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数控加工论文外文文献

发布时间:

数控加工论文外文文献

英文资料翻译服务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控机加工工艺技术促进了数控刀具结构基础科研和新产品的研发。世界各大厂商生产的数控机床用刀具种类、规格繁多,数量庞大,往往令人眼花缭乱,不得要领。现将有关数控刀具科普性知识和近几年来数控刀具材料、结构、应用等领域的新产品、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就其精要,在此简要分述,以便了解掌握相关数控刀具新产品信息的要点。 一、数控刀具分类简要二、数控刀具材料新产品科技近况与发展趋势 1、概述: 近年来,数控刀具材料基础科研和新产品的成果集中应用在高速(超高速)、硬质(含耐热、难加工)、干式、精细(超精)数控机加工技术领域。刀具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在超硬材料(金刚石、表面改性涂层材料、TIC基类金属陶瓷、立方氮化硼、Al203、Si3n4基类陶瓷),W、CO类涂层和细颗粒(超细颗粒)硬质合金基体及含Go类粉末冶金高速钢等领域进展速度较快。 2、超硬材料领域:金刚石(钎焊聚晶、单晶)各类刀具已迅速应用于高硬度、高强度、难加工有色金(合金)及有色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零部件的高速、高效、干(湿)式机械切削加工行业中。其概况分述如下: 汽车、摩托车行业:聚晶、人造单晶金刚石面铣刀、镗刀、车刀、铰刀、复合(组合)孔加工等数控刀具等正大量应用于高强度、高硬度Si--Al合金零部件自动生产线上; 竹木地板、家具行业:聚晶、CVD厚膜沉积金刚石(复合片)立铣刀、三面刃成形铣刀、面铣刀等类刀具正大量应用于高硬度复合竹木地板、家具及门窗…等零部件自动生产线上; 航空、航天、汽车及电子信息技术行业:金刚石CVD薄膜涂层数控刀具(以整体WCO类硬质合金刀具为主)多应用于铣削、车削、钻削、铰削及锪削加工高强度铝合金(铸、锻)、纤维-金属层板、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镁合金、石墨、陶瓷…等零部件,满足高速、高寿命、干式机加工技术要求。各厂商正不断地改进金刚石涂层工艺技术,提高金刚石薄膜与刀具基体的结合牢度和致密度; 精细(超精)机加工技术领域:单晶天然、人造金刚石刀具应用于各种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计算机磁盘、复印机(录像机)磁鼓…等工件的精细(超精、纳米级)车削加工; 单晶金刚石刀具还被应用于眼科角膜手术精细切割和印刷制板精细雕刻…等行业。 各厂商正在不断改进金刚石各类刀具的刃磨工艺技术、刃磨精度及刃磨效率。 ●表面改性涂层材料主要有:TiN、TiCN、TiALN、ALTiN、Al2O3、CrN、ZrC、MoS2、WS2…等,采用计算机控制PVD、PCVD、CVD涂层工艺技术,将上述涂层材料用于对立铣刀、铰刀、钻头、复合(组合)孔加工刀具、齿轮滚刀、插齿刀、剃齿刀、成形拉(推)刀及各种机夹可转位刀片的表面改性涂层处理(基体为高速钢、WCo类硬质合金、Ti基类金属陶瓷),满足高速、高寿命切削加工高强度、高硬度铸铁(钢)、锻钢、不锈钢、钛合金、镍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粉末冶金、竹木…等材质工件的生产技术不同要求。刀具表面改性涂层工艺技术对于大幅度提高数控刀具的切削性能,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该工艺技术可根据各种切削加工技术要求,机动灵活地变换涂层材料,工艺技术较优。各厂商正在不断提高涂层工艺技术、改进涂层材料及开发纳米级多功能涂层材料,旨在不断提高涂层结合牢度、耐磨性、抗冲击韧性等,尽力扩大应用范围。 ●Ti基类金属陶瓷(TiCN系)各种机夹可转位车刀、镗刀、铰刀、铣刀、复合(组合)孔加工数控刀具及整体式立(球头)铣刀、铰刀等数控刀具正在应用于高强度、高硬度铸铁(钢)合金、锻钢合金、淬火钢合金、耐热合金、粉末冶金零部件自动生产线上,以满足高速、高效、硬质、干(湿)式精细机加工技术要求。各厂商正采用添加不同的微量元素及烧结工艺技术,研发新型金属陶瓷材料产品,旨在不断提高其抗弯强度、抗冲击韧性、耐磨性。日本的金属陶瓷刀具已经占硬质合金刀具总量的30%~40%。世界上,该类刀具应用面也呈迅速扩大的趋势。 ●立方氮化硼聚晶复合片铣刀(面铣刀、玉米齿立铣刀、球头立铣刀)、镗刀、车刀、铰刀、复合(组合)孔加工等数控刀具(钎焊、机夹可转位两种结构形式)大量应用于高强度、高硬度铸铁(钢)合金、锻钢合金、淬火钢合金、粉末冶金等零部件自动生产线上,满足高速、高效、硬质、精细机加工技术要求。 ●Al203、Si3N4基类陶瓷(晶须增韧类)各种机夹可转位车刀、铣刀等数控刀具应用于高强度、高硬度、耐磨铸铁(钢)、锻钢、高锰钢、淬火钢、粉末冶金、工程塑料、耐磨复合材料等零部件生产线上,满足高速、高效、硬质、干式机加工技术要求。目前,各厂商通过对Al203、Si3N4基类陶瓷材料添加不同微量元素及创新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新型中、细颗粒陶瓷材料和功能梯度(多相)陶瓷材料产品,旨在不断提高其抗弯强度、抗冲击韧性。 3、W、CO类涂层和细颗粒(超细颗粒)硬质合金材料领城: W、CO类细(中)颗粒硬质合金基体材料为适应各种表面改性涂层材料的涂覆工艺技术要求添加各种微量元素,满足于各种机加工工艺技术对可转位刀片切削性能的要求而发展的;超细颗粒硬质合金基体材料研发和应用分两个方面: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用于加工纤维-金属复合层板材料工件的微型钻头、立铣刀,其基体材料向着高韧性方向发展,表面涂覆金刚石薄膜,以增加刀具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模具行业、飞机、汽轮机、汽车…等制造行业,用于切削加工高强度、高硬度铸铁(钢)、锻钢、铝合金(铸、锻)、粉末冶金材料工件的整体式立(球头)铣刀、专用挤压刀具、铰刀(Φ30mm<直径>Φ4mm)、钻头、复合(组合)孔加工刀具…等数控刀具,其基体材料向着高硬度、高韧性方向发展。一般不涂层,多次重磨使用。 4、含Co类粉末冶金高速钢材料领城: 以改进制粉、热压工艺、添加微量元素创新的粉末冶金高速钢(含Co类)材料,制成各种成形拉刀(整体式、组合式)、高速滚刀、剃(插)齿刀、丝锥、波纹刃立铣刀、成形立铣刀及滚(挤、碾压)压刀具,大量应用于轿车、摩托车、航空发动机、汽轮机…等制造行业,加工高强度、高硬度铸铁(钢)合金、合金结构钢(锻)、耐热合金钢、不锈钢、整体铝合金(热锻)、高Si--Al合金材料工件。根据切削加工技术不同的要求,其表面分别配涂TiN、TiCN、TiALN、CrN、MoS2、ZrC…等涂层材料,满足高速、高效、硬质精密机加工技术要求。 数控刀具材料是较活跃的材料科技领城,其每一新产品的面市,会使机加工技术跃上一个新台阶,各厂商历来十分重视该领城的研发科技。三、数控刀具新结构、新品种科技发展近况与趋势 1、概述: 近年来,数控刀具的科技成果主要体现在研发一刀多切削功能、提高其刀刃切削性能方面,适应高速(超高速)、硬质(含耐热、难加工)、干式、精细(超精)切削及高效率数控机加工切削技术要求。随着零件毛坯制造技术进步,零件毛坯几何尺寸及切削余量控制较为精确,数控刀具新结构、新品种的研发主要集中在轻、中负荷切削范围内,并以专用孔加工、拉削、滚(挤、碾压)压、铣削及车削等五类刀具的变革较为活跃,配套研发其相应刀片断屑槽形。 2、数控工具系统: 近几年国际上出现了以"HSK"工具系统逐步替代各厂商研发的其它各类工具系统的发展趋势。欧州发达国家沿用德国DIN69893-1号HSK工具系统标准,国际标准化组委会为其制定了ISO/DIS标准。HSK工具系统具有动、静刚度高、定位(迥转)精度好、充许转速高(≤150000p.r.m)等特点。既便于规笵工具管理,又总体上节约了工具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其首先应用于加工中心、数控镗铣床,逐渐扩大到各类车床(车削中心)、磨床(磨削中心)、数控专机及数控加工自动生线上,使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刀具领域。 3、孔加工刀具类: 在刀具门类中,孔加工刀具是一大家族,其小改小革层出不穷,在此就其主要突出的新结构、新品种简要分述如下: ● 数控钻头: 整体式钻头:钻尖切削刃由对称直线型改进为对称圆弧型(r=1/2D),以增长切削刃、提高钻尖寿命;钻芯加厚,提高其钻体刚度,用"S"型横刃(或螺旋中心刃)替代传统横刃,减小轴向钻削阻力,提高横刃寿命;采用不同顶角阶梯钻尖及负倒刃,提高分屑、断屑、钻孔性能和孔的加工精度;镶嵌模块式硬质(超硬)材料齿冠;油孔内冷却及大螺旋升角(≤40°)结构等。最近研制出整体式细颗粒陶瓷(Si3N4)、Ti基类金属陶瓷材料钻头。 机夹式钻头:钻尖采用长方异形专用对称切削刃、钻削力径向自成平衡的可转位刀片替代其它几何形状、钻削力径向总体合成平衡的可转位刀片,以减小钻削振动,提高钻尖自定心性能、寿命和孔的加工精度。 ● 复合(组合)孔加工数控刀具: 集合了钻头、铰刀、扩(锪)孔刀及挤压刀具的新结构、新技术,整体式、机夹式、专用复合(组合)孔加工数控刀具研发速度很快。总体而言:采用镶嵌模块式硬质(超硬)材料切削刃(含齿冠)及油孔内冷却、大螺旋槽等结构是其目前发展趋势。 ● 数控铰刀: 大螺旋升角(≤45°)切削刃、无刃挤压铰削及油孔内冷却的结构是其总体发展方向,最大铰削孔径己达φ≤400mm。 ● 镗刀: 单刃微调精密镗刀正被多刃扩(锪)孔刀、铰刀及复合(组合)孔加工专用数控刀具替代。国外研制出采用工具系统内部推拉杆轴向运动或高速离心力带平衡滑块移动,一次走刀完成镗削球面(曲面)、斜面及反向走刀切削加工零件背面的数控智能精密镗刀,代表了镗刀发展方向。 ● 丝锥: 研发出大螺旋升角(≤45°)丝锥,其切削锥视被加工零件材料软、硬状况,设计专用刃倾角、前角等。 ● 扩(锪)孔刀: 多刃、配置各种数控工具柄及模块式可调微型刀夹的结构形式是目前扩(锪)孔刀具发展方向。 4、数控铣刀类: 整体式立铣刀:硬质合金立铣刀侧刃采用大螺旋升角(≤62°)结构,立铣刀头部的过中心端刃往往呈弧线(或螺旋中心刃)形、负刃倾角,增加切削刃长度,提高了切削平稳性、工件表精度及刀具寿命。适应数控高速、平稳三维空间铣削加工技术的要求。 机夹式立铣刀:由各类机夹立铣刀的由可转位刀片(往往设有三维断屑槽形)组合而成的侧齿、端齿与过中心刃端齿(均为短切削刃),可满足数控高速、平稳三维空间铣削加工技术要求。 数控铣刀均已采计算机辅助设计、切削摸拟仿真及数控加工技术成形制造。 机夹式数控面铣刀:刀体趋向于用轻质高强度铝、镁合金制造,切削刃采用大前角、负刃倾角,可转位刀片(几何形状多种)带有三维断屑槽形。 数控铣刀、专用复合孔加工刀具均应用了高速回转体动平衡及安全夹固技术,一些高速回转刀体上还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旋风冷切削刃,在干式切削加工时降低切削刃的温度,提高刀具寿命。 5、车刀、 切槽、切断类型车刀发展了集车端面、外园、仿形、切槽、切断、倒角加工的一刀多功能车削刀具,刀片夹紧方式采用镶嵌式弹性刀体、切削力自位固定的结构,十分适用和新颖。 6、拉削刀具类: 在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的支持下,研发出各种专用外轮廓精密成形、组合拉刀及车-拉组合成形拉削刀具,配以专用数控机床。使汽车部分工件批产效率成几十倍提高,而且产品质量、精度十分稳定。 7、其它刀具: 汽车、摩托车专用的小模数渐开线外齿轮、花键轴零部件批产工艺采用滚压、搓挤无屑加工工艺技术,研发出专用刀具及特种数控机床,使特定的工件批产效率提高几十倍,而且质量、精度十分稳定。四、结束语 拉削、滚压、搓挤刀具和复合(组合)孔加工数控刀具的创新成果往往会引起机加工观念上的巨大变革,再集成刀具材料及特种数控机床领域的创新科技成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or NC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NC machine tool structure of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new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ll major manufacturers of the world many kinds of cutter for NC machine tool production, specifications, the large number of often dizzying, to no avail. Now the NC cutting tools of science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in recent years CNC tooling materials, structures, new product,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reas such as its essentials, this summary as described, numerical control tool to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new product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brief second, NC, CNC tool tool material new product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set for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new product CNC cutting tool materials in high speed (high speed), hard (including heat-resistant and hard machining), dry, fine (Super fine) CNC machining technology. Tool material new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uperhard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diamond, coating materials, TIC-based metal ceramic, CBN, Al203, Si3n4 ceramic base class), w, CO classes, coatings and fine particles (ultrafine particles) Go-containing powder metallurgy high-speed steel and cemented carbide substrate areas of progress more quickly. 2, super hard materials: Diamond (brazing polycrystalline, monocrystalline) tool was quickly applied to high hardness, high strength, difficult to process color gold (alloy) and non-ferrous metals-non-metallic composite material parts and components of high speed, high efficiency, dry (wet) in the mechanical machining industry. Their profiles are as follows: automotive and motorcycle industry: polycrystalline, synthetic single crystal diamond face milling cutters, boring, turning tools, reamers, composite (combined) holemaking NC cutting tools are used, such as Si--Al of high strength, high hardness alloy parts o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Bamboo flooring and furniture industry: poly Crystal, CVD diamond thick film deposition (PDC) Mills, three side milling cutters, cutters, and other such tools are widely used in high hardness combined with bamboo wood floors, furniture and door forth Parts o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Aviation, aerospace, automotive and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VD diamond thin film coated CNC tool (WCO class cemented as a whole) applied to milling, turning, drilling, reaming and with feedout heads machining high strength aluminum alloy (casting, forging), fibre-metal plate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 magnesium alloys, graphite, ceramics forth Parts for high speed, high life expectancy, dry machining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ll the manufacturers are constantly developed diamond coating process technology, improving the fastnes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with tool substrate density; Fine (superfinish) machining technology: single crystal lens with natural and synthetic diamond cutters used in precision instruments, mirrors, computer disks, copiers (VCR) drum SB Work fine (Super fine and nanometer) turning; Single crystal diamond cutting tool has also been applied to the eye cornea surgery fine cutting and fine printing plate engraving sth And other industries. Manufacturer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grinding technology of diamond cutting tools, sharpening ...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 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2 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a.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b.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c.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a.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b.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c.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认识方面。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b.体系方面。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c.机制方面。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d.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3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设计 论文编号:JD599 包括外文翻译,论文字数:26446,页数:59 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设计 摘要: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工艺参数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要求来越高,而且测量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对温度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的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是以8051单片机系统和温度检测元件一AD590相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本仪器的数学模型合理,测量方法容易实现。实际仪器采用抗干扰、低零漂、低温漂的电子元件,性能稳定。该测量仪总体特点是使用简便、实用、测量稳定可靠、使用对象广,并且实现了智能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温度的自动测量,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接口及其应用软件的设计,大体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温度检测技术和温度检测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温度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单片机硬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温度值的在线显示以及时钟电路的时间显示;简略介绍了该仪表的软件部分;对该温度仪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温度测量;智能化;单片机 Designe on Multifunctional Intellectual Temperature Measure Instrument Abstract: Temperature,as a basic physical quantity,is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 and import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the requirement of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s higher. Further more,the scope of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s wider, so, the technology of measurement must be improved.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llectual temperature measure instrument introduced by the paper is the system of 80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conventional measureing component一AD590. The mathematic model is appropriate,and measurement method is easy to be excuted.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d are anti一jamming,less zero-drift and less temperature-drift. The instrument is convenient and applicabale,it is steady,reliable and so fit to us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larger scope of measurement and it can be used in many kinds of object measured. It has intellectualized the process[4].The thesis introduces automatical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including temperature sensor,I/ O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it can be divided into some parts: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the future;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demands, I design corresponding hardware system;The system can realize data acquisition,showing of temperature discuss the future of the instrumen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Intelligentiztion;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单片机的历史及应用 1 国内外温度检测技术的动向与趋势 4 第2章 多功能温度测量仪表的原理 5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5 各模块的方案设计说明 7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13 系统总体电路框图 13 信号输入部分总体设计 13 信号输入部分设计 13 单片机及其扩展I/O的设计 18 键盘和显示的设计 19 模拟信号输出部分设计 20 时钟电路的硬件设计 20 第4章 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软件设计 27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7 主程序设计 27 数据采集及处理子程序设计 27 键盘/显示程序设计 28 电子时钟应用程序设计 29 结束语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39 附录40 以上回答来自:

数控加工杂志

1 罗学科、张超英,《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4 月2 罗学科,《数控技术与制造自动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3 罗学科,《计算机辅助制造》,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11 月4 张超英、罗学科,《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编程及操作实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9 月5 罗学科、谢富春,《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年 1 月6 张超英、罗学科,《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6 月7 刘瑛、徐宏海、罗学科,《数控技术英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8 月8 李凯、阎红娟、罗学科,《 CAD/CAM 与数控自动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年 1 月9 罗学科、李跃中,《数控电加工机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9 月 近年来发表的论文:1 .罗学科、王东宇等 数控代码的计算机图形仿真,《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0 年第 3 期, ISSN1001-39972 .罗学科、刘玉常,薄壁圆筒式动态多维切削测力仪的有限元分析,《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核心期刊), 2000 年第 4 期, ISSN1002-1841 。3 .谢富春、罗学科 叶片泵定子内曲面的数控修磨 《新技术新工艺》, 2000 年第 9 期, ISSN1003-53114 .刘玉常、罗学科 基于 VB 的导引头综合测试转台控制软件的设计,《现代机械》, 2000 年第 3 期, ISSN1002-6886 。5 . and X. K. Luo, A SIMULATED INVESTIGATION ON MACHINING INSTABILITY AND THE ASSOCIATED MONITORIG AND CONTROL ALGORITHMS. Proceedings of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9-13, 2002,Dai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 . Luo, K. Cheng and . Luo, A 3D SIMULATED INVESTIGATION ON MACHINING INSTABILITY AND NONLINEAR ASPECTS IN CNC TURNING PROCESSES, Int. J. for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production Vol. 5 No. 1-2 2003, ISSN 0793-66487 . , A SIMULATED INVESTIGATION ON THE SURFACE FUNCTIONALITIES IN PRECISION MACHINING PROCESSES, Proceedings of 18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Production Engineering(CAPE 2003), 18-19 March,2003,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 .李晓西, 罗学科等,轴承压装机压装过程自动控制实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3 年 3 月, .张从鹏、 罗学科等,智能腰椎治疗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3 年第 2 期。10 .赵玉侠、罗学科等, 全自动棒料剪切机凸轮机构动力学机构优化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 . 裴葆青 、 罗学科等 虚轴磨床加工球面铣刀的工艺模型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2 . 裴葆青 、 罗学科等 并联磨床加工螺旋槽的磨削参数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 1. 作为第一获奖者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 1998 年)、作为技术骨干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2003 年)2. 部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三层次)3. 北京市石景山区“十佳青年”( 2001 年)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 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2003 年) 2003.至今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杂志名称 年,卷,期,页码 本人排序 收录号 1 A 3D SIMULATED INVESTIGATION ON MACHINING INSTABILITY AND NONLINEAR ASPECTS IN CNC TURNING PROCESSES Int. J. for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production ISSN 0793-6648 Vol. 5 No. 1-2 2003, ISSN 0793-6648 3 2 *虚轴磨床加工球面铣刀的工艺模型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EI收录) ,pp602-605 2 04458452241 3 *并联磨床加工螺旋槽的磨削参数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EI收录) 2 05129008026 4 数控机床切削加工过程颤振抑制技术的研究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pp25-29 2 5 A SIMULATED INVESTIGATION ON THE MACHINING INSTABILITY AND DYNAMIC SURFACE GENERATION Proceedings of 7th ICPMT(EI收录) Proceedings of 7th ICPMTDec. 2004,Suzhou pp468-473 1 05149022290 6 *6UPS并联磨床静态误差的矢量法标定 中国机械工程 pp854-856 2 7 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在全自动打胶机中的应用 机电工程技术 ,95 2 8 A simulated investigation on the machining instability and dynamic surface gen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v 26, n 7-8, 1 05429424620 9 激光测距仪在工业大行程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机械工程 ,pp89-92 1 2003.至今出版的书籍等 2003.至今出版的书籍等 序号 出版物名称 出版时间 出版社名称 作者姓名(排序) 备注 1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编程及操作实训》 2003年9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2 《数控原理与数控机床》 2004年1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3 《数控加工综合实训》 2003年6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4 《数控技术英语》 2003年8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5 《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技术》 2004年1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3 6 《数控电加工机床》 2003年9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7 《数控编程手册》(译著) 2005年6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译著 8 《数控加工与编程基础》(译著) 2005年9月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译著 9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英语》 2004年12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10 数控机床编程指南——自动编程 2006年8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教学录象片 11 数控机床编程指南——手工编程 2006年8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教学录象片 12 《数控车床操作指南》 2005年12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教学录象片 13 《数控铣床操作指南》 2005年12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教学录象片 14 《数控线切割机床操作指南》 2005年12月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教学录象片 2003至今在研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来源(到校经费) 研究起止年月 本人排名 1 大型设备在线智能综合故障诊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KZ200510009007 北京市重点项目 2004—2006 1 2 虚轴六杆刀具刃磨机床的开发 9558100700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 2001—2005 1 3 高精度测力测振装置研制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2004—2006 1 4 交互式实时仿真系统驱动手柄开发 企业委托 2005—2006 1 5 数控涂胶机开发 企业委托 2005—2006 1 6 水电站大型液压驱动装置长距离测试装置 企业委托 2005—2006 1 2003至今获奖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完成人 参加单位数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1 *实用数控技术丛书 (6本) 10 1 2004年 一等奖 2 *数控技术工人培训读本(4本) 9 1 2004年 一等奖

青华模具成立于2004年,是正规持营业执照和培训资质的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国内模具生产企业、高职院校等事业单位提供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支援等专业服务,开设有UG产品设计、UG模具设计、UG数控编程、UG产品零件编程培训、PowerMill编程、五金模具设计、多轴联动编程等热门专业技术课程,并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完善服务体系,成为行业的标杆!青华模具旗下有塑胶模具厂以及五金精密模具厂,一直面向国内外承接生产订单;同时旗下有模具联盟网以及UG 网,是行业公认的最具人气的权威专业网站;而依托于强大的技术背景创立的青华模具学院,更是凭借完善的培训体系、卓越的培训效果以及亮眼的高薪就业率而被业界尊称为“模具人才的黄埔军校”,成立至今已为国内数百家企业输送超过近万名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工程师、以及数控编程师,在工业制造领域享有崇高声誉!青华模具是中国模具研究中心(香港)授权的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权模具人才培训基地、与英国Delcam﹨西门子﹨进玉外挂﹨机明等外挂长期合作,Sismens PLM Sofware(西门子)战略合作伙伴、西门子NX资格证书华南区指定考点、英国Delcam(中国)PowerMILL华南区指定培训机构;出版国内专业UG技术应用期刊--《NX》杂志。青华模具以前瞻的眼光和目标明确的教学理念,以自我负责的教学态度和着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一切,充满朝气与活力,为模具行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cad-----模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e-----模具分析----计算机辅助分析cam-----加工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冲模塑模都一样,都是分析,设计,制造。冲模容易一点,三个里面最容易的是cad,然后是cam,最后是cae学冲模塑模都有很多种,塑模我不太熟。关于冲模cad---有汽车覆盖件,小五金,检具,夹具,胎具之类的。cae----有产品造型,前期模具分析,后期成型分析之类的。cam----有泡沫加工编程,数控加工编程之类的。你先自己确定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有时候是无奈,但还是要在无奈中找一个自己比较能接受的。塑料个人感觉比冲模的面要广,但也要看自己的发展,找好方向,努力是关键!模具设计对文凭要求不高只要你去了能做事,基本不看文凭,文凭是后期评职称时用的。报个口碑好一点的培训班,让他包工作。然后坚持干一年左右,就可以考虑跳槽了。一年的时间足够你看清模具行业的现状及公司的好坏,去留和去向都可以自己决定了。沿海肯定工资高一点,内陆相对低一些,除去开销,也不会多多少。说了这么多,自己摘有用的看,应该多多少少有点用处吧。最后一句,如果你能坚持做5年,你就可以出师了。别看5年时间长,这是做工程师的基本入门年限!

结合触觉交互的CAD反求建模与再设计梁仕权;成思源;张湘伟;杨雪荣;黄曼慧;机械产品概念设计推理技术研究综述杨艳华;朱祖平;姚立纲;微量油膜水滴切削加工不锈钢的效果试验研究刘永姜;王爱玲;王彪;郑智贞;虚拟制造单元设计与评估周健;郑永前;刘宾;六西格玛在生产线产量提高中的应用严晓凤;孔庆华;网络化制造中的文档管理模型研究薛建武;袁晓璁;采用QFD模糊评判方法的静电涂油机产品规划设计研究王哲;尹强;高全杰;陈庭贵;面向制造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牟宁;余开朝;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家电产品设计综合评价张浩;芮延年;以DBR理论为基的供应链协同产能规划郭永辉;采用CAD/CAM的高速数控加工技术研究钟启茂;面向零件族多面斜孔设计加工中关键技术研究赵宏;致本刊作者凹多边形凸分解算法在快速原型中的应用朱传敏;唐珺;许田贵;以ARM9为平台的嵌入式USB技术开发张少兵;王振臣;姚帆;利用KBE与ActiveX的机械产品异步式参数化设计研究吴景华;采用盲源分离的旋转机械振动仿真研究杜成林;黄伟国;吴书有;孔凡让;基于ANSYS的连续卸船机行走部分载荷分析何红超;奚鹰;吕虎;陈哲;非标准环境温度下机床热误差测量结果修正方法研究迟玉伦;李郝林;孙栋;套筒与轴热套装过程的接触有限元分析刘晓东;梁林;于意;高速切削温度场的三维有限元建模与动态仿真汪木兰;左健民;朱昊;胡艳艳;壳型铸造用热塑性酚醛树脂聚合速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杨国栋;朱世根;骆祎岚;杨占峰;陈少南;知识驱动的覆盖件模具型面参数化设计王义林;胡贤罡;薄克红;镍基合金Inconel718可切削加工性的试验研究徐林红;江征风;Jan-EricSt?hl;表面组装在线检测中模板匹配的研究曾成;赵锡均;徐欣;三维显微图像带约束的迭代解卷积复原算法王明;姚晋丽;截取部分目录参考

数控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给你提供几个相关题目的和内容,因字数有限。你可以作为参考,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设计精镗CK-II型主轴箱Ф, 2-Ф三孔的...数控机床的电气维修技术X6132经济型数控改造--纵向DK7132数控电火花穿孔成型加工机床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XK5040数控立式铣床及控制系统设计范文: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论文( 45页21489字) 程序 图纸 摘要: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bercal control,简称NC)机床。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 此次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机床的总体布局设计,纵向进给设计。控制系统部分包括步进电机的选用及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说明了芯片的扩展,键盘显示接口的设计等等。该控制系统采用软件中断控制系统结构及子程序结构,因为子程序结构简单、条件明确在经济型数控系统中应用比较多。中断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因为这种结构便于修改和扩充,编制较为方便,便于向多处理机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控机床;开放式数控系统;电动机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Econmical NC Lathe Abstract :The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called the numerical control (Numbercal Control, is called NC) the engine bed. It i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control, has used the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is loaded with the procedure control system the engine bed. It is by the main engine, CNC, the drive, the numerical control engine bed auxiliary unit, the programming machine and other some appurtenances is composed. This design including the engine bed overall layout design, longitudinal enters for the design, also includes the gear modulus computa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the main axle rigidity examination and so on. .....第1章 绪论 两坐标经济型数控机床的课题研究意义 经济型数控机床具有经济实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它的特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单片机(8位、16位、32位)作控制器,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动机,多数采用开环控制,由于经济型数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 绪论 两坐标经济型数控机床的课题研究意义 两坐标经济型数控机床的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第2章经济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 进给系统组成 1.... 参考文献:1 李善术主编.数控机床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l9982 李永章等编著.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l9953 邵俊鹏、董玉红主编.机床数控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l996.....作者点评:一种经济型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包括机床伺服系统和对该伺服系统进行控制的PL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通信接口与PLC通信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包括:-数据输入模块,用于输入、修改被控参数的参数值和操作指令,读取触摸屏的操作界面;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以上内容均摘自 更多详细内容 请登录 刨文网 ”,这里的文章全部是往届高校毕业生发布的原创毕业论文,内容详细,符合自身的专业水平。 采纳哦

朋友你好,你所要的先从我提供的网址中找几篇参考论文, 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 若不满意我给你些网址你还可以自己再找,祝你好运!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3、蜂朝无忧论文网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数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张士印,孔建.数控车床加工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3]叶俊.数控切削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顾德仁.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5]李柱.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6]张若锋,邓建平.数控加工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卢万强.数控加工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8]鲍海龙.数控铣削加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刘昭琴.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1]江剑锋.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2]高彬.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第三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4]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基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6]关颖.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项目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7]施晓芳.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8]殷小清,黄文汉,吴永锦.数控编程与加工-基于工作过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9]漆军,何冰强.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姚屏,徐伟.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1]裴炳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2]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3]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4]王亚辉,任宝臣,王金贵.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解析. 北京:4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6]陈志雄.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7]赵显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8]赵先仲,陈俊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9]贾慈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鲁淑叶,辜艳丹.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韩建海.数控技术及装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弘海.汉英数控技术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弘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金伴,马伟民.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占齐.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数控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刘永久.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吴石林,杨昂岳. 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编程与操作技术. 湖南. 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8.

[9]伍端阳.数控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李立.数控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孙德茂.数控机床逻辑控制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赵鸿,余世超.现代刀具与数控磨削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逯晓勤. 数控机床编程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赵东福.UG NX数控编程技术基础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康亚鹏.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师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7]何雪明,吴晓光,常兴.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关雄风.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王志明.数控技术.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0] 黄国权.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田林红.数控技术.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3]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5]林宋.田建军.现代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7]陈志雄.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9]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张建钢,胡大泽. 数控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1]廖效果,朱启逑. 数字控制机床.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2]明兴祖 .数控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3]王宝成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4]刘淑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5]方祈.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任建平等,《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7]艾兴等.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8]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周永俊.MasterCAM铣削/车削应用指南.清化大学出版社,2002,4.

[10]于春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1]胡友树.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2]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3]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manual.

[20].

[21]yuang-shunglee,.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数控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论文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1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 1.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2 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a.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b.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c.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a.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b.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c.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认识方面。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b.体系方面。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c.机制方面。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d.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3 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 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典型零件的宏程序编制 字数:17804,页数:33 论文编号:JX070 课题目的:该毕业设计从选题到最终的完成,运用到了大学三年所学到的很多知识。通过完成这次毕业设计,首先让我熟悉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把比较分散的知识集中化,对我们以前所学的各科知识进一步的熟练、巩固与提高。同时也锻炼我们在数控编程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也使我能够系统的集中的复习、总结了这二年多所学的许多学科的知识。让自己在专业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课题意义:数控加工技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正逐步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内涵型,产品生产也从原来的“粗制”转变为“精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在未来的生产中自动化程度将大大提高,一线的生产将向机电一体化、程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形式迫使我们在机械加工方面不仅要会操作普通机床而且更要会操作数控机床。此外,还要求我们具有分析、判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完成,我们能够加强自己对数控知识的掌握。 国内外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目前国外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已达到85%以上,而我国的机械设备的数控化率不足20%,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已成稀缺, 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因此,既有学历又有很强操作能力的数控加工人才更是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典型零件的宏程序编制。包括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并确定最终加工工艺方案;合理选择数控机床;确定各工序的加工路线。合理选择刀具和确定各工步的切削用量;通过以上各项的分析和设计,最后各工序编制相应的加工程序。 研究方案:课题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首先,分析零件图,初步确定零件的分类以及大体对设备的要求;其次,对工艺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拟定,这一步中包括工艺分析处理、机床的选择、刀具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拟订加工方案;最后编制适合机床和零件的程序。 预期结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能够提高自己对资料的收集和查阅能力;会合理应用资料和工具软件解决设计问题,提高设计效率;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能解决中等以上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问题和数据处理问题;提高编程能力,编制合理的加工程序。同时自己学会了遇到问题后,用怎样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和利用有限的资料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这三年来所学的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另一面看也检查了自己对知识的撑握的情况,也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目录 前言1 1.宏程序概述 2 宏程序的特点 2 宏程序的作用 2 宏程序的定义 2 宏程序的应用领域 2 B类宏程序 2 A类宏程序 5 2、椭圆在宏程序中的实现 10 椭圆在宏程序中的编制原理 10 2.2椭圆车削实例 10 3、椭圆柱倒角宏程序的实现 15 椭圆柱倒角宏程序的编制原理 15 椭圆圆心角的确定 15 椭圆柱倒角铣屑实例 15 4、椭圆柱在宏程序中的实现 18 椭圆柱在宏程序中的编制原理 18 圆心角增角的确定 18 椭圆柱铣屑实例 18 5、含倒角的椭圆柱在宏程序中的实现 20 含倒角的椭圆柱在宏程序中的编制原理 20 含倒角的椭圆柱铣屑实例 20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5 前言 数控机床是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它的出现以及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和工业界的普遍重视。随着数控机床已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基础。需要大批量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修的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但是我们装备制造业仍存在“六有六缺”的隐忧,即“有规模、缺实力,有数量、缺巨人,有速度、缺效益,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有出口、缺档次。目前,振兴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很有利。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我国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建设成一个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之一。 我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此零件既包括了数控车床的又含有数控铣床的加工。对我们学过的知识大致都进行了个概括总结。这份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概述二.宏程序在车床上的编制三.宏程序在铣床中的编制四.总结零件图通过在AUTOCAD上用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清楚零件结构形状。通过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可以深入全面地了解零件,及时地对零件结构和技术要求等作必要的修改,进而确定该零件是否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适合在哪台数控机床上加工,接着分析某台机床上应完成零件哪些工序或哪些工序的加工等。 选择定位基准;零件的定位基准一方面要能保证零件经多次装夹后其加工表面之间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满足加工中心工序集中的特点即一次安装尽可能完成零件上较多表面的加工。定位基准最好是表面已有的面或孔。再确定所有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选择刀具和切削用量。然后拟订加工方案确定所有工步的加工顺序,把相邻工步划为一个工序,即进行工序划分最后再将需要的其他工序如普通加工工序插入,并衔接于数控加工工序序列之中,就得到了规定要求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工艺设计是通过工艺分析划分好各个工序,然后用数控加工工件安装和零点设定卡把零件按工序加工的多少把它表现出来使更加明了。查表填写数控加工工序卡、工件安装和零点设定卡最后就是画轨迹图先是用手画然后是用MASTERCAM上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最后就是编程编程分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这里采用先计算再手工编程。整个设计就算是完成了。最后,让我们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出该零件达到要求。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机械,机电专业的人才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让我们毕业生更好的熟悉数控车床,确定加工工艺,学会分析零件,掌握数控编程。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回答来自:

这个问题很有高度,建议到书店买本这方面的书参考参考!

数控加工学位论文

前言由于各种机械的用途和性能不同,其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类型的零件,由于生产条件和批量大小的不同,其工艺也不同,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规程。在数控加工中,加工工艺路线表示刀具刀位点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轨迹,也称进给路线。它不仅包括加工内容也反映加工顺序,是编程工作的主要依据。 摘要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在当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机床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装备。它的发展是信息技术(1T)与制造技术(MT)结合发展的结果。现代的CAD/CAM、制造技术,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之上的。掌握现代数控技术知识是现代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 本次毕业设计内容介绍了数控加工的特点、加工工艺分析以及数控编程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一定的实例详细的介绍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加工工艺 编程 NC and NC machine tool technology in today's machi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great benefits that its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of the strategic role and has become a tradition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o transform and enhance automation, flexible, Integrated produc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signs. NC technolog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NC machine tools,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duct variety and quality and production methods brought about a revolutionary change. NC machine tool processing workshop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equipment.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 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T) with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Modern CAD / CAM, FMS, CIMS, agile manufacturing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re built on the technology in the NC. NC master modern technology of modern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 knowledge is essential to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C,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teps NC programming. And, through a detailed example of the NC o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Key words: NC programm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technology1毛坯的选择一、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 (一)轴类零件的毛坯 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二)轴类零件的材料 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与渗碳淬火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2零件图工艺分析在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时,首先要对加工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数控车削加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条件在车削加工中手工编程时,要计算每个节点坐标;在自动编程时,要对构成零件轮廓所有几何元素进行定义。因此在分析零件图时应注意:(1) 零件图上是否漏掉某尺寸,使其几何条件不充分,影响到零件轮廓的构成;(2) 零件图上的图线位置是否模糊或尺寸标注不清,使编程无法下手;(3) 零件图上给定的几何条件是否不合理,造成数学处理困难。(4) 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车床加工的特点,应以同一基准标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2.尺寸精度要求分析零件图样尺寸精度的要求,以判断能否利用车削工艺达到,并确定控制尺寸精度的工艺方法。在该项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进行一些尺寸的换算,如增量尺寸与绝对尺寸及尺寸链计算等。在利用数控车床车削零件时,常常对零件要求的尺寸取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的平均值作为编程的尺寸依据。3.形状和位置精度的要求零件图样上给定的形状和位置公差是保证零件精度的重要依据。加工时,要按照其要求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测量基准,还可以根据数控车床的特殊需要进行一些技术性处理,以便有效的控制零件的形状和位置精度。4.表面粗糙度要求表面粗糙度是保证零件表面微观精度的重要要求,也是合理选择数控车床、刀具及确定切削用量的依据。5.材料与热处理要求零件图样上给定的材料与热处理要求,是选择刀具、数控车床型号、确定切削用量的依据。2.1零件加工工艺分析1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原则 加工工艺路线合理与否,关系到零件的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在确定加工工艺路线时,应综合考虑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缩短加工工艺路线。所以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产品质量,应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放在首位。 (2)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力求加工路线最短,并尽量减少空行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3)在满足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等条件下,尽量简化数学处理的数值计算工作量,以简化编程工作。此外,确定加工工艺路线中,还要综合考虑零件的形状与刚度、加工余量、机床与刀具的刚度等,确定一次进给还是多次进给,以及设计刀具的切人点与切出点、切入方向与切出方向。在铣削加工中,是采用顺铣还是逆铣等。2加工工艺的选择要点 在数控加工编程中,应强化工艺规程,选择合理的加工路线,优化程序编制。在制定加工工艺路线中应关注以下事项: (1)在确定加工路线时,为缩短行程,应考虑尽量缩短刀具的空行程。通常通过合理选择起刀点,合理安排回空路线都能使空行程缩短,提高生产效率。 (2)在安排加工工艺路线时,同时也要兼顾工序集中的原则。零件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使用同一把刀具完成较多的加工表面,以减少换刀次数,简化加工路线,缩短辅助时间。有条件者可采用复合刀具,当一把刀具完成加工的所有部位后,尽可能为下道工序作些预加工,如使用小钻头预钻定位孔或划位置痕.或者进行粗加工,然后再换刀进行精加工。 (3)要选择工件在加工后变形小的加工路线。如对于横截面积小的细长零件或薄板零件应采用分数次走刀至最终尺寸或应用对称去除余量法安排加工

数控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论文网站。论文之家 优秀论文杂志 论文资料网 法律图书馆 法学论文资料库 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论文商务中心 法律帝国: 学术论文 论文统计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论文中国 : 新浪论文网分类: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需要操作人员考虑和决定的操作内容及动作,按规定的代码格式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加工时,控制介质上的代码信息输入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运算与控制,并不断的向直接指挥机床运动的电动能转换部件机床伺服机构发出脉冲信号,伺服机构对其进行转化放大,然后有驱动装置和传动机构驱动机床按所编的程序进行运动,就自动加工出我们需要的零件。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通过零件图分析选择并确定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2) 结合加工表面的特点和数控设备的功能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3) 进行数控加工的工业设计;4) 根据编程的需要,对零件图进行数学处理和计算;5) 编写加工程序单;6) 按程序单制作控制介质;7) 检验与修改加工程序;8) 首件试加工以进一步修改加工程序,并对现场问题进行处理。9) 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数控加工与通用机床加工相比较,许多方面遵循的原则基本一致。但由于数控机床本身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方式不同,设备费用高,使数控加工工艺响应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1) 工艺的内容十分具体2) 工艺设计非常严密3) 注重加工的适应性数控加工的工艺适应性根据数控加工的特点,一般可按工艺适应程度将零件分为以下三类:I、最适应类1) 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用通用设备无法加工或能加工但保证不到质量的零件;2) 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或曲面轮廓零件;3) 难测量、难控制进给或难控制尺寸的壳体或盒型零件;4) 必须在一次装夹中合并完成多工序等多工序的零件;II、适应类1) 在通用机床上加工时极易受人为因素干扰,零件价值不高,但质量失控就会造成极大的经济影响的零件;2) 在通用机床上加工必须制造复杂的专用工装的零件;3) 需要多次更改设计后才能定型的零件;4) 在通用机床上加工需要做长时间调整的零件;5) 有通用机床加工时,生产率很低或体力劳动强度很大的零件;III、不适应类1) 生产批量大的零件;2) 装夹困难或完全靠找正定位来保证加工精度的零件;3) 加工余量很不稳定,且数控机床上无在线检测系统可自动调整零件坐标系的零件;4) 必须用特定的工艺装备协调加工的零件;以上零件采用数控加工后,在生产效率与经济性方面一般无明显改善,更有可能弄巧成拙或得不偿失,所以一般不应作为数控加工的选择对象。 数控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数控技术主要是采用高速、高精度化、复合化、系统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加工 方法 代替传统的加工方法,它在现代机械制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控技术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高职 教育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 文章 根据数控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的改革,同时对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切合专业的就业率并不很高。

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数控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人才本身都不满意,社会上还是缺口较大,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与企业沟通、合作,没有按企业的愿望培养人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多方面的,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强;学生技能力很弱,实际 经验 和动手能力差;学生没有专长和一技之长,没有特色;学生定位不准,不愿立足一线,缺乏吃苦耐劳和为企业奉献精神;学校就业和就业指导体系不力。

一、制造业呼唤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虽然我国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但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奇缺,其中仅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人员就短缺60多万人。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即他们的知能结构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时期,生源基础变化较快,企业对人才层次要求上移,使用重心下移的情况下,由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方案调整没能及时跟上社会变化,没有一套适时的高质量教材,此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还显得不够。

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高呼唤我国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地培养从事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

1.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快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出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改革的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特色的高职数控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以企业活动为主线” ,研究其职业分布和学生就业方向;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知识够用为度”来架构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学生现状剖析:(1)专业能力不强。除了其基础较差之外,还有很多原因。(2)技能不足。(3)定位不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一定要做管理人员,没有立足一线的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干脏、累、苦的工作,不愿到小企业和条件差的企业;缺乏奉献精神,不愿立足企业,与企业同甘共苦,只讲索取,不讲奋斗、拼搏、奉献;对 企业 文化 和环境的认识不够,缺乏 安全生产 、节约、合作、严格遵守纪律等认识,难以适应企业,普遍认为 企业管理 太严。(4)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不力。目前很多学校就业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就业指导体系。

2.专业教学改革方案。(1)针对学生现状,根据企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为目的,针对性的对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方法和内容、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就业指导、实习基地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改变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企业用人要求。(2)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专业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核心专业课程。确定以能力为中心来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将专业课提前,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课,(下转第117页)(上接第105页)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可提前就业,缓解集中就业的压力。(3)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撰写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课程的校本教材并完善实训指导书;在进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撰写专业主干课的校本教材。完成适合本专业图册和主干课程的题库建设。建设几门校级精品课。(5)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是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6)校内、校外实训场地建设。根据培养目标,新建、扩建和完善一些实训场,为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成满足学生企业生产管理环境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层次实习要求实习基地。 加强产、学结合,通过参与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7)完善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体系。落实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让他们在专业教育时就传递怎样做人、做事的知识,在实践中严格要求,使之潜移默化。积极拓展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基地,设定专人负责学生就业和就业跟踪工作,并发动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 措施

为了保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将逐步完善有关配套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制度。

2.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加强教学改革研究;

3.结合专业立项,做好本专业教学改革工作。

4.加强和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梓平.改革课程体系 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综合素质[J].青海大学学报, 2002.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

[3]王建平.高职《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摘要:数控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国家工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标准。因此广泛采用数控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发展策略,都是我国实现工业经济大国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广泛发展的。

关键词:机械制造 数控技术

0 引言

在机械制造业中,数控加工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为主流的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和市场产品竞争的加剧,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很难满足现代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换代速度。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比重的加大,产品交货质量和成本要求的提高,要求现代的制造技术具有很高的柔性。如何能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以及产品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力,就需要我们能利用现代数控技术的灵活性,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将机械设备的功能、效率、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满足现代市场的竞争需求。

1 技术特点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加工和运动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

目前是采用计算机控制,预先编程然后利用控制程序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辅助功能替代了早期使用纯硬件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得输入数据的存储、处理、判断、运算等功能均由现场可编辑的软件来完成,这样极大的增强了机械制造的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2 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工业生产 工业机器人和传统的数控系统一样是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机构组成的。主要运用机器设备的生产线上,或者运用于复杂恶劣的劳动环境下下,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动条件,保证了生产质量和人身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单元是由计算机系统组成,指挥机器人按照写入内核的程序向驱动单元发出指令,完成预想的操作,同时同步检测执行动作,一旦出现错误或发生故障,由传感系统和检测系统反馈到控制单元,发出报警信号和相应的保护动作。而执行机构是由伺服系统和机械构件组成。有动力部分向执行机构提供动力,使执行机构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完成规定操作。

煤矿机械 现代采煤机开发速度快、品种多,都是小批量的生产,各种机壳的毛坯制造越来越多地采用焊件,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实现单件的下料问题,而使用数控气割,代替了过去流行的仿型法,使用龙骨板程序对采煤机叶片、滚筒等下料,从而优化套料的选用方案。使其发挥了切割速度快、质量可靠的优势,一些零件的焊接坡口可直接割出,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数控气割机装有自动可调的切缝补偿装置。它允许对构件的实际轮廓进行程序控制,好比数控机床上对铣刀的半径补偿一样。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切缝的补偿值来精确的控制毛坯件的加工余量。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近20年来发展尤为迅猛,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出现,更加快了复杂零部件快速制造的实现过程。

将高速加工中心和 其它 高速数控机床组成的高速柔性生产线集“高柔性”与“高效率”于一体,既可满足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做到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又有接近于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的生产效率,从而打破汽车生产中有关“经济规模”的传统观念,实现了多品种、中小批量的高效生产。数控加工技术中的快速成形制造技术在复杂的零部件加工制造中可以很轻易方便的实现,不仅如此,数控技术中的虚拟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集成制造技术等等,在汽车制造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21世纪的汽车加工制造业已经离不开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了。

机床设备 机械设备是机械制造中的重中之重,面对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需求,具备了控制能力的机床设备是现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控技术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机床控制能力,即把计算机控制装置运用到机床上,也就是用数控技术对机床的加工实施控制,这样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它是以代码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轴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数字码记录在控制介质上,从而发出控制指令来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执行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零件。

3 数控技术的发展

从第一台数控机床开发成功到现在已有50多年的历史,由传统的封闭式数控系统发展到现今的开放式PC数控系统。传统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由于采用封闭的体系结构,它的通用性、软件移植性、功能扩展和维修都比较困难;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发展,使传统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市场正在受到挑战。开放式计算机数控系统,采用软件模块化的体系结构,显示了优良的性能,能适应各种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具有统一风格的用户交互环境,操作、维护、更新换代和软件开发都比较方便,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已成为数控系统发展的方向。

4 结束语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PC机进入数控领域,极大的促进了数控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在数控生产领域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跟上发展先进数控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孕育产生大量的数控专业技术人才,进而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进一步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马岩.中国木材工业数控化的普及[J].木材工业.2006(02).

[2]陈光明.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5(09).

[3]南生春,傅万四.浅谈数控技术在木材加工机械上的应用[J].木材加工机械,2004(01).

[4]孙荣创.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及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

【摘要】随着国内数控机床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逐步出现故障高发时段。然而,目前的数控维修工作混乱无序,根本不能适应数控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为了使数控维修工作适应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数控设备维修质量,那么规范数控维修行业,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阐述了数控机床的维修方法,使其具有可利用性、可持续发展性,为规范数控维修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机械加工的快速发展,国内的数控机床也越来越多。由于数控机床的先进性和故障的不稳定性,大部分故障都是以综合故障形式出现,所以数控机床的维修难度较大,并且数控机床维修工作的不规范,使得数控维修工作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为了规范数控维修工作,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价值,本文提出五步到位数控维修法。

一、

1、故障记录具体

数控机床发生故障时,对于操作人员应首先停止机床,保护现场,并对故障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1)故障发生时的情况记录

1)发生故障的机床型号,采用的控制系统型号,系统的软件版本号。

2)故障的现象,发生故障的部位,以及发生故障时机床与控制系统的现象。

3)发生故障时系统所处的操作方式。

4)若故障在自动方式下发生,则应记录发生故障时的加工程序号,出现故障的程序段号,加工时采用的刀具号等。

5)若发生加工精度超差或轮廓误差过大等故障,应记录被加工工件号,并保留不合格工件。

6)在发生故障时,若系统有报警显示,则记录系统的报警显示情况与报警号。

7)记录发生故障时,各坐标轴的位置跟随误差的值。

8)记录发生故障时,各坐标轴的移动速度、移动方向,主轴转速、转向等。

(2)故障发生的频繁程度记录

1)故障发生的时例与周期。

2)故障发生时的环境情况。

3)若为加工零件时发生的故障,则应记录加工同类工件时发生故障的概率情况。

4)检查故障是否与“进给速度”、“换刀方式”或是“螺纹切削”等特殊动作有关。

(3)故障的规律性记录。

(4)故障时的外界条件记录。

2、故障检查方法

维修人员故障维修前,应根据故障现象与故障记录,认真对照系统、机床使用 说明书 进行各顶检查以便确认故障的原因。当数控设备出现故障时,首先要搞清故障现象,向操作人员了解第一次出现故障时的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观察故障发生的过程,观察故障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怎么发生的,引起怎样的后果。搞清了故障现象,然后根据机床和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可以很快地确诊并将故障排除,使设备恢复正常使用。故障检查包括:

(1)机床的工作状况检查。

(2)机床运转情况检查。

(3)机床和系统之间连接情况检查。

(4)CNC装置的外观检查。

维修时应记录检查的原始数据、状态,记录越详细,维修就越方便,用户最好编制一份故障维修记录表,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操作者可以根据表的要求及时填入各种原始材料,供维修时参考。

3、故障诊断

故障诊断是进行数控机床维修的第二步,故障诊断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排除故障的快慢,同时也起到预防故障的发生与扩大的作用。首先维修人员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充分调查故障现场。这是维修人员取得维修第一手材料的一个重要手段。

(2)认真分析故障的原因。分析故障时,维修人员不应局限于 CNC部分,而是要对机床强电、机械、液压、气动等方面都作详细的检查,并进行综合判断,达到确珍和最终排除故障的目的。

1)直观法。2)系统自诊断法。3)参数检查法。4)功能程序测试法。5)部件交换法。6)测量比较法。7)原理分析法。8)敲击法。9)局部升温法。10)转移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故障检测方法外,还有插拔法、电压拉偏法、敲击法等等,这些检查方法各有特点,维修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缩小故障范围,排除故障。

4、维修方法

在数控机床维修中,维修方法的选择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机床维修的质量,在维修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维修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初始化复位法。由于瞬时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可用硬件复位或开关系统电源依次来清除故障,若系统工作存贮区由于掉电、拔插线路板或电池欠压造成混乱,则必须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清除前应注意作好数据拷贝记录,若初始化后故障仍无法排除,则进行硬件诊断。

(2)参数更改,程序更正法。系统参数是确定系统功能的依据,参数设定错误就可能造成系统的故障或某功能无效。有时由于用户程序错误亦可造成故障停机,对此可以采用系统搜索功能进行检查,改正所有错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调节、最佳化调整法。调节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通过对电位计的调节,修正系统故障。

(4)备件替换法。用好的备件替换诊断出坏的线路板,并做相应的初始化启动,使机床迅速投入正常运转,然后将坏板 修理 或返修,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排故办法。

(5)改善电源质量法。目前一般采用稳压电源,来改善电源波动。对于高频干扰可以采用电容滤波法,通过这些预防性措施来减少电源板的故障。

(6)维修信息跟踪法。一些大的制造公司根据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缺陷造成的偶然故障,不断修改和完善系统软件或硬件。这些修改以维修信息的形式不断提供给维修人员

(7)修复法。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进行恢复性修复、调整、复位行程开关、修复脱焊、断线、修复机械故障等。

5、维修记录到位

维修时应记录、检查的原始数据、状态较多,记录越详细,维修就越方便,用户最好根据本厂的实际清况,编制一份故障维修记录表,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操作者可以根据表的要求及时填入各种原始材料,供再维修时参考。

通常维修记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现场记录;(2)故障原因;(3)解决方法;(4)遗留的问题;(5)日期和停工的时间;(6)维修人员情况;(7)资料记录。

二、小结

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的实施,提高重复性故障的维修速度,提高维修者的理论水平和维修能力,有利于分析设备的故障率及可维修性,改进操作规程,提高机床寿命和利用率,并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使其具有可利用性、可持续发展性,为规范数控维修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伟.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2]杨中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天津:天津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沈兵,历承兆.数控系统诊断与维修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1. 数控论文范文

2. 关于数控技术论文范文

3. 最新的数控技术论文范文

4. 数控专业技术论文

5. 大专数控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