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北理工期末论文不会进行校内查重。但是,北理工会要求学生使用某种软件进行论文查重,以确保学生的论文没有抄袭他人的作品。
答:北理工期末论文会校内一直以来都会查重的,一般是在角度等会等会湖北然后粗都不,而且还是互相监督好的吧去的话,所以才都如何表达虚的很的几点就好了,还有就是读的话都不会都还认不得了。
北理工工程硕士毕业论文要求非常高,需要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一般来说,论文必须体现出比同学们成绩优越的学习成果,强调原创性和可操作性。
是的,北理工期末论文会校内查重。北理工采用的是iThenticate系统,可检测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识别抄袭比例,以及抄袭的内容。可以根据抄袭比例来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论文的质量。学校会通过软件系统,结合网络资源,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查重。学校会检查学生论文中出现抄袭的情况,查出的抄袭行为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为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和激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特在我校建立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制度,学校对被评为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评选原则 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 二、评选范围 本校已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 三、评选条件 1.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论文在理论上或方法上有创新,达到国内同类学科领先水平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3)论文受到评阅人的好评,答辩成绩为优秀; (4)论文内容翔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 2.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为本学科重要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论文有独到的新见解,研究成果较为突出,达到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3)论文受到评阅人的好评,答辩成绩为优秀; (4)论文内容翔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以根据有关学科的论文特点,对评选条件进行细化。 四、评选办法 1.评选时间 博士论文,每年3月和9月各评选一次; 硕士论文,每年毕业时评选一次。 2.评选程序 (1)导师、答辩小组或教研室(系)根据评选条件向所在学院提出推荐申请,并填写“优秀学位论文审批表”; (2)所在学院经审核后,提交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 (3)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评选条件进行审核,经到会委员的2/3以上(含2/3)通过后,确定本分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初选结果,报送校学位办公室; (4)校学位办公室负责审核并汇总各分会初选结果,初选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校学位办公室直接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初选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校学位办公室将组织校外3位专家进行通讯评议,如有2位及以上专家认为优秀的学位论文,校学位办公室将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5)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定并投票表决,经到会委员2/3以上(含2/3)通过者,确定为校优秀学位论文。 3.推荐比例 各分会推荐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比例分别为该分会受理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数的10%和5%。 五、奖励方式 学校将对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获得者及其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金。 六、其他 1.为保证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维护学术风气和科学道德,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发现入选的学位论文存在剽窃、作假现象,或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者,自评选结果公布20日内,可以以书面方式提出异议。学位办公室对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保密。如经过调查,确认存在严重问题,学位办将撤消对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奖励,并予以公布。 2.本条例自通过之日起执行。
北京理工大学论文查重要求一般是在30%左右。宇航学院组建于2008年12月30日,由原飞行器工程系、应用力学系合并组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建于1958年,于1981、1993年分别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建设博士后流动站。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于2003年、2007年分别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力学学科创建于1952年,于198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2003年分别获批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重点学科。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6名、力学学科排名第9名。
北理工期末论文会校内查重的,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因为现在查重也没那么耗费人力了,可以用软件操作查重。查重是检查学生论文是否合格的最根本依据,北理工在这方面是相当严格的,而且学生的论文是会备案的,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抄别人的论文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有效实施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杜绝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关于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北京理工大学论文查重要求一般是在30%左右。
在中国有些比较好的杂志是直接EI或者SCI送检的,只要是被此杂志录用的文章,最终会被EI、SCI数据库收录。这只个数据库不是发表文章的地,发表的就去* 品 优 刊。
登陆EI,侧面有分类情况,罗列所有不同级别的期刊名录。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爆炸与冲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测绘学报 船舶力学 催化学报(电子版,英文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地球科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 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网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学报 电子学报(英文版)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光学报 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 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英文版)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工业工程学刊 功能材料 固体火箭技术 固体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光电子激光 光电子快报(英文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际电气工程杂志 国际路面研究和技术杂志(英文版)台湾 国际模糊系统杂志(英文版) 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A辑,英文版)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B辑) 航空学报 核动力工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红外与激光工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火炸药学报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计算机科学前沿(英文版)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计算信息系统学报(英文版)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文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英文版) 颗粒学报(英文版)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控制与决策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学报(英文版) (被Journal of Mechanics继承)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重复) (重复) 农业机械学报 排灌机械 (被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继承) 品质学报 汽车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科学学报(英文版)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已经拒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基础和通讯(英文版) 声学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实验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英文版) 水科学进展 水科学与水工程(英文版)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台湾海洋建筑与船舶工程学报(英文版)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会志(英文版) 台湾林业科学(2008年拒收) 太阳能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 天然气化学(英文版) 铁道学报 通信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推进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稀土学报(英文版) 稀有金属(英文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系统科学与电子技术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 香港工程师学会学报(英文版) 新型炭材料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刊(英文版) 信息与计算科学杂志(英文版) 亚洲控制学报(英文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医用生物力学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科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宇航学报(恢复)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A辑 应用物理和工程,英文版) 浙江大学学报(C 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中国焊接(英文版)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中国机械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B辑 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G辑 物理 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物理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中国物理(英文版)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报(英文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被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正岭学报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被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继承) 自动化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创办于1956年,198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面向国内外征稿。
10007是北京理工大学代码。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36个、新工科专业8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全国优秀教材奖7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9门,新增北京市教学名师20人,研究生获全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96篇。
开放办学:
面向国际,学校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0多所合作院校设立学生交换项目,形成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全球网络。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理工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增刊还不如发普通刊物的正刊!
出版专著(英文)1.书名: Reliabilities of Consecutive-k Systems出版时间:2000年, 作者:Gerard J. Chang, Lirong Cui & Frank 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ISBN: 0-7923-6661-1;2.书名: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ICQR2005) 出版时间:2005年,编辑: Lirong Cui,Albert H. C. Tsang, & Min Xie, 出版社: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SBN: 7-81045-742-X代表性论文(按时间先后排序)[1] Lirong Cui, Alan G Hawkes, “Availability of a series system with spares”, Microelectron. & Reliability. . p1057-1068, 1994. (SCI )[2] Lirong Cui, Alan G. Hawkes & Assad Jalali, “The increasing failure rate property of consecutive k-out-of-n”,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al Sciences, 9, p217-225, 1995.[3] Chang, ., Cui ., & Hwang, ., “Reliabilities for (n,f,k) systems”, 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43:(3) p237-242, 1999. (SCI)[4] Chang, ., Cui ., & Hwang, ., “New comparisons in Birnbaum importance for the consecutive-k-out-of-n system”,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al Sciences. 13:p187-192, 1999 & 14:(3) p405-405, 2000. (SCI )[5] Hwang, ., Cui, , ., et al. “‘Comments on reliability and component importance of a consecutive-k-out-of-n system’ by Zuo”, Microelectron. & Reliability. 40:(6) p1061-1063, 2000. (SCI )[6] Xie, M., Preuss, W. and Cui, . “Error analysis of some integration procedures for renewal equation and convolution integral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 Vol. 73, p59-70, 2003. (SCI )[7] Cui, . and Xie, M. Availability analysis of periodically inspected systems with random walk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38 (4): , (SCI )[8] Lirong Cui & Min Xie. “Some normal approximations for renewal function of large Weibull shape parameter”. To: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imulation & Computation. 2003, Vol. 32, , p1-16. (SCI和EI )[9] Lirong Cui. “The IFR property for consecutive-k-out-of-n:F system” 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Vol. 59, 4, p405-414, 2002. (SCI )[10] Lirong Cui, & M. Xie. “Sequential inspection strategy for multiplesystems under availability requir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55, No. 1, 2004 (May), p170-177. (SCI )[11] Lirong Cui, Way Kuo and Min Xie, “On -out-of- System and its Reliability,”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Reliability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June 17-20, 2002, p173-176. Trondheim, Norway.[12] Lirong Cui, Way Kuo, . Loh & M. Xi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inimal and Perfect Repairs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 , June, p193-199, 2004. (SCI 和EI)[13] Lirong Cui, M. Xie and . Loh. “Inspection schemes for general system”. IIE Transactions,, , September, p817-825, 2004. (SCI )[14]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储存可用性模型与分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p30-34, 2004.[15] Lirong Cui & Jinlin Li, Availability for a Repairable System with Finite Repairs,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Asi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IWARM 2004) on Advanced Reliability Modeling, World Scientific , p97-100.[16]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可用度模型与分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p27-30, 2004.[17]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储存维修性统计分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Vol. 26, , p1731-1735, 2004.[18] Lirong Cui, Analysis of Bullwhip Effect for Two-Level Supply Chain with Multi-distributed Center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Vol. 2, No. 4, p707-711, 2004,[19] Assad Jalali, . Hawkes, Lirong Cui & Frank K. Hwang, “The Optimal Consecutive-k-out-of-n:G Line for ”,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 , p281-287, 2005, (SCI )[20] Lirong Cui & Min Xie, Availability of a periodically inspected system with random repair or replacement time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 , p89-100, 2005, (SCI )[21] Lirong Cui & M Xie, On a generalized k-out-of-n system and its reli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05, 36(5), p267-274. (SCI )[22] 曹光祥,李金林,崔利荣. 标准体系的使用期的模型与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年 第二期,p73-78.[23] 崔利荣,赵先,李金林,有限马尔可夫链嵌入方法的最新进展, 全国第七届可靠性学术会议论文集,p34-42,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24] 曹光祥,李金林,崔利荣, 李俊峰. 标准体系的比例型寿命使用期模型与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 25卷第1期, P27-31.[25] 杨海生,崔利荣,Consecutive- -out-of- :F和Consecutive- -out-of- :F线性系统的可靠性,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 25卷第3期, P321-328.[26] Lirong Cui & Haijun, Li,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for Multi-Component Shock Model, Mathematical Method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6, 63, p493-511. (SCI )[27] lirong Cui, Way Kuo, Jinlin Li & Min Xie, On the dual Reliability systems of and ,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 2006, 76:1081-1088. (SCI )[28]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 Alan G. Hawkes, A study on a Single –unit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repair time omis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06,Vol. 2, p182-188. (SCI )[29] Lun Ran, Lirong Cui and M. Xie, Som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Bounds on the Renewal Function,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 2006, Vol. 35 Issue 10, p1815-1827; (SCI )[30] Yanlan Guo, Lirong Cui, Jinlin Li, Song Gao, Reliabilities for and Systems,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 2006, Vol. 35 Issue 10, p1779-1789, 11p; (SCI )[31] Lirong Cui & Haijun Li, Coherent systems of components with multivariate phase type life distribution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Volume 92, Issue 3, March 2007, Pages 300-307 (SCI)[32] Xueli Gao, Lirong Cui, Jinlin Li, Analysis for Joint 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in Coherent Syste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2) p282-299. (SCI & EI).[33] 赵先, 崔利荣, 有限马尔可夫链嵌入法在系统失效率计算中的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 .[34] 李岳,崔利荣, 服从单向单交叉并行链优先约束的可靠性系统测试优化,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2月,第29卷第2期,p323-328.[35] Lirong Cui, Xian Zhao & Jinlin Li, A Study on Some System Safety Models, Europea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Conference - ESREL 2006, Estoril, Portugal p1607-1610.[36] Xian Zhao, Lirong Cui, Way Kuo, Reliability For Sparsely Connected Consecutive-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SCI & EI),2007, No 3. p516-524.[37] 冉伦,郑治华,崔利荣, 马尔可夫可修系统新故障时间分布研究,兵工学报, 2007年第28卷第5期 P594-597. (EI)[38] Lirong Cui, Haijun Li,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History-Dependent Up and Down States, Stochastic models (SCI) 2007, 23:665-681.[39]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and Song Gao, A Study on a Single-unit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omitted failures, Europea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Conference - ESREL 2007, Norway,2007, June. 25-27, p1893-1897.[40] Lirong Cui & Alan G. Hawkes, A Note on the Proof for the Optimal Consecutive-k-out-of-n:G Line for n<=2k,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2008, 138, p1516-1520. (SCI).[41] . Bao, . Li, . Cui, A Study on Optimal Inspection Strategies of Reliability Systems with Parallel-Chain Precedence Constraints under Failure Stat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08, Vol. 44-46, p787–794; (EI ).[42] Xian Zhao, Lirong Cui. Defect pattern recognition on nano/micro integrated circuits wafer.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Jan, 2008, p519–523; (EI).[43] 赵先, 崔利荣. 基于模型的圆形边界识别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8卷第09期, p843-846; (EI).[44]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Haijun Li, Availability of Semi-Markov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History-Dependent Up and Down State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aipei, Taiwan, Oct, 2008, p186–193.[45] 王金铎, 鲍智文, 崔利荣. 我国电解铝用阳极与阴极炭块市场需求预测.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年第27卷第2期, p313–318.[46]贾旭杰,崔利荣,胡敏, 基于Copula的武器装备系统供应链可靠性研究, 兵工学报, 2008年第29卷增刊,p1-4.[47] Zhao Xian, Cui Lirong. On the accelerated scan finite Markov chain imbedding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将于2009年6月正式出版,SCI和EI收录).录用;[48] 赵先,崔利荣,李亚南, 线形 系统和 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新方法,数理统计与管理, 录用。[49] 赵先,崔利荣. 线形Consecutive-(1,2) or (2,1)-out-of-(m,n):F系统可靠度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录用。[50]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A study on a parallel repairable system with omitted failures,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