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策略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策略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探究性教育活动引领幼儿走进科学世界教学论文

摘 要: 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幼儿园探究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充分体现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也能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从而引领幼儿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关键词 :科学教育;探究活动;教育活动

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一、抓住机遇,引导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创设宽松、安全的探究行为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不断探索的好奇心:听到声音会左右张望,看到灯光会目不转睛地注视,无论拿到什么东西都会折腾半天,遇到小水洼会用脚踩一踩。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无意识的活动中,他们逐渐获得自己关于世界的初步的感性认识,获得有关世界简单的知识。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也是他们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对象,一经发现,随时组织幼儿观察,教师要顺势诱导,提出有兴趣的问题,引起幼儿强烈的探知欲和好奇心。

二、巧设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在日常的活动中如何操作,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去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地安排。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形式,不受教材的制约,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要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成为科学实践的主人。不仅让幼儿看、听、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入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做中学”的乐趣,培养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探究科学的情感。

1.通过变魔术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思维以无意识为主,做事缺乏目的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心,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巧思妙想,设计新颖,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情科学化,攫住幼儿的心神,才能引导幼儿不自觉地走进科学。

2.运用惊险的手法扣人心弦

幼儿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兴趣,遇事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探个究竟。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科学探究中,应用科学的原理,设计一些“惊险”的实验,对幼儿的心理形成外在的刺激,让他们感到科学的伟大与神奇,从而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以幼儿自由探索为主,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操作材料

设下疑问,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科学现象,学习、体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现科学道理。让幼儿带着新的疑问,继续探索、对比,寻求答案。这种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的自信心。

三、由已知到未知,适度点拨,推动幼儿探究的深入

幼儿是科学活动中的主体,由于受到年龄和生活知识的制约,动手操作能力差,认知能力低,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着促进和转化的关键性作用。教师是点拨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点拨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切忌越俎代庖。引导能够使幼儿从“接受学习”式变为“发现探索”式学习。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原有经验进行猜想,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获得的信息和同伴共同交流分享,调整自己的认识,也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幼儿对科学的深入探究。

四、及时评价,强化幼儿的探究热情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科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评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读懂每个幼儿的心声,抓住幼儿喜欢夸奖的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给予夸奖。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都无一例外地兴高采烈,表现更热情、更积极。教师的评价不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其实,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尤其是那些动作、语言欠发达的幼儿,要特别引起关注,经常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他们的实际为立足点,即使是在教师眼里再拙劣的作品,也许是幼儿最好的作品,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探究性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它的开展真正注重了幼儿的自主发展,注重了活动的生成性,同时也能让教师更接近幼儿,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培养教师灵活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技巧,使幼儿更热爱科学,从而引领幼儿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中班幼儿科学活动论文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小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中班的小朋友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有强烈的求知欲。观察力是人们选择接受客观信息的能力。而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各方面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增长科学知识,在观察中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1、从环境中的观察孩子每天在班上都要面对教室里的环境,我们为了给他们的观察创造条件,我们在每一个科学主题活动中,都变换不同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的观察兴趣。2、从操作中观察幼儿最喜欢自己动手来完成各种活动。而促使他们完成活动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他们的兴趣。因为感兴趣,所以他们就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而在试一试中,有好多都是需要对比观察才能够更加理解知识点的。3、利用辅助手段,巩固幼儿的观察结果孩子在观察过后,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将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幼儿记忆。记录的方法可以是表格式的,也可以是绘画式的。表格式的显得更规范,记录的更准确。观察只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但它却是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所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美好;通过观察,了解科学的奥秘;通过观察,知道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让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关爱这个世界。

小班幼儿科学活动论文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小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小班幼儿科探活动的论文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小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幼儿探索精神

[论文摘要]许多数学教学活动都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要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在数学教育内容上注重提供可探索性的内容;教师要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中,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教师还可通过专门训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数学教育归为科学大类)目标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内容与要求上:提出为幼儿在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的问题,等等。ピ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开展数学探索活动,提高幼儿数学素质呢?

一、数学教育内容上注重提供可探索性的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应具备可探索性。数学教育内容具有可探索性是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可探索、可猜想的因素,应提出需要幼儿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还应该有多个答案,为幼儿提高较多的探索和猜想机会,以培养幼儿的数学修养。

例如,幼儿用同一数目、不同大小的石头排队,排好后他发现,两队的长短竟然不一样;数目一样多的,怎么排成队后会有长短呢?经过仔细观察比较,他发现,个头大的石头占的地方大,排的队长,而个头小的石头占的地方小,排的对就短。在这一活动中,通过探究发现,他获得了这样的经验:对物品排队,队列长短不仅与数目有关,还与物品本身体积的大小有关。又如,图形接龙游戏,该游戏的规则是相接的图形具有两个相同点。幼儿玩这游戏,可以选择的答案很多,这样的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很多的探索和猜想机会。

二、数学教育于游戏中,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基于此,教师可将数学教育活动融入游戏中,借机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在各类游戏中,幼儿对角色有些的兴趣很大,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游戏,参与的人很多。于是,教师可在教室内或走廊等地创设“超市”、“医院”等活动区,并在活动区内投放相应材料。在众多角色游戏中,超市游戏以其玩法多样、与幼儿生活的密切性而备受幼儿特别是城市幼儿喜爱。教师可着重在超市游戏中,挖掘幼儿可探索性的'东西,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幼儿扮演顾客或营业员,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认识到物品的不同价值,增强了对货币的加减换算能力。如果扮演营业员,她还要将各种不同的商品进行分类,这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幼儿将商品按不同分类标准来分,如服装,既可按上衣、裤子、外套来分,也可按男装、女装来分,还可按季节、颜色等来分。在幼儿分类时,教师还可结合序数、空间方位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巩固复习和进一步探索,如要求幼儿将冬季衣服放在第二排的左边。

在玩结构游戏时,教师也可启发幼儿进行数学探索性的活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让幼儿搭一堵围墙,启发幼儿“看谁在搭围墙时能将积木按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搭建,并且要求外观好看。”幼儿可按大小、高矮、颜色进行单一或复合组合,搭的方法自然就会多种多样。

三、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许多数学教学活动都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比如,学习5的组成,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具,使幼儿在操作中领会5的分解与组合。教师提供幼儿一个盒子,里面有5个瓶盖,幼儿手拿盒子,上下摇动,盒子里的瓶盖就会出现瓶盖口朝上和朝下的现象,幼儿数数瓶盖口朝上和朝下的各有几个。多摇几次,并将结果记录下来。还可以在盒子里划一条线,盒子里放5个纽扣,幼儿将全部纽扣拿在手里,离盒子一定高度,然后松手,数数线的左边有几粒扣子,右边有几粒,多次尝试。也可直接让幼儿用手拨动纽扣,看有几种分法。这类教具的设计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因地制宜进行设计。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容易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与分出的两个部分数之和是等量关系)、互换关系(部分数位置交换,总数不变)、互补关系等。

又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让幼儿仿编应用题,如说一件可以用3+2表示的事情,幼儿编的题目五花八门,有的幼儿一个人可以编好几个。通过幼儿口述应用题的仿编,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通过专门训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以上众多做法,一般不是专门或者说不是特别针对孩子的探索精神而开展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进行专门训练、有意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大班后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现在有几个桃子》,有三张图:盘子里有4个桃子,小朋友手拿5个桃子,盘子里有7个桃子。教师将三张图进行不同顺序排列,引导幼儿讲述图意。如:

(1)个桃子b.小朋友手拿桃子个桃子表示意思:盘子里有4个桃子,小朋友又拿来3个桃子,现在盘子里有7个桃子。

(2)个桃子b.小朋友手拿桃子个桃子表示意思:原来盘子里有7个桃子,小朋友拿走了3个桃子,现在盘子里有4个桃子。

(3)a.小朋友手拿桃子个桃子个桃子表示意思:小朋友拿来了3个桃子,现在盘子里有7个桃子,原来盘子里有4个桃子。

其他变化就不再叙述。

教师将3张图片作不同的排列,目的是引导幼儿感知物体数量变化的过程及关系,并能根据排列顺序,学习讲述图意,既可以编加法应用题,又可以编减法应用题。这种做法有一点类似语言教育的排图讲述(图片顺序可变换)。

又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还可以倒过来解算式。如5=?(1+4,2+3,3+2,6-1,7-2,……)这样的训练,难度有点大,但对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很有帮助。

再如,在进行几何形体教育时,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变化图形,让幼儿去探索。如教师给予幼儿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小朋友想一想,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将它变成梯形?”于是,小朋友通过思考和操作,想出了很多种办法:剪掉一个角;从中间斜着剪开;用折的办法……教师又提问:将梯形再变成长方形呢?幼儿继续探索。

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探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