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你最好去问一下余老师跟任老师 他们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不行的话,就去找校长吧
实现"三融通"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前提与实践基础——以天津职业大学创建“三融通”办学实践为例【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融通;前提;基础“工学结合”在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合作教育”、日本“产学合作”、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等培养模式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功。“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职业导向的准确定位,充分利用了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与资源,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社会工作有机结合,给学生的社会就业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和最充分的保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实施“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发展路径,并将此作为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是天津职业大学在多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学校和社会融通:实现高职文化与产业发展的“零距离”学校与社会融通的基点就是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将办学真正融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脉搏息息相通。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现象,这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其“高职文化”的创建,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且是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为背景,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为基点,以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需求为依据进行的探索实践。1.以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引导建设“高职文化”高等职业教育是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这一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高职文化与大学文化既相同又不同。其相同方面,同样是内容博大精深,反映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同样是维系运转的内在力量,是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源,奠定着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这是高职文化具有大学文化内涵和共性的一面。同时,高职文化又有其职业性的根本属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职业特征、职业环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等构成了高职文化的丰富内容。天津职业大学的高职文化,简称“天职文化”在所具有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引领等功能上通过多年的积淀而逐层面展开,其基点是:瞄准时代发展脉络,科学定位,突出内涵,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前提下,建设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形成、规范和完善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依循“撞击反射”原理,全面考量,知己知彼,充分了解服务对象--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意义,借鉴其信奉、倡导、员工共同持有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依据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建设内容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持续发展的进取活力和增值潜能。以“天职文化”为主导,学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经过近年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强校战略的推进实施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高职文化的品位与内涵,确立了高职教育服务时代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2.以精神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办学的服务理念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了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内容。办学理念是高职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校训、校风等同样都是学校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追求。学校确立的“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办学理念,就是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对办学思想进行内化与升华的结晶,是进行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练的必然,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特征、品位和价值。“服务为本,应用为根”高度概括了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规格,“质量立身,卓而不群”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而具有“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特征的校训,则是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校风,又是学校对传统、精神、校训的文化自觉和习惯。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学校展示的“文化名片”,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育德、育能,力实、力新”的校训和“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充分反映了我校服务社会的办学走向,高度概括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统一规范了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的办学理念作为学校定位、定向其及功能的根本性认识,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引导着“勤奋、求实、团结、创新”校风的逐步形成与不断确立,而“育德、育能,力实、力新”的校训,则诠释、延伸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并规范着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3.以制度文化建设规范改革发展的行为准则由学校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的制度文化属于高职文化的机制建设,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基础,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制度虽具强制性,但一经认同并成为内心接受,就会形成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无需强制便能发生教育影响的精神要求。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校逐步夯实了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实施依法治校,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具有高职文化属性的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提供人才成长运行方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效、有力的实施,建立了能很好协调行政和学术权力的机制,教代会制度发挥了民主监督和管理作用,教科委员会承担了学术与专业管理、组织和指导职责。依据高职文化建设内涵要求,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初行业企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参加的校董会基础上,近年来逐步扩展了具有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制度。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具有高职文化属性的管理体制。自2001年进行三年一个周期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进入到第三个实施阶段。这一改革,建立健全了具有服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等各类人员竞聘上岗、评价考核等一整套制度,为建立有效公正的竞争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奠定了基础。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学校建立了适应企业顶岗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教学保障及教学评估制度,保障和推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订单”培养等模式的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及“三率”考核等社会评价机制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4.以物质文化建设构筑人才培养的实施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文化的基础载体,既是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反映出学校内涵和品位。构筑“生态、人文、网络”校园环境,即硬件建设,是将物质文化作为高职文化“内核”的表征,在校园内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目标、审美意向和富有教育寓意的人文环境。建设校园环境与文化景观,就是从校容、校貌、建筑物的楼宇、教室、展厅、操场等赋予“艺术”的精品表征,到一路、一石、一景、一物等具有“寓意育人”的警句启迪,再到学报、书册、标语、标牌及交通工具的“精致、美观”标识印记,无不蕴含着“天职”文化气息,强化着赏心悦目的视觉功能。这些特定的文化符号,使师生时时、处处、事事感受到文化美和思想美,以潜移默化方式形成对一定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具有职业氛围、实践特点和人文环境的培养场景,就是在教学环境、设施和实训场所建设中,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车间,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训同步、学习与生产并举、学业与培训相通的“教学做一体化”环境。目前,这种校内培养环境建设已成为建设项目的主体。此外,校外实训基地借助示范性建设契机,也呈现出几何发展的态势。建设数字网络教学和网络文化的项目,就是学校从高职教育和经济建设天然联系的角度出发,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加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其重点是开发校内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特色数据库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形成教育教学、思想道德建设、行政管理事务和学术与技术研究的运行管道。二、专业和行业融通:实现培养与实际需求的“零距离”实现专业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零距离”是第二个层面融通。在这一层面中,学校将“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四个根据”贯穿办学始终,以专业设置、调整和建设作为服务社会发展、实现与行业企业需求“零距离”链接。专业是制约培养目标和规格,服务社会与个性需求的实施通道。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研究需求、适应变化、把准脉搏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不断增强办学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实践性。1.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实施基础在2007年建设首批国家示范校项目中,学校更加重视整合社会相关资源,通过校区(区域)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示范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基础。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天津市眼科医院共建“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培训等合作;与天津化工设计院滨海分院、塘沽开发区赛闻工业有限公司、中荣包装有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日上免税集团等几百个企业签订合作培养(订单)协议,展开“工学结合”合作培养。同时,在和政府管理部门合作方面,与天津港保税区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共同培养。在科研院所合作方面,与天津七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建“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在职业院校校际合作方面,与静海县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就中高职衔接、高中后联合办学项目签订为期六年的协议。与社会团体合作方面,与天津妇联共建天津市妇女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开展职业培训,承办教育培训。2.借助企业优势,深化“工学结合”的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校区(区域)合作,学校以“订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极大地提高了“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下的培养质量。“订单”加工--国际交流学院与日上集团的合作,进一步诠释了订单培养模式的真正含义--客户寻找具备“订单”基础的学校,学校按订单“施工”。为迎接奥运会,日上集团扩大经营规模,招聘大量员工。但是,招聘条件严格。通过数次以英语、日语直接对话的面试,学生良好的语言优势和综合素质被集团屡屡看好,集团连续四年与学校签定“订单”协议,并大面积接收学生到企业培训。鉴于此,学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按订单调整计划,按岗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大大提高。根据环渤海区域发展要求,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与天津长荣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天津赛闻包装制品工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联合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共建“长荣班”,安排学生交替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在学校理论学习直至毕业,企业提供奖学金,安排技术人员现场讲课。订单不但调动了学校办学积极性,而且企业更有订单需求--为企业培养员工。工学交替--近年来天津作为国际大都市和北方金融、贸易及旅游城市,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管理专业采取工学交替的灵活方式,满足酒店对招聘员工、季节用工和实习人员的时段性顶岗要求。2007年,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交替培养活动:第一课堂“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培训交替进行;第二课堂“素质化实践”,强化具有职业场景的社团组织、职业培训、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第三课堂“顶岗型实训”,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组织打工实践,安排毕业实践等活动。项目整合--根据企业要求组建相应教学班,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以不断完善,促进校企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工程等专业2007年实行批量“订单”的“天钢班”、“陈塘热电班”、“三星班”模式不同,形式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按照岗位需求重新制订教学计划,到岗顶班,校企分别考核。顶岗实习--所有毕业生全部达到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007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占学院学生总数80%,顶岗实习占整个教学环节30%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参与实训中心建设、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和生产岗位的实际操作。学生在学院与天津柯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膜生产与分离实训车间实行轮岗实训,参加生产实际操作,参与项目开发活动。酒店管理专业与日上集团合作实施的“完全工学交替式”培养,采用完全顶岗方式,即大二开始以半工半读形式,在校企进行学习与参加企业实训;在天士力药业集团采用“学习+实习”的培养方式,2/3时间在学校学习,1/3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学生按照企业准员工身份进行管理。共建共享--2007年,天津包装技术协会将产学研基地设在校内,扩大了学校依托行业协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途径、拓宽行业服务范围的舞台。面向全国“包装结构设计师资培训班”、面向企业“包装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图像制作员培训及鉴定”等活动,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天津市龙福宫老人院共同探索应用文科“订单”培养新途径,以老人院为合作基地,通过“订单”培养老人院院长助理,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参与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深度合作项目。天津日报等专此报道。天津市汇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共建的学校机械工程实训中心,现已成为天津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的主赛场,在2007年第五届天津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活动中,62%以上的项目在此举办。3.吸纳企业骨干,提供“工学结合”的实施保障学校采取专兼结合的组建方式,2007年集中精力建设了8个重点专业的教学团队,一年来建设成效突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包装突出贡献奖”1人;“国家精品课程”主讲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优秀教师”2人。目前,由行业企业相关技术领域和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参加的8个重点专业“双师”教学团队全部完成组建工作。生产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达到124人,承接专业课程、技能训练、职业培训任务,并承担课程建设、培养方案制定、辐射专业实践指导工作。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初步转变了兼职教师中基础课教师偏多、高校教师为主体的状况。同时,教学团队建设在多渠道进行: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美、澳、新及香港培训与学访;开展国际间学术合作;下企业顶岗兼职,由企业进行培养和考核;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强化职业培训,2007年学校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日报》刊登引起社会关注,9个职业岗位技能考核、评审全部由天津市劳动部门承担,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到现场视察这一天津高校首次组织的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三、课程和岗位融通: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的“零距离”课程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也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的主动脉。学校以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试点,推进依据典型职业岗位任务要求,从课程设计出发,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创新活动。依据职业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课程与职业证书的融通、课程与项目任务的融通。1.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是必须的,但重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是艰巨而复杂的活动,需要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为此,我们分四个步骤组织力量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尝试:首先,进行职业领域(岗位)典型化工作任务的研究。包括:到行业企业生产与工作岗位调研;开展国内外课程的学习、访问、研究。大面积的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建设调研,十余次组织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的反复论证与研讨,邀请不同方面课程建设专家的讲座与交流,初步形成了学校课程建设思路:依据、导向、解构、重构,即依据职业能力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解构原有课程体系,重构新的课程体系。其次,制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路线图。“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实践中“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科学理念与建设实践。鉴于职业岗位生产(工作)任务各异、专业类别不同,学校形成的课程建设路线图的主旨:原则一致,路径不同,要求统一,特色各异;由此形成了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等),工作任务情境的课程方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等),项目开发类型的课程方案(物流管理专业等)。再次,选定新的课程建设试点专业。8个重点专业首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重点专业及辐射的专业群在调研相对应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基础上,将其工作过程详细分解为完成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或一个独立程序的闭环系统,并按照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理论知识、专项技能与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设计;之后,依据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形成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同时,新的课程分别以动词结构表述的课程名称进行确认。新课程教学形式以教学做一体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征和运行方式。作为保障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生产实训基地和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伴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进程逐步深化。经过多次反复研讨、数轮开发论证,重点建设专业均拿出了创新程度不同的新的课程建设方案。最后,全面推开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活动。一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提供了最佳的创建契机、最好的基础保障和最有力的理念指导。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活动全面推开。为保障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重要切入点的高职教育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第三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提供运行保障基础,作为课程建设深化的动力基础和制度保障。2.课程与职业证书的融通学校将“双证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通行要件”,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调整,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全力推进,逐步深化。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始于1994年,目前可对42个职业岗位(工种)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与技师等不同级别的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以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试点,是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批准天津市各院校首批职业技能证书“直通车”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眼视光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的高级工标准,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以课程建设为轴心的双证书教育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与培训活动在多渠道的实施:教师参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订,组建面向行业企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远程教育中心,打造了由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和教师组建的“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实施了遍及全国27省的初、中、高和技师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活动,并为眼镜行业培养了3000余名高级技术应用人才,为企业培训、鉴定、指导员工10000余人。作为天津市批准各院校首批职业技能证书“直通车”试点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标志着我校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已由多年的课程与证书相加的“体外循环”过渡到课证融通的“直通车”实施阶段。课程与证书融通--这一学生培养与训练的成功做法,在更多的专业“克隆”。3.课程与活动项目的融通实现课程与社会技能大赛等项目的融通是深化“工学结合”的重要载体。自2004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数控大赛,学校连续四年获得数控车床理论、操作、综合和团体等不同项目类别的第一名。在一名学生获得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第五名(北方高校第一名)并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技师称号后,曾有多名同学获得全国和天津各种技能大赛、行业竞赛等活动优异成绩,其重要原因就是在培养中实施了课程与活动项目融通、结合,使得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提高了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作为管理类的物流管理专业业绩积极面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按企业职业能力设定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对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扩展知识组成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课程单元,讲授课程单元与职业能力相对应,形成了具有工作项目情境的“企业实习+课堂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融“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专业课程《仓储管理》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三融通”的探索实践,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市场化、集约化、柔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将会愈发显示出其“工学结合”的强大优势,而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与行业企业、与职业岗位等方面的融通将会更加通畅。这种融通将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眼视光技术专科毕业可以考研,但是至少需要有两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且符合招生单位的具体培养要求。报考方式与本科学历相同,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例如,天津医科大学对专科同等学力考生的相关报名条件规定如下: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学习或工作的人员,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可以报考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不能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还须具备以下6项条件:①修完本专业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并提交进修学校提供的本科学习证明及成绩单(教务部门提供);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的专业相同或相近;③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或达到425分);④近三年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⑤如取得复试资格,复试时需加试两门业务课,加试科目在复试前通知;⑥报考点必须选择天津医科大学。
官方视频,权威网站!!名师授课,真的牛啊。。。。。 视频课程很好的啊,百度搜:宏喆杬 可以看各大辅导班内部课程视频 包含新东方,文登,文都,海天,人信等好多辅导班的最新视频,是包含基础到强化一直到冲刺全程课程的,课程都是随当年辅导班同步更新.还配电子讲义的我们往届是在那报的,学习效率比较高!!!
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调查报告【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结论 眼视光学在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 【关键词】眼视光从业人员 资格认证 必要性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于视觉,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占80%,然而,我们的视觉健康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50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为亿~亿,其中75%即约1亿多患者可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我国盲人有500万,低视力有750万,在我国,老年低视力和儿童低视力二种人群不应忽视。我国个儿童中有87个为视力残疾,而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个人有400人为视力残疾,70—79岁为800人,80—89岁为人,而90岁或以上视力残疾可高达人,我国老年人视力残疾已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挑战。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45万,低视力135万。鉴于此1999年WHO提出“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的活动,我国是成员国之一。五种可避免盲分别为白内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数拉美国家)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按生活视力<~为标准,低视力的患病率为,从病因上看屈光不正占其中的,白内障占[1],屈光不正主要依靠于屈光矫正康复或提高视力,白内障患者术后很多也需要验光和屈光矫正来弥补手术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见眼视光学在低视力的康复和眼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眼视光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医疗保健学科,眼视光从业人员有光学师,视光医师和眼科医师,光学师以眼测量和制作为主,无需医疗背景,视光医师、眼科工程师需经过8年的医科或视光专业教育,分别获得MD(医学博士)或OD(视光学博士),两者均需获得工程师资格和执照,视光工程师侧重眼保健工作,类似眼内科,眼科医师主要以手术为主,类似眼外科,在欧州,也大致如此[2]。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占总人数的30%,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在30—70%,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眼镜行业成为一个垄断,市场混乱,影响国民视觉健康。眼视光行业是否应持证上岗、依法从业成了热点,焦点问题。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5年开始,率先在眼视光专业大力推行“双证培养”模式,特色、服务培训了初、中、高级验光员、磨镜工10批,在校的眼视光专业学生双证率达99%,使大批学生在实习时就持证顶岗、带薪实习,由于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毕业生供不应求,分布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实现100%就业,营造出了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件证书”制度并建的氛围。同时,用职业资格证书这个有力的手段,规范视光行业为培训质量提高了职业培训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有深圳博士、天明、750、大全等多家视光行业多年与我们合作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并招聘眼视光专业的毕业生,这与我们的“双证培养”是分不开的,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已成为就业的真正“通行证”。 云南省有眼视光相关企业200余家,我们从各视光中心、眼科、眼镜店,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行业相关人员对眼视光执业资格认证的必要性及专业培训的需求:从眼视光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17%,专科80%,高中及同等学历;认为现在的眼视光职业培训及认证较规范,认为一般,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认为有必要,认为可培训也可不培训;50%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眼视光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45%认为重要,5%认为一般;65%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认为有帮助,认为可能有;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40%认为重要,认为一般;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发展趋势非常有信心,60%有信心,持怀疑态度。 云南省目前有两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眼视光专业,有专科、本科二个层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专业学生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认识:15%的学生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规范,35%认为一般,50%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40%认为有必要;55%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35%认为重要,10%认为一般;70%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30%认为有帮助;65%表示一定会选择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35%表示应该会。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综上所述,眼视光学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种证书并建的制度。这是关系到我国劳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3月,劳动保障部颁布了6号部令,要求对技术复杂、量大面广、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及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求职者未经培训、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3]。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是引导和规范职业培训的主要手段,要把培训引导到促进就业的方向上来。职业资格认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以第三方认证原则为基础。它的建立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实行的是靠政府权威力推行的管理模式,是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全面提高眼视光行业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视光行业就业上岗是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就是眼视光行业就业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 孙葆忱.低视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王光霁.视光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全国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与考评人员培训教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2009. \
实现"三融通"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前提与实践基础——以天津职业大学创建“三融通”办学实践为例【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融通;前提;基础“工学结合”在德国“双元制”、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合作教育”、日本“产学合作”、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等培养模式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功。“工学结合”作为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职业导向的准确定位,充分利用了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与资源,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社会工作有机结合,给学生的社会就业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和最充分的保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实施“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发展路径,并将此作为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是天津职业大学在多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学校和社会融通:实现高职文化与产业发展的“零距离”学校与社会融通的基点就是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将办学真正融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脉搏息息相通。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现象,这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大学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其“高职文化”的创建,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且是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为背景,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为基点,以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需求为依据进行的探索实践。1.以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引导建设“高职文化”高等职业教育是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这一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高职文化与大学文化既相同又不同。其相同方面,同样是内容博大精深,反映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同样是维系运转的内在力量,是凝聚力和向心力之源,奠定着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这是高职文化具有大学文化内涵和共性的一面。同时,高职文化又有其职业性的根本属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职业特征、职业环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等构成了高职文化的丰富内容。天津职业大学的高职文化,简称“天职文化”在所具有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文化引领等功能上通过多年的积淀而逐层面展开,其基点是:瞄准时代发展脉络,科学定位,突出内涵,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前提下,建设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形成、规范和完善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依循“撞击反射”原理,全面考量,知己知彼,充分了解服务对象--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意义,借鉴其信奉、倡导、员工共同持有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依据其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总体规划,逐步实施,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建设内容构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持续发展的进取活力和增值潜能。以“天职文化”为主导,学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特别是经过近年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强校战略的推进实施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高职文化的品位与内涵,确立了高职教育服务时代发展的共同价值理念。2.以精神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办学的服务理念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了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徽、校歌等内容。办学理念是高职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校训、校风等同样都是学校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追求。学校确立的“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办学理念,就是在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对办学思想进行内化与升华的结晶,是进行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练的必然,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特征、品位和价值。“服务为本,应用为根”高度概括了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规格,“质量立身,卓而不群”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而具有“文化底蕴”与“职业素养”特征的校训,则是学校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校风,又是学校对传统、精神、校训的文化自觉和习惯。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学校展示的“文化名片”,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育德、育能,力实、力新”的校训和“勤奋、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充分反映了我校服务社会的办学走向,高度概括了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统一规范了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为本,应用为根;质量立身,卓而不群”的办学理念作为学校定位、定向其及功能的根本性认识,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引导着“勤奋、求实、团结、创新”校风的逐步形成与不断确立,而“育德、育能,力实、力新”的校训,则诠释、延伸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并规范着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3.以制度文化建设规范改革发展的行为准则由学校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的制度文化属于高职文化的机制建设,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基础,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制度虽具强制性,但一经认同并成为内心接受,就会形成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无需强制便能发生教育影响的精神要求。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学校逐步夯实了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实施依法治校,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具有高职文化属性的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提供人才成长运行方式。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效、有力的实施,建立了能很好协调行政和学术权力的机制,教代会制度发挥了民主监督和管理作用,教科委员会承担了学术与专业管理、组织和指导职责。依据高职文化建设内涵要求,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初行业企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参加的校董会基础上,近年来逐步扩展了具有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制度。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具有高职文化属性的管理体制。自2001年进行三年一个周期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2008年进入到第三个实施阶段。这一改革,建立健全了具有服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等各类人员竞聘上岗、评价考核等一整套制度,为建立有效公正的竞争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奠定了基础。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学校建立了适应企业顶岗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教学保障及教学评估制度,保障和推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订单”培养等模式的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及“三率”考核等社会评价机制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4.以物质文化建设构筑人才培养的实施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文化的基础载体,既是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校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反映出学校内涵和品位。构筑“生态、人文、网络”校园环境,即硬件建设,是将物质文化作为高职文化“内核”的表征,在校园内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目标、审美意向和富有教育寓意的人文环境。建设校园环境与文化景观,就是从校容、校貌、建筑物的楼宇、教室、展厅、操场等赋予“艺术”的精品表征,到一路、一石、一景、一物等具有“寓意育人”的警句启迪,再到学报、书册、标语、标牌及交通工具的“精致、美观”标识印记,无不蕴含着“天职”文化气息,强化着赏心悦目的视觉功能。这些特定的文化符号,使师生时时、处处、事事感受到文化美和思想美,以潜移默化方式形成对一定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设具有职业氛围、实践特点和人文环境的培养场景,就是在教学环境、设施和实训场所建设中,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车间,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训同步、学习与生产并举、学业与培训相通的“教学做一体化”环境。目前,这种校内培养环境建设已成为建设项目的主体。此外,校外实训基地借助示范性建设契机,也呈现出几何发展的态势。建设数字网络教学和网络文化的项目,就是学校从高职教育和经济建设天然联系的角度出发,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加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其重点是开发校内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特色数据库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形成教育教学、思想道德建设、行政管理事务和学术与技术研究的运行管道。二、专业和行业融通:实现培养与实际需求的“零距离”实现专业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零距离”是第二个层面融通。在这一层面中,学校将“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四个根据”贯穿办学始终,以专业设置、调整和建设作为服务社会发展、实现与行业企业需求“零距离”链接。专业是制约培养目标和规格,服务社会与个性需求的实施通道。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研究需求、适应变化、把准脉搏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不断增强办学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实践性。1.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实施基础在2007年建设首批国家示范校项目中,学校更加重视整合社会相关资源,通过校区(区域)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示范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基础。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天津市眼科医院共建“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培训等合作;与天津化工设计院滨海分院、塘沽开发区赛闻工业有限公司、中荣包装有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日上免税集团等几百个企业签订合作培养(订单)协议,展开“工学结合”合作培养。同时,在和政府管理部门合作方面,与天津港保税区组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共同培养。在科研院所合作方面,与天津七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建“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在职业院校校际合作方面,与静海县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就中高职衔接、高中后联合办学项目签订为期六年的协议。与社会团体合作方面,与天津妇联共建天津市妇女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开展职业培训,承办教育培训。2.借助企业优势,深化“工学结合”的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校区(区域)合作,学校以“订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极大地提高了“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下的培养质量。“订单”加工--国际交流学院与日上集团的合作,进一步诠释了订单培养模式的真正含义--客户寻找具备“订单”基础的学校,学校按订单“施工”。为迎接奥运会,日上集团扩大经营规模,招聘大量员工。但是,招聘条件严格。通过数次以英语、日语直接对话的面试,学生良好的语言优势和综合素质被集团屡屡看好,集团连续四年与学校签定“订单”协议,并大面积接收学生到企业培训。鉴于此,学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按订单调整计划,按岗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大大提高。根据环渤海区域发展要求,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与天津长荣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天津赛闻包装制品工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联合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共建“长荣班”,安排学生交替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在学校理论学习直至毕业,企业提供奖学金,安排技术人员现场讲课。订单不但调动了学校办学积极性,而且企业更有订单需求--为企业培养员工。工学交替--近年来天津作为国际大都市和北方金融、贸易及旅游城市,酒店业发展迅速。酒店管理专业采取工学交替的灵活方式,满足酒店对招聘员工、季节用工和实习人员的时段性顶岗要求。2007年,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交替培养活动:第一课堂“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培训交替进行;第二课堂“素质化实践”,强化具有职业场景的社团组织、职业培训、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第三课堂“顶岗型实训”,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组织打工实践,安排毕业实践等活动。项目整合--根据企业要求组建相应教学班,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以不断完善,促进校企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工程等专业2007年实行批量“订单”的“天钢班”、“陈塘热电班”、“三星班”模式不同,形式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按照岗位需求重新制订教学计划,到岗顶班,校企分别考核。顶岗实习--所有毕业生全部达到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2007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占学院学生总数80%,顶岗实习占整个教学环节30%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参与实训中心建设、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和生产岗位的实际操作。学生在学院与天津柯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膜生产与分离实训车间实行轮岗实训,参加生产实际操作,参与项目开发活动。酒店管理专业与日上集团合作实施的“完全工学交替式”培养,采用完全顶岗方式,即大二开始以半工半读形式,在校企进行学习与参加企业实训;在天士力药业集团采用“学习+实习”的培养方式,2/3时间在学校学习,1/3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学生按照企业准员工身份进行管理。共建共享--2007年,天津包装技术协会将产学研基地设在校内,扩大了学校依托行业协会、搭建公共技术服务途径、拓宽行业服务范围的舞台。面向全国“包装结构设计师资培训班”、面向企业“包装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图像制作员培训及鉴定”等活动,增强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天津市龙福宫老人院共同探索应用文科“订单”培养新途径,以老人院为合作基地,通过“订单”培养老人院院长助理,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参与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深度合作项目。天津日报等专此报道。天津市汇通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共建的学校机械工程实训中心,现已成为天津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的主赛场,在2007年第五届天津高职院校数控技能大赛活动中,62%以上的项目在此举办。3.吸纳企业骨干,提供“工学结合”的实施保障学校采取专兼结合的组建方式,2007年集中精力建设了8个重点专业的教学团队,一年来建设成效突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包装突出贡献奖”1人;“国家精品课程”主讲2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优秀教师”2人。目前,由行业企业相关技术领域和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参加的8个重点专业“双师”教学团队全部完成组建工作。生产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兼职教师达到124人,承接专业课程、技能训练、职业培训任务,并承担课程建设、培养方案制定、辐射专业实践指导工作。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初步转变了兼职教师中基础课教师偏多、高校教师为主体的状况。同时,教学团队建设在多渠道进行: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美、澳、新及香港培训与学访;开展国际间学术合作;下企业顶岗兼职,由企业进行培养和考核;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强化职业培训,2007年学校组织35岁以下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日报》刊登引起社会关注,9个职业岗位技能考核、评审全部由天津市劳动部门承担,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到现场视察这一天津高校首次组织的教师技能竞赛活动。三、课程和岗位融通: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的“零距离”课程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也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的主动脉。学校以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切入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试点,推进依据典型职业岗位任务要求,从课程设计出发,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创新活动。依据职业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课程与职业证书的融通、课程与项目任务的融通。1.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是必须的,但重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是艰巨而复杂的活动,需要对原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为此,我们分四个步骤组织力量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尝试:首先,进行职业领域(岗位)典型化工作任务的研究。包括:到行业企业生产与工作岗位调研;开展国内外课程的学习、访问、研究。大面积的面向市场需求的课程建设调研,十余次组织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校教师的反复论证与研讨,邀请不同方面课程建设专家的讲座与交流,初步形成了学校课程建设思路:依据、导向、解构、重构,即依据职业能力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解构原有课程体系,重构新的课程体系。其次,制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路线图。“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实践中“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一种科学理念与建设实践。鉴于职业岗位生产(工作)任务各异、专业类别不同,学校形成的课程建设路线图的主旨:原则一致,路径不同,要求统一,特色各异;由此形成了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等),工作任务情境的课程方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等),项目开发类型的课程方案(物流管理专业等)。再次,选定新的课程建设试点专业。8个重点专业首先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实践。重点专业及辐射的专业群在调研相对应职业岗位典型任务基础上,将其工作过程详细分解为完成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或一个独立程序的闭环系统,并按照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理论知识、专项技能与拓展能力的课程体系设计;之后,依据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形成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同时,新的课程分别以动词结构表述的课程名称进行确认。新课程教学形式以教学做一体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征和运行方式。作为保障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生产实训基地和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伴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进程逐步深化。经过多次反复研讨、数轮开发论证,重点建设专业均拿出了创新程度不同的新的课程建设方案。最后,全面推开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活动。一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提供了最佳的创建契机、最好的基础保障和最有力的理念指导。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活动全面推开。为保障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重要切入点的高职教育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第三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提供运行保障基础,作为课程建设深化的动力基础和制度保障。2.课程与职业证书的融通学校将“双证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通行要件”,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调整,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全力推进,逐步深化。学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始于1994年,目前可对42个职业岗位(工种)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与技师等不同级别的培训、考核与鉴定工作。以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试点,是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5年批准天津市各院校首批职业技能证书“直通车”活动的一部分。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眼视光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的高级工标准,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以课程建设为轴心的双证书教育促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与培训活动在多渠道的实施:教师参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订,组建面向行业企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远程教育中心,打造了由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和教师组建的“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实施了遍及全国27省的初、中、高和技师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活动,并为眼镜行业培养了3000余名高级技术应用人才,为企业培训、鉴定、指导员工10000余人。作为天津市批准各院校首批职业技能证书“直通车”试点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标志着我校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已由多年的课程与证书相加的“体外循环”过渡到课证融通的“直通车”实施阶段。课程与证书融通--这一学生培养与训练的成功做法,在更多的专业“克隆”。3.课程与活动项目的融通实现课程与社会技能大赛等项目的融通是深化“工学结合”的重要载体。自2004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数控大赛,学校连续四年获得数控车床理论、操作、综合和团体等不同项目类别的第一名。在一名学生获得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第五名(北方高校第一名)并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技师称号后,曾有多名同学获得全国和天津各种技能大赛、行业竞赛等活动优异成绩,其重要原因就是在培养中实施了课程与活动项目融通、结合,使得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提高了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作为管理类的物流管理专业业绩积极面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按企业职业能力设定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对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扩展知识组成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课程单元,讲授课程单元与职业能力相对应,形成了具有工作项目情境的“企业实习+课堂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融“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模式,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专业课程《仓储管理》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三融通”的探索实践,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市场化、集约化、柔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将会愈发显示出其“工学结合”的强大优势,而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与行业企业、与职业岗位等方面的融通将会更加通畅。这种融通将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科需要升了本科才能考,本科的学位如果是医学的,那就可以考,比方说温州医学院,但不知道温医有没有专升本。我是天津医大的,我们学校现在视光本科是理学位,以前是可以考医学硕士的,但只能考眼科学,现在估计不能考了,因为视光系统逐步完善,规定会越来越多,我考的是视光学硕士,算在生物医学工程内,属于工科学位。我建议你先升医学本科,有的二本医学院有升本的专业,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通过考研来那眼科学硕士了。
官方视频,权威网站!!名师授课,真的牛啊。。。。。 视频课程很好的啊,百度搜:宏喆杬 可以看各大辅导班内部课程视频 包含新东方,文登,文都,海天,人信等好多辅导班的最新视频,是包含基础到强化一直到冲刺全程课程的,课程都是随当年辅导班同步更新.还配电子讲义的我们往届是在那报的,学习效率比较高!!!
论文的下载方法可以见我百度空间的文章,有介绍知网等论文库的论文下载
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调查报告【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结论 眼视光学在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 【关键词】眼视光从业人员 资格认证 必要性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于视觉,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占80%,然而,我们的视觉健康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50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为亿~亿,其中75%即约1亿多患者可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我国盲人有500万,低视力有750万,在我国,老年低视力和儿童低视力二种人群不应忽视。我国个儿童中有87个为视力残疾,而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个人有400人为视力残疾,70—79岁为800人,80—89岁为人,而90岁或以上视力残疾可高达人,我国老年人视力残疾已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挑战。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45万,低视力135万。鉴于此1999年WHO提出“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的活动,我国是成员国之一。五种可避免盲分别为白内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数拉美国家)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按生活视力<~为标准,低视力的患病率为,从病因上看屈光不正占其中的,白内障占[1],屈光不正主要依靠于屈光矫正康复或提高视力,白内障患者术后很多也需要验光和屈光矫正来弥补手术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见眼视光学在低视力的康复和眼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眼视光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医疗保健学科,眼视光从业人员有光学师,视光医师和眼科医师,光学师以眼测量和制作为主,无需医疗背景,视光医师、眼科工程师需经过8年的医科或视光专业教育,分别获得MD(医学博士)或OD(视光学博士),两者均需获得工程师资格和执照,视光工程师侧重眼保健工作,类似眼内科,眼科医师主要以手术为主,类似眼外科,在欧州,也大致如此[2]。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占总人数的30%,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在30—70%,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眼镜行业成为一个垄断,市场混乱,影响国民视觉健康。眼视光行业是否应持证上岗、依法从业成了热点,焦点问题。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5年开始,率先在眼视光专业大力推行“双证培养”模式,特色、服务培训了初、中、高级验光员、磨镜工10批,在校的眼视光专业学生双证率达99%,使大批学生在实习时就持证顶岗、带薪实习,由于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毕业生供不应求,分布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实现100%就业,营造出了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件证书”制度并建的氛围。同时,用职业资格证书这个有力的手段,规范视光行业为培训质量提高了职业培训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有深圳博士、天明、750、大全等多家视光行业多年与我们合作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并招聘眼视光专业的毕业生,这与我们的“双证培养”是分不开的,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已成为就业的真正“通行证”。 云南省有眼视光相关企业200余家,我们从各视光中心、眼科、眼镜店,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行业相关人员对眼视光执业资格认证的必要性及专业培训的需求:从眼视光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17%,专科80%,高中及同等学历;认为现在的眼视光职业培训及认证较规范,认为一般,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认为有必要,认为可培训也可不培训;50%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眼视光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45%认为重要,5%认为一般;65%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认为有帮助,认为可能有;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40%认为重要,认为一般;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发展趋势非常有信心,60%有信心,持怀疑态度。 云南省目前有两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眼视光专业,有专科、本科二个层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专业学生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认识:15%的学生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规范,35%认为一般,50%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40%认为有必要;55%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35%认为重要,10%认为一般;70%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30%认为有帮助;65%表示一定会选择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35%表示应该会。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综上所述,眼视光学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种证书并建的制度。这是关系到我国劳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3月,劳动保障部颁布了6号部令,要求对技术复杂、量大面广、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及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求职者未经培训、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3]。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是引导和规范职业培训的主要手段,要把培训引导到促进就业的方向上来。职业资格认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以第三方认证原则为基础。它的建立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实行的是靠政府权威力推行的管理模式,是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全面提高眼视光行业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视光行业就业上岗是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就是眼视光行业就业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 孙葆忱.低视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王光霁.视光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全国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与考评人员培训教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2009. \
需要。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采访专业人才论文 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保护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集眼科、视光学及视觉服务为 一体的眼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程全面的服务专业,旨在培养集眼保健技术、专业验光 配镜技能、服务理念于一体“医工商”复合型眼视光技术人才。 我国眼镜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近视人群约 4 亿, 老花人群超过了 亿, 这些人中 90% 都需要眼镜。根据目前我国眼镜店数量计算大约需要 24 万名视光师,但是视光专业每年的毕 业生却不足千人,因此培养既能从事医学验光、眼镜定配技术,又能从事眼镜行业经营管理 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视力保健服务的 需要。而如今,人们对眼部疾病的认识与预防的认知很是缺乏。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眼 睛的疾病与预防的方法。我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屈光不正这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一、屈光不正 1>屈光不正的定义: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 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2>屈光不正的分类: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有三种: 1、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 2、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 3、散光眼:因角膜(覆盖眼球的一层透明膜)不规则弯曲而引起的影象变 型。 老视眼是第四种屈光不正,指在一手臂长的距离内有阅读和视觉困难,老视眼与其他 几种屈光不正的区别是,它与年龄有关,几乎是人人会发生的。屈光不正无法预防,但可通 过验光作出诊断,并可选择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加以矫正。 3>屈光不正的因素: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 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 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 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 4>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 1、近视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 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 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 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2、远视 远视眼的视力,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 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 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 症状。这样屈光不正图示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 稍不足的,因而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 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远 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视力疲 劳症状是指阅读、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 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 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 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 反复发作。 3、散光 屈光度数低者可屈光不正示意图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 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5>屈光不正的检查方法:屈光检查法包括主观检查法和客观检查法:主观检查法:1、 根据视力检查初步分析判断屈光性质法;2、插片验光法;3、交叉柱镜及散光矫正器验光法; 4、云雾法;5、散光表验光法;6、针孔片及裂隙片检查法;7、激光散斑图法。客观检查法 1、直接检眼镜检查法;2、视网膜镜检查法;3、带状光检影法;4、角膜计;5、自动验光仪 等。[5]基本治疗。 6>屈光不正的治疗: 1、近视治疗 治疗:轻度和中度近视,可配以适度凹透镜片矫正视力。高度近视 戴镜后常感觉物象过小、头昏及看近物困难应酌情减低其度数,或 戴角膜接触镜,但后者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发症。放射状 角膜切开术;在角膜周边部(瞳孔区以外)作 8~16 条放射状切口, 可使角膜中央变平坦,以降低眼的屈光度,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 一般对 2~8D 近视眼的矫正效果好,其矫正效果与切口深度,放射 状角膜切开的条数以及保留中央透明区的大小有关。但此种手术对 角膜造成一定损伤,处理不当可出现角膜穿孔、内皮失代偿及感染 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远期效果尚未完全确定,故对此手术应采取慎 重态度。 2、远视治疗 治疗:远视眼,如果视力正常,又无自觉症状,不需处理。如果有 视力疲劳症状或视力已受影响,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片矫正。远视 程度较高的,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及早配镜。随着眼球的发 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须检查一次, 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除配戴凸镜矫正外,还可以用角膜 接触镜矫正。 3、散光治疗 治疗:一般轻度而无症状者可不处理,否则应配柱面透镜片矫正, 近视性散光用凹柱镜片,远视性散光用凸柱镜片。 以上即是屈光不正的简单介绍。 目前人们对于眼视光技术这个名词还是很陌生,总有一些人对于这个名词都不知道。而 我们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以从事屈光度检测、 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 高技能专业人才。而目前主要的课程包括视光学基础、验光学、眼科临床、眼镜光学、隐形 眼镜基础、眼视光器械学、医学基础、眼镜定配技术、斜弱视、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等。眼 视光专业人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服务型行业如:各类眼镜店、医院眼视光门诊、眼镜生产企 业、眼镜贸易企业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近视高发期,眼镜市场的需求巨大,而相应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却很 短缺。我国加入 W TO 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给高职高专医科院校开展眼视光技术职业 教育带来了机遇。而此对于我们从事眼视光专业的这一行业的人来讲也是一种机遇,所以我 们要抓住机遇,从而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也为眼视光技术这一行业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姓名:刘孟鸿 学号:19 号
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调查报告【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结论 眼视光学在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 【关键词】眼视光从业人员 资格认证 必要性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于视觉,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占80%,然而,我们的视觉健康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50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为亿~亿,其中75%即约1亿多患者可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我国盲人有500万,低视力有750万,在我国,老年低视力和儿童低视力二种人群不应忽视。我国个儿童中有87个为视力残疾,而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个人有400人为视力残疾,70—79岁为800人,80—89岁为人,而90岁或以上视力残疾可高达人,我国老年人视力残疾已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挑战。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45万,低视力135万。鉴于此1999年WHO提出“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的活动,我国是成员国之一。五种可避免盲分别为白内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数拉美国家)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按生活视力<~为标准,低视力的患病率为,从病因上看屈光不正占其中的,白内障占[1],屈光不正主要依靠于屈光矫正康复或提高视力,白内障患者术后很多也需要验光和屈光矫正来弥补手术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见眼视光学在低视力的康复和眼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眼视光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医疗保健学科,眼视光从业人员有光学师,视光医师和眼科医师,光学师以眼测量和制作为主,无需医疗背景,视光医师、眼科工程师需经过8年的医科或视光专业教育,分别获得MD(医学博士)或OD(视光学博士),两者均需获得工程师资格和执照,视光工程师侧重眼保健工作,类似眼内科,眼科医师主要以手术为主,类似眼外科,在欧州,也大致如此[2]。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占总人数的30%,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在30—70%,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眼镜行业成为一个垄断,市场混乱,影响国民视觉健康。眼视光行业是否应持证上岗、依法从业成了热点,焦点问题。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5年开始,率先在眼视光专业大力推行“双证培养”模式,特色、服务培训了初、中、高级验光员、磨镜工10批,在校的眼视光专业学生双证率达99%,使大批学生在实习时就持证顶岗、带薪实习,由于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毕业生供不应求,分布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实现100%就业,营造出了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件证书”制度并建的氛围。同时,用职业资格证书这个有力的手段,规范视光行业为培训质量提高了职业培训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有深圳博士、天明、750、大全等多家视光行业多年与我们合作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并招聘眼视光专业的毕业生,这与我们的“双证培养”是分不开的,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已成为就业的真正“通行证”。 云南省有眼视光相关企业200余家,我们从各视光中心、眼科、眼镜店,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行业相关人员对眼视光执业资格认证的必要性及专业培训的需求:从眼视光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17%,专科80%,高中及同等学历;认为现在的眼视光职业培训及认证较规范,认为一般,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认为有必要,认为可培训也可不培训;50%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眼视光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45%认为重要,5%认为一般;65%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认为有帮助,认为可能有;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40%认为重要,认为一般;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发展趋势非常有信心,60%有信心,持怀疑态度。 云南省目前有两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眼视光专业,有专科、本科二个层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专业学生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认识:15%的学生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规范,35%认为一般,50%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40%认为有必要;55%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35%认为重要,10%认为一般;70%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30%认为有帮助;65%表示一定会选择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35%表示应该会。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综上所述,眼视光学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种证书并建的制度。这是关系到我国劳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3月,劳动保障部颁布了6号部令,要求对技术复杂、量大面广、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及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求职者未经培训、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3]。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是引导和规范职业培训的主要手段,要把培训引导到促进就业的方向上来。职业资格认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以第三方认证原则为基础。它的建立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实行的是靠政府权威力推行的管理模式,是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全面提高眼视光行业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视光行业就业上岗是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就是眼视光行业就业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 孙葆忱.低视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王光霁.视光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全国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与考评人员培训教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2009. \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调查报告【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结论 眼视光学在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 【关键词】眼视光从业人员 资格认证 必要性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于视觉,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占80%,然而,我们的视觉健康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50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为亿~亿,其中75%即约1亿多患者可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我国盲人有500万,低视力有750万,在我国,老年低视力和儿童低视力二种人群不应忽视。我国个儿童中有87个为视力残疾,而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个人有400人为视力残疾,70—79岁为800人,80—89岁为人,而90岁或以上视力残疾可高达人,我国老年人视力残疾已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挑战。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45万,低视力135万。鉴于此1999年WHO提出“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的活动,我国是成员国之一。五种可避免盲分别为白内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数拉美国家)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按生活视力<~为标准,低视力的患病率为,从病因上看屈光不正占其中的,白内障占[1],屈光不正主要依靠于屈光矫正康复或提高视力,白内障患者术后很多也需要验光和屈光矫正来弥补手术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见眼视光学在低视力的康复和眼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眼视光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医疗保健学科,眼视光从业人员有光学师,视光医师和眼科医师,光学师以眼测量和制作为主,无需医疗背景,视光医师、眼科工程师需经过8年的医科或视光专业教育,分别获得MD(医学博士)或OD(视光学博士),两者均需获得工程师资格和执照,视光工程师侧重眼保健工作,类似眼内科,眼科医师主要以手术为主,类似眼外科,在欧州,也大致如此[2]。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占总人数的30%,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在30—70%,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眼镜行业成为一个垄断,市场混乱,影响国民视觉健康。眼视光行业是否应持证上岗、依法从业成了热点,焦点问题。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5年开始,率先在眼视光专业大力推行“双证培养”模式,特色、服务培训了初、中、高级验光员、磨镜工10批,在校的眼视光专业学生双证率达99%,使大批学生在实习时就持证顶岗、带薪实习,由于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毕业生供不应求,分布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实现100%就业,营造出了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件证书”制度并建的氛围。同时,用职业资格证书这个有力的手段,规范视光行业为培训质量提高了职业培训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有深圳博士、天明、750、大全等多家视光行业多年与我们合作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并招聘眼视光专业的毕业生,这与我们的“双证培养”是分不开的,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已成为就业的真正“通行证”。 云南省有眼视光相关企业200余家,我们从各视光中心、眼科、眼镜店,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行业相关人员对眼视光执业资格认证的必要性及专业培训的需求:从眼视光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17%,专科80%,高中及同等学历;认为现在的眼视光职业培训及认证较规范,认为一般,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认为有必要,认为可培训也可不培训;50%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眼视光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45%认为重要,5%认为一般;65%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认为有帮助,认为可能有;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40%认为重要,认为一般;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发展趋势非常有信心,60%有信心,持怀疑态度。 云南省目前有两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眼视光专业,有专科、本科二个层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专业学生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认识:15%的学生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规范,35%认为一般,50%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40%认为有必要;55%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35%认为重要,10%认为一般;70%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30%认为有帮助;65%表示一定会选择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35%表示应该会。 同时,我们还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综上所述,眼视光学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种证书并建的制度。这是关系到我国劳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3月,劳动保障部颁布了6号部令,要求对技术复杂、量大面广、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及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求职者未经培训、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3]。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是引导和规范职业培训的主要手段,要把培训引导到促进就业的方向上来。职业资格认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以第三方认证原则为基础。它的建立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实行的是靠政府权威力推行的管理模式,是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全面提高眼视光行业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视光行业就业上岗是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就是眼视光行业就业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 孙葆忱.低视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王光霁.视光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全国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与考评人员培训教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2009. \
1. 吸取的教训你在大学论文中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展示你在被击倒后如何重新站起来。
2,向招生委员会展示您如何从充满挑战的生活事件中学习和成长,是展示自己作为优秀候选人的绝佳方式。
3,把这种方法想象成一部关于复杂人物的好小说的结局:他们并不完美,但他们试图变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4,在你的大学论文中,你是你故事的主角。不要害怕谈论你犯的错误,只要你证明(在你的结论中)你学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论文的下载方法可以见我百度空间的文章,有介绍知网等论文库的论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