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在自然人群中发病率为到3%。皮损好发于头皮、四肢两侧、膝肘,常对称发生,皮疹呈针尖至扁豆大小炎性红斑,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基底浸润,进行期有同形反应。脓疱型可在寻常型基础上出现多数无菌性小脓疱;关节病型伴发于寻常型或脓疱型,关节炎症轻重与皮损平行;红皮病型全身皮肤弥漫潮红干燥,大量脱屑,常因用药不当引起。本病病程较长,冬轻夏重,反复发作。 本病中医学相当于国家标准的“白疕(b)”,亦属于“干癣”、“松皮癣”、“风癣”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因,外因以风邪为主,兼与寒、湿、燥、毒等相兼致病;内因则重在血分、血燥、血热、血虚及血瘀。此外,饮食不节,肝肾亏损或冲任不调等均可使营血不和,脏腑失调而发病。一、血热风燥证 【临床表现】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1、凉血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当归、地榆、槐花、黄连、天花粉、陈皮、赤芍、防风、黄芩、荆芥、甘草。痒剧者,加蒺藜、地肤子;鳞屑较厚者,加紫草、茜草。 2、凉血化瘀疏风汤加减。 生地黄、鸡血藤、赤芍、当归、白鲜皮、土茯苓、紫草、金银花、乌梢蛇1、重楼、白芷、防风。 血瘀者,加丹参、桃仁;血热者,加玄参、大青叶;湿热蕴结者,加龙胆、黄芩。 3、凉血解毒方加减。 水牛角、生地黄、丹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蒺藜、重楼、牡丹皮、赤芍、当归、莪术、甘草、青黛。 血热盛者,去当归,加羚羊角;服药后腹泻者,加白术。 4、银虎汤加减。 金银花、虎杖、丹参、鸡血藤、生地黄、赤芍、当归尾、槐花、大青叶、桔梗。 咽痛明显者,加山豆根、麦冬、玄参;情志不畅者,加郁金、柴胡、枳壳1;皮疹以背为甚者,加山茱萸、菟丝子、肉苁蓉、知母;痒甚者,加白鲜皮、蒺藜、地肤子。 二、血虚风燥证 【临床表现】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皮肤干燥,伴头晕眼花,面色胱白,口干,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1、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鸡血藤。 大便燥结者,加火麻仁。 2、龙蝎合剂加减。 地龙、乌梢蛇、白鲜皮、生地黄、全竭、蜈蚣、蒺藜、苍术、当归、栀子、牡丹皮、甘草。 皮屑覆盖较厚者,加乌梅;口渴者,加玄参。 3、愈癣汤加减。 板蓝根、生地黄、丹参、地肤子、白鲜皮、鸡血藤、制何首乌、紫草、生槐花、当归、山茱萸、赤芍、荆芥、防风、白茅根。 热郁血分、血燥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耗伤阴血、血燥者,加麦冬、天冬、石斛;气血凝结、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益母草;风湿热虫瘙痒者,加土茯苓、百部、枸杞子、蝉蜕、全蝎、蒺藜、乌梢蛇;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4、愈银汤加减。 白鲜皮、苦参、土茯苓、地肤子、蛇床子、当归、炒白芍、熟地黄、川芎、丹参、何首乌、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全蝎、蜈蚣,甘草。 急性期皮损红甚者,加紫草、生地黄、牡丹皮;稳定期鳞屑多者,加桃仁、红花;恢复期,加黄芪、党参、白术、麦冬。 5、养血祛风方加减。 生地黄、紫草、赤芍、益母草、鸡血藤、丹参、土茯苓、槐花、白鲜皮、甘草。 三、瘀滞肌肤证 【临床表现】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鳞屑较厚,有的呈蛎壳状,或伴关节活动不利,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 1、桃红四物汤加减。 生地黄、当归、桃仁、丹参、三棱、莪术、泽兰、半枝莲、槐花、白鲜皮、甘草。 血热者,加紫草、金银花、水牛角;痒甚者,加蒺藜、地肤子。 2、复方参地汤加减。 生地黄、丹参、乌梢蛇、白蒺藜、土茯苓、紫河车、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茯苓、甘草。 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3、化瘀消银方加减。 莪术、三棱、鸡血藤、赤芍、红花、威灵仙、白鲜皮、蝉蜕、生地黄、生甘草。 急性期皮损红甚者,加紫草、牡丹皮;稳定期鳞屑多者,加桃仁;恢复期,加黄芪、党参、白术、麦冬。 4、活血方加减。 丹参、当归、鸡血藤、赤芍、紫草、川芎、黄芪、党参、地龙、甘草。 皮屑覆盖较厚者,加乌梅;口渴者,加玄参。 5、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进行期者,倍用生地黄;静止期者,将生地黄改为熟地黄、赤芍改为白芍;血热型者,加白茅根、水牛角、生槐花;血燥型者,加当归、天花粉、鸡血藤;痒甚者,加白鲜皮、蒺藜、乌梢蛇。 6、消银除屑饮加减。 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生地黄、鸡血藤、墨旱莲、黄精、蜂房、当归、凌霄花、僵蚕、重楼、乌梢蛇、三棱、丝瓜络、甘草。 皮损基底潮红或暗红、痒甚、便秘、苔黄厚者,加牡丹皮、紫草、白鲜皮1、大黄;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皮疹色淡、面色苍白者,加何首乌、丹参;皮损呈斑块状或肥厚、鳞屑附着较紧、舌质紫暗者,加红花、鸡血藤。 四、湿热蕴阻证 【临床表现】多发在腋窝、腹股沟等屈侧部位,红斑糜烂,瘙痒,或掌跖部有脓疱,或阴雨季节加重,伴有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红,苔薄黄腻,脉儒滑等症状。 1、萆薢渗湿汤加减。 萆薢、薏苡仁、黄柏、土茯苓、牡丹皮、泽泻、金银花、丹参、木通、甘草。 上肢皮疹明显者,加川芎;下肢皮疹明显者,加独活。 2、蓝川清热合剂加减。 板蓝根、白茅根、生地黄、紫草、丹参、赤芍、川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乌梢蛇、白鲜皮、甘草。 下肢重者,加独活;脱屑多者,加徐长卿。 3、消银方加减。 黄连、山豆根、重楼、当归、郁金、白芍、生地黄、丹参、乌梢蛇、麦冬1、黄芪、甘草。 五、火毒炽盛证 【临床表现】多属红皮病型或脓疱病型。全身皮肤发红,或呈暗红色,甚则稍有肿胀,鳞屑不多,皮肤灼热,或弥布散在小脓疱,常伴壮热口渴,便干溲赤,舌质红绛,苔薄,脉弦滑数。 1、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生地黄、玄参、金银花、丹参、黄连、连翘、麦冬、紫草、大黄、生甘草。 热郁血分、血燥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耗伤阴血、血燥者,加天冬、石斛。 2、复方败毒活血汤加减。 黄连、黄芩、栀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水牛角、生槐花、乌梢蛇。 热郁血分、血燥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耗伤阴血、血燥者,加麦冬、天冬、石斛。
李道泉1950年10月出生,主治医师。1968年到197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332部队任卫生员。1972年到1976年在建江工农管局职工医院五官科任医士。其中1973年到1974年在佳木斯医学院进修耳鼻咽喉。1977年1980年在富锦市口腔医院任医士。19幼年到1988年在富锦市二院五官科历任副院长、医师。1989年至今在富锦市锦西医院任院长、主治医师。1973年在五官科工作期间,发明用塑料奶瓶做洗眼壶,效果很好。1982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小诺霉素做鼻腔下早注射治疗肥厚性鼻炎、单纯性鼻炎、充血性肥大性鼻炎及副界窦炎,疗效满意。1991年开始侧重研究皮肤病,其中以银屑病为突破重点,以中药内外兼治,收到良好效果。撰写论文有:"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体会"、"论银屑病的辩证施治"。中文名:李道泉出生日期:1950年10月职业:医师代表作品: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体会1950年10月出生,主治医师。1968年到197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332部队任卫生员。1972年到1976年在建江工农管局职工医院五官科任医士。其中1973年到1974年在佳木斯医学院进修耳鼻咽喉。1977年1980年在富锦市口腔医院任医士。19幼年到1988年在富锦市二院五官科历任副院长、医师。1989年至今在富锦市锦西医院任院长、主治医师。1973年在五官科工作期间,发明用塑料奶瓶做洗眼壶,效果很好。1982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小诺霉素做鼻腔下早注射治疗肥厚性鼻炎、单纯性鼻炎、充血性肥大性鼻炎及副界窦炎,疗效满意。1991年开始侧重研究皮肤病,其中以银屑病为突破重点,以中药内外兼治,收到良好效果。撰写论文有:"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体会"、"论银屑病的辩证施治"。
治疗银屑病要及时治疗,不要耽误,相信科学,不要相信那些偏方土方,治疗要去正规的医院,不要相信那些小诊所之类的,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日常生活饮食要多加注意。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尝试从肺论治银屑病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笔者认为该病多与感受风热之邪,久病伤阴,营血不足以及血虚肝旺,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朝百脉、主宣发,外合皮毛,与皮肤、汗孔、毫毛等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日: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肺主皮毛。因此,皮肤、毫毛等外表组织与肺的功能有一定的生理关系,它依赖于肺所输布的卫气与津液的温润滋养。故此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宣发有度,输布有节,布达有序,则皮肤致密,黄白相隐,毫毛光泽,无微不至;反之,肺的宣发卫气与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则宣发失度,输布不及,布达不力,皮肤失去温润滋养,表现则皮肤、毛孔憔悴枯搞,以致粗糙不平,失荣无泽,鳞屑脱落。 二、辨证论治 笔者认为肺主气,外合皮毛,该病与肺气的宣发功能有关,故在治疗上以宣畅肺气为主,配合养血滋阴,活血通络,祛风止痒。 【病案举例】 张某,女,34岁,患者3年前只是头部有少量几处五分或二分硬币大小的癣块,前后一直涂用硫磺软膏效果欠佳,一直未愈,后因冬季吃羊肉及辛辣厚味过多,以致全身发痒,逐及头面、四肢、胸腹等部位出现多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片状癣块,边界清楚,奔波求医一年之久,未能控制病情发展。 就诊时见:全身均有不同程度斑块状、点滴状、地图状癣块,表面有厚薄不均匀的银白色鳞屑,并有鳞屑脱落,尤以背部为甚,抓破处多见出血现象,前臂、双手掌、五指皮肤干燥皲裂,鳞屑较厚,疼痛难忍,不能见水,洗碗做饭均常用橡皮手套。现全身瘙痒,入夜更甚,苔淡红,脉弦细。 辨证:属肺气宣发失畅,布达受碍,以致肌肤血虚失养,津气不能润肤泽毛。 治则:开宣肺气,养血熏肤,滋阴泽毛,祛风止痒。 处方:以四物汤(芍药、当归、地黄、川芎)加味:桔梗,白鲜皮,白芍,当归,熟地,生地,赤芍,川芎,乌蛇,僵蚕,全虫,桑白皮。 二诊:服药10剂后,瘙痒显著减轻,鳞屑也逐渐脱落,皮损部位变薄,部分皮损部位基底颜色由红转淡,点状皮损基本消退,手指裂口缩小,干燥皮屑脱落较多,局部皮肤颜色鲜艳。 三诊:守方服14剂后,全身皮损部位恢复正常,手指裂口愈合,皮肤润泽如初,至此而痊愈。为防止复发,嘱其忌食辛、辣、腥、荤之味。 至今两年无复发。 【按语】笔者认为宣畅肺气,可以加速水谷精气的生成与结合,进一步将脾胃消化吸收精微通过肺输布散送到全身及内达五脏六腑,外达皮毛肤表、毫毛。通过肺气的宣发,可以加速全身血液的循环,对改变微循环有一定的作用,从而达到熏肤、充身、泽毛的目的。故笔者重用桔梗开宣肺气,调畅气机,以兴布散;桑皮与桔梗相伍,宣降并用,相辅相成;四物养血滋阴,行气活血,平衡气血,荣肤泽毛;生地、赤芍益阴活血;白鲜皮、乌蛇、全蝎、僵蚕祛风止痒而达皮毛。故全方有宣畅气机,疏通血脉,行气活血,消除瘀滞,改善循环之功。从而加速了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了气畅、血行、肌润、皮充、毛泽、毫光、鳞清之功,故顽癣可除也。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
引言:毕业论文写作是令众多学子头疼的一件事,特别是医学类论文,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医学论文写作要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题目
医学论文担负着传播医学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的重任,论文的题目是信息的集中点,更要求论文命题能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论文题目要求具体、简洁、鲜明、确切而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
1、论文题目要有具体性。题目不具体是初学者撰写医学论文时常见的缺点,例如“矽肺的预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等。
2、论文题目要有简洁性。题目应简短、精练,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删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一般中文文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多亦不超过30个字,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中间不用标点,题末不用句号;尽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题目太长就不鲜明简洁和引人注目。例如,《无偿献血者肝炎指标检测结果及不同性别与血型差异分析》,应改为:《无偿献血者肝炎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非长不可时考虑用加副标题的办法来解决。副标题常常是将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标题之后,但必须用圆括号或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位于正标题之下,以区分于正标题。较大的题目则应分成若干分题。每个分题单独写一篇文章,且尽可能不设副标题。
3、论文题目要确切而有特异性。指的是要求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防止小题大作,名不符实。
例1,《剖宫产资料统计分析》,该文仅涉及剖宫产时间的统计分析,其他资料如产妇的年龄、职业、新生儿性别等均未涉及,故应改为:《剖宫产时间统计分析》。
例2,《鼻挫伤、烧伤等38例远期疗效分析》,文中述及的内容还有裂伤、撕脱伤、离断伤、挫伤、烧伤等,单列2种伤不全面,应改为:《鼻创伤38例远期疗效分析》。
例3,《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2)这个题目既有特点,也很具体。
题目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题目可有多种类型,有以目的命题、以研究对象命题、以研究方法命题、以研究结论命题等。“研究”、“探讨”、“观察”、“分析”等词不是不能用,而是应在必要时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宜改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4、论文题目要有可检索性。题目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社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5、撰写论文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文题应避免使用非公用的缩略词语、符号、代号、公式等。外国人名、常见缩略语和符号(如CT、ATP、DNA、HBsAg等)可以使用,但不宜将其原形词同时列出,亦不必再写出中文全名。以外国人命名的综合征或体征,不必译成中文,不加“氏”字。(2)文题中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但不包括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数字,如“十二指肠”不能写成“12指肠”,“三*神经”不能写成“3*神经”。(3)下列情况,应在文题的右上角加角注,并在首页下列出角号及加注内容。论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的课题总结,加注“本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论文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加注“本文曾在某年某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系在进修或学习时的工作总结,加注“本文系在某院进修期完成”。
(二)作者及其单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与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撰写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的人员不宜列为作者,对这些人员的贡献应列人致谢部分。
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单位名称)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依次写明姓名和所在单位,而不是论资排队。例如,学位论文署名有时研究生名字在前,导师名字在后,实际上整个科研设计导师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因此列为第一作者。对上述3条作者条件的规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须具备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注明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来自不同单位的较多研究可只写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标一小符号,在第一页脚注上注明符号所代表的作者单位名称。所有参加署名的人,都应对论文的内容负责,需要时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篇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释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页下方,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参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应在姓名外加黑线框。
2、单名作者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如作者系论文的整理、执笔、文摘摘稿人、简讯作者、综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并加括号。
3、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圆括号括起,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
4、署名应署真名、全名,不应署笔名。国内作者的中文署名写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国务院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写,其间留空一格,双名或双姓的拼音字符连写,不加连字号。如郝加虎为“Haojia-hu”,欧阳明为“OuyongMing”。若两字拼音连写处出现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节可能发生混拼时,则在两元音字符间的上方加隔音号(,)以示区分。如刘长安为“LiuChang’an”。
5、学位论文的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而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6、多学科综合研究课题的署名应按课题组组长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组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况处理。若在总的研究课题中又有分课题的情况下,分课题单独发表时,分课题的组长可以名列在前,组员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
(三)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
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
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200~250字左右。
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
(四)前言(introduction)
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纲挚领作用。论文开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将前言列为标题,只是有一段文字将正文引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国外期刊有关研究背景知识介绍的篇幅较长。前言是为了给读者一点预备的知识,并借以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要特别注意精练、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研究历史回顾应避免繁琐。在研究论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绍与本文密切有关的史料。
前言部分主要讲清楚所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课题来源可以从文献中来,也可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提出是从何而来的?本文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有时一项科研工作已持续多年,该论文是以前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则要说明该项科研工作总的目的,以前发表的论文已解决了其中的某个问题,本篇论文是准备解决其中哪个问题。总之要将论文的目的写清楚,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来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内容无需在文中重复,初写者常将前言部分内容和讨论部分重复,这是不允许的。
总之,前言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围、历史、意义、方法及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
(五)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
应体现科研构思和实验设计的各项要求。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较大,一般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大约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写清楚。需要详细撰写的理由是:使读者看了后能重复,以及便于审稿者复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或什么具体的资料来进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或搜集资料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论文中也称为“对象与方法”或“资料来源与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结果”部分合并撰写。撰写的内容包括:
1、对象
①研究对象人选的方法:即如何从目标人群选人样本人群,撰写时应使用下列名词: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选自人群的样本(population-based sample)、转诊样本(referred sample)、连续样本(consecutive sample)、志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及随便抽取的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将研究对象的来源介绍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计抽样误差外,尚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切不可笼统地冠以“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如有拒绝人选者应注明人数,并说明原因。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随机分组”一句话。
2、研究方法
①基本设计方案:基本设计方案应写明,下列名词可供撰写用:如治疗性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研究应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广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性研究应写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样调查”等;临床经济学分析应写明“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场所:要写清楚在“人群或社区”、“医学中心”、“基层医院”、“门诊”、“住院”等。③干预措施:试验的措施及执行方法应详细交待;投于患者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所采用的仪器须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名。④盲法:盲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应交待,包括安慰剂的制作,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如暴露及疗效标准等的确定都有公认的标准,撰写时都应注明。⑥质量控制:控制偏倚发生所采用的措施。
3、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如采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的型号及何种计算机软件都必须一一交待。如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写的材料与方法如下。
一、研究对象
1、病例组
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5岁,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确诊的病人,病例间无亲缘关系。
2、对照组
同时选择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属(无任何皮肤病)647名作为对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龄分布在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间亦无亲缘关系;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二、家庭史的确认
除先证者外,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还有一位银屑病患者。
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在门诊对每位先证者进行详细询问,记录其一般情况、家庭史、发病情况等,以了解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二级以上亲属未统计),对患病亲属进行随访,以确诊是否患病。一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的父母、子女及同胞,二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侄子女、外甥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所有病例、对照均用EPIinfo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论文还应提供一些资料
(1)临床研究:1)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病例是住院还是门诊病人,或是普查普治;病例选择标准(引用者要注明出处,自订者要说明根据),诊断及分型标准,分型分组标准(应考虑随机分配和双盲观察)。2)一般资料:病人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因、病情、病型,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依据,观察方法与指标等,对病例摘要可不写姓名和住院号,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重要的有意义的家族史和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住院经过,治疗方法和疗效等。3)治疗方法:如药物名称、剂量、剂型、使用方法及疗程、生产厂及出厂日期(批号)等。如为手术治疗则需写出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4)疗效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现代医学器械检查、病理检查、观察方法与指标、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
(2)实验研究:1)实验条件:动物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身长、体重、健康状况、分组标准和方法、手术和标本制备过程,实验、观察、记录的手段、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验方法与质量:感染接种方法,仪器种类及其精密度、测定结果,描记图像,试剂种类、规格、来源、成分、纯度、浓度、配制、操作方法及过程,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批号等。3)其他:季节、室温、湿度以及其他条件等。
(3)现场调查研究:要阐明何时、何地进行本次调查,设计类型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现况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量大小的估计。调查对象是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甚至病人。如果调查对象为病例,则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诊断标准,还需注明病例来自医院还是从普查中获得。由于资料来源能反映调查结论的可信性,所以应实事求是的详尽叙述,使读者可以从中判定该文是否有进一步阅读价值及结论的可*性。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及其统计方法。实验室检测应介绍使用的方法、步骤、试剂来源、批号及诊断标准,如果应用新的方法则应介绍具体操作过程。统计方法如果是众所周知,则毋须详述,如果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应介绍计算公式,引自文献等,使读者了解应用是否确切。
(六)结果(results)
要求如实具体交待经审查核对后用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写出。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是论证的重要依据。结果的中心内容是经过科学地统计学处理得来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结果应当客观完整和可*,所有的结果项目,均要围绕研究主题,有逻辑、有层次地层开,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与方法中列出的项目与标准,在结果中必须反映出来,并且要吻合一致。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约用全文的1/31/4篇幅书写这部分内容。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的内容包括真实可*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效果的差异(有效与无效)、科学研究的理论结论等。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果,应作客观的分析报道。有的医学论文可将实验方法与结果连写。临床医学论文中也可将疗效标准、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写在结果内。
结果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段叙述,可以设小标题,小标题之下亦可再设分标题。结果表达时应注意:①数据表达要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人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如进行两组比较,应列出两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临床基线情况(base line),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是否可比。②科研设计时确定的科研假设主要测量指标,如在结果部分作丁更改应作解释。③统计处理注意事项:当相对数的分母太小时,应报道绝对数,如10/20例,而不能只报告50%病例;应用的率和比应正确,选择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复杂的统计分析要作解释;应同时报道95%可信区间(95%CI)④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统计学处理主要使原始数据从难理解变成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规律。用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并用显著性检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其组间差异的意义,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文字3种。统计图比统计表更便于理解与比较,但统计图中不能获得确切数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统计表。图的标题应置于图的下端,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横轴尺度自左至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须等距,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尺度必须从0点起始(对数图及点图等除外),图中用不同线条应注明,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以7:5为宜。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圆形图、百分直条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直条图利用直条的长短来表达按性质分类资料各类别的数值,如疾病分类、性别、治疗效果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圆形图和百分直条图适用于百分构成的资料,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线图和直方图用于按数量分组的资料如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有连续性的指标。散点图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一般横线代表白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临床医学研究的论文结果中往往还会运用插图和照片如心电图、脑电图、X线片、CT片等来表示研究中的发现,插图的画面要重点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摄的环境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文字表达和图表表达不要重复,文字是表达结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结果表达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应当是要点式叙述,可分几项撰写,每一项报告一组数据,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图表的表达应符合统计学的规定。
总之,结果是论文中的主体,是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结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的含混和差错。
(七)讨论(discussion)
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或调查结果做出理论性分析。这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讨论是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结果与文献或过去的工作进行对比,寻找其间的关系,讨论所需引用的文献材料应尽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献资料。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部分是以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表达作者在结果部分所不能表达的推理性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从实验和观察结果出发,实事求是,切不可主观推测,超越数据所能达到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文献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将讨论部分写成他人文献的综述。归纳起来,讨论部分应表达下列内容:
1、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必须强调应紧密结合本文发现进行讨论,且所作的推论必须恰当。
2、应讨论本文发现和文献报道同类研究的结论有何不同,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切忌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
3、应对本文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对本文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讨论;要肯定本文的结论尚需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等。
4、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
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的讨论都必须涉及,面面俱到。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至几个“小核心”进行。对于新的临床病例报告,还应讲清楚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如果是有关新药疗效,还要说明如何肯定疗效,疗效的指标是否合理,今后治疗方法上还需如何改进等。要集中围绕几个观点讲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个讨论最好有一个小标题,提示讨论的中心内容,按结果栏目中的顺序并结合文献分段撰写,或标出序号。其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使内容有条理,有联系,重点突出。讨论部分不使用图和表,篇幅亦不宜过长,一般占全文的1/31/2即可。文献一般不整段引用,而是摘其观点或结论,用角码标出参考文献。
关于牛皮癣的治疗目前来说西医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可能中医占一定的优势,它也是一种慢性病,比较难治的一些疾病。从目前就是掌握的一些方法治疗,肯定是开肺气、润肺津,从肺论治皮肤病,包括牛皮癣,包括黄褐斑,甚至湿疹这些病,可能更多是从肺论治。肺主皮毛,皮肤的一些疾病可能跟肺的调控或者中医讲肺主治节,跟肺功能相关。当然这种调肺不能按照气的观念理解,不是讲气的肺脏,是调肺气,肺的功能,像麻黄汤里的一些方剂,加上一些祛风利湿这样的一些药物,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治疗银屑病要及时治疗,不要耽误,相信科学,不要相信那些偏方土方,治疗要去正规的医院,不要相信那些小诊所之类的,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日常生活饮食要多加注意。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皮损特征是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患者病情秋冬季加重,夏季自然缓解。根据其皮损的不同特点,临床上一般将银屑病分为四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银屑病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和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疒”、“松皮癣”等,其发病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为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肤;内因可由素体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疾病初期多夹有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肤而发病;病久不愈,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化火,而耗伤气血,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肤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更使营血亏损,血虚生风所致。 少数患者可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湿邪化燥,以致燥热成毒,热毒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的证候,临床上表现为严重型银屑病,即泛发型、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 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银屑病四证四法四方: (一)血热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新皮疹不断出现,皮疹散发,不连片,脱屑多,红斑压之褪色,瘙痒甚,伴见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皮内2号方(即自拟荆芩汤加味)。 药物组成为:荆芥15g,枯芩15g,生地30g,丹皮15g,生槐花30g,赤芍30g,紫草30g,水牛角30g,小红参30g,乌梢蛇30g。 (二)毒热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皮疹泛发全身,潮红热,压之褪色,皮肤肿胀,大量脱屑,瘙痒剧烈,伴见发热烦躁,形寒身热,重则神昏,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皮内4号方(即黄连解毒汤加味)。 药物组成为:川黄连10g,枯芩小红参30g,生地榆30g,紫草30g,九里光30g,乌梢蛇30g,冰糖1小块。 (三)血瘀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皮疹暗红,白屑难脱或屑多且薄,或疹色淡红,病程较长(半年以上),皮疹压之不褪色,伴见口干欲漱不欲咽,舌质暗紫或暗红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或沉涩,可有舌下脉络迂曲。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皮内6号方(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2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5g,赤芍30g,水牛角30g,小红参30g,生地榆30g,三棱15g,莪术15g,水蛭15g。 (四)血燥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病情稳定或皮损部分消退,细碎脱屑,伴见口干舌燥,欲饮,秋冬加重,舌质淡红或舌质淡,舌尖红,苔少,少津,脉缓或沉细。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润燥。 方药:消燥救肺汤加味,药物组成:炙枇杷叶15g,冬桑叶15g,炙甘草10g,阿胶(烊化)15g,炒胡麻仁15g,煅石膏30g,杏仁15g,麦冬30g,沙参15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小红参30g,乌梢蛇30g。 加减运用: 1.若咽痛、红肿者,加马勃15g、青黛(包煎)15g、白僵蚕15g。 2.鳞屑较厚者,乌梢蛇炒黄后研细末吞服(用药汁),并加紫草30g。 3.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生首乌45g或秦艽30g; 4.热盛伤阴者,加女贞子30g、枸杞30g、白芍50g; 5.脾虚湿盛者,加茯苓50g、白术15g、生苡仁30g; 6.脓疱型,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们体会到老师治疗银屑病有三个特点: 第一,辨证分型论治。 导师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认为血热毒盛为其基本病机,热邪侵淫营血为其表征,瘀血阻络贯穿于病程始终。加之患者多为阳热之体,且发病诱因以感染者居多,进而说明当病邪侵犯人体后,邪热郁搏而发为本病。因此,银屑病之病因,在外当推风热毒邪内侵,为病之标;在内责之素体血热蕴毒,属病之本。根据上述病因病机特点,将银屑病分为血热、毒热、血瘀、血燥共四型进行辨证论治。在病变过程中,各型可以相互转化或并见,在治疗时应注意标本缓急。 第二,方药应用特点: (1)应用云南特有中草药小红参,该药属云南民间草药,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的根,性味微苦、甘、凉,功效补血活血,祛风除湿。 (2)重视顾护阴液。热毒之邪,最易灼伤阴液,肌肤失于濡养,致皮损干燥,叠起鳞屑;加之清热解毒之药多为苦寒之品,苦寒也易伤阴,因此,临证中要重视顾护阴液,导师刘复兴常以乌梅合冰糖,酸甘化阴,并加用女贞子、枸杞、白芍以滋养阴液。 (3)常用虫类药。血瘀证用水蛭,咽痛者,用僵蚕,其余几型均用乌梢蛇。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的蚂蝗和水蛭及柳叶蚂蝗等的全体。 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经。功效破血逐瘀。张锡纯认为,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损气分”。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性味咸、辛、平,归肝、心、脾、肺四经。功效散风泄热,化痰消坚,解毒镇痉,活络通络。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性味甘平,无毒,入肝、脾经。 功效搜风通络,攻毒定惊。它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其搜风透骨之力最强,有“截风要药”之称。 第三,强调饮食宜忌。 导师认为,饮食宜忌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临证时他不厌其烦地告诫患者忌口甚为重要:忌辛热刺激之品,如酒、韭菜之类;忌水产或海产品,如鱼、虾、蟹、海带、紫菜等:忌腥臭发物,如牛羊肉、臭豆腐、腌卤食品、牛奶、鸡蛋等;忌野菜类,如竹笋、蘑菇、香椿等;忌水果中之草莓、芒果、菠萝等。《外科正宗》:“凡病虽在于用药调理,而又要关于杂禁之法。……牛、犬、腥膻、腌腊、熏藏之物,俱能作渴;生干瓜、果、梨、柿、菱、枣等类,又能损胃伤脾;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油腻、煎、炒、烹、炙、咸、酸原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
其代表性论文: 1 秦万章,75例播散型红斑狼疮辨证论治的探讨.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1:18 2 秦万章,活血化瘀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原理的初步探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76,1:64 3 秦万章,等. 血瘀症的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的初步探讨. 自然杂志,1979,2(2):115 4 秦万章,等. 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03例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81,94(12):827 5 秦万章,等. 胶原病及其重叠胶原病活血化瘀治疗与免疫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4):210 6秦万章,等. 银屑病的血清唾液酸及环核苷酸的含量与评价. 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3):167 7秦万章,等. 29例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有关的重叠综合征的探讨. 中华医学杂志,1985,65(3):175 8秦万章,等. 胶原病血瘀证的天然杀伤细胞、β2-微球蛋白及纤维蛋白结合素免疫实验的联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1(6):665 其代表性著作: 1 《中西医结合研究丛书、皮肤病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0. 2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外科分册》文汇出版社 1995. 3 《活血化瘀研究》科技出版社 1984. 4 《雷公藤治病顾问》文汇出版社 1995. 5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病》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7. 6 《银屑病防治》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 7 《红斑狼疮防治》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8 《脱发》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 以上成果受到国际科技界的重视,其突出的成就被收入英国剑桥、美国北卡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列入世界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之列。
牛皮癣是一种较难治愈且容易复发的疾病,目前,牛皮癣的治疗方法较多,很多人比较关注牛皮癣的治疗费用。其实,牛皮癣的医治费用要根据病人本身病况进行判别。从医治牛皮癣开始,通常正规的医院查看费用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由于病人所表现出来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致使查看项目会不相同,在后期医院针对病人病况所用的疗法用药也就不同,导致了费用的不同。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
引言:毕业论文写作是令众多学子头疼的一件事,特别是医学类论文,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医学论文写作要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题目
医学论文担负着传播医学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的重任,论文的题目是信息的集中点,更要求论文命题能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论文题目要求具体、简洁、鲜明、确切而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
1、论文题目要有具体性。题目不具体是初学者撰写医学论文时常见的缺点,例如“矽肺的预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等。
2、论文题目要有简洁性。题目应简短、精练,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删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一般中文文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多亦不超过30个字,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中间不用标点,题末不用句号;尽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题目太长就不鲜明简洁和引人注目。例如,《无偿献血者肝炎指标检测结果及不同性别与血型差异分析》,应改为:《无偿献血者肝炎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非长不可时考虑用加副标题的办法来解决。副标题常常是将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标题之后,但必须用圆括号或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位于正标题之下,以区分于正标题。较大的题目则应分成若干分题。每个分题单独写一篇文章,且尽可能不设副标题。
3、论文题目要确切而有特异性。指的是要求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防止小题大作,名不符实。
例1,《剖宫产资料统计分析》,该文仅涉及剖宫产时间的统计分析,其他资料如产妇的年龄、职业、新生儿性别等均未涉及,故应改为:《剖宫产时间统计分析》。
例2,《鼻挫伤、烧伤等38例远期疗效分析》,文中述及的内容还有裂伤、撕脱伤、离断伤、挫伤、烧伤等,单列2种伤不全面,应改为:《鼻创伤38例远期疗效分析》。
例3,《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2)这个题目既有特点,也很具体。
题目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题目可有多种类型,有以目的命题、以研究对象命题、以研究方法命题、以研究结论命题等。“研究”、“探讨”、“观察”、“分析”等词不是不能用,而是应在必要时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宜改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4、论文题目要有可检索性。题目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社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5、撰写论文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文题应避免使用非公用的缩略词语、符号、代号、公式等。外国人名、常见缩略语和符号(如CT、ATP、DNA、HBsAg等)可以使用,但不宜将其原形词同时列出,亦不必再写出中文全名。以外国人命名的综合征或体征,不必译成中文,不加“氏”字。(2)文题中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但不包括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数字,如“十二指肠”不能写成“12指肠”,“三*神经”不能写成“3*神经”。(3)下列情况,应在文题的右上角加角注,并在首页下列出角号及加注内容。论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的课题总结,加注“本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论文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加注“本文曾在某年某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系在进修或学习时的工作总结,加注“本文系在某院进修期完成”。
(二)作者及其单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与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撰写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的人员不宜列为作者,对这些人员的贡献应列人致谢部分。
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单位名称)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依次写明姓名和所在单位,而不是论资排队。例如,学位论文署名有时研究生名字在前,导师名字在后,实际上整个科研设计导师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因此列为第一作者。对上述3条作者条件的规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须具备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注明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来自不同单位的较多研究可只写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标一小符号,在第一页脚注上注明符号所代表的作者单位名称。所有参加署名的人,都应对论文的内容负责,需要时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篇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释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页下方,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参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应在姓名外加黑线框。
2、单名作者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如作者系论文的整理、执笔、文摘摘稿人、简讯作者、综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并加括号。
3、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圆括号括起,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
4、署名应署真名、全名,不应署笔名。国内作者的中文署名写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国务院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写,其间留空一格,双名或双姓的拼音字符连写,不加连字号。如郝加虎为“Haojia-hu”,欧阳明为“OuyongMing”。若两字拼音连写处出现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节可能发生混拼时,则在两元音字符间的上方加隔音号(,)以示区分。如刘长安为“LiuChang’an”。
5、学位论文的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而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6、多学科综合研究课题的署名应按课题组组长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组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况处理。若在总的研究课题中又有分课题的情况下,分课题单独发表时,分课题的组长可以名列在前,组员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
(三)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
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
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200~250字左右。
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
(四)前言(introduction)
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纲挚领作用。论文开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将前言列为标题,只是有一段文字将正文引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国外期刊有关研究背景知识介绍的篇幅较长。前言是为了给读者一点预备的知识,并借以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要特别注意精练、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研究历史回顾应避免繁琐。在研究论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绍与本文密切有关的史料。
前言部分主要讲清楚所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课题来源可以从文献中来,也可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提出是从何而来的?本文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有时一项科研工作已持续多年,该论文是以前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则要说明该项科研工作总的目的,以前发表的论文已解决了其中的某个问题,本篇论文是准备解决其中哪个问题。总之要将论文的目的写清楚,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来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内容无需在文中重复,初写者常将前言部分内容和讨论部分重复,这是不允许的。
总之,前言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围、历史、意义、方法及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
(五)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
应体现科研构思和实验设计的各项要求。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较大,一般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大约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写清楚。需要详细撰写的理由是:使读者看了后能重复,以及便于审稿者复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或什么具体的资料来进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或搜集资料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论文中也称为“对象与方法”或“资料来源与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结果”部分合并撰写。撰写的内容包括:
1、对象
①研究对象人选的方法:即如何从目标人群选人样本人群,撰写时应使用下列名词: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选自人群的样本(population-based sample)、转诊样本(referred sample)、连续样本(consecutive sample)、志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及随便抽取的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将研究对象的来源介绍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计抽样误差外,尚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切不可笼统地冠以“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如有拒绝人选者应注明人数,并说明原因。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随机分组”一句话。
2、研究方法
①基本设计方案:基本设计方案应写明,下列名词可供撰写用:如治疗性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研究应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广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性研究应写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样调查”等;临床经济学分析应写明“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场所:要写清楚在“人群或社区”、“医学中心”、“基层医院”、“门诊”、“住院”等。③干预措施:试验的措施及执行方法应详细交待;投于患者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所采用的仪器须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名。④盲法:盲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应交待,包括安慰剂的制作,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如暴露及疗效标准等的确定都有公认的标准,撰写时都应注明。⑥质量控制:控制偏倚发生所采用的措施。
3、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如采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的型号及何种计算机软件都必须一一交待。如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写的材料与方法如下。
一、研究对象
1、病例组
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5岁,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确诊的病人,病例间无亲缘关系。
2、对照组
同时选择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属(无任何皮肤病)647名作为对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龄分布在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间亦无亲缘关系;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二、家庭史的确认
除先证者外,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还有一位银屑病患者。
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在门诊对每位先证者进行详细询问,记录其一般情况、家庭史、发病情况等,以了解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二级以上亲属未统计),对患病亲属进行随访,以确诊是否患病。一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的父母、子女及同胞,二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侄子女、外甥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所有病例、对照均用EPIinfo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论文还应提供一些资料
(1)临床研究:1)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病例是住院还是门诊病人,或是普查普治;病例选择标准(引用者要注明出处,自订者要说明根据),诊断及分型标准,分型分组标准(应考虑随机分配和双盲观察)。2)一般资料:病人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因、病情、病型,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依据,观察方法与指标等,对病例摘要可不写姓名和住院号,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重要的有意义的家族史和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住院经过,治疗方法和疗效等。3)治疗方法:如药物名称、剂量、剂型、使用方法及疗程、生产厂及出厂日期(批号)等。如为手术治疗则需写出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4)疗效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现代医学器械检查、病理检查、观察方法与指标、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
(2)实验研究:1)实验条件:动物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身长、体重、健康状况、分组标准和方法、手术和标本制备过程,实验、观察、记录的手段、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验方法与质量:感染接种方法,仪器种类及其精密度、测定结果,描记图像,试剂种类、规格、来源、成分、纯度、浓度、配制、操作方法及过程,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批号等。3)其他:季节、室温、湿度以及其他条件等。
(3)现场调查研究:要阐明何时、何地进行本次调查,设计类型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现况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量大小的估计。调查对象是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甚至病人。如果调查对象为病例,则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诊断标准,还需注明病例来自医院还是从普查中获得。由于资料来源能反映调查结论的可信性,所以应实事求是的详尽叙述,使读者可以从中判定该文是否有进一步阅读价值及结论的可*性。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及其统计方法。实验室检测应介绍使用的方法、步骤、试剂来源、批号及诊断标准,如果应用新的方法则应介绍具体操作过程。统计方法如果是众所周知,则毋须详述,如果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应介绍计算公式,引自文献等,使读者了解应用是否确切。
(六)结果(results)
要求如实具体交待经审查核对后用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写出。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是论证的重要依据。结果的中心内容是经过科学地统计学处理得来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结果应当客观完整和可*,所有的结果项目,均要围绕研究主题,有逻辑、有层次地层开,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与方法中列出的项目与标准,在结果中必须反映出来,并且要吻合一致。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约用全文的1/31/4篇幅书写这部分内容。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的内容包括真实可*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效果的差异(有效与无效)、科学研究的理论结论等。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果,应作客观的分析报道。有的医学论文可将实验方法与结果连写。临床医学论文中也可将疗效标准、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写在结果内。
结果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段叙述,可以设小标题,小标题之下亦可再设分标题。结果表达时应注意:①数据表达要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人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如进行两组比较,应列出两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临床基线情况(base line),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是否可比。②科研设计时确定的科研假设主要测量指标,如在结果部分作丁更改应作解释。③统计处理注意事项:当相对数的分母太小时,应报道绝对数,如10/20例,而不能只报告50%病例;应用的率和比应正确,选择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复杂的统计分析要作解释;应同时报道95%可信区间(95%CI)④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统计学处理主要使原始数据从难理解变成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规律。用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并用显著性检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其组间差异的意义,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文字3种。统计图比统计表更便于理解与比较,但统计图中不能获得确切数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统计表。图的标题应置于图的下端,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横轴尺度自左至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须等距,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尺度必须从0点起始(对数图及点图等除外),图中用不同线条应注明,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以7:5为宜。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圆形图、百分直条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直条图利用直条的长短来表达按性质分类资料各类别的数值,如疾病分类、性别、治疗效果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圆形图和百分直条图适用于百分构成的资料,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线图和直方图用于按数量分组的资料如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有连续性的指标。散点图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一般横线代表白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临床医学研究的论文结果中往往还会运用插图和照片如心电图、脑电图、X线片、CT片等来表示研究中的发现,插图的画面要重点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摄的环境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文字表达和图表表达不要重复,文字是表达结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结果表达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应当是要点式叙述,可分几项撰写,每一项报告一组数据,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图表的表达应符合统计学的规定。
总之,结果是论文中的主体,是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结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的含混和差错。
(七)讨论(discussion)
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或调查结果做出理论性分析。这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讨论是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结果与文献或过去的工作进行对比,寻找其间的关系,讨论所需引用的文献材料应尽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献资料。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部分是以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表达作者在结果部分所不能表达的推理性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从实验和观察结果出发,实事求是,切不可主观推测,超越数据所能达到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文献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将讨论部分写成他人文献的综述。归纳起来,讨论部分应表达下列内容:
1、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必须强调应紧密结合本文发现进行讨论,且所作的推论必须恰当。
2、应讨论本文发现和文献报道同类研究的结论有何不同,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切忌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
3、应对本文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对本文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讨论;要肯定本文的结论尚需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等。
4、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
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的讨论都必须涉及,面面俱到。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至几个“小核心”进行。对于新的临床病例报告,还应讲清楚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如果是有关新药疗效,还要说明如何肯定疗效,疗效的指标是否合理,今后治疗方法上还需如何改进等。要集中围绕几个观点讲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个讨论最好有一个小标题,提示讨论的中心内容,按结果栏目中的顺序并结合文献分段撰写,或标出序号。其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使内容有条理,有联系,重点突出。讨论部分不使用图和表,篇幅亦不宜过长,一般占全文的1/31/2即可。文献一般不整段引用,而是摘其观点或结论,用角码标出参考文献。
朋友发的,仅供参考。2011年度四川省10月30日全省公开招纳公务员考试行测全答案,80分的神人来看看吧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 C.格局 相形见绌 2. A.辨识 捕捉 3. D.天马星空 开辟 4. A.光彩 见证 5. A.效率 勤能补拙 6. D.引人注目 包容 7. B.变动 配置 8. B.华丽 载体 9. C.标尺 主动 提醒 10. D.危机 先锋 说服 11. A.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12. A.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3. D.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14. A.鼓励民众学习外语 15. B.科学的员工培训对企业很重要 16. B.文化消费对文化生产的反作用 17. A.传统书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8. A.从汉字中可以看到古代的贝币制度 19. C.岩浆活动出现的地质条件 20. D.云计算可以提供廉价方便的数据保存方式 21. C.人脑具有保持情绪平衡的机制 22. B.③①④⑤②⑥ 23. A.③①⑤⑥②④ 24. 略 25. C.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6. C.跟手机天线相关的一些经历 27. B.个性化的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28. A.首先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公众 29. A.执着成就了伟人 30. C.事情发展具有多样性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31. 32. 33. 34. 35. 二、数学运算 36. 克 37. 38. 39. 平方米 40. 个 41. 副 42. 倍 43. 瓶 44. 人 45. 米 二、定义判断 76. D.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77. D.现代医学中的人体 78. C. 79. A.出资权 80. D.根据蛙眼分别抽取图像特征的原理,制造能区分特定目标的电子蛙眼 81. D.妈妈过多的管教令小张厌烦,凡是妈妈说的他都不听 82. C.医生张某由于疏忽配错中药,致患者中毒身亡 83. A.孤寡老人老王将自己的一处房产赠与了小李,条件是小李照顾好老王的晚年生活 84. C.凤眼莲可吸收水中的汞、镉、砷等,其根系上的微生物可降解,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 85. A.小王的作业被语文老师评为“差”,小王跟同学说语文老师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 三、类比推理 86. B.烹饪:灶具 87. C.登山:锻炼 88. C.吊车:楼房 89. D.大纲:教学 90. C.污染 窒息 91. A.手机 运输 92. A.白炽灯:路灯:荧光灯 93. C.文体:记叙文:议论文 94. A.交响乐:演奏:乐曲 95. A.文章:作者:提纲 四、逻辑判断 96. A.对有关部门的解答进行了肯定 97. C.发表的SCI文章数目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唯一标准 98. D.甲是说谎的人,乙是不说谎的人 99. B. 重视教育未必就能提高户籍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比例 100. D.垃圾食品多为油炸食品,脂肪含量高,是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101. C.没有建造立体交通网的城市也没有其他有效途径减少人车相撞事故的发生率 102. A.自主招生在命题方面区别城乡考生,为农村考生拟定适合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经验的考题 103. C.银屑病与遗传有关,并不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 104. B.肥胖且只睡5小时的人群在服用安眠药后晚上提前休息,改掉了吃夜宵的习惯 105. D.在得知自己脑部出现萎缩状况后,实验组部分大学生停止了玩网络游戏,但一年后症状仍未得到缓解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106. 107. 108. 109. 110. 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小于第二产业的增加 111. 年 112. B.增长 113. 114. 年 115. 至2009年,民政事业费中央转移支付额逐年上升 116. 年 117. A.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 年 119. 120. ~2009年该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皮肤科 比较好 还有二院和101次点 下面有门诊时间 谢谢公交线路直达公交线路:67路,81路,85路,313路(朝阳广场),312路(朝阳广场),215路,501路,40路,25路(朝阳广场),3路,53路(八佰伴)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到二院的公交车有67路,312路(朝阳广场)(夜班车),501路,23路(朝阳广场)汽车西站到二院的公交车有67路,40路(朝阳广场),53路(八佰伴)始建于1908年的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是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教会医院,原名“普仁医院”。历经百年沧桑,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部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医院之一,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江苏省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和硕士点。医院还是无锡市红十字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AEA)及日本各大保险公司的定点医院,每年还承担着中央、省、市等各级领导的保健任务。-----------姓名 性别 职务 坐诊时间 所在科室 详细资料杨莉佳 女 皮肤科主任 周一下午 皮肤科俞美英 女 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皮肤科朱小红 女 皮肤科副主任 周三下午 皮肤科---------------------姓名: 杨莉佳 性别: 女职务: 皮肤科主任 职称: 主任医师毕业院校: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 所在科室: 皮肤科坐诊时间:周一下午医学专长:皮肤性病专业,从医25年,熟悉皮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对疑难病、少见病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特别擅长皮肤治疗、银屑病、痤疮的诊治,对皮肤医疗美容有较丰富的经验医学成果:《78例狂犬疫苗药疹临床分析》,《药疹伴类白血病反应1例报告》,《掌跖梅毒疹17例报告及诊断体会》,《煤焦油洗剂(泽他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CSG-Ⅱ型静电治疗仪治疗皮肤病91例》,《银屑病患者Th细胞的不平衡性研究》,《急性荨麻疹患者血中cTnI水平测定》,《形象化、直观化教学在皮肤性病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他扎罗丁凝胶治疗三种皮肤病疗效观察》个人格言: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皮肤科疑难病症俞美英主任医师姓名: 俞美英 性别: 女职务: 职称: 主任医师毕业院校: 苏州医学院 所在科室: 皮肤科坐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医学专长:擅长男女性传播疾病、皮肤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姓名: 朱小红 性别: 女职务: 皮肤科副主任 职称: 副主任医师毕业院校: 镇江医学院 所在科室: 皮肤科坐诊时间:周三下午医学专长: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13年,熟悉本科门诊及病房工作。2000起担任南京医科大学的理论班教学工作,熟悉掌握了多类皮肤病及性病的诊治,特别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理方面有专长。----------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出诊医生周五吴志芬 [主任医师] 皮肤科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擅长:治疗甲真菌病医生简介:我要纠错>>吴志芬,女,主任医师,皮肤科专家,擅长治疗甲真菌病。197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同年分配到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1979年,月至今在皮肤科工作。主要论文有:《三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比较》.《鸦胆子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等。收缩介绍>>吴志芬,女,主任医师,皮肤科专家,擅长治疗甲真菌病。197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同年分配到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1979年,月至今在皮肤科工作。主要论文有:《三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比较》.《鸦胆子外用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等。------无锡101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时间表普通门诊 专家门诊 特需门诊 专科门诊 会诊中心 夜间门诊医生姓名 擅长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评价 投票戚建明副主任医师过敏性疾病、银屑病、性病、秃发性疾病及皮肤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戚建明医生简介戚建明,男,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过敏性疾病、银屑病、性病、秃发性疾病及皮肤科疑难杂症的诊治。第二军医大学兼职副教授,南京军区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10篇。
可以治疗脱发的地方有很多,公立医院的皮肤科,三甲医院里有承包出去的植发科室,整形医院的植发科室,还有正规的植发专科医院。建议首选植发医院,专业的植发医院每年的治疗案例几千到上万,而且成立时间久,专注脱发治疗。不像公立医院以治病为主,脱发这个领域相对而言不够专业,医疗设备,专家配备都不够完善,临床经验也不是很丰富。所以总体来看,专业植发医院在治疗脱发方面更专业,领先,有保障!
牛皮癣是一种较难治愈且容易复发的疾病,目前,牛皮癣的治疗方法较多,很多人比较关注牛皮癣的治疗费用。其实,牛皮癣的医治费用要根据病人本身病况进行判别。从医治牛皮癣开始,通常正规的医院查看费用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由于病人所表现出来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致使查看项目会不相同,在后期医院针对病人病况所用的疗法用药也就不同,导致了费用的不同。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冯晓芬,何剑,游川,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4):59-61.王亚莉,何剑,孟敏.本科实习护生临终护理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448-450.魏雪梅,李雪平,何剑,等.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83-84.何剑,周京国.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941-942.崔丽君,李姗姗,何剑.本科实习护生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89-790,801.冯晓芬,何剑,花霞,等.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822-823,826.崔丽君,何剑.本科护生职业生涯规划困惑的质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2):1463-1466.冯晓芬,何剑,花霞,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病案,2012,13(1):61-62.崔丽君,何剑.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落实患者安全目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38-40.崔丽君,何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策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2):197-198.何开莲,李莉萍,何剑.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喉癌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2,25(3):94-96.崔素芬,何剑.提高护生对《护士条例》认知度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92-193.崔丽君,胡定伟,何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晨间护理与交接班的改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44-46.冯鹤媛,崔映娟,何剑,等.南充市某三甲医院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4):63-65.崔丽君,李姗姗,何剑.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实习初期的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2):227-229.何开莲,何剑,李莉萍.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医疗风险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189-191.陈心容,何剑,李隆珍.思维导图在合同制护士使用高警讯药物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2,16(6):46-48.崔素芬,何剑.小泡沫垫在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49-51.何开莲,何剑.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84-186.何桂英,何剑.家庭及社会支持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2,13(6):79-80.冯晓芬,何剑,李姗姗,等.品管圈活动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7):38-40.陈心容,何剑.落实优质护理 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65-67.唐小丽,何剑,寇红艳.人文素质教育在中专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51-453.何剑.实习医师职业规划课程对自我认知水平的影响[J].中国病案,2012,13(9):61-62.张德惠,何剑.优化流程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2,16(11):50-51.曾敏,何剑,李隆珍.四川省某医学院校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相关知识认知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2,25(11):26-28.魏雪梅,胡定伟,何剑.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12):45-47,2.王亚莉,何剑.危机管理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12):74-75.雷蓉,何剑,刘航.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病案,2013,14(1):64-66.李莉萍,何剑,何开莲.SLE患者抑郁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病案,2013,14(2):73-75.林菁艳,庞勇,何剑.CBL在麻醉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5):496-498.李莉萍,何剑.不同层次护生对生活护理认同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310-311.何凤,何剑,王阿蕾,等.提高外科手术患者健康宣教达标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4):71-73.魏雪梅,李雪平,何剑.Maslach倦怠量表在南充市临床护理教师应用中的信效度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8):75-77.魏雪梅,何剑,胡定伟.四川省某医学院校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26(10):78-81.何开莲,何剑.不同层次护理学专业实习学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6):882-884.魏雪梅,何剑.临床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中国病案,2014,15(3):51-54 .魏雪梅,何剑.灾害救援护士“准备期”的心理干预[J].中国病案,2014,15(4):69-72 .魏雪梅,何剑,胡定伟.某市不同科室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2):220-223 .魏雪梅,何剑,胡定伟.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的现状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384-386 .江媛,何剑.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研究[J].中国病案,2014,15(12):28-30,66 .林菁艳,杨丽娜,何剑.CBL结合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16(3):78-80 .何开莲,杨丽娜,何剑,等.不同层次护理学生择业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案,2015,16(3):83-85 .张乐莉,何剑.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培训实践[J].中国病案,2015,16(4):74-77 .田红梅,杨丽娜,何剑.以组为单位仿真模拟教学法在护生强化训练中的实践[J].中国病案,2015,16(5):80-82 .魏雪梅,何剑,李雪平.临床护理教师自我管理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5):343-345 .杨丽娜,濮永杰,何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医患关系学组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实践探讨[J].中国病案,2015,16(7):34-35,63 .杨丽娜,张刚,何剑,等.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医学鉴定路径研究[J].中国病案,2015,16(9):41-43 .魏雪梅,何剑,邓美红,等.灾害救援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调查[J].中国医院,2016,20(2):78-80 .
关于牛皮癣的治疗目前来说西医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可能中医占一定的优势,它也是一种慢性病,比较难治的一些疾病。从目前就是掌握的一些方法治疗,肯定是开肺气、润肺津,从肺论治皮肤病,包括牛皮癣,包括黄褐斑,甚至湿疹这些病,可能更多是从肺论治。肺主皮毛,皮肤的一些疾病可能跟肺的调控或者中医讲肺主治节,跟肺功能相关。当然这种调肺不能按照气的观念理解,不是讲气的肺脏,是调肺气,肺的功能,像麻黄汤里的一些方剂,加上一些祛风利湿这样的一些药物,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许多患者需要终身治疗才能控制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因此,银屑病对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支持对银屑病患者使用生物疗法的证据主要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尽管银屑病的绝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比RCT中的患者低,但银屑病患者往往有更大的疾病负担;现实世界中的患者通常接受了更传统的系统和生物治疗,并有更多的共病。由于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Guselkumab是一种与白细胞介素p19亚单位结合的全人型单抗。Guselkumab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III期双盲1期和2期研究中得到证实,与安慰剂和Adalimumab相比,III期双盲试验中也证明了Guselkumab治疗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尽管长期随机对照试验仅限于IL-23抑制剂在银屑病中的应用,但现在已经有几项研究证明了Guselkumab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Persistent是一项非干预性研究,调查Guselkumab和Ustekinumab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对中到重度银屑病患者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和HRQOL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实践给患者使用Guselkumab。评估的终点包括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医生总体评估、目标指甲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结果总体上,303名患者入选并接受Guselkumab治疗。平均病程年,的患者在常规全身治疗前接受过≥1治疗,的患者在生物治疗前接受过≥1治疗。平均PASI评分从基线时的分下降到28周时的分,到W52周时进一步下降到分,而达到≤1绝对评分的患者比例从基线时的增加到W28时的和W52时的。PASI90和PASI100的反应也显示在W28和W52之间有显著的改善,与生物治疗历史无关。在难以治疗的区域观察到银屑病皮肤的清除,在W28和W52之间,达到PGA评分?≤1的患者的百分比增加。Guselkumab改善了HRQL;平均DLQI评分从基线的下降到W28的,并在W52进一步下降到。在W52时,的患者DLQI评分达到?≤1。在W52时,累积用药生存概率为。结论:总之,PERSIST是一项大型的、真实的研究,为guselkumab在随机对照试验之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证据。Guselkumab是有效的和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文献来源:GerdesS,AsadullahK,HoffmannM,Real-worldevidencefromthenon-interventional,prospective,GermanmulticentrePERSISTstudyofpatientswithpsoriasisafter1?作者:医路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