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子是质子组成的
质子的质量是×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为×10^-27千克,C-12的质量为千克,它的1/12的质量为:千克。所以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27千克)/(千克)=,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27千克)/(千克)=,所以二者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
中子(n)和质子(p)同为原子核的两个组成粒子(统称为核子),分别由不同的三个夸克构成。其区别是,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在原子核内,通过β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质子和中子可互相转换:p-->n+β++ν(中微子);n-->p+β-+ν¯(反中微子)。
中子由一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两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两种夸克的电荷相互抵消,所以中子不显电性。自由中子的质量为×1024g,是电子质量的倍。 中子和质子的尺寸相仿,均在×10-15米数量级。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可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为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半衰期为(±)分。中子自旋为1/2,中子的磁矩为单位核磁子。标准模型预言中子具有微小、非零的电偶极矩。
质子是氢原子核。由两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一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量约×10–24g,约为电子质量的倍。质子自旋为1/2,磁矩为 单位核磁子。质子半衰期最短为1035年。迄今为止,质子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但也有理论认为质子可能衰变,只不过其寿命非常长。
这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前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就好像地球围绕着太阳一样,目前能计算出中子质子质量,但是相关技术还在研究当中
质子和中子都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质量和电荷: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我们要形成一种这样的意识,好的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的实施要求全员参与,并且要以数据为客观依据,要视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在实现方法上,要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ISO8402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 强烈地关注顾客。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 向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改进过程,广泛地采用团队形式作为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发现和解决问题。
你是想写?还是想发表的?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 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 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 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 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 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 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 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 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 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 越。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 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 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 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 取 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 越。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 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 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 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 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 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 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 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 进步的过程。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 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 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美日特色的比较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 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 与 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 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 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 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 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 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你自己找下(管理科学与工程)里面的论文参考参考下呗~~~~
物体愈重,要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愈难。这就是说,物体的引力质量愈大,它的惯性质量也就愈大,非常精密的实验证明,任何物体的惯性质量同它的引力质量严格地成正比例。1964年狄克把精确度提高。1971年,勃莱根许和佩诺又将实验的精确度提高到10到12数量级。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物体的两种不同属性惯性和引力性质,是它的同一本质的不同方面的表现。物体的惯性和引力性质导源于物体的同一本质。爱因斯坦就曾把这两种质量的等同作为他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出发点。故从现代物理学看来,这两者的等同决非偶然,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意义。
物体的重量是怎么来的?是受地球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才有了重量。如果没有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作用,物体就会漂浮在空中。以火箭为例,火箭的重量T是地球重力作用,火箭要离开地球,就得有个力P克服T的作用才能实现,这个P就是火箭推力,这个推力与重力方向相反,如果这个推力在逐渐加大(即火箭离开地球有正的加速度),火箭会越飞越快,我们可以把这个推力和火箭叫做惯性质量。其实想想,地球给物体的是重力加速度,使火箭产生重量,火箭发动机给火箭的是离开地球的加速度,使火箭产生飞天,前者的重量叫重力质量,后者的飞天质量叫惯性质量。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是否对?
其实二者是相等的(有实验证明的),惯性质量侧重点是在地球上,而引力质量侧重点在太空中。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有详细的叙述,楼主可以去参考一下。
惯性质量就是根据F=ma得出的质量,即物体获得加速度需要多大的力的量度。引力质量就是根据天平称重得出的质量,与加速度无关,是保持平衡的量度。大量物理实验证明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效。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可以说是一个定律,就像牛顿定律一样,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基本上不存在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是逻辑推理的基础。我们平常说的质量可能指的是两个中的一个,看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小麦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容重、不良粒比、杂质比、含水量、色泽和气味等因素。根据要求,今年启动新小麦收购计划,达到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四等及以下的粮食由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
一、容重试验重量:单位体积中小麦颗粒的质量,以克/升(克/升)表示。
二、不完全籽粒不健全籽粒:小麦籽粒受损但值得使用。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发芽粒和霉变粒。
1.虫蛀谷物:虫蛀并损坏胚或胚乳的谷物。
2.斑块颗粒:颗粒表面有斑块的颗粒,损害胚或胚乳。
3.黑色胚粒:具有暗褐色或黑色胚部分的谷粒,损害胚或胚乳。
4.结痂种子:种子干瘪,呈暗白色,有些种子表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变,中间有黑色子囊。
5.受损谷物:被压碎、压碎并伤害胚或胚乳的谷物。
6.胚芽颗粒:胚芽种皮破裂或明显凸出并与胚芽分离的颗粒,尽管芽或幼根没有突破种皮,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且不超过颗粒长度的颗粒。
7.制模颗粒:具有制模表面的颗粒。
三.异物:除小麦颗粒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尺寸过小:通过毫米直径圆孔筛的材料。
2.无机杂质:砂岩、煤渣、砖瓦块、土壤等无机物。
3.有机杂质:小麦、不同谷物和其他没有使用价值的有机物质。
4.颜色和气味:一批小麦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5.小麦硬度指数:小麦样品在特定条件下粉碎,保留在屏幕上的样品占样品的质量百分比,简称HI。硬度指数越高,小麦的硬度越高,而小麦的硬度越低。
六、分类:根据小麦的籽粒品质和肤色分为以下五类:
1.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硬度指数分别不低于90%和60%的小麦。
2.软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硬度指数不低于90%和45%的小麦。
3.硬红小麦:深红色或红棕色种皮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
4.软红小麦:具有深红色或红棕色种皮,硬度指数不低于90%和45%的小麦。
5.混合小麦:不符合上述4项规定的小麦。
我国的小麦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有容重、不完善粒比例,杂质比例、含水量以及色泽气味等多方面因素。
给你等级划分的图片
1、一级小麦:容重≥790g/L,不完善粒≤,杂质总量≤,水分含量≤。2、二级小麦:容重≥770g/L,不完善粒≤,杂质总量≤,水分含量≤。3、三级小麦:容重≥750g/L,不完善粒≤,杂质总量≤,水分含量≤。
一、小麦等级划分标准,小麦不完善粒标准
1、一级小麦
容重≥790g/L,不完善粒≤,杂质的总量≤(其中矿物质≤),水分含量≤,色泽和气味正常。
2、二级小麦
容重≥770g/L,不完善粒≤,杂质的总量≤(其中矿物质≤),水分含量≤,色泽和气味正常。
3、三级小麦
容重≥750g/L,不完善粒≤,杂质的总量≤(其中矿物质≤),水分含量≤,色泽和气味正常。
4、四级小麦
容重≥730g/L,不完善粒≤,杂质的总量≤(其中矿物质≤),水分含量≤,色泽和气味正常。
5、五级小麦
容重≥710g/L,不完善粒≤,杂质的总量≤(其中矿物质≤),水分含量≤,色泽和气味正常。
二、小麦其他分类
以下内容是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不符合以上各条规定的小麦。
10、其他类型小麦的分类方法另行规定。
一、性质不同 1、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量性研究是指先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二、研究的目的不同 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描述和理解,是用系统的、互动的、主观的方法来描述生活经验,并赋予一定的意义。强调对研究对象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而不是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结果。质性研究着重探索现象的深度、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发现新知识。 2、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描述变量,检测变量间的关系,决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验证理论。 三、结果呈现方式不同 1、质性研究以叙述性的文字报告结果,将提炼的各个类别或主题内容描述出来。注重从参与者的自身感受出发来描述,常引用研究对象的原话,以支持类别或主题的内容。 2、量性研究的结果以数字资料为主,强调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量的研究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性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