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 传统 文化 和大学文化的双重载体,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化内涵以更好应对多元文化冲击的重任。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1 论后现代 教育 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摘要: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在理念和目标后现代教育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无限度地放大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 发展 也在这次浪潮中进行了一场革命,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并不可以完全地用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也不能把未成形的思想与孕育的温床一起全盘抛弃。借鉴后现代教学思 想,对于推进我国高校汉 语言 文学的发展,有着一种革命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本文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合作 计划;汉语言文学 一、后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阐释 1.人人平等,去除中心。 以课程和教师作用为出发点去考虑,后现代教学大力提出“去中心”的平等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去中心”就是不赞成一 学科知识、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权威、教学控制,并赞成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互动关系。美国课程与教学研究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在教师与学生的 反思 性 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 实践中并不要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并且,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造知识,发现新的自己。多尔提 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平等成员关系中的领导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并不等于无视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的 作用从新整理,从外在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的共存,权威也随之进入其中,教师应该做到自己是情境设计的领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的专制者。 法国 哲学家利奥塔作为后现代主义大师从现代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更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上,对教师作用所发生的重要变化进行认真探讨,并在专著 中强调“现在,所谓的传播媒介并不完全是在一群沉默的学生面前讲道理,由助教回答制定的问题,并协助探讨 实习作业”,学术知识已可以演变成电脑语言,传统 教师的作用将被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链接“传统记忆库”与电脑记忆库的机器,并且学生在终端机前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利奥塔又指出, “传统的教学法没有完全失势,学生仍然必须从教师处学习一些东西,不是学内容,而是学习终端机学习的 方法 ”。 2.教学中融入“对话”。 以教学过程的认识为出发点考虑,“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知名的现代教育学者美国的罗蒂阐述了“对话理 论”,这种对话理论的要求对话者平等、开放、富有创造性,具有多元价值观。我国教学论研究者钟启泉在《对话·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中引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 论述是:“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新 的世界进行交流,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所以,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 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 思维方式 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作为一个后现代的合格教师来讲,要鼓励学生 的语言 艺术、文学、科学和 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 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 教学方法 与教学评价。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内容上,后现代教学的选用的是阐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传授式和促进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阐释教学方法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是带着开放乐观的心态,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道路,将学生带入真理的日益深入的情景中。将传统的教条主义规范进行去其 糟粕,取其精华的删取方式用在后现代化的教育与事业上,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 文化背 景中去解读。完全地体现出教学目的在于创造意义,赞成所有创造性的行为的同时,也注重学生 想象力 的培养。 站在教学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后现代教育者认为世界走的是多元化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整体,从事教育 工作的人员不能用绝对统一的 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此同时,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因此,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 重过程。赞成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动态性和复杂性,主张采用自式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法。派纳在《什么是课程理论》中多次打击标准化 考试的弊端,他在里面阐述: “可以较少依赖标准化考试,而更多的采用档案袋和其他收集学生作业的方法,并且具有各种不同兴趣的个人,包括家长、社区领导以及教师和其他学生构成的委员 会来进行评价。”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正在火热进行,显然是受后现代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然而,我国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 者差距性比较大,客观并科学地建档相当困难,评价时学生之间进行横向比较难操作,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所有,档案袋评价法在我国的发展有了阻碍因 素。 二、后现代教学思想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启示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上的一些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1.改变“计划主义”提倡“合作性计划”。 “计划主义”就是比喻那种把计划看做先于行动而制定的东西,并且不能有什么改变的,这其实是一种独行武断,它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合作性计划”是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学习关系。 2.课堂教学应提倡师生互动的“多维性”。 “多维性”赞成在互动的对象上要变“一维”为“多维”。也就是要打破原来那种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 动的单一化格局,积极倡导一种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格局。教师要重树权威,变换 组织形式,使得学 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 3.确立教材掌握的意义标准。 在现实的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育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弄懂了教材的知识,但知识并没有与学生的精神的完 整性、 经验 的完整性 联系起来,并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知识没有转换成学生的精神食粮,没能与学生的内心勾连。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新认识学生与教 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多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尽为己用,终身受益。 4.确立“存在”式的学习观念。 占有式学习,是把知识当成现成的、“在手边”的,无需进一步操作的东西,是把现成的知识作为一个“物”装进自 己的“口袋”,是一种简单的“占有”,而“存在”式学习则把知识当成是“上手的”东西,这意味着人要与知识进一步地“打交道”,这样学习就是人的存在方 式,它要求人的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内心里有对学习知识的渴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其今后的道路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现代教学思想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上,都让我们换一种思维去考虑,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新的途径,我们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在培养具有现代人文意思和实用技能的专门人才中起到的作用可用“这是一次思想的革命”来形容。 参考文献: [1]袁桂林.后现代主义课程的特征[R].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专题 报告 会,2001.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2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展示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伴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与时俱进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还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长久以来,汉语言专业想要培养的是善于创造美、发现美和有高审美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对于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高校文科基础性专业之一,它的发展历史是十分悠久的。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需求的人才类型也有所变化,由传统型向应用型和复合型方向转变,这无疑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用的技能和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的世纪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样也给传统的人文学科造成不小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载体,但是其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我们很难做出较为专业的定位。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同感不强 汉语言专业这门课程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它没有涉及到专业性强的领域,相对于一些理科专业来说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怀有无奈、被迫学习的心情,常常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在很多学生看来是自己选错了专业,他们很少看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致使最后这些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很薄弱,缺乏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更加缺少对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2.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 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专业性要求很高,要求学生要掌握比较多的文学知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做到这一点,追根溯源是由于学校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全面、不合理,没有给与这一专业足够的重视,课时量较少。另外,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很少有上实践课的机会,枯燥乏味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对汉语言专业失去兴趣,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技能掌握得很不理想。 3.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很多学校只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可以 毕业 ,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够合理的。通过调查可以知道,很多大学生经常逃课,但是到最后却都可以顺利的拿到毕业证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学生考试的试卷大部分的试题都是概念性和基础性文化知识,只是需要学生在考前加以背诵就可以通过的,学生不必对专业知识有任何拓展和延伸。因此,这就导致不良的恶性循环,很多学生根部不在乎教学过程,只关注最后的考试结果。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思路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本专业的教育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汉语言专业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面,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知识型人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相应的做出调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调整需要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学校应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于文学课程的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对原有的陈旧的文学史观念加以调整,力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感悟能力都是本专业需要培养学生重点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本身的教学特点以最科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现当代文学可以开设一些作家作品研究的选修课;古代文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体形式作为讲解的线索;外国文学可以以作家作品的讲解形式为主;文学理论和美学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等。 (2)在一些演讲类的语言课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协调发展。语言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语言学为主。 (3)在写作课教学中无疑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的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升,社会上需要很多写作人才,然而对于毕业生来说,既有写作能力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比较理想的。传统的写作课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方面的教授,要改变这种教授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供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比如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公文写作等,还可以外聘一些比较有名的记者、编辑、作家等举行专题讲座来更好的辅导学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写作课以理论代替实际的教学模式。 (4)、以实用为原则,有目的开设一些其他的专业科目,比如哲学、宗教、音乐、美术、历史等相关专题的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2.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教学培养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并确立新的课程内容。调整后使课程教学内容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例如,文学史课程教学要精选真正的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摒弃那些陈旧的文学史观念下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内容;语言学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际能力。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文学审美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人才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其审美能力上面,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其具体体现。所以学校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并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自由的讨论文学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上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得到训练。 4.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随着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汉语言专业概念的理解都很模糊,没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都知道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物的实用价值,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的状况是教育观念不强、专业性质混乱。因此,如果想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去改革,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品位,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最终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5.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别大致上主要包括语文教师、公务员、营销人员、文案编辑、文秘等相关工作,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口才、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贯彻落实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学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为汉语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高校应该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探索和改变,不断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明.中国电力教育,2008(09).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一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9(05). 3、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U].中国大擎教学,2010(5). 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篇3 浅析小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创新 摘 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 一,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目标 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它承载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让小学生为汉语言背后的文华感到骄傲、能够用标准的汉语言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却发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 二,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从 兴趣 爱好 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在开展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乐意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让学生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部分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3,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 三,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方法 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经很有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事物,。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打《幽城幻剑录》这一款游戏,他听说这一款游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连一块石、一根草的命名都应用着 典故 ,这名学生对这款游戏有强烈的兴趣,然而却不知道如何鉴赏这部游戏中蕴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他的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起分析游戏中谈到的名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理解到,游戏中的饕餮这个怪兽源于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这部书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齿、八爪的怪兽,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贪吃,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吃,且食量很大的时候,就会说他像个饕餮。教师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提出有可能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范围,自己和学生一起研究。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比如一名小学生很有兴趣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教师可以从 成语 典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了解到“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出现源于秦晋两国的一场婚姻。 那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比较强大,晋国国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国,然而却作战失败,秦国当时还不够强大,虽然秦国一时战胜了晋国,秦国国君却不宜与晋国为敌,秦国国君为了巩固和强大的晋国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女儿怀赢嫁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两家从此成为“秦晋之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典故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对婚姻进行祝福,却有“秦晋之好”这种说法,却不说“百年好合”呢?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了解到,虽然这两个个成语同样是描述婚姻的一种状态,然而“秦晋之好”却偏重于描述婚姻的社会层面,而不是描述于婚姻当事人的感情层面。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典一个古典诗词欣赏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课本以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学生要说明这首诗词为什么很优美,它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等。在这个诗词欣赏大会里,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品味、展现自己的汉语言水平、享受和 其它 学生交流的乐趣等,从而学生得到学习汉语言知识、应用汉语言知识的动力。小学语言教师给学生创建展现的平台,就能通过这个平台给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结 :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语文教师只有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通过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猜你喜欢: 1.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2.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4. 汉语言文学研究毕业论文范本 5.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做好汉语文学审美 教育 有一定价值,要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特性与时代审美特征,深入研究审美问题,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人文应用型人才是集 文化 思想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文化情怀与自身素养,并能够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影响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文学史、哲学史等社会科学知识,它的精神价值一直对人内心的修习产生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无数学者与优秀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化课程,开始涉及到互联网、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习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针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进修学习,中外世界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是课程必修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些文化信息越来越多,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广,所以,专业人才技能也随之进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久积累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思想层面高、文笔扎实、思维跳跃,在写作、分析、引经据典方面优越于其他人。
二、人文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包括诸多方面,人文应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主要就是针对文学素养高的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人文应用型人才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学素养程度高,精神价值高于物质,将我国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于一体,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养;二是针对我国提倡的“人才需要 社会实践 ”观念,应该将自身专业技能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将优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给身边的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这种优秀的人文思想传播给社会,对社会造成良好影响,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人文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将自身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人文知识是人精神层面的慰藉,而应用于实践便是人的精神产物,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模式才能将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保证精神境界的教育。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确保学生人文精神的学习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于脑海心间。现代社会注重的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 经验 丰富的人与初出茅庐的学生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课程向实践改革是必需的,可以多增加学生专项能力写作、古典文学演讲、 辩论 等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能力”“文学能力”突出出来。
(二)社会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大多从事编辑、写作、文秘等文职工作,强调良好的文化底蕴,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学生就不会懂得工作的性质。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固定让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比如假期去一些社区、机构、公司做兼职工作,既可以有工作经验又可以提升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学习,专业性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秘、新闻、教育等单独模块,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多方面学习,但是,术业有专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进行专业培养。我国教育要求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只有专业人才专攻其事,才能将自身能力完全施展。所以,在汉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也要认清自身特点,将人文知识分门别类,针对自己精通的模块专业学习,其他模块辅助学习,这样才能做好人文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大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质高的文学人才,对于专业性能不够了解,但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拥有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各项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有优势。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增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身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 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 基本素养 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 兴趣 爱好 ,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 作文 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 文章 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 方法 ,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技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传统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实践。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
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
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等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优化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探索出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应用型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应用人才,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指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应用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从事编辑评论、文秘及文化宣传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沟通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间环节,肩负着吸收学术成果、拓展能力、指导具体实践、形成职业技能的任务。概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做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一)文学类: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改变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课程设置也作相应的调整。
(二)语言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更注重交际沟通能力。
(三)写作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笔杆子”,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四)实践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是专业工作能力层,通过学期论文、课程论文和各类实习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层,通过课外职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较为清晰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说、能写、能办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立足于传统中文基础与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有机结合,立足于课堂的拓展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立足于立体开放型师资结构的建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体现人文精神,对社会、对生活、对人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它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该专业的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谱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的,需要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需要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心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它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它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与“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不能仅强调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注重与人的素质相关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但能否胜任或者是否有发展前景,则要看他的内功和修养。[1]
大学的类型、层次不同,对 社会的功能自然有所差异,汉 语言 文学专业在不同大学也自然有不同的定位,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复合型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就业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为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来抓;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来适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强化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并以此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 经济初现端倪,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一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国政府及时地调整了高等教育政策,以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淡化高等教育的精英色彩,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同时在人才使用上采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人才调配方式,这给大学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规格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代社会现实和高等教育理念的这些变化无疑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2]
(一)当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汉语人才。随着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一种 职业定终身的现象恐怕再也不会重新出现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专才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整。在保证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既要重视类似于讲演辩论、新闻 写作、公文写作、节目主持、书法 艺术、广告设计、篆刻剪纸、编辑采访等与本专业比较接近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也要重视其他跨类较大的学科如法律、经济、旅游、 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要鼓励他们攻读第二学位。
(二)当代社会需要精通双语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人才。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基础深厚又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肯定倍受青睐,这就为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时提出了开设类似于“双语教学”这方面课程的现实要求。
(三)当代社会需要富于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汉语人才。当代社会需要个性特色鲜明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种创新还包括对 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的重新认识,因为单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正在被以视像和 网络文化为主的多媒体文化所分割,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具有整合跨类艺术的才能,它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还需要开拓文化的新局面。那种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多栖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倍受推崇。因此,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增加类似于“影视创作与欣赏”、“博客教程”等方面课程的比重。
(四)当代社会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纯正的风范型汉语人才。随着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必然需要一大批人文素养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风范型人才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是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其本身肩负着两个责任: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 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则侧重于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内容在注重人文方面的同时,必须有所改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经济、科学教育相配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谋生能力,又有人文素养,讲究责任与道德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能否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提供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判断一所高校是否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标志。加强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对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各级相关高校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注释:
[1]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8,(01).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4,(05).
浅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构想
一、前言
电大开放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得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汉语言文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走进了电大。他们积极进取,希望学业有成,但参差不齐的文学水平和严重的工学矛盾使他们在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习中困难重重,怎样克服他们学习上的障碍,怎样使他们的学习轻松有趣,怎样顺利地完成电大学业,成为我们每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的学习障碍
(一)电大学员的基本情况
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大事业蓬勃发展,已培养了百万多人才。然而,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构成特点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困难。电大学员是具有学生与成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单位,成分复杂。他们的社会经验、学识水平、心理状况都有别有普通大学生。电大学员大多是来自社会青年.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初尝了充满希望、梦幻破灭、不甘沉沦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奋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难。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
1.语言性的学习。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2.文学性的学习。如:《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3.文学教育性的学习。如:《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等课程。
(三)学习中的困难
1.工学矛盾。电大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是制约电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孕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学员工作单位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优化组合和目标管理;另一方而学员所在学校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纪律严格.这事实上造成了学员不得不采取单一选择。
2.对生僻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由于学员文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一些生僻文字、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使得他们理解起来很费力。致使一些课程的过关率较低,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等。
三、教学构想
(一)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
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是电大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电大函授学员,他们学习时间主要是从生活和工作中挤出来的,比较零碎,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于学习,就需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老化、过时速度加快,一个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凭借学校所习得的知识谋求自身长久发展,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自学能力是学员完成远程开放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基石。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化远距离为手段,以在职成人学员为主要对象的一所学校。它既具有普通专科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施行远距离教学,师生分离,借助媒体,通过IP课件、BBS讨论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间接教学。因此,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必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远距离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独立学习。事实上,电大教学虽然明确了采用远距离教学、面授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但从教学实际过程看,自学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二)提高阅读水平
利用远程教育的广阔平台,增加学员的文学阅读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1.积累。不少人学习时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古文,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2.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的文章就多,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四、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 程”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将逐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得到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实现开放教育目标要求的基本保证,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电大从1999年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和探索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开放教育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总干事马约尔在会上指出:“提供终身教 育与培训是我们惟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场经济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电大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对于做好汉语文学审美 教育 有一定价值,要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特性与时代审美特征,深入研究审美问题,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人文应用型人才是集 文化 思想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文化情怀与自身素养,并能够渗透到工作实践中,影响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习文学史、哲学史等社会科学知识,它的精神价值一直对人内心的修习产生重要作用。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无数学者与优秀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深化课程,开始涉及到互联网、对外交流等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习内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针对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进修学习,中外世界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是课程必修内容,而随着时代进步,这些文化信息越来越多,理论知识也越来越广,所以,专业人才技能也随之进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长久积累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使得学生自身文化思想层面高、文笔扎实、思维跳跃,在写作、分析、引经据典方面优越于其他人。
二、人文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包括诸多方面,人文应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个分支,主要就是针对文学素养高的人文科学方面的人才。人文应用型人才有两大特点:一是文学素养程度高,精神价值高于物质,将我国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于一体,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养;二是针对我国提倡的“人才需要 社会实践 ”观念,应该将自身专业技能用于社会实践,并能在社会实践中将优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给身边的人,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将这种优秀的人文思想传播给社会,对社会造成良好影响,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人文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需要将自身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人文知识是人精神层面的慰藉,而应用于实践便是人的精神产物,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模式才能将精神与实践相结合。
三、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是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可以保证精神境界的教育。所以,课程设置应该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确保学生人文精神的学习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于脑海心间。现代社会注重的就是人才的实践能力, 经验 丰富的人与初出茅庐的学生肯定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课程向实践改革是必需的,可以多增加学生专项能力写作、古典文学演讲、 辩论 等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能力”“文学能力”突出出来。
(二)社会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大多从事编辑、写作、文秘等文职工作,强调良好的文化底蕴,但是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学生就不会懂得工作的性质。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固定让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实践,比如假期去一些社区、机构、公司做兼职工作,既可以有工作经验又可以提升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学习,专业性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秘、新闻、教育等单独模块,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多方面学习,但是,术业有专攻,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进行专业培养。我国教育要求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只有专业人才专攻其事,才能将自身能力完全施展。所以,在汉语言的学习中,文化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也要认清自身特点,将人文知识分门别类,针对自己精通的模块专业学习,其他模块辅助学习,这样才能做好人文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大众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质高的文学人才,对于专业性能不够了解,但应用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拥有文化素养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各项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有优势。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增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身人力资本,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仍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创新方面的问题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1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现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当前一些大学不能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对教材进行调整,致使教学内容老套;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当前一些大学教师仍是上完课就走,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利用与开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无异于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添加了生机,给汉语言的利用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养成创新意识以后,会有增强其实践的动力,进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3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 措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环节的改进,以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感受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创新的意识,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实际行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 基本素养 之一就是拥有审美能力,尤其是体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敏感度,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高级文秘需要具备的特质之一就有审美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文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 兴趣 爱好 ,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使用等进行鉴赏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组建讨论小组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该方面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环节
助理、教师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的职位,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因此要求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强化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促使其具备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例如,现代汉语教师在上课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应该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由于大学中通常都会有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学生,因此在发音上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在将中国七大方言时,分别选取代表,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各地方语言的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或者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一次 作文 比赛,针对学生中的病句等问题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
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感受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学生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其写作水平就可以体现。因此,学校在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提升学生的理论修养。在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高度,使其在阅读分析以后,理解 文章 的内涵;第二,加强学生的用词的准确度。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存在词汇量贫乏,并且不能正确使用使用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从而改善当前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做到用词精准简洁;第三,加强对学生语法的掌握。当前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 方法 ,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对语法掌握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与方法,加强对语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语句,降低出错率,进而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各大高校都有的专业,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觑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为此,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作为人文类的传统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众化过渡,对传统汉语言专业在承担社会人才培养的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固有的教育和人才观念,冲击着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是高等院校设置最普遍的基础性文科专业之一。缺乏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技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表现为以下方面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传统型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而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秘、教育、行政(文化宣传、各级政府)等部门,专业的设置较为宽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无法做到精确的定位,课程的安排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课程观念上,重语言文学轻文章。第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实践。第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
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要内容。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
学生专业不专,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能力较差,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素质能力与人才培养定位不相适应等系列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优化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探索出一种既能有效解决目前的各种矛盾,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应用型模式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在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
应用人才,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指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应用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从事编辑评论、文秘及文化宣传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创新型应用人才,是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首要任务。
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沟通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是上承学科研究成果,下接职业技能训练的中间环节,肩负着吸收学术成果、拓展能力、指导具体实践、形成职业技能的任务。概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做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操作方式是:
(一)文学类: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改变观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人品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对文学的把握从侧重理解抽象的、概念化的社会历史转变为侧重理解生动形象的人。课程设置也作相应的调整。
(二)语言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更注重交际沟通能力。
(三)写作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迫切需要“笔杆子”,而能说会写也是毕业生就业最好的标签。写作课将以培养学生实践写作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公文写作、新闻写作的课程,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秘书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
(四)实践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是专业工作能力层,通过学期论文、课程论文和各类实习让学生掌握综合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层,通过课外职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较为清晰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面向社会、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说、能写、能办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中文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立足于传统中文基础与现代实用中文基础的有机结合,立足于课堂的拓展和实践教学的深入展开,立足于立体开放型师资结构的建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体现人文精神,对社会、对生活、对人体悟的最直接的载体,它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该专业的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知识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谱系,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与人有关的工作的,需要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需要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重心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它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它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与“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不能仅强调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注重与人的素质相关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但能否胜任或者是否有发展前景,则要看他的内功和修养。[1]
大学的类型、层次不同,对 社会的功能自然有所差异,汉 语言 文学专业在不同大学也自然有不同的定位,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复合型模式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就业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为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来抓;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来适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强化大学生的 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努力打造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 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不断提高,并以此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 经济初现端倪,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一时代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我国政府及时地调整了高等教育政策,以扩大招生规模的方式淡化高等教育的精英色彩,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同时在人才使用上采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化人才调配方式,这给大学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规格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对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深刻影响。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代社会现实和高等教育理念的这些变化无疑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2]
(一)当代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汉语人才。随着就业渠道的多元化,一种 职业定终身的现象恐怕再也不会重新出现了。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从传统的“专才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方向 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整。在保证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既要重视类似于讲演辩论、新闻 写作、公文写作、节目主持、书法 艺术、广告设计、篆刻剪纸、编辑采访等与本专业比较接近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也要重视其他跨类较大的学科如法律、经济、旅游、 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要鼓励他们攻读第二学位。
(二)当代社会需要精通双语的高素质应用型汉语人才。在汉语言文学方面基础深厚又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肯定倍受青睐,这就为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 计划时提出了开设类似于“双语教学”这方面课程的现实要求。
(三)当代社会需要富于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汉语人才。当代社会需要个性特色鲜明的人文精神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要求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这种创新还包括对 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的重新认识,因为单一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正在被以视像和 网络文化为主的多媒体文化所分割,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汉语人才具有整合跨类艺术的才能,它不仅需要创新,而且还需要开拓文化的新局面。那种在文学、影视和网络媒体多栖的创新型人才一定会倍受推崇。因此,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增加类似于“影视创作与欣赏”、“博客教程”等方面课程的比重。
(四)当代社会需要文化底蕴深厚纯正的风范型汉语人才。随着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必然需要一大批人文素养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风范型人才来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是一个传统的基础性专业,其本身肩负着两个责任:一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这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二是使人们能在实际 工作中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等,这方面则侧重于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能逐渐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高校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社会市场需要,灵活地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内容在注重人文方面的同时,必须有所改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经济、科学教育相配合,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谋生能力,又有人文素养,讲究责任与道德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高校能否调整自己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社会提供大量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需要、就业前景良好、创业意识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判断一所高校是否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标志。加强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对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各级相关高校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注释:
[1]周兴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校研究,2008,(01).
[2]彭松乔.问题与出路——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04,(05).
浅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构想
一、前言
电大开放式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得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汉语言文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走进了电大。他们积极进取,希望学业有成,但参差不齐的文学水平和严重的工学矛盾使他们在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习中困难重重,怎样克服他们学习上的障碍,怎样使他们的学习轻松有趣,怎样顺利地完成电大学业,成为我们每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的学习障碍
(一)电大学员的基本情况
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大事业蓬勃发展,已培养了百万多人才。然而,电大开放教育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构成特点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了困难。电大学员是具有学生与成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单位,成分复杂。他们的社会经验、学识水平、心理状况都有别有普通大学生。电大学员大多是来自社会青年.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初尝了充满希望、梦幻破灭、不甘沉沦的酸甜苦辣,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奋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难。
(二)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而且还将拥有一笔财富——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首先是“语言”,然后是“文学”,其中“语言”起修饰“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中心词,二者呈偏正关系。电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
1.语言性的学习。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2.文学性的学习。如:《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等课程。
3.文学教育性的学习。如:《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等课程。
(三)学习中的困难
1.工学矛盾。电大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问题,是制约电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孕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学员工作单位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优化组合和目标管理;另一方而学员所在学校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纪律严格.这事实上造成了学员不得不采取单一选择。
2.对生僻文字、语言难以理解。由于学员文学水平的参差不齐和一些生僻文字、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用到,使得他们理解起来很费力。致使一些课程的过关率较低,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学概论》等。
三、教学构想
(一)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
培养电大学员的自学能力,是电大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电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种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为电大函授学员,他们学习时间主要是从生活和工作中挤出来的,比较零碎,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用于学习,就需要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老化、过时速度加快,一个人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凭借学校所习得的知识谋求自身长久发展,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自学能力是学员完成远程开放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基石。广播电视大学,是以现代化远距离为手段,以在职成人学员为主要对象的一所学校。它既具有普通专科高校的普遍性,又具有自身教学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施行远距离教学,师生分离,借助媒体,通过IP课件、BBS讨论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间接教学。因此,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必须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远距离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独立学习。事实上,电大教学虽然明确了采用远距离教学、面授辅导、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但从教学实际过程看,自学的环节没有很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二)提高阅读水平
利用远程教育的广阔平台,增加学员的文学阅读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水平。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
1.积累。不少人学习时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古文,认为老师已讲清楚,我也明白,这就够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尤其是学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重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坚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2.转化。这里说的转化是指迁移能力,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的文章就多,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会举一反三,阅读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四、结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 兴行动计划” 中,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工 程”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在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将逐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得到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实现开放教育目标要求的基本保证,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面向对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央电大从1999年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和探索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开放教育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总干事马约尔在会上指出:“提供终身教 育与培训是我们惟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场经济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面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作为电大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应用型专业发展之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
汉语言文字,是汉语和文字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是由这两者的特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语言 文化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分析 》
内容摘要:语言作为人类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人类进行发展所自然产生的社会现象。汉语言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结晶,它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学内涵。随着最近这几年网络文化的崛起和发展,一些生造字和生造词语逐渐出现于网络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在极大的丰富人们的实际生活的同时,网络语言的飞速发展也严重的抑制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
一、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实质上就是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区别于过去传统平面媒介中的语言形式。主要是我国现有的网民们为了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聊天的效率,或者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需求而采取的形式。它的形式比较简洁、易于交流、便于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指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一种语言形式。主要类型包括:数字型78(去吧);谐音型粉丝(fans);字母型MM(妹妹);符号型,"”表示“冷漠”的表情等。
二、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有益影响
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事件的播报。网络语言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得到最大化的普及。网络语言可以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一定的现实作用,充分的表达说话人的具体表达含义和心理真实感受,并受到青年人的热爱,青年人并将网络语言实际的应用到自己生活中。有诸多的网络语言逐渐被广大的受众群体应用到语言文学中。这主要展现于语文的 作文 内容中。当前阶段,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出题的过程中,都会选用网络语言,以此来充分表达自身对网络语言的实际看法。而且也可以有效的进行传达特定的 教育 意义,进而全面体现出其设定的社会深意,不断教育当前阶段的学生,使他们可以充分理解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其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虽然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但是我们也需要将此内容与汉语言文学进行区别的对待,进而全面的减少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造成的阻碍作用。
(二)负面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看似非常流行的网络语言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中的 热点 人物或者事件,进而从侧面来具体阐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人们需要对其社会性质的问题加以关注,某一网络词语在一个时间段频繁的出现,其网络语言就可以充分的说明当时的一个事件。例如,“我爸是李刚”这句话曾经非常的流行,在网络乃至是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都引起了广大受众群体对事件自身的高度关注,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网络语言之所以会流行,也是因为受众群体对于这一系类词汇的出处的高度关注。当前阶段中,网络已经走进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各个角落,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网络不仅成为了受众群体充分表达自己的实际看法和参与到社会生活最普遍最便捷的方式,同时也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现象,网络语言才可以如此迅速的进行发展。当前阶段,现有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严重偏离了汉语规范的网络语言,为了可以追求更加新颖的话题和方便,人们在诸多的方面都没有严格的遵循汉语规范。有很大一部分的词语词义被人们所曲解,还有大量的刻意的错别字,这一部分都会在语文教育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的影响。我国的网民的主要群体就是青少年,他们普遍喜欢新鲜的事物并且非常乐于并善于接受全新的事物,他们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并没有比较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语言的学习的特殊阶段,青少年大量的使用、接触网络语言,在无形之中接受了其中不规范语言,非常容易养成不规范表达的恶劣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汉语言学习,必定会造成不良的学习影响。例如,学生在进行实际考试的过程中,在试卷上答死亡的 反义词 为“扑街”。这比较显著的表明了学生在网络言语的应用过程中形成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自身的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对语言的鉴赏能力也会随着不断下降。网络是虚拟的,我们需要及时的进行划分其与现实生活的界限,进而全面的进行营造一个语言交流的和谐文明世界。网络语言因为自身的丰富多样性和巨大的推广力,造就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此种简单直白的文字和特殊的文字表达形式,迅速的渗透到了传统的语言文化中,进一步的促使我国的传统语言的功能抓紧淡化。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大对于汉语言文化传播力度,尽最大限度的进行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进而逐渐实现我国的汉语言的经济化转向国际化汉语言文学要注重树立本身的特点,与此同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扩大影响范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和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网络语言,基本处于一种无人管制的状态。但是在运用网络语言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对 传统文化 的保护和传承,不可以只是单纯的为了追求新颖和乐趣就随便的篡改汉语文化,进一步严重的阻碍了汉语言文学发展。
《 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 》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张,这导致近些年出现了“外语狂潮”,国内甚至对于外语的追捧逐渐超过语文。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 措施 ,以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汉语言的重视,其中以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进最为明显。而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时代新形势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人生价值。本文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师者所以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汉语言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面对国际上的“汉语热”和国内的“外语狂潮”,当前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未来的预备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同时,也应当走进社会实际。也就是还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培养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从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学生和身边的人正视重视汉语言文学,发挥汉语言文学的潜在积极作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社会现状
普遍来说,社会上对于汉语言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就是掌握简单的口语和浅近的文字,对于进一步更高深的汉语言知识不甚了解。社会上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对于汉语言的应用不规范,诸如读音不标准、用字用词不当、习惯性使用网络语言等情况很是寻常。[1]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一味重视表面的华丽的知识的传授,功利性过强,以致于掩盖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的魅力。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也令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到壮大。[2]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外国人对于汉语言的研究和热情远远大于国内的人民群众,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步。
三、培养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进
身为中华儿女,身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所要承担的弘扬、发展汉语言文学的使命也就更重大。同时面对当前就业困难,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师范生可以用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第一,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细研究五千年以来形成的语言文化的一部分人,除了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而作为一名师范生,除此之外还担负着教书育人、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更是要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技能,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同时,相比其他的学习者对于汉语言文学应该有更深的热爱,更真挚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将自身所学真正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出来。另外,还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规范汉语言文学的日常使用,对于发音、用字、用词等都要十分严谨细致,以自身的行为带动周边人对于汉语言文学观念态度的转变,逐渐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3]作为一名还没有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培养起对汉语言更高的热情,为未来自身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做贡献。
第二,创新汉语言文学学习、教育、工作观念。除了时代的冲击以外,汉语言文学自身的一些特征如果不跟随潮流进行创新发展,就会令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被掩盖,无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在学校求学期间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要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性学习,在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同时,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融入其中,将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当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毕业,面临就业时,无论以后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其他行业,都要记得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魅力展示、弘扬出去,潜移默化之间影响更多的人。而对于希望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的在校师范生来说,创新自身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汉语言文学,体会到汉语言文学对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纠正目前社会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错误认识。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转变、创新汉语言文化学习观念做起。
第三,引导自身适应社会、逐步培养就业实践能力。所有的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都是走向社会,实现好发挥好汉语言文学育人引导作用的前提基础。对于在读的师范生来说,还要逐步培养起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既要积极入世了解汉语言文学当前的实时环境,了解社会需要的汉语言专业师范生的侧重点,于在校期间将自己培养成一名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随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目的,忘记对汉语言的那份热爱和执着。也就是,要在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再将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后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表现,将汉语言文化中的精髓进一步弘扬发展,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喜爱汉语言文学。
四、结束语
当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所发挥的引导、育人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而在读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既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又是未来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者和发展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面对这一情况,身为一名在读的师范生更是要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的重托,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目前这种局面。而以笔者的观点就是,应当首先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以自己的行为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任志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03):57-59.
[2]刘思聪,文俊沣,郝丹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28-30.
[3]黄志刚,刘丽娟,高建青.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宜春学院学报,2015(08):117-120.
《 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研究 》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的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不再适用。本文针对教育领域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1.汉语言文学教学意义
时代在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同时竞争日益加剧,所以人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关系到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扬,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轻视的力量。只有我国的下一代学好汉语言文学,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才不至于流失在历史长河里。汉语言文学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让当代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2.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
教师转变教学角色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多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少把学生主体性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的具体需求不明确,所以教学活动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不是很强。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没有自主学习的激情,自然对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有一定弊端。而且学生参与的互动机会比较少,学生在理论课堂中逐渐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汉语言文学有更好的帮助,老师需要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自己为主导,而且真正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前那种老师就是权威的教学思想应该摒弃。
制定教学目标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制定教学目标或者是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刻板的理论讲解,教学内容大多比较散乱,没有逻辑。这样散乱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目标,对学生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具有负面影响。想要强化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老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要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应该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要解决大问题,就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学习汉语言文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学好汉语言文学,老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复杂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老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每个阶段及时调整重新评价教学目标,直到最终培养出具有汉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老师在制定目标时不能仅考虑课程要求,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每个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跟不上老师教学脚步的同学及时给予帮助,为他们制定更加简单详细的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汉语文学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教学目标能否高效实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吸收老师教授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 方法 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汉语言文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都蕴含一个历史 典故 ,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多向同学讲述一些相关 历史 故事 ,讲解其中典故、诗词的由来。在讲解 文章 的时候多介绍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写作背景。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科技优势,采用影视资料、网络课件、图片配音等方式给同学们创设情境,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同学们对汉语言文学课堂的参与度。老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同学们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在网络上查阅课堂上要学习内容的背景知识,先自己大致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老师加以及时指导,解决问题。
3.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在教育事业中受到了很大重视,因为汉语言文学关系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受到当前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是理所当然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梅.论背诵在高校汉语言文学学习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2]曲文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3]周文伟.新历史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8).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例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7.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作文是可以提前积累一些模板的,在考试的时候套用这些句型,可以提高写作速度,也可以确保句式的准确性。下面是英语议论文的万能模板及范文,速看!
英语议论文写作模板一
recently the issue of whether or not______(讨论话题) has been in the limelight and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in the public. there are two major arguments that can be made for_________. for one thing, __________can bring ____ to_____________(优点 一 )。 for another, it is widely hold that people usually ____wh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二)。
but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also drawbacks to__________, among which are ____________(列举缺点)。 for instance, it can be __________to 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 in addition, many people find it ________(形容词)to _______________(第二个缺点)
when asked to __________, i tend to ____________. this is because i _______________(原因 一 )。 furtherm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二)。 finally, ______________(原因三)。
英语议论文写作模板二
the effects ___________ has produced on____________ can be boiled down to two major ones.
first , __________________(影响 一 )。 more importantly, ________________(影响二)。 hence, i believe that we will see a ____________(提出展望)/ nevertheless, i do not think we will see a ______(或反面展望)
there are numerous reasons why ____, and i would like to explore a few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here. the first is that the more(比较级)_____, the more (比较级)。 in addition, we all agree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原因)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find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get a job. It sounds strange sinc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re usually intelligent, well-educated phenomenon, aspirant and eager to bring their talent into full play. Then what underlies the strange phenomenon?
近几年,大学生发觉找工作越来越难了。这听起来很奇怪,因为年轻的大学生通常是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上进和渴望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的。那么,是什么引起这一奇怪现象呢?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To begin with, nowadays college students aim too high. All they want are “good” jobs which could offer good salary, comfortable working conditions, high social status among others. Consequently, most college students are unwilling to accept vacant jobs they consider not “good” enough. Another reason is tha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majors some students study in school and the demands of vacant jobs. So companies think some students are not fit for the jobs.
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首先,现在大学生的要求太高了。他们想要的是能提供较好的薪酬,舒适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社会地位的好工作。结果,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不够好的空缺职位。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和空缺职位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企业认为有些学生不适合那些工作。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requires efforts on both the society and the students. The companies should value the students, talent and knowledge while the latter should not merely aim at material gains. They should be down-to–earth in building up their career. Furthermore, they should face their weak points so as 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be more competent.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企业应该看重学生,才能以及知识,而学生不应该只着眼于物质利益。他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另外,他们应该面对他们的弱点从而提高自己,使自己更有能力。
1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 2只要不是抄的,你写出全世界最差的一篇论文就 可以。 3比着葫芦画瓢,找一篇去年毕业 同学的范文,格式样式,照着写就行了。 4毕业论文的实 质是读后感,选一本书,花一个星期读一遍。边读 边做笔记。把笔记整理一下,按范文格式条理一下,就是很好的论文了。 5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花一周的时间。许多同学不愿花费这个时间,那就没辙了。别的也别谈了。 完了。 6有的同学找朋友帮忙,自已不写,让朋友替自己写一篇。 这当然好,但现在的朋友大都靠不住。你让他写一篇给你,他满口答应,没过两天就送给你一篇。你千恩万谢。可是拿给老师一看,原来是从网上粘下来的,乱码都 还没改。更可气者,一稿多用,他还把这篇“论文”送给好几个人,赚了好几顿饭,造成“雷同抄袭”、频烦吃饭。 7结论:只能自己写,花一周时 间。 8那位问了:“我写得不好怎么 办?”答:“这是伪问题。别管好坏,先写出来就行。老师还怕都写好呢:没法分优良中差了!总之,你写出一篇全球最差的论文就行,只要不是抄的!” 9只要硬着头皮写,傻瓜都能写一篇。 第一章 选题 一、选题的原则 (一)有价值(有品位,内行) (二)有可行性(或操作性,大小适中,难易恰当) (三)有浓厚兴趣(兴趣是动力,必须是自己喜欢的。)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你什么都不喜欢,那就更好办:让辅导老师给你一个题目就行。 (四)专业对口(专业专长) 二、 选题的 方法 (一)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填补空白的课题 (三)有争议的课题 (四)有矛盾的课题 (五)可综述的课题 第二章 搜集资料 学术研究往往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因此,搜集相关文献信息,非常重要。要求能快 速、准确地搜集到所需的资料信息。 一、直接材料的搜集 第 一手材料 二、间接材料的搜集 从文献及网络查取的材料 (二手材料一定要注意核对。) 图书、期刊,纸本索引及网络检索GOOGL、百度网等,关键词检索。 三、材料的分析 让材料自然分类,类聚法。 第三章 写提纲 提纲尽可能详尽,条理清晰,条块分明。 (镶玻璃法: 把内容分成几块,一块块往上填内容就行了。) 一般分为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形式,纵深式(递进式),平列式,综合式。 第四章 写论文 一、格式及要求:前置部分及主体部分 前置部分:标题、署名、指导教师、目录、摘要、关键词 (一)标题:对论文重点的直接呈现。准确得体,通俗易懂,简短精练(不能 简短,可加副标题),符合规范。 (二)署名,在题下。 (三)指导教师:xxx (四)摘要(可复制文中关键句子,稍作修 饰、连缀即可) (五)关键 词,一般3—5个即可,以重要程度为序。 (六)目录 主体部分: 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一)前言(引言,序论,导言,绪言) (二)正文(本论,主体) (三)结论 (四)注释 (五)参考文献 (文献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二、具体方法与规 范 (一)写作的顺序 1按照提纲自首至尾 2先写思考成熟的部分,最后焊接起来。(若不知从何写起,就这样写) 写此不管彼,只求一意法。 (二)引用材料的方法 1直接引用法 引证。推论,尊重,显示自己并非标新立异,不乏同道。(拉赞助) 2先斩后奏法 先概述观点,然后指出某人某文已详言之(加注参见) 3映带法 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研究韩愈,不妨提及东坡;研究明清诗,也可上溯到汉魏。 4戒剽窃。学会运用,而不是照抄。 (三)论文的整体要求 准确,概括、简练,严谨客观,平实,文采。 不可以孤立的看问题,要注意上下影响。 (四)段落、标点规范 (五)语体的要求 要简约典雅。 第五章 修改、定稿 文不厌改,要改得死去活来。 一、自己反复阅读, (1)改正错误的字、词、句(笔下误)。(2)逻辑错误 (3)修正完善观点(4)论据错误(5)调整结构布局(完美,圆满,面团原理,增删 材料)(6)修饰词句。 面团原理:你如果原打算写五个部分,最后只写成三个部分;那你就说你本来就打算写三个部分,现在如期完成了,很“圆满”。因为没有人知道你的原计划,也 没有人想知道,所以没必要告诉他人。 二、他人审校(吸收他人意见;自己的错误往往看不出)。 互相审阅,互相挑毛病。 第六章 答辩 虚心点就行。自己写的,也不用心虚。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六年级的英语优秀作文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六年级的英语优秀作文范文5篇(一)
I like sunny days very much. The sun always shines on sunny days. I like to play football in the sun. That's comfortable and interesting. Also I enjoy climbing hills with my parents on sunny days. We often go climbing at weekends. We think sports can make us healthy. I like sunny days very much because I can do a lot of funny things on sunny days.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sunny days?
六年级的英语优秀作文范文5篇(二)
Dear jonah,
Hi, I am your best friend lihua, I heard that you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our Chinese dumpling culture.
At first, I want you to know dumplings are a kind of Chinese food. It's not eaten every day, most Chinese people eat a kind of food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or the celebration of the Festival.
Why do you eat dumplings?
I guess it's because of the culture behind the ancient,dumplings symbolise gold and ingot and wealth.
dumplings are very delicious. I hope you have a chance to come to China and l will take you to eat dumplings. Dumplings are really delicious.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arrival.
yours,
lihua
六年级的英语优秀作文范文5篇(三)
Long long ago,There is a clever day,his father was dead in a traffic accident,The boy with his motherhad to live in a worse life,anyway they often gived a helping hand to the carry on their helpmind till after,the helpless people have much more confident than before,They are tring to work hard and making a rich life,Five years ago,they remember who helped them many years ago .They find the boy′s home,and help them to have a good as the saying goes“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六年级的英语优秀作文范文5篇(四)
My hometown is ’s a small and beautiful my hometown,the people are nice and friendly.
Beishan is famous for the fish in the lake of “Tan Keng ”and the scenery of the lake. Every year there are many people come here to take photos and go fishing.
In summer,it’s windy in Beishan,you can hear the voice of the wind,she is lovely,she often smiles to like the wind very much.
Welcome to my hometown——Beishan.
六年级的英语优秀作文范文5篇(五)
Hello!Everyone,my name is Lucy. I'm 13 years old. I'm in Guangming Middle School. 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are you favorite animals? I have a cat. It's my sisiter's. But I don't like it. Because it's lazy and boring. My favorite animal is panda. It's black and white. Pandas are from China. They are have bamboo. I think they are smart and king of like panda very much.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
汉语言文学论文答辩自述稿
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答辩自述稿,希望能提供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叫xxx,x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老师是xxx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x老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篇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只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写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写作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1、假的文凭的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爱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方鸿渐复杂思想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现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复杂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现在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篇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思想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精神,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只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x老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x老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后正式定稿后,x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老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该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