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事》杂志的主办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设置的国家最高级药品检验机构。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保证中心”,“国家抗生素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国家病毒性肝炎研究中心”;是国家指定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麻醉品检定实验室”。拥有相应的一流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队伍以及一大批新药审评专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生物制品委员会委员、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药事》杂志拥有实力雄厚的编委会,其60多名成员由国内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著名医疗单位、重点医药院校以及国家级科研单位的一流专家学者组成。《中国药事》杂志主编桑国卫同志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委员会高级技术顾问组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顾问,临床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综合论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药理联合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第22届理事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药事》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张丽颖同志是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编审,从事过中药药品标准制订、生产工艺研究、新药开发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现主持《中国药事》杂志编辑部的全面工作。拥有专业结构合理的专职编辑队伍。其专业领域包括中药、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等,且分别具有从事药品检验、药品标准制订、生产工艺研究、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监督法规起草以及监督执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对编辑工作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较准确地解决编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编辑部还设有专职的排版和编务人员,形成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工作机制。 本着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集政策性、指导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特别适宜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检验机构、各级医院、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药院校和有关科研单位的管理、技术、业务人员阅读
1926年5月12日 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1949年6月 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1949年-1950年 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1950年-1952年5月 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1952年 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1953年-1968年 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1968年-1972年 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1972年-1978年 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8年-1998年 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1989年 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1994年 退休。
柴逸峰,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八届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军事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制药技术分会副主任,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院长。兼任《药学实践杂志》主编、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和《药学服务与研究》副主编,担任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Analytical Chimica Acta,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等分析类SCI期刊源杂志的审稿专家。
江朝祥1944年出生,主任医师,广州市第十二医院院长。中文名:江朝祥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4年职业:医生主要成就:擅长各种职业中毒及全肺病的诊治广东省卫生系统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代表作品:《广州市柿生病的研究》基本简介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研究员、博士导师,中山医科大学和广州医学院兼职教授,广东省卫生系统"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从事职业医学28年,曾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进修一年,多次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作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与学习。主要成就掌握各种职业中毒及全肺病的诊治,熟悉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流行病学的实践和研究。曾作为第一完成者,设计和主持国家科委批准,参加加拿大国际研究中心(IDRC)投标中标的"中国广州棉尘病的研究"项目;正在承担与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合作的广东省卫生系统"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研究项目《20万职业接触工人吸烟与死亡相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曾作为主要研究者,主持过4个医学研究项目获科研成果奖。连续三届先后参加1990年9月须加拿大蒙特里尔、1993年9月在法国尼斯、1996年9在瑞典斯特哥尔摩召开的23、24、25届国际职业卫生会议(I-COH)的学术交流;参加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职业医ByssinosisinGuangzhouChina的论文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BMJ系列"OccupEnvironMed";《广州市柿生病的研究》一文被选入《中国医药卫生学术文库》等等。
李玉荣医学硕士:同济医科大学社会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国际保健研究方向-日本国家保健制度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医学硕士学位;中文名:李玉荣职业:教师主要成就:珠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代表作品:《南方卫生职业教育》职称:中山大学教授人物简介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心副主任【学位/学历】医学硕士学术简历研修生:日本北里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研修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研修结业;医学学士:吉林省吉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学术任职1、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2、广东省肝病学会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3、珠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4、珠海市预防医学会理事;科研项目1、“日本国家保健制度研究“:研究生课题;2、“中国农村办医模式调查”:国家卫生部课题的参与者;3、“长春市公费医疗分担适度研究:长春市卫生局课题,课题组副组长;4、“日本大企业职工紧张刺激研究:研修生课题,在日文杂志发表论文一篇;5、“珠海市15岁以上居民吸烟现况调查”:珠海市卫生局课题,课题负责人;6、“卫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课题:珠海市科技局课题,课题负责人;7、“珠港澳健康教育区域合作研究”:珠海市卫生局课题,课题负责人;8、“广东省住院病人疾病的经济负担分析研究”课题的主要参加者(第三名);9、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和教学方法促进理解的策略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课题负责人;10、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主要参与者。代表论著1、珠海市15岁以上居民吸烟情况相关因素分析(论著):《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3年12月20日发表第十二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主办第一作者;2、以“健康新地平线战略”迎接21世纪——我国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现代医院》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主管、主办第一作者;3、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主办第一作者;4、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论著):《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第一作者;5、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广东省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2005年8月第一作者;6、优化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新模式——珠海市“电话医院”运行机制浅析:《现代医院》2004年12月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主管、主办第一作者;7、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展望:《华南预防医学》广东省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第一作者。主要专著及教材1、《国外健康保险制度》编者:编写日本健康保险部分;2、《社会医学》教材编者;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本人编写万字。学术活动1、参加日本全国劳动与职业卫生学术研讨会;2、2000年全国海峡两岸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3、2001年“第十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4、2002年8月担任“全国社区护理研讨班”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形式、原理及工作模式部分的教学。2004年4月又担任“全国社区护理新进展研讨班”社区健康教育部分的教学;5、2003年7月3日、8月3日两次赴广州给中山大学医学院MPH研究生班讲授“医院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和“职业人群、学校健康促进”。同年12月赴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给医务人员讲授“医院健康教育”;6、2003、2005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七、八次社会医学学术年会;7、2009年两岸四地控烟会议;8、2009全国第四届健康教育与健康健康促进研讨会;9、全国第十九次预防医学职业教育工作研讨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学会职教分会;10、2010广东省控烟论坛;11、2010年6月1日珠港澳控烟论坛主讲嘉宾;12、2010年6月28日澳门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研讨会主讲嘉宾;13、国家教育部卫生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主要承担与参加的课题1、“珠港澳健康教育区域合作研究”,珠海市卫生局珠卫函【2009】351号起止时间:负责课题的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论文的撰写;2、“卫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课题。2004年10月经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第一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论文的撰写;3、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和教学方法促进理解的策略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课题负责人。发表的论文1、“关于卫生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南方卫生职业教育》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主办2007年第二期(第一作者);2、”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主办2005年6月(第一作者);3、“卫生中职学校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机制初探”:《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主管2009年4月第七期(P34-36)(第一作者);4、”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广东省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2005年8月(第一作者)。参编教材与论著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本人编写万字;2、“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论著):《现代预防医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2005年8月(第一作者)。获奖情况1、“卫生中职学校开展校企业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机制初探”: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优秀论文三等奖,2008年10月(第一作者);2、“卫生中职学校开展校企业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机制初探”:珠海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8年12月(第一作者);3、“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STD/AIDS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作者);4、“珠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6年9月(第一作者)。社会兼职1、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2、广东省肝病学会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3、珠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4、珠海市预防医学会理事;5、珠海市留学生联谊会副秘书长。
所属学科 企业管理研究方向 1.社区卫生服务2.医院管理上海医科大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博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卫生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社会医学分会秘书长,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华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局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成员。卫生部全科医师资格认证专业委员会委员。实用全科医学杂志副主编委,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先后承担WHO/TDR、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中组部课题。已经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40篇,出版专著14部。
1920年1月28日(民国九年),楼之岑出生在浙江省孝丰县(今安吉县孝丰镇)北村一个贫困的中医世家,曾在私塾就读,后转入本村初级小学和县立中山小学。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贫靠借款进入浙江省立湖州初级中学,因学业优秀获得奖学金资助,初中得以毕业。其后在孝丰县立南中小学任教一年。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考入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 1937年冬(民国二十六年),楼之岑在县立中山小学任教。 1939年2月(民国二十八年),到浙南山区浙江省立联合师范学校学习。1939年夏,他考取内迁至贵州的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第一学期末,以总成绩第一而闻名全校,后来参加校内历次期末考试及全国军事院校的作文比赛,均获第一名。1942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中国药学会安顺分会成立并创办《药学季刊》,他担任编委,同时担任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1944年冬(民国三十三年),楼之岑考取了英美奖学金留英研究生,同年他编译了《医药拉丁语》,1947年出版,这是中国同类书籍的第一部,楼之岑编译的《医药拉丁语》引起了医药界广泛的兴趣,故于1950年重印,1953年再版。 1945年9月(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入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1947年7月,获药学士学位,在校从事生药学研究。 1948年夏(民国三十七年),由英国文化协会资助的奖学金期满,因他在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生药学教授范尔朋()提出挽留,由学校聘任为生药学研究助理,同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打破了该校从未聘任外籍人员担任此职务的先例。同年他也接到中国北京大学医学院(后改名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薛愚教授的数次来信,邀请他去任教,并寄去了聘书。1948年夏—1950年,他除帮助教授完成一系列研究工作和药物分析任务外,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发表了6篇研究论文。同时担任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科研究助理。 1949年,楼之岑研究和建立了新的植物性泻药的生物测定法在英国药学会年会上宣读并在英国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被称之为“楼氏法”。他利用这一方法,发现了大黄的泻下成分是结合性大黄醇,并建立了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1950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他先后发表了6篇研究论文。楼之岑研究和建立了新的植物性泻药的生物测定法。该成果1949年在英国药学会年会上宣读并在英国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被称为“楼氏法”。他利用这一方法,发现了大黄的泻下成分是结合性大黄醇,并建立了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1950年,楼之岑被伦敦大学医学院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谢绝了伦敦大学生药学教授的极力挽留以及英国爱文思药厂的高薪聘请,以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1951年1月,毅然只身由海路经香港返回祖国。楼之岑到达上海后,由于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主任孙宗彭教授热情的邀请,去该系任副教授,临时为毕业班讲授药剂学。是年秋季,受聘到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执教,组建了该校生药学教研室,先后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药学系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社长。 1951年8月,起历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药学系副主任 1953年起,他还兼任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卫生研究院(后分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的生药研究指导。楼之岑十分重视中药材实际问题的研究。在他指导下,开展了生药形态组织学、化学分析及生物测定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完成了数十种药材的鉴定研究,为中药整理、品种鉴别和编写《中国药典》、《中药志》提供了科学资料。此外,他对波希鼠李皮、西黄芪胶、阿拉伯胶、胡黄连、安息香、毒毛旋花子等外国产生药的国产代用品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也进行了研究。这些工作的成果,有些已发表在中国外的期刊杂志中,有些收载于《中国药典》和他主编的《中药志》与《生药学》等著作中,有的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如国产安息香已可满足中国需要,不再依赖进口。 1954年,他发表了《国产甘草的化学分析》的论文,为中国甘草首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科学依据。1955年,中国建立研究生制度后,他先后招收了6名研究生。1978年起担任《中国中药杂志》顾问、《药学学报》副主编、《中国中药杂志》主编1979年8到12月,接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聘请,任药用植物顾问。他积极参加中国外的学术活动。他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赴日内瓦担任WHO总部药用植物顾问,为制定国际植物药标准起草了植物性生药的一般检验法,并对13种药典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1979—1988年担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曾接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聘请,任药用植物顾问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主任委员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天津召开关于植物药标准化与应用的国际会议,他当选为会议主席。1982年,关于中药细辛挥发油的研究获得了北京市学术成果奖。1981年,他和日本著名生药学家柴田承二教授共同发起组织“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每两年轮流在中、日两国举行,对两国学术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982年,联合国世界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北京举办传统医药讲习班,他参加筹备并亲自讲课,深受各国学者的欢迎。他还数次率代表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大学中作学术报告,积极宣传中国医药事业的成就。1985年,在中药大黄的系统研究中发现了根茎中呈蛇管状的特异导管,在秦艽中发现了特异的内、外周皮及其在根的分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关于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大黄类)获得了198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1987年,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在该项目中,由楼之岑担任北方组组长。对促进中药标准化和进一步修订《中国药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楼之岑所承担的61个专题,于1989年和1991年春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其中他指导的防风、秦艽、龙胆等10个专题研究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认为在深度、广度和创新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另外5个专题也达到了中国先进水平。由他指导的“电脑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指纹鉴定”课题也于1989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被认为立题新颖,结果可行,获得了一致好评。 1 9 8 8起,担任中国 药学会 名誉理事长、担任《中国中药杂志》顾问。1992年2月10日到3月3日,接受联合国卫生组织(WHO)东地中海办事处邀请担任WHO传统医药顾问。赴巴基斯考察传统医药情况,并对该国有关当局提供传统药物标准化及改进传统医药教育的意见。 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成立,他当选为该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1995年3月23日逝世,享年75岁。
1彭司勋主编.药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64:第3版.北京:化工出版社,1988.2彭司勋,李明华,盛时.几种烷基取代的环已醇及苯甲醇氨基甲酸酯类的合成.南京药学院学报,1963,(12):1—3.3彭司勋,杨祯祥,盛时.5,6-取代-3-吲哚乙胺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66,13(1):24—29.4朱耀华,杨祯祥,彭司勋.2-甲基-3-(r-氨基丙基)-5,6-次甲二氧吲哚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79,14(12):720—724.5杨祯祥,王锐,彭司勋.祖师麻甲素类似物的合成和镇痛作用.南京药学院学报,1979,(2):1—6.6彭司勋.英国、芬兰和丹麦药学教育概况.药学通报,1980,15(8):26—28.7彭司勋,王尔华.中国新药研制的回顾和展望(综述).药学通报,1981,16(4):27—34.8彭司勋.法国药学教育概况.药学通报,1981,16(6):47—48.9张奕华,曹观坤,彭司勋.马兜铃次酸开环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生育作用.南京药学院学报,1983,(1):67—74.10彭司勋,王尔华.药物定量构效关系,中国药学年鉴(1980—8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74—77.11黄文龙,杨祯祥,彭司勋.3-[P-(ω-取代氨基烃氧基)-苯甲酰]-吲哚衍生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85,20(10):737—746.12杨祯样,沈向东,彭司勋等.2-烃酰氨基-3-(3′-吲哚基/3′-咔唑基)-丙烯酸衍生物的合成.南京药学院学报,1985,16(3):1—6.13彭司勋主编.中国药学年鉴(1980—1982).首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至1991年已出版7卷).14张寅生,曹观坤,彭司勋.非甾体抗炎药:4-羟基-3-胺甲基-联苯及4(2)-环已基-2(4)胺甲基-苯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药学学报,1986,21(5):346—355.15靳立人,王锐,彭司勋.吡喹酮类似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86,21(3):170.16陈佩林,杨祯祥,彭司勋.N-(2-疏基苯甲酰)-N-烃基甘氨酸及其双硫化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87,22(9):662—670.17彭司勋.中国高等药学教育对医药工业的促进和影响(中、英文).工业展望,1987,(6):25—28.18夏志南,曹观坤,彭司勋.4-芳杂环单/双氨基酚衍生物的合成和量化计算.药学学报,1988,23,(8):574—583.19黄文龙,黄枕亚,彭司勋等.汉防己碱还原裂解及裂解产物的活性.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2):81—85.20黄枕亚,冯玫华,彭司勋等.四氢原小檗碱型季铵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某些参数的测定.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4):249—252.21彭司勋.加强新药研究是关系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药学进展,1988,12(3):137—138.22许国友,俞正威,彭司勋.硫脲基乙酸衍生物的合成与镇痛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2):89—91.23彭司勋.美国药学研究生教育一瞥.中国药学杂志,1989,24(1):54—56.24罗娅林,杨祯祥,彭司勋.N-(2-巯基吡啶-3-甲酰)-N-烃基甘氨酸及其双硫化合物的合成.药学学报,1990,25(4):374-378.25陆涛,陈文浩,彭司勋等.巯基苯甲酰-甘氨酸-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1):1.26周桑琪,朱崇泉,吴国沛,彭司勋.1-取代?基喹啉酮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药学学报,1990,25(9):670.27黄文龙,宋学勤,彭司勋等.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药学学报,1990,25(11):815—823.
中国药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药学会主办的我国药学界创刊最早,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发展和动态最具权威性、影响力的,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之一。 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及学术交流动态为主,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年发行量达24万余册,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医院、药店、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临床医生(55%)、药剂师(20%)、生产、销售、高级科研及相关行政人员必备指导性期刊。2005年起改为半月刊。 《中国药学杂志》创刊50多年来,在医药卫生界赢得较高的声誉,连续获得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共同主办的第一、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联合主办的首届国家期刊奖;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及中国科协第一、二、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录入国家科学数据Chinainfo网,并由 CA等国外著名检索期刊收载。
中国中药杂志要原始数据。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中药杂志》参考文献在文章出现的顺序于上角方括号内标明序号,尽量使用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不要使用内部资料。《中国中药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于1955年7月。
一般会让修改一到两回。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是我国现存创刊最早的综合性中药学术核心期刊,始终保持发行量居本专业领域首位。
你好。这个是期刊。是医学类的北大核心刊物
是发表在《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期刊的最终审核。《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和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医学期刊,在发表期刊文章的时候是会进行审核的,一般包括了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阶段,终审也就是最终审核,终审完成之后即可进行印刷发行。《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创于1992年的医学学术期刊,是我国乃至整个亚洲最早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
《中国药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正规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是一本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高、中级药学工作者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多年来被评为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cscd期刊如下: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中国核心遴选数据库期刊。
cscd期刊应用领域: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已在我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课题查新、基金资助、项目评估、成果申报、人才选拔以及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等多方面作为权威文献检索工具获得广泛应用。主要包括:
1、自然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指定查询库。
2、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申报人指定查询库。
3、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后期绩效评估指定查询库。
4、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职称评审、成果申报、晋级考评指定查询库。
5、自然基金委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查询库。
6、中国科学院院士推选人查询库。
7、教育部学科评估查询库。
8、中科院百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