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网站上有的吧
以期刊的政治质量为前提,以学术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服务于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在办刊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编辑出版政策、法规、条例办事,贯彻国家“科技兴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政治导向和科技导向,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知名度,及时有效地传播国内外水土保持最新科研成果,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的水土保持事业而努力。
"版面费1400 元(此款含审稿费和税金,本刊标准版面4页,但不含稿费)"这是《水土保持学报》发给我的版面费通知单中的内容,一般扣除了稿费的,所以至今论文都出版了,我依然不知稿费是多少!
这是对字体的要求。《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据2020年2月29日《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第七届(2017-2020年)编委会有成员70人。 据2020年2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共出版文献量6752篇,总下载次数2160211次、总被引次数17462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2] 据2020年2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水土保持学报》文献量为6092篇、基金论文量为5761篇,被引量为136633次、下载量为141380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
张永清,男,汉族,山西襄汾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3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即任教于临汾地区农业专科学校,直至该校并入山西师范大学,其间于1985年3月至1985年9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土化系进修;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进修;1990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北京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系进修; 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山西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山西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998年任副教授,2006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3月调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农业生态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讲过《土壤学》、《土壤地理学》、《土壤肥料学》、和《植物营养学》等课程。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8项,在《作物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西北植物学报》、《中国农业生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麦类作物学报》、《土壤》、《生物数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2部,参加审定作物新品种2个。
主要是有关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蚀(水蚀、风蚀等)过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管理,流域植被修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退化(荒漠化、沙化、石化)与评价,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变化特征,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及其综合治理效益与评价,自然灾害的防治与监测,以及与之相关的交叉、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RS,GIS,GPS等)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是对字体的要求。《水土保持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据2020年2月29日《水土保持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第七届(2017-2020年)编委会有成员70人。 据2020年2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水土保持学报》共出版文献量6752篇,总下载次数2160211次、总被引次数17462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2] 据2020年2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水土保持学报》文献量为6092篇、基金论文量为5761篇,被引量为136633次、下载量为141380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
宋戈,女,1969年出生,汉族,黑龙江省庆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带头人,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带头人。2012年12月人才引进到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理论与政策。近年来,在耕地利用与保护预警、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3S技术应用、土地利用理论与政策、土地规划及村镇规划等方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自然资源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地理科学》、《生态学报》、《资源科学》、《水土保持通报》、《中国农学通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城市问题》、《中国土地科学》、《农业现代化研究》和《水土保持研究》等期刊发表代表性的论文50余篇;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博导类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省市课题10余项;出版的著作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级奖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及中国博士后基金函评专家,《地理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水土保持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土地科学》等多家杂志审稿专家。
研究领域:植物水分利用、生态水文功能社会任职:代表论著:李鹏菊, 刘文杰, 王平元, 李金涛. 2007. 植物根部水分再分配研究的区域特征及生态意义. 云南大学学报, 29(6)李鹏菊, 刘文杰, 王平元, 李金涛. 2007. 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内部分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 西北植物学报.李鹏菊, 刘文杰, 王平元, 李金涛. 2007. 热带石灰山季雨林几种植物水分利用方式的季节变化.刘文杰, 李鹏菊, 李红梅, 段文平. 2006. 热带季节雨林林下土壤蒸发的稳定性同位素分析. 生态学报, 26(5): 1303–1311.刘文杰, 李鹏菊, 李红梅, 张一平. 200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截留雾水和土壤水的关系. 生态学报, 26(1): 9–15.刘文杰, 张一平, 马友鑫, 李红梅. 2005. 森林内雾水的水文和化学效应研究现状. 林业科学, 2005, 41(3): 141–146.刘文杰, 张一平, 李红梅, 刘玉洪. 2004. 热带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边缘效应研究. 生态学报, 24(7): 1430–1435.刘文杰, 张一平, 李红梅, 段文平. 2004.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内雾特征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8(2): 264–270.刘文杰, 张一平, 李红梅, 刘玉洪. 2003. 热带季节雨林和人工橡胶林林冠截留雾水的比较研究. 生态学报, 23(1): 2379–2386.刘文杰, 张一平, 李红梅, 刘玉洪. 200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穿透雾水的观测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7(6): 749–756.刘文杰, 张克映, 王昌命, 李红梅. 200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候特征研究. 生态学报, 21(3): 165–170.刘文杰, 李庆军, 张光明, 施济普. 2000.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干热季不同林窗间小气候差异. 生态学报, 20(6): 280–285.刘文杰, 李庆军, 张光明, 施济普. 2000.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林窗小气候特征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4(3): 356–361.刘文杰, 唐建维, 白坤甲. 2001. 片断化望天树林小气候边缘效应比较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25(5): 616–622.刘文杰, 曾觉民, 王昌命, 李红梅, 段文平. 2001. 森林与雾露水关系研究进展. 自然资源学报, 16: 572–575.刘文杰, 张克映, 张光明, 李红梅, 段文平. 200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截留雾露水效应研究. 资源科学, 23: 75–80.刘文杰. 2000. 西双版纳近40年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NPP的影响. 山地学报, 18: 296–300.刘文杰, 李红梅, 段文平. 1998. 西双版纳地区露水资源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13: 40–45.刘文杰, 李红梅. 1998. 景洪市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高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热带地理, 18: 143–146.刘文杰. 1998. 西双版纳地区温湿状况及舒适性评价. 山地学报, 16: 277–280.刘文杰, 李红梅, 段文平. 1997. 西双版纳夜雨资源的农业气候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12: 330–335.刘文杰, 李红梅, 段文平. 1996. 我国西双版纳雾资源及其评价. 自然资源学报, 11: 263–267.刘文杰, 段文平. 1996. 西双版纳景洪市雾特征分析. 热带地理, 16: 331–335.刘文杰, 张克映. 1995. 香荚兰生态气候适应性初步探讨. 中国农业气象, 16: 24–27.李红梅, 刘文杰. 1997. 景洪市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气象, 23: 38–41.王馨, 张一平, 刘文杰. 2006. Gash模型在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截留研究中的应用. 生态学报, 26: 722–729.张一平, 赵双菊, 于贵瑞, 窦军霞, 刘文杰, 孙晓敏. 2005.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干热季林冠上小气候特征及CO2通量的观测. 生态学报, 25: 2540–2549.张一平, 王馨, 刘文杰. 2004. 热带森林林冠对降水再分配作用的研究综述. 福建林学院学报, 24(3): 274–282.张一平, 王馨, 王玉杰, 刘文杰, 刘玉洪. 2003. 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林冠水文效应比较研究. 生态学报, 23: 2653–2665.马友鑫, 张一平, 刘玉洪, 刘文杰, 李佑荣. 2000. 森林片断的边缘效应及对物种的影响. 许智宏主编, 面向21世纪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376–385.张一平, 张克映, 马友鑫, 刘玉洪, 刘文杰. 1997. 热带地区不同植被覆盖地域径流特征.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3: 25–30.
目前不支持下载,扰动地表、损坏植被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也可在水利部网站服务栏目的审批公告中申请下载。
中国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土保持综合性科技期刊。 本刊1980年8月创刊,初名《水土保持》,为双月刊,内部发行。1982年改为现名,国内发行。从1984年第1期起改为月刊,国内外发行,国外代号:M748。本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0941,国内刊号:CN41-1144/TV。本刊为大16开,每期64页,容量14万字办刊宗旨 贯彻水土保持方针政策,宣传水土保持成就;报道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交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传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动态信息,介绍国内外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普及水土保持基础知识,推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典型。特点与特色 20多年的办刊实践,逐步形成了融政策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新闻性为一体的风格,成为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水土保持科技期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杂志的风格集中体现了杂志所坚持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符合杂志的定位,符合水土保持工作对杂志的需求。 多年来,紧扣办刊宗旨,围绕办刊方针,根据水利部对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有计划、有目的的约请和组织有关文章、讲话在杂志上刊登,宣传水土保持政策和成就,传递水土保持信息,及时指导和服务于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生态建设、前期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投稿邮箱: (来稿请注明投“中国水土保持”) 注:投稿须明确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E-mail,以便及时投寄录用通知。
水土保持主要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一)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谷坊、挡土墙、排水沟、梯田梯地等。①谷坊是在沟谷中构筑多道土石坝以拦截水分和泥沙。②挡土墙建在切坡或沟壁的下方,防止上方土石下移。③排水沟或称天沟,是在沟头和沟谷两坡的上方开挖水沟并硬化,拦截坡面水流,使沟头与沟坡免受流水直接冲刷后退。④在坡地上修建梯田梯地,避免顺坡耕种是十分有效的工程措施。由于梯田梯地的田地坡度很小,水流侵蚀作用也十分微弱,而陡坎经人为加固后具有很好的抗侵蚀能力,因此,水土保持功能最为显著。有关研究证明梯田梯地保水保土效率一般都在90%以上,耕地含水量一般可增加6%~12%,与顺坡耕地相比增产1倍以上。可见修建梯田梯地既有有效的生态效益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图3-1)。
图3-1 云南元阳梯田
(作者摄于2013年5月)
(二)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能有效地拦截降水又能保护地表土壤免受降水及坡面水流的冲刷,是最好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生物措施还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等。在推行生物措施过程中必须注重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以保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关键是国家要提供退耕生态补偿,技术部门应注重引导群众筛选有经济效益的适种林果树木。①应树立起天然林生态效益远大于人工林的观念。天然林从乔木—灌木—草本—菌类—枯木—微生物—动物一应俱全,具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人工林仅有单一种类的乔木,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生态效益与水土保持功能远不能代替天然林。如近20多年来广西大量种植速丰桉,总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由于桉树容易使土壤肥力迅速下降,失水板结,大面积桉林区水质变差等,2014年广西有关部门已通知各地停止种植速丰桉。实践还证明,从生态效益来讲,封山育林的植物恢复速度快于人工种植。因此,退耕还林势在必行。②筛选适种植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选择适种植物,还要选择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更要防止外来植物入侵。如在石灰岩区不能种松树,应广种各种竹类、桑树等;开垦地选择豆科树种,既能提高地力又能为养殖大型牲畜提供木本饲料等。
(三)综合措施
坡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水和重力因素为坡面物质下移的动力,因此,坡地开发利用有一系列的特点,如由于物质下移趋势,造成坡地表土容易流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不能用平原的方法来开发山地,必须采取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大力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农业、推广沼气技术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等技术。
1.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河流上游各小流域为治理的单元,首先在源头坡地种树种草以涵养水分与固土;在沟头上方开排水沟,让坡面水流向沟谷两侧,避免直接冲刷沟头;在沟谷中多建谷坊以拦截泥沙;在沟壁下建挡土墙;在谷坡修建梯田梯地,有选择地种草种树等。
2.立体农业
原理是利用山地不同海拔的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条件的差异及管理上的需要,在相应的海拔高度合理选种不同的农业生物,使之经济与生态效益达到最佳。如广西马山县弄拉屯做法是:山坡上部保留原生植物,中部发展经济林竹,下部种植耐钙果树,洼地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弄拉模式既能以良好的植被覆盖率涵养水分,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喀斯特地区发展立体农业,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榜样。
3.推广沼气技术
沼气技术保障农业系统内部按照生态系统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物质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养殖业的排泄物和下脚青料发酵,提供生活能源和农田肥料,提高作物产量,有效地防止滥伐森林,达到保持水土目的;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屯文明卫生环境。
4.坡地农林复合系统
原理是充分利用坡地原有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选择用途广并有固氮能力的树种,逐步改良土壤,并提供部分林产品;间种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持续生产力。具体做法是:坡地上每隔4~6m坡长沿等高线保留原生植物或种植一行树木作为篱笆带,带间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或果树。当树木长至1m时进行剪枝,枝叶还地作为绿肥。树木的作用是把深层养分带到地表,固土、挡土自然形成梯地,篱笆带形成田埂。篱笆带间作为农地或果园,获取经济效益。尼日利亚试验证明,玉米与银合欢复合产量可增产 178%,玉米和豆科植物复合产量可增产51%。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了土地、植物和动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有机结合系统。以一个坡面为单元,从坡顶到坡脚,每带篱笆由两行不同品种的植物组成(或留下原有植物),这样即使一个品种受病虫害侵袭,亦不至于使整个篱笆带遭受破坏。每隔两个种植带种一带多年生经济作物(油茶、肉桂、八角、板栗、核桃、桑树等),另两个带种植季节性农作物。
第二阶段:引入饲养业,如林下养鸡或养羊。在篱笆形成后可采篱笆带的叶子作饲料,根据饲料量限定家畜头数,家畜粪便直接作为肥料还田,形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
第三阶段: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在约占60%坡地的上坡引种速生林造林,农田在下坡占40%,林下流失的养分汇集到农田,林下可以饲养家禽或家畜,同时提供农林牧产品。
第四阶段:引进了旅游业、林下种植业(如兰花、海芋等阴生植物)和养殖业,发展观光农业和狩猎场等,同时提供了农林牧产品和旅游产品。以旅游收入支持山地农林复合系统,实现全面可持续利用。
我国推广坡地农林复合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是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筛选合适的篱笆树种和经济林种。
现在水土保持资质该如何办理?
在水土保持资质中,水土保持设计资质是很多人都想要了解并想申报下来的资质。
那么,大家知道申报水土保持资质需要哪些条件吗?需要的人员又是有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概括
水土保持设计资质属于水利行业下的专业资质,设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如果首次申请,其等级不能超过乙级。
二、人员
申请设计资质,重点是要准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里主要介绍乙级和丙级需要的人员。
1、乙级资质
(1)结构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3名;
(2)规划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3)水土保持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3名;
(4)地质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5)电气、环境保护、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各1名;
(6)移民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2、丙级资质
(1)地质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2)水土保持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2名;
(3)规划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4)结构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5)移民专业注册土木(水利水电)工程师1名;
(6)工程造价、环境保护、电气专业人员各1名。
甲级水土保持资质就不在这里说啦,大多数企业申报的也是乙级跟丙级,甲级还是比较少企业有能力申报的,所以就不多说了。
《Nature》 我们云南农业大学的校长朱友勇就上过封面哦!很有权威的!!!
水土保持方向的论文可以在中国知网或者百度文库里都可以检索到,搜的时候输入检索词“水土保持”就行,一搜出来一大堆,部分论文还是可以下载的。再就是有些期刊里也可以找到,如《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通报》等等。
有一本《水土保持》的中文刊
学报,一般是这个学科的学术期刊,刊登研究性文章;通报带有短期通讯的含义,也可以刊登长文章;XXX科学、XXX研究,水平相当于XXX学报,如果同一学科有2份期刊,第2份可能会起这个名;总之一个期刊叫什么名是一回事,它刊登的文章水平又是一回事,就如同一个大学同她的学生水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