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钢琴方面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钢琴方面的毕业论文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 关于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探究 一、选题背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学习钢琴的人数越来越多。各类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年轻的钢琴老师也在逐年增加,钢琴变得越来越普及。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年轻的钢琴老师的手指练习却只停留在钢琴启蒙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钢琴手指练习利用率虽高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借鉴国外教材数量上有一定局限性。其次,我国钢琴指法练习的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体系,使得钢琴的学习者在使用手指练习册方面没有自觉性,或是在手指练习中找不到适合自身的、适合不同时期各个曲目的应对方式。同时,因为钢琴手指练习法种类和方式五花八门,使得国内外钢琴学习者在指法练习上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手指练习法,而本文通过对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研究分析,来告诉钢琴练习者如何找到适合不同特点的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且系统的手指练习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钢琴的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有其本身严密的逻辑系统顺序和认识发展规律。一个合格的钢琴演奏人才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逐步提高。俗话说“基础越厚实,上面盖的楼就可以越高”,就是这个道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学经验,根据不同钢琴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可以说不同的人的身材比例、四肢的灵活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所具备的演奏条件也并不一样。身体条件的差异,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手指上力量不匀、不够灵活、配合困难、相互牵制又不独立的情况。所以钢琴学习者在手指练习方面要保持经常的锻炼才能有效克服演奏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上的困难。无论是作为听众或者是演奏家都知道,精彩的音乐诠释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致、细腻地刻画出作曲家对于音乐形象、音乐情感,而这一切都需要无与伦比的技巧,可以说,如果没有非凡的技巧,音乐的表现就几乎为零。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所有伟大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中,每一句句子都需要钢琴演奏者的精雕细琢,以此呈现出完美的感觉。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 技术训练是任何一位从事钢琴演奏者在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基本的技术训练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相应的回报。我的导师曾经对我说过:“在正式练琴之前,手指练习是极为重要的!!!”这好比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大赛之前都要有相应的热身运动一样。在我们日常的练琴中,合理分配练琴中作品与“热身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天有四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那么前一个小时的基本手指练习的“热身”是极为重要的。有了热身手指彻底活动开了,余下的练琴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升,甚至花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三个乃至四个小时的练琴效果。从业余的考级中我们看到音阶、和弦、琶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考试项目,作为专业院校学生技术考核中也同样会考这样的项目。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演奏得人技术训练对于任何层次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训练是不同层次人群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在很多业余学生从不或很少进行技术训练练习,有些人只是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应考级要求弹奏相应的几个调的技术练习,更有甚者对调性感全无,只了解从什么音到什么音的位置。更别提这种技术练习中对自己会有什么作用?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平常的学习及练琴中就放弃这个部分了。这部分对基本功的忽视的人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技术生硬、进步缓慢、练琴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技术练习上下苦功夫,他们的苦练所带来的甜头就是在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取得了飞跃,并且一直不断的进步着,也同时获得相应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是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中越多越好。针对技术训练的教材很多,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针对技术练习的主要是法国的'教材《哈农》、上海音乐学院陈庆丰教授的《钢琴音阶琶音和弦》、法国科尔托的《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施那贝尔的老师、奥地利的施密特《钢琴手指练习》,这些在通常的钢琴教学中这些教材被人们广泛所使用。笔者论文中介绍的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不仅仅涵盖以上教材中的侧重点,而且还立足二十世纪音乐语汇创造出新的训练方法。二十世纪存在着许多新的语言,因此我们再训练中有不同于其他音乐风格的特征,因此选用一本合适于技术练习的教材对演奏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鲁道夫·甘茨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早年求学于苏黎世音乐学院与 Friedrich Hegar(弗兰德里奇·黑格尔)学习大提琴,然后又与 Robert Freund(罗伯特·弗里德)学习钢琴,他又同时在洛桑音乐学院与 Charles Blanchet(卡雷斯·布兰切特)学习作曲。在 12 岁时就被公众成称为大提琴家,在 16 岁时也被称为钢琴家。1896 年 3 月 20 号,在洛桑首演拉赫玛尼诺夫升 C 小调前奏曲,6 月 24 号,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同时获得艺术家文凭。在 1897-1898 年期间,他在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斯特拉斯堡拜在 F. Blumer(F·布拉莫)学习钢琴,在 1899 年鲁道夫·甘茨参加在柏林的专业钢琴课程并跟随 Ferruccio Busoni(费鲁奇奥·布索尼)学习钢琴。1901 年至 1905 年鲁道夫·甘茨去了美国并以教授身份加入芝加哥音乐学校任芝加哥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905-1908 年,鲁道夫甘茨在美国与加拿大讲座多次。1921 年至 1927 年出任圣路易斯音乐总监并且担任圣路易斯管弦乐团指挥之后他便往返于美国、欧洲相继巡回演出。1929 年任芝加哥音乐学院负责人,1933 年成为芝加哥音乐学院校长,他邀请了阿诺尔德·勋伯格来任教,但是勋伯格的健康原因不适合他在芝加哥生活。他在 1938 至 1949 年期间,他与纽约爱乐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一同成功举办了年轻艺术家系列音乐会,同时他还是芝加哥音乐学校的钢琴系主任。1954年虽然他从芝加哥大学退休,但是直到 90 多岁,他仍兢兢业业的为学生授课。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钢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音乐。每个时期的乐曲风格虽然都有很大差异,但是乐曲的发展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以创新得来的,所以对于技术上的要求确实是承前启后的,而且难度系数也是越来越高。本文以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为切入点,以此本钢琴手指练习教材的“现代”和“特殊”两个关键词作为文章为两大亮点,整合每个章节的练习侧重点和各种不同技术所对应的钢琴作品的适用性进行综合分析,用来阐述其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利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绪论 7-11 研究目的背景、方法及思路 7-10 研究目的 7-9 研究背景 9 研究方法 9-10 研究思路 10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第2章 鲁道夫·甘茨生平 11-15 求学和工作经历: 11 演出经历 11-12 音乐创作与著作 12-13 录音 13 教学成果 13-15 第3章 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成书背景及简介 15-21 成书背景 15-17 教学考虑 15 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 15-17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简介 17-21 慢练的重要性 17-18 指法的选择 18-21 第4章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技术要点分析 21-57 针对书名中“特殊”的诠释 21-49 “人有我特”——关于手指的独立性训练 21-35 “人无我有”——个性化的训练指导 35-49 针对书名中“现代”的诠释 49-57 关于“现代八度”的技术训练 50-52 “音簇”技术 52-53 “现代三和弦”的练习 53-55 双调性音阶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RUDOLPH GANZ 《A MUSICAL PIONEER_JEANNE COLETTE COLLESTER》 [2]Charles Louis Hnon,John W.(COP) Schaum:《Hanon-schaumAlfred MusicPublishing》 [3]MASTERCLASS:《How to make Hanon''s piano exercises workfor youInternational Piano》 [4][美]Ingrid Jacobson , Czerny &Hanon—《PianoStudies Selected for Technique and Musicalitys Alfred Music Publishing》 [5]Jim Samson “Virtuosity and the MusicalWork. The TranscendentalStudies of Liszt”,University of [6]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7]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 [8][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法]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0][美]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1.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3.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 艺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 传媒专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 基于Android音乐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8. 舞蹈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

钢琴的魅力初三议论文800字篇一

我常陶醉于悠悠琴声中,徜徉于黑白琴键间。那优美的琴声奏响那些美好的日子······

小时候,妈妈领着我,认识了钢琴。第一次坐在钢琴前,抚上黑白分明的琴键,在老师的指导下,敲响一个个动听的音符,仿佛置身森林,清新、祥和,钢琴的声音犹如鸟儿的歌声,清脆、婉转,把我的魂都勾走了。虽处于炎炎夏日,但我也兴味盎然。好似有海风拂过耳畔,苍苍凉凉。

“勤学”少不了“苦练”。那时,我家尚未买琴,妈妈把我放在租的琴房里,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我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钢琴,带着满怀的激动敲响了琴键。悠扬的琴声在我的耳畔萦绕,带着冰激凌那醉人的香味,带着徐徐清风那惬意的凉爽,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初学的曲子非常简单,弹上几遍就可熟能生巧。但学了一段时间后,曲子更长了,音符更多了,节奏更新颖了,弹起来总是磕磕绊绊,刺耳的声音使我心烦意乱,我甚至开始发呆。一次练琴,老师教的曲子我总弹不好,我干脆就不想练了,再搬来一张椅子,与琴椅拼在一起,躺在上面,闭目养神,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恰好接近妈妈来接我的时间,我就装模作样地敲一串音符,防备妈妈的“突袭”。此后,我便经常这样做,老师面前也只好支支吾吾地应付几句。

一次周末,妈妈忽然问我:“琴学的怎么样了?”我半虚半实地答道:“我不太会看谱······”妈妈拿出我的琴谱,指着上面的音符认认真真道:“这个是‘哆’,这个是‘来’,哪个是‘咪’······”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不吃饭了,你赶紧吃了去练琴,我还有事要出去。”望着妈妈匆匆而去的背影,我愧疚极了,琴声悠悠又盘旋于身旁。

又一周过去,我坐在钢琴前,虽然依旧是尖锐的琴声,但我一点儿不灰心。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总有一个闪闪发光的音符在跳跃,悠悠琴声在耳边回荡。我没有再睡觉,因为我置身音符的海洋,如痴如醉,早已忘却了双手的酸痛。那心中的音符,吸引着我,走进音乐的世界。

几个月后,我的琴技突飞猛进,不仅醉了自己,也醉了妈妈,醉了家人。

那悠悠琴声,时刻荡漾在我的脑海里,它奏响了我的恒心和毅力。

钢琴的魅力初三议论文800字篇二

每个人羡慕他人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变自己,造就让别人羡慕自己的机会……成长的路上,这几乎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许多人幸运地成为我羡慕的对象,例如那些能拉出狂野奔放的二胡曲子的;那些能弹奏出恬静优雅的琵琶曲子的;那些能吹出委婉悠扬的笛子曲子的。可最让我惊羡的还是世界钢琴演奏家——朗朗,他十指轻抚,在黑白琴键上随心所欲地驾驭乐器——钢琴。我时常幻想着哪天我也能像他那样……

五年级开始接触钢琴,我故意瞒着同学,目的就是想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看到有朝一日让人羡慕的我。一开始从“哆”学起,一个简单的音符,一首简易的乐曲都让我激起奋斗的小感动,我感觉自己离朗朗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可渐渐地,学得越来越难,学业也越来越重。一首本来很快学会的曲子却花了我足足一个月的时间,老师有时也委婉地说我节奏感不强,要学好钢琴可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那时候的我,浮起来想放弃的念头。想让同学羡慕的那个“理想”早已消失在云霄天外去了。整整一个暑假,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钢琴,或许仅仅是因为父母的期待和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莫名的挣扎和坚持。直到星海学院在读生,钢琴十级的小姨来我家做客。她好像看出我对学钢琴的迷惑不解,可她并没有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是随即弹奏一曲《天空之城》。短短几分钟,随着律动的钢琴声,我仿佛看到那个熟悉的电影画面,那个没有硝烟、宁静安详的世界。琴声在屋子回荡,它时而轻盈、柔婉,如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唤醒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向往;时而强烈、粗狂,如一把利剑,仿佛是在痛泣残酷无情的战争。

一曲终了,我久久沉浸在钢琴声里,仿佛在无痕中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学钢琴不仅仅为了得到别人的羡慕,而是为了安慰那些受伤痛苦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并且让他们随着美妙的琴声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醒悟的我,内心仿似更强大,一股无形的动力鼓励我继续前行。于是,我每天准时练琴,不用父母催促,不单一味地练习一些老师布置的曲目,一些充满温暖的歌曲也常被我努力自学着,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些曲子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安慰。

对于学钢琴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尽管一开始,我只是抱着让别人羡慕的稚嫩动机,中途想放弃时也只是为了不致于遭到父母责备而苦苦挣扎坚持,可最后自愿为此努力,还是钢琴本身的魅力,是它让我懂得艺术的深沉含义与无穷的渲染力。

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它是世界的,同时世界也是它的;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它改变了你,提升了我,也无声地改造了世界;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在这个躁动的世界里,它如一方净土,孕育着天然、纯净的精神食粮。我愿随这永恒的追求,在成长的路上不懈地努力。

钢琴的魅力初三议论文800字篇三

我是四年级开始学钢琴的。那时,周围的同学都学了点儿东西,有的学舞蹈,有的学声乐,有的学长笛,有的学古筝,好像不学点什么就是稀有动物。我也在妈妈的百般劝说之下选择了学钢琴。

我选择钢琴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弹钢琴,而是钢琴本身比较有趣儿。如果你把琴盖打开,可以看到一个个小木槌儿象一只只小鸡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随着旋律,不同的小木槌儿会弹出来,仿佛一只只小鸡在啄食,就象一个自动化养鸡场,真是太有趣了。

可是这一选择,却让我付出了代价。我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下学后随意玩耍、任意做手工了。每天要至少练一个小时的琴。而且那些音符总是那么调皮捣蛋,连我的手指都不听我使唤,我只有想着钢琴里那一只只可爱的小鸡,才能勉强地弹下去。渐渐地,老师的批评和妈妈的抱怨使我对钢琴的兴趣几乎荡然无存。就连那自动化养鸡场也不能引起我的兴趣了。

就在这时,我以前的钢琴老师要离开深圳,我听到后欢呼雀跃。可是从不轻易善罢甘休的妈妈就像如来佛手掌那般,就算我能飞三十万六千里,也逃不出她的手心。她又费劲周折给我找了一个新老师,我就像一只无助的小虫子一样,又被粘在了老师精心织成的蜘蛛网上。

而妈妈自从读了《郎朗的传记》,也显然有了许多心得。她说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郎朗,但学习音乐对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从此她跟我一起上课的时候,笔记做得更仔细了。我练琴的时候她也总给我提出一些建议,使我的练琴效率提高了很多。渐渐的,我不断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而钢琴里那些小鸡们也好像死而复生了,为我的曲子增加了许多活力。平时我每天弹两个小时,放假时每天要弹三个小时以上,但我并不觉得枯燥和失去自由,想象音乐背后的故事和作曲家的性格使我得到了更大的乐趣。有一次弹肖邦的小夜曲,其中一段很忧伤,我立刻想到了刚看过的肖淑妃和王皇后的故事,弹的时候,就有了如泣如诉的感觉。

现在,我再也不讨厌弹钢琴了。而学琴不到两年,老师已经给我八级的曲子弹了,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感谢老师的蜘蛛网,感谢妈妈的魔爪,还有,钢琴里那一只只陪伴我的小鸡。

钢琴的魅力初三议论文800字篇四

小草在阳光的沐浴下发芽长叶;花朵在阳光的沐浴下绽放笑脸;我也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在我的书桌上排放着一个相框,上面是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我穿着一件黑色的小西装,脖子上系着一条蓝色的小领结坐着弹钢琴。黑白的琴键多么醒目,我的神情是多么投入。我喜欢弹钢琴,从第一眼看见就喜欢上了。

那时我才五岁。一天跟妈妈路过一家钢琴店,店里有人在表演弹钢琴,悠扬的琴声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痴迷地站在店门口倾听,仍凭妈妈怎么拉拽,我都无法挪动脚步。就这样妈妈给我报了钢琴班,我的学琴生涯开始了。

刚开始上课时,学的是简单音符。我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的很快,钢琴在我的小手下很快能弹出简单悠扬的节奏。学习不单是快乐的也有艰辛。上了几节课之后,课程逐渐加重。五线谱上的那些小蝌蚪密密麻麻的,像调皮的青蛙似得上蹿下跳,我常常把它们几个兄弟姐妹弄混了。它们不仅让我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也让我变得心烦意乱。不但如此,那些复杂,变化多端的节奏更是让我手忙脚乱,特别是双手合奏,左手右手不一致;大脑和小脑配合不当的时候,我更加地顾此失彼,蕉头烂额,再加上那长时间枯燥无味地坐在钢琴前,弹着那些重复又重复的练习曲,当初学琴的那种动力渐渐地消失了。

那段时间不管妈妈怎么威胁,哄,甚至最后拿着棍子坐在我旁边,我都没办法重新找回当初的信心。渐渐地,我的课程落下了很多,那时我沮丧极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当初跟我一起学琴的小朋友都弹得非常好,那黑白相间的棋子在他们的手中弹出,流入了我的心田。这时我不禁想到:“为什么他们能做到的事,而我不能做到?我并不比他们笨啊?”就这样我重拾信心,不断学习,不断攻克一个个困难,不断进步着。

现在的我不仅能弹奏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而且在弹琴的过程中我享受着音乐的优雅,陶冶着自己的情操。

学琴,不仅丰富我的生活,也锻炼我的意志。世上无难事,坚持就会成功。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踏板被人称为钢琴的灵魂。”从鲁宾斯坦的这一名言我们不难看出钢琴踏板的运用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但是关于踏板使用方面的文献却寥若晨星。在钢琴教学,尤其是初、中级程度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系统的教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只是在需要学生使用踏板时才会零碎的作出一些指导。而这样导致的诸如:只顾踩踏板而不及时放、为追求所谓的“气势”“热闹”而胡乱的使用踏板、更有甚者将踏板作为技术缺陷,力度不足的掩饰等毛病。有鉴于此,我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多年来在钢琴学习上的一些心得对钢琴踏板的运用做一番探讨,有不足和疏漏之处还望予以斧正。 一.踏板的基本功能 钢琴踏板的使用是弹奏方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弹奏的声音、色彩和风格。因此在谈钢琴踏板的使用技巧之前,有必要先简介一下钢琴踏板的最基本的功能。 1、右踏板是延音踏板,一踩下去,钢琴里的制音器全部打开,所有弹到的音就会延长。当脚一抬起来,制音器又压在琴弦上,音的延长就中止。 2、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na cord) 在一般家用立式钢琴上,踩下左踏板,琴槌整个往前挪一些,离琴弦的距离就缩短了,声音相应就弱了。在演奏用的三角钢琴上,一旦踩下左踏板,则是整个键盘向右稍挪动。在三角钢琴上原来每个琴槌应击中三根弦,踩了左踏板以后,整套琴锤就会稍向左侧移动,这时琴槌只能击一根弦了。这样声音不但弱多了,而且产生了不同的音色变化。所以有时乐谱上标明"一根弦"或"三根弦"就是表示用左踏板式是放开左踏板。由于左踏板在演奏琴上能作出这样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 3、中踏板最经常地的被称做延长音踏板(sostenuto)。在立式钢琴上,它会使击弦机上方一块厚绒降下来,挡在琴槌与琴弦之间,这样弹出来的声音就小得只有自己听得见,屋外的人则听不见,这是为了不影响别人,没有演奏上的意义。而在演奏用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与在立式琴上的作用完全不同。这个踏板的作用有点象巴罗克时期乐队里的通奏低音。用来支持旋律声部的流动,换句话说,如果钢琴的高音声部极为复杂,但是左手的跨度又很大,必须弹奏低音(控制和声节奏)需要将低音延长,如此一来,钢琴家就不能两头兼顾(因为没有第三之手),这时候,左踏板的优势就极为明显了!它的作用就是在这是发挥了出来。钢琴家踩住这个踏板,再弹低音,这个低音就会被持续(而不象右踏板那样使整架钢琴当时发出的音都延长)然后,在这个低音的支持下,就能很从容的弹奏较高声部的曲调。所以,这踏板就是解放左手,有目的的减低弹奏难度的踏板。 二.踏板运用的基本技巧 首先有必要补充一下一些踏板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 1.脚的位置 脚的位置在使用踏板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演奏当中脚的错误位置会妨碍脚和手之间的敏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只脚使用两个踏板的时候,如有时需要这样用中踏板和左踏板时。正确的方法是脚应放在能使最大的压力点来自脚趾和脚的交界处的位置上。不要太靠近钢琴,脚尖几乎顶着琴板,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也不要偏远,只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塌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要离开地面,以脚踝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放起来。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如果为了放得干净也可以稍离一点点。 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踏板使用的一些基本技巧 由于我们常用的是右踏板,而另外两个踏板的使用比较少见。因此我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主要对于右踏板的使用技巧进行分析。(附表 ) 1. 踏板,又称节奏踏板或重音踏板,在这个技巧中踏板与一个和声同时被踩下去,在下一个和声前一刹那被放掉,然后再和下面新的和声发声的同时踩下去。适用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中,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浑厚共鸣的效果。在肖邦《前奏曲》OP.28 NO.20中由于整首乐曲都是柱式和声连接,属于一种进行曲风格,如果使用音后踏板就会使得旋律变得过于连贯,而失去乐曲本身的那种类似沉重步伐的效果,因而在踏板法的选用上要使用直踏板,一个和声一换。(本身乐谱上也有标记要使用直踏板)(谱例 肖邦 《前奏曲》OP.28 NO.20) 舞曲风格的乐曲踏板的使用在于表现舞蹈风格的特点,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中4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前3小节踏板踩在节奏重拍上,而第4小节踩在节奏弱拍上这是和蒙古舞蹈的舞步相一致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 舞曲》) 2. 音踏板 我们常说的“切分踏板”和“跟随踏板”,两者和“连音踏板”都是一回事,即连奏中的更换踏板。“切分”的意思是,弹奏连奏中的第2个音时,手往下时,脚往上(而后再踩下),类似切分音的节奏。跟随的意思是,脚跟着第2个音弹下后重新踩下的。——目的都是一个,连上两个音,又不使前后音相混。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它的最简单的应用是出现于当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时。如果想要清楚的换好踏板,没有以前的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的步骤是必要的: (1)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 (2)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 (3)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旋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经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 (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 (5)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在格里格的《致春天》 中右手的和弦是在模仿春风在吹拂的效果,如果使用直踏板那么就无法表现这种意境,但是如果使用如图示中的方式来踩踏板的话可以使的右手的和声进行更加连贯。(格里格 《致春天》 ) 当然在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变化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踏板的清楚更换的时候是可以把踏板提前抬起的。如在肖邦《夜曲》 中象谱例中所标识的那样,既可以使和弦在衔接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也不会由于将踏板踩到新和弦出现后所带来的声音浑浊的效果。(谱例) 3. 抖动踏板,又称颤音踏板。是利用脚在踏板上快速的,相当浅的踩动(附表) 这种踏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追求特殊的音色,或降低声音的亮度。 在肖邦《奏鸣曲》的最后乐章中,为表现一种“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4. 全踏板,半踏板这是基于踩踏板的深浅而言的。全踏板即将踏板踩到底,是音响获得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当乐曲的和声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时,而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用很小的动作,把踏板放起一半,然后迅速踩下,以获得既使低音长久,又使高音纯净的效果。还有将踏板踩1/4 1/3 1/2 3/4 等用法来使钢琴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变化,从而使音乐更加完美,音色更加丰满。这对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正确理解及脚下的工夫深浅与灵敏的听觉要求很高了。 5. 有一种跟脚没有太大关系的“手指踏板法”: 每一个断奏的音下键到底不放并且不需脚踏板的帮助从而使击弦机不归位——弦的震动持续,和踏板的效果一样而且不会与其他音符浑浊成一团,这多在谱面的连线处且尤其是没有踏板的地方(比如赋格)使用 要注意:保持不放的下的过程和触键的位置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 三.踏板的运用 对于如何选用踏板我们应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和声的变化 乐曲中随着和声的变换而变换踏板,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常识。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对乐曲的和声变换有所了解,以选择正确的踏板使用方法,如果对乐曲的和声没有做出恰当的分析,那么所选择的踏板使用方法就有可能不恰当,造成声音混乱,破坏演奏的效果。因此正确而恰当的和声分析是关系到踏板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根源。使用时必须在和声的每一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瞬间放掉踏板,然后在弹新的和声的瞬间精确的踩下踏板。如果采用适当的速度,声音就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和声的音响会填满踏板更换之间的空隙,使和声清楚连贯。尤其是演奏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作品中,这种更换踏板的方法增强了和弦的效果,不免了声音的浑浊。如柴科夫斯基的《四月》中每小节换一次和声,踏板也每小节换一次。

关于钢琴的毕业论文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毕业论文关于钢琴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 关于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探究

一、选题背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学习钢琴的人数越来越多。各类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年轻的钢琴老师也在逐年增加,钢琴变得越来越普及。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年轻的钢琴老师的手指练习却只停留在钢琴启蒙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钢琴手指练习利用率虽高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借鉴国外教材数量上有一定局限性。其次,我国钢琴指法练习的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体系,使得钢琴的学习者在使用手指练习册方面没有自觉性,或是在手指练习中找不到适合自身的、适合不同时期各个曲目的应对方式。同时,因为钢琴手指练习法种类和方式五花八门,使得国内外钢琴学习者在指法练习上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手指练习法,而本文通过对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研究分析,来告诉钢琴练习者如何找到适合不同特点的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且系统的手指练习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钢琴的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有其本身严密的逻辑系统顺序和认识发展规律。一个合格的钢琴演奏人才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逐步提高。俗话说“基础越厚实,上面盖的楼就可以越高”,就是这个道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学经验,根据不同钢琴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可以说不同的人的身材比例、四肢的灵活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所具备的演奏条件也并不一样。身体条件的差异,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手指上力量不匀、不够灵活、配合困难、相互牵制又不独立的情况。所以钢琴学习者在手指练习方面要保持经常的锻炼才能有效克服演奏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上的困难。无论是作为听众或者是演奏家都知道,精彩的音乐诠释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致、细腻地刻画出作曲家对于音乐形象、音乐情感,而这一切都需要无与伦比的技巧,可以说,如果没有非凡的技巧,音乐的表现就几乎为零。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所有伟大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中,每一句句子都需要钢琴演奏者的精雕细琢,以此呈现出完美的感觉。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

技术训练是任何一位从事钢琴演奏者在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基本的技术训练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相应的回报。我的导师曾经对我说过:“在正式练琴之前,手指练习是极为重要的!!!”这好比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大赛之前都要有相应的热身运动一样。在我们日常的练琴中,合理分配练琴中作品与“热身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天有四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那么前一个小时的基本手指练习的“热身”是极为重要的。有了热身手指彻底活动开了,余下的练琴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升,甚至花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三个乃至四个小时的练琴效果。从业余的考级中我们看到音阶、和弦、琶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考试项目,作为专业院校学生技术考核中也同样会考这样的项目。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演奏得人技术训练对于任何层次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训练是不同层次人群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在很多业余学生从不或很少进行技术训练练习,有些人只是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应考级要求弹奏相应的几个调的技术练习,更有甚者对调性感全无,只了解从什么音到什么音的位置。更别提这种技术练习中对自己会有什么作用?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平常的学习及练琴中就放弃这个部分了。这部分对基本功的忽视的人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技术生硬、进步缓慢、练琴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技术练习上下苦功夫,他们的苦练所带来的甜头就是在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取得了飞跃,并且一直不断的进步着,也同时获得相应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是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中越多越好。针对技术训练的教材很多,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针对技术练习的主要是法国的'教材《哈农》、上海音乐学院陈庆丰教授的《钢琴音阶琶音和弦》、法国科尔托的《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施那贝尔的老师、奥地利的施密特《钢琴手指练习》,这些在通常的钢琴教学中这些教材被人们广泛所使用。笔者论文中介绍的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不仅仅涵盖以上教材中的侧重点,而且还立足二十世纪音乐语汇创造出新的训练方法。二十世纪存在着许多新的语言,因此我们再训练中有不同于其他音乐风格的特征,因此选用一本合适于技术练习的教材对演奏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鲁道夫·甘茨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早年求学于苏黎世音乐学院与 Friedrich Hegar(弗兰德里奇·黑格尔)学习大提琴,然后又与 Robert Freund(罗伯特·弗里德)学习钢琴,他又同时在洛桑音乐学院与 Charles Blanchet(卡雷斯·布兰切特)学习作曲。在 12 岁时就被公众成称为大提琴家,在 16 岁时也被称为钢琴家。1896 年 3 月 20 号,在洛桑首演拉赫玛尼诺夫升 C 小调前奏曲,6 月 24 号,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同时获得艺术家文凭。在 1897-1898 年期间,他在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斯特拉斯堡拜在 F. Blumer(F·布拉莫)学习钢琴,在 1899 年鲁道夫·甘茨参加在柏林的专业钢琴课程并跟随 Ferruccio Busoni(费鲁奇奥·布索尼)学习钢琴。1901 年至 1905 年鲁道夫·甘茨去了美国并以教授身份加入芝加哥音乐学校任芝加哥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905-1908 年,鲁道夫甘茨在美国与加拿大讲座多次。1921 年至 1927 年出任圣路易斯音乐总监并且担任圣路易斯管弦乐团指挥之后他便往返于美国、欧洲相继巡回演出。1929 年任芝加哥音乐学院负责人,1933 年成为芝加哥音乐学院校长,他邀请了阿诺尔德·勋伯格来任教,但是勋伯格的健康原因不适合他在芝加哥生活。他在 1938 至 1949 年期间,他与纽约爱乐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一同成功举办了年轻艺术家系列音乐会,同时他还是芝加哥音乐学校的钢琴系主任。1954年虽然他从芝加哥大学退休,但是直到 90 多岁,他仍兢兢业业的为学生授课。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钢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音乐。每个时期的乐曲风格虽然都有很大差异,但是乐曲的发展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以创新得来的,所以对于技术上的要求确实是承前启后的,而且难度系数也是越来越高。本文以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为切入点,以此本钢琴手指练习教材的“现代”和“特殊”两个关键词作为文章为两大亮点,整合每个章节的练习侧重点和各种不同技术所对应的钢琴作品的适用性进行综合分析,用来阐述其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利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绪论 7-11

研究目的背景、方法及思路 7-10

研究目的 7-9

研究背景 9

研究方法 9-10

研究思路 10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第2章 鲁道夫·甘茨生平 11-15

求学和工作经历: 11

演出经历 11-12

音乐创作与著作 12-13

录音 13

教学成果 13-15

第3章 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成书背景及简介 15-21

成书背景 15-17

教学考虑 15

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 15-17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简介 17-21

慢练的重要性 17-18

指法的选择 18-21

第4章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技术要点分析 21-57

针对书名中“特殊”的诠释 21-49

“人有我特”——关于手指的独立性训练 21-35

“人无我有”——个性化的训练指导 35-49

针对书名中“现代”的诠释 49-57

关于“现代八度”的技术训练 50-52

“音簇”技术 52-53

“现代三和弦”的练习 53-55

双调性音阶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RUDOLPH GANZ 《A MUSICAL PIONEER_JEANNE COLETTE COLLESTER》

[2]Charles Louis Hnon,John W.(COP) Schaum:《Hanon-schaumAlfred MusicPublishing》

[3]MASTERCLASS:《How to make Hanon''s piano exercises workfor youInternational Piano》

[4][美]Ingrid Jacobson , Czerny &Hanon—《PianoStudies Selected for Technique and Musicalitys Alfred Music Publishing》

[5]Jim Samson “Virtuosity and the MusicalWork. The TranscendentalStudies of Liszt”,University of [6]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7]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

[8][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法]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0][美]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1.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3.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 艺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 传媒专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 基于Android音乐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8. 舞蹈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钢琴方面的论文题目

钢琴玛克的力学解析;钢琴键盘的力度调整;钢琴音色的统一和调整。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 关于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探究 一、选题背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学习钢琴的人数越来越多。各类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年轻的钢琴老师也在逐年增加,钢琴变得越来越普及。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年轻的钢琴老师的手指练习却只停留在钢琴启蒙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钢琴手指练习利用率虽高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借鉴国外教材数量上有一定局限性。其次,我国钢琴指法练习的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体系,使得钢琴的学习者在使用手指练习册方面没有自觉性,或是在手指练习中找不到适合自身的、适合不同时期各个曲目的应对方式。同时,因为钢琴手指练习法种类和方式五花八门,使得国内外钢琴学习者在指法练习上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手指练习法,而本文通过对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研究分析,来告诉钢琴练习者如何找到适合不同特点的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且系统的手指练习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钢琴的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有其本身严密的逻辑系统顺序和认识发展规律。一个合格的钢琴演奏人才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逐步提高。俗话说“基础越厚实,上面盖的楼就可以越高”,就是这个道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学经验,根据不同钢琴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可以说不同的人的身材比例、四肢的灵活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所具备的演奏条件也并不一样。身体条件的差异,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手指上力量不匀、不够灵活、配合困难、相互牵制又不独立的情况。所以钢琴学习者在手指练习方面要保持经常的锻炼才能有效克服演奏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上的困难。无论是作为听众或者是演奏家都知道,精彩的音乐诠释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致、细腻地刻画出作曲家对于音乐形象、音乐情感,而这一切都需要无与伦比的技巧,可以说,如果没有非凡的技巧,音乐的表现就几乎为零。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所有伟大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中,每一句句子都需要钢琴演奏者的精雕细琢,以此呈现出完美的感觉。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 技术训练是任何一位从事钢琴演奏者在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基本的技术训练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相应的回报。我的导师曾经对我说过:“在正式练琴之前,手指练习是极为重要的!!!”这好比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大赛之前都要有相应的热身运动一样。在我们日常的练琴中,合理分配练琴中作品与“热身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天有四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那么前一个小时的基本手指练习的“热身”是极为重要的。有了热身手指彻底活动开了,余下的练琴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升,甚至花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三个乃至四个小时的练琴效果。从业余的考级中我们看到音阶、和弦、琶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考试项目,作为专业院校学生技术考核中也同样会考这样的项目。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演奏得人技术训练对于任何层次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训练是不同层次人群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在很多业余学生从不或很少进行技术训练练习,有些人只是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应考级要求弹奏相应的几个调的技术练习,更有甚者对调性感全无,只了解从什么音到什么音的位置。更别提这种技术练习中对自己会有什么作用?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平常的学习及练琴中就放弃这个部分了。这部分对基本功的忽视的人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技术生硬、进步缓慢、练琴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技术练习上下苦功夫,他们的苦练所带来的甜头就是在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取得了飞跃,并且一直不断的进步着,也同时获得相应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是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中越多越好。针对技术训练的教材很多,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针对技术练习的主要是法国的'教材《哈农》、上海音乐学院陈庆丰教授的《钢琴音阶琶音和弦》、法国科尔托的《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施那贝尔的老师、奥地利的施密特《钢琴手指练习》,这些在通常的钢琴教学中这些教材被人们广泛所使用。笔者论文中介绍的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不仅仅涵盖以上教材中的侧重点,而且还立足二十世纪音乐语汇创造出新的训练方法。二十世纪存在着许多新的语言,因此我们再训练中有不同于其他音乐风格的特征,因此选用一本合适于技术练习的教材对演奏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鲁道夫·甘茨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早年求学于苏黎世音乐学院与 Friedrich Hegar(弗兰德里奇·黑格尔)学习大提琴,然后又与 Robert Freund(罗伯特·弗里德)学习钢琴,他又同时在洛桑音乐学院与 Charles Blanchet(卡雷斯·布兰切特)学习作曲。在 12 岁时就被公众成称为大提琴家,在 16 岁时也被称为钢琴家。1896 年 3 月 20 号,在洛桑首演拉赫玛尼诺夫升 C 小调前奏曲,6 月 24 号,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同时获得艺术家文凭。在 1897-1898 年期间,他在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斯特拉斯堡拜在 F. Blumer(F·布拉莫)学习钢琴,在 1899 年鲁道夫·甘茨参加在柏林的专业钢琴课程并跟随 Ferruccio Busoni(费鲁奇奥·布索尼)学习钢琴。1901 年至 1905 年鲁道夫·甘茨去了美国并以教授身份加入芝加哥音乐学校任芝加哥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905-1908 年,鲁道夫甘茨在美国与加拿大讲座多次。1921 年至 1927 年出任圣路易斯音乐总监并且担任圣路易斯管弦乐团指挥之后他便往返于美国、欧洲相继巡回演出。1929 年任芝加哥音乐学院负责人,1933 年成为芝加哥音乐学院校长,他邀请了阿诺尔德·勋伯格来任教,但是勋伯格的健康原因不适合他在芝加哥生活。他在 1938 至 1949 年期间,他与纽约爱乐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一同成功举办了年轻艺术家系列音乐会,同时他还是芝加哥音乐学校的钢琴系主任。1954年虽然他从芝加哥大学退休,但是直到 90 多岁,他仍兢兢业业的为学生授课。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钢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音乐。每个时期的乐曲风格虽然都有很大差异,但是乐曲的发展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以创新得来的,所以对于技术上的要求确实是承前启后的,而且难度系数也是越来越高。本文以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为切入点,以此本钢琴手指练习教材的“现代”和“特殊”两个关键词作为文章为两大亮点,整合每个章节的练习侧重点和各种不同技术所对应的钢琴作品的适用性进行综合分析,用来阐述其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利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绪论 7-11 研究目的背景、方法及思路 7-10 研究目的 7-9 研究背景 9 研究方法 9-10 研究思路 10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第2章 鲁道夫·甘茨生平 11-15 求学和工作经历: 11 演出经历 11-12 音乐创作与著作 12-13 录音 13 教学成果 13-15 第3章 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成书背景及简介 15-21 成书背景 15-17 教学考虑 15 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 15-17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简介 17-21 慢练的重要性 17-18 指法的选择 18-21 第4章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技术要点分析 21-57 针对书名中“特殊”的诠释 21-49 “人有我特”——关于手指的独立性训练 21-35 “人无我有”——个性化的训练指导 35-49 针对书名中“现代”的诠释 49-57 关于“现代八度”的技术训练 50-52 “音簇”技术 52-53 “现代三和弦”的练习 53-55 双调性音阶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RUDOLPH GANZ 《A MUSICAL PIONEER_JEANNE COLETTE COLLESTER》 [2]Charles Louis Hnon,John W.(COP) Schaum:《Hanon-schaumAlfred MusicPublishing》 [3]MASTERCLASS:《How to make Hanon''s piano exercises workfor youInternational Piano》 [4][美]Ingrid Jacobson , Czerny &Hanon—《PianoStudies Selected for Technique and Musicalitys Alfred Music Publishing》 [5]Jim Samson “Virtuosity and the MusicalWork. The TranscendentalStudies of Liszt”,University of [6]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7]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 [8][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法]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0][美]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1.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3.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 艺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 传媒专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 基于Android音乐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8. 舞蹈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

关于钢琴作品的毕业论文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钢琴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指的就是指法训练上的问题,认为钢琴是弹出来的。当然,在钢琴教学中技法技能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些技术技法优势建立在熟练的指法上的。但是,钢琴技术不仅仅只是这样狭隘的理解,关于技法方面必须要全面的去理解,这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和演奏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钢琴训练中存在着诸多环节,比如说乐谱识认,声色音色的辨别、多声部的训练、钢琴踏板的问题、教学中整体与细节的把握,演奏者的心理等等,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乐感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钢琴教学者,在本文中将就乐感的培养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钢琴学习中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就钢琴学习而言,学声乐感的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钢琴和学习语言一样,必须要有一定的感觉才能让内在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激发出来,才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具备较高的音乐审美素养,才能在钢琴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进而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步入成功的坦途。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在,刚如果没有好的乐感,那么学习钢琴的兴趣就会慢慢缺失,最终失去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而对于乐感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学习钢琴的同时享受到了音乐的美好,在和谐愉悦的演奏过程中体会到乐曲的精髓所在。因此,就这点而言,钢琴练习的质量与练习时间并无多大关联,重要的是自身乐感的获得。乐感的培养与提高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此可见一斑,应该将其贯穿到钢琴教学全过程中。学生的乐感问题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优质的钢琴学习也就属于水到渠成之事了。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途径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乐感想象力和表现力是每个人内在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充分挖掘出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喜爱自己的学生,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导,既要富于耐心还要细心。妖要经常给予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喜欢上钢琴,通过不断地练习积极的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2、重视乐感培养的同时也要兼顾与乐感丝丝相扣的音乐技能问题钢琴技艺与乐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钢琴指法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乐感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表现。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在钢琴曲目联系中只顾技术上的问题,将乐曲感悟方面的注意力转移分散,最终导致乐感的严重缺失。没有情感的钢琴演奏就没有生命力,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演奏;而没有熟练的指法技巧也就无从谈起情感的表达。钢琴演奏的目的是表达情感,而技巧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把技巧熟练掌握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乐曲演奏中,才能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乐感。3、欣赏因乐感而生,良好的音乐知识能更好的辅助情感的表达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有其句法和情感表达规律的语言。钢琴教学这要多引导学生听音乐,了解中外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知道它们的风格、流派,从不同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品味出各自蕴含的艺术情操,以培养分辨音乐好坏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乐感及音乐欣赏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结语:学声乐感的培养和加强是钢琴教育中需要引以重视的问题。钢琴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的钢琴学习中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乐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感悟到钢琴演奏的魅力。参考文献:[1] 段小伟. 钢琴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2] 杜也萍. 谈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艺术教育, 2005,(02) [3] 苏日娜. 论钢琴教学之八忌[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3)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我可以帮你写的,很简单。(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音乐学,是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的总称。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学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学研究论文篇1 浅析类型化音乐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 源自美国的类型化音乐广播在塑造频率的整体形象、规定主持人的解说篇幅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在这种新节目形态下,频率的整体风格被记住,而主持人的个性在凸显频率风格中被越来越淡化。听众对广播的感觉方式从一个个节目的细节式体验变成了对频率整体的把握,他们不再有耐心去等待、搜索某一个特定节目,而希望一个频率的播出内容是恒常的、稳定的,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越来越突出。 以鞍山音乐广播为例,强调类型化特点,重点放在音乐本身的欣赏上。各节目虽然标称为“音乐晨风”、“音乐飞扬”、“音乐阳光”、“音乐漫步”等名字,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不同,只是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了节奏和韵味不同的歌曲作为区分。频道的宣传广告是:“爱音乐,爱生活”,就是让音乐与听众随时相伴。类型化音乐电台要求主持人的语言更加精练,节目更规范,整体性特点显得与众不同。它以其音质清晰、轻松时尚、浪漫亲和、青春动感的节目风格,音乐资源丰富迅捷、内容及形式善变的节目特点,独具特色的节目优化组合,将精练的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那么,作为类型化音乐广播的主持人要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呢? 一、让音乐来唱主角,压缩主持人空间 音乐是最古老的语言,用它可以进行无国界的情感交流。音乐本身比主持人的话语来得更有意思。那么主持人要做的是在保持频率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融入个人主持风格,做好曲目间的自然过渡,简短精彩的歌曲点评。为了确保专业化频率的整体风格,考虑到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听众不喜欢听主持人太多说话,主持人的语言每小时限定在3分钟内。鞍山音乐广播的收听人群为15~45岁年龄段、喜好音乐、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其中都市人群为主要收听群,所以节目的设置也与都市人的生活结合紧密,遵循人们的生活、心情等规律,歌曲的选择充分配合听众的收听环境,它依靠节奏的变化,就像朋友陪在身边,来完成收听,最终把整体频率风格表现出来。 二、主持人必须加强时间观念 类型化音乐广播的主持人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用精练的语言,巧妙地串接起歌曲之间的联系是每位主持人首先要明确的。为达到音乐与话语的平衡,类型化音乐广播对二者比例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鞍山音乐广播对每一个小时的节目内容作了精准而细致的定位与安排,规定主持人在每小时的节目中“开口”6次,而每一次的“开口”时间限定在30秒,只能在上一首歌曲的尾奏和下一首歌曲的前奏之间,并严格要求主持人的语言不允许和歌手的声音混播。类型化广播的串词还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流行、最贴近的内容和听众分享,时间短了,但主持人的责任并没有减轻。这就要求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更高,概括能力更强,语言表达更准确,对歌曲的悟性更深。如此一来,受众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整欣赏歌曲,而不会受到主持人过多的语言干扰,从而保证了频率在全天“音乐不间断”的顺畅播出中确立自身独特的风格,并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频率品牌。 三、主持人说话要有对象感,重视陪伴性 要了解是哪些人在收听类型化音乐广播,他们的年纪有多大,这个群体有着怎样的特质,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对我们的广播节目有怎样的想法,等等。仍以“鞍山音乐广播”为例:音乐播出思路是“经典+流行”,以中文为主,以欧西作为点缀。主持人随时把握这一音乐思路,及时调整自己每一次主持“开口”的内容。广播是一个“不具独占性”的媒体。也因为这个媒介特色,所以无论在国内外,移动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和汽车增长量都呈正比关系,树立“伴随性”理念,在保证让受众能完整欣赏歌曲的前提下,绝不能自以为是,喧宾夺主,而应在语言内容上以音乐话题为主,适当加入天气、交通或娱乐方面的服务信息,不仅让听者惬意地欣赏歌曲,还能获知一些有用的生活信息。主持人语言状态的亲切感来自于主持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零距离”和听众对主持人的熟悉程度。所以,主持类型化的音乐节目,无论是在内容、语气还是情感上都要有分寸的拿捏。一个小时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段话,但却涉及到人生观念、人生态度、家庭、感情各个方面,想做到“说的比唱的好”很不容易,想让大家通过自己的表达有所收获,更是需要下功夫的。 四、主持人要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 很多受欢迎的节目就是内容贴近性强,更主要的是主持人个性独特。类型化音乐广播的节目内容一般由系统挑选,然后有专门的音乐总监确定,主持人没有选歌的权力,且节目中开口时间被固定,对于类型化主持人来说,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是很容易。都是主持音乐节目,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一首首歌曲串联起来,而听众就独独喜欢你的主持,就觉得那首歌曲由你串联后味道就不一样,这就是主持个性的体现,是类型化主持人必须努力的方向。此外,户外活动是主持人个性集中展示的另一平台。以常州音乐台为例:他们成立自己的乐队;表演音乐剧和话剧;对主持人进行拉丁舞、流行唱法、乐器等方面的培训。这些活动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找准了受众的兴趣点之后,依靠团队整体合作,其结果不是“火”某一个人,而是“火”了一个团队,“激活”了整个频率。二是巧妙地隐藏了主持人生活或工作的常态,主持人无需本色面对听众,需要突出的是扮演的角色,附加了人物故事和全新概念的出场,无疑是对广播主持人的职业神秘感的有效保护。在追寻与众不同中展示广播的优雅与生动,在主持人个性培育中制造清新与欢畅,才是声色俱佳的新时代广播应有的格调。 类型化音乐广播听众忠诚的是频率,而不是频率中的某个栏目。一个频率节目的内容和风格高度统一,能让喜欢这一频率的听众随时听到自己想听的节目,主持人与节目融为一体,突出频率类型化特色,就能解决节目的指向性收听和持续收听的问题,这也是类型化广播追求的最高目标。 音乐学研究论文篇2 浅析爵士钢琴作品《含苞茉莉》的音乐 我国作曲界诞生了一批新生力量,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以各大音乐院校的在校生为主,这一点从2007年上海“圣卡罗杯”钢琴创作比赛可以看出。比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都是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年轻人获奖更能体现出作品的创意和锐气。其中有一首爵士钢琴作品《含苞茉莉》获得了优秀奖,作者张弦当时年仅17岁,还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一名学生,是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该作品创新的爵士风格令在座的老一代作曲家们耳目一新,作者的灵感源自我国的民歌《茉莉花》和欧美爵士乐。 这首作品有一种鲜明浓郁的爵士乐风格,在中国现当代的钢琴作品中是十分新鲜的,让人印象深刻。众所周知,“爵士乐是美国的古典音乐,它代表了美国音乐文化的灵魂和美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它是民族大融合通过乐队组合形式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① 全曲篇幅不长,一共123个小节,在结构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和第三部分为柔版(Adagio),第二和第四部分为快板(Allegro),清晰规整、层次分明。 第一部分(1―25小节),作者在这个柔板标上了四分音符等于70的速度,尤其在开始的四个小节,4/4+4/5+4/6 的不规则节拍以很慢的速度演奏,同时配合自由的同音轮指和长音的延长标记,情绪上缓慢摇摆,不仅突出了爵士乐的即兴性质,而且具有类似于中国作品引子部分的散板气质。第五小节的旋律声部直接就亮出了民歌《茉莉花》的主要动机“mi-sol-la-dol-la-sol”,显示了该作品的主题核心材料和音乐内容,接下去的20个小节可以分为三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旋律声部分别重复了三次上行小三度的mi-sol,而爵士乐常用的切分和附点节奏也贯穿在织体部分,整首音乐听起来绵延摇摆,形成了一种自由随性的即兴风格,同时还能隐约“嗅到茉莉花的芬芳”。 第二部分(26―74小节),这是个快板部分,和前一部分的音乐截然不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整的节奏律动,气氛热烈活泼,表现了舞蹈性的音乐,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发展态势,从音乐材料的变化、演奏力度的逐步加强和节奏的逐渐分裂细碎,听起来一气呵成、干净利索,并且形成了作品的第一次高潮。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左手部分,这是由几种固定的低音律动组成的,也正是爵士钢琴演奏的特点之一,即布鲁斯音乐风格中的“布吉――伍吉”奏法。作品从26小节至39小节都采用了八分附点和均等十六分节奏交替的写作手法,并且音高保持不变,重点烘托了右手的旋律乐句。40小节至49小节的低音则以均等的八分节奏为主,右手配以弱起的重音,节奏变得急迫起来。之后的几个小节则左右手节奏同步,用了ff的力度共同将音乐推向高潮。自59小节开始,不规则节拍出现,并且以八分单位拍为主,几乎是一小节一变,间隔由三个八度四分音符重音支撑起低音的骨架,走向了结束。 第三部分(75―87小节)乐曲回到了Adagio,情绪变得柔和,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响起,并且变得清晰,从第79小节开始的中声部中,我们甚至能听到完整的第一句,但作者笔锋一转,紧接着在第82小节写出了bE,转换到了爵士乐的色彩,巧妙动听,没有和声停留的紧密衔接就过渡到了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88―123小节)同样是一个快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88-93小节,94-99小节,101-112小节以及余下的11个小节。该段是作品的重点部分,爵士钢琴的风格十分鲜明地凸显出来,好像一段热情奔放的舞蹈。左手的低音部分出现了很多连续的八度大跳,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大跨度低音”,从而突出右手的旋律。自第113小节开始,和第61、68小节一样的左手八度四分音符的强奏,再次把热烈的气氛拉得宽广,之后的两个手八度上行和交替快速下行似华彩的滑音,使音乐走向完满的和声终止。 无论是从音乐创作构思,还是从音乐所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来说,《含苞茉莉》无疑都是十分成功和出彩的,可弹性与可听性兼备,虽然创作手法还稍显稚嫩,但是对于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领域来说,年轻一代作者的锐气势不可挡,有想法、有新意,而这种蓬勃的朝气应该也是组委会把出版的获奖作品集命名为《含苞茉莉》的用意所在。 注释: ①王珉.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毕业论文 2. 中国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3.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5.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6. 音乐学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