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有关鼻咽癌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鼻咽癌的论文

[1]黄玮俊 李彩霞 拉布 周雁 黎培兴 胡彬 普布卓玛 格桑卓嘎 方积乾 王一鸣.藏族人群15号染色体中心粒区域基因的高精度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图谱及其与汉族人群的比较[J].科学通报,2006,51(3):283~[2]王蓓 高海莲 刘雪琴 郝元涛 冯桂兰 方积乾.WHO生存质量量表老年模块在我国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7~[3]凌莉 刘军 韩璐 唐广心 方积乾.广州市农村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1~[4]王心旺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健康、伤残、死亡三者间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445~[5]郝元涛 方积乾 宋心远 朱淑明 吴少敏.非线性因子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08~[6]王心旺 方积乾.基于混合正态模型的糖尿病住院病人医疗保险设计[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2):118~[7]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传递不平衡的对称性检验的适用性[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16~[8]颜杰 相丽驰 方积乾.灰色预测模型及SAS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75~[9]何春 方积乾.极大似然估计和拟极大似然估计模拟之比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23(1):114~[10]郝元涛 方积乾 Power MJ 吴少敏 朱淑明.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的等价性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71~[11]刘清海 方积乾.医学期刊统计学误用现状、趋势与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4):549~[12]赵利 刘凤斌 梁国辉 陈金泉 方积乾.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1~[13]王心旺 方积乾.基于分类风险模型的最优奖惩系统设计及在特定疾病保险中的应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3):185~[14]麦劲壮 李河 方积乾 刘小清 饶栩栩.Meta分析中失安全系数的估计[J].循证医学,2006,6(5):297~[15]李彩霞 黎培兴 方积乾.家系数据紧密连锁位点的单体型频率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3):9~[16]凌莉 刘军 韩璐 唐广心 方积乾.广州市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6):395~[17]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卫生行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产出效益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9~[18]万崇华 方积乾 汤学良 张灿珍 卢玉波 孟琼 高丽.SF-36量表用于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的效果评价[J].肿瘤,2005,25(5):492~[19]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离子通道的混合密度参数估计与状态判别[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6):62~[20]颜杰 党容 方积乾.配对设计两组多分类频数分布的比较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5):306~[21]颜杰 谢薇 方积乾.SPSS中随机抽样的精确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55~[22]匡莉 方积乾 徐淑一.医院规模经济与成本函数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5,22(3):111~[23]金华 方积乾.多维协变量具有测量误差的结构回归模型[J].生物数学学报,2005,20(1):77~[24]刘清海 方积乾.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指南的综述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48~[25]黄玮俊 李彩霞 陈素琴 孙健冬 周雁 方积乾 王一鸣.中国汉族人群15号染色体中心粒区域5个基因的高精度单倍型及单倍型域构建[J].科学通报,2004,49(7):649~[26]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单离子通道潜在信号的马氏距离判别[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3):111~[27]王心旺 刘淑霞 方积乾.健康期望寿命的综合评价[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4):29~[28]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糖尿病保险费精算模型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3):7~[29]王心旺 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6种疾病负担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2):21~[30]杜勇 李幼姬 李彩霞 郭辉 JosephCKLeung ManFLam 杨念生 黄锋先 方积乾 PatrickHMaxweⅡ 黎嘉能 王一鸣.Uteroglobin基因G38A多态性与IgA肾病相关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5(3):200~[31]赵利 陈金泉 梁国辉 刘凤斌 方积乾.因子分析法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965~[32]郝元涛 孙希凤 方积乾 吴少敏 朱淑明.量表条目筛选的统计学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09~[33]何春 方积乾.多维平均处理效应极大似然估计的模拟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21(4):97~[34]颜杰 李彩霞 曾芳芳 方积乾.如何控制SAS结果的输出[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2):119~[35]张晋昕 方积乾 凌莉 陈雄飞 党容.基于预报效果的ARIMA模型筛选[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1):6~[36]颜杰 李彩霞 方积乾 丁守銮.完全随机设计两组t检验与秩和检验的功效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1):10~[37]刘颜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积乾.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0):41~[38]孙希凤 郝元涛 方积乾.老年人生存质量量表条目的初步筛选[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55~[39]李彩霞 黎培兴 关永源 方积乾.单离子通道潜在信号的阈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294~[40]刘凤斌 方积乾 王建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4):290~[41]刘颜 李一明 伍友春 方积乾.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76~[42]赵利 刘凤斌 梁国辉 方积乾 林丽珠 陈金泉.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研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132~[43]金华 何春 方积乾.可交换条件下的结构回归模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3):4~[44]黎培兴 李彩霞 方积乾 关永源.单离子通道的隐马氏模型与状态的还原[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2):9~[45]方积乾 宇传华.第十三讲 如何处理随访资料[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1):63~[46]王心旺 杨哲 刘淑霞 方积乾.广东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3):F002~[47]王心旺 方积乾.健康-疾病负担测量与医疗保险精算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6):1~[48]凌莉 方积乾.三级医院病人就诊流向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3):11~[49]孙希凤 方积乾.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8):508~[50]陈雄飞 董晓梅 汪宁 方积乾.多因子共线性的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212~[51]郝元涛 方积乾.证实性因子分析在量表等价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3):130~[52]张晋昕 方积乾 赵晓华 陈雄飞 凌莉.医学时间序列谱分析中的日历因素及修正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90~[53]倪涛洋 黎黎 刘颜 方积乾 关永源.时间序列数据记忆性的判别方法[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4):502~[54]何春 方积乾.可交换条件下多维结构回归模型总体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3):321~[55]许宗利 方淯靖 方积乾.多元性状同胞对连锁分析方法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定位数据中的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2):176~[56]许宗利 方积乾.一般家系二分类性状的贝叶斯连锁分析方法[J].生物数学学报,2003,18(1):15~[57]郝元涛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价性评价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3):338~[58]郝元涛 方积乾.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03,10(4):240~[59]方积乾 王显红.骨密度测量的统计质量控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273~[60]许宗利 方积乾.适宜于连锁分析文献的Meta分析方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96~[61]刘凤斌 方积乾.医学教育与生存质量[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206~[62]周旭毓 方积乾.Gibbs岳样在HBV、HC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中的应用[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3):165~[63]凌莉 方积乾.调整资源结构后医院的成本效益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4):214~[64]周旭毓 方积乾.Meta分析中随机效应模型的Gibbs抽样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2,19(4):204~[65]方积乾 周凤琼 等.试论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与保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0):630~[66]凌莉 方积乾.卫生资源供给结构调整的方法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51~[67]郑迎东 方积乾.含有重度缺失的多维时间序列补缺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8~[68]凌莉 方积乾.世界卫生资源配置模式探讨[J].卫生软科学,2002,16(2):34~[69]方积乾 柳青.我国恶性肿瘤筛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肿瘤,2002,11(1):10~[70]凌莉 方积乾.病人就诊流向及医疗费用的变化[J].中国医院统计,2002,9(4):219~[71]宇传华 方积乾.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2):183~[72]周旭毓 方积乾.Meta分析的常见偏倚[J].循证医学,2002,2(4):216~[73]方积乾.肿瘤筛查之我见[J].抗癌,2002,(2):32~[74]高桂明 方积乾 等.肿瘤发病人数估计的分层捕获—再捕获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223~[75]金华 方积乾.因果推断中的混杂控制[J].生物数学学报,2001,16(3):362~[76]郑迎东 方积乾.空气污染与健康时间序列资料的传递函数模型的识别和建立[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14(4):292~[77]方积乾 郝元涛.生存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肿瘤,2001,10(2):69~[78]郝元涛 方积乾.生存质量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J].中国肿瘤,2001,10(2):72~[79]凌莉 方积乾.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的时间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01,10(1):24~[80]凌莉 方积乾 等.骨密度检测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3):281~[81]许宗利 方积乾.连锁分析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J].生命科学研究,2001,5(4):308~[82]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卫生人力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00,17(4):224~[83]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资料分析的衍生变量法及其在生命质量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255~[84]秦学军 方积乾.随机漂移亚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假定及在DNA指纹数据中?…[J].生物数学学报,2000,15(2):227~[85]金华 方积乾.空气污染对小学生肺功能水平的个体效应估计[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0,13(4):330~[86]万崇华 方积乾 等.FLIC量表用于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5):321~[87]万崇华 方积乾.WHOQOL—100量表用于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241~[88]方积乾 万崇华.生存质量研究概况与测定量表[J].现代康复,2000,4(8):1123~[89]郝元涛 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90]凌莉 方积乾 刘颜 柳青 汤泽群 傅承主 杨哲 张寿生.卫生资源配置的区域分类标志值测算方法[J].中国卫生资源,2000,3(2):85~[91]杨哲 张寿生 汤泽群 傅承主 方积乾 柳青 凌莉 刘颜.广东省卫生人力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2000,3(1):13~[92]万崇华 方积乾.生存质量作为时变协变量的Cox回归分析及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3):143~[93]洪明晃 方积乾.试论肿瘤“早诊方法”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1999,21(1):73~[94]方积乾 张敏瑞.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错误及其纠正[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314~[95]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的Markov过程法及其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62~[96]赵会仁 方积乾.细胞膜K离子通道的动力学模型的参数估计[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9,20(1):27~[97]方积乾 刘向明.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1):9~[98]万崇华 方积乾.纵向资料的裂区设计方差分析法及其在吸毒者生命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18(1):1~[99]林爱华 方积乾.两地孕产妇产前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1999,16(3):157~[100]方积乾 郝元涛.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101]刘颜 方积乾.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信息管理[J].医学信息(云南),1999,12(8):30~[102]孙晓武 方积乾.测量误差非线性职业暴露效应模型参数估计的MCMC方法[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2(2):110~[103]林爱华 方积乾.两地孕产妇产前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J].中国医院统计,1999,6(3):148~[104]杨哲 方积乾.广东省医院床位供需现状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2):638~[105]洪明晃 方积乾.肿瘤的分层分析和分层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73~[106]洪明晃 方积乾.应用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行肿瘤预后的评价:附411例鼻咽癌…[J].癌症,1998,17(2):118~[107]秦学军 方积乾.随机漂移亚群体的两种模拟结果的比较[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3):354~[108]刘向明 方积乾.PC12细胞钾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随机建模与参数估计(Ⅰ)[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3):372~[109]秦学军 方积乾.亚群体DNA指纹结构的模拟及参数估计[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3):229~[110]万崇华 方积乾.MOS SF—36量表用于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4):260~[111]万崇华 方积乾.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制定与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3):170~[112]万崇华 方积乾.同一时点生命质量资料分析的TOPSIS法[J].中国医院统计,1998,5(3):134~[113]洪明晃 方积乾.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在肿瘤研究中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39~[114]方积乾 柳青.医学研究生统计课程综合改革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6):55~[115]柳青 方积乾.鼻咽癌疾病自然史的随机模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4):12~[116]史明丽 方积乾.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社区人群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1997,14(4):28~[117]万崇华 方积乾.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制定及其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3):169~[118]方积乾 刘向明 刘士光 胡性本.离子通道门控动力学的随机建模[J].自然杂志,1997,(2):86~[119]傅承主 方积乾.鼻咽癌筛查资料中无发病数据的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6):32~[120]方积乾 廖瑞端.成对相依资料的回归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1996,13(4):1~[121]刘向明 方积乾.离子通道开放状态检测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Ⅰ)[J].生物数学学报,1996,11(2):60~[122]方积乾 陈和年.医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应用(二)[J].中国卫生统计,1993,10(5):61~[123]方积乾 陈和年.医学研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正确应用(一)[J].中国卫生统计,1993,10(4):54~

鼻咽癌到底是怎么来的?与这5个原因有关

①EB病毒感染研究表明,EBV 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大部分角化鳞状细胞癌和几乎所有未分化的鳞状细胞癌都有EBV 的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均感染过EBV,但只有少部分人成年后有鼻咽癌的发生。EBV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是研究的重点。机体免疫系统对EBV 感染的控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实现,近几年研究表明,EBV不仅能感染B淋巴细胞,还能感染T和/或NK细胞,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I 。②环境与饮食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原因,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的含量较低发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的含量亦较低发区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1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也有报道说,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也有关。③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较高的鼻咽癌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

有关鼻咽癌论文

这种疾病可能是因为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的地区,鼻炎受到了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使用了过多的腌制食物,在早期可能会患有头痛鼻塞,流鼻涕等现状,同时也会有中耳炎等症状,如果在有这些症状以后应该及时就医,不要耽误病情。

1、基因遗传

鼻咽癌是一种可基因遗传的癌病,在当今的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都发觉了有可能造成鼻咽癌发生的致癌物质遗传基因。假如大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历,那麼大家族人士得了鼻咽癌的概率便会高过平常人。

2、地区问题

有统计显示,沿海地区鼻咽癌病案比东北人多。这是由于在南方地区很多人喜欢吃腌渍的食材,但腌制品中硝酸盐成分很高,该化学物质可在身体内后产生亚硝酸,而过多的亚硝酸患癌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3、EB病毒

EB病毒与鼻咽癌有十分紧密的关联,鼻咽癌患者身体内的EB病毒抗原越多,病况也越比较严重,相反也是。EB病毒以唾沫为传播途径,以人为因素寄主,被称作很有可能致癌物质的肿瘤病毒之一,与鼻咽癌及其少年儿童淋巴瘤有十分紧密的关联。

1、涕血

有关鼻咽癌,涕血最经典的初期症,即排出的流鼻涕中含有有血,或是以嘴中吸出有血的流鼻涕经,也称为回吸性痰里有血。这类症状非常容易错诊为鼻窦炎或慢性鼻窦炎,因而假如经常会出现涕血,就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

2、听力损伤、视力模糊有残象

假如鼻咽肿瘤趴在了耳咽管上,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侧耳呜或听力损伤。若是鼻咽肿瘤早已侵害到双眼或目光的眼睛神经,便会造成看东西重影、眼凸、眼睛视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一旦患者的双眼发生问题,表明已进到鼻咽癌末期,务必赶紧医治。

3、头颈长硬块

颈部肿块也是鼻咽癌前期较为常见的症状,患者脖子上一侧或两侧的淋巴结节会发生肿胀。假如脖子上有肿块且按基本医治没有实际效果,就需要当心是否鼻咽癌。

4、偏头疼

头疼是许多病症都是会发生的症状,鼻咽癌也是当中之一。当恶性肿瘤损坏颅底和脑内神经系统时,就很有可能引产生偏头疼或头骨顶端、后脑壳、头颈等位置痛疼。

总体来说,鼻咽癌的症状或是十分显著的。假如本身有这种症状且与以上发病原因相关,就需要有一定的注意了。鼻咽癌与其他癌病不一样,只需在初期立即地对症治疗,恢复的概率或是有的。除开对症治疗,患者的膳食要口味淡有营养成分,一切刺激性的食材都应尽量地避开,以防危害治疗效果。

鼻咽癌到底是怎么来的?与这5个原因有关

鼻咽癌的症状是鼻子出血,听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头痛,鼻塞;鼻咽癌的诱因是甲醛,遗传因素,经常抽烟,出现病毒感染,饮食出现问题,吃了大量的亚硝酸盐。

有关鼻咽癌的小论文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人有鼻咽癌病史,那么他的子女是特别容易患病的。根据细胞染色体及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等的研究,鼻咽癌的明显民族和家族聚集现象,推想鼻咽癌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

我们生存的环境当中也有很多可以引发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食过多的咸鱼、腊味和腌制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品容易发病,这些食物有诱发鼻咽癌的作用。饮水中镍、铅含量高,而锌、铜和镉含量相对低。大米中镍含量高,而钼、铬、铅和镉含量低,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也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含量亦高。

感染这种病毒是导致鼻咽癌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是大家需要重视的。从鼻咽癌的组织中分离出带EB病毒的类淋巴母细胞株,找到了 EB病毒颗粒。鼻咽癌体内存在EB病毒高滴度的抗体,鼻咽癌的病情严重者滴度高,随着鼻咽癌的病情恢复,抗体滴度下降,说明EB病毒与鼻咽癌病因的关系密切。

随着现在鼻咽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于鼻咽癌的病因也越来越关注了,专家表示,以往鼻咽癌患者人群中,五十岁以上的人比较多。以上所介绍的也是以往高发人群常见的鼻咽癌的病因,但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鼻咽癌患者中年轻人也开始增多,导致年轻人患上鼻咽癌的原因,那么现代年轻人患鼻咽癌的主要原因又是哪些呢?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于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短期内难以改变,虽然是不可抗拒因素,但是年轻人应该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肠胃。年轻人应该注意饮食卫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定时定量合理均衡饮食。

在攻克癌症的征途上,这些年来,姚开泰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影响的肿瘤学专家。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长Sawyer博士直言不讳地称赞:“他是我在中国找到地一位可以信赖地合作伙伴。”1990年,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EB病毒感染者的鼻咽癌细胞株,并对细胞株的EB病毒基因进行了研究,提出鼻咽癌的EB病毒可能有其特殊类型,为研究鼻咽癌何EB病毒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文章列表:1、cDNA阵列和微阵列在鼻咽癌发生机制中的应用.pdf2、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续)——从基因组和肿瘤研究的进展瞻望中西医结合.pdf3、克隆羊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pdf4、瘤基因和抑瘤基因的表达和破坏在哺乳动物发育和肿瘤形成中的作用.pdf5、瘤基因和抑瘤基因表达和破坏在哺乳类发育和肿瘤形成中的作用.pdf6、瘤基因研究的某些进展.pdf7、细胞周期调节分子机制与肿瘤发病.pdf8、鼻咽癌产病因学研究的现状与瞻望.pdf9、鼻咽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湖南医科大学80周年校庆).pdf10、、、Effects 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aminoacidsintheculturemediumonpreimplantationmouseembryodevelopmentinvitro13、Expression,lossofheterozygosity,、、、Isolationanddetectionoflabel-retainingcellsinanasopharyngealcarcinomacellline17、Lentivirus-mediated

鼻咽癌的致病原因 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化学致癌,如广东人常吃腌制食品,里面含有亚硝酸铵致癌物质,二是环境因素,一般指空气污染,广东人常烧香烧柴等,三 是遗传因素,在实验室中可以检测到鼻咽癌的基因定位,有致癌基因一说。此外,不少鼻咽癌有家族病史。

在一些市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严重的鼻炎、咽喉炎会导致鼻咽癌。对此,专家强调,鼻咽炎是属于细菌引发的疾病,而鼻咽癌是肿瘤疾病,两者无直接必然联系。在鼻咽炎发病时, 会出现鼻塞、流鼻水等症状,甚至会出血,而鼻咽癌在发生并发症时才会出现相似的症状。鼻咽癌从癌细胞突变开始3至6个月就可发展到中晚期,期 间,患者会有偏头痛、鼻塞、流鼻血、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的伴有淋巴肿块,然而,相当部分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专家指出,鼻 咽癌在临床上的误诊可谓五花八门,尤其在医疗和检测条件均不足的农村地区,误诊的情况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几种误诊是,脖子出现肿块,误诊为淋 巴结发炎,一些民间的中医把它当作“瘰疬”(俗称大颈泡)去敷药,也有的打消炎针治疗,随后淋巴结转移了,患者误以为有效果,可是癌细胞却没 有消失。

第二种是因肿瘤导致的耳鸣误诊为中耳炎。一些医生指耳鸣可能是阴虚导致,但实际上是肿瘤压迫了患者的神经。但其实鼻咽癌往往 是单侧耳鸣,或者偏头痛,并非中医所指的双侧耳鸣。

第三种是肿瘤导致的面部发麻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这时患者到五官科检查是无法确诊 的,有的医生对肿瘤导致的颈椎问题进行牵引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

同时,青少年患者鼻咽癌的病灶往往比较隐蔽,取活检的部位未必准确也 很难确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合验血,检查EB病毒血清就一目了然了。据不完全统计,鼻咽癌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达到95%,中期五年存活率是 40%?50%,而晚期五年存活率只有20%。专家表示,遗憾的是,几十年来,送到医院的鼻咽癌一期患者只占4%?5%,75%以上都是中晚期患者。

有关鼻咽癌的本科论文

1995《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第三卷,双黄连注射剂治疗急性咽喉炎疗效观察,3人第一名。1995《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5年第三卷第一期咽鼓管吹张致面颈部皮下气肿一例,三人第一名。1995< 中国临床医药〉1995年第三期鼻腔乳头状瘤附9例分析3人第1名。199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第10卷1期,婴儿颌部神经母细胞瘤一例报告,3人第2名。1985《北方医学杂志》1985年第4期液氮深低温一次冷冻治疗口腔颌面疾病42例初步分析,2人第2名。1992《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2年第27卷6期,大庆市正常人群EB病毒IGA/VCA抗体检测。4人第2名1999年《伤残医学杂志》1999年7卷第4期,新清宁片治疗结节性声带炎360例临床分析,4人第1名。2000《国际华人医学杂志》2000年9月第三卷第十期,鼻咽癌误诊6例分析。4人第1名。2000《黑龙江医学杂志》2000年第4期,中耳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4人第1名。《鼻腔乳头状瘤附9例分析》发表在《中国临床医药》第3卷,ISBN7-5616-3000-X/,4人第1名。《乳突根治I期鼓室成开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在《伤残医学杂志》第8卷,第2期,ISSN1007-0354/CN23-1402/R,5人,第2名。《耳窝瘘管治疗体会 》发表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第32卷第一期ISSN100-1905/CODEN HYDAES,5人第2名。《 小儿双侧气管半糊状异物抢救成功1例 》发表在《 伤残医学杂志》 第9卷第1期 ISSN1007-0354/CN23-1402/R,5人,第1名。《 颈部闭合性损伤气管断裂死亡1例》 发表在《 伤残医学杂志》 第9卷第1期ISSN1007-0534/CN23-1402/R,4人,第1名。《扁桃体术后出血57例分析》发表在《伤残医学杂志》第7卷第4期,ISSN1007-0354/CN23-1402/R,2人,第2名。《口腔颌面部肿瘤508例的临床分析》发表在《中国现代医学进展》第4卷ISBN7-80609-653-1/人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应用分析发表在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第5卷第3期ISSN1684-2030-CN98-0030/R 4人第3名射频消融治疗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后无效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表在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第4卷第7期4人第2名

1.呼吸康复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分析,《新医学》 ,第一作者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长期氧疗的临床研究,《现代临床生物医学进展》,第一作者3.纤支镜检查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慢性咳嗽的诊断意义,《新医学》,第一作者4.羟丁酸脱氢酶变化在慢性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实用医学杂志》,第一作者5.鼻咽癌放疗辅加局部化疗的疗效分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第一作者6.老年肺心病发作期并低钠血症分析,《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第一作者7.经纤支镜局部化疗并放疗治疗鼻咽癌138例,《实用医学杂志》,第一作者8.经纤支镜局部化疗治疗局部顽固性鼻咽癌的临床研究,《中华综合医学杂志》,第一作者9.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痰培养结果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第一作者10慢性肺心呼吸衰竭患者与血气分析关系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第一作者11.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颈动脉超声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作者12.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案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中国中医急症》,第三作者13.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3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第二作者

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GF-αand EGFR mRNA in laryngeal carcinoma tissu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1999;112(12):1088-10922. 喉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I水平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0;29(4):154-1563. 喉癌手术切缘的显微观察和测量. 中华肿瘤杂志 2001;23(2):151-1534. 喉癌手术切缘的研究进展.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15(9):428-4305. 咽旁间隙恶性蝾螈瘤一例.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37(4)2906.成人巨大喉血管瘤1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3;10(4):255-2567.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爱泼斯坦-巴尔病毒DNA定量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39(3)162-1658.颈段食管穿孔六例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14):1193-11959.喉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含量测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10): 777~78110.Effects of Telomerase Activity on Carcinogenesis and Survival in Laryngeal Carcinoma. The Journal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2008; 36:336~3421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表皮生长因子III突变体表达的方法构建及其应用.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8; 43(4): 296~30112. Yang BB, Jiang H, Chang HY. Malignant triton tumour of the parapharyngeal space: a case arising from the cervical sympathetic nerve. J Laryngol Otol. 2008,122(5):. Beibei Yang, Jia Chen, Xing Zhang, Jiang Cao. 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 III in laryngeal carcinoma tissues. Auris Nasus Larynx, 2009;36:. Beibei Yang, Hua Jiang, Jia Chen, et al. Dentritic Cells Pulsed With GST–EGFR Fusion Protein:Effect in Antitumor Immunity Against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ead and Neck. 2009; (Epub ahead of print).15. Jiang H, Yang BB. p53,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re not predictive markers for the effect of adjuvant radiotherapy. Acta Otolaryngol. 2009, 129(1):101-7.

有关鼻咽癌预后论文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鼻咽癌的最新研究与对策》主要内容包括,鼻咽癌的基本知识,鼻咽癌的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鼻咽癌的中西医治疗方法,鼻咽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治疗鼻咽癌的中药及药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鼻咽癌的生物、基因和抗血管生成疗法,鼻咽癌的护理与预防,鼻咽癌的预后与影响预后的因素等。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的上皮性肿瘤,位于鼻腔后端狭窄的管状通道(鼻咽腔顶部和侧壁)。原发肿瘤可能表现为光滑的黏膜隆起、散在结节伴或不伴表面溃疡,或者侵袭性的菜花样肿块。常见病变侵蚀入颅底,伴或不伴颅神经受累。由于海绵窦旁肿瘤侵犯,第Ⅲ、Ⅴ、Ⅵ和Ⅶ对颅神经最常受累。鼻咽癌常起源于咽隐窝,即Rosenmuller窝。由于该部位在临床上比较隐蔽,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由于这一较长的无症状期,或者在部分患者中由于误诊,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是局部和/或区域性晚期疾病。男性鼻咽癌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对于高风险人群,发病高峰在50-59岁,此后发病减少。对于大多数低风险人群,鼻咽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鼻咽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少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症状都是晚期了,所以早期发觉异常非常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将鼻咽癌分为3种组织病理类型: ●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散发性鼻咽癌最常为这一亚型(WHOⅠ型); ●非角化性癌:这一亚型又被细分为分化型(WHOⅡ型)和未分化型(WHOⅢ型)。地方流行性鼻咽癌常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亚型(WHOⅢ型);这一亚型与EBV密切相关,并且具有比其他类型更好的预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005年,头颈肿瘤WHO分类中加入了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报道的此类病例很少,但此类病例因侵袭性临床病程和较差的生存率而令人关注。 鼻咽癌的发生原因 鼻咽癌的发生原因还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EB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EBV 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大部分角化鳞状细胞癌和几乎所有未分化的鳞状细胞癌都有EBV 的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均感染过EBV,但只有少部分人成年后有鼻咽癌的发生。EBV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是研究的重点。机体免疫系统对EBV 感染的控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实现,近几年研究表明,EBV不仅能感染B淋巴细胞,还能感染T和/或NK细胞,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I 。 ②化学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种原因,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的含量较低发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的含量亦较低发区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1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生活中易接触甲醛的人群也容易患鼻咽癌。也有报道说,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也有关。很多致癌化学物质如亚硝酸胺类、多环芳烃类及微量元素镍等与该病的发病均有一定关系。 ③遗传因素 :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较高的鼻咽癌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鼻咽癌的治疗方案 同步放化疗是目前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局部晚期以及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单纯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不理想。基于此,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作为现有治疗手段的补充。 ●放疗(放射治疗):是早期鼻咽癌的主要一线局部治疗方法。选择对周围正常组织受损小,疗效较佳的放射线。对早期(Ⅰ期)患者,推荐单纯放疗,而非联合治疗。对于更晚期的肿瘤患者,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改善局部控制和总体生存率。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 1.分化较高的鼻咽癌如腺癌鳞癌I、Ⅱ级,恶性混合瘤的早期病例; 2.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病灶局限于顶后壁或顶前壁或仅累及咽隐窝边缘而无其他部位浸润、无张口困难体质尚好者; 3.放疗已给予根治剂量,鼻咽原发灶尚未消失或出现抗放射现象者,休息一个月后可行手术切除。 4.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后不消退,呈活动的孤立性包快,鼻咽部原发灶已控制者,可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化疗(化学治疗):利用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发挥其作用的方法,是扰乱癌细胞的繁殖。主要用于中、晚期病例。放疗后未能控制及复发者,所以是一种辅助性或姑息性的治疗。常用的给药方式有三种:全身化疗、半身化疗、动脉插管化疗。常有药物有铂类(顺铂、卡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类、噻替哌、伊立替康、长春碱类、紫衫醇类、依托泊苷等。 ●分子靶向治疗:现目前主要有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帕尼单抗等)、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帕唑帕尼、舒尼替尼、索拉菲尼等),研究数据表明靶向治疗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在转移或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方案中,不作为首选推荐。●中药治疗:一般来说疗效较差,通常作为对症支持治疗,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 ●免疫治疗:鼻咽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过继免疫细胞治疗、EBV相关疫苗和提升宿主自身抗肿瘤免疫能力。 1.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采用的方法是将浸润到肿瘤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到一定数量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科莫利(Comoli)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难治性,复发性EBV阳性鼻咽癌患者身上取得初步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较低。 2.利用疫苗对感染EBV的潜在鼻咽癌患者进行预防与治疗,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主要包括预防性疫苗与治疗性疫苗。贾(Chia)等利用修饰过的病毒或自体树突细胞携带EBV肿瘤抗原作为疫苗治疗鼻咽癌,临床试验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3.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抗体、LAG3等抗体,用来解除肿瘤导致的免疫抑制。有研究显示鼻咽癌PD-L1阳性率高达95%以上,并且癌巢周围有大量的浸润性T淋巴细胞,提示PD-L1抑制剂在鼻咽癌中具有很大的治疗潜力。 近年来,国产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发展迅猛。国内的鼻咽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也相继开展,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试验都是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相关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开展,由当地的权威医生诊治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观察和随访指导,并且所有试验相关的检测和试验用药费用均免费。以下是研究的主要入选及排除标准,供您参考 项目一:AK105在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开展的单臂、开放、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主要入排标准: 岁,ECOG 0-1; 2.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非角化性分化型或未分化型鼻咽癌性 (IVb 期),不适合接受根治性的局部治疗或治疗失败的转移性鼻咽癌(经一线、二线治疗失败的均可),但所有因药物不耐受而改变治疗方案的不算做治疗失败 ; 3.有可测量病灶(病灶>1cm或淋巴结短径>); 4.没有脑转移。 需提供资料:病理检查报告,CT报告单,出院记录,查血单子等 注:以上为主要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医生掌握。 如果您有意愿了解该研究更详细的情况,请点击链接: 项目二:评价KL-A167注射液在复发或难治性鼻咽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Ⅱ期临床研究 主要入排标准: 1.年龄≥18岁,ECOG 0-1; 2.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中分化或者未分化的局部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患者; 3.既往接受过一线含铂化疗(单药或者联合)和二线接受过单药或者联合化疗失败的临床Ⅳb期患者; 4.可测量病灶(病灶>1cm或淋巴结短径>); 5.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不要甲亢患者。 需提供资料:病理检查报告,CT报告单,出院记录,查血单子,甲状腺功能检查报告等 注:以上为主要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医生掌握。 如果您有意愿了解该研究更详细的情况,请点击链接: 项目三: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主要入排标准: 岁≥年龄≥18岁;ECOG评分0~1; 2.初诊的晚期鼻咽癌(IVb期)患者,或不适合局部治疗或根治性治疗的复发鼻咽癌; 3.有一个可测量病灶(病灶>1cm或淋巴结短径>)。 需提供资料:病理检查报告,CT报告单,门诊记录,查血单子等 注:以上为主要标准,最终入组标准由研究医生掌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