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陈学敏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陈敏医学论文

刘涛, 李琳, 于景坤, 徐吉林. Al2O3对9YSZ固体电解质烧结及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8): 1137-40. (Ei收录).刘涛, 李琳, 于景坤, 马北越. 固体电化学定硫传感器在熔融金属中的应用. 中国冶金, 2010, 20(11): 1-3, 8.刘涛, 李琳, 于景坤. 固体混合电势型CO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工业计量, 2010, 20(4): 1-4.于景坤, 刘涛, 陈敏. MgS+固体电解质硫浓差电池的实验研究. 金属学报, 2005, 41(12): 1285-8.(Sci,Ei收录,影响因子)刘涛, 于景坤, 陈敏. MgS+TiS2固体电解质定硫探头的研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4): 370-2.(Ei收录)刘涛, 于景坤, 袁宇皓. 利用温度梯度法合成硫化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3): 260-2.(Ei收录)刘涛, 于景坤, 李琳. 辅助电极型定硫传感器的研究. 第十四届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 2008-7.刘涛, 常小明, 于景坤. ZrS2和MgS辅助电极的合成.《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7.李秉强, 李志强, 刘涛, 于景坤. 钢包底吹气体透气砖内温度和应力分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31(7): 970-2, 989. (Ei收录)蔺 瑞, 颜正国, 刘 涛, 于景坤. 60t钢包浇注过程中汇流旋涡形成机理. 过程工程学报, 2010, 10(4): 655-9.马北越,于景坤, 刘涛, 庄辉. 碳热还原氮化锆英石合成ZrN-Si3N4复合材料. 耐火材料, 2009, 43(5): 343-5, 349, 一级刊物.刘诗薇, 于景坤, 颜正国, 刘涛. 鱼雷罐车热量损失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0, 9(3): 159-63, 167.获奖情况科研奖励:(1) 200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MgS+固体电解质硫浓差电池的实验研究,于景坤,刘涛,陈敏.(2) 2010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刘涛,李琳,于景坤.其它奖励:2009年“在科技工作中为学院作出突出贡献”,

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探析摘要]目的:广泛取其精华,不断完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及临床应用,从而提高美容医师的审美情趣。方法:总结各学派的审美标准,整理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探析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结果:取化妆造型之长,补美容医学之短,使人类更贴近于自然美,从而引领唯美新时尚。结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内呼外应之美,是最时尚的求美指南。我们提倡求美者走“健美-化妆-整形”这条求美之路,来寻求属于自己的个性美。[关键词]呼应之美;本质特征“呼应”一个熟悉而又经久不衰的字眼,她是文学鉴赏中最常用的一项指标。由前文埋下的伏笔,到后文的悬念被诠释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法,她不断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美容、军事、医药学、工程学、IT、艺术等)。如化妆艺术中常用呼应的造型手法原则;美术中也运用明暗关系、色彩的晕染、渲染来体现人物、环境与角色的呼应。虽然各行业中的呼应是大同小异,但是又各具特色。总之,他们的目的都是“烘云托月,表现主题”。那么,究竟整形泰斗与化妆大师之间,是怎样有机结合、内外呼应地将人的健与美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呢?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究,为了使该专业能与国际接轨,满足众多新世纪求美者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了探索与研究。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着眼于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势、皮纹的走向,来通过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立足于外部五官的长势通过素描学中的明暗关系、色彩的层次晕染、服饰的装扮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典雅、时尚、唯美的真实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她们两者的内呼外应、相得欲彰的联系,将是我们美容医学界探索、研究及应用的新课题。1相互呼应殊途同归:医学美学与化妆美学,一源于整形外科,一源于美术艺术,两者逐渐向医学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共同以人体美为研究对象,殊途而同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必然有美化自身、改变容颜的要求。在社会交际中,容貌美者容易赢得更多的信赖和倾慕,给人以愉快的视觉形象,从而有利于人际间进一步交谈和情感领域的开拓。中央电视台主任化妆师徐晶曾说“:化妆……,能够拂拭掉心灵的尘埃,能够唤起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潜在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甚至有人说“:容貌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正是这种现实社会的需要,人们利用医学手段,来重塑容颜,美化人体;利用美术及艺术的色彩与线条,高光与阴影,造成视错觉,来美化容颜,修饰人体美,二者共同达到藏缺扬优的目的。整形外科学这样一门以诊治畸形为目的的学科,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出一门学科-美容外科学;美术艺术也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独立为一门学科-化妆造型学。各有所长:化妆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通过丰富的化妆材料、运用基本底、高光、阴影(暗影)的明暗关系来修饰不理想的容貌,使之接近“三停(庭)五眼”的标准,是在人的客观条件基础上的美化,再润上色彩衬托,起到藏缺扬优的视幻觉美,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魅力美学[1];而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原理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研究、维护、修复和重塑人的健与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美学学科[2]。两定义告诉我们:由于美容手段不同,各具优势,其美容效果也各有所长。通常将人体美分为生命活力美和人体形式美,对人体形式美的张扬是化妆美容的长处;对人生命活力美的流露是医学美容的优势。人们已公认的容貌美标准为:端正的五官,形态正常的眉、眼、鼻、唇、颏;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的面型;健康红润的颜面皮肤;自然闭合的双唇,微笑不露牙龈,侧貌鼻、唇、颏突度适宜;面部双侧对称,颧颊及腮腺咬肌区无异常肥大或凹陷;牙列整齐,牙齿洁白,咬合关系正常等。标准中包含了形式美和生命活力美两方面。要改变容貌的形态、轮廓,使之符合美学要求,非医学美容莫属。虽然化妆美容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只是色彩、阴影产生的视错觉,这错觉与要建立在一定的形态结构之上,且尚需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将鞍鼻妆饰成高鼻梁。但对皮肤色泽、弹性、湿润及容貌动势这些都能表现人的生命活力因素进行张扬或夸张,非化妆美容莫属。医学美容是重塑人体美,化妆美容产生的是修饰人体美。例如单睑,给人的印象是眼小、疲惫、迟钝、臃肿的感觉。美容医师根据受术者的要求、脸形、性格、职业设计出各种重睑:较宽的重睑、适中的重睑、较窄的重睑、广尾型重睑、平行型重睑、新月型重睑,并施行重睑成形术以改变上睑的形态,从而增进人的容貌美,并维持较长时间,这是化妆美容无法做到的。但化妆美容也有其优势,一是可重复性,二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美的张扬。在中国化妆美容界,公认且富盛名的“化妆造型三剑客”-毛戈平、吉米、李东田,他们的妆型和妆色都各具风格,也称为中国三大派别。唯美、典雅、经典而贴近生活的美女是毛戈平大师的化妆风格;时尚、惊艳、五彩斑斓、魅力四射的女人味是吉米大师的指南;前卫、时尚、狂野、诱人的妆型是李东田大师的路线。这些唯美、典雅、时尚、狂野、惊艳……的字眼,都是大师们对人体形式美各方面进行张扬和引领。相互呼应:呼应,在词海中的解释是: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声气相通,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前后照应。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主要表现在美容手段与美容效果上的互补和目的的一致性。如鼻梁低者,先行隆鼻术,使鼻梁加高到合适的高度。一般手术切口采用:前鼻孔侧切口,鼻小柱基底部切口,蝶形切口,剥离鼻背到鼻根部,将雕塑好的L形假体放在鼻背筋膜与鼻骨骨膜之间,术中还须对假体进行适当修整,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缝合切口。术后无需特殊固定,1~2个月恢复正常,在2个月内应避免戴眼镜、日光曝晒及暴力冲击。隆鼻术一般选在身体发育定型后进行,男性在17~25岁,女性在15~22岁。隆起的鼻梁如果再配以化妆与之呼应,将会锦上添花。即在清洁皮肤、修眉后,打底以遮盖瑕疵,然后用高光膏,涂在鼻根至鼻尖,反复提亮,以达到理想的鼻型和鼻根高度。一个完美无缺,符合美学规定的鼻子就诞生了。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交相呼应,魅力无穷。所以,时下,笔者建议全球爱美者选用健美-化妆-整形的程序去探寻适合自已个性美的方案,这必将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求美时尚,随着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的出炉,整形美容再次热遍大江南北。2呼应之美呼应美感:审美是人的独特的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动、交错、影响,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活动[3]。审美愉悦就是美感,他是审美活动与其它意识活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传说她们美丽无比,分别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之美称,即是美感,是古人对她们进行审美产生的美感。审美意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4],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解、联想,而以联想尤为重要。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能引发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果将美容领域看成为一个王国,站在美容学的高度对美容王国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就像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医学美容好似宫殿的结构、框架、造形,化妆美容好似宫殿的装饰、色彩、气势,两者相互呼应,给人以金壁辉煌之美感。如果将美容领域比作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我看来,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犹如花与叶,花因叶绿而五彩缤纷,叶绿因花艳而生机盎然,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心旷神怡。对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之美,也许有人会想起美丽的苹果,颜色红艳,外形完美,肉质可口,内呼外应,惬意与食欲油然而生。近期,一股较强的“韩流”在国内登陆,国人无不因韩国影星的美艳而惊羡,由艳羡而仿效,准确地说,“韩星之美”应属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的表现。本质特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重塑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通过素描学的属性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修饰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探析呼应美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该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寻求美的本质,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本质的独有的规定性。诚然,医学美容和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与美学是一种子属关系,也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譬如现在盛行的“唯美、净化心灵,美化他人、美是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比”等观点,事实上,都是审美主体对人体美独有的规定性反映。换言之,也就是人类在驾驭美容学中的特有反映。医学美容是以治疗手段为目的,而化妆美容则是以修饰方法为目的,自然也就存在本质上的自身属性。呼应美,也是一种可以找到固定层面的一种事物的属性,她具有自身稳定的独特的规定性,其本质最终是能被人类揭示的。所以,呼应美探析的成果将会给美容领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点燃全球最亮的一次美容火花。[参考文献][1]毛戈平.毛戈平化妆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0-150.[2]郑振禄,何伦.医学美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7:]护肤纠错,留住美丽容颜[J]. 八小时以外, 2007, (07) . [2] 黄立娃,高媛,陈敏. 美容化妆学实验教学初探[J]. 长春医学, 2006, (02) . [3] 黄毅,彭力,王昌辉. 美容中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J]. 长春医学, 2008, (02) . [4] 秀芬. 家制美容猪蹄肴[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7, (05) . [5] 张平,刘宁,曹刘静,李黠,陈翩. 盛唐时期的美容理念及美容方法初探[J]. 甘肃中医, 2007, (05) . [6] 毛忠南,李占虎,贾建兵. 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120例[J]. 甘肃中医, 2009, (03) . [7] 魏华,黄倩. 简谈中药美容[J]. 海峡药学, 2008, (04) . [8] 刘吉凤. 《美容中医学·绪论》的教学体会[J]. 中医药导报, 2009, (01) . [9] 张小龙. 中医药中的美容[J]. 环球中医药, 2008, (02) . [10] 沈志荣. 珍珠粉美容6问[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8, (04) .

讲授课程: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2、耐火材料的应用(本科生)无机材料基础(硕士生)4、钢铁冶金工艺矿物学(硕士生)人才培养情况:指导本科生12名,硕士生26名,博士生2名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企业攻关项目10余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论文及著作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12篇,ISTP收录3篇,EI收录20余篇。出版著作情况:1.《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579千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2. 钢铁冶金辅助材料》,238千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获奖情况:教学奖励:《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东北大学校级精品课 科研奖励:“辽宁省学术成果”论文奖2项,专著三等奖1项,东北大学“艾兵优秀科技论文奖”1项其它奖励:荣获“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沈阳市优秀海外学子”、“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后”、“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东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入选第五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陈学敏医学论文

16没出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方向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0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04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05卫生毒理学10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单考)20卫生检验与检疫 初试科目 方向(01):(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或353卫生综合或681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方向(02、03、04、05):(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或353卫生综合方向(10):(1)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2)240英语(单考)(3)689卫生信息管理与实践(单考)方向(20):(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或353卫生综合或682卫生检验与检疫综合 复试科目01方向:复试专业课:F51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或F51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F51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①《流行病学》 第六版, 李立明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②《卫生统计学》第六版,方积乾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F51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设参考书02方向:复试专业课:F5103劳动与环境卫生学劳动与环境卫生学①01方向考生考《现代环境卫生学》第2版,陈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②02方向考生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六版, 金泰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03方向:复试专业课:F5104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六版),孙长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04方向:复试专业课:F5105儿童少年卫生学05方向:复试专业课:F5106卫生毒理学卫生毒理学①《毒理学基础》第5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②《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第2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0方向:复试专业课:F5110统计软件应用基础 SPSS、EXCEL或SAS相关基础教程即可20方向:复试专业课:F5107卫生检验与检疫《卫生检验与检疫》,周宜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1947-1949)1947年10月,同济大学正式聘林竞成(时任附属中美医院院长)为同济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馆主任,此后学馆有了较大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先后调入林寿梧、周德、张国高、张求精、陈炎磐等人。1950年,周有尚、杭敏荪毕业留校分配到公共卫生学馆工作,同时还培训了一批公共卫生技士和护士,如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管秀英、史可一等。2、中南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9月份同济大学医学院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是年,在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的领导下,学院与武汉市卫生局共建武汉实验卫生所,作为公共卫生实习基地(所址:汉口瑞祥路1号,市传染病院原址),由张求精任所长、陈炎磐任副所长,并派人参加各业务组工作(如周德、张国高、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史可一等)。1953年因筹备教学需要,张求精被调回学校,先后由陈炎磐、周德任所长。1954年该所改为江岸区卫生防疫站。1955年,因建系及进行卫生专业教学,大部分人陆续调回学校,只留李植正、史可一等,将人事关系转到武汉市卫生局,但仍保持与江岸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关系,作为学生实习和科研基地。1951年,公共卫生学馆开始承担中央卫生部下达的教学任务,如全国公共卫生学高级师资进修班(15人,1951—1952)、卫生干部专修班(56人,1952—1955)、公共卫生医师专修班(83人,1955—1958),以及承担医疗系本科、专科公共卫生学课程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1953年,正式招收首届卫生系本科学生。为了筹办卫生系和准备卫生专业课教学,1953年5月决定将公共卫生学馆人员分为几个小组:即保健组织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和劳动卫生学4个教学小组,营养卫生学、妇幼卫生学和学校卫生学,因当时人数较少,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在卫生系成立以前,主要承担医疗系学生卫生学教学任务。3、武汉医学院卫生系(-1985)解放后,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卫生防疫人才的培养工作,50年代初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卫生部决定集中力量,在全国先办好六个卫生系。1955年山东医学院和浙江医学院卫生系撤销,二个医学院卫生系部分教师及学生约250人调整来汉与公共卫生学馆合并,准备建卫生系。1955年5月13日卫生部下达[1955]卫教字第54号文,同意我校建立卫生系、医疗系和基础医学部。同年6月1日我校正式宣布建立卫生系,由林竞成教授任系主任(1958年后由蔡宏道接任),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教学计划设立了7个教研组:保健组织学(主任林竞成兼)、流行病学(主任张求精)、卫生学总论(主任蔡宏道)、环境卫生学(主任林寿梧)、劳动卫生学(主任陈炎磐)、营养卫生学(主任刘毓谷)、学校卫生学(主任朱文思)教研组。并先后建立了党、团、工会及系学术委员会等组织,金振涛同志为首任党总支书记,卫生系在党总支领导下进行工作,同年,卫生系教学楼(面积约2800M2)竣工。1957年,首届四年制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改为五年制),留系任教达26人,又从外地调入一些教师,大大充实了卫生系的师资队伍。1956年,为了适应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经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批准,在我系建立劳动卫生研究组,组织全校有关单位如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保健组织、生理、生化、内科等教研组,开展协作进行劳动卫生(工厂卫生)调查研究工作,卫生部每年拨给经费,并有专职人员编制。1960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劳动卫生研究组撤销,部分人员和设备调往有关单位。1962年,为了加强卫生专业临床教学,学院从两个附属医院抽调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科教学人员14人,组成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负责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教学基地设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学生借住在市粮食学校,教学办公室也设在粮食学校,设秘书及辅导员各1人、工作人员和工人各1人。1968年“文革”期间,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撤销,各科人员回医院工作,其他人员分别调往有关单位,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由附属第一、二医院分担。卫生系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60—1961年与武汉市硚口区卫生防疫站建立系站协作,1965年又与硚口区一些工厂、街道、学校进行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些教学活动被迫中断,当年也中断招生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系108名教职工,除下放农村安家落户、去“五七”干校农场劳动及下乡办教学点外,留系人员基本上分为卫生防疫和职业病防治两大组。1972年卫生专业恢复招生工作(三年制)。1973年7月医学院临时党委决定由马骏凯、刘学伦(1978年调学校科研处)、吴植恩、王峰同志任卫生系副主任,同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通知,同意蔡宏道教授任卫生系主任。为适应当时形势及教学需要,1973年对卫生系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撤销原有的卫生学总论教研组和学校卫生教研组(1977年恢复),将保健组织学教研组改为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劳动卫生学教研组改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营养卫生学教研室改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流行病学和环境卫生学教研组分别改为流行病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1970年12月根据国防工业发展需要,学校组织卫生系及两个附属医院部分医务人员成立“325会战”工业卫生科研组,承担七机部“325会战”任务。1973年3月学校领导决定该组划属卫生系领导。1978年湖北省教育局与石油化工局批准组建“325”工业卫生研究室,并修建科研楼房一栋。1979年“325会战”下马,学校下达文件将“325”工业卫生研究室改为工业卫生毒理研究室,1981年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实行统一领导。自1973年起,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即与有关工厂协作,建立了职业病门诊和病房,1975年又在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设立职业病病房,1985年9月根据卫生部(85)卫科教高学188号文,与协和医院合作将原有病房扩充,并指派专人参加职业病专科门诊。1985年卫生部(85)卫防13号文件决定我校为华中地区职业病防治和人员培训中心。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期,环境科学在我国经济生活领域兴起,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群健康损害的发现,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确立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1973]158号文件中要求“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和培养技术人才”,我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具有医学知识的环保专业干部缺少,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从197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6期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中高级培训班,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急需扩大队伍,输送高级专业人才,1978年,经湖北省教育局[教医(78)17号文]及卫生部[武医(78)45号文]批准正式建立“环境保护卫生专业”,同年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学生33人,1979年卫生部在成都“医学教育规划”会上将其更名为“环境医学”专业。同时,医学院批准增建: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监测学4个教研室和环境医学概论、环境医学统计、环境与卫生工程3个教学小组,为了保证卫生专业教学任务的完成,又组建了环境卫生学教学小组。1985年世界银行给卫生部贷款选定环境医学专业为特殊项目,并认定为全国环境医学培训中心,贷款近30万美元,添置了大批教学科研仪器。1980年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建立社会医学研究室。自80年代起,为了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学校批准逐步成立了一批研究室,如:1983年,流行病学教研室设立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1985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和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相继成立相应的研究室,1986年建立职业医学研究室,1988年学校批准成立职业医学研究所。1994年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成立了地方病学研究室。1984年,医学院党委决定卫生系为处系级业务部门并决定由梁浩材任系主任,张余庆任系副主任。1984年开始筹建妇幼卫生系,1985年学校正式招收妇幼卫生专业本科学生,筹建期间举办妇幼卫生进修班2期、妇幼卫生专业证书班1期,组织编写、出版专业教材8种。4、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86-)1985年卫生部批准同济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1986年批准卫生系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2月学校正式任命文历阳副校长兼任院长,陈世蓉任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同时任命了社会医学研究所和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及各教研室、研究室主任、副主任。1986年卫生部批准成立社会医学研究所,下设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居民健康、妇幼保健、老年医学、国际保健5个研究室及《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编辑部。1987年,学校党委批准,社会医学研究所试办健康教育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0人。1991年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批准增设健康教育教研室,人员编制不变;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改为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1989年,学校批准卫生统计教研室试办卫生统计学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2人。1987年,国家教委(87)教高字015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文件中,将环境医学专业列为国家统招专业(编号0202)开始在全国招生。1989年,国家教委(89)教高字021号通知,批准环境卫生(环境医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学校批准成立环境医学系。1976年医学院临时党委批准,成立了环境毒理学研究室。从80年代初,该研究室开始承担农业部及下属单位的新开发农药产品的毒理学评价工作,1997年,学院整合优势力量,向农业部、卫生部申报农药毒理程序评价资质,获准承担1-4阶段的评价工作。1988年5月,学校批准将1982年成立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入公共卫生学院统一领导。1990年9月,为了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经学校研究批准成立预防医学教研室,隶属公共卫生学院管理。1991年在妇幼卫生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妇幼卫生系并下设三个教研室:妇女保健学教研室、儿童保健学教研室、妇幼信息管理学教研室。为了适应我国妇幼事业的发展,于1995年开始招收妇幼卫生大专班(三年制)学生,于1997年开始招收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研究生课程班学生。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我校,陈学敏教授兼任分院院长。同年,由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七个教研室组建成立了预防医学系,还成立了环境医学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至此公共卫生学院辖四个系: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妇幼卫生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三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研究所、职业医学研究所和一个中心: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成为拥有多种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和能开展较为广泛领域科学研究的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培训基地。经多年努力,1997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室通过湖北省计量认证,建立了“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中心”,并于1998年5月获卫生部批准,承担保健食品功能学与毒理学的检测、评价工作,这使实验室首次成为国家级实验室。2000年,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再一次通过卫生部专家组的复审。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00年5月,根据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要求,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城市建设学院等四校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同年12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人字【2000】19号、22号文批准,公共卫生学院设立了“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和“伤害控制研究中心”。2001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招生目录,学校院系机构进行学科重组、调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1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划出,实验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整体并入环境医学研究所(图1)。同年,学院进行改革,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和教育职员制,学院有6位同志竞聘到领导岗位,周宜开任院长,张述林任院总支书记;陈建伟任党总支副书记;杨克敌、程茂金、邬堂春任副院长。有10位同志聘为教育职员,他们是:杨世秀、夏正刚、郑刚、刘慧明、阳琳、欧阳宁慧、林伟、李民、陈兴芝、李红桃。2002年1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通过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基”实验室评估;同年3月,为了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公共卫生学院成为全国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MPH)试办院校之一,并于当年开始组织学生报名和考试工作,首届招生103人;2002年11月,由环境医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环境医学研究所、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部级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1月,经教育部验收检查,公共卫生学院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2月,学院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农药毒理研究中心”,副院长邬堂春教授兼任主任;石年、鲁文清教授任副主任;陈秀娜教授任技术顾问;2003年12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与武汉雄铭环境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同济雄铭室内外环境及材料检测评估中心实验室”,经湖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通过。2004年5月,学院组建了“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通过公开招聘,袁晶副教授被聘为实验室主任。2004年12月30日,学院正式成立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2005年7月,根据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校党(2005)24号文件精神,任命徐水平同志为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同时免去张述林同志院党总支书记职务。2005年8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等单位整体搬入原实验中心大楼办公,大楼内部按统一设计标准进行了装修、添置实验台和办公家具,总投资约400万元。2005年9月,根据教育部“关于2005年度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检查,评估等级为“良好类”。 聘周宜开教授为“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院院士魏复盛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期至2010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自2006年起由社会医学系承办的原《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医学杂志》。该杂志为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学术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5月,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校党(2006)46号文通知,周宜开被聘为公共卫生学院名誉院长,邬堂春为院长,杨克敌、杜玉开、徐顺清为副院长。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公共卫生学馆仅相当于一个教研室。1955年建立卫生系后才有正式的机构建制。1、1955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7个教研组。2、1973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5个教研室。3、1978年,卫生系设二个专业,10个教研室,3个教学组,2个研究室。4、1986年,公共卫生学院设二个专业,2个研究所,10个教研室,5个研究室。5、1993年,公共卫生学院设4个系, 3个研究所,1个培训中心,18个教研室。6、2001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7、2002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并拥有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眼科陈敏瑜论文

吴铁兰副主任医师 诊治小儿眼科疾病,专于儿童斜视、弱视诊治及远视、近视、散光的诊治 张敏主任医师 白内障超声乳化、青光眼、脑外伤等眼科手术及眼前段激光治疗 陈姚若主任医师 眼科角膜病、眼底病、眼科激光及各类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的显微手术 , 何小杰 , 陈敏瑜 , 钟广斌 , 邹雄

青光眼眼科陈敏论文

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本文对胃肠外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探讨。选取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胃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一组为优质护理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最后将两组所得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胃肠外科;优质护理;分层管理;基础护理;技术革新

胃肠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胃肠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压力,在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优质临床护理,既可以帮助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又可以减轻其身体上的痛苦,帮其消除理顾虑,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1]。

1 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在5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在(±)岁,其中有3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胃肠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直肠癌、胃部肿瘤、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等,均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一般护理服务。

方法

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 随着我院责任护理模式的改进,护理 规章制度 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近来分层管理模式正为医院各部门广泛关注和运用,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护理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医院应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2]。首先要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具体的服务内容;重新建立分层培训管理机制,结合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级别的不同对其培训目标、内容和计划做适当的安排,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工作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时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有欠缺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指正,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如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卫生的治疗器械、与患者适当的沟通等等。对于入住到医院的胃肠患者,首先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病房,向其宣传和普及护理知识以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在患者的床边,尤其是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建立流动式的护理工作站,加强护理流动车的巡逻检查工作,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多个流动输液架,方便手术后的患者早期的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帮其缓解心理上的顾虑,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心,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等等。

加强技术革新 由于胃肠疾病和容易导致患者及其周围的人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加强胃肠护理技术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3]。如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后使用的人工肛门会给其带来严重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粪便很容易污染到造口周围的皮肤,发出异味,并容易产生由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此外,由于恶劣的气味和不忍直视的画面,让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害怕被家人和朋友嫌弃、厌恶,有些患者还对癌症和死亡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完善的护理技术,并加强及时更新,利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尽量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增大痊愈的速度。

2 结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中,有18例患者取得显著效果,5例患者效果较明显,2例患者的效果一般;在一般护理服务小组中,有8例患者的效果显著,12例患者效果较明显,5例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一般。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3 讨论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点。平等对待健康人、残疾人和疾病患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服务;将护理、生理和心理护理的服务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把护理服务的科研、管理、对策、环境和效果作为一个整体;将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的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时间上的整体。

在我院肠胃外科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使患者的医疗环境得到了大程度的改善,硬件设施的舒适度也有所增强。临床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同时的促进与维护。除了要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精神上的安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其社会需要,同时通过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4]。

本次调查研究是严格按照优质护理的服务计划进行的,并根据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实际病情细化工作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技术的革新,使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其及其家属的满意率。

4 结语

在本次胃肠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过程当中,笔者获益匪浅,得到深刻的认识。胃肠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都是相对复杂的,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素质上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优质护理服务达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在掌握最新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已获得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配合,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骆菊英,朱慧琴,罗庆玲.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419.

[2]严娜萍,任品芬,王品楠.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77-78.

[3]陈敏.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24-225.

[4]王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27-1128.

【关键词】外科;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0254―01

护理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 措施 ,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床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共进行胃肠减压术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年龄17―80岁,平均58岁。肠梗阻40例,胃癌5例,胰腺炎12例,胆石症8例。

胃肠减压方法先将患者充分准备后,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胃管,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全管后,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均匀地插入患者的胃内,边插边瞩其吞咽,同时耐心地告之不要紧张,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长度确定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2 护理

置管前 普外科患者均为清醒患者,所以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向患者说明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说明置管过程中不适,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及配合的重要性。

置管中

充分润滑胃管:润滑的长度为需要的插入的长度。插管中,病人若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提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对清醒病人插管,由于患者恐慌,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有时不�与医务人员配合,所以成功率可能会降低。根据我科临床可采取口含温开水或石蜡油使患者唾液分泌增多,促进吞咽动作,有时也可坐起插管。插管时先将胃管与鼻孔平行插入2cm后改呈60°角,继续插入至鼻咽部,约插入15cm后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紧贴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使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此时嘱患者边吞咽边将胃管缓缓插至所需长度后固定。

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的方法:

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音。然后,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以胶布固定在鼻尖部,接上胃肠减压器。

胃管固定方法:传统的固定方法因受出汗、胃管重力影响,固定的胶布�脱落,经改良后的胶布固定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大大减少了胃管因固定不当而脱出的机率。方法是首先将固定处管周的石蜡油和病人鼻梁上的油渍用纱布擦净,用3m贴剪成碟翼状备用,将剪好的胶布头部固定于鼻梁上,胶布两翼分别缠绕于胃管上,一般每日更换一次,汗液分泌物浸湿胶布后应及时更换。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有无出血情况,如有鲜红色液体引出,说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及速度,若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应与医生联系,及时纠正。

基础护理在置管期问,随时评估病人口腔黏膜的损伤、溃疡、感染及咽部不适情况作好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定时清洁鼻腔;长期使用胃管病人,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改变胃管置人部位,避免胃管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加强呼吸道理保持适宜的病室温湿度,一般温度为18―20度,湿度为5O一70%,经常协助病人拍背咳嗽、做深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3]。

拔管的护理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无腹胀,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胃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以减少刺激。拔出胃管后,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3 胃肠减压管脱出的原因:留置胃管是普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中最不适的引流管。

对于神志清楚的部分患者由于对鼻胃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之承受着病痛和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不能耐受鼻胃管所带来的咽痛等不适,情绪急躁将胃管强行拔出。

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应有的不适,稳定患者的情绪。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②留置胃管期间,向鼻孔处滴石蜡油,每日1次。减小胃管与鼻黏膜的磨擦,减少不舒适感。

固定不牢,自行脱出主要原因:①鼻胃管固定不妥,胶布成为活环。传统的方法是将胶布绕管缠绕360°,然后交叉粘贴在上唇面颊部。缺点是缠绕鼻胃管的胶布�受鼻涕浸湿,形成活环,上唇面颊分泌的油渍�造成胶布失去粘性而脱落。②鼻饲治疗或胃管内注药时因操作不当或病人不注意或活动时均可导致鼻胃管脱落。

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 鼻饲治疗时由于患者不遵守医嘱自行调节加大胃管营养液的滴速,或鼻饲物过凉导致短时间内大量营养液倾倒入胃,引起胃部不适引起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同时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少,当鼻胃管被药物、黏稠的胃液、食物残渣等堵塞造成不通时,胃肠道的积气积液不能排出,造成胃肠道的逆蠕动,鼻胃管和胃内容物一同呕出。

4 预防对策

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关心体贴,耐心解释病情,讲述鼻胃管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鼻饲对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营养状�的作用以及经胃肠道用药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昏迷病人护士应向家属讲解,以取得配合,做好监护避免将鼻胃管自行拔出。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

做好胃管知识的健康 教育 为了保证宣教效果,应在插管前、后多次宣教。在插胃管前宣教时,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胃管固定方法及如何防止胃管拔出。通过宣教,引起患者的重视,掌握在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不要牵拉胃管。在发现或无意识中将胶布抓脱落时,及时按信号灯让护士重新固定。

加强巡视特别是加强夜间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对意识障碍患者,在无护士专人护理的情�下,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约束,防止无意拔管。 护理操作中每一项技术都需要大家去思考,去反复的推敲,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死板的,其实每一项操作都会有人性化护理穿插与整个操作当中,就需要大家去努力,增强病人的应对和适应能力,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5 体会

胃肠减压在普外科是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胰腺炎、胆石症等手术患者术前都要留置胃管。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局部解剖和操作方法,力争插管顺利,减压通畅。不断 总结 经验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经常巡视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建芳_夕 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及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3卷第1期

[2] 郭桂芳姚兰_夕 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探析摘要]目的:广泛取其精华,不断完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及临床应用,从而提高美容医师的审美情趣。方法:总结各学派的审美标准,整理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探析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结果:取化妆造型之长,补美容医学之短,使人类更贴近于自然美,从而引领唯美新时尚。结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内呼外应之美,是最时尚的求美指南。我们提倡求美者走“健美-化妆-整形”这条求美之路,来寻求属于自己的个性美。[关键词]呼应之美;本质特征“呼应”一个熟悉而又经久不衰的字眼,她是文学鉴赏中最常用的一项指标。由前文埋下的伏笔,到后文的悬念被诠释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法,她不断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美容、军事、医药学、工程学、IT、艺术等)。如化妆艺术中常用呼应的造型手法原则;美术中也运用明暗关系、色彩的晕染、渲染来体现人物、环境与角色的呼应。虽然各行业中的呼应是大同小异,但是又各具特色。总之,他们的目的都是“烘云托月,表现主题”。那么,究竟整形泰斗与化妆大师之间,是怎样有机结合、内外呼应地将人的健与美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呢?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究,为了使该专业能与国际接轨,满足众多新世纪求美者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了探索与研究。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着眼于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势、皮纹的走向,来通过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立足于外部五官的长势通过素描学中的明暗关系、色彩的层次晕染、服饰的装扮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典雅、时尚、唯美的真实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她们两者的内呼外应、相得欲彰的联系,将是我们美容医学界探索、研究及应用的新课题。1相互呼应殊途同归:医学美学与化妆美学,一源于整形外科,一源于美术艺术,两者逐渐向医学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共同以人体美为研究对象,殊途而同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必然有美化自身、改变容颜的要求。在社会交际中,容貌美者容易赢得更多的信赖和倾慕,给人以愉快的视觉形象,从而有利于人际间进一步交谈和情感领域的开拓。中央电视台主任化妆师徐晶曾说“:化妆……,能够拂拭掉心灵的尘埃,能够唤起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潜在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甚至有人说“:容貌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正是这种现实社会的需要,人们利用医学手段,来重塑容颜,美化人体;利用美术及艺术的色彩与线条,高光与阴影,造成视错觉,来美化容颜,修饰人体美,二者共同达到藏缺扬优的目的。整形外科学这样一门以诊治畸形为目的的学科,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出一门学科-美容外科学;美术艺术也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独立为一门学科-化妆造型学。各有所长:化妆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通过丰富的化妆材料、运用基本底、高光、阴影(暗影)的明暗关系来修饰不理想的容貌,使之接近“三停(庭)五眼”的标准,是在人的客观条件基础上的美化,再润上色彩衬托,起到藏缺扬优的视幻觉美,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魅力美学[1];而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原理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研究、维护、修复和重塑人的健与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美学学科[2]。两定义告诉我们:由于美容手段不同,各具优势,其美容效果也各有所长。通常将人体美分为生命活力美和人体形式美,对人体形式美的张扬是化妆美容的长处;对人生命活力美的流露是医学美容的优势。人们已公认的容貌美标准为:端正的五官,形态正常的眉、眼、鼻、唇、颏;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的面型;健康红润的颜面皮肤;自然闭合的双唇,微笑不露牙龈,侧貌鼻、唇、颏突度适宜;面部双侧对称,颧颊及腮腺咬肌区无异常肥大或凹陷;牙列整齐,牙齿洁白,咬合关系正常等。标准中包含了形式美和生命活力美两方面。要改变容貌的形态、轮廓,使之符合美学要求,非医学美容莫属。虽然化妆美容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只是色彩、阴影产生的视错觉,这错觉与要建立在一定的形态结构之上,且尚需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将鞍鼻妆饰成高鼻梁。但对皮肤色泽、弹性、湿润及容貌动势这些都能表现人的生命活力因素进行张扬或夸张,非化妆美容莫属。医学美容是重塑人体美,化妆美容产生的是修饰人体美。例如单睑,给人的印象是眼小、疲惫、迟钝、臃肿的感觉。美容医师根据受术者的要求、脸形、性格、职业设计出各种重睑:较宽的重睑、适中的重睑、较窄的重睑、广尾型重睑、平行型重睑、新月型重睑,并施行重睑成形术以改变上睑的形态,从而增进人的容貌美,并维持较长时间,这是化妆美容无法做到的。但化妆美容也有其优势,一是可重复性,二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美的张扬。在中国化妆美容界,公认且富盛名的“化妆造型三剑客”-毛戈平、吉米、李东田,他们的妆型和妆色都各具风格,也称为中国三大派别。唯美、典雅、经典而贴近生活的美女是毛戈平大师的化妆风格;时尚、惊艳、五彩斑斓、魅力四射的女人味是吉米大师的指南;前卫、时尚、狂野、诱人的妆型是李东田大师的路线。这些唯美、典雅、时尚、狂野、惊艳……的字眼,都是大师们对人体形式美各方面进行张扬和引领。相互呼应:呼应,在词海中的解释是: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声气相通,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前后照应。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主要表现在美容手段与美容效果上的互补和目的的一致性。如鼻梁低者,先行隆鼻术,使鼻梁加高到合适的高度。一般手术切口采用:前鼻孔侧切口,鼻小柱基底部切口,蝶形切口,剥离鼻背到鼻根部,将雕塑好的L形假体放在鼻背筋膜与鼻骨骨膜之间,术中还须对假体进行适当修整,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缝合切口。术后无需特殊固定,1~2个月恢复正常,在2个月内应避免戴眼镜、日光曝晒及暴力冲击。隆鼻术一般选在身体发育定型后进行,男性在17~25岁,女性在15~22岁。隆起的鼻梁如果再配以化妆与之呼应,将会锦上添花。即在清洁皮肤、修眉后,打底以遮盖瑕疵,然后用高光膏,涂在鼻根至鼻尖,反复提亮,以达到理想的鼻型和鼻根高度。一个完美无缺,符合美学规定的鼻子就诞生了。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交相呼应,魅力无穷。所以,时下,笔者建议全球爱美者选用健美-化妆-整形的程序去探寻适合自已个性美的方案,这必将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求美时尚,随着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的出炉,整形美容再次热遍大江南北。2呼应之美呼应美感:审美是人的独特的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动、交错、影响,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活动[3]。审美愉悦就是美感,他是审美活动与其它意识活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传说她们美丽无比,分别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之美称,即是美感,是古人对她们进行审美产生的美感。审美意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4],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解、联想,而以联想尤为重要。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能引发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果将美容领域看成为一个王国,站在美容学的高度对美容王国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就像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医学美容好似宫殿的结构、框架、造形,化妆美容好似宫殿的装饰、色彩、气势,两者相互呼应,给人以金壁辉煌之美感。如果将美容领域比作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我看来,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犹如花与叶,花因叶绿而五彩缤纷,叶绿因花艳而生机盎然,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心旷神怡。对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之美,也许有人会想起美丽的苹果,颜色红艳,外形完美,肉质可口,内呼外应,惬意与食欲油然而生。近期,一股较强的“韩流”在国内登陆,国人无不因韩国影星的美艳而惊羡,由艳羡而仿效,准确地说,“韩星之美”应属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的表现。本质特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重塑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通过素描学的属性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修饰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探析呼应美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该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寻求美的本质,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本质的独有的规定性。诚然,医学美容和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与美学是一种子属关系,也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譬如现在盛行的“唯美、净化心灵,美化他人、美是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比”等观点,事实上,都是审美主体对人体美独有的规定性反映。换言之,也就是人类在驾驭美容学中的特有反映。医学美容是以治疗手段为目的,而化妆美容则是以修饰方法为目的,自然也就存在本质上的自身属性。呼应美,也是一种可以找到固定层面的一种事物的属性,她具有自身稳定的独特的规定性,其本质最终是能被人类揭示的。所以,呼应美探析的成果将会给美容领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点燃全球最亮的一次美容火花。[参考文献][1]毛戈平.毛戈平化妆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0-150.[2]郑振禄,何伦.医学美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7:]护肤纠错,留住美丽容颜[J]. 八小时以外, 2007, (07) . [2] 黄立娃,高媛,陈敏. 美容化妆学实验教学初探[J]. 长春医学, 2006, (02) . [3] 黄毅,彭力,王昌辉. 美容中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J]. 长春医学, 2008, (02) . [4] 秀芬. 家制美容猪蹄肴[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7, (05) . [5] 张平,刘宁,曹刘静,李黠,陈翩. 盛唐时期的美容理念及美容方法初探[J]. 甘肃中医, 2007, (05) . [6] 毛忠南,李占虎,贾建兵. 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120例[J]. 甘肃中医, 2009, (03) . [7] 魏华,黄倩. 简谈中药美容[J]. 海峡药学, 2008, (04) . [8] 刘吉凤. 《美容中医学·绪论》的教学体会[J]. 中医药导报, 2009, (01) . [9] 张小龙. 中医药中的美容[J]. 环球中医药, 2008, (02) . [10] 沈志荣. 珍珠粉美容6问[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8, (04) .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眼科陈敏瑜论文答辩

吴铁兰副主任医师 诊治小儿眼科疾病,专于儿童斜视、弱视诊治及远视、近视、散光的诊治 张敏主任医师 白内障超声乳化、青光眼、脑外伤等眼科手术及眼前段激光治疗 陈姚若主任医师 眼科角膜病、眼底病、眼科激光及各类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的显微手术 , 何小杰 , 陈敏瑜 , 钟广斌 , 邹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