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健康应从几方面来看
衡量一个人健康应从几方面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注重自己的健康,那么你知道衡量一个人健康应从几方面来看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衡量一个人健康应从几方面来看吧。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着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正常心率:60-80次/分
一个健康成人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大多数人都在60-80次/分之间。
小朋友的心率要比成人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高血压患者,超过每分钟80次时就需要进行心率管理。
正常血压值:120/80毫米汞柱
根据最新公布的2017 版美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标准定义为≥130/80mmHg,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血压的低压超过80毫米汞柱以上,高压在130毫米汞柱以上,你就是高血压病人了!
正常血脂值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以内
正常血糖值:毫摩尔/升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浓度为毫摩尔/升,若超越毫摩尔/升称为高血糖。
2次重复测定空腹血糖≥毫摩尔/升可确诊为糖尿病。
正常腰围值:女80cm以下,男85cm以下
腰腹部脂肪过多,就会破坏胰脏系统,加大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即为超标。
正常牙齿数:80岁有20颗
口腔健康的标准,首先是没有炎症,没有牙龈出血、异味、肿痛等症状。
除此之外,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还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口腔健康的硬指标:八十岁人的嘴里至少还有20颗能够正常咀嚼、保证生理需要的功能牙,也被称作“8020”。
正常视力值:
视力最常用的是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距离为5米,正常视力为。小于为近视。
正常肺活量:男性为3500~4000毫升,女性为2500~3500毫升
肺活量检测数值低,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差,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就不充裕,机体的一些工作就不能正常。
一旦机体需要大量消耗氧的情况(如长时间学习、工作、剧烈运动时)就会出现氧供应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诸如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等。
正常握力值:一般大于50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世界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握力与健康的关系。他们调查十多个国家近14万名患者,发现握力每减五公斤,死亡的风险就增加16%,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则分别上升7%和9%。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一般正常握力指数应大于50。一旦发现握力下降,就该考虑是不是心脏功能下降,或者出现了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应去医院心内科做个检查了。
正常步速:米/秒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预测寿命的长短,而且在75岁以上人群中相对更准确。
多数老人走路速度是每秒钟米,那些走路速度低于每秒钟米的人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而走路速度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寿命较长。
1、睡眠好:睡眠良好气血足的人,入睡快且一觉睡到天亮,但有的人常常出现入睡困难,这种症状则是气血亏虚的表现。
2、胃口好:胃口好说明脾胃功能就好。如果看见饭不想吃饭的说明脾功能比较差,吃不下饭,吃了容易腹胀难受的说明胃功能弱。
3、生长发育好:健康的人,身体发育比较好,表现为个子高大,身材匀称,肌肉丰满,四肢有力。同样年岁的两个人,如果这人比那人身高、体重、胸围、呼吸差、肺活量、握力、弹跳力的指标高,说明这个人比那个人身体健康。当然,身体发育的好坏,还和地区、遗传、种族、营养等有关系,不能单从这一方面来判断。
4、大便正常:健康状态下,大便应该每天1-2次。如果大便经常不成型,反应了脾胃虚寒。如果便秘,说明在内参与消化吸收的津液不足,脾胃功能差。
5、小便正常:如果你每天都要小便几次,而且尿液呈淡黄色,而不是深色,说明身体是比较健康的状态。小便发黄发烫,说明心经有热,同时可能伴有失眠多梦的情况。小便清长,次数多,喝多少多少,反应了脾胃虚,土不制水,脾肾功能弱。
6、神经系统功能好:大脑是身体的主宰,指挥着身体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工作、学习、思考、判断,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行动都受大脑的支配。平时吃得香,睡得甜,不头痛,不失眠,工作效率高,无疑是一种健康的表现。
2017年11月,美国新版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一经发布,立即得到了全球医师的讨论,高血压的标准从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按照这样的标准,中国45%以上的人口都是高血压患者! “血压线就是生命线”这句话真的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也成了闻之色变的魔鬼,然而,许多高血压,却都是由于生活习惯引起的! 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的作息、饮食结构的变化、抽烟喝酒、熬夜加班,都会导致身体内环境紊乱,从而出现肥胖或营养过剩,诱发高血压! 01 高血压的亚洲特色 前不久,由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苅尾七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发布的首个“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有其独特表现。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高血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也说,高血压表现不同,治疗手段就必然有所差异。 亚洲高血压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1)中风比冠心病更普遍 西方人群冠心病更多,而亚洲人群脑卒中更多。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文指出,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中风风险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年发病率为50/10万,前者是后者的5倍;而在西方国家,两者的发病比例大致为1∶1。 (2)引发疾病的危险更高 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联性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 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分别增加24%和21%。 不过,与西方人群相比,血压降低的有益影响在亚洲人中也更明显。 (3)对盐更加敏感 亚洲人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盐敏感性,即摄入高盐饮食后,血压增高幅度高于欧美人。 调查显示,中国六成高血压患者都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这种敏感可能与国人本身吃盐多的习惯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而在中国,南方人每天吃7~8克盐,北方人则高达12~18克。 相应的,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南低北高”。 (4)肥胖因素影响不同 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亚洲人和欧美人中也有所不同。 与欧洲人相比,亚洲人可能会在体重指数(BMI)较低且BMI增幅较小的情况下,出现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 (5)隐匿性高血压更常见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在诊室测量血压是正常的,而在诊室外血压升高,包括清晨、日间和(或)夜间血压升高。 亚洲人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究其原因,与血压晨峰现象、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障碍等导致的夜间血压高有关。 02 高血压如何预防? 高血压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群体现象,中国数亿高血压患者,成为了慢病主力大军。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回应我们该如何降压呢? (1)调整生活方式 减盐对控制血压尤为重要,盐摄入量过高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 减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干预措施之一,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 对于口味较重者,可尝试阶段性减盐,即每月或每年减少5%的盐摄入量。 以下食物要少吃: 加工肉制品、腌制食品、果脯类、腐乳等高盐食物。 酱油、番茄酱、甜面酱、味精、鸡精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 白面包片、方便面、披萨饼等高盐主食。 (2)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压和引起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在40~50岁肥胖者中,高血压发生几率要比体重正常者高50%;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体重每减轻10公斤,血压就会降低5~1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控制好体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同时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控制体重的最佳方式是坚持锻炼身体和适度调整饮食,不要乱用减肥药,也不提倡过度节食减肥。 (3)控制情绪 大量案例证明,脾气是影响高血压的一个主要的因素,脾气越是不好的人,越是容易得高血压。 中医上说,高血压是肝阳上亢,意思是说,高血压是从火上来的,而生气,气之余就是火,所以经常生气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03 高血压自我监测,应注意什么? 随着对高血压认识的不断深入,血压不稳定对心脑肾靶器官损害越来越受关注,家庭自我监测血压能较好地记录血压波动情况,能客观反映血压真实状态,是目前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价重要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测量注意事项如下: (1)、测量血压前应接受医务人员培训; (2)、测量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咖啡和浓茶; (3)、初诊血压不稳定,每日早晚测1次,连续测量1周后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参考;血压稳定后,每周择一天测量,早晚各1次; (4)、当对自测血压有疑问时,请向心内科医师咨询,不要因血压值高低随意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
现代人饮食倡导多吃蔬菜,这样更易于 健康 ,可以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问题。但是您知道吗?下面这三道素食菜是医生在饭店从来不点的,它们不仅没有营养,反而不利于 健康 。
这三道素菜不仅没补充我们身体必须的营养素,反而会造成我们对一种重要生命元素的隐性饥饿。
它们分别是:干煸四季豆、地三鲜、炸藕盒。
这三道菜烹饪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过了高温油锅!
吃油=吃空营养
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导致很多人摄入油脂太多,吃出了病!
常见素菜地三鲜,主要食材是茄子。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元素,对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是食疗佳品,特别是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坏血病患者非常有益。但是茄子表面有很多毛孔,就像海绵一样会大量吸油,地三鲜这道菜的烹饪方法不仅破坏了茄子上的营养物质,同时吃进去大量油,出现“空营养”现象。
不当烹饪流失“第二生命元素”——叶酸
1
高温油破坏叶酸
蔬菜在高温的油锅里会被迅速破坏营养素,导致大量营养元素丢失,如维生素B族和C族、叶酸等。
这类型营养素属于水溶性物质,易氧化,易流失,在高温时易分解。
经过实验证明,干煸四季豆、地三鲜、炸藕盒不但会让我们摄入过多的油脂,最关键的是几乎完全破坏了对人体非常重要的叶酸元素。
缺少叶酸会导致人体隐性饥饿的发生,进而危及我们的生命。
隐性饥饿并非人体生理上感觉的“饿”,而是指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如果我们长期忽视它,会影响人体 健康 。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这种空营养带来的隐性饥饿。
扁豆中含有大量的叶酸,但是经过300到400度高温油炸,叶酸就会被完全破坏掉。而且对于干煸四季豆这道菜,不仅要经过高温,而且是延长烹饪时间,这样一来导致扁豆中的叶酸消失殆尽。
2
蔬菜存储不当流失叶酸
蔬菜中的叶酸成分不稳定到什么程度?
蔬菜在存储中遇光、遇热都会让叶酸失去活性,被氧化,分解、流失。据实验研究得出,绿叶蔬菜放置时间过长(发蔫的菜),会导致叶酸丢失40%以上。
所以倡导大家吃菜要吃新鲜的!
缺乏叶酸,身体会引发哪些疾病?
首先就是高血压、中风。
当身体缺乏叶酸,会导致身体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坏的氨基酸,它会直接导致高血压加重,从而增加十几倍的中风风险。
医学上有一种高血压类型叫“H型高血压”,就是指身体缺乏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导致的特殊高血压。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中将近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都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的情况。
同型半胱氨酸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致病因子,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因素。
此外,B族维生素、叶酸的缺乏,致使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可能 引起脑出血、冠心病等,还可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 等。
2007年《柳叶刀》医学期刊上发表一项研究显示,在未摄入强化补充叶酸面粉的人群中,补充叶酸使卒中风险降低18%。更重要的是,在分层分析中发现,补充叶酸超过3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超过20%。
这一研究有力的证明叶酸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降低高血压、中风风险。
怎么补充叶酸?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特别是绿叶蔬菜。但因为食物中的叶酸不稳定,易于丢失,所以建议大家食用蔬菜尽量少用高温、油锅、长时间烹饪,可以适当选择凉拌的方式食用绿叶蔬菜。
再如淘米的时候,每淘一次米,里面的水溶性维生素就会丢失,如维生素B1,大概损失31%,同时叶酸和其他维生素也会流失。所以减少淘米次数,可以保留营养素。
另外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按照医生建议补充叶酸,不要自行服药补充。
无论是H型高血压人群还是普通的人,叶酸是我们每天必须摄入的重要营养素,所以希望大家认识到正确的烹饪方法,尽量最大限度保留这些有益身体的营养素,避免“隐性饥饿”发生。
你这么年轻就得了血压的升高,建议你到心内科进行一个系统的调理。根据你的血压的情况来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然后口服相关软化血管的轻利平,平时要平稳血压,心率,血脂,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没有。高血压病跟寿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要错误的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寿命都短暂,虽然高血压病不能彻底治愈,但是高血压病可以防治。查出来有高血压病,只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就可以,高血压主要损伤血管,但是血压平稳之后对血管的损伤非常轻,可以忽略不计。高血压病患者不能够规律的服用药物,血压控制不好会影响寿命,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了脑出血很有可能因此而死亡,高血压患者出现了冠心病、脑缺血性疾病或者慢性肾功能衰竭,不仅仅会影响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寿命。
我国约有亿高血压患者,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高血压是多种疾病诱发因素,每年导致全球约700万人死亡。
治疗高血压,医生总是提醒患者必须按时服药,但服用降血压药提高致癌率、增加死亡率、造成肾功能损害等研究报告陆续发表,令许多正在服药的病患或家属深感无所适从,而原本抗拒服药的患者,更找到自行停药的理由。
那么,面对高血压治疗与用药的正确观念是什么?大医生采访中科院肖培根和陈可冀两位院士,针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请专家作出权威的解答。
高血压是否真的需要终身服药?
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或称本态性)及次发性(或称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与基因、体质有关,需要长期通过药物控制。至于肾脏肿瘤、内分泌等疾病引起的次发性高血压,改善病因后,血压有机会恢复正常,不需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
专家告诫患者,不要自行停药。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的患者,若擅自停药,会引起反弹性高血压,使血管与器官的损伤加重,因此在调整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
目前主流的降压药哪些比较有效
血压药主要分为A~D类,A类为血管收缩素转换酵素抑制剂、B类为乙型交感神经阻断、C类为钙管道阻断剂、D类为利尿剂。
高血压的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用药,就是说每个病人选择的药物种类、剂量都不同,只有通过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才能最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常用降压药有哪些副作用,是否会增加患癌风险?
所有西药理论上都有副作用,高血压药物也不例外!
利尿剂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钙通道阻滞剂会引起颜面潮红、便秘、眩晕和恶心等;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哮喘、心跳太慢,糖尿病患者服用时还会掩盖低血糖引发的心悸症状,延误低血糖的诊断。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2010年针对9万多位高血压病患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病患的致癌机率明显较一般人高,其中尤其以肺癌居多;2011年针对32万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病患进行研究,确认服用降血压药会明显提高致癌率。
降压药治标不治本?有什么好办法?
肖培根 院士:高血压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
常用降压药可以改善症状,却无法治疗造成高血压的根本原因,犹如止痛药可以舒缓疼痛,却不能治愈造成疼痛的原因一般。只求降压而未针对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加以改善,所以说降压药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就在这里。
陈可冀 院士:治疗高血压,标本兼治是根本
在过去,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病患,只注意血压是否降低。
但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除了降低血压,要从成因着手,特别是要解决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高血糖、高血脂带来的血液粘稠,恢复血管弹性和通畅性,才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同时积极改善造成高血压的生活因子,让血压回到正常值。
揭秘高血压发生的新原因
或极大改变当前治疗方向
在心脏舒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下,促使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 流经身体各处的压力,称为血压。这种压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种是心脏舒张产生的压力。 这种在动脉内部产生的长期性、基础性的动力,会使血管处于饱满状态并承受压力作用。在血压测量仪器上,它处于刻度表最低的位置。通常说来,理想的数字指标在60和90之间。
血压的第二种动力来自心脏收缩,它使静脉内的血压迅速上升。 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心脏迫使心室的血液进人充满血液、承受压力的静脉系统时,心脏左侧部位发生收缩作用的缘故,通常的血压范围在90和130之间。换句话说,在正常情况下,正常的血压范围(心脏收缩血压/心脏舒张血压) 在90/60 和130/90 之间。
这两组数字的意义非同寻常,它意味着静脉内血液产生新的 流动过程以后,可以防止血液较重的成分在血液停滞区域出现沉积现象。它也意味着血压的增加可使某些纯净的血清从毛细血管小孔泵射出来,进入肾脏的过滤区域,使血液得到净化。心脏舒张产生的血压的作用之一,在于身体所有血管都可被填满,保证血管不会出现干枯迹象。
如果心脏舒张血压的指标远远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血液循 环就会出现问题。假如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意味着心脏将血液泵人循环系统的过程中,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在短时间内,这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假如心脏每分钟跳动60-80次,而且每天如此,你的心脏就会相当疲劳,血管也会承受剧烈的撞击,它们不得不增加自身厚度,并且变得缺乏弹性,以此承受血液周而复始的冲击。 心脏输送血压远远低于正常值,就会影响血液循环,尤其是大脑的血液循环。通向大脑的静脉血压不足,意味着到达大脑中枢的氧气量供应不足,结果将使我们头昏脑胀,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低血压的情况下,如果你突然站起来,就会立刻感觉眩晕,为什么这些情形会出现呢?
只有两个字:脱水!
图1: 全身各处的血管系统有选择地关闭腔体,以适应血液的流失。血液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身体水分的大量流失,或者因为干渴感觉的丧失,导致水分供应不足。
美 F·巴特曼博士说,大约6000万美国人患有高血压。血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有多种原因。根据他的研究结果,最普遍的原因是身体逐渐形成的脱水机制。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可以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患有这种高血压的人群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通过服用某些药物,来处理身体脱水的症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症状与每天饮水量不足或者摄人不适合的液体有关,坚持服用制药企业生产的某些药品,只会缩短他们的寿命。
只要我们转换认知模式,就可以从新的角度看待高血压,尤其是所谓的原发性高血压。我们确信,血压逐渐升高是身体长期缺水的标志。血管的一大主要功能是适应血液含量周而复始的波动,并为身体组织提供需要的养分。血管壁上有许多小孔或腔体,它们时而张开,时而闭合,以适应内部的血液含量。
当身体的水分流失时一一确切地说一当身体摄取的水分不足时,66%的水分都是从某些细胞内部损失的(此时,原本像李子一样的细胞开始变得像是李子干),26%的流失发生在细胞外部的液体环境中,只有8%发生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为了适应8% 的水 分流失,循环系统会自动收缩一一起初,外围的毛细血管开始闭合,最终,更大的血管将血管壁绷紧,以此保证血管内部充满血液。
血管壁的绷紧使静脉血压明显增加,这被称为高血压。如果血管在留有空隙的部位没有收缩,血液中的气体就会溢出来,填补这一空隙,导致气塞栓的形成。血管对于血管系统携带的水分适应机制,体现了水力学的原理: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运用了最先进的设计模式。
当水可以自由流动时,它在细胞膜内的扩散非常迅速,不需 要更多外力的作用。它在细胞膜内的扩散速度,通常被认为是立方米/秒,这是相当快的速率。水在肾脏部位自然而匀速地扩散,乃是水可作为一种天然利尿剂的原因一一它远比现在使用的化学利尿剂有效得多。
让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服用利尿剂,只会给病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水可以增加尿液的生成。身体储存的过多盐分,会逐渐通过尿液排出,这也是水是最有效的充血稀释剂和水肿清除剂的原因。 通过饮水稀释血液,就不必完全依赖逆向渗透过程和RA系统来使水分进入活性细胞(包括肾脏组织在内一一它们需要增强血液的粘稠度),从而迫使有毒废物排出体外 。身体不会使多余的水保存在组织中,使之成为“蓄水池”,并在需要时把水分进行过滤,注人到组织的活性细胞中一一这也是一旦身体长期脱水,就会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
由于血压的逐渐升高与年龄有关,而且在过去似乎是不可避 免的,所以,它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医学界始终没有认识到,随着我们年龄增大,干渴机制逐渐缺失,才是长期脱水并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原因。
因此,每天增加水的摄取量 可以消除这种症状。眼下处理高血压的方式,就像是一种犯罪。假如一个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功能完全正常,却要让他服用利尿剂,这是十分荒谬的做法。 身体需要通过储存的盐分将自身的水分保留下来,你却对身体的天然机制这样说:“不,你并不理解。你必须吃利尿剂,把水分排出去。”服用利尿剂并减少体内的水分含量,意味着我们是在降低逆向渗透系统的效率,而恰恰是这种系统,可以把水分输送到大脑以及体内其他重要的细胞。
水本身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剂。我们应该记住,与高血压有关的多种症状,包括冠状动脉、血栓症和间歇性中风,其实都是长期脱水的结果。长期脱水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且将会减少我们的寿命,利尿剂只会助纣为虐,使这种情形更为严重。
资料综合:《水是最好的药2》、大医生、网络
血压高的人,真的一口酒也不能喝?
高血压基本上大家都听说过,这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年纪的增长,患上这种病的几率就越来越高,血压高的情况下,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饮食等等。原本以为高血压这种疾病只有年纪大的才会有,但是现在高血压出现了一个低龄化的趋势,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的习惯不好造成的。当出现血压高的情况下,医生都会说别喝酒,那么血压高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做到滴酒不沾呢?
很多人觉得适当的喝酒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例如红酒,每天适量的喝一些红酒能够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也有人认为酒精可以加快我们血液的流动速度,喝完酒之后身体会放松很多,甚至能睡个好觉。所以很多的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喝酒是没有关系的,只要少喝点就可以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高血压能够喝酒的说法并不正确,虽然说白酒或者是红酒当中确实是有一些成分对我们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些成分都非常少,当一些成分到达一定的量的时候才可能对身体有作用。所以如果想要靠这些成分来保养身体的话,那么酒精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能是不可预计的。血压高的人是不是就不能喝酒呢?
现在的社会,可能无可避免地要出去应酬,这时候就必须要喝酒。常喝的酒之中也分为很多种,有的酒度数很高,喝了之后容易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但是有的酒度数比较低,人喝下去可能都没有什么感觉,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也要小很多。所以血压高的人,如果想要喝酒的话,那么最好是选择度数比较低的酒,最好是红酒。在实在推不掉喝酒的情况下,选择红酒是最好的,另外喝酒的时候也要注意量。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喝酒的量最好不要超过50毫升,而血压高的人最好是不要超过25毫升,这样才不会对血管造成太大的影响。
血压高的人多数会通过吃降压药来调控血压,如果饮酒的话,酒精会导致药效下降,或者是完全失去效果,那么降压药就完全起不到效果了。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能饮酒,否则容易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不仅是在我们国家高血压的病人有很多,在世界上高血压也是一个高大的病症。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因为自己不良的习惯和饮食就导致自己的血压升高,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说想要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就要多关注自己的血压水平,记得定时做检查,还要避免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我们都说饮酒不利于自己的血压,有的人为了控制自己的血压,就会一点就也不喝,那么这个是否正确呢?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饮酒会影响自己的血压水平,如果你有高血压的病症,一定要避免饮酒,我们在相关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一些高血压的人群,只有很少的人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大多数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你还在饮用酒的话,那就有可能会产生别的不利因素,就算自己正在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在酒精的刺激下,会抵消掉降压药的效果,从而导致自己的血液异常,如果大量的饮酒,还会损伤自己的心脑血管,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说高血压患者想要控制自己的血压,就要尽量避免饮酒的行为。
酒
血压高的人,真的一口酒也不能喝?男性朋友每天要控制在20g以下,女性就要控制酒量在10g以下,适当的饮酒还是可以的。
为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血压水平,尽量不要去饮用酒,到有很多人他们的酒瘾太重,非常难以控制自己就会偷偷的饮用酒,其实高血压患者每天是可以饮用一些酒的。男性朋友每天要控制在20g以下,女性就要控制酒量在10g以下,这样还是可以的,但不要过量的饮酒。
喝酒
所以说高血压患者并不是一点酒都不可以饮用的,还是可以适量的去饮用一些酒,只要自己控制好尽量,不会对自己的血压有太大的影响,同时也要随时检测自己身体的血压水平,如果有生活的情况,就要及时的戒掉酒。
1、压力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当你感到压力,身体会产生一些荷尔蒙反应。最常谈论的压力荷尔蒙是皮质醇。皮质醇是与你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有关的激素之一,是生存所必需的。但是长期过量接触皮质醇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健康影响。压力也会影响其他内分泌系统:例如,生长激素,X激素,甚至胰岛素。2、压力会导致心跳加速增加心率是众所周知的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当你感到压力大的时候,释放出来的荷尔蒙之一就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会导致心率暂时升高,这是你身体增加血液循环的方法,以防你需要它来应对危险的情况。我们遇到的许多压力情况在生理上并不危险--但你的身体会做出反应,就好像它们是危险的。3、压力会导致呼吸困难压力会引起肌肉紧张。这种紧绷性并不是任何一个肌肉群所独有的--它会影响你胸部和肺部周围的肌肉。它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或者你可能会突然呼吸急促。平静呼吸练习或慢速伸展训练也许会有帮助。4、压力会影响你的情绪这可能并不令人惊讶,但压力会让你心情不好。经历压力的人很可能会出现易怒和情绪波动的症状。而不是冲着你的同事以其他方式无礼,也许值得尝试一些压力管理方法,看看是否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5、压力会加重焦虑压力和焦虑不是一回事。但是压力会使你现有的焦虑状况恶化。根据美国心理协会的说法,压力是一种情绪反应,通常是由外部触发引起的,而焦虑则是持续的、过度的担忧,即使在没有压力源的情况下也不会消失。小压力的积累或一个重大的压力事件,都会增加你患上焦虑症或使现有焦虑症恶化的风险。6、压力会导致患抑郁症的危险研究表明,压力和抑郁之间存在联系。根据梅奥诊所的说法,慢性压力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特别是当你没有很好地应对压力的时候。7、压力会导致头疼压力会引发一种叫做紧张性头痛的东西,它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人和压力的强度。偶尔紧张性头痛可以发生在一个单一的压力事件,但有些人经历长期压力慢性紧张头痛。8、压力会扰乱睡眠压力确实会让你在晚上睡不着,而且当你没有足够的睡眠时,会发生很多事情。睡眠不足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引发其他健康后果。据国家睡眠基金会称,压力高的人睡眠质量往往较差。压力荷尔蒙在晚上是最高的,这也是你想要睡觉的时候。过多的压力荷尔蒙会干扰。睡眠不足会导致压力荷尔蒙的增加,这会对睡眠造成进一步的损害。9、压力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如果在学校你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感到压力,它可能会干扰你记忆、影响你正在学习的东西的能力。根据在“EXCLI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回顾,压力会导致语言记忆减弱,空间记忆减少,难以获取和创造新记忆,甚至导致长期记忆障碍。10、压力会导致高血压压力对你血压是双重的。血压有一个短期的上升,也有一个长期的有害影响。短期内,应激激素会导致血压暂时升高。这是由于心率增加和血管狭窄所致。就长期而言,压力与高血压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研究表明,短期内血压反复升高会增加长期高血压的可能性。此外,人们在压力下使用的应对机制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这些包括吸烟、喝酒和忽视睡眠。11、压力会增加中风的风险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中风是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预防它。限制你的压力和改善你的心理健康可能是个很好的开始。研究表明,压力与中风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12、压力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你差点让我心脏病发作”也许只是一种表达,但它存在的原因是有原因的。你的情绪压力和心脏病发作风险。据美国压力研究所(AmericanInstituteofStress)称,与压力相关的应对机制是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脏病突发事件往往在自然灾害等压力特别大的事件之后才会激增。13、压力会增加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受压力影响的激素之一是胰岛素。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解释了糖尿病和压力是如何密切相关的。事实上,根据糖尿病协会的说法,压力引起的“战斗或逃逸”激素反应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不起作用。在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压力会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也可能是由于葡萄糖的突然释放导致的。14、压力会增加患溃疡的风险重要的是要注意,压力不会直接导致溃疡。很多时候,在胃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病因。然而,在压力期内发生的酸度变化会增加你患溃疡的风险。15、压力会削弱免疫系统短期内,压力实际上增强你的免疫系统。“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触发免疫系统更快地行动,以治愈任何潜在的伤口。然而,压力的长期影响是负面的.长期处于压力下的人免疫力较弱,更容易感染,包括从普通感冒到更严重的疾病。
血压高的人,真的一口酒也不能喝?
大家都知道血压比较高的人家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作为老年人来说,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危险的性质,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血压比较高的人真的是一口酒也不可以喝的,医生说出了大实话,很多人都做错了,我们就应该来看生活中到底应该怎么安全的去喝酒呢?
高血压患者个人觉得适当的饮用白酒和红酒具有养生做的作用,里面的酒精可以促进我们人体血液的流动,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所以高血压患者还是可以饮酒的!医生:高血压患者可以喝酒做法是错误的,虽说在白酒以及红酒里面会有少量对我们身体有好处的成分,但是其含量是非常少的,一般我们饮用都分量都是不能起到保健作用的。至于大家所说的喝酒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对此效果发出声明,可见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血压高的人真要“滴酒不沾”?
在众多的高血压患者里面不乏有许多患上酒瘾的患者,这种人想让他们戒掉酒精很难,所以就只能从分量开始入手。如果是男性患者建议每天酒精摄入保持在20g,如果是女性则应保持在10g以内,还有就是需要注意吃药之后不能喝酒,至少要等上半小时,同时需要对自己的血压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适当的喝酒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的,而且高血压的患者可以喝一些白酒和红酒,也可以有养生的效果的,而且喝酒的时候选择正确的方式,尽量的不要一口闷或者是不要喝的非常多,这种情况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尤其是吃完药的情况下不可以去喝酒的。
2017年11月,美国新版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一经发布,立即得到了全球医师的讨论,高血压的标准从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按照这样的标准,中国45%以上的人口都是高血压患者! “血压线就是生命线”这句话真的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也成了闻之色变的魔鬼,然而,许多高血压,却都是由于生活习惯引起的! 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的作息、饮食结构的变化、抽烟喝酒、熬夜加班,都会导致身体内环境紊乱,从而出现肥胖或营养过剩,诱发高血压! 01 高血压的亚洲特色 前不久,由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苅尾七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发布的首个“亚洲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指出,亚洲高血压患者有其独特表现。 由于生活习惯不同,高血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也说,高血压表现不同,治疗手段就必然有所差异。 亚洲高血压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1)中风比冠心病更普遍 西方人群冠心病更多,而亚洲人群脑卒中更多。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刊文指出,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的中风风险十分突出。 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年发病率为50/10万,前者是后者的5倍;而在西方国家,两者的发病比例大致为1∶1。 (2)引发疾病的危险更高 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联性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 血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的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和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分别增加24%和21%。 不过,与西方人群相比,血压降低的有益影响在亚洲人中也更明显。 (3)对盐更加敏感 亚洲人可能具有遗传倾向的盐敏感性,即摄入高盐饮食后,血压增高幅度高于欧美人。 调查显示,中国六成高血压患者都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这种敏感可能与国人本身吃盐多的习惯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而在中国,南方人每天吃7~8克盐,北方人则高达12~18克。 相应的,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南低北高”。 (4)肥胖因素影响不同 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亚洲人和欧美人中也有所不同。 与欧洲人相比,亚洲人可能会在体重指数(BMI)较低且BMI增幅较小的情况下,出现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 (5)隐匿性高血压更常见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在诊室测量血压是正常的,而在诊室外血压升高,包括清晨、日间和(或)夜间血压升高。 亚洲人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高,究其原因,与血压晨峰现象、睡眠呼吸暂停及睡眠障碍等导致的夜间血压高有关。 02 高血压如何预防? 高血压早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群体现象,中国数亿高血压患者,成为了慢病主力大军。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回应我们该如何降压呢? (1)调整生活方式 减盐对控制血压尤为重要,盐摄入量过高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 减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干预措施之一,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改善人口健康的方法之一。 对于口味较重者,可尝试阶段性减盐,即每月或每年减少5%的盐摄入量。 以下食物要少吃: 加工肉制品、腌制食品、果脯类、腐乳等高盐食物。 酱油、番茄酱、甜面酱、味精、鸡精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品。 白面包片、方便面、披萨饼等高盐主食。 (2)控制体重 超重、肥胖是升高血压和引起心脑血管病最危险的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在40~50岁肥胖者中,高血压发生几率要比体重正常者高50%;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体重每减轻10公斤,血压就会降低5~1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控制好体重就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同时降低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控制体重的最佳方式是坚持锻炼身体和适度调整饮食,不要乱用减肥药,也不提倡过度节食减肥。 (3)控制情绪 大量案例证明,脾气是影响高血压的一个主要的因素,脾气越是不好的人,越是容易得高血压。 中医上说,高血压是肝阳上亢,意思是说,高血压是从火上来的,而生气,气之余就是火,所以经常生气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03 高血压自我监测,应注意什么? 随着对高血压认识的不断深入,血压不稳定对心脑肾靶器官损害越来越受关注,家庭自我监测血压能较好地记录血压波动情况,能客观反映血压真实状态,是目前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价重要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测量注意事项如下: (1)、测量血压前应接受医务人员培训; (2)、测量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咖啡和浓茶; (3)、初诊血压不稳定,每日早晚测1次,连续测量1周后取平均值作为治疗参考;血压稳定后,每周择一天测量,早晚各1次; (4)、当对自测血压有疑问时,请向心内科医师咨询,不要因血压值高低随意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同完成,对于揭示中国人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意义重大。
该项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化,威胁中国人健康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主要死亡原因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疾病。曾几何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新生儿疾病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提升,死亡率已经降到第十位。取而代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中国人五大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更是成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除此之外,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食管癌等疾病也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
十大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占主要
目前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以及空气污染是引发过早死亡的排名前四位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高胆固醇等都是和膳食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疾病死亡都是不良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吸烟更是成为中国各地区导致寿命减少的首要危险因素,提倡禁烟、低盐、减食是未来健康趋势。
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越靠近东南沿海,疾病负担越小,这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基础设施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出现70-80%大幅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疾病负担从传染病向慢性疾病的转变。
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中国人主要的死亡威胁;肺癌、肝癌则从以前的第14位和11位,跃升到第4位和第7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中国人的主要死因,被研究人员形容为“戏剧性转变”。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攀升,主要与中国的老龄化、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有关。例如缺血性心脏病,1990年时,每十万人中有49人因它死亡,而到了2017年,该数字达到了124。这种变化就与老龄化以及条件越来越好后人们“三高”增多有关。同样,中风会成为中国人的头号杀手,也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吃盐太多容易中风文章称,中风又名脑卒中,是颅内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死亡;而即使治疗及时,患者也有可能会残疾。而导致中风的原因,基本和生活习惯有关,高血压、吸烟、饮酒、高钠摄入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中国,则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地方,其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同时,中国男性的中风发病风险也是全球男性中最高的,超过了41%。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古代中医为病人治病,实行外科手术用的手术器械,因其弯、小、 薄,状如柳叶,故称之为柳叶刀。柳叶刀锋利, 在医务界一提起柳叶刀,马上跟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 记得有一本外科杂志就是以“柳叶刀”命名的。
兵器名。刀身细长,状似柳叶
《柳叶刀》是英国的杂志。
《柳叶刀》是一份独立的综合医学期刊,由托马斯威克利创办于1823年,由爱思唯尔公司每周出版发行,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自创刊之日起,《柳叶刀》便推动科学为大众所用,让医学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用最好的科学创造更好的生活。
《柳叶刀》是全球顶尖的临床、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知识的可信来源,在全球所有全科和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一。目前,《柳叶刀》旗下共24本系列期刊,其中12本为金色开放获取期刊,12本为订阅型期刊。2022年,有9本《柳叶刀》系列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在各自领域内排名第一。
声誉及影响力
《柳叶刀》系列期刊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力,柳叶刀网站的年度访问量超过4250万,年度文章下载量达亿篇。《柳叶刀》系列期刊的邮件订阅超过350万,包括各刊电子目录的邮件订阅。
《柳叶刀》系列期刊在微信、微博、领英等共有约180万粉丝。《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研究每年被全球有影响力的媒体报道,每年被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提到的次数超过万次。《柳叶刀》播客每月收听约万次。《柳叶刀》是全球顶尖的临床、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知识的可信来源,在全球所有全科和内科学期刊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