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环境与健康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环境与健康医学论文

住宅环境与健康关系密切,良好住宅环境有利于身体健康。住宅环境可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可影响众多家庭成员的健康,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装饰, 装饰,装修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与防治 ——室内有害气体的污染和防治 ——室内有害气体的污染和防治摘要: 摘要:室内装饰,装修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实时,准确的检测, 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已迫在眉睫.在此,较详细的叙述了装饰,装修导致室内有害气体 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防治对策. 关键字: 关键字: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气体污染;污染防治 一,概述据统计现代人有 80%以上时间在室内度过[1],全世界每年有 280 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装修污染, 全球约 4%的疾病与室内环境相关[2],装修污染已经被列为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问题之一.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装修已成为消费热点.但是,市场装饰,装修材料质量良莠不齐,某些装 饰修材料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给室内空气带来了污染,由此所诱发的各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人民 群众的身心健康[3]. 很多室内空气污染物都是刺激性气体,比如说二氧化硫,甲醛等,这些物质会刺激眼鼻,咽喉以 及皮肤,引起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更严重一些,在污染的空气中长期生活,还会引起呼吸功能 下降,呼吸道症状加重,有的还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肺癌,鼻咽癌患 病率也会有所增加.认清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有助于我们合理的选用绿色建材,同时对现有的 室内污染物进行治理. 二,室内有害气体的来源和危害 室内有害气体的来源和危害 有害气体目前我国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的人 开始注意家庭装潢,而家装材料中的有毒物质是引起室内污染的重要原因.室内装修的五大主要污染 源分别是甲醛,苯物,氨气,氡,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4]. 下面主要介绍五大主要污染源的来源及其危害: ,甲醛 (一) 甲醛 , 甲醛(HCH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醇,醚,其 40%的水溶 液称为"福尔马林" ,被确认为有效的杀菌和消毒物质,作为有用的化学物质很早就被人们所应用, 目前医学上仍用福尔马林做防腐剂.甲醛具有较强粘合性,有防虫,防腐,加强板材硬度的功能.室 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室内装修的胶合板,细木工板,纤维板和刨花板等板材以及用人造板制作的 木制家具.其他装饰材料,如化纤地毯,油漆,墙纸,塑料泡沫,涂料及一些有机材料也含有一定量 的甲醛.但是人们若是经常接触这种挥发性有机物,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甲醛主要会对呼吸系 统造成伤害,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疑致癌或物质. ,苯和苯系 (二) 苯和苯系物 ,苯和苯系物 苯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常作有机溶剂,苯系物 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苯存在于油漆,胶,涂料及腻子中.苯和苯系物也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 定为致癌物质.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的症状,轻者头 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以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苯主要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 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苯系混合物的人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并能引起白血病.孕妇吸入 大量甲苯有可能造成胎儿畸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缺陷[5]. (三) 氨 , 氨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挥发性的碱性气体,比空气轻,溶解度高.主要来源于施工中使用的 混凝土添加剂如防冻剂,膨胀剂和早强剂;建筑装修材料中的胶黏剂,涂料添加剂和增白剂.氨的溶 解度较大,易溶于上呼吸道的水分中,因而吸入后仅很小的一部分能够到达肺组织.可造成眼睛,呼 吸道和皮肤的刺激,伤害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长期接触严重者可以导致肺癌. ,氡 (四) 氡 , 无色无味放射性气味,能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是石头和土壤中的铀在衰变过程中的产物.主 要来源以天然石材为主的无机材料(花岗石,大理石,石膏,水泥,砂等)和矿渣及工业废渣综合利用 后的产品.氡能够进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 振,昏昏欲睡.接触高浓度的氡气及其衰变产品,可以增加诱发肺癌的机会,大剂量的辐射作用下, 可能引起皮肤癌和白血病[6]. ,TVOC (五) ,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是由一种或多种碳原子组成,容易在室温和正常大气压下蒸发的化 合物的总称,他们是存在于室内环境中的无色气体,由建筑材料,清洗剂,化妆品,蜡制品,地毯, 家具,激光打印机,影印机,粘合剂以及室内的油漆中散发出来,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及血 液有毒害影响.短期的接触可使眼睛不适:灼热,干燥,异物感,水肿;喉咙不适:喉干;呼吸问题: 呼吸短促,哮喘,头痛,贫血,头昏,疲乏,易怒等. 三,家庭装饰装修有害气体的防治 家庭装饰装修有害气体的防治家庭装饰装修要做到绿色环保,并不是绝对的没有污染,而是把污染降到最低.任何装修都会造 成污染,但是只要污染的程度不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首先,家庭装修设计要简洁,实用,应尽可能的少使用人造板材;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室内空气流 通的问题,如果居室设计封闭,通风不畅,就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除.选材时也要严格选用安全环保 型材料,一定要注意看是否有环保产品的绿色标志,尽量选刺激性气味小的材料.施工时也要注意要 尽量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应选择正规的装饰公司施工,确保施工过程中绿 色安全. 其次, 如果在装修后发现了空气污染, 也要及时的采取治理措施. 常见的治理方法有物理吸附法, 化学吸附法和光触媒法等方法. 物理吸附法就是利用活性炭, 多孔铝硅酸盐, 氧化铝等无机物的多空, 微孔吸附效应,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物理吸附法往往只对特定的物质有效,且 受环境影响较大.化学吸附法是采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将有害气体转为其他物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主 要有甲醛捕捉剂,氨除味剂,苯消除剂等分别对甲醛,氨,苯等能起到一定的净化清楚作用.但需要 注意的是这些化学物质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或出现清除不彻底,有害气 体再次反弹的情况.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中心的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 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把有机污染物分 解成无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清除装修污染的方法,且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 光触媒还有杀菌,除臭,防霉,自洁,净化空气等功效,能够综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四,结束语 室内装饰装修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室内环境中有害气体的污染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认清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防治污染,在享受美的同时,对自 己的身体健康进行保护

人体与自然环境 人的健康和疾病首先受到生物的、遗传的因素影响,但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形成制约。 人体是自然之物和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与社会必须是和谐的,它与自然界任何东西一样必须休养生息。而现代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式、生活习惯已背离了这个自然法则。由于激烈的竞争,人和人之间矛盾尖锐,缺乏基本的信任和理解,人会时常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同样,人们为了金钱打拼超负荷地付出,透支身体,尤其在尔虞我诈、充满心机与狡诈的商场,身心屡遭创伤而心力交瘁……总之,躁动的社会和人心挑动了人们的物欲和各种欲望,随之而带来不平和苦痛给人的心理造成重荷和压力,人们在满足欲望,追求权力和金钱的时候,就带来社会不平等和不平衡,社会就出现了不和谐。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的保证,道家推崇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崇高天疲乏(即自然的法则)就是强调:只有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才会获得健康,所以人应该追求“无为自化,清静自己”的境界。过分的物质欲求使人沦为经济动物、物质奴隶,只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修养才能使现代人“返璞归真”,才符合自然的法则,人才可能健康长寿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其中的一个分子。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切事物是变化的,自然界的变化又时刻影响着以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切事物是变化的,自然界的变化又时刻影响着人体。这便是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及自然对人的制约关系。人对自然适应不是被动的,其表现为能动的改造自然、同自然作斗争。 从自然界影响人体生理来说,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界的变化也引起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以气候为例:一年四季气候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之分。人体随气候的变化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如《灵枢�6�1五癃津液别篇》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升,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温不行,水下流胶月光,则为溺与气。”这就是说气候炎热,人易出汗。天气寒冷,则少汗多尿。讲的是人对自然的适应性。 由于季节气候急剧变化,人对自然适应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或者人体的调节机能对自然界变化不能做适当的调节,便会生病。如某些季节性疾病的发生,就是这个道理。伟大医学家孙思邈的《四季养生法》中说:“春嘘明月要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闭,秋呬要知金润肺,冬吹盖肾坎中安……”这是针对四季变化而采取的积极养生之道,是整体观念运用运用于养生的范例。 。 昼夜晨昏对人体有影响,一日气候也有变化,故《灵枢�6�1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虽然变化不如四季那样明显,但对人体也有影响,如有些疾病白天较轻,夜晚较重,就是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我们练少林功,早晨和上午练站桩和外经,会感到精力充沛,周身轻松;反之则会感到身体疲惫。下午或晚上练内经则会有周身轻松,内在舒展,气血畅通之感;反之则无明显感觉。这是前人视 昼夜变化,在练功中总结的经验。 此外,地域对人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地理特点,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西北偏于寒冷而干燥,东南偏于温暖而湿润。由于地势有高低之异,气有暖寒之别,一旦迁居异地,则有不适之感。这是环境突变对人体的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适应。 另外,人们在改造自然、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影响也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来对大自然环境的污染,人来对大自然污染过度,反过来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人与环境关系密切,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摄取水和各类营养物质来维持人体的发育、成长和遗传。这使人体的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就是说人类和其他生物不仅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它们的物质组成也是和环境的物质组成保持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平衡破坏了,则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环境污染或公害问题,主要就是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同人类的生存不相适应的问题。 观察一下自己从早到晚的生活, 从起床、洗漱、早餐、上班、工作、下班、买菜、做饭、涮碗、洗衣,看电视、看书、最后睡觉,我们在不断地使用来自地球的能源、水、农产品、工业品和矿产品,日常生活中的棉制品、木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石油制品、粘土制品和生物制品等,都是地球资源做成的,而且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往往还需要耗用大量的能源和淡水资源。就这样,我们强烈地依赖着地球资源而生活着。一旦大自然停止了原料的供给,我们将会彻底失去生存的条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强化统一,就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否则,那些只考虑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不考虑环境的质量,甚至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的作法,结果只能是破坏了统一,强化了对立,人类发展的需求既不能满足,两者的关系也不能得到改善,而且,环境破坏后的遗患,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保持好人体的身体健康呢? 第一, 要加强锻炼,调节心理。我们可适当缩短工作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在家可以读书、种花、养鸟,出门可以散步、逛店,远涉可以旅游登山。其中的种种乐趣和兴趣使我们享受快乐,愉悦心情,以驾照人的清静自然本性。 第二, 要最尊重自然,减少污染,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应该只是一个遥远的梦!今天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每周有一个植物种彻底消失,每天都有一个动物被灭绝,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正在消失……,残酷的事实迫使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径。因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人类已经跨入了二十一世纪,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时代,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积极倡导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人类环境意识的深刻觉醒,从一个对自然发号施令的主宰者,成为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朋友,实现人类角色的一次转换,构建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不仅仅是我们对自然态度另一个的选择,而且是我们全世界全人类责无旁贷的重任。因为“谁都不是孤岛,而是广袤大陆本身;海浪每冲刷掉一寸土,它就少了一块……任何人死亡都是损失,因为他包孕在我们人类之中……再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也为你敲响。”英国诗人约翰�6�1邓恩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它的答案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再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也为你敲响。保护自然,人人有责!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大自然污染对人体带来的有害影响。 综上所述,人体一方面受到大自然原生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这要求我们要加强自身锻炼,合理膳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来减少大自然所产生的次生因素对我们身体的健康的影响。只有两者都实现才能搞好人体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与健康医学杂志官网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 复旦学报.医学版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广东医学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 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 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 环境与健康杂志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 中国卫生统计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 中国妇幼保健23. 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 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 解剖学报5. 中国免疫学杂志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 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 现代免疫学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 中国急救医学 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 中华内科杂志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 中华血液学杂志6. 中华肝脏病杂志7. 中华消化杂志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 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11. 中华麻醉学杂志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1.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 临床儿科杂志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4. 中华核医学杂志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环境与医学杂志

《环境》 大 16开 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CN44-1167/X单 价:定 价: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6开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24/N单 价:定 价:

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环境类的专业杂志不好买,可以联系出版社购买,要不就是邮局订半年以上建议去办张图书卡,在图书馆的资源与环境,或者环境与化学等分类下寻找,现在不管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这类的书籍都相当多

这是我那两天在网上找的,你看看吧:英文刊名nbsp;中文刊名nbsp;出版nbsp;收录库nbsp;国际标准期刊号ACTAnbsp;CHIMICAnbsp;SINICAnbsp;nbsp;化学学报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0567-7351nbsp;ACTAnbsp;MECHANICAnbsp;SINICAnbsp;nbsp;力学学报(英文版)nbsp;nbsp;CHINESEnbsp;JOURNALnbsp;MECHANICS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0567-7718nbsp;ACTAnbsp;PHARMACOLOGICAnbsp;SINICAnbsp;nbsp;中国药理学报nbsp;nbsp;ACTAnbsp;PHARMACOLOGICAnbsp;SINICA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671-4083nbsp;ACTAnbsp;PHYSICAnbsp;SINICAnbsp;nbsp;物理学报nbsp;nbsp;CHINESEnbsp;PHYSICALnbsp;SOC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0-3290nbsp;CELLnbsp;RESEARCHnbsp;nbsp;细胞研究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1-0602nbsp;CHEMICALnbsp;JOURNALnbsp;OFnbsp;CHINESEnbsp;UNIVERSITIES-CHINESEnbsp;nbsp;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bsp;nbsp;HIGHERnbsp;EDUCATION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0251-0790nbsp;CHINESEnbsp;JOURNALnbsp;OFnbsp;CHEMISTRYnbsp;nbsp;中国化学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1-604Xnbsp;CHINESEnbsp;MEDICALnbsp;JOURNALnbsp;nbsp;中华医学杂志nbsp;nbsp;CHINESEnbsp;MEDICALnbsp;ASSOCIATION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0366-6999nbsp;CHINESEnbsp;PHYSICSnbsp;nbsp;中国物理nbsp;nbsp;CHINESEnbsp;PHYSICALnbsp;SOC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9-1963nbsp;CHINESEnbsp;PHYSICSnbsp;LETTERSnbsp;nbsp;中国物理快报nbsp;nbsp;CHINESEnbsp;PHYSICALnbsp;SOC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0256-307Xnbsp;CHINESEnbsp;SCIENCEnbsp;BULLETINnbsp;nbsp;科学通报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1-6538nbsp;COMMUNICATIONSnbsp;INnbsp;THEORETICALnbsp;PHYSICSnbsp;nbsp;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nbsp;nbsp;INTnbsp;ACADEMICnbsp;PUBL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0253-6102nbsp;EPISODESnbsp;nbsp;地质幕nbsp;nbsp;INTnbsp;UNIONnbsp;GEOLOGICALnbsp;SCIENCE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0705-3797nbsp;SCIENCEnbsp;INnbsp;CHINAnbsp;SERIESnbsp;A-MATHEMATICSnbsp;nbsp;中国科学A—数学,物理,天文学(英文版)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6-9283nbsp;SCIENCEnbsp;INnbsp;CHINAnbsp;SERIESnbsp;B-CHEMISTRYnbsp;nbsp;中国科学B—化学(英文版)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6-9291nbsp;SCIENCEnbsp;INnbsp;CHINAnbsp;SERIESnbsp;C-LIFEnbsp;SCIENCESnbsp;nbsp;中国科学C—生命科学(英文版)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6-9305nbsp;SCIENCEnbsp;INnbsp;CHINAnbsp;SERIESnbsp;D-EARTHnbsp;SCIENCESnbsp;nbsp;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英文版)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6-9313nbsp;SCIENCEnbsp;INnbsp;CHINAnbsp;SERIESnbsp;E-TECHNOLOGICALnbsp;SCIENCESnbsp;nbsp;中国科学E—技术科学(英文版)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006-9321nbsp;SCIENCEnbsp;INnbsp;CHINAnbsp;SERIESnbsp;G-PHYSICSnbsp;ASTRONOMYnbsp;nbsp;中国科学G—物理天文学nbsp;nbsp;SCIENCEnbsp;CHINAnbsp;PRESSnbsp;nbsp;SCInbsp;CDnbsp;SCIEnbsp;nbsp;1672-1799nbsp;ACTAnbsp;BIOCHIMICAnbsp;ETnbsp;BIOPHYSICAnbsp;SINICAnbsp;nbsp;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nbsp;nbsp;SHANGHAInbsp;INSTnbsp;BIOCHEMISTRY查看原帖>>

生活环境质量及其演变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 环境卫生措施、对策及其评估; 环境卫生监测、监督程序和经验; 《环境与健康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联合主办的国内唯一的环境卫生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本刊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环境与遗传病论文

疾病简介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编辑本段]疾病类型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根据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 其一是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遗传物质的改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可见,表现为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由于染色体病累及的基因数目较多,故症状通常很严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畸变和功能改变。 其二是单基因病,目前已经发现 5余种单基因病,主要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疾病,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突变所致。所谓显性基因是指等位基因中(一对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的基因)只要其中之一发生了突变即可导致疾病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只有当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了突变才能致病的基因。 第三是多基因病,顾名思义,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如唇裂就有轻有重,有些人同时还伴有腭裂。值得注意的是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很多常见病如哮喘、唇裂、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先心病、癫痫等均为多基因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要到儿童期才发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般要在中年时期才出现疾病的表现。有些遗传病需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发病,如孝喘病,遗传因素占80%,环境因素占2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遗传因素占30%~40%,环境因素占60%~70%。遗传病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为家族性的,但也有可能一个家系中仅有一个病人,为散发性的,如苯丙酮尿症,因其致病基因频率低,又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夫妇双方均带有一个导致该疾病的基因时,子女才会成为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同一基因座位上的两个基因都不正常)而得病,因此多为散发,特别在只有一个子女的家庭,偶有散发出现的遗传病患者,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遗传病能够治疗吗? 以前,人们认为遗传病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遗传学工作者在对遗传病的研究中,弄清了一些遗传病的发病过程,从而为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并不断提出了新的治疗措施。家族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 遗传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身性、遗传性的特点。 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单基因病。 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 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 2.隐生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 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 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上述遗传病并非携带致病基因就肯定会发病。 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密切联系!遗传按生物体的照性状分,还可以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所谓质量性状就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差别,这主要是遗传决定的,受环境因数影响小。也就是男女的差别!数量性状即稻谷的重量,人的身高,颜色深浅等等,这些都叫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基因数一般不易测算,因为误差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主要讲基因的总效应!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超过遗传因子! 总之,绝大部分疾病是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有人认为只有受父母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才是遗传病,这一认识不够全面。例如有一些染色体畸变并非由父母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产生,习惯上染色体畸变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内。还有人认为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这一概念也不确切,因为在人类所有疾病中,除了少数几种(如外伤造成骨折)完全由环境因素所致,不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几乎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两者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可不相同。即使细菌感染、外伤后癫痫等环境因素十分明显的疾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易感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不可能把这些病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之中。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A类,如21三体综合征)和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D类, 如外伤性骨折)都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类疾病都居于B类和C类。B类指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才发病,如苯丙酮酸尿症患儿在出生后摄入苯丙氨酸就会发病。 C类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发病起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病、感染等;但不同疾病的遗传度不同,即遗传因素影响越大,则遗传度就越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 A、B、C等三类均属遗传病,但C类如感染、外伤后癫痫等在习惯上不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中。遗传病不同于先天性疾病,后者是指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的疾病。虽然不少遗传病在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但也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表现正常,而是在出生数日、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后才开始逐渐表现出来,这显然不属于先天性疾病。另一方面,先天性疾病也并不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例如孕期母亲受放射线照射时所致的先天畸形,就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同于家族性疾病。虽然有些由于同一个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可表现遗传病的家族发病,但是不同的遗传病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是复杂多样的,有些遗传病(如白化病等隐性遗传病)就可能没有家族史,另一方面,家族性疾病也可能由非遗传因素(如相同的生活条件)造成,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A使多个家族成员出现夜盲。 过去认为遗传病是一个较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遗传病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英国1914年的一项儿童死因调查表明,非遗传性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占%,而遗传性疾病只占%,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疾病各占50%。国内的情况也同样,1951年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重要地位,但在1974~1976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先天畸形占全部死因的%,居首位,而在这些畸形中,属遗传病的达3~10名。另一方面,遗传病的病种非常多,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新的遗传病更是层出不穷。表1 表明1958~1982年人类认识的单基因病的病种,至今已有4000种左右的遗传病被人们所认识。 简史 18 世纪法国人莫佩尔蒂第一个对遗传病作了家系调查,他分析了白化病的遗传方式。1814年亚当斯发表有关临床疾病遗传性质的论文,这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遗传病的文章。1908年.加罗德首次提出“先天代谢异常”的概念,将遗传与代谢联系起来,并认为尿酸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的遗传规律可以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为医学遗传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949年L.波林提出了“分子病”的概念。1944年比克尔首先提出控制新生儿营养,可有效防止苯丙酮酸尿症的发展,为遗传病的有效治疗开创了新的一章。1958年J.勒热纳发现先天愚型患儿为三条21号染色体,这是第一次报道了遗传病的染色体异常。 1969年拉布斯发现了 X染色体的脆性部位,为染色体的畸变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从60年代起,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开始应用于临床。1978年卡恩和多齐首次将 DNA重组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他们诊断了一例镰刀状细胞性贫血,此后这一诊断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分类 按照目前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水平,可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 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亲或母亲的一对染色体上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这类疾病虽然种类很多,3000种以上(见表[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1958~1982年全世界报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病种数),但是每一种病的患病率较低,多属罕见病。欧美国家统计,约1%的新生儿患有较严重的基因病。按照遗传方式又可将单基因病分为四类: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一对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其余22对均称常染色体。同源常染色体上某一对等位基因彼此相同的,称为纯合子,一对基因彼此不同的称杂合子。如果在杂合状态下,异常基因也能完全表现出遗传病的,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先天性肌强直,这类遗传病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率相同。父母中有一位患此疾病,其子女中就可能出现患者。据估计,约7‰新生儿患有常显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必须均是异常基因纯合子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病。大多数先天代谢异常均属此类。父母双方虽然外表正常,但如果均为某一常显体隐性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其子女仍有可能患该种遗传病。近亲婚配时容易产生纯合状态,所以其子女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也高。③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这是当异常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能且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症状的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引起该病的异常基因为,纯合子 表现为重症贫血,杂合子则表现为中等程度的贫血④ 伴性遗传病。分为X连锁遗传病和Y连锁遗传病两种。有些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过于短小,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异常基因将随X染色体传递,所以称为X连锁遗传病。也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前者是指有一个X染色体的异常基因就可表现出来的遗传病,由于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一条,所以女性获得该显性基因的机会较多,发病率高于男性,但这类遗传病为数很少,至今仅知10余种。如Xg血型,又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 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指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在纯合状态下才发病者,在女性,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都属异常时才患病,如果其中有一条 X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正常就不会患有此病。但是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就会表现出遗传病,所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这种伴性隐性遗传病占伴性遗传病的绝大部分,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都比较常见。据估计约1‰新生儿患有X连锁遗传病。 Y连锁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则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些基因随着Y染色体在上下代间传递,也叫全男性遗传。在人类中属于 Y连锁遗传病的有外耳道多毛症等。 多基因遗传病 与两对以上基因有关的遗传病。每对基因之间没有显性或隐性的关系,每对基因单独的作用微小,但各对基因的作用有积累效应。一般说来,多基因遗传病远比单基因遗传病多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程度,可用遗传度来说明,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遗传度越高,说明这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越大。例如唇裂、腭裂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达76%,而溃疡病仅37%。多基因遗传病还包括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在人群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患病率在2~3%以上。 染色体病 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新生儿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为 %。染色体异常称为染色体畸变,包括常染色体的异常和性染色体的异常。但是染色体病在全部遗传病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仅约1/10。 遗传病的研究和诊断 要研究判断某一疾病是否为遗传病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家系调查及分析、挛生子分析、种族比较,伴随性状研究、动物模型和 DNA分析。通过家系调查、分析并与人群发病情况比较,不仅可以判断某病是否为遗传病,如果是遗传病的话,还可进一步确定其遗传方式。通过单卵孪生和双卵孪生同胞发病的一致率分析,可能判断某种病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种族和民族发病情况的比较,尤其是对同样生活环境不同种族的发病率的研究可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重要线索。在伴随症状分析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同种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应用这一系统作为遗传病标志。研究作为某一遗传的伴随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则也能为遗传病的判断提供依据。目前已建立了数十种染色体畸变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动物模型,为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DNA分析是近年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以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在遗传病判断中应用最多。 遗传病的临床诊断比其他疾病更困难。一方面遗传病的种类极多,另一方面每一种遗传病的单独发病率很低,所以临床医师在遗传病的诊断上不容易取得经验。除了一般疾病的诊断方法(如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仪器检查)外,遗传病的诊断还可能需要依靠一些特殊的诊断手段,如染色体检查,特殊的生化学测定及系谱分析。遗传病的临床表现是最重要的诊断线索,每一种遗传病都有一些症状、体征同时存在,被称为“综合征”,这是提示诊断的最初线索,也是选择实验室检查和其他遗传学检查的依据。对遗传病患者必须要详细询问家族史并绘制准确可靠的家系谱,对家系谱的分析不仅是遗传病诊断的一项依据,而且对遗传方式的判明及进行遗传咨询也是极为重要的。皮纹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另一种特殊手段,主要对染色体病最有价值,对其他个别单基因遗传病也可能有一定意义,常用于临床检查的是指纹、掌纹、掌褶纹、指褶纹和脚掌纹。许多遗传病的最后诊断,还有赖于染色体检查和特殊的生化测定或DNA分析。 产前诊断是遗传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婴儿出生以前通过穿刺取得羊水或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或代谢产物测定,或进行DNA分析对胎儿的发病情况作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流产以终止妊娠,这在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目前人类对大多数遗传病还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条件下,用终止妊娠来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更具有突出的意义。近年来由于 B型超声扫描仪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提高,在产前诊断,尤其是发育畸形的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胎儿镜也开始应用于产前诊断。 基因诊断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也能对近百种遗传病作出准确的诊断,但是由于这些遗传病大多数还不能作有效治疗,所以从医学伦理学的观点来看,除应用于产前诊断外,基因诊断的推广仍存在很大问题。 治疗和预防,要根治遗传病,应该从基因水平或染色体水平来纠正已发生的缺陷,这种方法称为基因治疗,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但是基因治疗在理论上、技术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困难,目前谈不上临床应用。目前对遗传病所能进行的治疗只是在早期诊断的前提下,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如饮食成分等),调节代谢过程,防止症状的出现,称为“环境工程”。目前能应用于环境工程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疗法(如苯丙酮尿症用低或无苯丙酮酸奶粉喂养)、药物疗法(如用维生素B6治疗B6 依赖症,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等)、手术治疗(如脾切除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的补充(如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戈谢氏病)和对症疗法(如用抗癫痫药物控制苯丙酮酸尿症的惊厥)等。环境工程虽然可以减轻或消除一些遗传病的症状,对个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是治疗结果却使带有致病基因的患者不仅存活下来,甚至还能继续繁殖后代,而这些患者如果不经治疗本来可以自然淘汰,至少不会繁衍后代。所以环境工程对整个人类的影响可能是有害的,它将使致病基因的频率在人群中逐代提高,从而导致遗传病发病率的增高。 正因为目前对大多数遗传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所以遗传病的预防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防措施包括新生儿筛查、环境保护、携带者的检出和遗传咨询等方面。新生儿筛查是指对所有出生的婴儿进行某项遗传病的简单检查,以便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开始治疗,防止症状发生。只有那些在症状出现以前就可以通过检查发现生化异常,而且已有治疗措施,而不给予治疗日后又会造成严重残疾的遗传病才进行新生儿筛查。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在许多国家已列为法定新生儿筛查项目。中国自1982年以来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也进行了一些筛查。其中1985年发表的全国12省市的苯丙酮酸尿症筛查是中国第一次报告的较大规模的新生儿筛查。生物素基酶缺陷的新生儿筛查在国际上也还是一个新课题,中国从1987年开始已在北京开始了这项筛查工作。环境保护是指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畸剂、致癌剂、致染色体畸变剂和致基因突变剂,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携带者检出是指将那些外表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或异常染色体的个体从人群中检出,对其婚姻和生育进行指导,防止其后代发生这种遗传病,检出的方法主要是染色体检查、特异的酶活性测定或代谢产物测定以及DNA分析,目前已能对染色体平衡易位及百余种单基因病作携带者的检出,对这些遗传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遗传咨询, 1952年首先出现在美国,中国70年代以后才开展起来,是医务人员对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对该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防治、预后,以及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患者的同胞子女再患此病的危险率作出估计,给予建议和指导。可以认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终止妊娠三者为防止遗传病患者出生的“三部曲”。有人把婚姻咨询和生育咨询也纳入遗传咨询的范畴内,这些工作对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

摘抄百度: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是谈论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定义,然后从生理和心理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论述二者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关键词: 遗传 脑 神经系统 环境 狼孩 孟子 心理发展 什么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心理学界把所有的因素划分为二的因素,一个是遗传因素,另一个是环境因素。下面我们具体论述: 一,所谓的遗传是指经过受孕到个体生命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给子女的一种生命变化历程过程。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有遗传因素决定,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首先,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正是遗传的因素,是人类的个体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一个高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物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物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饿的内脏感觉。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变成画家。而且,有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个体发展的个体差异提供了可能性。遗传因素的差异决定着心理活动所依据的物质基础,大脑及其活动的差异,从而影响心理机能的差异。例如,一个是父母近亲结婚而生来的婴儿,另一个是白种人和黑种人结婚生下来的婴儿,给他们与同样的生长环境,那么二十年后结果会怎么样,我想大家肯定非常清楚,。 最后,我们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来自主体的自身物质基础非机体与外界发生作用的组织机制以及机体内部调节机制,从而使生命体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自稳定性能的结构,它能够不断地从外界吸取自己发展所必须的各种“养料”,进行加工改造,使机体能吸收成长,从而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正是从这样丰富的意义上,我们强调遗传因素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指出,这种可能是多样的,其多样性不但由于遗传素质功能的潜在性,还因为环境因素的丰富性,这种可能的多样性相对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广泛而有希望的前景。可以断言,在正常状态内,个体的整体发展水平不会因遗传因素而受阻。就人的智力发展而言,一些脑科学家认为,大脑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远远没有被充分开发,其中被开发的比例只占10,,15,左右,大部分的区域尚未被“唤醒”。因此,对于每个正常的人来说,不必去担心或埋怨天生之材的不济,而是应该充满信心地去开发自己的“潜能”。“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古话体现了这一真理。 二,所谓环境是指个体生命开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环境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直接影响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量的研究证明,遗传和生长等因素只是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一系列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教养方式等人文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发展的现实性。在藤永保等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中,就有一个因“母爱剥夺”而造成姐弟两人身体和心理方面发展严重迟缓的实例。在日本北方的农村,有一个妇女备受游手好闲的丈夫的暴力,但又不敢提出离婚。在忍受着经济和心理双重煎熬的情况下,她对自己的两个孩子渐失母爱,最后听任丈夫把3岁的姐姐和2岁的弟弟关在一个黑暗的小屋子里,每天只给他们吃一顿剩饭。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年,被人们发现时,6岁的姐姐和5岁的弟弟两人身高只有80厘米,体重只有8公斤,相当于1岁的婴儿。姐弟俩完全不会行走,不会说话,没有任何表情。藤永宝等人的研究虽然是极个别的例子,但充分说明家养教育行为应答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尽管一个儿童生来听觉器官是健全的,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音乐环境或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如果没有适当的外语环境或外语教育,就不可能学会外语。 环境是任何有机体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一个无须加以证明的客观事实。对于人类来说,社会环境,又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兽的基本条件,其中人类社会共同使用的、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言以及与个体之外其他人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环境中把个人与社会群体联系起来的最根本的手段,脱离了人类群体又不会使用语言的“狼孩”的出现证明了这一点。古文《三字经》中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如果真是如此,那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恶人呢,如果天生性善,想必其恶应该是后天形成的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接下去的两句就是“性相近,习相远”了,这就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都是同一父母所生,长大后个性迥然不同,想必也是后天形成的。后天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啊,它可以使一个原本个性善良的人渐渐走向不归路,也可以让两个同时、同地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个性完全不同。环境就像个老师,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孟子的母亲最了解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个小孩子,有样学样的本能,更容易学到不好的习惯,这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当初孟母没有这样做,也许就没有孟子这样的一个旷世伟人,真是环境造就圣人啊。 环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每个人事事都受环境的影响,晏子春秋上曾有“南橘北枳”一语,就是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为淮南的环境适合它的成长,所结的果实饱满又香甜,一旦移到淮口的枳。这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上的各个例子,都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且远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被环境影响的经验。父亲是医生,儿子也可能选医生这一行,父亲经商,儿子也可能经商,父亲是黑道,是贩毒,儿子也可能学坏。这也就是“家学渊源”的道理。所以不论是家庭、学校、至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就不会有“不良青少年”这一词了。 社会就像个大染缸,造就出许多不同的人,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一个认真努力的学生,到了一个读书风气不好的班级,想不受影响也难,不知不觉日久就会被同化了。环境的魔力是难以抗拒的。 另外,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和困难的工作。教育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积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 三,遗传与环境也有相互的关系,这一直被人们所探讨。在我看来他们是抵抗与互补的关系。 遗传抵抗环境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的一则史实,其要点是,有一批儿童在胎儿期或出生伊始,就陷入一年左右的严重饥馑的环境,但是当他们长到19岁时,其智力并没有表现出不良。这表明智力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对恶劣环境有着坚强的抵抗力。 环境抵抗遗传有一种遗传病,叫苯丙酮尿症,它导致患者智力低下,而且大多数夭折。但是现在的医学可以在胎儿出生后的两、三天里就查明是否患有此病。如果是的,就喂以一种代乳品来辅助成长,从而防止这样的婴幼儿罹患此病。总之,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彻底治愈作为遗传病的苯丙酮尿症了,这是医疗技术作为环境影响因子强有力地抵抗不良遗传决定的典型例子。 下面我们谈遗传与环境互补的一面。 遗传与环境互补环境都属于“一般正常”的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的,这可以通过“成熟”来说明。 “成熟”的论题可以这样地表述,如果一项机能从根本上说是遗传决定的,那么当这项机能已经出现,却未成熟时,你要它做出充分的表现,就得加大环境的影响力度,如果这项机能相当成熟了,那么要它做出充分的表现,就不需要很大的环境影响力度。书中引了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的双胞胎爬梯实验来说明这个论题。 总体来说,成熟的论题表明,当一机能未成熟时,教学、训练将是事倍功半的,当一机能成熟时,相对而言,教学、训练将是事半功倍的。 以上是关于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些基本看法,而为了更便于从教师工作的角度看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我们还需要知道“结构性特征”和“机能性特征”这一对概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首先遗传为心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所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得重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这种传递不仅是指疾病的传递,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传递.所以,遗传病的发病表现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里携带的致病基因,通过生殖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可能把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单基因遗传病(1种病由1对基因决定)约有3360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成骨不全症、 牛皮癣 、高胆固醇血症、多囊肾、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腓肌萎缩症、软骨发育不全、上睑下垂、全身自化、 着色性干皮病、鱼鳞症、眼球震颤、视网膜色素变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结肠息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先天聋哑、高度近视等)。半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0%左右。多基因遗传病(每种病由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病种虽不多,但发病率高,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原发性 高血压 、支气管 哮喘 、 冠心病 、 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精神分裂 症、 癫痫 、先天性 心脏病 、 消化性溃疡 、下肢 静脉曲张 、 青光眼 、肾结石、脊柱裂、无脑儿、唇裂、腭裂、畸形足等。其特点是:1.家族聚集 2.受环境影响较大。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20%左右。染色体病(染色体异常所致的遗传病)近500种,如先天愚型(伸舌样痴呆)、原发性小睾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两性 畸形等。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左右。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倡和实行优生:1.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大大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生概率。2.进行产前诊断。3.有遗传病史的夫妻还要进行遗传咨询,主要要调查家族史。4.在适合的生育年龄生育(24~29周岁)[编辑本段]常见遗传病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1.高血压遗传危险度:★★★★★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它们的子孙100%会发生高血压,这是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最典型例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通过高血压患者家系调查发现,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28%;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防治原则1.坚持监测血压,正常状态下至少每年1次。2.限盐补钾。逐步把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到5克,同时多吃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莲子、芫荽、苋菜、菠菜等)。3.防止超重和肥胖。4.戒烟限酒。2.糖尿病遗传危险度:★★★★★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防治原则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3.血脂异常遗传危险度:★★★血脂代谢异常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遗传因素。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目前已经发现有相当部分血脂异常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遗传基因缺陷。由遗传基因缺陷所致血脂异常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遗传倾向,临床上通称为家族性血脂异常。防治原则最重要的是强调“迈开腿,管住嘴”。一方面要适当限制饮食,但食物种类应尽量丰富,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素(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控制体重。同时加强锻炼,使热量消耗掉才不至于使脂肪在体内堆积。4.乳腺癌遗传危险度:★★★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发病的年龄越轻,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防治原则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要特别注意自查,以发现乳癌的蛛丝马迹,早期治疗。乳房包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体征,这种包块与乳腺增生包块不同,常为单个,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大多无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此外,如发现有乳头湿疹、溢液、皱缩,也应引起重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5.胃癌遗传危险度:★★★胃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比较著名的如拿破仑家族,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了胃癌。防治原则患胃癌危险因素包括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抑、吸烟、喜食烟熏食品、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肉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而喜食菌类、新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共同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有胃癌家族史者应去医院监测有无该细菌感染,有则及时治疗。6.大肠癌遗传危险度:★★★家族遗传导致的大肠癌占大肠癌发病总人数的10%~15%。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防治原则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应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少饮含酒精饮料,戒烟。如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①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②大便带脓血或黏液便。③大便变细、变形,排便费力。④时有排便感,却无大便解出。7.肺癌遗传危险度:★★国外研究机构对超过万名日本中老年人展开了长达13年的追踪调查,他们中共出现了791例肺癌。研究者将直系亲属有肺癌患者和没有肺癌患者的两组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患病几率是后者的2倍。肺癌的遗传性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防治原则肺癌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有家族肺癌病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烟草和被动吸烟。如果出现刺激性咳嗽、痰血等症状,尤其是上述高危人群,应尽早找医生诊治。如果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肺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70%。8.哮喘遗传危险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哮喘发病的遗传因素大于环境因素。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几率可高达6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为20%;如果父母都没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只有6%左右。此外,如果家庭成员及其亲属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或食物、药物过敏等,也会增加后代患哮喘的可能性。防治原则成人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儿童期早治疗是减少成人期发病率的关键。有哮喘家族史者应避免各种引发哮喘的环境因素,如吸入各种过敏物质(过敏原)、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吸烟和空气污染等,这些因素在哮喘发病和加剧中起触发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平时要做好居室、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戒烟,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9.抑郁症遗传危险度:★★★★★许多研究都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约为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据国外报道,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为%,三级亲属(堂、表兄妹)为%。防治原则抑郁症的防治应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如果经常出现闷闷不乐、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轻生念头等现象,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10.老年痴呆遗传危险度:★★★科学家在长期研究后发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研究发现,父母或兄弟中有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出4倍。防治原则如果有老年性痴呆家族遗传史的,50岁以后就应该进行检查,看有没有智力方面的障碍,以便及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治疗。除遗传因素外,教育程度低者易患老年痴呆,而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其发病年龄比未受过教育者推迟7~10年。此外,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文化水平和语言水平低、丧偶且不再婚、不参加社交活动、缺乏体力和脑力活动等也易致老年性痴呆症。以上各类遗传病发病率加起来约为30%,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不能再笼统他说遗传病只是一种罕见之症。预防遗传病患儿的降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优生手段。绝大多数遗传病无法治愈。因为现代医学还不能改变已出生的人的基因,所以只要致病基因还在,就无法治愈。但是某些病可以通过不停地用药来缓解病情。[编辑本段]家族遗传病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遗传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身性、遗传性的特点。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单基因病。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2.隐性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上述遗传病并非携带致病基因就肯定会发病。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密切联系!遗传按生物体的照性状分,还可以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所谓质量性状就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差别,这主要是遗传决定的,受环境因数影响小。也就是男女的差别!数量性状即稻谷的重量,人的身高,颜色深浅等等,这些都叫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基因数一般不易测算,因为误差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主要讲基因的总效应!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超过遗传因子!总之,绝大部分疾病是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编辑本段]饮食治疗某些遗传病可通过控制饮食达到阻止疾病发生的目的,从而收到治疗效果。如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体内堆积而致病,可出现患儿智力低下或成为白痴。可是如果诊断准确,在早期最好在出生后7-10天开始着手防治,在出生后3个月内,给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如大米、大白菜、菠菜、马铃薯、羊肉等,则可促使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等到孩子长大上学时,再适当放宽对饮食的限制。又如,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5%的人患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庆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类病人对蚕豆尤其敏感,进食蚕豆后即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故又称“蚕豆病”。对这类患者应严格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同时,这种病还可引起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和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故平时用药必须慎重。[编辑本段]药物治疗药物在遗传病的治疗中往往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痛苦。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止痛剂以减轻病员疼痛。还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如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体内铜代谢障碍,使血内铜的水平升高,导致胎儿畸形。可以服用促进铜排泄的药物,同时限制食用含铜的食物,以保持体内铜的正常水平,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病如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编辑本段]手术治疗手术矫治指采用手术切除某些器官或对某些具有形态缺陷的器官进行手术修补的方法。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于遗传缺陷使患者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明显增高,红细胞呈球形,这种红细胞在通过脾脏的脾窦时极易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可以实施脾切除术,脾切除后虽然不能改变红细胞的异常形态,但却可以延长红细胞的寿命,获得治疗效果。对于多指、兔唇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可通过手术矫治。又如,狐臭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只要将患者腋下分泌过旺的腺体剜掉,即可消除病患。基因疗法基因治疗遗传是一种根本的和有希望的方法。人类的遗传物质,也可以像“虾子向蚯蚓借眼睛”的故事一样,向别的生物借用。即向基因发生缺陷的细胞注入正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说起来简单,可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数十万基因中找出缺陷基因,同时必须制备出相应的正常基因,然后将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内替代缺陷基因,并能够进行正常的表达作用。此种治疗方法,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之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基因疗法还没有彻底研究出来的现阶段,遗传病中能够用上述几种简单方法进行治疗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类治疗只有治标的作用,即所谓“表现型治疗”,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对致病基因本身却丝毫未触及。那些致病基因将一如既往,按照固有规律传递给患者的子孙后代。[编辑本段]分析研究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有人认为只有受父母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才是遗传病,这一认识不够全面。例如有一些染色体畸变并非由父母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产生,习惯上染色体畸变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内。还有人认为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这一概念也不确切,因为在人类所有疾病中,除了少数几种(如外伤造成骨折)完全由环境因素所致,不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几乎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两者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可不相同。即使细菌感染、外伤后癫痫等环境因素十分明显的疾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易感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不可能把这些病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之中。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A类,如21三体综合征)和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D类, 如外伤性骨折)都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类疾病都居于B类和C类。B类指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才发病,如苯丙酮酸尿症患儿在出生后摄入苯丙氨酸就会发病。 C类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发病起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病、感染等;但不同疾病的遗传度不同,即遗传因素影响越大,则遗传度就越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 A、B、C等三类均属遗传病,但C类如感染、外伤后癫痫等在习惯上不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中。遗传病不同于先天性疾病,后者是指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的疾病。虽然不少遗传病在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但也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表现正常,而是在出生数日、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后才开始逐渐表现出来,这显然不属于先天性疾病。另一方面,先天性疾病也并不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例如孕期母亲受放射线照射时所致的先天畸形,就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同于家族性疾病。虽然有些由于同一个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可表现遗传病的家族发病,但是不同的遗传病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是复杂多样的,有些遗传病(如白化病等隐性遗传病)就可能没有家族史,另一方面,家族性疾病也可能由非遗传因素(如相同的生活条件)造成,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A使多个家族成员出现夜盲。过去认为遗传病是一个较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遗传病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英国1914年的一项儿童死因调查表明,非遗传性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占%,而遗传性疾病只占%,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疾病各占50%。国内的情况也同样,1951年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重要地位,但在1974~1976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先天畸形占全部死因的%,居首位,而在这些畸形中,属遗传病的达3~10名。另一方面,遗传病的病种非常多,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新的遗传病更是层出不穷。表1 表明1958~1982年人类认识的单基因病的病种,至今已有4000种左右的遗传病被人们所认识。简史 18 世纪法国人莫佩尔蒂第一个对遗传病作了家系调查,他分析了白化病的遗传方式。1814年亚当斯发表有关临床疾病遗传性质的论文,这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遗传病的文章。1908年.加罗德首次提出“先天代谢异常”的概念,将遗传与代谢联系起来,并认为尿酸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的遗传规律可以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为医学遗传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我看到过(亚洲遗传病病例研究)里面专门写这样的论文`~

遗传病与环境论文

题目 : 你那有问题吗? ——————活在世上靠自己 内容:你再加5亿分 都没人帮你写 你实际点啦 你给钱请人写 人家还可以考虑考虑 这50分什么东西啊 可以兑换人民币吗 1000字 全世界的人都很忙

汗。。不会写。。你自己加油吧。。。

上cnki网下载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这种传递不仅是指疾病的传递,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传递.所以,遗传病的发病表现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里携带的致病基因,通过生殖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可能把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单基因遗传病(1种病由1对基因决定)约有3360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成骨不全症、 牛皮癣 、高胆固醇血症、多囊肾、神经纤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腓肌萎缩症、软骨发育不全、上睑下垂、全身自化、 着色性干皮病、鱼鳞症、眼球震颤、视网膜色素变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结肠息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先天聋哑、高度近视等)。半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血友病)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0%左右。多基因遗传病(每种病由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病种虽不多,但发病率高,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原发性 高血压 、支气管 哮喘 、 冠心病 、 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精神分裂 症、 癫痫 、先天性 心脏病 、 消化性溃疡 、下肢 静脉曲张 、 青光眼 、肾结石、脊柱裂、无脑儿、唇裂、腭裂、畸形足等。其特点是:1.家族聚集 2.受环境影响较大。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20%左右。染色体病(染色体异常所致的遗传病)近500种,如先天愚型(伸舌样痴呆)、原发性小睾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 两性 畸形等。人群中受累人数约占1%左右。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倡和实行优生:1.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大大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生概率。2.进行产前诊断。3.有遗传病史的夫妻还要进行遗传咨询,主要要调查家族史。4.在适合的生育年龄生育(24~29周岁)[编辑本段]常见遗传病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1.高血压遗传危险度:★★★★★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它们的子孙100%会发生高血压,这是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最典型例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通过高血压患者家系调查发现,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28%;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防治原则1.坚持监测血压,正常状态下至少每年1次。2.限盐补钾。逐步把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到5克,同时多吃富含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仁、莲子、芫荽、苋菜、菠菜等)。3.防止超重和肥胖。4.戒烟限酒。2.糖尿病遗传危险度:★★★★★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防治原则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3.血脂异常遗传危险度:★★★血脂代谢异常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遗传因素。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目前已经发现有相当部分血脂异常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遗传基因缺陷。由遗传基因缺陷所致血脂异常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遗传倾向,临床上通称为家族性血脂异常。防治原则最重要的是强调“迈开腿,管住嘴”。一方面要适当限制饮食,但食物种类应尽量丰富,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素(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控制体重。同时加强锻炼,使热量消耗掉才不至于使脂肪在体内堆积。4.乳腺癌遗传危险度:★★★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发病的年龄越轻,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防治原则有乳腺癌家族史者要特别注意自查,以发现乳癌的蛛丝马迹,早期治疗。乳房包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体征,这种包块与乳腺增生包块不同,常为单个,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活动度不好,大多无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此外,如发现有乳头湿疹、溢液、皱缩,也应引起重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5.胃癌遗传危险度:★★★胃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调查发现,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3倍。比较著名的如拿破仑家族,他的祖父、父亲以及三个妹妹都因胃癌去世,整个家族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7人患了胃癌。防治原则患胃癌危险因素包括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抑、吸烟、喜食烟熏食品、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肉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而喜食菌类、新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共同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关,有胃癌家族史者应去医院监测有无该细菌感染,有则及时治疗。6.大肠癌遗传危险度:★★★家族遗传导致的大肠癌占大肠癌发病总人数的10%~15%。亲属中有大肠癌患者的人,患此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大3~4倍,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防治原则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应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少饮含酒精饮料,戒烟。如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①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②大便带脓血或黏液便。③大便变细、变形,排便费力。④时有排便感,却无大便解出。7.肺癌遗传危险度:★★国外研究机构对超过万名日本中老年人展开了长达13年的追踪调查,他们中共出现了791例肺癌。研究者将直系亲属有肺癌患者和没有肺癌患者的两组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患病几率是后者的2倍。肺癌的遗传性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防治原则肺癌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有家族肺癌病史的人,一定要远离烟草和被动吸烟。如果出现刺激性咳嗽、痰血等症状,尤其是上述高危人群,应尽早找医生诊治。如果能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肺癌的治愈率可以达到70%。8.哮喘遗传危险度:★★★★★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哮喘发病的遗传因素大于环境因素。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几率可高达6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为20%;如果父母都没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可能性只有6%左右。此外,如果家庭成员及其亲属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或食物、药物过敏等,也会增加后代患哮喘的可能性。防治原则成人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儿童期早治疗是减少成人期发病率的关键。有哮喘家族史者应避免各种引发哮喘的环境因素,如吸入各种过敏物质(过敏原)、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吸烟和空气污染等,这些因素在哮喘发病和加剧中起触发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平时要做好居室、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戒烟,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9.抑郁症遗传危险度:★★★★★许多研究都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远高于一般人,约为10~30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据国外报道,抑郁症患者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为: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为14%,二级亲属(伯、叔、姑、姨、舅、祖父母或孙子女、甥侄)为%,三级亲属(堂、表兄妹)为%。防治原则抑郁症的防治应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主。如果经常出现闷闷不乐、体重显著增加或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有轻生念头等现象,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10.老年痴呆遗传危险度:★★★科学家在长期研究后发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研究发现,父母或兄弟中有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无家族史者高出4倍。防治原则如果有老年性痴呆家族遗传史的,50岁以后就应该进行检查,看有没有智力方面的障碍,以便及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治疗。除遗传因素外,教育程度低者易患老年痴呆,而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其发病年龄比未受过教育者推迟7~10年。此外,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文化水平和语言水平低、丧偶且不再婚、不参加社交活动、缺乏体力和脑力活动等也易致老年性痴呆症。以上各类遗传病发病率加起来约为30%,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不能再笼统他说遗传病只是一种罕见之症。预防遗传病患儿的降生,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优生手段。绝大多数遗传病无法治愈。因为现代医学还不能改变已出生的人的基因,所以只要致病基因还在,就无法治愈。但是某些病可以通过不停地用药来缓解病情。[编辑本段]家族遗传病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遗传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身性、遗传性的特点。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单基因病。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2.隐性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上述遗传病并非携带致病基因就肯定会发病。其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系,也和环境有密切联系!遗传按生物体的照性状分,还可以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所谓质量性状就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差别,这主要是遗传决定的,受环境因数影响小。也就是男女的差别!数量性状即稻谷的重量,人的身高,颜色深浅等等,这些都叫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基因数一般不易测算,因为误差可以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主要讲基因的总效应!数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超过遗传因子!总之,绝大部分疾病是环境因子和遗传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编辑本段]饮食治疗某些遗传病可通过控制饮食达到阻止疾病发生的目的,从而收到治疗效果。如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使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在体内堆积而致病,可出现患儿智力低下或成为白痴。可是如果诊断准确,在早期最好在出生后7-10天开始着手防治,在出生后3个月内,给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如大米、大白菜、菠菜、马铃薯、羊肉等,则可促使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等到孩子长大上学时,再适当放宽对饮食的限制。又如,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5%的人患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临庆表现为溶血性贫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类病人对蚕豆尤其敏感,进食蚕豆后即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故又称“蚕豆病”。对这类患者应严格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同时,这种病还可引起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和遗传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故平时用药必须慎重。[编辑本段]药物治疗药物在遗传病的治疗中往往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痛苦。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服止痛剂以减轻病员疼痛。还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如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体内铜代谢障碍,使血内铜的水平升高,导致胎儿畸形。可以服用促进铜排泄的药物,同时限制食用含铜的食物,以保持体内铜的正常水平,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病如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剂,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编辑本段]手术治疗手术矫治指采用手术切除某些器官或对某些具有形态缺陷的器官进行手术修补的方法。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由于遗传缺陷使患者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明显增高,红细胞呈球形,这种红细胞在通过脾脏的脾窦时极易被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可以实施脾切除术,脾切除后虽然不能改变红细胞的异常形态,但却可以延长红细胞的寿命,获得治疗效果。对于多指、兔唇及外生殖器畸形等,可通过手术矫治。又如,狐臭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只要将患者腋下分泌过旺的腺体剜掉,即可消除病患。基因疗法基因治疗遗传是一种根本的和有希望的方法。人类的遗传物质,也可以像“虾子向蚯蚓借眼睛”的故事一样,向别的生物借用。即向基因发生缺陷的细胞注入正常基因,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说起来简单,可事实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数十万基因中找出缺陷基因,同时必须制备出相应的正常基因,然后将正常基因转入细胞内替代缺陷基因,并能够进行正常的表达作用。此种治疗方法,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之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在基因疗法还没有彻底研究出来的现阶段,遗传病中能够用上述几种简单方法进行治疗的,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类治疗只有治标的作用,即所谓“表现型治疗”,只能消除一代人的病痛,而对致病基因本身却丝毫未触及。那些致病基因将一如既往,按照固有规律传递给患者的子孙后代。[编辑本段]分析研究由于受精卵形成前或形成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疾病。有人认为只有受父母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才是遗传病,这一认识不够全面。例如有一些染色体畸变并非由父母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在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产生,习惯上染色体畸变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内。还有人认为凡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疾病都是遗传病,这一概念也不确切,因为在人类所有疾病中,除了少数几种(如外伤造成骨折)完全由环境因素所致,不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几乎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两者影响疾病发生的程度可不相同。即使细菌感染、外伤后癫痫等环境因素十分明显的疾病,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易感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不可能把这些病都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之中。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A类,如21三体综合征)和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疾病(D类, 如外伤性骨折)都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类疾病都居于B类和C类。B类指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但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才发病,如苯丙酮酸尿症患儿在出生后摄入苯丙氨酸就会发病。 C类指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发病起作用的疾病,如高血压病、感染等;但不同疾病的遗传度不同,即遗传因素影响越大,则遗传度就越高。所以从理论上来说, A、B、C等三类均属遗传病,但C类如感染、外伤后癫痫等在习惯上不包括在遗传病的范畴中。遗传病不同于先天性疾病,后者是指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的疾病。虽然不少遗传病在出生时就已表现出来,但也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表现正常,而是在出生数日、数月,甚至数年、数十年后才开始逐渐表现出来,这显然不属于先天性疾病。另一方面,先天性疾病也并不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例如孕期母亲受放射线照射时所致的先天畸形,就不属于遗传病。遗传病也不同于家族性疾病。虽然有些由于同一个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可表现遗传病的家族发病,但是不同的遗传病在亲代、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是复杂多样的,有些遗传病(如白化病等隐性遗传病)就可能没有家族史,另一方面,家族性疾病也可能由非遗传因素(如相同的生活条件)造成,如饮食中缺乏维生素 A使多个家族成员出现夜盲。过去认为遗传病是一个较罕见的疾病,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得以控制,而遗传病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英国1914年的一项儿童死因调查表明,非遗传性疾病(如感染、肿瘤等)占%,而遗传性疾病只占%,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类疾病各占50%。国内的情况也同样,1951年北京市儿童的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重要地位,但在1974~1976年儿童死因分析中,先天畸形占全部死因的%,居首位,而在这些畸形中,属遗传病的达3~10名。另一方面,遗传病的病种非常多,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近年发现新的遗传病更是层出不穷。表1 表明1958~1982年人类认识的单基因病的病种,至今已有4000种左右的遗传病被人们所认识。简史 18 世纪法国人莫佩尔蒂第一个对遗传病作了家系调查,他分析了白化病的遗传方式。1814年亚当斯发表有关临床疾病遗传性质的论文,这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一篇系统论述遗传病的文章。1908年.加罗德首次提出“先天代谢异常”的概念,将遗传与代谢联系起来,并认为尿酸尿症等先天代谢异常的遗传规律可以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为医学遗传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