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医学论文失眠治疗

发布时间:

中医学论文失眠治疗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轻者入寐不酣,或多梦早醒,重者彻夜不眠。中医学认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和饮食不节均能引起阴阳失交,出现失眠,并且将本病分为心脾两虚、气滞血瘀、阴虚火旺和痰湿中阻4种证候辨证施治诊治失眠时须注意以下3点:①某些失眠患者为环境性失眠,多属暂时性,恢复原来的环境就可安然入睡,不必服用药物;②由于其他疾病造成的失眠,须首先治疗疾病,单纯治疗失眠常无济于事,甚至掩盖病情;③西药治疗失眠的药物多有药物依赖性,须慎防药物成瘾。 除了以上治疗方式外,还须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睡前不饮浓茶或咖啡;③注意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活动;④睡前采取适当的按摩方法,可帮助入睡,如摩擦涌泉穴,常用稳迈舒运动按摩轮,运动按摩前最好用温水洗一下脚,运动按摩后饮一杯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全身放松,双脚自然下垂,踩在按摩轮上前后移动双脚即可,注意交替选择运动按摩方式。可单脚运动按摩;或一只脚做运动按摩,另一只脚做静止穴位刺激按摩;或双腿脚同向运动;或双腿脚反向运动。用力不要过猛,要逐渐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

有的人习惯先将西洋参用水煮沸,再放入枸杞放凉后再饮用,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但感冒期间不建议服用。

技术,服务,设备设施,以及售后等方面都不错,价格的话,要根据情况来定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失眠是由于心火过旺而引起,所以中医治疗失眠主要是通过去火的方法来改善症状,比如可以选择黄连阿胶汤等方剂。不同的失眠类型所选择的方剂治疗不一样,最好是去找当地的医生进行望闻问切,通过辨证论治之后,选择相应的合理的药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也可以按压心包经,点揉神门穴。

治疗失眠症的中药学论文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l5%,且是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 健康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失眠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西药)四大类。受限于篇幅,本文先介绍中医药治疗,其余待续。 中医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很多时候有着西医无法取代的地位。失眠在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病”,以辩证论治为基础。常用治疗标准有:《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睡眠医学》。其中以《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为基础的较多。 一、中药方或中成药治疗。 1 心胆气虚证:主症:心悸胆怯,不易人睡,寐后易惊。次症: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可选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枣仁安神胶囊。 2 肝火扰心证:主症: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人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次症: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赤。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3 痰热扰心证:主症: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次症: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珍珠末。 4 胃气失和证:主症: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次症: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可选用:保和丸、合平胃散、归脾丸。 5 瘀血内阻证:主症: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次症: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可选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丸(口服液或胶囊)、七十味珍珠丸。 6 心脾两虚证:主症:不易人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次症: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可选用:归脾丸、柏子养心丸(片)。 7 心肾不交证:主症:夜难人寐,其则彻夜不眠。次症: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朱砂安神丸、酸枣仁合剂。8 中药使用方法建议:(1)服用时间:午饭和晚饭后。(2)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能饮酒,不吸烟,避免睡眠前的干扰因素,正在服用催眠药物的患者逐渐减药。二.中医针灸治疗: 1 心胆气虚证:心俞、胆俞、膈俞、气海补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2肝火扰心证:肝俞、行间、大陵、合谷、太冲、中脘、丰隆、内关,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百会、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3痰热扰心证:太冲、丰降泻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4胃气失和证:中脘、足一里、阴陵泉、内关、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5瘀血内阻证:肝俞、隔俞、血海、三阴交,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6心脾两虚证:心俞、厥阴俞、脾俞、太冲、太白、中脘、足三里、神门、神庭、四神聪、本神、三阴交平补平泻法。(7)心肾不交证:心俞、肾俞、照海、太溪、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三.电针疗法: 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用电针给予人体穴位刺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研究显示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的短期治疗安全、有效。不推荐长期运用。

77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中药治失眠,中药调失眠七天见效,还可以通过RSHWHO快眠改善焦虑、失眠状态。有人问中药调失眠七天见效是真的吗,中药治失眠有那么神奇吗?不信试试喽

近年来,中医从临床实践中探索了失眠的发病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辨证思路。

一。有学者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在肝脏,影响五脏,并统一五脏实体病。提倡“五脏皆有失眠”的整体观,并提出以肝为治的辨证论治体系,兼顾其他脏腑,辨证论治,从而制定失眠的证治方案。

二。从心理情绪的角度看,心理情绪的治疗与失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失眠可分为忧虑型、疑心型、紧张型和抑郁型。采用RSHWHO快眠清理气消郁、清心安神治疗失眠,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全球范围内,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失眠症状或睡眠功能障碍。《2018年中国睡眠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有的被调查者,经常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同时,有睡眠问题的人产生各种疾病的风险,也远远高于正常人。研究表明RSHWHO快眠含有的y-氨基丁酸促进放松,抗压,集中注意力,提高睡眠品质,增加深睡眠时间。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递质。对学习和记忆力还有睡眠有影响。近日据外媒报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发表在《抑郁与焦虑》上的研究发现,吃y-氨基丁酸可能会积极影响情,促进脑部的新陈代谢,恢复脑细胞功能,提高脑活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深度睡眠。

三。根据昼夜节律,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的生理活动。失眠是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根据这一规律,提出了“因势利导”治疗失眠症的方法。

四。根据心肾交集理论,所有失眠都是由“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都需要回归到“发火返根,心肾交集”的问题,失眠分为五类:肝气郁结、肾精亏虚、心火旺、经络瘀滞、痰湿阻滞。

五。肝脾治疗失眠的病因病机多与肝脾失调有关。失眠的中医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肝脾的调节。

失眠的原因

一。急性应激的常见情况,如短暂性多动、焦虑、精神紧张、最近的哀悼、身体不适、睡眠环境的变化、跨时区的时间差异反应,可引起短暂或短期失眠。

二。常用的药物有咖啡因、茶碱、甲状腺素、可卡因、皮质类固醇和抗震颤药。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干扰睡眠,如头痛、焦虑、震颤等。镇静药引起的觉醒性睡眠节律紊乱。戒断反应引起的反弹性失眠。

三。心理是由过度的睡眠防御思维引起的,这往往是由于过度注意自己入睡困难,担心失眠,担心失眠对第二天工作的影响。因此,你越想尽快入睡,你就越兴奋。焦虑和焦虑使他们更清醒,难以入睡。这类失眠症约占失眠症总数的30%。

失眠的临床表现

1、入睡困难;2、不能熟睡;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6、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7、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RSHWHO快眠能减少睡眠障碍,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睡眠效果、日常状态,改善白天活动状态。可能的原因是它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质量,但它不是催眠药。它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不良,但不是镇静剂。它能明显改善精神压力、消化问题、记忆力和注意力问题、睡眠问题、情绪波动,是最具创新性的。保健成分获奖,营养补充品获奖,并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对上述人群很有帮助。

中药治失眠

失眠的医学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且效果显著。传统西药治疗失眠和抑郁症,常有副作用,易上瘾。中药有安眠药所没有的优点,即不会上瘾或依赖。中医药的现代化也使中医药在治疗失眠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山楂核、治宁植物多糖、枣枝带皮受苦,在失眠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采用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对失眠患者给予满意的治疗效果。

失眠这个头疼的问题终于可以解决了,RSHWHO快眠可以改善焦虑和失眠的状态,治疗神经衰弱。约翰·诺里斯博士在实验报告中也提到了胶原蛋白对睡眠的影响。胶原蛋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每三种氨基酸中都含有甘氨酸。这些氨基酸不仅参与人体胶原蛋白的合成,而且是脑细胞中的中枢神经抑制物质,可产生中枢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形状的改善。因此,睡前服用胶原蛋白可以起到美容、减肥和改善睡眠的多种效果。主要作用是镇静,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智力和大脑,改善记忆力,提高皮肤的保水能力,减少皱纹,增加皮肤弹性。

古来有之,许多医学古籍中都有提到,失眠伴有体虚,脾虚等症状的可以适量加减五味子、麦冬、夜交藤等中药一起煎服。中药治失眠,中药调失眠七天见效的方法您收好,了解了这些不怕被睡眠问题困扰,睡不着的时候喝一杯,安心睡眠。

促进睡眠的中药方子

促进睡眠的中药方子,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应该就是失眠了,睡不着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现今社会职场压力大,造成失眠的原因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促进睡眠的'中药方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上升泄压

玫瑰属寒性,可缓解压力引起的肝脏不适,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当用5或6朵玫瑰泡茶时,白天有压力时饮用效果最好。

莲子清心

莲子尝起来又甜又涩,属于和平的本质。任何体质都适合饮用,可以解决心脾问题。晚上闷热难睡时,莲子有清热解闷的功效。

大约15-20克莲子可以用来做甜汤,非常适合夏天饮用!

莉莉除了无聊

莉莉尝起来又甜又有点苦。有点冷,有润肺的作用。当你经常沮丧、狂躁和沮丧时,它可以帮助你理清思绪,平静下来,轻松入睡。

炖汤时,可以加入15-20克百合来帮助减轻忧虑。新鲜百合也可以用少许盐用中火煸制,非常新鲜,香甜可口。

小麦能镇静和恢复生命能量

小麦味甜凉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可修复肝脏,收敛盗汗,稳定神经。

特别推荐由1两小麦、1-2元甘草和2-3元红枣制成的甘麦大枣汤(Ganmai Dazao汤),非常适合在心烦意乱、无法入睡、有点恍惚的时候饮用。

龙眼干缓解紧张和恐惧

龙眼干甜口感属于温性,具有帮助神经传导的作用,对失眠、健忘、惊悸有很好的镇静作用。

方法一:

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痰多胸闷者加陈皮、胆南星各9克,去玉竹、五味子;口干便秘加生地黄、玄参各12克;易惊醒加琥珀粉4克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7天为一疗程。主治肝气不舒、心神失养所致失眠

方法二:

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方法三:

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方法四:

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方法五:

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方法六:

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中医在这里提示大家,失眠尽管会给第二天的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但切记不能服用安眠药助眠,安眠药会形成依赖性,一停药失眠症状会加重。

蝉蜕治疗失眠

处方:组成蝉蜕3克

用法:用量加水250克。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缓煎5分钟,取汁饮服。

功能:主治散热定痉,抗惊镇静。主要治疗失眠等症。依法巩固治疗半个月,旧症可消失。

半夏橘皮治疗失眠

处方:组成半夏、橘皮各6克,竹茹、茯苓各12克,枳实8克,甘草3克,生姜3片,红枣4枚。本方可随征加减。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15日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功能:主治主要治疗失眠等症。

绿茶酸枣仁治疗失眠

处方:组成绿茶15克,酸枣仁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清晨8时前,将绿茶15克用开水冲泡两次饮用。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就寝前冲服酸枣仁粉10克。

功能:主治主要治疗失眠症。

生地麦冬治疗失眠

处方:组成生地、麦冬、代号石、珍珠母各15克,沙参、元参、银花各12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功能:主治补肝肾,平肝安神。主要治疗失眠。

黄芪白术治疗失眠

处方:组成黄芪30克,白术、陈皮、党参、当归、甘草各9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用。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疏肝解郁。主要治疗失眠症。

生地夜交藤治疗失眠

处方:组成大生地、制黄精、制玉竹、紫丹参、夜交藤30克,决明子20克,朱苻神15克,合欢皮、川穹各9克,炙甘草6克,长灯芯3束。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两次温服,以午后及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为佳。

功能:主治主要治疗失眠。

丹皮栀子治疗失眠

处方:组成丹皮、栀子、当归、炒白术、大枣、青皮各15克,柴胡、薄荷各10克,白芍30克,龙骨、牡蛎各60克,酒大黄5克(另包后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滋阴清热。主要治疗失眠症。

伤寒杂病论治疗失眠的论文

我们中医非常反对感冒吃抗生素,疼痛用针灸就好了,为什么要吃止痛药,抗生素,止痛药都会伤到心脏。       失眠的病人西医开安眠药,你以为安眠药有效吗?安眠药吃下去,“形”睡了,“神”还没有睡,吃了安眠药的人第二天早上神疲乏力,你以为是睡了,其实根本就没有睡,有的人吃了安眠药,夜半三更起来梦游。        失眠有那么简单吗?吃了安眠药就好了吗?把医学当做那么简单的动作来处理,害死人啊,长期吃安眠药的人记忆力衰退,运动迟缓,甚至会发生猝倒,说猝倒是好听一点,说成猝死都不为过。失眠在中医来说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有栀子豆豉汤,酸枣仁汤,心血不足黄连阿胶汤,非常多的治疗失眠的药,绝对不要吃安眠药。        如果吃了中药还是睡不着,有可能是阳气过剩,这个时候,可以看一点书,看看黄帝内经,有的人把黄帝内经当成是催眠剂,没看几页就睡着了。       反过来,如果病人不管是血癌还是乳癌还是四肢厥逆,第一、吃了药,非常好睡觉,第二、手脚原来是冷的,吃了药以后变热了,第三、原来有胸闷胸痛,现在也没有了,第四、大便也规则了。 心脏为君主之官,本来不受病,为什么现在有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这些都是吃了西药,对心脏造成了结构的病变。打个比方:一个盒子,盒子上面有一个盒盖,如果环境没有改变,这个盒盖永远都能盖得住这个盒子,如果下面的盒子受到挤压,盒子变形了,但是盒盖没有变,心脏也是一样啊,西医看到这种情况,说是半膜闭锁不全,西医就开始做手术,把盒盖开始修剪,不能盖的地方用是其他动物心脏的膜或者人造膜补上去。有一天,中医不知道已经做了心脏手术,把盒子修复了,可是盖子又不合了,你说把原来的盖子还回来,不可能的,西医的手术不可逆,所以,做了心脏手术的病人,中医最好不要再治疗了,在治疗心脏病之前,也要问清楚病人是否做过心脏手术。       我们中医怎么知道瓣膜闭锁不全,瓣膜闭锁不全的病人会肩痛,由于心脏的血向上喷射出来的时候,由于瓣膜闭锁不全,往上冲的量不一样,由于病人长途坐车或者高空飞行回来的时候,肩膀非常的酸痛,下车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找一个按摩店,把肩膀按摩一下,很舒服,这就是心脏一定有问题了。 由于血量不正常,平常的睡眠也不是很好,基于这种情况,在胸痹闭脉症篇里来看看我们的经方治疗 心脏病 的处方:瓜蒌实20克,枳实12克,薤白12克,有动悸的时候加桂枝,炙甘草。在经方里面,只要有心动悸,都要重用桂枝,动悸是心阳不足,用桂枝来加强心脏搏动的力量。当我们在用这个处方的时候,如果病人是红斑性狼疮,那就加上热下寒的,石膏,知母,附子,没有上热下寒,没有手脚冰冷,关节痛得很厉害,这外时候就加桂枝芍药知母汤,或者甘草附子汤都可以加进去。       临床上桂枝与生附子的差异在哪里?心脏挤压喷射血液的力量不够,就要靠桂枝,手冷,脚是热的,要重用桂枝,前面我们讲了用桂枝加桂汤来治疗奔豚,阳明的腑实,大肠的燥气顺着血液回到心脏,所以要加桂,增强心脏的喷射力度,反浊气逼回到大肠。有时候,有腹痛就要加重白芍,例如像小建中汤。        瓜蒌实和枳实的形状就像心脏的心室,瓜蒌实很大,色白为阳,枳实很小,咖啡色为阴,这两味药一个是阳,一个是阴用在同一个地方。我们前面讲过,看得到的都是阴,看不到的就是阳,所以,心脏半膜的修补要靠枳实,枳实颜色比较深是阴药,修复脏器都要用颜色比较深的药,心脏的活力要靠瓜蒌实。       经方当中很多地方用到枳实,前面我们讲的大承气,小承气,大柴胡汤,都用到枳实,就是加强心脏的功能,心气不足要靠瓜蒌实,所以,这里不会用到生附子,生附子是增强心脏的摩擦力,产生热,四肢逆冷的时候就要用到生附子。也就是说身体的体温不够的时候要用生附子,心脏喷射的力量不够的时候就要用到桂枝,这就是桂枝与生附子的区别。       瓜蒌实,枳实,薤白这三味药是治疗胸痹,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方剂,在经方里面,有两个治疗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方剂,还有一个就是乌头赤石脂丸,这两个不一样,瓜蒌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那种感觉是相当的厉害,是整块的痛,面积大,但是乌头赤石脂丸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感觉就好像一支箭从胸前射过去到背后一样,过一会又没有了,当你姿式一改变,又从背后射向前胸。  乌头赤石脂丸:蜀椒、乌头(炮)、附子(炮)、干姜、赤石脂,看看这个原方,乌头和附子有必要放在一个方里吗?所以,这里可能是传抄有误,乌头应该是乌梅,乌梅是酸味的药,酸能收。能把血收回到心脏里面去。我们的胸膈膜有横膈膜和纵膈膜,当有痰饮停留在纵膈膜的时候,就会有穿心的刺痛,像射箭一样的,要祛这个寒痰,就要靠乌梅,乌头赤石指丸,应该是乌梅赤石脂丸,把乌头改成乌梅的时候,做成丸剂,病人吃了以后,一剂知,二剂已。 心气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是胸部的整块痛,痛起来很难过,用瓜蒌实把心气打通,枳实调整心脏的结构,我们治疗心脏,一定要同时去治肺,所以,这里用了薤白,薤白是白色的入肺。中医常有一句话,治肝先实脾,同理,治心先治肺,依此类推。       我们怎么知道瓣膜闭锁不全好了呢?第一个,长途旅行以后,肩膀不痛了,不用按摩了;第二个,睡眠的品质非常好,第三个,手脚都不冷了。

经方用药,剂量要看人的大小,还有用药的时机,还要对药物药性的了解 阳:辛甘发散,阴:酸苦涌泄,例如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      桂枝属阳药,白芍是阴药       急时甘以缓之       胸为阳,腹为阴,要去腹痛,白芍加倍 在桂枝汤中加入饴糖,就是 小建中汤 ,饴糖就是麦芽糖,小孩子吃了小建中汤以后,肠子开始蠕动,肚子痛就去了,小孩子的肚子开始饿。 脚上 静脉曲张 ,我们会用到白芍,白芍为酸性,酸主收敛,白芍可以用到40克,这时炙甘草也要用到40克 如果 脚是冰冷 的,就要用到炮附子,炮附子药性是热,固表,如果病人有静脉曲张,脚又是冷的就要加入炮附子,炮附子的用量起步为12克,炮附子能去四肢的寒。静脉曲张没有变化,白芍的药量继续加重。静脉曲张是因为寒,寒则凝,所以就会出现血瘀在静脉里,这时就不用什么活血化瘀的药,只要炮附子的热就够了,有热冰就会融化。 病人有 心悸 要加重桂枝和炙甘草,桂枝可用到20克,炙甘草也要用20克,甘能缓之,如果病人脚是热的,手是冷的,桂枝管上焦,管动脉,白芍管下焦,管静脉,这时就要加重桂枝的剂量,白芍的剂量减少,这就是临阵加减。心脏的力量不够,就不能把血送到四肢末梢去,就会出现动悸,用桂枝的辛甘发散,使心脏喷射的力量加强,把血发散到四肢的末梢去。        风湿痛 中医认为是风、寒、湿三痹,去风用桂枝,去寒用炮附子,去湿用白术,痛风的病人也是风寒湿三痹,这个剂量也是看病人当时的情况,例如体格很大,炮附子用20克,白术用20克,桂枝用20克,炙甘草用20克,体格小就减量。 经方里的 炙甘草汤 ,心动悸,脉结带,炙甘草可以用到40克,熟地,当归,麻子仁,阿胶,人参12克(也可用党参替代,党参替代剂量加重),生姜两片,大枣12枚,加生姜红枣就是增加津液,如果病人心律不振,脉结带,跳跳停停,中医的观念,不管是什么癌症的病人,或者是一般的感冒,只要出现脉结带,首先就是用炙甘草汤,再在这个炙甘草汤的基础上作加减,比如像有咳嗽,加半夏,加五味子,由其他的原因再加其他的药。炙甘草汤是唯一能把心脏的跳动调节回来。炙甘草汤为什么要加阿胶,大家看看下面黄连阿胶汤,心里 就明白了。 治疗 失眠 的很有名的方子 黄连阿胶汤, 黄连,黄芩,白芍,阿胶 。 黄连是苦味的,苦味入心,黄连阿胶汤没有桂枝,病人会失眠,中医认为心中有一滴血,心脏在输送血液的时候,永远有一滴血在心中,新的血会取代旧的血,但是那一滴血永远在心的正中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我们的“神”是藏在那一滴血里面,只要那一滴血在,神就会很定,我们会睡得很好。因惊吓把那一滴血吓得不见了,神就没有藏的地方,就会造成失眠,这时,摸病人的左手寸脉,脉大而空,这就是孔脉,加了黄连这苦味的药入心,黄芩入小肠,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在调理心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小肠,所以,很多下利的时候用到黄芩,例如像葛芩连汤,黄芩汤。 黄连阿胶汤为什么用白芍而不用桂枝,因为桂枝会使心脏加速,就过了,所以用白芍,白芍是收,能把静脉的血收回心脏,静脉血回心脏,自然就会把动脉血推出去,而不是用桂枝把动脉血挤出去把静脉血推回来,失眠是因为心脏的力量不够了,用白芍把静脉的血抽回来,阿胶补血,要补心中一滴血,就要加鸡蛋黄,这是中医观念,鸡蛋黄是悬浮在鸡蛋的中央,所以取鸡蛋黄的性,把心中的一滴血固定在心的中央,但是在服鸡蛋黄的时候,汤药不能太热,太热了就把鸡蛋黄煮熟了,就没有失去了鸡蛋黄的性,所以汤药一点点温的时候放入鸡蛋黄一起喝下去,这样就可以把心中的一滴血补回去。这就是炙甘草汤为什么要加阿胶的原因。

不寐,中医病名。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 健康 。

历史 沿革

1.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2.《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3.《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认为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

4.《景岳全书》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5.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6.戴元礼《证治要诀》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

病因

1. 情志失常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不寐病证。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可致失眠。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是照成不寐的因素。

3.劳逸失调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心失所养,而致心神不安。

4.病后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病机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病证鉴别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鉴别。不寐是以单纯性的失眠为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相关检查临床可检查多导睡眠图 :1.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延长;2.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3.测定觉醒时间增多。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辨证首分虚实。

虚证 ,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

实证 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

辨病位

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2.痰热扰心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

3.心脾两虚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4.心肾不交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

5.心胆气虚症状: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

其他疗法穴位外敷吴茱萸9克,米醋适量,将药捣烂后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24小时取下。

针灸疗法

(1)体针: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位。心脾亏虚者可选加心俞、厥阴俞、脾俞;肾亏者选加心俞、肾俞、太溪;肝火上扰者选加肝俞、间使、太冲;脾胃不和者选加胃俞、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或针灸并用。

(2)耳针:穴位为皮质下、交感、心、脾、肾、内分泌、神门。每次选2—3穴,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

转归预后

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外,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易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预防调护

本病证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对不寐患者来说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 体育 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失眠中医学论文

不寐,中医病名。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 健康 。

历史 沿革

1.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2.《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3.《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认为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

4.《景岳全书》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

5.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6.戴元礼《证治要诀》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

病因

1. 情志失常喜怒哀乐等情志过极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不寐病证。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无度,心神激动,神魂不安而不寐;或由暴受惊恐,导致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可致失眠。此外,浓茶、咖啡、酒之类饮料也是照成不寐的因素。

3.劳逸失调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奉于心,而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心失所养,而致心神不安。

4.病后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病机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病证鉴别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鉴别。不寐是以单纯性的失眠为症状,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于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相关检查临床可检查多导睡眠图 :1.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时间延长;2.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

3.测定觉醒时间增多。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辨证首分虚实。

虚证 ,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

实证 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

辨病位

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2.痰热扰心症状: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

3.心脾两虚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4.心肾不交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

5.心胆气虚症状: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

其他疗法穴位外敷吴茱萸9克,米醋适量,将药捣烂后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24小时取下。

针灸疗法

(1)体针: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位。心脾亏虚者可选加心俞、厥阴俞、脾俞;肾亏者选加心俞、肾俞、太溪;肝火上扰者选加肝俞、间使、太冲;脾胃不和者选加胃俞、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或针灸并用。

(2)耳针:穴位为皮质下、交感、心、脾、肾、内分泌、神门。每次选2—3穴,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

转归预后

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外,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易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预防调护

本病证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对不寐患者来说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 体育 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轻者入寐不酣,或多梦早醒,重者彻夜不眠。中医学认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和饮食不节均能引起阴阳失交,出现失眠,并且将本病分为心脾两虚、气滞血瘀、阴虚火旺和痰湿中阻4种证候辨证施治诊治失眠时须注意以下3点:①某些失眠患者为环境性失眠,多属暂时性,恢复原来的环境就可安然入睡,不必服用药物;②由于其他疾病造成的失眠,须首先治疗疾病,单纯治疗失眠常无济于事,甚至掩盖病情;③西药治疗失眠的药物多有药物依赖性,须慎防药物成瘾。 除了以上治疗方式外,还须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①调畅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刺激;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睡前不饮浓茶或咖啡;③注意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活动;④睡前采取适当的按摩方法,可帮助入睡,如摩擦涌泉穴,常用稳迈舒运动按摩轮,运动按摩前最好用温水洗一下脚,运动按摩后饮一杯水,以便达到最佳效果。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全身放松,双脚自然下垂,踩在按摩轮上前后移动双脚即可,注意交替选择运动按摩方式。可单脚运动按摩;或一只脚做运动按摩,另一只脚做静止穴位刺激按摩;或双腿脚同向运动;或双腿脚反向运动。用力不要过猛,要逐渐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者在10%~l5%,且是慢性化病程,近半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 健康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失眠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西药)四大类。受限于篇幅,本文先介绍中医药治疗,其余待续。 中医药博大精深,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很多时候有着西医无法取代的地位。失眠在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病”,以辩证论治为基础。常用治疗标准有:《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医证候诊断疗效标准》《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睡眠医学》。其中以《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为基础的较多。 一、中药方或中成药治疗。 1 心胆气虚证:主症:心悸胆怯,不易人睡,寐后易惊。次症: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可选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枣仁安神胶囊。 2 肝火扰心证:主症: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人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次症: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赤。可选用:龙胆泻肝丸。 3 痰热扰心证:主症: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次症: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珍珠末。 4 胃气失和证:主症: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次症: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可选用:保和丸、合平胃散、归脾丸。 5 瘀血内阻证:主症: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次症: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可选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丸(口服液或胶囊)、七十味珍珠丸。 6 心脾两虚证:主症:不易人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次症: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可选用:归脾丸、柏子养心丸(片)。 7 心肾不交证:主症:夜难人寐,其则彻夜不眠。次症: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朱砂安神丸、酸枣仁合剂。8 中药使用方法建议:(1)服用时间:午饭和晚饭后。(2)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能饮酒,不吸烟,避免睡眠前的干扰因素,正在服用催眠药物的患者逐渐减药。二.中医针灸治疗: 1 心胆气虚证:心俞、胆俞、膈俞、气海补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2肝火扰心证:肝俞、行间、大陵、合谷、太冲、中脘、丰隆、内关,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百会、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3痰热扰心证:太冲、丰降泻法,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4胃气失和证:中脘、足一里、阴陵泉、内关、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5瘀血内阻证:肝俞、隔俞、血海、三阴交,以泻为主,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6心脾两虚证:心俞、厥阴俞、脾俞、太冲、太白、中脘、足三里、神门、神庭、四神聪、本神、三阴交平补平泻法。(7)心肾不交证:心俞、肾俞、照海、太溪、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三.电针疗法: 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用电针给予人体穴位刺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有研究显示电针对原发性失眠的短期治疗安全、有效。不推荐长期运用。

中医内科失眠论文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好内科护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个案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 总结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结论为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 教育 与培训,努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护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以及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一旦护理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而且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医疗纠纷[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8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64例,心肌梗死72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

研究方法

对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

3讨论

不安全因素分析

医护人员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工作的责任巨大、任务繁杂,极易产生医疗风险。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对于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每30分钟对其生命体征与心电图进行观测与记录,当患者病情稍微好转后,护理人员就会产生疏忽与懈怠,从而推迟对患者诊测与记录的频率,导致护理文书的记录不够完整[2];由于受到快节奏工作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在文书登记时也养成了快节奏的习惯,在书写时字迹比较潦草;由于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科室的监督不到位,在日常护理巡查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不在位时,会进行随意编写;在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忘记登记护理文书,存在事后登记或文书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距离过长的现象。②药物使用及药量配比出错:由于心血管内科用药的品种较多,药品的出厂商及名称比较复杂,而且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比较繁忙,可能会出现拿错药等情况;护理人员对速度的把握不准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进而造成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可能会凭个人 经验 进行配比药量,从而导致出现药量错误。

患者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一些患者并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例如一些患者会因为其症状较轻,从而就会对疾病持有一种轻视的心理,在未获得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医院与病房,或请假外出后并未按时返回病房等[3]。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较特殊,在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患者自身疲惫等因素,极易引发疾病的发作。一些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往往对医疗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发生恶化时,常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不能充分信赖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诱发不安全因素。

医院因素由于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床位、医疗设备以及来往的人员较多,环境比较嘈杂,会影响到科室患者的休息,易引发患者的投诉。如果医护人员未及时彻底打扫病房卫生,在地面滑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患者摔倒,会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疗费用往往较高,若护理人员未及时、详细地将费用明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结账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

防范对策

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为其传授更多科学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同时再通过考核的方式考察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4]。而护理人员也要通过听课与查房等形式,不断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通过护理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操作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 法律知识 与 安全知识 的宣教,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护理记录,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从而充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医院环境建设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要充分尊重应关心患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求,及时解决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的困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将用药方法与诊疗方法详细地介绍给患者,并且将医疗费用详细地告知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及信任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加强对医院环境的建设。如在病房添加微波炉以及电视等设备,充分保证病房的安静与洁净,努力为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综上所述,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医院以及护理人员造成的。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医院要深入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 措施 。

参考文献

[1]陈少梅.心内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河北医学,2010,9(7):886-887.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医学,2011,11(9):1772-1773.

[3]额登格日勒.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324-325.

[4]周柳嫦.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54.

[5]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摘要: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安全细节

1病情观察

为了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系统、综合的评判,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现状。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急诊时,医护人员应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诊断其病情,为制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发病部位及其所表现的症状,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内科护理人员应全面地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对其病情的轻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大致预测出其所患疾病的发展趋势。例如,当内科患者的病情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时,可预测其病情即将恶化;当内科住院患者若精力充沛、食欲良好时,可预测其病情将很快康复。

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反应的观察

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若其病情逐渐好转,说明治护措施有效;若患者病情没能好转或出现了不良反应,说明治护措施有误。下面的病例可供参考:患者,男,67岁,患有脑梗塞。某次为该患者静脉注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过程中,护士在巡察时发现其出现了喘憋、口唇紫绀等症状,经查体,其心率为109次/分,血压为90/50mmHg,全身出现散在性荨麻疹。护士立即为该患者停药,并采取为其吸氧、静注地塞米松10mg、肌注氯苯那敏10mg、静滴尼可刹米、洛贝林3mg、氨茶碱等方法进行急救。1小时后,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回升至107/70mmHg,脱离了危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可能仅是正常的用药反应,而非不良反应。

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常可发生诸多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的变化,以免其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或严重并发症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2正确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的诊疗计划,是护士采取治疗护理措施的指导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嘱可作为法律证据。在临床上,护士往往对严格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规避护理事故,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来保障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护理人员应训练和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重视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与医师的沟通与协作,从而确保医嘱的有效执行。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准确性的监督和管理,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应建立严格的医嘱执行审查制度和执行规范,以保证医师下达的医嘱能够被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医嘱管理软件在医嘱处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应规范医嘱的录入、转抄、保存、打印、查对制度,保障医嘱处理、打印、查对、执行等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真正做到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意见。

护士要认真对待口头医嘱,充分认清口头医嘱的重要性,认真、正确地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护理人员要具备疾病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避免盲目地执行医嘱。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出现高热时,医师下达的医嘱为“物理降温”,此时护士不应选择酒精浴,以免因患者的皮肤受到酒精的刺激而导致或加重皮下出血。(本文来自于《求医问药》杂志。《求医问药》杂志简介详见.)

3静脉输液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为成年人滴注常规药物时,可保持常规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在为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输液时,可将输液速度提高至60~100滴/分钟。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输液速度。在输液时,应向患者交待以下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参考文献

1、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何红;护理研究2009-02-11

2、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叶任秋;中国当代医药2011-07-08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迅速地发展,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医学同样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内科中医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二、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1、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特需患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事业单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外国人。对于特需病人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 文化 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有时甚至是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三、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幕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巾氏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2)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

3、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于形式。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2]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围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3]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4]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 中华护理杂志.?

[5]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6]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猜你喜欢:

1.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2.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3.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护理体会的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健忘是指记忆力减退,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亦称“喜忘”、“善忘”、“多忘”等。自宋代《圣济总录》中称“健忘”后,沿用至今。历代医家认为本证病位在脑,与心脾肾虚损,气血阴精不足有关。亦有因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所致者。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健忘》指出:“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明确指出了记忆与脑的关系。《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肾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盖心脾主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肾主精髓,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则阴血损耗,神舍不清;房事不节,精亏髓衰,脑失所养;年高神减,五脏俱衰,神明失聪,皆能令人健忘。本病证以心、脾、肾虚损为主,但肝郁气滞、瘀血阻络、痰浊上扰等实证亦可引起健忘,应予以重视。 总之,健忘以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兼杂者多见。西医所称之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出现健忘症状者,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现将健忘的主要证治分述如下。 1.心脾不足证 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纳呆气短,脘腹胀满,舌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炙黄芪、白术、生甘草益气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调气,使补而不滞。 2.肾精亏耗证 健忘,形体疲惫,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治法:填精补髓。 代表方:河车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大补精血;龟板、熟地黄、杜仲、牛膝填精补髓;人参益气生津;天门冬、麦门冬养阴;黄柏清相火;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石菖蒲开窍醒脑。 3.痰浊扰心证 健忘嗜卧,头晕胸闷,呕恶,咳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宁心。 代表方: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苍术、竹茹、枳实化痰泄浊;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郁金开窍解郁。 4.血瘀痹阻证 遇事善忘,心悸胸闷,伴言语迟缓,神思欠敏,表现呆钝,面唇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川牛膝养血活血;柴胡、枳壳、桔梗行气以助血行;甘草益气护正。

定义: 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正常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入于阴。如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或体虚阴伤,阴虚火旺;或受大惊大恐,心胆气虚;或宿食停滞化为痰热,扰动胃腑;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而发为本病

病位: 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 有虚实之分。

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心神不安者以实证为主。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心胆气虚,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多属虚证。但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病机转化: 如肝郁化火证病情加重,火热伤阴耗气,则由实转虚;心脾两虚者,饮食不当,更伤脾胃,使气血愈虚,食积内停,而见虚实夹杂;如温燥太过,易致阴虚火旺;属心肾不交者,可进一步发展为心火独亢,肾水更虚之证。

诊断依据

1.不寐,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2.可伴有头昏头痛、心悸健忘、心烦、神疲等。

3.常有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病后、体虚等病史。

中医内科——不寐(失眠)是怎么辩证分型及治疗的?

辨证要点

不寐首先应辨虚实。

虚证: 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如虽能入睡,但睡间易醒,醒后不易再睡,兼见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属心脾两虚证;如心烦失眠,不易入睡,兼见心悸,五心烦热,潮热,多属阴虚火旺证;如入睡后容易惊醒,平时善惊,多为心虚胆怯证或血虚肝旺证。

实证: 为邪热扰心,心神不安。如心烦易怒,不寐多梦,兼见口苦咽干,便秘溲赤,为肝火扰心证;如不寐头重,痰多胸闷,为痰热扰心证。

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实证: 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

虚证: 补其不足,如补益心脾、滋阴降火、益气镇惊安神。在此基础上选加安神之品。

辩证分析

一、肝火扰心证

症状: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机概要: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加减。

本方有清泻肝胆实火之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上炎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镇心安神。

随证加减:

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以疏肝解郁。

肝胆之火上炎的重症,彻夜不寐,头晕目眩,头痛欲裂,大便秘结者,可改服当归龙荟丸。

二、痰热扰心证

症状: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 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 黄连温胆汤加减。

本方清心降火,化痰安中,适用于痰热扰心所致的不寐。

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枳实、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心安神。

随证加减:

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

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或用保和丸消导和中。

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

三、心脾两虚证

症状: 不寐,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 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不寐健忘,心悸怔忡,面黄食少等心脾两虚证。

常用药: 人参、炒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随证加减:

若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

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

若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四、心肾不交证

症状: 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 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前方以滋阴补肾为主,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肾阴不足证;后方清心降火,引火归原,用于心烦不寐,梦遗失精等心火偏亢证。

常用药: 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丹皮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随证加减:

若心阴不足为主者,可选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若阴血不足,心火亢盛者,可选用朱砂安神丸。

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生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五、心胆气虚证

症状: 不寐,多噩梦,易于惊醒,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证机概要: 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 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前方益气、镇惊、安神,适用于心胆气虚,痰浊扰心所致的不寐易惊,心悸气短;后方养血清热除烦,适用于阴血偏虚的虚烦不寐。

常用药: 人参、茯苓、炙甘草益心胆之气;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化痰宁心,镇惊安神;川芎、酸枣仁调血养心;知母清热除烦。

随证加减: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以益气养血;

若木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香附、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

若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镇安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