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论文应该怎么写?其中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论文关键词:生态建筑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对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牛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结束语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你百度文库去找一篇: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报告论文这是一篇市场型的研究报告,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写的。一般性文库里找的论文都是技术性,项目展示性为主,对你不适用。你看看我帐号里面分享的文档,应该有你想要的。
绿色建筑成本的案例研究——以上海为例摘要:近年来,绿色建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绿色建筑的成本是影响其发展的第一关键因素。本文在对既有绿色建筑进行统计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影响绿色建筑造价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最大因素,同时对绿色建筑成本下降趋势做出预测。结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绿色建筑;上海;增量成本
浅议绿色建筑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
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
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 *** 。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
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
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4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绿色建筑论文应该怎么写?其中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浅谈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论文
摘要: 环保是全球当前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全民参与环保已经成为当前主要公益话题。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对环保事业具有重要影响的其中一个领域,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领域的核心导向,如何应用环保能源以及绿色材料替换传统建筑材料或建筑模式是当前建筑企业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多种绿色能源以及环保材料得以出现,而将这些能源与材料应用到建筑中,将会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本文对当前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状况加以总结,并分析其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应用现状
1前言
建筑事业的发展深受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当前全球大力发展环保事业的大背景下,建筑事业也必将受到影响,向绿色环保建筑方向发展。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首先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大量的应用玻璃等材料严重影响环境,为此,大力推动建筑领域的绿色环保化进程,对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文中将对绿色环保技术概念以及绿色环保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同时总结当前建筑领域环保技术的应用状况,并提出环保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2节能绿色环保技术概述
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在大方向来讲是基于节能、保护生态环境等原则所开发的多种技术。在全球环保的大背景下,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得到大力开发,并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其中建筑领域便是其中之一。就建筑领域而言,绿色环保技术所指的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以及建筑工艺,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近几年环保政策的全面落实下,提出了绿色建筑要求,绿色建筑具体所指的是确保整个工程建筑能符合到节能、节水、节电等要求[1]。
3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在工程中应用的必然趋势
建筑领域的环保主要展现在对建筑材料的合理应用以全新建筑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由此提升建筑材料的可利用率,减少建筑材料的资源浪费。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工程周围垃圾任意堆放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周边环境,针对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进绿色环保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减少工程垃圾的产生量,同时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周期。另外,传统工程建设中会应用到大量的玻璃或其他影响自然环境的材料,而引入绿色环保材料或建造技术则能够减少这种不利于环保的建筑材料应用量。无论给予何种方向的考虑,绿色建筑都将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2]。
4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现状
外墙保温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外墙保温节能技术是在建筑物的外墙设置保温层,由此达到节能功效。外墙保温技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由此能够规避传统墙体常见的断桥现象,同时,外墙保温技术所应用的聚苯板导热系数相对较小,能够减少工程室内热度的损失。另外,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墙体的重量与厚度,由此增加了建筑的可应用面积。外墙保温技术参与到建筑中,不仅不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反而由于其增加的蓄热功能提升了建筑物的舒适度[3]。
建筑工程中光电、光热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中应用的光电与光热技术主要是光电节能技术与光热节能技术,而应用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的转化,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利用能源,提供建筑所需的热能与电能。光电与光热节能技术的应有优势在于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这种能源的可持续应有性较强,且不存在任何危害,适合长久应用,在提供便利能源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功效。另外,太阳能不需要进行运输或繁杂的转化过程,可直接在建筑物设置转化装置,便能够实现太阳能的应用,减少了过程费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太阳能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地区因素不能够长期维持在一个平衡的量上,属于阶段性应用能源,还具有一定的未来开发潜力。
建筑工程中地源热泵节能技术的应用
地源热泵也就是常被称之为地热的一种制冷与供热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建筑物在冬季提供暖气供应,在夏季提供制冷功能,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调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应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在于,所占面积小、布局紧凑等。同时地源热泵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防止建筑物地面沉降问题的出现,而此项技术当前发展已经成熟,施工也较为简单,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热能与制冷供应。
5节能绿色环保技术在建筑中应用发展前景
环保节能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各种资源的可利用率、加强环保能源与材料的开发等。在环保这一大背景下,建筑行业作为主要领导产业必然需要作出带头作用,为环保事业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就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来讲,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建筑绿色化这一概念的提出,必然会涉及到建筑模式以及材料应用的改革,而改革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环保能源以及环保材料的应用,基于此,环保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以及发展前景。
6结论
综合上文所述,在环保这一大背景下,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环保建筑或绿色建筑的实现,将涉及到大范围环保新能源的应用。当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环保技术包括外墙保温工程中节能技术、中光电、光热节能技术、地源热泵节能技术等,在多种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下,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而远观未来这一概念也必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燕,陈丽芳.几种主要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J].祖国,2016,02(16):134.
[2]刘鑫.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J].建设科技,2016,06(11):104~105.
[3]周迎.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J].科技与创新,2016,07(08):29~31.
浅议绿色建筑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
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
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 *** 。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
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
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4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建筑节能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节能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理念越来越高,而本世纪的能源消费与应用也遵循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优先战略与新能源技术替代战略相结合的原则,而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样遵循这样的原则,全面开展建筑节能,解决建筑节能技术问题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就针对建筑节能技术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
建筑节能技术;围护结构;太阳能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刚需以及一些炒房者的推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崛起,而建筑采暖技术、建筑空调技术以及建筑照明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些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度与舒适度。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应用建筑节能材料已然非常普遍,但是我国这方面还较为落后,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能源损耗是发达国家的三到五倍之多。由此可见,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是国家所需,是我们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由之路。
1建筑运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性
我国资源形势所迫
如果从能源总量方面统计,我国的能源占有量在世界中排列在前三名,但是同时我国也是人口大国,如果将能源平均计算下来,我国的能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排名41名。而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人们大量需求以及大范围开采的形势之下,我国不可再生资源例如石油等的储备量都严重下滑,而下滑的速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能源需求的上涨速度,人们对于煤炭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每年的消耗量能够达到12亿吨。同时,我国的能源分配非常不协调,在天然气能源方面,东部的储备量要比西部的储备量少很多,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致使天然气的开发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东部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天然气,而西部发展落后财力无法满足天然气开采需求。我国对于能源的利用率只有国外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我国的资源形势并不乐观,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形势所迫、时代所需,也是迫在眉睫。
建筑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能源耗费一直都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合理的应对能源耗费问题能够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能源结构不合理而引发的人均能源不足等社会问题。而能源技术中的建筑节能技术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综合建筑特性与社会需求研发建筑节能技术是时代所需,降低能源损耗,追求能源的最大利用率,合理应用废弃能源,实现变废为宝,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延缓温室效应,降低环境负载。上个世纪末期的能源危机之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就对建筑能耗给予了重视,这些国家的建筑能源损耗已经从危机爆发之前的300kWh/m2降低到100kWh/m2,这些只是与北京地区采暖水平相近的一类国家,而一些高于北京水平的国家的能源耗费更低。由于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即使节能效率会对经济效益起到阻碍作用,但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能源耗费还会降低。此外,绿色能源的利用也是有效防止能源消耗过度的重要举措,例如太阳能就在建筑节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应用太阳能可以进行收集热水、发电等。
2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墙体节能技术
墙体保温层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墙体的节能技术是确保建筑节能的关键,一般采用抹灰以及干挂的方式,并结合合适的工艺来进行施工。在保温层的喷涂之前,要保证墙体基层的干燥性与清洁度,确保涂层均匀、厚度合适。干挂工艺也是重要的墙体节能技术,它主要应用在外保温中,保温能力与防水能力非常强,并且可以减少空间的利用,该技术节能效果较好,但是需要较高成本,一般应用在公共建筑中,在住宅建筑中较少。该技术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因素:雨水量、下雪量、温度值、风量等等,以确保体系的稳定性,墙体稳定性提升,能够增加墙体的使用寿命,能够减少建筑施工所需墙体材料及能源损耗。
屋面节能技术
首先,是保温材料的选用。一般来讲,屋面节能在选用保温材料的时候往往考虑下面几个因素:导热性能、吸水能力、材料强度等,保温材料的类型很多,有细骨料混凝土板材质、有聚苯乙烯材质,以及一些散料与水泥共同浇筑的材质,例如炉渣等等。在屋面材料选用方面还应该考虑到设计需求与规范要求,综合各项因素之后,并要重视材料的防水性能,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合理的配合比,以确保材料发挥出更好的保温性能;其次,则是房屋建筑的屋面形式。现今的房屋建筑的屋面大多采用倒置式,颠覆以往传统的保温层与防水层的排序,以确保无眠的保湿性能更加明显。传统的'屋面技术是在保温层上设置防水层,而现今应用的屋面节能技术则是在防水层上设置保温层,这是因为保温层大多采取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一旦出现湿润情况,他们的导热系数就会上升,造成屋内闷热,但是新型屋面节能技术却能够将两层调换,来延缓防水材料以及保温材料的老化,延长两层材料的使用寿命。
门窗节能技术
门窗的密闭性以及导热性与外墙的节能性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选取合适的门窗,将取得更好的节能效果。门窗安装之前,需要选取符合需求的门窗材料,一般选择单框双层玻璃,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窗框角度进行测量,如果出现窗框角度变形的情况,则不可以进行门窗安装,一旦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门窗安装,将会引起严重的事故。之后,选择合适密封条,保证透气与防水,如果出现缝隙较大的情况,则需要适当的采用密封剂加以封闭。同时在安装门窗之前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保证连接处的干燥性,这样才能够确保门窗发挥出更好的保温功效。门窗材料选择恰当,安装过程合理可靠,能够提升建筑外墙的节能性,延长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提升建筑的节能效益。
太阳能节能技术
一直以来,太阳能备受环保界的推崇,它是一种清洁能源,并且储备量非常雄厚,因此在建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房屋的时候,可以在房屋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储备起来,这些电能能够满足一部分的供电需求,例如普通的动力系统等等。除此之外,建筑采暖中的供热采暖体系也会应用到太阳能技术,这些体系都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将热能储备起来,这些热能能够满足一部分的供热需求,也能够满足一部分的采光需求,大大提升了房屋建筑的节能效率。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太阳能技术具有天然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并且该技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因此太阳能技术将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3结束语
建筑节能技术是时代的发展所需,是可持续战略的重点,而要实现建筑节能,就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方方面面,从各方面采取节能技术,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节能。大力发展墙体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门窗节能技术等等,并且合理应用与研发太阳能技术,加大清洁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样能够实现有效的节能,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调整施工程序、完善施工工艺,都能够减少建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损耗,以此确保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与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梁焰兴.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189.
[2]谢志旷,杨其军.建筑室内给排水的节能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2):55-56.
[3]刘彤.太阳能在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广泛应用[J].林产工业,2015,42(3):52-55.
[4]李凌颖,王昕禾.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0(32):63-64.
绿色建筑成本的案例研究——以上海为例摘要:近年来,绿色建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绿色建筑的成本是影响其发展的第一关键因素。本文在对既有绿色建筑进行统计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影响绿色建筑造价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最大因素,同时对绿色建筑成本下降趋势做出预测。结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绿色建筑;上海;增量成本
浅议绿色建筑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
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
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 *** 。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
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
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4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浅议绿色建筑
摘要: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其历史悠久。
原生的绿色建筑曾伴随着人类一起诞生和成长,世界各地的原始住居及其发展所形成的体系已延续数千年,度过了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人类部分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
“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
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
20世纪60年代,公害事件和环境污染频生,从而引发了一场绿色运动。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如果人类不去保护生态环境,那么人类发展的负效应行为将毁灭人类本身。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
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 *** 。
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i)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
1963年V·奥戈亚(V·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提出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相协调的设计理论。
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
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正规。
阿莫里·B·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
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18次大会发表了《芝加哥宣言》,号召全世界建筑师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列入建筑师职业及其责任的核心。
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兴起。
3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已成为建筑界关注的热点。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
土取自于大地,当建筑结束寿命时又回归于大地;木材则是可再生资源。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
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
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
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 ***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
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
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日益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4 结语
目前,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建筑理论在笔者看来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
绿色建筑论文应该怎么写?其中要包含哪些内容?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绿色建筑论文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关键词:绿色建筑 生态环境 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 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 《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的误区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绿色建筑成本的案例研究——以上海为例摘要:近年来,绿色建筑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绿色建筑的成本是影响其发展的第一关键因素。本文在对既有绿色建筑进行统计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影响绿色建筑造价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最大因素,同时对绿色建筑成本下降趋势做出预测。结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绿色建筑;上海;增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