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记忆心理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记忆心理学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学习与记忆--脑与行为研究的前沿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过程.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获得经验,记忆则指经验的印记、认知与回记.学习过程是神经系统有关部位暂时联系的建立,记忆是其痕迹的保持与恢复.近代生理心理学则进一步认为,学习是指经验信息(行为习惯、感知、思维)的获得或发展,记忆是经验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再现),学习与记忆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神经活动过程.近十几年,学习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脑科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学习记忆研究广泛采用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神经科学的各种方法,对人类"脑与行为"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也是长期致力于各种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观察,从对人类行为和复杂心理学活动的内视(introspection)研究,转向定量化地对一些可以观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如对知觉、记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甚至意识本身进行研究,比如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模块,modularity),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现人们已可以对感觉、运动的表象等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直接的实验研究,加深了对各种认知和心理内在活动的理解;行为学的实验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加速了学习记忆的研究,揭开了大脑工作机制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笔者认为,对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应立足于测验任务的决策行为,因为它处于整个信息获得、提取、利用、表达过程的末端环节,便于直接考察,并直接承载了学习记忆机能对个体而言的环境适应意义.五个实验对学习与记忆中的无意识过程进行了整合取向的研究.实验一证明经典的人工语法任务也可以观察到如内隐记忆研究般的测验分离,体现出间接测验优势.实验二改变了训练阶段的记忆尝试次数,发现知觉流畅性对新合法串的促进作用减退,换而促进了对非法串的错误记忆.实验三探索了基于知觉流畅性启发式的反应策略的特征.实验四将内隐学习关注的信息获得与内隐记忆关注的信息表达整合在一起,研究不同的训练和测验任务组合下人工语法学习效果的表现.实验五采用典型的内隐记忆间接测验,在汉字辨别启动效应中论证了其知觉层面的机制,以及知觉流畅性启发式反应策略的存在.在文章的总结部分,笔者重申了对学习记忆中无意识过程进行整合的必要.研究的新开端.

《认知心理学》(英)艾森克《认知心理学》(美)John 《认知心理学》(王甦)《认知心理学》(彭聃龄)《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记忆心理学》杨治良

这个你需要上数据库去查

记忆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认知心理学》(英)艾森克《认知心理学》(美)John 《认知心理学》(王甦)《认知心理学》(彭聃龄)《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记忆心理学》杨治良

学习与记忆--脑与行为研究的前沿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过程.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获得经验,记忆则指经验的印记、认知与回记.学习过程是神经系统有关部位暂时联系的建立,记忆是其痕迹的保持与恢复.近代生理心理学则进一步认为,学习是指经验信息(行为习惯、感知、思维)的获得或发展,记忆是经验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再现),学习与记忆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神经活动过程.近十几年,学习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脑科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学习记忆研究广泛采用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神经科学的各种方法,对人类"脑与行为"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也是长期致力于各种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观察,从对人类行为和复杂心理学活动的内视(introspection)研究,转向定量化地对一些可以观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如对知觉、记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甚至意识本身进行研究,比如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模块,modularity),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现人们已可以对感觉、运动的表象等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直接的实验研究,加深了对各种认知和心理内在活动的理解;行为学的实验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加速了学习记忆的研究,揭开了大脑工作机制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笔者认为,对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应立足于测验任务的决策行为,因为它处于整个信息获得、提取、利用、表达过程的末端环节,便于直接考察,并直接承载了学习记忆机能对个体而言的环境适应意义.五个实验对学习与记忆中的无意识过程进行了整合取向的研究.实验一证明经典的人工语法任务也可以观察到如内隐记忆研究般的测验分离,体现出间接测验优势.实验二改变了训练阶段的记忆尝试次数,发现知觉流畅性对新合法串的促进作用减退,换而促进了对非法串的错误记忆.实验三探索了基于知觉流畅性启发式的反应策略的特征.实验四将内隐学习关注的信息获得与内隐记忆关注的信息表达整合在一起,研究不同的训练和测验任务组合下人工语法学习效果的表现.实验五采用典型的内隐记忆间接测验,在汉字辨别启动效应中论证了其知觉层面的机制,以及知觉流畅性启发式反应策略的存在.在文章的总结部分,笔者重申了对学习记忆中无意识过程进行整合的必要.研究的新开端.

记忆,这个曾经被披上神秘色彩的心理现象,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也引起了几乎全人类的关注。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记忆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记忆心理学论文篇1 浅论记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记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记忆的形式有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主要阐述这四种记忆类型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教学 反思 。 关键词:记忆;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假如我们对以往的 经验 无法保持任何记忆的话,我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完全要靠记忆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运用记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有效记忆,在此,谈一些感想,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等。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 方法 ,就能改善和 提高 记忆力 。 一、形象记忆型――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记忆类型 我觉得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发挥比较充分的优势,把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就可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我在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发展的趋势及途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及发展的状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这两框内容时,就制作了一个关于战斗机发展简史的短片。从战斗机F-4的横空出世到与米格战斗机相搏斗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后来,美国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研究出了性能优良的F-15。如今,美国又研发出了F-15猛禽,无论在速度、隐形、目标瞄准的准确性、发射的火力级别都是当今其他战斗机无法比拟的,实现了战斗机整体性能上质的飞跃,达到了战斗机中的顶级。通过这个短片把战斗机发展的趋势、途径、状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使学生成功地记住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1.选材要准确形象,能精准地阐释课本的内容,同时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印象深刻。 2.多媒体制作内容要精短,形式要多样化。毕竟,多媒体是起辅助教学的,不能太冗长,要服务教材,落实教学目标;但形式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动画、配音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调动各类感官来记忆。 二、抽象记忆型――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类型 我觉得对于抽象词汇、 文章 、理论记忆,理解是最重要的,因为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例如,“真理是客观的”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难解,所以在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难点时,我采用了“层层解剖法”让学生来理解记忆。首先,我让学生自习,自主得出对“真理是客观的”的思考和见解。然后,我再进行层次引导:从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即正确的认识;迁移认识的相关知识――认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客观事物,“桥梁”是实践,所以认识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它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是客观的”。最后,思想碰撞――我举例了几种对月球的正确认识,如月球的表面情况、物质构成、引力大小等,然后提问: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我们会有对月球的多个正确认识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真理是客观的”的理解。 [教学反思] 1.给予一片草原,予以一个方向。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觉得越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越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自我认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2.讲解要有层次,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讲解的原则一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这有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适度举例,提出疑点,激荡思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是符合中学生的 逻辑思维 的,但是要避免流于肤浅,对知识要有一定的挖掘,提出疑点,促使学生的思想在激荡中得以提升。 三、情绪记忆型――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地牢固地保持在大脑中。因此,我觉得要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例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要知道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懂得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机制,同时要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于是,我就以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的案件和国家 游泳 中心水立方中方执行总负责人郑方多次邀请铁面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审计水立方工程的实施案例为新课导入,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政府权力的探究兴趣。其中,陈良宇在庭审过程中的三个“对不起党,对不起上海市人民,对不起我的家人”尤其使学生对权力是把双刃剑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对“我们怎样监督政府人员使他们对得起党、人民和家人?”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认同了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意义,同时懂得了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机制及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反思]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导入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的兴奋点是有规律的,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做到松弛有度,自然流畅,切忌疲劳教学。 3.案例的引用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生活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落实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动作记忆型――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类型 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因此,我觉得要让学生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辩论 、查资料、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 记忆方法 , 增强记忆力 。 例如,《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于是,我进行了一场班级模拟选举人大代表的情境,并让“选民”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最后对选举结果的满意度及选举方式进行评判。 [教学反思] 1.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单纯性理论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2.教学课堂要适当地延伸,把课前的资料收集、课堂的教学及课后的调研及反思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动作记忆的连续性。 人的成功与智商的四个要素:注意力、 想象力 、思考力和记忆力有很大的关系,这里我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关于记忆力的感想与大家共勉,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记忆心理学论文篇2 浅析巧用心理学知识有效记忆英语词汇 【摘 要】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 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然而英语词汇的记忆一直是广大 英语学习 者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找到有效方法来攻克单词记忆这一关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从心 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的记忆 规律和遗忘规律, 总结 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 【关键词】词汇记忆 记忆规律 遗忘规律 1 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在总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时曾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项语言技能都无法忽视词汇因素而独立存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生在完成两年的英语学习后应掌握4200个单词。显然,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以后,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扩大。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词汇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找不到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 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人的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并提出如下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 经常复习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是强调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劳永逸的记忆是没有的,即使是记忆牢固的词汇,也会因 其它 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而发生遗忘,避免遗忘最有效的手段是经常复习。复习也要讲究策略,那就是要分配复习。一般而言,应先密后疏,即对刚学过的材料应多加复习,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应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逐渐增长。 及时复习 复习不仅要经常而且要及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他所绘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的规律。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记忆词汇时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方可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有些同学虽然也复习,但由于复习地不够及时,影响了记忆的效果。我们应当明白:有些事情不在于做与不做,而在于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 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在识记时,通过何种感觉通道输入信息影响到识记的效果。例如,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三组学生识记相同的材料——10张画片,一组采用视觉记忆,二组采用听觉记忆,三组采用视听结合记忆。结果一组能回忆起70%,二组60%,三组。这说明: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视听结合优于视觉记忆。显然,多种感觉通道共同参与识记,可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多 渠道 的广泛联系,因而要优于单一渠道的识记。因此,在记忆词汇时如能充分调动主体的五官共同参与识记,做到视、听、读、写结合,将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在记忆过程中,由于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其中,更易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证了记忆的质量。建立联想 单词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如词义上的相近关系、相反关系,词形上的相近关系、衍生关系等等,依据这些关系进行联想记忆可收到“记此忆彼”的功效。实践也证明,是否善于利用联想来扩展记忆范围是造成人与人之间记忆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可以浮想联翩,举一反三;有的人则什么也记不住。词汇记忆过程中,当碰到一个新单词时,可使用接近联想法,类比联想法,对比联想法,归类联想法等记忆方法,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一个单词尽可能多地联系到与它相关的各种形式,结构及用法等。 如在学习表达好的记忆力的 短语 have a reliable memory时,联想到其相近的表达:have a/an tenacious/retentive/ photographic/unfailing memory,同时又联想到其意义相反的表达:have a/an unreliable/ terrible/selective memory。在学习blue-collar(蓝领阶层的,指“体力工作者的”)时,类比联想到white-collar(白领阶层的,指“脑力工作者的”)pink-collar(粉领阶层的,指“典型女性职业工作者的”),gray-collar(灰领阶层的,指“维修保养行业工作者的”),gold-collar(金领阶层的,指“高级专业人士的”)和bright-collar(亮领阶层的,指“电脑及通讯专业人士的”)。在记忆单词drought(旱灾)时,运用归类联想法联想到同属 自然灾难的其它单词,例如:flood(洪水),hurricane(飓风),typhoon(台风),tornado(龙卷风),earthquake(地震),volcanic eruption(火山爆发),mud- rock flow(泥石流),avalanche(雪崩);在记忆单词accelerator pedal(油门踏板)时,联想到同属汽车装置的其它单词,例如:brake pedal (制动器踏板),clutch pedal(离合器踏板),dashboard(仪表盘),horn(喇叭),ignition switch(点火开关),seat-belt(安全带),steering wheel(方向盘),windshield(挡风玻璃),windshield wiper(刮水器),bumper( 保险 杠)等。 尝试回忆 在用联想进行记忆时,一方面强调它对“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它对“忆”带来的方便。所谓记忆,包含记和忆,是指对知识的识记,存储,提取和再现,因此只有记而没有忆的记忆称不上真正的记忆或完整的记忆,记、忆结合才能保证记忆的效果和质量。实验也表明,学习时,单纯地反复阅读的效果,不如在阅读中结合积极的尝试回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它要求高度集中注意,进行更紧张的脑力活动,能促进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巩固,同时又能及时检查记忆情况,把精力集中到薄弱环节,易于加深印象。实验证明二者最好的比例是20%的阅读+80%的尝试回忆。 3 结束语 掌握大量的 英语词汇是提高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如此丰富的词汇量,如果没有 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仅凭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去死记硬背是难以完成的。记忆词汇的过程就是同“遗忘”作不懈斗争的过程,因此了解必要的心 理学知识,将遗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强化记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样记忆英语词汇,不仅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而且易于提取,不易混淆。运用词汇时也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参考 文献: [1]陆巧玲.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2]孟祥杰.大学课程中的英语词汇教学.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7). [3]江林等.心理学教程.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4]肖菊兰.英语词汇拓展——类比构词.湖北 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1. 有关记忆的心理学论文 2. 有关记忆的心理学论文 3. 关于普通心理学的论文 4.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心理学内隐记忆论文参考文献

内隐记忆就是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是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经验产生的无意识影响,我去查了普通心理学,体现内隐记忆的活动和现象有,比如你很久以前学过英语,但是你现在一个也写不出来了。但是你可以用别的方法证明。比如英语BOOK你忘记了,但是给你B_ _K你知道中间填OO。楼上的词干补笔也就是这样,说实话非常抽象。我学的时候没弄懂。其实可以简而言之,程序记忆应该也有内隐记忆的成分把,例子包括学习骑脚踏车、打字、使用乐器或是游泳。一旦内化,程序记忆是可以非常持久的。

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就能不知不觉地就学会说母语;一对夫妻会随着相处时间的不断增长,而不自觉地学会对方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因此越来越有 “夫妻相”;围棋的新手看大量的棋谱,即使不加点拨,棋艺也会有所长进。以上这些学习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于不知不觉中。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有意识、有目的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近来引起学术界广泛探讨的内隐学习,它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本文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内隐学习的概念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ammar),在这篇文章中,内隐学习的概念被首次提出[1]。他在研究中要求规则发现组被试寻找字母串的内在结构,而记忆组被试则记忆所呈现的字母串。结果发现,被试在评价新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时,规则发现组反而不如记忆组的表现好。Reber据此认为记忆组对复杂材料进行了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获得复杂信息的加工过程至少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优于外显加工。正是在Reber这个著名的实验中,内隐学习这种不知不觉、自动产生的学习正式成为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内隐记忆研究热潮,无意识认知的影响迅速辐射到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内隐学习也在这个时候尾随着内隐记忆的热潮,于90年代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又一个研究热点。和传统外显学习的产物相比,内隐学习所习得的知识通常表现为缄默知识的形式。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Planyi于1958年首次提出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这一概念[2]。在《人的研究》一书中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区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外显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用来指那些无法言传或表达不清楚的一类知识。Planyi由此提出他最著名的认识论命题 ——“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和内隐学习的实证研究相比,缄默知识的探讨多集中于理论思辨阶段,在下面的篇幅中,我们将结合内隐学习的产物 ——缄默知识阐明内隐学习的特征。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一)语言类学习的不知不觉。自然生活中,语言是重要而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包括大量的词汇,由复杂的语法规则构成,而且能够排列为有丰富意义的语言流。它既不同于实验室创造的人工语法,也区别于人为安排的序列顺序。可以说,语言是内隐学习在自然生活中最理想的研究对象。事实的确如此,无论是母语的自然获得还是第二语言的内隐学习,都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兴趣。在真实世界中,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从一出生人们就浸润在母语的氛围中,因此可以说人们在多年的浸润中,对单词的拼写规则已进行了内隐学习,因为实验证明语言的拼写规则几乎是不可能外显传授的。在Cleeremans(2001)[8]的一项研究中,选取母语为法语的一至五年级学生为被试,用对非词的判断任务调查他们对正确语法规则的内隐学习。为了避免每个被试对单词的敏感性不同,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是非词。实验一、二均使用是非判断;实验三、四则进行填空测验。结果发现被试对于非词的偏好完全遵循母语单词的拼写规则,他们对拼写规则非常敏感,且敏感性从低到高依次为:双辅音字母的频率规则;元音从不双写的规则;双辅音的位置规则。由此可见,迁移现象不仅仅出现于实验室的抽象规则知识,而且能够在自然情境中发生。在长达5至8年的母语学习中,潜在的规则已经不知不觉地迁移到了非词中。侯伟康和秦启庚(1996)[9]对国内中学生进行了汉字特征的分类研究。他们在汉字特征识别范围内探讨了学生汉字的内隐学习特点,实验采用特征分类方法测量内隐、外显学习,这些特征包括显著性特征—笔划维度,非显著性特征—汉字偏好维度。

某人每日都接触其所自创的单词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内隐记忆.导致在之后的测试中.频繁的说出基于这个单词的一切事物. 附:如果这个人自创的是个抽象的单词.测试更为明显

心理学参考文献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了解相关论文写作 查阅更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学参考文献2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 论文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事务,同时又面临着职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工作和生活的矛盾,以及工作付出与自我价值体现的矛盾,是职业压力的高发群体。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 压力是指个体的身心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职业压力看作是由于工作环境的某些特点或工作中某些使人烦恼的事件导致其从业人员的身心紧张状态。教师的职业压力则是指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身心疲劳过度、神经紧张、挫折、折磨等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有研究表明,教师中感受到压力较大和压力很大的共占①。高校青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处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承受多方面的压力,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因此,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存的压力 从教学方面来讲,青年教师一般是站在教学的第一线,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教学负担。而且目前高校中普遍采用评教制度,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学生管理方面,有的教师顾忌到评教结果往往对学生不敢严加管教,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往往会受到自身良心的谴责,处于一种矛盾的煎熬状态,这无形中加大了自身的压力。 从高校的考核制度来讲,有研究者曾针对高校的教师考核制度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估时,教学和科研并重②。这意味着高校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科研任务。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复杂的、高消耗的脑力劳动,科研成果的创新更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所以,青年教师既要抓教学又要搞科研,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全心地投入到其中一个方面。有调查显示,的教师感到教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③。这也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 另外,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搞好科研以外,还要面临各种考试考核、职称英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查、公开课教学比赛、班主任工作考核等种种压力。 2.职业发展的压力 从学历提升上看,高校本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高校学历竞争更加加剧,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科研的同时,青年教师要想方设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这种水涨船高的现象本无可厚非且顺应时代发展益处多多,但如若改革未能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性环境,如时间、金钱、机遇等,单纯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恐怕困难重重,压力甚大。 从职称晋升的角度来讲,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普遍集中于助教到讲师、讲师到副教授这一阶段,因此,那些教学任务对多而没有时间精力进行科研的教师来说晋升问题难以解决,有晋升要求的青年教师自然会觉得压力过大。 另外,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处于知识更新的风口浪尖,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知识是教师的从业资本,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教师必然会感到不安。 3.工作付出与价值体现的矛盾 社会普遍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工作轻松、收入高的职业。可现实的状况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职称、收入和地位等都相对较低,因而在学校的各项改革方面,在学校的各类评比中,以及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这些无疑都给青年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上的压力。加上教师工作成果的延迟性,教师在学生毕业前往往看不到自己艰辛工作所创造的成果和价值,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因为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的需要,便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的压力 教师是个体性较强的职业,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在校外与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许多教师感到工作环境单调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单调的生活方式会引发心理疲劳,从而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5.生活与工作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青年教师个人及其家庭对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青年教师面临着许多的生活问题,如组建家庭、教育子女、照顾老人、购置住房等,面对这些问题,工作年限短、职称低、资历浅、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教师群体难免会感到有压力。这些生活压力往往导致青年教师家庭不和谐,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6.青年教师自身身心特点的影响 相对于一般人群,高校教师群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智商和更为广博的知识,有着对成才和成功更为强烈的渴望,但高校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目标不切实际,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把社会人中少数迅速成功的同龄人作为他们心理上渴望超越的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感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没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导致心理上的失落,由此产生压力。 心理学参考文献3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 [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

记忆心理学论文3000字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活动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刘璐,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辽阳市,所在学校: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应用心理学。

摘要: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它在中国还是一门极为年轻的学科,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科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问题。本文集中从学科定位、研究现状以及学科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学

在人类社会飞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人”成为了时代的中心与永恒的主题。在这种语境之下,特殊儿童作为极为特别的一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特殊儿童,必然要回答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那么特殊儿童心理学这个涵盖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特殊学科应运而生。事实上,相较于国外的累累硕果,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并不成熟。那么什么是特殊儿童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又是如何的,都是我们急需回答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它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归纳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的规律,最终以完成对特殊儿童的必须教育为旨归。很显然,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一)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

可以肯定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对象的心理现象,包括情感、认知、记忆、注意、思维等等进行研究,从而认清对象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掌握对象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是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特殊儿童。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对特殊儿童的照看、教育甚至康复。由此来看,作为心理学分支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意义很强的学科。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内部的其他分支也有极强的交叉性。比如:普通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补充,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可见,仅仅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把特殊儿童心理学当做独立的学科都是不可能的。

(二)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说教育学可能范围太广,或许我们可以在特殊教育学中找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位置。从特殊教育学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不再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成为了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其目的在于为鉴别特殊儿童提供标准,为实施特殊教育提供依据与方法。

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丰富而复杂的交叉学科,它即有理论作用又有实践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界定为我们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二、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那么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在欧洲发达国家,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从70年代就开始起步,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论著。与国外相比,我国显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研究内容与对象也在逐渐丰富。

从研究文献数量来看,自80年代至今,每年发表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论文都在不断的增多。从开始的每年几篇到如今的几十几百,虽偶有回落,但总体上数量呈上升趋势。

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狭义的特殊儿童,一般是指那些生理缺陷明显的儿童,也就是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比如: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弱智儿童、超常儿童等等。我国对特殊儿童的研究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但仍然集中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弱智儿童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近三十年更是从单一走向多元,涵盖面越来越广。包括对认知能力的研究、智力量表的制作、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界定的研究以及对特殊儿童如何回归社会的研究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虽然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总体上来看是乐观的,但不得不说我们仍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比如: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描述层面,没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与完善的理论支撑。并且大多数学者都只针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得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专作较多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则少见。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

三、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特殊儿童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开设。在这两个专业之中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在特殊教育的框架之中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以研究心理特点为主。

第二,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重点,涉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方方面面。

第三,进一步细化学科,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专题开设课程。包括专门的认知发展研究课程、特殊儿童诊断界定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都以是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为依托,在大框架之中细化分流产生的。

与课程相适应的是专门教材的编写。比如在《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中都突出讲到了特殊儿童心理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至2000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了一套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教科书。这套教科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盲童心理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三本。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在课程设置中逐渐被重视起来。

但是,我们仍能看到目前的课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一门特殊教育以及心理学必须应当囊括进的学科并不是在所有高校中都开设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少部分的高等学府在其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则忽略了这门课程。并且,在这少数的几所院校之中,这门课程的开设学时也不够。

第二,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不足。由于这门学科是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因此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专业人才并不多甚至没有,这使得高校中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没有功底扎实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使得多数时候这门课程成为了纸上谈兵。

第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仍然匮乏且不系统。除我们上述提到的少数教材外,其他系统的论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著少之又少。同时,与研究现状存在同样的问题,教材多集中于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全面而成体系的教材则没有。

现存的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处在施展不开的窘境。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特殊儿童心理学被重视起来,有更科学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特教等方面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总而言之,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仍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这一处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框架下的新兴学科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应该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努力使得他们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应当在这一片充满爱的热土上发展起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杜晓新.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心理科学,2002,05:552-554+575-639.

[3]韦小满,刘洪沛.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二十年发展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2,04:3-8.

[4]雷江华,方俊明.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9,04:9-13.

[5]周念丽,方俊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2,20:79-84.

[6]张巧明,曹冬艳.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02:51-54+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记忆,这个曾经被披上神秘色彩的心理现象,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也引起了几乎全人类的关注。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记忆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记忆心理学论文篇1 浅论记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记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记忆的形式有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主要阐述这四种记忆类型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教学 反思 。 关键词:记忆;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假如我们对以往的 经验 无法保持任何记忆的话,我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完全要靠记忆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运用记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有效记忆,在此,谈一些感想,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等。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 方法 ,就能改善和 提高 记忆力 。 一、形象记忆型――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记忆类型 我觉得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发挥比较充分的优势,把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就可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我在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发展的趋势及途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及发展的状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这两框内容时,就制作了一个关于战斗机发展简史的短片。从战斗机F-4的横空出世到与米格战斗机相搏斗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后来,美国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研究出了性能优良的F-15。如今,美国又研发出了F-15猛禽,无论在速度、隐形、目标瞄准的准确性、发射的火力级别都是当今其他战斗机无法比拟的,实现了战斗机整体性能上质的飞跃,达到了战斗机中的顶级。通过这个短片把战斗机发展的趋势、途径、状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使学生成功地记住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1.选材要准确形象,能精准地阐释课本的内容,同时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印象深刻。 2.多媒体制作内容要精短,形式要多样化。毕竟,多媒体是起辅助教学的,不能太冗长,要服务教材,落实教学目标;但形式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动画、配音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调动各类感官来记忆。 二、抽象记忆型――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类型 我觉得对于抽象词汇、 文章 、理论记忆,理解是最重要的,因为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例如,“真理是客观的”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难解,所以在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难点时,我采用了“层层解剖法”让学生来理解记忆。首先,我让学生自习,自主得出对“真理是客观的”的思考和见解。然后,我再进行层次引导:从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即正确的认识;迁移认识的相关知识――认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客观事物,“桥梁”是实践,所以认识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它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是客观的”。最后,思想碰撞――我举例了几种对月球的正确认识,如月球的表面情况、物质构成、引力大小等,然后提问: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我们会有对月球的多个正确认识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真理是客观的”的理解。 [教学反思] 1.给予一片草原,予以一个方向。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觉得越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越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自我认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2.讲解要有层次,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讲解的原则一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这有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适度举例,提出疑点,激荡思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是符合中学生的 逻辑思维 的,但是要避免流于肤浅,对知识要有一定的挖掘,提出疑点,促使学生的思想在激荡中得以提升。 三、情绪记忆型――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地牢固地保持在大脑中。因此,我觉得要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例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要知道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懂得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机制,同时要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于是,我就以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的案件和国家 游泳 中心水立方中方执行总负责人郑方多次邀请铁面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审计水立方工程的实施案例为新课导入,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政府权力的探究兴趣。其中,陈良宇在庭审过程中的三个“对不起党,对不起上海市人民,对不起我的家人”尤其使学生对权力是把双刃剑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对“我们怎样监督政府人员使他们对得起党、人民和家人?”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认同了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意义,同时懂得了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机制及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反思]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导入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的兴奋点是有规律的,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做到松弛有度,自然流畅,切忌疲劳教学。 3.案例的引用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生活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落实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动作记忆型――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类型 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因此,我觉得要让学生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辩论 、查资料、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 记忆方法 , 增强记忆力 。 例如,《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于是,我进行了一场班级模拟选举人大代表的情境,并让“选民”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最后对选举结果的满意度及选举方式进行评判。 [教学反思] 1.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单纯性理论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2.教学课堂要适当地延伸,把课前的资料收集、课堂的教学及课后的调研及反思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动作记忆的连续性。 人的成功与智商的四个要素:注意力、 想象力 、思考力和记忆力有很大的关系,这里我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关于记忆力的感想与大家共勉,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记忆心理学论文篇2 浅析巧用心理学知识有效记忆英语词汇 【摘 要】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 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然而英语词汇的记忆一直是广大 英语学习 者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找到有效方法来攻克单词记忆这一关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从心 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的记忆 规律和遗忘规律, 总结 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 【关键词】词汇记忆 记忆规律 遗忘规律 1 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在总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时曾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项语言技能都无法忽视词汇因素而独立存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生在完成两年的英语学习后应掌握4200个单词。显然,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以后,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扩大。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词汇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找不到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 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人的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并提出如下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 经常复习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是强调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劳永逸的记忆是没有的,即使是记忆牢固的词汇,也会因 其它 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而发生遗忘,避免遗忘最有效的手段是经常复习。复习也要讲究策略,那就是要分配复习。一般而言,应先密后疏,即对刚学过的材料应多加复习,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应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逐渐增长。 及时复习 复习不仅要经常而且要及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他所绘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的规律。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记忆词汇时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方可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有些同学虽然也复习,但由于复习地不够及时,影响了记忆的效果。我们应当明白:有些事情不在于做与不做,而在于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 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在识记时,通过何种感觉通道输入信息影响到识记的效果。例如,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三组学生识记相同的材料——10张画片,一组采用视觉记忆,二组采用听觉记忆,三组采用视听结合记忆。结果一组能回忆起70%,二组60%,三组。这说明: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视听结合优于视觉记忆。显然,多种感觉通道共同参与识记,可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多 渠道 的广泛联系,因而要优于单一渠道的识记。因此,在记忆词汇时如能充分调动主体的五官共同参与识记,做到视、听、读、写结合,将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在记忆过程中,由于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其中,更易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证了记忆的质量。建立联想 单词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如词义上的相近关系、相反关系,词形上的相近关系、衍生关系等等,依据这些关系进行联想记忆可收到“记此忆彼”的功效。实践也证明,是否善于利用联想来扩展记忆范围是造成人与人之间记忆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可以浮想联翩,举一反三;有的人则什么也记不住。词汇记忆过程中,当碰到一个新单词时,可使用接近联想法,类比联想法,对比联想法,归类联想法等记忆方法,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一个单词尽可能多地联系到与它相关的各种形式,结构及用法等。 如在学习表达好的记忆力的 短语 have a reliable memory时,联想到其相近的表达:have a/an tenacious/retentive/ photographic/unfailing memory,同时又联想到其意义相反的表达:have a/an unreliable/ terrible/selective memory。在学习blue-collar(蓝领阶层的,指“体力工作者的”)时,类比联想到white-collar(白领阶层的,指“脑力工作者的”)pink-collar(粉领阶层的,指“典型女性职业工作者的”),gray-collar(灰领阶层的,指“维修保养行业工作者的”),gold-collar(金领阶层的,指“高级专业人士的”)和bright-collar(亮领阶层的,指“电脑及通讯专业人士的”)。在记忆单词drought(旱灾)时,运用归类联想法联想到同属 自然灾难的其它单词,例如:flood(洪水),hurricane(飓风),typhoon(台风),tornado(龙卷风),earthquake(地震),volcanic eruption(火山爆发),mud- rock flow(泥石流),avalanche(雪崩);在记忆单词accelerator pedal(油门踏板)时,联想到同属汽车装置的其它单词,例如:brake pedal (制动器踏板),clutch pedal(离合器踏板),dashboard(仪表盘),horn(喇叭),ignition switch(点火开关),seat-belt(安全带),steering wheel(方向盘),windshield(挡风玻璃),windshield wiper(刮水器),bumper( 保险 杠)等。 尝试回忆 在用联想进行记忆时,一方面强调它对“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它对“忆”带来的方便。所谓记忆,包含记和忆,是指对知识的识记,存储,提取和再现,因此只有记而没有忆的记忆称不上真正的记忆或完整的记忆,记、忆结合才能保证记忆的效果和质量。实验也表明,学习时,单纯地反复阅读的效果,不如在阅读中结合积极的尝试回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它要求高度集中注意,进行更紧张的脑力活动,能促进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巩固,同时又能及时检查记忆情况,把精力集中到薄弱环节,易于加深印象。实验证明二者最好的比例是20%的阅读+80%的尝试回忆。 3 结束语 掌握大量的 英语词汇是提高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如此丰富的词汇量,如果没有 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仅凭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去死记硬背是难以完成的。记忆词汇的过程就是同“遗忘”作不懈斗争的过程,因此了解必要的心 理学知识,将遗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强化记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样记忆英语词汇,不仅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而且易于提取,不易混淆。运用词汇时也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参考 文献: [1]陆巧玲.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2]孟祥杰.大学课程中的英语词汇教学.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7). [3]江林等.心理学教程.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4]肖菊兰.英语词汇拓展——类比构词.湖北 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1. 有关记忆的心理学论文 2. 有关记忆的心理学论文 3. 关于普通心理学的论文 4.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我去,去年就有,今年又是这个题目……

关于记忆的心理学论文

这个你需要上数据库去查

记忆,这个曾经被披上神秘色彩的心理现象,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也引起了几乎全人类的关注。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记忆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记忆心理学论文篇1 浅论记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记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记忆的形式有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主要阐述这四种记忆类型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及教学 反思 。 关键词:记忆;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假如我们对以往的 经验 无法保持任何记忆的话,我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完全要靠记忆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运用记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有效记忆,在此,谈一些感想,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等。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 方法 ,就能改善和 提高 记忆力 。 一、形象记忆型――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记忆类型 我觉得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发挥比较充分的优势,把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就可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 例如,我在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发展的趋势及途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及发展的状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这两框内容时,就制作了一个关于战斗机发展简史的短片。从战斗机F-4的横空出世到与米格战斗机相搏斗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后来,美国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研究出了性能优良的F-15。如今,美国又研发出了F-15猛禽,无论在速度、隐形、目标瞄准的准确性、发射的火力级别都是当今其他战斗机无法比拟的,实现了战斗机整体性能上质的飞跃,达到了战斗机中的顶级。通过这个短片把战斗机发展的趋势、途径、状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使学生成功地记住了相关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1.选材要准确形象,能精准地阐释课本的内容,同时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印象深刻。 2.多媒体制作内容要精短,形式要多样化。毕竟,多媒体是起辅助教学的,不能太冗长,要服务教材,落实教学目标;但形式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动画、配音等多种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调动各类感官来记忆。 二、抽象记忆型――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类型 我觉得对于抽象词汇、 文章 、理论记忆,理解是最重要的,因为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 例如,“真理是客观的”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难解,所以在突破这个教学上的难点时,我采用了“层层解剖法”让学生来理解记忆。首先,我让学生自习,自主得出对“真理是客观的”的思考和见解。然后,我再进行层次引导:从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即正确的认识;迁移认识的相关知识――认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客观事物,“桥梁”是实践,所以认识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它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是客观的”。最后,思想碰撞――我举例了几种对月球的正确认识,如月球的表面情况、物质构成、引力大小等,然后提问:真理只有一个,为什么我们会有对月球的多个正确认识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真理是客观的”的理解。 [教学反思] 1.给予一片草原,予以一个方向。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觉得越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越应该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出自我认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2.讲解要有层次,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讲解的原则一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这有助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适度举例,提出疑点,激荡思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是符合中学生的 逻辑思维 的,但是要避免流于肤浅,对知识要有一定的挖掘,提出疑点,促使学生的思想在激荡中得以提升。 三、情绪记忆型――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地牢固地保持在大脑中。因此,我觉得要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例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要知道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意义,懂得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机制,同时要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于是,我就以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陈良宇的案件和国家 游泳 中心水立方中方执行总负责人郑方多次邀请铁面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审计水立方工程的实施案例为新课导入,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政府权力的探究兴趣。其中,陈良宇在庭审过程中的三个“对不起党,对不起上海市人民,对不起我的家人”尤其使学生对权力是把双刃剑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对“我们怎样监督政府人员使他们对得起党、人民和家人?”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认同了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意义,同时懂得了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和健全机制及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学反思]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导入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的兴奋点是有规律的,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做到松弛有度,自然流畅,切忌疲劳教学。 3.案例的引用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生活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落实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动作记忆型――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类型 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因此,我觉得要让学生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辩论 、查资料、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 记忆方法 , 增强记忆力 。 例如,《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于是,我进行了一场班级模拟选举人大代表的情境,并让“选民”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最后对选举结果的满意度及选举方式进行评判。 [教学反思] 1.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就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单纯性理论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2.教学课堂要适当地延伸,把课前的资料收集、课堂的教学及课后的调研及反思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动作记忆的连续性。 人的成功与智商的四个要素:注意力、 想象力 、思考力和记忆力有很大的关系,这里我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关于记忆力的感想与大家共勉,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记忆心理学论文篇2 浅析巧用心理学知识有效记忆英语词汇 【摘 要】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 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然而英语词汇的记忆一直是广大 英语学习 者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找到有效方法来攻克单词记忆这一关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从心 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人的记忆 规律和遗忘规律, 总结 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 【关键词】词汇记忆 记忆规律 遗忘规律 1 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在总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时曾说过:“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任何一项语言技能都无法忽视词汇因素而独立存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生在完成两年的英语学习后应掌握4200个单词。显然,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以后,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扩大。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一个人英语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词汇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找不到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 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浅析人的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并提出如下记忆词汇的有效方法 经常复习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是强调复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劳永逸的记忆是没有的,即使是记忆牢固的词汇,也会因 其它 因素的影响或干扰而发生遗忘,避免遗忘最有效的手段是经常复习。复习也要讲究策略,那就是要分配复习。一般而言,应先密后疏,即对刚学过的材料应多加复习,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应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逐渐增长。 及时复习 复习不仅要经常而且要及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他所绘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人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的规律。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记忆词汇时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方可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有些同学虽然也复习,但由于复习地不够及时,影响了记忆的效果。我们应当明白:有些事情不在于做与不做,而在于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 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在识记时,通过何种感觉通道输入信息影响到识记的效果。例如,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三组学生识记相同的材料——10张画片,一组采用视觉记忆,二组采用听觉记忆,三组采用视听结合记忆。结果一组能回忆起70%,二组60%,三组。这说明: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视听结合优于视觉记忆。显然,多种感觉通道共同参与识记,可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多 渠道 的广泛联系,因而要优于单一渠道的识记。因此,在记忆词汇时如能充分调动主体的五官共同参与识记,做到视、听、读、写结合,将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同时,在记忆过程中,由于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其中,更易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保证了记忆的质量。建立联想 单词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如词义上的相近关系、相反关系,词形上的相近关系、衍生关系等等,依据这些关系进行联想记忆可收到“记此忆彼”的功效。实践也证明,是否善于利用联想来扩展记忆范围是造成人与人之间记忆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可以浮想联翩,举一反三;有的人则什么也记不住。词汇记忆过程中,当碰到一个新单词时,可使用接近联想法,类比联想法,对比联想法,归类联想法等记忆方法,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一个单词尽可能多地联系到与它相关的各种形式,结构及用法等。 如在学习表达好的记忆力的 短语 have a reliable memory时,联想到其相近的表达:have a/an tenacious/retentive/ photographic/unfailing memory,同时又联想到其意义相反的表达:have a/an unreliable/ terrible/selective memory。在学习blue-collar(蓝领阶层的,指“体力工作者的”)时,类比联想到white-collar(白领阶层的,指“脑力工作者的”)pink-collar(粉领阶层的,指“典型女性职业工作者的”),gray-collar(灰领阶层的,指“维修保养行业工作者的”),gold-collar(金领阶层的,指“高级专业人士的”)和bright-collar(亮领阶层的,指“电脑及通讯专业人士的”)。在记忆单词drought(旱灾)时,运用归类联想法联想到同属 自然灾难的其它单词,例如:flood(洪水),hurricane(飓风),typhoon(台风),tornado(龙卷风),earthquake(地震),volcanic eruption(火山爆发),mud- rock flow(泥石流),avalanche(雪崩);在记忆单词accelerator pedal(油门踏板)时,联想到同属汽车装置的其它单词,例如:brake pedal (制动器踏板),clutch pedal(离合器踏板),dashboard(仪表盘),horn(喇叭),ignition switch(点火开关),seat-belt(安全带),steering wheel(方向盘),windshield(挡风玻璃),windshield wiper(刮水器),bumper( 保险 杠)等。 尝试回忆 在用联想进行记忆时,一方面强调它对“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强调它对“忆”带来的方便。所谓记忆,包含记和忆,是指对知识的识记,存储,提取和再现,因此只有记而没有忆的记忆称不上真正的记忆或完整的记忆,记、忆结合才能保证记忆的效果和质量。实验也表明,学习时,单纯地反复阅读的效果,不如在阅读中结合积极的尝试回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它要求高度集中注意,进行更紧张的脑力活动,能促进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巩固,同时又能及时检查记忆情况,把精力集中到薄弱环节,易于加深印象。实验证明二者最好的比例是20%的阅读+80%的尝试回忆。 3 结束语 掌握大量的 英语词汇是提高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如此丰富的词汇量,如果没有 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仅凭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去死记硬背是难以完成的。记忆词汇的过程就是同“遗忘”作不懈斗争的过程,因此了解必要的心 理学知识,将遗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强化记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样记忆英语词汇,不仅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而且易于提取,不易混淆。运用词汇时也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 参考 文献: [1]陆巧玲.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2]孟祥杰.大学课程中的英语词汇教学.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7). [3]江林等.心理学教程.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4]肖菊兰.英语词汇拓展——类比构词.湖北 财经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1. 有关记忆的心理学论文 2. 有关记忆的心理学论文 3. 关于普通心理学的论文 4.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 反思 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记忆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摘要: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西方哲学的记忆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记忆观、中世纪____神学记忆观、近代认识论记忆观和当代生命哲学记忆观等几种历史类型。

关键词:西方哲学;记忆观;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4-0476-06

罗素曾说,记忆“那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在近代心理学将实验手段引入记忆研究之前,甚至在今天大脑对于脑科学而言仍然是一个“灰箱”的情况下,记忆的运行机制无疑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总是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形成了以求知、尚智为核心的理智知识型传统,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考察这种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本体论记忆观

哲学史上第一个谈到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极高地位的当属柏拉图的“回忆说”。柏拉图不仅实际地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回忆和他的自传,用他的生花妙笔确立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明史上不朽圣人的地位,而且也从《美诺篇》开始以“回忆说”着手构筑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而上学体系。

“回忆说”的提出直接源于对“美诺悖论”的解答。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热衷于为一些道德及相关概念的正名,探求它们的合乎逻辑的定义。他不但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通过反复盘诘往往使被问者陷入迷茫的境地而被迫也承认自己的无知。美诺正是在被诘问了三次而对先前自以为是美德的定义感到绝望时提出:“你在对一个东西是什么全然不知时,能够寻求它吗?”苏格拉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它重新表述为:“他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求;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一些现代西方学者很重视的“美诺悖论”,它表明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上陷入了绝境。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反求诸己,用“回忆说”来解决这个悖论。他说:“既然灵魂是不朽的,可以不断重生,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以及别的世界中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因此寻求与学习并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回忆。”。在柏拉图看来,包括美德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教的,也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的,它们本来就内在于人的心灵和灵魂之中,只不过在现世生活中它们被人忘记而成了不觉察的状态。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经过苏格拉底的适当提问后说出了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之比,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证明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所以,后天的 经验 际遇不过是一种“机缘”,经它的刺激和提醒使人回忆起灵魂本已具有的知识,一切学习都是回忆。柏拉图正是以“回忆说”为基点建构了他的乌托邦、理念论、灵魂不朽论、宇宙起源论,建立了庞大的纯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所以罗素认为回忆说是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不是在一般的经验层面上谈论记忆和回忆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赋予它一种思辨的意义,用它讨论认识的来源和本质、灵魂的不朽和肉体的生灭、整体的理念和分有理念的万物等极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从思维的取向来看,“回忆说”将探寻知识和美德的认识活动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感觉和经验转向了理性和灵魂。黑格尔曾对此评论道:“一般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相反,依照柏拉图,“学习是这样一种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异己的东西增加进去,而只是它自己的本质得到实现,或者它自己的本质得到自觉”。这无疑是哲学精神的纯化和 理性思维 的进展,它使记忆和回忆一词摆脱了日常经验的意义,而具有内在化、深入自身的深刻的思想性意义。其次,柏拉图认为“整个自然是同类的”,只要回忆起其中的一件便可能触类旁通,由此推论出 其它 的一切,无需对每一件事物都用回忆的 方法 去认识,这表明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力图用“回忆说”对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构建一个完整的本体论的结构图景。最后,“回忆说”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他发展了苏格拉底寻求普遍性定义的精神助产术,回答了人的心灵中的知识是如何孕育的这个苏格拉底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的问题;同时,就灵魂在堕入肉体之前已经具有某种知识,在肉体的污染和囚困中虽然忘却但经某些“机缘”的提醒和刺激又可回忆起这些知识而言,“回忆说”事实上蕴涵着后来亚里士多德潜能与现实学说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著作中,辟有专章《论记忆》,而这却是为历来的哲学研究所忽略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思想以灵魂学说为基础。如果说他对灵魂的说明是形而上学的思辨,那么他对记忆及其它生命现象的观察则充满了自然哲学的色彩。亚氏的记忆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记忆的性质和属性。

他认为,灵魂具有感性和理性功能,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由以感知时间的能力”。在他看来,“时间的一部分已经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真正的)时间”。时间既是可分的又是连续的,还是可度量的,是灵魂认识广延和运动的内在尺度。“只有那些能意识到时间的动物才有记忆,并且它们是凭藉着以感知时间的器官来记忆的”。第二,记忆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是猜想和希冀的对象;对现在也无可记忆,而只能感觉,因为对将来和过去我们都无法靠感觉来认识,只有对现在才能这样。记忆属于过去,而对当下的现在则无法记忆”。所以,记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判断,而是当时间流逝后它们的某种状态和影响,所有记忆都表明着时间的过去。第三,记忆的发生。时间成为过去,只是本质意义上的记忆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记忆存在于具有强烈刺激之心灵的潜能之中,因而只有当属于事实的以及属于时间的刺激同时发生时,人才会现实地记忆。“记忆在本质上包含有意识。但是如果只有属于事实而没有属于时间的刺激,或者相反,人们都不可能记忆”。总起来看,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属于感觉而且是第一感觉能力,它是人们知识经验的开端,与理论科学和高级智慧相距甚远,具有与柏拉图超验地谈论记忆完全不同 的观察和研究记忆的经验取向。但是由于他的灵魂学说渗透在整个自然哲学之中,而且将记忆与对时间的深遂思辨结合起来,因而亚氏的记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同柏拉图共同缔造了古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记忆观。

二、____神学记忆观

欧洲中世纪是____神学兴盛并一统天下的时期,所有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论争都发生在神学的范围内,人们不再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而致力于对上帝信仰的论证与理解,古希腊的哲学 文化 传统和希伯来的宗教文化传统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神学哲学理论,直至经院哲学的诞生,哲学完全沦为神学的婢女。奥古斯丁正是站在这个结合点上,作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认为基督____真正的哲学”,皈依基督____到达哲学的天堂”,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只是“现世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普遍流行的现世哲学,现世哲学需要经过改造才能被利用,二者的关系是信仰和思想的关系。那么,如何由现世的哲学达到真正的哲学,即信仰和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奥古斯丁坚持“信仰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而“信仰然后理解”的关键则是他关于记忆的“光照说”。

“光照说”的大意是: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的照耀,“光照”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奥古斯丁正是通过“光照说”来论证对上帝的信仰。从哲学史上看,“光照说”可以说是对柏拉图“太阳”比喻的承继和对“回忆说”的改造。如前所述,柏拉图通过“回忆说”解答“美诺悖论”,把对普遍性知识的寻求诉诸于超验的理念世界,引出了灵魂轮回观念。奥古斯丁取消了灵魂的前生观念,认为不能像柏拉图那样由现在可发现真理而推出心灵有前生及灵魂轮回,因而回忆就是当下的,真理的获得和幸福的达至乃是由于人具有天然的上帝记忆和天然的追寻上帝的欲求。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寻求理解”,人对于上帝是听信在先,理解在后。我们之所以能够信仰,是因为已有上帝记忆。但这上帝记忆是极不完全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醒”,即得到圣经、教会这两大权威的“提醒”。因此,人的上帝记忆就蕴含了一切真理之相和后天获得的感性形象,包含有潜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与活动。“记忆的领域中原已有它们存在着,不过藏匿于邃密的洞穴,假使无人提醒,可能我绝不会想起它们”。人们获得知识,体验幸福,正是由于得到了上帝之光的照耀,上帝之光照亮了记忆中某处邃密的洞穴。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记忆’代表心灵的潜在状态,‘光照’代表心灵的显在活动。”可见,在记忆来源问题上,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为上帝,记忆就是心灵的上帝记忆,对于上帝记忆人们是不能再进一步追问的,它属于直接的、当下的、自明的信仰领域。

关于记忆的内容,奥古斯丁认为包括三类:第一,“不通过印象,即在我们身内得见概念的真面目”,人们称之为知识学问,潜隐在最幽远的地方;第二,“记忆还容纳着数字、衡量的关系与无数法则”,它们无色、无声、无味、无从捉摸,也不是感觉所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第三,“记忆又拥有我内心的情感”,但方式依照记忆的性质与心灵受情感冲动时迥然不同。记忆好比一个库房,这些材料在记忆中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依照一定规则有序地排放。“在那里,一切感觉都分门别类,一丝不乱地储藏着,而且各有门户:如光明、颜色以及各项物象则属于双目,声音属耳,香臭属鼻,软硬、冷热、光滑粗糙、轻重,不论身内身外的,都属全身的感觉。记忆把这一切全都纳入庞大的府库,保藏在不知哪一个幽深屈曲的处所,以备需要时取用”。这就是说,记忆不仅保存一切感觉材料,同时又是最初运用理性规则的场所,是联系理性和感性的中介,因而已经包含着对人的认识过程的初步分析。

作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毕生追求识神与识己,人的上帝记忆既是这场追寻的起点又是终点,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又论述了返观自照的“自我记忆”、三位一体的永恒记忆等。可见,经过“光照说”改造的神学记忆观,实质上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的秘密与枢纽,对于上帝记忆的“先信仰然后理解”在他的神学继承者那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开辟了经院哲学系统化的道路;而关于记忆的内容和记忆对认识的作用则成为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的思想资源,并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瓦解。

三、近代认识论记忆观

近代以降,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____会和经院哲学的束缚逐步松缓。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着人们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以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验科学的许多重大成就,也向哲学提出了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加以指导的要求。因此,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做出哲学概括与说明的认识论问题就被提升到了特别显著的地位。相应地,对记忆问题的探讨再也不能在原来神学的框架内进行了,它被纳入了对知识的来源、性质、范围等问题的探讨中,其中尤以经验论哲学为甚。

将经验论加以系统化的洛克是哲学史上对记忆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思想家。他对人类思想的各种情状进行了划分,明确区分了感觉、记忆、回忆和思维等,第一次从唯物主义经验论角度肯定了记忆在人类思想意

识结构中的地位。洛克十分重视记忆的重要性,他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缺少了它,则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越过眼前的对象。”可以看出,洛克认为记忆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心的大部分官能在发挥其功能时都需要有记忆系统同其协同作用,否则其功能就无从发挥。例如感知器官如果缺乏记忆系统的配合,那么感知对象对它而言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或者它不知道它每一次感知到的是同一个对象,因此它也就不能获得任何稳定有效的信息。而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则学习者什么也没有学习到。第二,有了记忆,人才可能有间接知识,只有凭借记忆,人才可能离开眼前的对象,通过推理、比较、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具有间接性的知识,“敏捷的才智在于能自由调动记忆中的各种观念”。

“天赋观念”是洛克认识论集中批判的问题,他正是通过对记忆的分析来达到的。洛克说:“回忆作用同其它思维方法,分别之点,就在于回忆时,分明意识到那件东西是曾经在心中存在过的。人心以前所不曾知觉过的东西,都不能说是在心中的。”存在于心中的任何观念,如果不是当下的一个实在知觉,就是从前不为理解所知道的;而如果一个观念能通过记忆被追唤出来,则人一定知道它是以前在心灵中存在过的旧的观念。任何观念究竟是否在人心中或记忆中,就完全看这样差异。借着这个差异,洛克断言,“记忆中并没有天赋的观念”。因为根据洛克的逻辑,人心中的知觉(观念)只有两种:已知的记忆和当下的新知。新知的观念总要以某种方式贮存到记性中成为记忆,作为记忆存在的已知观念在某个时候一定是当下的新知,当下的新知转化为记忆就成为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流程。依此层层追溯,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既没有任何记忆也没有任何新知识的阶段——“白板”阶段。这样,洛克就通过对记忆的分析驳斥了天赋观念论的“普遍同意说”和“理性发现说”。

另外,洛克还注意到了人的意志对记忆活动的主动控制、记忆的两层缺点、记忆与抽象言语的关系等,在经验论的框架内比较详细全面地考察了人类的记忆现象。相对于洛克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包括许多当代哲学家从根本上忽视记忆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事实上他已赋予了记忆在思维中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还只是“仅次于知觉”的第二位的地位。可以说,在记忆问题上洛克超越了他的时代。

如果说洛克在对经验论哲学的综合中存在着动摇的倾向,那么休谟则将经验论原则彻底化了。休谟认为,呈现于心灵中的除了知觉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知觉分为两种:微弱暧昧的抽象观念和强烈活跃的感觉印象,一切观念都是印象的摹本。“记忆和想像这两种功能都可以摹仿或摹拟感官的知觉,但是它们从来不能完全达到原来感觉的那种强力同活力”。这就是说,直接面对对象的感官知觉最为强烈,引人冲动,而离开直接对象的事后记忆,甚至最自由的思想也比最钝暗的感觉较为逊弱。当人心的种种思想或观念出现于记忆或想象中时,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某种次序和规则相互引生,这些规则只有三种: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三种关系都以记忆为基础,“除了直接呈现于他的记忆和感官面前的东西而外,他再不能确信别的东西”。

休谟是如何推知这一点的呢?休谟认为,几何、代数、三角等具有直觉的确定性的知识,人们只凭思想作用就可以保证其明白性和普遍必然性,而对于“实际的事情”的研究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但在这里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人类理性不可能凭借事物呈现于感官前的种种性质,把产生它的原因和由它所产生的结果揭露出来。人们只是由于似乎相似的原因,便期望有相似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推论,而是期待和信念,即这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关于实在事情或实在存在的一切信念都只是由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物象来的,都只是由那个物象和别的物象的恒常会合来的”。正是由于一种物象和呈现于记忆中的东西的习惯性会合,人们才有了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推论方式。如果不根据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些事实,那么一切推论不过是纯粹假设。尽管思想可以自由地超出记忆和感官之外,达到最远的地方和最远的时期,但是它必须依据感官或记忆之前的一些事实。“所以你最终就必须归结到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种事实。若非如此,那你就得承认,你的信念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因此,所谓因果关系仍是由于经验的不断重复和恒常记忆,它是否是事物的固有性质和必然联系,对于人是不可知的,人们只需要根据经验和记忆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就够了。可见,休谟从知识、理论起源于知觉、印象的经验论原则出发,将知识、理论特别是关于“实际的事情”的知识、观念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感觉经验的不断会合和多次重复成为呈现在心灵中的记忆,根据经验和记忆形成思维的信念和行动的习惯。而对经验和记忆的外在对象是否有真实的因果联系甚至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则持怀疑主义态度。这样,休谟在对经验主义原则彻底化的过程中,走向了不可知论。

四、生命哲学的记忆观

20世纪上半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记忆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柏格森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致力于解决传统哲学的身心二元论,他以生命冲动为基石,把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转移到时间,突出直觉的方法论本质,系统地提出了人的生命创造进化学说,记忆理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传统哲学特别是笛卡尔理性主义二元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出发点。他认为物质与心灵的关系,在笛卡尔那里被拉得太远,因为他认为物质具有几何空间性而心灵却无广延;在贝克莱那里又被扯回太近,因为他使物质的第一性质等同于第二性质而成为纯粹的表象。柏格森肯定精神的真实性和物质的真实性,力图在二者的结合部——记忆——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着手从纯粹事实当中寻找这样的信息,以求帮助我们解决这个

问题,就发现我们不得不涉及的不是别的,而是记忆”。“任何人只要不怀成见,立足坚实的事实,一旦着手研究心灵与身体这个经典问题,很快就会把它看作记忆的核心问题”。可见,记忆问题是柏格森批判传统哲学提出生命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柏格森在讨论记忆时,涉及到了记忆功能的发生方式、如何储存和运动的过程,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忆形式:记忆-形象和记忆-行动。前者记载依时间出现的全部日常生活事件,不忽略任何细节,也不考虑任何实际用途,只是由于自身性质的必然性把过去保存起来。这种记忆形式形成了经验性认识,把人们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第二种记忆形式并不保留具体的事件、过程、方位等,而是把过去运动中形成的理智协调的运动保留下来,它代表着过去积累起来的努力。柏格森说:“被储存在当前里的这种对过去全部努力的意识,确实也是一种记忆,但它与第一种记忆却大不相同,它总是受行动的支配,位于当前意识中,并且只顾及未来。”第二种形式之所以无愧于记忆的名称,不是因为它保持了以往的形象,而是因为它把过去的作用延伸到现在,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行动意识,是纯粹记忆而不是大脑的自然机能。它努力聚积的是人的生存能力,显示着人的生存能力的增强。因此,第二种记忆实质上是促使人行动、促使人生活的力量,正是它体现了生命的创造进化过程。

正是在第二种记忆即纯记忆中蕴涵着柏格森那个重要而令人费解的“绵延”概念,“绵延说”和记忆理论有密切关联。“纯粹绵延是,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在状态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状态所采取的形式”。绵延使过去和现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法区分的继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只有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才会有纯绵延的形式出现。在柏格森看来,数学时间是空间的实在形式,而对于生命万分重要的时间是绵延。第二,绵延是没有区别的陆续出现,生命过程是无法切断的生命之流,只有在自我的生命流程中而非纯粹空间内,过去和现在才并非相互外在而是在意识的整体中融汇起来。第三,绵延是一与多样性的统一,构成生命之流的绵延虽然是“无法区分的继起”,却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变。绵延过程是一,是什么把绵延过程统一起来呢?柏格森认为是依靠记忆。第四,绵延的趋势不可预测。对于一个不可分的生命过程,任何超人的智慧都无法预见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创造是生存所必须的,生命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创造,它不服从于某种先验的目的。由柏格森记忆理论和绵延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纯记忆就是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流的形式和保证。只要生命在继续就会有过去,而过去就意味着记忆、储存和积淀。记忆并非储存在大脑里,而是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和生活范围中。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立即返回过去,使过去作用于现在和未来。所以,柏格森所说的记忆并不是一种心理存在,而是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生命能力。

对直觉的重视是柏格森区别于传统哲学的重要之点,但他又不同于现代哲学其它流派从存在、意志等出发去阐述直觉,而是以绵延和记忆理论为前提去发现直觉的。他认为直觉对于当时的人类而言只是理智的边缘或半影,它是因为在行动中不及理智有用而被排出中心的,但是直觉自有更奥妙的用途,应当再恢复它的较显要的地位。柏格森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直觉意识,直觉地思维也就是绵延中思维,而生命的绵延依靠记忆成为可能,所以记忆就为直觉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真正直觉的机制就仅仅是唤起回忆,给它一个实体,并重新赋予它活动的,因而也是切实的性质”。记忆中的知觉和形象不断聚积,最后缩约成一个单一的直觉,从而直接地产生对事物、生命的完整意识。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记忆观是对传统形而上学记忆观的根本变革,它一反传统哲学将时间空间绝对化、数学化的理智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 ,将记忆视为生命绵延的根据和创造的源泉,从而超出了对记忆的自然科学式理解。如他反对把记忆当作大脑的自然机能,把大脑当作记忆的贮藏室,记忆是纯粹的过去等等,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等正是这样看的;他也反对把记忆当作减弱的知觉,这在休谟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柏格森所理解的纯记忆是生命的能力而非心理存在,它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之中。过去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积淀下来所形成的能力即纯记忆,过去依然是充满生机的,是具有当下效应的现在的前提,也是使当下效应指向未来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柏格森的纯记忆也就是类记忆、社会记忆。但是由于他的哲学在总体上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在他的哲学中是完全没有的”,因此,柏格森虽然突出了记忆对于生命创造进化的意义,但却由于这种混淆而具有生物有机论的倾向,也并未真正深入人类社会演进传承的记忆一创造过程。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记忆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