融合的医药学发展理念。 (四)打造专业化的医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医学团队的支撑,我国中医学的学者和大师都已经年近不惑,西医传播和发展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中医甚至进入了低迷的发展阶段,专业性中医人才的流失加剧了中医发展的困境。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团队,鼓励中医从业者研究西医的理论方法,也加速西医从业者的中医治疗理念提升,加快融合性医学团队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先进医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学科人才,为中西医结核医学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提升现有的医学水平,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衔接和融合。受到长期的思维认知束缚,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唯经验论,中医治疗是慢行调理,不能起到立竿见效的作用,而西医则直达病原,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应当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理念穿插,将中医经典古方的药理学试验和西医的临床试验结合在一起,结合现代的技术实验去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当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体现在肿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保守治疗,而西医则是以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来确定病情,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秉承西医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挖掘中西医的优势,在西医的研究方法下开展中西药方的病理学探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中医学的可信性,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融汇两家所长,探究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创建新型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探究中医的病理学科学性,采用中医的诊断技术诊断病情病灶,采用药物提取技术挖掘中医药方的有效成分,实现中医和西医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占海.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一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9). [2]孙双双.浅谈中西医结合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西医结核研究,2013(04). [3]李 恩.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学术论文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3.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4. 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基础上,且在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们缩短与医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自己的特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所在。 目前国外对“结合医学”的研究和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NIH1992年用于整个替代医学的研究经费仅200万美元,而近年仅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用于中医药的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美元。广东等省政府都已明确将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之一。这些都为我们积极谋求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机,中西医结合工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一、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1.疾病预防。如在传染病的预防当中,中医学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而西医学“疫苗”方法就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 2.疾病诊断。中医在诊断上是笼统的、抽象的、理论性的,而西医在诊断上是具体的、准确的、实在的。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医说是“中风”、“肝风内动”等所致,这的确不好理解,患者也不易接受。要明确诊断该病,就需要应用现代化设备,即西医检查手段,如CT、MRT或DSA。 3.疾病治疗。对某一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思考,明确中医治疗疗效好还是西医治疗疗效好,然后应用疗效好的方法治疗,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 4.疾病康复。许多疾病,西医只能采取加强营养、增强功能锻炼等措施,靠人体自身恢复,而中医可以采用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这时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就是最好的。 二、理论互补发展 建国初期制定的“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1954年以后中西团结合作的真正实现,是中西医结合迈出的第一步。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西学中”人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体。后来随着中医院校正规教育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学习西医而由中医成长为中西医结合人才者逐渐增多。这类人才与“西学中”相比,虽有西医学基础不够坚实的缺陷,但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学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确立现代科学方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关键。现代科学方法当然包括现代医学方法。一般而言,生命科学不过是物理、化学、数学等非生命科学在生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方法论的统一性,现代医学与不断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的高度亲和性,是传统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的进展带来西医的飞速发展。西医一直致力于从微观角度探讨生理、病理,从而带动新的疗法及药物的发明。在后基因组学时代,生物医学界认识到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又有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帮助人们了解从基因到蛋白再到组织和器官,直至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方式。其治疗手段的发展可归结为以基因或某些分子为目标的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等。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打开黑箱,探求脏腑经络阴阳的本质,各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系统、器官、功能乃至分子,方药治疗不仅能表现为临床疗效,而且要从分子机理上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说明中医的某一理论是科学的,并且把这当作中西医结合的首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西医界一直在做上述努力,并取得不少的成果,如肾本质的研究、阴阳的物质基础、经络的实质等。 三、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 具体而言,就是用队列研究、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规范中医的“辨证”。例如冠心病全都归于数种乃至一种证型,并以固定的方药施治,再以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判断疗效。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以病统证,及于方药的治疗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证的客观化及疗效的可重复性。 这种方法将中医辨“证”的特点纳入到了西医诊“病”的体系之中,简化了中医的思维,易于掌握,方便西医运用中成药,例如治疗心衰用参麦针,治疗发热用清开灵,等等,但同时也失去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环节是证。通过患者的表现,归纳出属于何证,便可制定相应的法、方、药,如药证相符,即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即需进一步思考辨证、用药是否正确。成功治疗一例患者后,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就会考虑以相同的理法方药略作调整加以应用,同一类证可以用同一类方,《伤寒论》即为代表,这就是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 中西医结合可以理解为把中医学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相联系,各取其优势,做到优势互补,然后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实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为了推广中医药,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研究,即中药的西药化研究,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4(4):47. [2]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医学论文范文 3.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4.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