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是你考护理研究生嘛?
秦新裕,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胃肠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1年上海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秦新裕教授目前还是美国外科医师学会会员。担任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上海医学、中国临床医学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和临床外科杂志等编委。1997年起担任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外科一组组长,1999年起担任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药物评审委员(化学药物组)。共发表论文280余篇。主编有《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曾参加《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胃肠动力学》等著作章节的编著。1995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获得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3年度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被列为上海市百名跨世纪医学科技人才。秦新裕教授主要从事胃肠外科、干细胞工程和糖尿病基因治疗、胰岛移植、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研究。负责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和重点学科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和重点课题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另有上海市百人计划、创新团队基金和上海市百名跨世纪医学科技人才基金等。许剑民,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以及大肠癌肝转移学组和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大肠癌中心组成员。《中国癌症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和《消化肿瘤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手术学杂志》特约编委。《BMC Cancer》、《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杂志》特约评审。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麻省大学进修,2004年11月前往法国HospitaI Arrlbroise 进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优秀发明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篇,SCI收录6篇,影响因子累计23分,其中1篇发表在Anrlals of Surgery(1F=8,46)发表,中华级25篇。参与了10部教材和专著的写作(包括全国统编教材外科学第6版)。全国论文比赛获一等奖2次,全国外科会议获优秀论文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第一完成人的课题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上海市经委重点课题、上海市科委面上课题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的状况,分析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一些控制的 措施 和 方法 ;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计4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施行回顾性剖析;结果: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结论:要重视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这将大大提高患者感染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感染;患者;分析
为了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了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和方法。特对本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消化内科住院40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医院感染情况: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例次发生率),其中男患者有24例(占了60%),女患者有16例(占了40%),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
患者的感染部位:患者的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的有15例(占了),在上呼吸道的有12例(占了30%),胃肠道感染的有6例(占了15%),泌尿道的有3例(占了), 其它 4例(占了1%)。
分理出的病原菌: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58%)。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了),其中的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了),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了),大肠埃希菌7株(占了),阴沟杆菌 6株(占了10%),产气杆菌5株(占了),鲍氏不动杆菌 8株(占了)。真菌11株(占了18?3%),其中的白假丝酿母菌菌6株(占了10%),白的颜色佛珠菌3株(占了5%),其它真菌2株(占了)。
主要球菌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耐药率无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2讨论
本次调查表示,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年龄大和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原发病第一诊断顺次为消化道恶心肿瘤、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慢性结肠炎,这些个恶疾(除胰腺炎)都归属慢性消耗性恶疾。恶性肿瘤因为肿瘤团体的浸润使患者抵抗力功能减退,各种放、化疗医治手段均可不同程度地使抵抗力功能减低;肝硬变患者肝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低,胆道及胃十二指肠的机体机能功能发生障碍。 本调查,医院感染部位顺次为下呼吸道、呼吸道上、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上一致,而泌尿道感染比例低,有可能对小便监视检测不够相关。由于患者岁数偏大、病情较重,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这个下呼吸感染几率便会相对增加,医疗事务担任职务的人早期不重视了扫除净尽口腔分泌物与异物,在往后的过程中虽再次注意到清除异物,也只能清除一部分的异物,而在早期已被吸入支气管儿的异物仍将会造成肺部感染,还由于消化系统的不舒服,易引流食品反流,及口鼻咽腔的分泌物、血液、吐呕物易误吸入肺。因为这个,尤其要重视呼吸道的预防控制工作,准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本组病例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肺炎克雷伯菌第二位,与近年的研究结果完全一样。内在危险因素主要与医源性因素相关,与医疗处理办法的应用不科学或错误相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对常用抗菌药物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对亚胺培南的敏锐率达,对哌拉西林等最为耐药,其耐药率达,导致这种情况之一是滥用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为敏锐的几种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作别为,,和,其它抗菌药物也有不一样程度的耐药率,且多重耐药率高,导致医治上的艰难,所以一旦发现被感染,应该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引起医院感染的突发流行。
真菌感染多为老年患者,与老年个体圣体虚弱、营养不好、抵抗力功能衰落以及广泛预防性运用或多种联合使用抗生素相关。到现在为止,真菌耐药情况固然不是十分严重,不过在医治上颇为棘手,由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复杂,死亡人数的比率较高,且抗真菌药物可选择的范围不大。
参考文献
[1]苏智军,张奕返.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研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1~323
[2]叶惠芬,刘平,陈惠珍,等.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散布和耐药性调查.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833~835
[3]李萍,卢仙成,邓济苏,等.重症监护室取得性感染与广泛散布机制研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关键词] 消化内科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即“Two languages”,是指在课堂上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教育 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我院近年来在大学本科七年制教学中开展了消化内科学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和问题 总结 如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教学措施。
1 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应用体会
注重教学互动性
双语教学应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主张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只有当外语在 医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当外语和母语两种不同的语言能在学生的思维与交流中自由切换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认为"双语教学"获得了成功。在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前与广大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相应选择一个合适的中英文使用比例,做到因材施教。授课时要注意课间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询问学生对本部分讲解是否能较好理解,以便了解学生的吸收程度,并及时调整上课的语速。让学生及时对难懂或不懂之处提问,以决定是否复述重点内容,必要时重点或难点内容可用中文重复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最低限度。
注意因材施教
在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中,结合本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外语实际水平,按照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则,形成自编外语教材,并提前2周发给学生预习。将预习教材中涉及的较难的医学词汇单独标识出来,并加以中文释义,以便学生预习,提前扩大学生医学外语词汇量,这样才能避免讲课时学生如一头雾水。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动态调整双语教学所使用的中英文比例,这样便于对课堂上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强调教学手段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选择适宜的课件:采用的课件既有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借鉴或直接选用国外已经出版的英语医学教学课件。②选择合适的电子词典:目前广泛应用的"全医药学大词典"(目前流行使用的版本至少有四种),由于收集的医学词汇全面, 且绝大多数词汇配有发音,是医学双语教学非常有用的工具。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④辅助 网络技术 [2]:我们教学过程中利用我校自己的局域网,通过FTP或文件共享等方式做到多媒体课件上网,方便学生随时查询,递交作业;另外开设教学论坛,方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生双方的素质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推广
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教师水平高低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首推因素,教师水平高低决定了"传道、授业、解惑"中有效信息量提供的数量与质量[3]。目前我校执教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教师多数只具备教授某一学科的执教能力,应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欠缺,水平也不高。同时,尽管七年制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高,但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本身的开课能力和学生的外语基础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学原则上应使用外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教材价格昂贵,一般院校很难承受高额的教材费用,故引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难度较大。因此,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有的是国外原版教材,有的是节选外文教材,也有的是教师自编的讲义,版本和内容不统一,教学随意性较大。另外,教材难易程度的不同也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 热点 。尽管双语教学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探索工作仍将是大量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将双语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鲁建云,王 斌,黄进华,等.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839-840.
[2] 李 蕾,陆 柳,邢 萱,等.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挑战现代教学模式[J]. 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6-48.
[3] 罗育林,张阳德. 医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47-149.
浅谈消化内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
3. 浅谈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4.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指几种治疗肿瘤的方式联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肿瘤综合治疗主要表现在手术、放化疗以及最新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通过肿瘤综合治疗一方面可彻底清除体内病灶,清除残留癌细胞,另一方面还可帮助癌症患者在短时间内提升抗癌能力,防止出现癌细胞转移复发等。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手术、放化疗将让更多的癌症患者看到希望。
肿瘤等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是免疫力低下病,治病找根源。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所差异,所以生出各种疾病,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的生活方式来综合调理。如同细胞健康的生活需要水、氧气、营养;人还需要心理和规律的饮食起居。睡眠是人体最大的能量来源,所以首要调整好睡眠。三氧疗法、睡眠疗法、免疫细胞、疟原虫治疗癌症,都是开启免疫系统的一种方法。免疫系统与细菌病毒病变细胞等的对抗,一方面要提高免疫,一方面要降低病变。
这个杂志应该是非法刊物,在新闻总署查不到的!另外它的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83-0342,国内统一刊号:CN 4099-1501/R) 该杂志的CN编号“4099”不符合国家标准,因为国家规定的CN编号是由6位组成,其中前两位代表地区编号,但是该杂志为“4099”为四位编码。比如编号CN11-5062/R就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中华”牌的,例如,有的叫《中国教育××》,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有的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专家做顾问、特邀编辑¬。如非法期刊《世界肿瘤杂志》ISSN 1683-3042 CN 4099-1501/R,在封面上注着“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收录期刊”;非法期刊《华夏医药》CN 91-358/R,在封面上注着主办单位:国际华夏医药学会,等等。
如果您在万方数据库中无法找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可能有以下原因:1. 该期刊未被万方数据库收录。万方是国内知名的学术论文检索平台,但并不是所有期刊都被其收录。2. 该期刊已被撤销或更名,而您搜索的名称已经过时。3. 您使用的关键词或检索条件有误。建议您使用《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的全称或缩写进行检索,或者通过相关论文或作者的信息来定位该期刊。如果以上方法仍然无法搜索到所需内容,建议您尝试其他学术论文检索平台或向专业人士咨询。
一、英文杂志里面专注于肿瘤研究的杂志很多,国外的杂志可以从影响影子参考其权威程度,2018年肿瘤专业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杂志如下(影响因子越高,权威性越高):1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影响因子是 NATURE REVIEWS CANCER 影响因子是 LANCET ONCOLOGY 影响因子是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影响因子是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影响因子是 Cancer Discovery 影响因子是 CANCER CELL 影响因子是 JAMA Oncology 影响因子是 ANNALS OF ONCOLOGY 影响因子是 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影响因子是二、英文综合性杂志,例如《自然》、《科学》这样的多学科权威期刊,还有医学四大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JAMA》、《BMJ》也会发表肿瘤相关研究,其研究结果肯定也是很权威的。三、中文肿瘤研究杂志也有很好的,例如中华医学会系列的《中华肿瘤杂志》等。其它中华系列杂志也会发表肿瘤相关研究,例如《中华妇产科杂志》也会发表妇科肿瘤相关文章,也是比较专业的。
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俄罗斯“ABSTRACT JOURNALS”来源期刊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国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万方数据网”、“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 2012年影响因子排名:全部统计源期刊(6159种)第639名,肿瘤学(32种)第6名 在中国,中华牌的杂志已经很不错了。
发,,,期刊,,,可以,,找,,,硪
侧重于肿瘤临床,特别是妇科肿瘤、大肠癌等常见肿瘤,兼顾肿瘤基础与预防。每期均有主题。在原主编、著名妇科肿瘤专家高永良教授的影响和支持下,该刊每年都编发1~2期妇科肿瘤的专题文稿,经统计还曾经是我国刊登大肠癌防治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之一。在妇科肿瘤、大肠癌等常见肿瘤的诊治研究上形成了特色。
我查到的有: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目前编辑部在肿瘤学院的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中国癌症研究)被SCI和JCR正式收录。
1 中华肿瘤杂志 北京 中华医学会 * * 2 中华病理学杂志 北京 中华医学会 * 3 中国肿瘤临床 天津 中国抗癌学会 * 4 癌症 广州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 5 肿瘤 上海 上海肿瘤研究所 *6 实用肿瘤杂志 杭州 浙江医科大学 * 7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北京 中华医学会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 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0.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U/mL和,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表1.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表2.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12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3. [4] ,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640.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49.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al.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487.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al.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Klapdor R,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159.
1941年1月30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今年79岁,
乔治·伯可梅儿(George Birkmayer)教授,医学博士,是稳定的NADH的开发者,也是NADH治疗效果的发现者,也被称为辅酶-1,它表现出对所有身体功能和器官的细胞能量效应。他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化学研究人员,曾担任伯可梅儿帕金森疗法研究所的医学主任,该研究所在研究了帕金森和NADH之间的生化联系后,已经治疗了国际众多帕金森氏症患者。
他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教授,并在2003年之前一直担任医学化学系神经化学部的负责人。他也是中国北京和广州大学的客座教授和纽约国际肿瘤标志物肿瘤学研究院院长。他是“肿瘤标记肿瘤学杂志”的主编,也是许多科学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他是众多权威科学院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国际科学学会的成员,。他也是美国营养学院的院士。
因为他在研究NADH抗衰老领域中非常知名,所以业内一致称他为NADH教父,下面是乔治·伯可梅儿(George Birkmayer)教授和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朋友们发布新闻发布会照片。
Professor Michael Bishop (UCLF, USA) 诺贝尔奖得主 Michael Bishop教授(UCLF,美国)
Professor George Koehler + (Univ. Freiburg , Germany),诺贝尔奖得主George Koehler教授+(弗莱堡大学(德国)),
Professor Kary Mullis ( UCLA, Los Angeles , USA ),诺贝尔奖得主 Kary Mullis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
Professor Sir. John Eccles + (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诺贝尔奖得主John Eccles(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为了方便能在1980-1994年期间找到更多的临床人员,乔治·伯可梅儿(George Birkmayer)教授和以下全球各地的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合作,找到数万人员的人员进行测试临床应用,并于1990年正式推出NADH人体测试成功,收到各界媒体追崇及纷纷报道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Georgetown Univ. Washington (USA)乔治敦大学-华盛顿(美国)。Cornell Univ. New York (USA)康奈尔大学-纽约(美国)。Free University Berlin (Germany)柏林自由大学(德国)。University Freiburg (Germany)弗莱堡大学(德国)。Max Planck Institute Cologne, Köln (D)马克斯·普朗克科隆研究所,科隆(D)Lomonossow University (Russia)罗蒙诺索大学(俄罗斯)Nagahama Institute (Japan)长滨研究所(日本)。University Beijing (China)北京大学(中国)。Guangzhou (China)广州(中国)。University Turku (Finland)图尔库大学(芬兰)。University Graz (Austria)格拉茨大学(奥地利)。Sun Clinic St. Petersburg (Russia)圣彼得堡太阳诊所(俄罗斯)。Krasnojarsk State Medical University克拉斯诺加尔斯克国立医科大学。克拉斯诺亚尔斯Université de Blida, Algérie布利达大学,阿尔热里截止2020年,40年的应用中,他是NADH参与应用人数最多的发明人,也是最为有效的发明人,因此业内称乔治·伯可梅儿(George Birkmayer)教授为NADH教
因为乔治·伯可梅儿(George Birkmayer)教授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将NADH应用于细胞内,再次说一下细胞内,在细胞内可以直接产生ATP(ATP是人体每天必须的能量)和水,也是目前业界一致公认最为稳定有效最为直接的方式;我的一位中国台湾医生说对于有些品牌的NADH产品人体吃完4小时,就直接在胃酸中降解掉,根本达不到细胞内,而伯可梅儿教授的NADH直接应用于细胞内,直达效果最快,因此他的快速能量锭,快则10分钟内就能感受心脏、脑部明显比口服之前思维更加清晰,反应快,心脏活力也比之前强健;这是我们给到博士台湾发明专利的时候,都做过临床人体测试的。因此我们中国台湾医生团队是非常认可乔治·伯可梅儿(George Birkmayer)教授作为NADH教父发明的 Birkmayer NADH®能量补充锭当然,目前京东跨境、小红书上虽然有卖和提到NAD家族中的NMN, NR,但发明专利历程时间较短,人体实验测试也尚未公布,毕竟客观上来讲,人体临床实验跨度越长,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的才是对消费者使用最好的保障,乔治·伯可梅儿(George Birkmayer)教授作为NADH教父发明的 Birkmayer NADH®能量补充锭,作为营养食品补充剂,都由瑞士罗氏制药集团生产,不但安全而且保留有效成分也是最高的。教授有一次采访说道:目前我还每天收到2、30年前进行临床应用的朋友,他们每天纷纷从世界各国给我写感谢信。谢谢我改善了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