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南京住区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

南京住区规划论文

商苑新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概 况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住宅小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学三路以南,学六路以北,龙眠大道以东,用地为地块。项目占地58990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56752平方米,其它代征用地2238平方米,龙眠大道规划红线60米,南部代征道路规划红线20米。项目拟建成江宁地区建筑品质优良,环境设计优美的中高档住宅小区,成为建筑风格鲜明,富有变化,具有较高数字化、运动型、文化型的现代住宅小区,充分利用节能、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为人提供现代化的、舒适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规划 设 计‥ 设计依据一.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180-93 2002年版)2.《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3.《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2004年版)4. 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居住区)(案卷编号:江宁20060098JY01)5.地形图电子版6.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提供)二.建筑设计依据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3.《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 J10822-2006)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 设计指导思想“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本案中我们追求的是对人最直接的关怀,最自然的表达方式,让居民们的家庭、邻里,友情与社区生活的激情同生共融。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理想的住区——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共有家园。规划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种最朴素、基本的观念——充分尊重住区使用的主体:“日常生活中的人”。住宅单元的布置、道路布局、景观设计、绿化种植、停车休息等皆从人的角度考虑,注重人性化场所的营造,力图创造出一种大都市的自然形态——精心规划的自然。‥ 规划结构本案设计特点:主要道路结构为环状,沿住区外围,实现人车分流;不同的居住单元院落空间构成住区的规划结构,沿住区环状主干道均匀分布,每个居住单元自成围合,形成特色庭院景观;中央带状公共中心绿色空间向院落空间联系,互相渗透。‥ 规划布局1.采用多层住宅形式住宅形式为五层的多层住宅。布局方式摒弃时下流行的各种弯曲转折形式,采用朴素的朝南平行布置方式,具有显著的节约用地、保证住户日照通风均好性的优点。住宅建筑主要朝向为东南向°和16°,面向夏季主导风向,获得良好日照,适应南京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日照间距按住宅高度的倍乘折减系数计算(按照《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2004年版)的规定)。2.创造宜人的邻里空间条形住宅在满足日照间距的条件下,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向条状空间,构成不同个性的院落围合形态,空间张缩有致,尺度合宜。院内中央以活泼的铺装地面与车行主路区别明显,并结合精心点缀的草木划分出各居住单元的专用空间,形成一个阳光充足、通风顺畅、防卫性强的人们乐于逗留的社交场所。居住单元为北入口,其中一栋为南入口。不同的居住单元庭院空间环境都以住区整体环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住区整体环境的主题,与之协调,以达到整体的统一性。空间层次的划分使得人们获得归属感,感到身处“我的家”中,形成强烈的空间领域感,安全性因此而得到保证。注重比例、尺度、细部、色彩、材料、构图等的综合运用,使人感受到一个单一而又关联、复杂的具形实体,为个性的形成提供条件。3.合理的公建配套沿基地南部代征道路布置住区商业和幼儿园。基地南侧代征道路为住区车行主入口,人流相对集中,沿代征道路布置住区商业可提高商业繁荣,聚集住区人气,并较少道路对居民的不利影响。幼儿园设于此处方便服务于整个社区。‥ 竖向设计正确地利用基地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保持本地化的特色,这也符合自然优先原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本案利用现有地形南低北高的有利条件,在控制土方成本的前提之下,进行局部的竖向改造,在同样的建筑间距下,可获得更好的日照条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景观设计亦沿场地坡度合理布置。‥ 无障碍设计住宅楼庭院之间设有地下停车库,庭院比中心绿地抬高处理,从步行入口进入住宅内部设有台阶和残疾人坡道。‥ 道路结构基地的西侧为红线宽度60米,车流量较大的龙眠大道,本案的规划沿龙眠大道利用退让距离设置住区外环主干道,有利于节约用地,并减少基地外围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影响。外环形道路和地下停车,可实现人车分流,营造小区内部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采取符合住区规模的两级式道路结构体系。住区绿地被集约用于创造良好的住区公共中心环境与宅间庭院景观环境,形成了“居住小区一宅间”的二级规划结构来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形成各具特色的居住空间环境。住区的主要道路为一环形车道,红线宽度7米,由主要道路派生进入居住单元院落的宅间小路,宽度为米,环状主路辅以支路形成鱼骨式道路骨架。注重道路结点的设计,在结点的突出部位安排对景小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居民的出行成为一种乐趣。‥ 停车设计采用沿住区主路停车、地下停车、及人防停车结合的方式,将人防地下车库出入口设于小区车行主入口附近,可有效减少住区内的车流量,将机动车辆限制在生活区域(居住单元)以外,创造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邻里交往气氛,有助于社区的统一与人际亲近。‥ 景观设计带形中心景观绿地,为老人孩子休息游乐,居民亲切交往,提供优美宜人的场所,从而达到经济与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注重居民在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既达到便捷、安全、经济的目的,亦兼顾环境及景观的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居住区规划用地M258990100%1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3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其他代征用地总建筑面积M2797611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计入面积)M258550100%1住宅建筑面积公建面积六班制幼儿园M219002沿街商业、会所M246002地下建筑面积M2212111人防地下车库M224002地下车库M218811居住户数500居住人数1750户均人口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40%机动车停车地面辆82地下辆296人防地下辆33合计辆411非机动车停车地下辆1140用地平衡表用地构成比例(%)住宅用地56.2公建用地14.6道路用地14.2公共绿地15.0住宅户型比例户型户数建筑类型层数面积(单位:m ²)A1020多层住宅5178.09A’10带电梯多层住宅178.57B100100多层住宅5139.87C100100多层住宅5119.86D1100130多层住宅589.88D23089.42E150100多层住宅586.98E25078.35F5050多层住宅551.48合计500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建筑面积(m2)用地面积(m2)教育幼儿园19002700商业、物业、会所46004420市政公用水泵房36煤气调压站36箱型变电站(2)6垃圾站24建筑 设 计‥ 平面设计住宅明厅、明厕、明厨的设计满足采光通风的使用要求,所有房间保证足够的窗地比。空间序列强调动静分区,会客区与家庭区分区,内外有别,减少互相干扰。‥ 剖面设计住宅部分:采用5层的形式,层高采用米,地下停车库层高米、储藏室层高米。人防地下车库:层高米。‥ 造型设计建筑造型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注意水平方向的划分,线条的运用使立面非常丰富。坡屋面的运用使整体建筑显得更为舒展,并和周围的环境积极呼应,现代建筑元素的运用使单体在新城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活力。景观 设 计‥ 设计目标和宗旨1.创建一份集生态、环保、康体、休闲、地域认同于一体的公共环境资源与财产。2.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营造具有活力的住区景观环境,必须强化公共空间环境的中心感并有机地组合各种层次的环境空间。现代社区理论认为,要形成社区就要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社区内部就是混沌的,没有中心的环境社区的公共生活将没有内聚力,由此本案住区公共景观环境的设计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的景观设计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级层次之间有平缓的过渡。3.合理安排各景观构成要素。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景观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以求实现住区景观环境的最优化。4.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创造有明确功能要求的住区公共景观,其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的活动及居民室外健身、休闲与交往。‥ 设计内容1. 植物配置每一种植物的配置都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的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注重景观轮廓的刻画和整体构图的均衡协调、尺度的把握,以及植物色彩的季节性变化,使之能枯荣交替,长盛不衰。2.铺地设计广场铺地在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采用的铺地材料有:广场砖、砼砌块、装饰砼、石材、卵石、木材等等,力求别具匠心,富装饰美感。3. 建筑小品设计小品在住区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住区的标识。小品体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一方面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有点缀作用。结构 设 计‥ 设计依据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结构设计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本工程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为住宅小区(含部分公建),多层住宅采用砖混结构;公建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给排 水 设 计‥ 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住宅建筑规范》 GB5368-2005;6.《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GBJ32/J 26-2006。‥ 设计范围给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本工程给水系统1-3采用市政管网直供的方式,4层及以上采用增压泵增压供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消防水系统根据规范,本工程采用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消防用水量按最大的一座建筑物考虑,故本次设计考虑地下车库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采用市政引两路DN150的进水管,在小区成环状布置,兼做市政直供给水水源,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自动喷淋为40L/S,消防水池216m3,屋顶消防水箱12 m3。电气 设 计‥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2、《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GBJ32/J 26-2006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5、《住宅建筑规范》 GB5368-2005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0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甲方要求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设计范围供配电、防雷与接地、电话、网络、安防系统、有线电视等系统。‥ 负荷分级本工程消防用电、变频给水泵用电、保安监控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供配电设计本工程用电约4000KVA,从附近10KV市政电网引来两回路10KV中压电源。在会所内设置一个变配电所,小区内另外设置两座箱式变配电站。‥ 弱电系统在小区四周围墙设置电子自动巡更系统及监控摄像。在住宅的入户处设置防盗警报装置,户内对讲分机兼做入侵系统控制器呼救按钮。安防系统主机设置在小区物管中心。综合光缆和综合护套塑料市话电缆由城市通信网络引入本小区(位置及线缆规格有电信部门定),光纤配线架设在室外,采用五类八芯双绞线引入各建筑内。有线电视采用邻频传输方式,末端输出电平64±4dB。传输干线采用SKYV-75-9同轴电缆,支线采用SKYV-75-5同轴电缆。管线 综 合 设 计1、 综合的管线种类及地面向下由浅入深的埋设一般顺序为:路灯电缆、电力电缆、弱电管道(含电信、有线电视等)、燃气管道。生活给水管道(含建筑室外消防)、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2、 本工程管道覆土要求为路灯米,电力米,弱电米,燃气米,消防给水米,生活给水米。3、 如管道垂直方向出现交叉,须作避让处理。管道交叉避让原则为:1) 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管道;2) 可弯曲管道让不可弯曲管道;3) 分支管道(小口径管道)让主干管(大口径管道)。4、 本区给水水源分别引自西侧龙眠大道市政给水管网及南面代征道路市政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状布置,并作为小区室外消防水源。5、 根据市政压力,给水系统分两个区,低区由市政直供,高区由泵加压后供给。6、 在小区主要道路上,按照室外消防有关规范要求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给水与小区市政生活给水管网共用。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小于120米,距道路路牙米。7、 燃气气源由小区南侧代征道路市政煤气管引入,引入管径为DN200。8、 供电电源双回路引自小区南侧代征道路,电缆穿管敷设,过路时加钢套管保护。9、 本区路灯电源由变电站接至路灯控制箱,然后由路灯控制箱分片控制。10、 本工程电信管道、有线电视等共管位,并预留宽带网管道。弱电总进线均由代征道路市政联合通信管沟引入,分别进入小区内的电话站、交接箱等。11、 本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区内生活污水由化粪池处理后经管道收集,在南侧两个排水出口进入市政污水管道,集中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12、 区内雨水分片汇水,经管道收集后,分二路接至市政雨水管内。环境 保 护‥ 减噪1.选用振动小、噪声低的水泵设备。2.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上设减振装置。3.水泵基础隔振措施。‥ 排污基地内生活污废水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人防 设 计按照不少于住区地上建筑面积的4%(2342平方米),在商业地下层设计平战结合6B级人防工程,面积2400平方米,平时为地下机动车库,战时为核6B级人防。建筑 节 能 设 计‥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3.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TJ08-205-2000)‥ 主要节能措施1.外墙及一层楼板(地下车库层顶板)拟采用EPS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楼梯间内墙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采用保温砂浆进行粉刷,以防出现热桥。2.屋顶拟采用EPS挤塑板保温屋面。3.外窗采用单框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4.入户门采用钢木复合保温门。东湖花园五号小区规划建筑设计说明发表时间:2005-08-30 11:16:39 来源:开发宗旨根据总体策划,五号小区的开发遵循“东湖大社区,美好小城镇”的宗旨,将建成东湖花园的精品小区。目标消费群为:企业主、企业高级主管、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商人、政府高级公务员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团购为主的消费层面。户型设计东湖五区有9层和12层带电梯住宅共20栋合39个单元,其中9层住宅为7栋共10个单元,12层住宅为13栋共29个单元。东湖五区住宅共1569户,总户数中约80%为85~135平方米的普通户型,11%为大户型,9%为顶层加一户型。东湖五区户型设计是将大户型布置在临江较好位置或泳池边,以充分体现大户型的尊贵。其中511、516、518、521栋还设计有空中花园跃式住宅,其住宅层高均为米。住宅户型面积以中等面积为主,从房间数来分有二房二厅一卫、三房二厅二卫、四房二厅二卫平层住宅、底层复式住宅、顶层加一型住宅和部分空中花园住宅。住宅另外从类型来分有以下几种:平层住宅、户内错层住宅、带入户花园的平层空中花园住宅,带入户花园的跃式空中花园住宅、底层带花园平层住宅、底层带花园复式住宅、顶层带露台加一型住宅,其中平层户型占绝大多数。各种户型特点:1、平层户型:平层户型即为平面布局户型,包括一房至四房户型,其所有用房均在同一平面层内布置,功能紧凑,户内交通面积少。平层户型中513、515栋北向标准层户型的客厅阳台设计较特殊,其客厅阳台采用两层高错位阳台设计。奇数层客厅阳台与偶数层客厅阳台部分相互错位,相错部分阳台为两层高,不相错部分阳台为一层高,这样的处理除在建筑立面设计上更富变化,同时住户在使用上感觉更为开阔,得到不一样的通风采风条件。2、户内错层户型:户内错层户型其显著特点是户内客厅与餐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间楼面错300毫米高(即客厅部分低或高300毫米),户内功能分区明显,且形成较为丰富的室内空间景观。3、空中花园平层户型:空中花园平层户型设计除了功能紧凑、交通面积少,其主要特点是带进户花园。带进户花园住宅为先进花园(面积为18平方米左右)后进客厅类型住宅,强调室内室外景观的相互渗透,强调私家花园给住户带来贴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感受。4、空中花园跃式户型:空中花园跃式户型其特点是户内二层,面积较大,功能分区明显。底层一般设计为花园、客厅、餐厅、厨房等活动区域,并带一至两间卧室及卫生间,二层主要为主人房等卧室、书房区域。此种户型均带有约40平方米左右的进户花园。花园为二层高度,此户型将客厅、餐厅等室内空间及二层的阳台与花园空间有机的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创造了极为丰富、极为舒适写意的室内外空间,极大的提升了居住的品质。此种户型层高为米。5、底层带花园平层户型:底层带花园平层户型带一个占地约40~100平方米左右的私家户外花园,能满足住户室外活动、休闲的需求,此类户型层高均增大为米或米,其中520栋底层四户带花园住宅设计层高为米(部分为米),住户可根据需要加设二层楼板做成上下跃层住宅使用。520栋底层四户带花园住宅为加一型户型,第二层的楼板由业主自行加建。销售面积只计算第一层面积及相应公摊部分,第二层的面积不计入销售面积以内,为赠送业主部分(即买一层送一层),且其第二层面积不须计入交纳物业管理费面积范围。6、底层带花园跃层户型:此户型为底层加二层的跃层户型,并带一个占地约40~100平方米左右的私家户外花园,其特点是户内二层,面积较大,功能分区合理、明显。底层一般设计为客厅、餐厅、厨房等活动区域,并带一至两间卧房及卫生间。二层主要为主人房等卧室、书房区域。一、二层阳台立面设计为入口门廊形式,充分突出此种户型的特殊及突出入口。底层带花园住宅户型均设计为从花园直接入户(其中507栋一单元及522栋三个单元南向共八户底层带花园住宅户型因花园面向小区外部,设计为从住宅大堂入户),其花园入户小门处设对讲,建设时由开发商配置独户信报箱。此种户型配套费中不含入户门费用,又因公司考虑在五区销售中不单独收取花园围栏、小门及信报箱等的相应费用,故应在房价中将花园围栏、花园立柱(做砂岩或石材)小门等造价考虑在内。在522栋南向四户的底层带花园跃层住宅,还设计有独立的家庭娱乐室,娱乐室不直接与主要活动区(客厅、餐厅、卧房等)相连,而通过花园连廊相连,娱乐室面向花园开有宽大的落地玻璃门,别有一番天地又不影响到主要活动区,可谓是相当特殊的设计。7、顶层带露台加一型户型(部分不带露台):此种户型为坡屋顶设计的平层户型,其最高点层高设计为,住户可根据需要加设二层楼板做成上下跃层住宅使用(层高可分隔为3米和)。一层可设置客、餐厅及厨卫房间,或客厅部分为二层通高,二层部分可自行间隔成主、次卧房及卫生间。因为考虑住户将在二次装修时自行加设二层楼板作为跃层住宅使用,在坡屋顶上设计了老虎窗,即此部分面积中有大部分均能满足正常的通风采光的使用要求,其露台面积约为20~40平方米左右。顶层带露台加一型户型销售面积只计算第一层面积及相应公摊部分,第二层的面积不计入销售面积以内,为赠送业主部分(即买一层送一层),且其第二层面积不须计入交纳物业管理费面积范围。地下车库设计五号小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设计汽车停车位约1650个,摩托车停车位约1600个,地下车库为A、B两区,共设4个出入口,其中东面2个,北面及西北面各1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均设为双向出入,地下车库内部车道均为单行道。地下车库人员交通为每栋住宅楼楼梯直下地下室,业主出入方便、顺捷,且业主车辆原则上就近停放,即哪一栋住宅的业主,其车辆停放在此栋住宅的地下车库部分。地下车库车辆出入将由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出入将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地下车库内还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整个地下车库的管理将非常完善和合理。智能系统设计五号小区为全封闭式管理,智能系统包括:1、黑白可视对讲系统:设于小区大门、单元门、地下室人员出入门及住户家中及物管处;2、智能门禁系统:设于小区大门、单元门、地下室人员出入门;3、红外线防越界报警系统:设于小区外围围墙;4、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设于地下车库出入口;将采用远距离(4~5米)感应式刷卡方式,以解决高峰期车辆出入问题;5、彩色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于小区外围、出入口大门、小区内公共区域、各住宅大堂及电梯轿厢内以及地下车库内。

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廖德梅 司马列东“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面对日渐成熟的住宅市场和购房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们把握购房者心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纷纷打出了“景观牌”,大规模拆资修建优美悦目的景观进行产品宣传,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景观渐渐摆脱了以前只作为建筑规划的补充角色,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居住区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1)规划:居住区功能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2)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置和空间造型;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在这一秩序中,住区设计的三个阶段往往相互脱离或者联系很少,如果设计者缺乏空间观念或不考虑前一阶段的设计意图,就会出现住宅建筑与户外环境也毫无关联的情况,表现为一些琐碎的景观元素零散分布在房前屋后,虽名称花样翻新,却都大同小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广义建筑学的倡导,协调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工作者共同参加,实现三者的互动,改变单向的建筑决定论,做到既根据建筑的要求调整景观,也根据景观的需要改进建筑,并经过从建筑到景观再到建筑的多次反复,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2 景观设计要素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3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重庆龙湖“香樟林”小区保留和适当移植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3.2 明确的功能要求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3.3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深圳万科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3.4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3.6 生态的设计原则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正如美国景观学者西蒙德所说:“应该把自然(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内、河谷之畔,并于风景之中”。4 结语居住区的建设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在经历文化导向上的转型,向更加理性、科学、开放、创新的文化主流发展,寻求人性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已成为居住区发展的追求方向,并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更大程度地考虑到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这就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对住区环境营造和维护的参与性,使设计师和业主形成“互动创作”的方式,更大范围的遵循使用者的需求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建设更加体现精神特色的美好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1] 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33(6):42—43.[2] 张耕民.住宅郊区化及康城的市场定位[J].百年建筑,2002(3):3l一32.[3] 许亚文,鲁坤元,杨 慧.住宅庭院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J].住宅设计,1999(3):11.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这里有小区的规划与设计完整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到你这儿还有很多于此相关的毕业论文,你看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http://

·专著1、吴晓等.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978-7-5641-2323-9,万字).2、吴晓,魏羽力编.城市规划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7-978-7-5641-1937-9,30万字,“城市规划原理丛书”出版规划教材).3、[英]维基·理查森.新乡土建筑[M].吴晓,于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ISBN7-112-06059-1,60万字).4、[英]彼得·绍拉帕耶.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M].吴晓,虞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ISBN7-112-08781-5,42万字).5、张彤,吴晓,陈宇等.绿色北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中英双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ISBN978-7-5641-1387-2,万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6、吴明伟,吴晓等.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ISBN7-5641-0035-4,24万字).7、[英]彼德·布伦德尔·琼斯.现代建筑设计案例[M].魏羽力,吴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SBN7-112-06926-2,40万字).8、阳建强,吴晓,孔令龙等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选(2002-2007)[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ISBN-1,58万字).9、王建国,刘博敏,阳建强,吴晓等编.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ISBN978-7-112-10621-9,62万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内第一本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的重要教材).·论文和书中章节1、吴晓.城市公园系统小议[J].新建筑,1999(6),、吴晓.规划开发中的“守法”和“执法”问题[J].城市规划, 2000(3).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初探[J].新建筑,2000(4).4、吴晓,马红杰.“边缘城市”的形成和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00(4).5、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J].城市规划,2001(12).6、吴晓,张靖.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异透视[J].城市规划,2002(3).7、吴晓,吴明伟.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02(2).8、吴晓.当前我国有形市场的发展方向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7).10、吴晓.再审新乡土建筑——读维基·理查森的《新乡土建筑》有感[J].新建筑,2003(6).11、吴晓,吴明伟.国内外流动人口聚居区之比较[J].规划师,2003(12).12、吴明伟,吴晓,刘博敏,雒建利. 打造城市喧嚣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J]. 城市规划,2004(1).13、吴晓.“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J].规划师,2004(5).14、吴晓,王承慧.本科转型教学中的住区规划课程[J].规划师,2005(3).15、王承慧,吴晓,权亚玲,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4).16、吴晓.南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现状调查[J].建筑学报,2005(4).17、吴晓译.一件未问世的作品:汉斯·夏隆的曼海姆国家剧院方案[J].建筑师,2005(5).18、吴晓,吴明伟,徐伟. 基于车行体验的公路沿线景观建构研究——以同三高速公路射阳连接段的景观控制性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5(11).19、吴晓,魏羽力译.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J].新建筑, 2006(6).20、吴晓译.历史视野中的乡土建筑——一种充满质疑的建筑[J].建筑师,2006(6).21、吴晓,吴明伟,徐伟.基于旅游功能策划的景区规划——以射阳岛区的总体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7(10).22、吴晓,虞刚.关于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再思考——读《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一书有感[J].建筑学报,2007(5).23、吴晓,魏羽力.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J].规划师,2007(6).24、吴晓,顾震弘编译.Bo01欧洲住宅展览会,马尔默,瑞典[J].世界建筑,2007(7).25、吴晓,顾震弘编译.维基实验新区,赫尔辛基,芬兰.世界建筑,2007(7).26、吴晓,顾震弘编译.哈默比湖城, 斯德哥尔摩,瑞典.世界建筑,2007(7).27、吴晓,施梁.斯德哥尔摩的“地下艺术长廊”浅析——以地铁站点的艺术陈设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7).28、高源,杜嵘,吴晓.东南大学-代尔夫特大学建筑联合教学成果介绍评析[J].华中建筑,2007(9).29、吴晓,阳建强.瑞典高校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探察——以皇家工学院(KTH)的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J].华中建筑,2007(12).30、吴晓,谢泉.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校园演化与空间环境探析——以KTH的历史性主校区(Valhallavägen)为例[J].新建筑,2007(6).31、施梁,吴晓.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32、吴晓,吴明伟.美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贫民窟整治初探[J].城市规划,2008(2).33、吴晓.立足于求租群体的住房租赁市场探察——以南京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4、吴晓,孙静.欧洲“移动谷”的演化与建设初探——瑞典著名的Kista科技园区考察[J].新建筑,2008(3).35、孙静,谢泉,吴晓.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规划师,2008(6).36、吴晓,阳建强.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J].城市规划,2008(7).37、高源,吴晓,杜嵘.中荷联合教学的回顾与评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J].新建筑,2008(5).38、王承慧,吴晓,巢耀明.适应时代需求的住区规划“转型教学”模式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8(11).39、吴晓,吴珏,王慧等.现代化浪潮中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变迁实考[J].规划师,2008(9).40、吴晓.斯德哥尔摩战后新城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华中建筑,2008(9).41、吴晓.北欧科学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以瑞典和芬兰的高科技园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08(10).42、吴晓,汪晓茜.芬兰生态型居住区探察——以赫尔辛基的Viikki实验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8(11).4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2009(2).44、吴晓.北欧生态型城镇的规划建设及思考[J].城市规划,2009(7).45、吴晓,王湘君,高军军.生态导向下环境评估方法在北欧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09(2).46、吴晓,高军军,孙世界.基于GIS平台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引导初探[J].规划师,2009(7).47、魏羽力,吴晓.从伽考农庄看雨果·赫林的有机建筑观[J].新建筑,2009(2).48、高军军,吴晓.大城市中心区楼宇经济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9).49、徐卞融,吴晓.城市广场与城市交通的关联研究[J].华中建筑,2009(2).50、陈薇,王承慧,吴晓.道路遗产与历史城市保护——以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9(5).51、吴晓,王承慧,王艳红.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市一级)的总体思路探析[J].城市规划,2010(9).52、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分离量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0(5).53、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规划师,2010(7).54、魏羽力,吴晓.斯普利特:从宫殿到城市[J].建筑师,2010(2).55、吴晓.我国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微观探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南京市的租居型外来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6).56、吴晓,王承慧.公共住宅——作为我国进城农民一种安置手段的思索[J].新建筑,2010(3).57、徐华林,吴晓.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解析[J].新建筑,2010(2).58、吴晓,王松杰,方宇.基于GIS数字平台的大尺度空间密度导控[J].建筑与文化,2010(10).59、吴晓,徐卞融,孙世界.城市景观视野下雕塑建设的系统性导控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0(2).60、王松杰,吴晓.城市中的雕塑[J].建筑与文化,2010(7).61、方宇,吴晓.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1(11).62、吴晓.我的城市居所在哪里?——农民工居住空间的供给刍议[J].城市规划,2011(1).

居住区规划毕业论文

商苑新村.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说明概 况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住宅小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学三路以南,学六路以北,龙眠大道以东,用地为地块。项目占地58990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56752平方米,其它代征用地2238平方米,龙眠大道规划红线60米,南部代征道路规划红线20米。项目拟建成江宁地区建筑品质优良,环境设计优美的中高档住宅小区,成为建筑风格鲜明,富有变化,具有较高数字化、运动型、文化型的现代住宅小区,充分利用节能、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为人提供现代化的、舒适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规划 设 计‥ 设计依据一.规划设计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180-93 2002年版)2.《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3.《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2004年版)4. 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居住区)(案卷编号:江宁20060098JY01)5.地形图电子版6.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提供)二.建筑设计依据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3.《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 J10822-2006)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 设计指导思想“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本案中我们追求的是对人最直接的关怀,最自然的表达方式,让居民们的家庭、邻里,友情与社区生活的激情同生共融。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理想的住区——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共有家园。规划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种最朴素、基本的观念——充分尊重住区使用的主体:“日常生活中的人”。住宅单元的布置、道路布局、景观设计、绿化种植、停车休息等皆从人的角度考虑,注重人性化场所的营造,力图创造出一种大都市的自然形态——精心规划的自然。‥ 规划结构本案设计特点:主要道路结构为环状,沿住区外围,实现人车分流;不同的居住单元院落空间构成住区的规划结构,沿住区环状主干道均匀分布,每个居住单元自成围合,形成特色庭院景观;中央带状公共中心绿色空间向院落空间联系,互相渗透。‥ 规划布局1.采用多层住宅形式住宅形式为五层的多层住宅。布局方式摒弃时下流行的各种弯曲转折形式,采用朴素的朝南平行布置方式,具有显著的节约用地、保证住户日照通风均好性的优点。住宅建筑主要朝向为东南向°和16°,面向夏季主导风向,获得良好日照,适应南京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日照间距按住宅高度的倍乘折减系数计算(按照《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2004年版)的规定)。2.创造宜人的邻里空间条形住宅在满足日照间距的条件下,形成大小­不一的东西向条状空间,构成不同个性的院落围合形态,空间张缩有致,尺度合宜。院内中央以活泼的铺装地面与车行主路区别明显,并结合精心点缀的草木划分出各居住单元的专用空间,形成一个阳光充足、通风顺畅、防卫性强的人们乐于逗留的社交场所。居住单元为北入口,其中一栋为南入口。不同的居住单元庭院空间环境都以住区整体环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住区整体环境的主题,与之协调,以达到整体的统一性。空间层次的划分使得人们获得归属感,感到身处“我的家”中,形成强烈的空间领域感,安全性因此而得到保证。注重比例、尺度、细部、色彩、材料、构图等的综合运用,使人感受到一个单一而又关联、复杂的具形实体,为个性的形成提供条件。3.合理的公建配套沿基地南部代征道路布置住区商业和幼儿园。基地南侧代征道路为住区车行主入口,人流相对集中,沿代征道路布置住区商业可提高商业繁荣,聚集住区人气,并较少道路对居民的不利影响。幼儿园设于此处方便服务于整个社区。‥ 竖向设计正确地利用基地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保持本地化的特色,这也符合自然优先原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本案利用现有地形南低北高的有利条件,在控制土方成本的前提之下,进行局部的竖向改造,在同样的建筑间距下,可获得更好的日照条件,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景观设计亦沿场地坡度合理布置。‥ 无障碍设计住宅楼庭院之间设有地下停车库,庭院比中心绿地抬高处理,从步行入口进入住宅内部设有台阶和残疾人坡道。‥ 道路结构基地的西侧为红线宽度60米,车流量较大的龙眠大道,本案的规划沿龙眠大道利用退让距离设置住区外环主干道,有利于节约用地,并减少基地外围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影响。外环形道路和地下停车,可实现人车分流,营造小区内部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采取符合住区规模的两级式道路结构体系。住区绿地被集约用于创造良好的住区公共中心环境与宅间庭院景观环境,形成了“居住小区一宅间”的二级规划结构来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形成各具特色的居住空间环境。住区的主要道路为一环形车道,红线宽度7米,由主要道路派生进入居住单元院落的宅间小路,宽度为米,环状主路辅以支路形成鱼骨式道路骨架。注重道路结点的设计,在结点的突出部位安排对景小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居民的出行成为一种乐趣。‥ 停车设计采用沿住区主路停车、地下停车、及人防停车结合的方式,将人防地下车库出入口设于小区车行主入口附近,可有效减少住区内的车流量,将机动车辆限制在生活区域(居住单元)以外,创造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邻里交往气氛,有助于社区的统一与人际亲近。‥ 景观设计带形中心景观绿地,为老人孩子休息游乐,居民亲切交往,提供优美宜人的场所,从而达到经济与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注重居民在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既达到便捷、安全、经济的目的,亦兼顾环境及景观的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居住区规划用地M258990100%1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3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其他代征用地总建筑面积M2797611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计入面积)M258550100%1住宅建筑面积公建面积六班制幼儿园M219002沿街商业、会所M246002地下建筑面积M2212111人防地下车库M224002地下车库M218811居住户数500居住人数1750户均人口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40%机动车停车地面辆82地下辆296人防地下辆33合计辆411非机动车停车地下辆1140用地平衡表用地构成比例(%)住宅用地56.2公建用地14.6道路用地14.2公共绿地15.0住宅户型比例户型户数建筑类型层数面积(单位:m ²)A1020多层住宅5178.09A’10带电梯多层住宅178.57B100100多层住宅5139.87C100100多层住宅5119.86D1100130多层住宅589.88D23089.42E150100多层住宅586.98E25078.35F5050多层住宅551.48合计500公共服务设施指标建筑面积(m2)用地面积(m2)教育幼儿园19002700商业、物业、会所46004420市政公用水泵房36煤气调压站36箱型变电站(2)6垃圾站24建筑 设 计‥ 平面设计住宅明厅、明厕、明厨的设计满足采光通风的使用要求,所有房间保证足够的窗地比。空间序列强调动静分区,会客区与家庭区分区,内外有别,减少互相干扰。‥ 剖面设计住宅部分:采用5层的形式,层高采用米,地下停车库层高米、储藏室层高米。人防地下车库:层高米。‥ 造型设计建筑造型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注意水平方向的划分,线条的运用使立面非常丰富。坡屋面的运用使整体建筑显得更为舒展,并和周围的环境积极呼应,现代建筑元素的运用使单体在新城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活力。景观 设 计‥ 设计目标和宗旨1.创建一份集生态、环保、康体、休闲、地域认同于一体的公共环境资源与财产。2.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营造具有活力的住区景观环境,必须强化公共空间环境的中心感并有机地组合各种层次的环境空间。现代社区理论认为,要形成社区就要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社区内部就是混沌的,没有中心的环境社区的公共生活将没有内聚力,由此本案住区公共景观环境的设计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的景观设计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级层次之间有平缓的过渡。3.合理安排各景观构成要素。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景观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以求实现住区景观环境的最优化。4.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创造有明确功能要求的住区公共景观,其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的活动及居民室外健身、休闲与交往。‥ 设计内容1. 植物配置每一种植物的配置都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的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注重景观轮廓的刻画和整体构图的均衡协调、尺度的把握,以及植物色彩的季节性变化,使之能枯荣交替,长盛不衰。2.铺地设计广场铺地在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采用的铺地材料有:广场砖、砼砌块、装饰砼、石材、卵石、木材等等,力求别具匠心,富装饰美感。3. 建筑小品设计小品在住区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住区的标识。小品体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一方面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有点缀作用。结构 设 计‥ 设计依据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结构设计本工程位于南京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本工程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本工程为住宅小区(含部分公建),多层住宅采用砖混结构;公建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给排 水 设 计‥ 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住宅建筑规范》 GB5368-2005;6.《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GBJ32/J 26-2006。‥ 设计范围给水系统,污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本工程给水系统1-3采用市政管网直供的方式,4层及以上采用增压泵增压供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消防水系统根据规范,本工程采用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消防用水量按最大的一座建筑物考虑,故本次设计考虑地下车库消防用水量。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采用市政引两路DN150的进水管,在小区成环状布置,兼做市政直供给水水源,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自动喷淋为40L/S,消防水池216m3,屋顶消防水箱12 m3。电气 设 计‥ 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2、《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 GBJ32/J 26-2006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5、《住宅建筑规范》 GB5368-2005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0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甲方要求及建筑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设计范围供配电、防雷与接地、电话、网络、安防系统、有线电视等系统。‥ 负荷分级本工程消防用电、变频给水泵用电、保安监控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供配电设计本工程用电约4000KVA,从附近10KV市政电网引来两回路10KV中压电源。在会所内设置一个变配电所,小区内另外设置两座箱式变配电站。‥ 弱电系统在小区四周围墙设置电子自动巡更系统及监控摄像。在住宅的入户处设置防盗警报装置,户内对讲分机兼做入侵系统控制器呼救按钮。安防系统主机设置在小区物管中心。综合光缆和综合护套塑料市话电缆由城市通信网络引入本小区(位置及线缆规格有电信部门定),光纤配线架设在室外,采用五类八芯双绞线引入各建筑内。有线电视采用邻频传输方式,末端输出电平64±4dB。传输干线采用SKYV-75-9同轴电缆,支线采用SKYV-75-5同轴电缆。管线 综 合 设 计1、 综合的管线种类及地面向下由浅入深的埋设一般顺序为:路灯电缆、电力电缆、弱电管道(含电信、有线电视等)、燃气管道。生活给水管道(含建筑室外消防)、雨水管道及污水管道。2、 本工程管道覆土要求为路灯米,电力米,弱电米,燃气米,消防给水米,生活给水米。3、 如管道垂直方向出现交叉,须作避让处理。管道交叉避让原则为:1) 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管道;2) 可弯曲管道让不可弯曲管道;3) 分支管道(小口径管道)让主干管(大口径管道)。4、 本区给水水源分别引自西侧龙眠大道市政给水管网及南面代征道路市政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状布置,并作为小区室外消防水源。5、 根据市政压力,给水系统分两个区,低区由市政直供,高区由泵加压后供给。6、 在小区主要道路上,按照室外消防有关规范要求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给水与小区市政生活给水管网共用。室外消火栓布置间距小于120米,距道路路牙米。7、 燃气气源由小区南侧代征道路市政煤气管引入,引入管径为DN200。8、 供电电源双回路引自小区南侧代征道路,电缆穿管敷设,过路时加钢套管保护。9、 本区路灯电源由变电站接至路灯控制箱,然后由路灯控制箱分片控制。10、 本工程电信管道、有线电视等共管位,并预留宽带网管道。弱电总进线均由代征道路市政联合通信管沟引入,分别进入小区内的电话站、交接箱等。11、 本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区内生活污水由化粪池处理后经管道收集,在南侧两个排水出口进入市政污水管道,集中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12、 区内雨水分片汇水,经管道收集后,分二路接至市政雨水管内。环境 保 护‥ 减噪1.选用振动小、噪声低的水泵设备。2.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上设减振装置。3.水泵基础隔振措施。‥ 排污基地内生活污废水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人防 设 计按照不少于住区地上建筑面积的4%(2342平方米),在商业地下层设计平战结合6B级人防工程,面积2400平方米,平时为地下机动车库,战时为核6B级人防。建筑 节 能 设 计‥ 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3.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TJ08-205-2000)‥ 主要节能措施1.外墙及一层楼板(地下车库层顶板)拟采用EPS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楼梯间内墙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采用保温砂浆进行粉刷,以防出现热桥。2.屋顶拟采用EPS挤塑板保温屋面。3.外窗采用单框双层中空玻璃塑钢窗。4.入户门采用钢木复合保温门。东湖花园五号小区规划建筑设计说明发表时间:2005-08-30 11:16:39 来源:开发宗旨根据总体策划,五号小区的开发遵循“东湖大社区,美好小城镇”的宗旨,将建成东湖花园的精品小区。目标消费群为:企业主、企业高级主管、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商人、政府高级公务员以及大型企业(集团)团购为主的消费层面。户型设计东湖五区有9层和12层带电梯住宅共20栋合39个单元,其中9层住宅为7栋共10个单元,12层住宅为13栋共29个单元。东湖五区住宅共1569户,总户数中约80%为85~135平方米的普通户型,11%为大户型,9%为顶层加一户型。东湖五区户型设计是将大户型布置在临江较好位置或泳池边,以充分体现大户型的尊贵。其中511、516、518、521栋还设计有空中花园跃式住宅,其住宅层高均为米。住宅户型面积以中等面积为主,从房间数来分有二房二厅一卫、三房二厅二卫、四房二厅二卫平层住宅、底层复式住宅、顶层加一型住宅和部分空中花园住宅。住宅另外从类型来分有以下几种:平层住宅、户内错层住宅、带入户花园的平层空中花园住宅,带入户花园的跃式空中花园住宅、底层带花园平层住宅、底层带花园复式住宅、顶层带露台加一型住宅,其中平层户型占绝大多数。各种户型特点:1、平层户型:平层户型即为平面布局户型,包括一房至四房户型,其所有用房均在同一平面层内布置,功能紧凑,户内交通面积少。平层户型中513、515栋北向标准层户型的客厅阳台设计较特殊,其客厅阳台采用两层高错位阳台设计。奇数层客厅阳台与偶数层客厅阳台部分相互错位,相错部分阳台为两层高,不相错部分阳台为一层高,这样的处理除在建筑立面设计上更富变化,同时住户在使用上感觉更为开阔,得到不一样的通风采风条件。2、户内错层户型:户内错层户型其显著特点是户内客厅与餐厅、卧室、卫生间、厨房间楼面错300毫米高(即客厅部分低或高300毫米),户内功能分区明显,且形成较为丰富的室内空间景观。3、空中花园平层户型:空中花园平层户型设计除了功能紧凑、交通面积少,其主要特点是带进户花园。带进户花园住宅为先进花园(面积为18平方米左右)后进客厅类型住宅,强调室内室外景观的相互渗透,强调私家花园给住户带来贴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感受。4、空中花园跃式户型:空中花园跃式户型其特点是户内二层,面积较大,功能分区明显。底层一般设计为花园、客厅、餐厅、厨房等活动区域,并带一至两间卧室及卫生间,二层主要为主人房等卧室、书房区域。此种户型均带有约40平方米左右的进户花园。花园为二层高度,此户型将客厅、餐厅等室内空间及二层的阳台与花园空间有机的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创造了极为丰富、极为舒适写意的室内外空间,极大的提升了居住的品质。此种户型层高为米。5、底层带花园平层户型:底层带花园平层户型带一个占地约40~100平方米左右的私家户外花园,能满足住户室外活动、休闲的需求,此类户型层高均增大为米或米,其中520栋底层四户带花园住宅设计层高为米(部分为米),住户可根据需要加设二层楼板做成上下跃层住宅使用。520栋底层四户带花园住宅为加一型户型,第二层的楼板由业主自行加建。销售面积只计算第一层面积及相应公摊部分,第二层的面积不计入销售面积以内,为赠送业主部分(即买一层送一层),且其第二层面积不须计入交纳物业管理费面积范围。6、底层带花园跃层户型:此户型为底层加二层的跃层户型,并带一个占地约40~100平方米左右的私家户外花园,其特点是户内二层,面积较大,功能分区合理、明显。底层一般设计为客厅、餐厅、厨房等活动区域,并带一至两间卧房及卫生间。二层主要为主人房等卧室、书房区域。一、二层阳台立面设计为入口门廊形式,充分突出此种户型的特殊及突出入口。底层带花园住宅户型均设计为从花园直接入户(其中507栋一单元及522栋三个单元南向共八户底层带花园住宅户型因花园面向小区外部,设计为从住宅大堂入户),其花园入户小门处设对讲,建设时由开发商配置独户信报箱。此种户型配套费中不含入户门费用,又因公司考虑在五区销售中不单独收取花园围栏、小门及信报箱等的相应费用,故应在房价中将花园围栏、花园立柱(做砂岩或石材)小门等造价考虑在内。在522栋南向四户的底层带花园跃层住宅,还设计有独立的家庭娱乐室,娱乐室不直接与主要活动区(客厅、餐厅、卧房等)相连,而通过花园连廊相连,娱乐室面向花园开有宽大的落地玻璃门,别有一番天地又不影响到主要活动区,可谓是相当特殊的设计。7、顶层带露台加一型户型(部分不带露台):此种户型为坡屋顶设计的平层户型,其最高点层高设计为,住户可根据需要加设二层楼板做成上下跃层住宅使用(层高可分隔为3米和)。一层可设置客、餐厅及厨卫房间,或客厅部分为二层通高,二层部分可自行间隔成主、次卧房及卫生间。因为考虑住户将在二次装修时自行加设二层楼板作为跃层住宅使用,在坡屋顶上设计了老虎窗,即此部分面积中有大部分均能满足正常的通风采光的使用要求,其露台面积约为20~40平方米左右。顶层带露台加一型户型销售面积只计算第一层面积及相应公摊部分,第二层的面积不计入销售面积以内,为赠送业主部分(即买一层送一层),且其第二层面积不须计入交纳物业管理费面积范围。地下车库设计五号小区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设计汽车停车位约1650个,摩托车停车位约1600个,地下车库为A、B两区,共设4个出入口,其中东面2个,北面及西北面各1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均设为双向出入,地下车库内部车道均为单行道。地下车库人员交通为每栋住宅楼楼梯直下地下室,业主出入方便、顺捷,且业主车辆原则上就近停放,即哪一栋住宅的业主,其车辆停放在此栋住宅的地下车库部分。地下车库车辆出入将由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出入将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地下车库内还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整个地下车库的管理将非常完善和合理。智能系统设计五号小区为全封闭式管理,智能系统包括:1、黑白可视对讲系统:设于小区大门、单元门、地下室人员出入门及住户家中及物管处;2、智能门禁系统:设于小区大门、单元门、地下室人员出入门;3、红外线防越界报警系统:设于小区外围围墙;4、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设于地下车库出入口;将采用远距离(4~5米)感应式刷卡方式,以解决高峰期车辆出入问题;5、彩色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于小区外围、出入口大门、小区内公共区域、各住宅大堂及电梯轿厢内以及地下车库内。

这里有小区的规划与设计完整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到你这儿还有很多于此相关的毕业论文,你看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http://

当时也是莫’文网的帮忙,很快就完成了和谐社区的非物质要素集成研究宁波市镇海生态带用地调控研究增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研究基于正负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区农房更新研究石家庄市房产中介行业战略管理生态足迹法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城市新型社区导向系统开发与设计关于居住区设计规范中日照问题的研究基于GIS的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广佛都市圈经济一体化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新形势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特征及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决策及实施研究城市规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宁德市规划模式创新研究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订方法探讨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下的总体城市设计中等发达中小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评定方法与途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初探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演进与变革旧城改造中的公众参与株洲城市街区夏日温度分布与街道特征关系的研究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殖民建筑在武汉城市发展中生存方式的研究城市形态及其发展趋势以呼和浩特为例城市绿地系统中G5绿地分类及其规划设计山地环境下的城市街旁绿地设计

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认识

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下面是我整理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强调居住区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是设计的首要目的。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相认、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

2.居住区环境景观突出文脉的延续性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居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因此在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区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而营造居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住区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居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3.环境景观的艺术性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4.居住区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拓展阅读: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毕业论文

摘要:在家居小区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园林设计的概论进行了总结,对园林空间的本质、形式、封闭性以及如何处理空间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小区文化背景的定位融合到园林设计中去。作为园林设计,设计的思想应面面俱到,对形态的各个因素进行具体的了解.

关键词:设计艺术空间特性形态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美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艺术的综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重要内容。园林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园林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家居小区园林是现代丰富多彩园林中的亮点,它给园林设计师提供了更广泛创作空间。各种文化内涵、各种设计流派互相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居住环境。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小尺度的空间设计。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重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关系的处理来达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但一经连通之后,随着相互间的渗透,好像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由于形状、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当将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行走路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创造富有性格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安排序列时应注意起承转合,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主要是由下列环节构成。园林设计者在接到任务后,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然后善于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宜居人群文化及生活习惯,对整个小区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概括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构思和设想,最终完成设计。它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

方案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第一阶段,它对整个园林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立设计的思想、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小区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种使用区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广场和停车场的安排、建筑及入口的确定等内容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全面地对整个方案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确定准确的形状、尺寸、色彩和材料,完成各局部详细的平立剖面图、详图、园景的透视图、表现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施工图阶段是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根据所设计的.方案,结合各工种的要求分别制出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的各种图纸,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项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形状、材料、种类、数量、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图等。

其中,园林方案设计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即构思阶段、初步定案阶段、交流阶段、修改阶段和定案阶段。

1.构思阶段

在熟悉楼盘总体规划图纸之后,根据该楼盘开发理念及建筑风格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必须符合规划设计具体规定,同时满足开发商对楼盘在市场中的定位,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文化芬围创造具有特色园林设计。

2、初步定案阶段

初步设计出来之后,再结合园林设计规范及当地绿地规划设计要求完成初步园林设计方案。

3、交流阶段

在完成园林设计初步定案之后,由开发商组织规划、建筑、园林等部门人员对方案进行会审,充份采纳各部门意见。

4、修改阶段

经对各部门意见以及收集回来相关信息,认真修改设计方案。

5、定案阶段

经过多次意见及相关信息的采集、修改,最终完成园林设计方案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其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特性,即创作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社会性。

1.创作性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需要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者面对各种类型的生活小区,必须能够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2.系统性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因此必须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家居小区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湖水、修闲广场、绿地等等。因此,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一门系统工程。

3.全面性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担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在广泛、全面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4.社会性

家居小区园林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要求园林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三者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结合点,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园林已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为多种学科的综合体,不仅要求设计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宽的知识拓展能力。今后本人应更加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完善园林设计创作。

济南市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论文

住宅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实例分析

良好的景观设计应该把人工与自然、功能、艺术、时尚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住宅的景观设计,那么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一起来看看。

功能实用性

住宅小区景观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为住户提供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因此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人。例如,牡丹园居住区,它不仅建有功能性很强的大面积的中心绿地,而且在每栋楼宇间都设计了造型丰富、功能齐全的花园式绿地设施,住户可以在生产工作之余,尽情享受自然景观。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内所有的绿地都设计为通透的栏杆,人们的视线毫无遮挡,绿地与绿地之间遥相呼应,传递出更多的绿色信息。此外,这里还设有各类活动设施,老人可以散步赏景,儿童可以游戏玩耍。因此,我们在小区设计时,可以结合环境,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区域,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

注重生态条件,提高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发挥优劣主要依据“绿量”(“绿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就,增加叶面积也就增加了生态作用,高大乔木的绿量高于灌木,更高于草坪,树木的绿量是草坪的 4 倍。 而由乔、灌、草构成的复层结构的园林植物群落能够最佳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发挥其生态效益和功能,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 强调平面形态大变化特点,在垂直空间上注重乔灌木与被植物及草的分层结构搭配,既有利于植物的抗逆性,又达到了多样化的生态效应。 在总体布局中亦应与整个大范围空间环境一致,形成以小见大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征。

注重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

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 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主要以植物组景为主,追求颜色和季节相变,注重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魅力美。 强调生态景观相互借衬托,并注重和住宅楼的亲和力,融合,呼应,渗透。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美,才可以对住宅小区生态环境的创新和发展。

小区概况

某住宅小区位于该市的核心地段,小区建筑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少量廉租房,配以幼托、小学、会所、活动中心及沿街商业等附属功能,形成以中低层消费者群体为主的配套完备的居住小区。

小区占地约350亩,内部建筑以6层砖混住宅为主,容积率小预留绿化面积大(除小区内部绿化外西边贯通南北拥有30米宽绿化带),用地性质单纯,为创造怡人空间环境创造了条件。

景观设计构思

景观设计中构架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围绕主题立意安排多样化空间形式,并兼顾整体,同时在设计中体现了流畅浪漫的东方园林设计风格,强调了空间的流动性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了一条拉通南北的大尺度水系景观走廊,将南北两地块相连,使其保证总体上拥有一个宏观尺度,以增强小区的整体概念。同时在细部处理上将水景迂回、开合使其通而不畅,沿岸再配以活动中心、小品广场、垂柳绿化等构成细部小景点。

该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主要采用“一轴两心”的规划设计。规划根据用地状况及周边环境设计了一条由步行交通和曲项湖形成的小区发展轴线。该轴线通过一条流畅的曲线把小区南北两个中心和规划用地北侧的城市广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整个轴线灵活运用各种景观营造元素,自由的曲线和笔挺的直线相互结合;规划通过步行道路把曲项湖水面景观引入居住区内。

根据用地布局,本次规划于小区内部设置了两处中心景观广场:叠水广场与沁水苑,叠水广场位于规划用地北区中心绿地处,整个广场被水环抱,广场中央设置了雕塑花坛。广场通过富有优美曲线的木栈道嵌入曲项湖中,木栈道周围设置喷泉。在广场东北侧规划一处会所,造型为圆弧型, 2至3层,与叠水广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其北侧为活动中心,设有健身、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茶座等。

景观节点设计

1)水景小区中利用水体造景,调节小气候作为儿童溪水场所,还可以供蓄水消防之用。雕塑、喷泉、叠水、莲花、芦苇、各色驳岸、木栈台等,山石环绕,树草丛生。2)公共绿地及地形景观在公共绿地的地形设计上,注重生态水域与草坡的自然衔接。在住宅组团空间内,设计注重强调集中绿地的草坡起伏感,同时使草坡上的植被设计显得更为丰富、多层次。

3)广场景观设计小区广场是居民的主要共享空间,需要注意总体美学风格、文化内涵、生态人性的统一。

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廖德梅 司马列东“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面对日渐成熟的住宅市场和购房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们把握购房者心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纷纷打出了“景观牌”,大规模拆资修建优美悦目的景观进行产品宣传,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景观渐渐摆脱了以前只作为建筑规划的补充角色,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居住区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1)规划:居住区功能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2)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置和空间造型;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在这一秩序中,住区设计的三个阶段往往相互脱离或者联系很少,如果设计者缺乏空间观念或不考虑前一阶段的设计意图,就会出现住宅建筑与户外环境也毫无关联的情况,表现为一些琐碎的景观元素零散分布在房前屋后,虽名称花样翻新,却都大同小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广义建筑学的倡导,协调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工作者共同参加,实现三者的互动,改变单向的建筑决定论,做到既根据建筑的要求调整景观,也根据景观的需要改进建筑,并经过从建筑到景观再到建筑的多次反复,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2 景观设计要素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3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重庆龙湖“香樟林”小区保留和适当移植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3.2 明确的功能要求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3.3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深圳万科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3.4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3.6 生态的设计原则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正如美国景观学者西蒙德所说:“应该把自然(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内、河谷之畔,并于风景之中”。4 结语居住区的建设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在经历文化导向上的转型,向更加理性、科学、开放、创新的文化主流发展,寻求人性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已成为居住区发展的追求方向,并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更大程度地考虑到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这就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对住区环境营造和维护的参与性,使设计师和业主形成“互动创作”的方式,更大范围的遵循使用者的需求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建设更加体现精神特色的美好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1] 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33(6):42—43.[2] 张耕民.住宅郊区化及康城的市场定位[J].百年建筑,2002(3):3l一32.[3] 许亚文,鲁坤元,杨 慧.住宅庭院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J].住宅设计,1999(3):11.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1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城市交通运力供给的运输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加以深入探讨,并给出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关键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发展;作用;规划;关键点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于英国,扮演着协力和促进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汽车技术大幅跃进,加上公共汽车运输的普及,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越来越来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桎梏,在此情况下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逐渐式微。尽管在十九世纪之初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已发展相当成熟,但直到1863年1月10日伦敦地铁的正式投入运营,才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诞生。 城市轨道交通除了其列车的营运速度需达一定标准,车辆、路轨或操作等等都需要整体配合提升并系统化。依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拥有专有路权,全线无平交道且行车绝对安全的铁路系统,不论是改良既有轨道路线(直线化、轨距标准化),或是铺设高速新轨道,多数均必须符合1435毫米轨距的国际标准轨。其组成包括车站、隧道、桥梁、路堤、路堑、维修基地等主要结构设施及车辆、供电、电车线、标志、通信、轨道等子系统。相较于公路经常有尖峰挤塞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速、高载客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及高准点率等优点,成为近年世界开始广泛关注的新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间的替代效果,在一定范围的区域范围内,易受路况、浓雾等气候因素影响的城市公路交通运输恐失去其竞争力。 因循过去城市发展的脉络,运输系统的规划与城市的开发拓展关系紧密,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对于人口以及产业的分布可能有重大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设站可大幅改善当地的可及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周边的各项开发计划也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有相当大的直接影响。有鉴于此,许多城市均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促进城市及产业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经济发展 运输建设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地方带来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影响层面可分为交通、人口、产业三部分讨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加入既有的运输系统之后,地方之间相对交通可及性将会发生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有设站的地区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及性提升而直接影响当地的交通部门,可及性增加后,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也会受城市轨道交通的间接影响。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的各项开发计划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其方便快捷、定时定向的特点通常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其强大的人口内聚和扩散效应为地下商业带来巨大客流和商机。例如车站商铺和 广告 灯箱经营、区间通信网络使用权租赁、移动视频招商等,能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天地;此外,若地下商业资源与地面著名商场、商业区实现无缝连接,那更将使前者的交通优势与后者的品牌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立体、辐射面广的城市商业圈。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将引导城市经济向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现有土地价格刺激明显,能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加政府土地税收;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在其上兴建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商业楼盘,不但可缓解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也为城市在保持总体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大开发空间,有助于避免城市规模的无序盲目扩张;此外,还可以引导人口、产业园区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经过区域合理分布,形成不同类型组团,将城市中心地区过剩的资源疏导至城市新兴地区。前瞻网认为,城市轨道的发展和建立将带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形成中心城市,并以此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城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效益 根据相关研究 报告 可得知: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每次能源消耗为1小时,公共汽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倍,私人小汽车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较公共汽车及私人小汽车低,因而为了发展较好的交通运输系统,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世界各国交通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特殊刹车系统可在刹车时回收再生电力,可节省更多的能源,且其在专用路线上行驶,可运用外来电力牵引,无须将动力设备置于车上,加上因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钢轮间的滚动阻力较公路运输轮胎与路面的阻力为低,所以具有较佳的燃油效率。因此,能源效率高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 从历史的脉络不难发现,从前居民的生活及城市发展核心均延着交通系统扩展,车站几乎是每一个城市或市镇的经济重心。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快速跃进,安全、可靠、班次和票价都明显优于公共汽车,故诸多城市陆续以城市轨道交通做为国内重要城市的联系方式。然而,大众运输导向的城市规划理念,让许多规划者期待以大众运输系统开发新市镇或缩小城乡差距,使各区均衡发展,车站的数量及站位选择成为重要的关键决策,过多的车站数量将使系统的边际效益递减,选择太偏僻的站位若无搭配较好的辅助系统和配套 措施 ,将沦为浪费或导致人口外移现象。城市发展与大众运输的规划息息相关,若无审慎的思考,恐导致无法挽回的遗憾。 除此之外,运输系统建设涉及庞大的资金流动、复杂的范畴领域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使命,城市轨道交通做为现今炙手可热的运输工具,可望带动城市其他相关的产业,而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情形,来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这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建设 经验 中取经。例如,台湾与韩国约于同一时期决定兴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其两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达成目标:台湾的政府部门首次在国内推动BOT的兴建及营运方式,虽过程波折、舆论不断,但不失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不仅广泛引起民众和研究单位对于不同型态的公私合作方式的重视,也为其日后其他公私部门合作提供借鉴;韩国政府则花费大笔资金向法国TGV购入技术移转及人员培训,多年之后,不仅能够独立研发新的技术成果,更能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技术推销。不同的决策也导致台湾城市轨道交通和韩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两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各有优势之处,符合当地的发展。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立也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提升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沈晓阳.浅淡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03年第1期. [2]袁振洲,毛保华,于星鹤.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注意加强市郊铁路运输[J].科技导报,1996年第10期. [3]徐鹏.北京市轨道交通也庄线国产CBTC示范工程信号系统采购合同签约[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第4期. [4]朱国宏,__青,杨小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第3期. [5]刘江涛,冯雅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8期.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2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力求阐述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 引言: 目前,城市规划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 城市经济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在资源占有、地域位置、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各因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其主体性,尊重其特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地域特色,将城市规划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时,应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 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进行有力支撑,城市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城市规划的有效调控。总而言之,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能促进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不断摸索和 总结 经验中,中国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走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很有效率的引导了城市的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土地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土地开发市场所需的确定性,推动了绿地与人行道的合理划分; (2)市场经济角度,城市规划有效克服了土地开发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益; (3)发展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组织低效率的圈地发展,平衡工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进农村向城市转换以及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项目为例,济南市为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而规划建设,该项目规划选址于当时尚未大面积开发的济南城市东部区域,它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动了周边住宅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而且带动整个东部城区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全运会之后,它成了民众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再以济南西客站项目和济南 文化 艺术中心项目为例,这两个相继规划和建设的项目,选址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济南城市西部区域,它们的建设,拆迁了大量棚户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加上之后配套基础设施和路网的完善,带动了整个西部片区快速发展,成为了济南新的地标,成为济南近期投资热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区域。 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环保、低碳生态型发展 城市发展建设是具有长期性的,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功能性需求,还要能够反映人文需求,所以我们应努力建立生态型城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城市形象建设,都应该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反之亦然,个别城市的城市规划制定或管理者,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获取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时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对社会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废气废水超标排放,滥砍滥伐使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大幅度削减等成了获取这一系列利益的代价,这样的愚蠢行为到最后带来的将会是惨痛的教训。科学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非常好的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三、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固有弱点和缺陷,城市规划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专门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经济利益动机相对薄弱,它也无法最终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否。所以,政府在进行经济干预或城市规划时效率较低下。 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的双重影响。 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发展实行政治干预,而城市规划人员只负责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人员的权力范围有限,无法最终主导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最终决策。所以,政府的干预行为对规划管理上的倾向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某些政治集团或者企业团体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 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加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一般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人为干预也许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 四、寻求城市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规划的行之有效 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状况不断涌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不断调整策略,及时修改规划中的不成熟部分,真正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引导,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又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迎接困难,面对挑战,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适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补充,使规划科学合理,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如在规划时不能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擅自将原本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用地改变为停车场用地。 合理规划居住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出行的便捷。 将工业化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进行新型工业化部署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状况和城镇化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工业布局。城市在进行工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厂址的选地,实现工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形成专业的工业聚集区,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实现商业、服务业以及住宅区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发展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拓宽融资 渠道 ,尽可能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地下网管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征土地的管理,规定土地建设期限,对于拖延建设期限的单位和企业法人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求缴纳延迟赔偿金。规划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制定最高建设期限,杜绝炒地现象的泛滥。 总结: 城市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经济朝着适应原有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前进,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成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引导,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 [2]贾晶晶;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1(04) [3]高中清;__勇;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1) [4]耿毓修.对城市规划的几点研究[D].三联出版社.2010(8). [5]涂军飞.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4). [6]冯现学.浅析如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居住区规划毕业论文模板

这里有小区的规划与设计完整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到你这儿还有很多于此相关的毕业论文,你看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http://

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廖德梅 司马列东“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面对日渐成熟的住宅市场和购房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们把握购房者心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纷纷打出了“景观牌”,大规模拆资修建优美悦目的景观进行产品宣传,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景观渐渐摆脱了以前只作为建筑规划的补充角色,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住宅建设与景观有共同的目的: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拥有美好的环境,城市才真正人性化并适宜人类居住,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作了一些思考,并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居住区景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1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程序当前大多数住区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居住区规划(控规和详规)一建筑设计一景观设计。对这种过程的一般理解为:1)规划:居住区功能划分、住宅、服务配套(交通)设施、规模和定位;2)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置和空间造型;3)景观设计:绿化配置、硬质景观与游憩设施的功能布置和造型设计。在这一秩序中,住区设计的三个阶段往往相互脱离或者联系很少,如果设计者缺乏空间观念或不考虑前一阶段的设计意图,就会出现住宅建筑与户外环境也毫无关联的情况,表现为一些琐碎的景观元素零散分布在房前屋后,虽名称花样翻新,却都大同小异,居住区景观建设应该根据广义建筑学的倡导,协调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工作者共同参加,实现三者的互动,改变单向的建筑决定论,做到既根据建筑的要求调整景观,也根据景观的需要改进建筑,并经过从建筑到景观再到建筑的多次反复,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生。2 景观设计要素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还包括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水体设计、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照明设计、室外家具与小品设计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以求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3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3.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重庆龙湖“香樟林”小区保留和适当移植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3.2 明确的功能要求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的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3.3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才使得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如具有巴渝民居特色的住区,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语汇,景观设计应崇尚“自然天成”“依山就势”“随高就低”的艺术效果;如深圳万科房地产开发的深圳“第五园”,第五园的原创现代中式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现代中式住宅院落,让天井、前庭、后院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面,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对中式传统住宅形式进行现代手法的演绎,展现了项目对实现人文自然的现代中式居住观的追求和探索,整个项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的亲和感。3.4 强化中心、创造层次感和围合感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应着重于强化中心景观;层次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看人”(交流渴望)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3.6 生态的设计原则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正如美国景观学者西蒙德所说:“应该把自然(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内、河谷之畔,并于风景之中”。4 结语居住区的建设反映了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在经历文化导向上的转型,向更加理性、科学、开放、创新的文化主流发展,寻求人性化、高品质、个性化的景观环境已成为居住区发展的追求方向,并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更大程度地考虑到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这就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对住区环境营造和维护的参与性,使设计师和业主形成“互动创作”的方式,更大范围的遵循使用者的需求与情感体现,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建设更加体现精神特色的美好环境,是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参考文献:[1] 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33(6):42—43.[2] 张耕民.住宅郊区化及康城的市场定位[J].百年建筑,2002(3):3l一32.[3] 许亚文,鲁坤元,杨 慧.住宅庭院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J].住宅设计,1999(3):11.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希望有的可以把word文档发给我,谢谢

城市居住区规划论文题目

这里有一篇范文,其他的可以到这个网站上找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本文出自: 能源世界网 作者: dao20022 点击率: 537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2.道路 设计在线.中国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3.驳岸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4.铺地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3创新发展的布局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自然因素让位给智力因素,创新能力愈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杭州要保护和发展其为浙江省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的战略作用,必须着力增强创新功能,真正成为“求知创业”的天堂。增强创新功能,首先要培育和增强创新源,其工作重心更多的是指创造吸引人才、资本等先进要素的机制和环境。 4.城市建筑 打好“品位牌”,彰显艺术特征。城市应当成为开放式建筑工艺品博物馆,绝大多数城市建筑物都应当按照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标准来打造。市政府、车站、学校、艺术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要按照建筑工艺品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临街建筑物应当讲究优美的造型、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色调。整个城市和每一条街道都要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调、高度等因素有明确的要求,反对出现建筑造型的克隆和雷同,赋予城市建筑物文化艺术生命,努力建造中西合壁、富于特色和个性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5.现代生态规划的内涵 现代生态规划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想协调,并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成熟,生态学的3个基本原则基本上可以作为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整体性原则。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生态规划,都十分强调宏观的整体效益,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中某一方面效益的增加,而是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并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全局性。 循环再生原则。将自然界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富集、转化、分解和在生过程应用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及生态规划中,使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获得最佳利用,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健康几居住环境,使废弃物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降至最底。 区域分异原则。生态建设与生态规划均强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地域分异,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指定不同的生态建设和生态规划方针,对不同的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6.生态城市设计 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实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拥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的特点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点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的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 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是使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 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设置中央绿地。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7.结论 总之,城市规划是科学严谨的,是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值得深思的课题,为将来留下什么样的建筑艺术,为人们的生活打造什么样的生活氛围,为可持续发展做什么样的努力。关注城市规划,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做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题目不好,要是 可持续的景观设计之类的题目可能会好写点

环境设计专业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在一篇论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一般根据论文题目来写作提纲,根据提纲写作论文正文,下面是环境设计专业论文题目,欢迎参考阅读!

1、植物配置与居住区景观设计

2、大学校园景观小品设计

3、城市家具与景观设计

4、城市公共交通空间中的环境标识语言

5、校园环境中的广场设计

6、城市高层住宅的空中花园设计

7、“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8、手绘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9、公共艺术——从美化环境到重塑城市

10、环境设计与植物景观的艺术语言

11、城市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12、居住区的无障碍设计

13、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4、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15、“后现代”风格在景观设计中应用

1、展示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2、色彩设计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

3、装饰材料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4、照明设计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5、传统装饰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6、“人性化”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7、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

8、公共空间中的空间美感研究

9、陈设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10、关注人的健康——将生态引入室内设计

11、论酒店大堂的“光色”设计

12、家居设计元素——室内绿化研究

13、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室内设计情感的表达.

14、大学集体宿舍的室内设计和智能话探讨

15、“新古典”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低碳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2、“绿色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光影对建筑空间塑造的影响

4、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5、传统民居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6、别墅设计空间研究

7、传统四合院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8、色彩语言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9、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

一、广告与文化:

1、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2、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

3、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

4、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

5、广告的韵味与品味

6、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7、广告中的人文主义表现

8、文化因素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9、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10、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11、广告中(怀旧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表现

12、现代社会亚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广告中的应用

13、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二、广告创意与构思:

1、广告创意艺术谈

2、创意就在你身边——广告创意的几种方法及其应用

3、创意与生活经验

4、广告创意的设计要求

5、(恐惧、悬念、幽默、拟人等)技巧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6、广告的“神似”与“形似”

7、公益类广告的创意与构思特点

8、动画脚本的`构思与设计

三、广告表现:

1、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2、谈平面设计的本土语言

3、图形创意的表现在广告中的运用

4、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5、平面广告中色彩要素与人的情感联系

6、多媒体广告与平面广告的表现特点

9、计算机数码技术与手绘原创结合

10、平面广告的形式美

11、动漫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

12、视觉传达的艺术手法

13、构成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14、广告作品中节奏感的控制

15、网络媒体在当今广告行业的应用

16、公益类广告的表现手法

17、Flash广告的使用与特点

18、技术突破与艺术表现的结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