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送别诗的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关于送别诗的论文研究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论文

摘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犹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本文从诗歌类型、抒情方法、艺术特色等来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

关键词 :唐代 送别诗 类型 抒情手法 艺术特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唐代自然也是如此。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所以,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送别诗的类型之多,情感之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一)友人的离别,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友情是世上最真挚,最复杂的情感之一。诗仙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道出了这段友情真实质朴,“不及”二字更形象的说明彼此的友情深厚。可见诗仙的神来之笔是多么的精妙,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而卢纶的诗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却多了一层浓郁的悲情色彩。“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在这一萧瑟,冷清的景象中,离别的悲情格调格外沉重。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 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有的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二)借诗吐心中的激愤或借诗明志的送别诗

我们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类诗,其中最典型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是全诗感情高潮的句子,表明了作者对权贵的蔑视,诗人以诗歌明志,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仙不愧是诗仙,神来之笔一扫官场的压抑之情,向往名山仙境,是出于对当权者的抗争,这一句道出了多少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心声。在这一类送别诗中,往往穿插意愿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诗中掺杂着诗人对世事的愤懑,对人生失意的抑郁不平,因此,激愤的色彩十分明显,但是这些诗人不愿沉沦,仍想建功立业。王昌龄的《别刘婿》“身在云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锓锓”,虽然未被君王任用,屡遭贬谪,但仍胸怀大志,一心想建功立业,这类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在送别诗中,若是两人一贬再贬,其心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患乱之交,二人因在改革中力革时弊,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之后,又召回京,未料二人再次遭贬,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他们一同赴任在中途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宗元作了《重别梦得》这首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复杂的感情寄寓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言悲情而自有悲情,不言激愤而自有激愤。这一类诗往往清新自然,读来明白晓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重在劝勉,安慰,鼓励的送别诗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漫漫人生路,正是因为有了好友的鼓励,安慰,才使我们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在这一类送别诗歌中,被后人誉为“诗家天子”的王昌龄,不仅以边塞诗著称,其笔下的送别诗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友人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柴仕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离别之即,劝慰友人,对离别之事轻描淡写,以化远为近的诗句缩短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以其情深意长而熨帖人心。语言明快自然,一洗哀伤之气。一句明月何曾是两乡,表明了诗人之间心心相应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委婉的劝说之意。在这一类送别诗之中,王唯《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则是千古绝唱。

(四)抒发一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送别诗

这一类送别诗,情感比较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自己的身世命运之感,意境宏大,基调慷慨。其代表是享有边塞诗派代表美誉的岑参。他笔下的送别诗,豪气冲天,构思奇妙,将边塞景观化入诗中。为代表的这一类送别诗意境宏大,往往有一种独特的神韵。他这类送别诗将边地风光写入诗中,为送别诗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代表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深情真挚的感情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代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直抒胸臆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代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代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代送别诗的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三)融情寓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这首诗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三、健朗高昂的格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代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柳永的这句诗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场深情的离别,我们看不到有丝毫黯然销魂的样子,诗人借送别的时间、地点,巧妙地布置环境,使得景色色调清新、明朗,轻快而富于情调。

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诗以醉别开始,以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迈不羁和开朗乐观的感情,格调爽朗,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且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结尾两句,干脆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些在分别时唱出的豪放旷达的诗句,正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悲情哀语,而成为送别诗中的一道风景。

四、造句精审、言浅情深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再如柳宗元的《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

送别自是有情人的事,是有真情的人的事,所以每一首送别诗都是发乎真情的至真至纯之语,语出天然,不用修饰,我们自会被那份深挚的友谊感动了。

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抒情或直露或蕴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送别诗的艺术特点(一)创作情怀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一种竞争非常残酷的考试,要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才能到殿试一关。殿试是皇帝亲自主考,地点在皇宫。唐代的国都在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我们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条件,南来北往的举子到西安去是何等的不容易。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后来,这首诗成为送别的必唱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由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绝大多数离别之席演唱,后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二)抒情艺术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原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历来被人们所推重的是薛涛的那首《送友人》则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开头两句直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骤生寒意,而且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区,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涵大为深厚。第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著,尾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而这类诗歌较为典范的例子是《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这首七绝,诗人深深地掩藏自己的心事,知识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眼见友人离去,帆船渐渐远去,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仍在谪居地,遥无归期。诗中的一个“孤”字语带双关,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情绪。而一个“浮”字更激起了心中的愁云。一个浮字让人有人浮与世的感觉,漂泊之感更加浓厚。第三句写传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诗人心中凄婉的心事在这秋景中浮现,随着这湖水起伏荡漾,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具体的论述了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和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在送别诗中,景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情是景最终的寄托。

关于送别诗论文范文资料

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论文

摘要: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犹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本文从诗歌类型、抒情方法、艺术特色等来浅论唐代送别诗的特点。

关键词 :唐代 送别诗 类型 抒情手法 艺术特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唐代自然也是如此。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所以,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送别诗的类型之多,情感之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一)友人的离别,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友情是世上最真挚,最复杂的情感之一。诗仙李白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地道出了这段友情真实质朴,“不及”二字更形象的说明彼此的友情深厚。可见诗仙的神来之笔是多么的精妙,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而卢纶的诗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却多了一层浓郁的悲情色彩。“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在这一萧瑟,冷清的景象中,离别的悲情格调格外沉重。

他们有的是写送好友到外地去做官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送梓州 李使君》、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

有的是送好友到外地做官的,但际遇不同,与前者相比,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这类诗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刘长卿的《送裴郎中贬吉州》、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受人。

还有一类,也与做官有关,那就是送友人去远征的,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相比之下,下面的这类送别诗,可能会让人的心情轻松一些,那就是送友人去远游的,也可能是诗人多半不愿把“柴米油盐”放在诗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读不到多少他们为生计而四处奔忙的句子,更多的倒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如杜荀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二)借诗吐心中的激愤或借诗明志的送别诗

我们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类诗,其中最典型的句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是全诗感情高潮的句子,表明了作者对权贵的蔑视,诗人以诗歌明志,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仙不愧是诗仙,神来之笔一扫官场的压抑之情,向往名山仙境,是出于对当权者的抗争,这一句道出了多少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心声。在这一类送别诗中,往往穿插意愿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诗中掺杂着诗人对世事的愤懑,对人生失意的抑郁不平,因此,激愤的色彩十分明显,但是这些诗人不愿沉沦,仍想建功立业。王昌龄的《别刘婿》“身在云海上,云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锓锓”,虽然未被君王任用,屡遭贬谪,但仍胸怀大志,一心想建功立业,这类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在送别诗中,若是两人一贬再贬,其心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患乱之交,二人因在改革中力革时弊,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之后,又召回京,未料二人再次遭贬,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他们一同赴任在中途离别。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宗元作了《重别梦得》这首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复杂的感情寄寓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言悲情而自有悲情,不言激愤而自有激愤。这一类诗往往清新自然,读来明白晓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重在劝勉,安慰,鼓励的送别诗

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漫漫人生路,正是因为有了好友的鼓励,安慰,才使我们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在这一类送别诗歌中,被后人誉为“诗家天子”的王昌龄,不仅以边塞诗著称,其笔下的送别诗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友人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柴仕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离别之即,劝慰友人,对离别之事轻描淡写,以化远为近的诗句缩短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以其情深意长而熨帖人心。语言明快自然,一洗哀伤之气。一句明月何曾是两乡,表明了诗人之间心心相应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委婉的劝说之意。在这一类送别诗之中,王唯《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则是千古绝唱。

(四)抒发一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的送别诗

这一类送别诗,情感比较复杂,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自己的身世命运之感,意境宏大,基调慷慨。其代表是享有边塞诗派代表美誉的岑参。他笔下的送别诗,豪气冲天,构思奇妙,将边塞景观化入诗中。为代表的这一类送别诗意境宏大,往往有一种独特的神韵。他这类送别诗将边地风光写入诗中,为送别诗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代表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深情真挚的感情

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代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直抒胸臆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代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代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代送别诗的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三)融情寓景、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这首诗即景抒情,情在景中,写景有一种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画,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诗人的归意,但诗人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但这种情怀全在意境之中,诗人一句也没有说,却深得融情入景之三味。

三、健朗高昂的格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代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柳永的这句诗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场深情的离别,我们看不到有丝毫黯然销魂的样子,诗人借送别的时间、地点,巧妙地布置环境,使得景色色调清新、明朗,轻快而富于情调。

如李白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诗以醉别开始,以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迈不羁和开朗乐观的感情,格调爽朗,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且诗中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映衬,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结尾两句,干脆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些在分别时唱出的豪放旷达的诗句,正体现了唐代诗人那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悲情哀语,而成为送别诗中的一道风景。

四、造句精审、言浅情深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再如柳宗元的《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各西东。皇恩若许归田里,晚岁当为邻舍翁。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

送别自是有情人的事,是有真情的人的事,所以每一首送别诗都是发乎真情的至真至纯之语,语出天然,不用修饰,我们自会被那份深挚的友谊感动了。

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唐人的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抒情或直露或蕴籍,或借景或托物,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我们总有太多的离别,我们总以为时间会等待着我们,容许我们从头再来,弥补缺憾。但是,灾难永远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来临,我们无从躲避,无法怯惧,心胆俱碎,招架无力。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有关离别的 议论文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有关离别的议论文范文1

人的一生,要面对很多次的离别,朋友的离别,亲人的离别,恋人的离别,俗语说的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有聚就有分,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必然的,但又是那么的无奈!每一次的离别是那么的黯然惆怅、令人心碎!

在所有的情绪中,离别,应该算是一种凄美绝仑的感受吧!不管是“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怅然,还是“兰舟催发,执 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未语泪先流的境界,无一不印证了:离别,是无奈,是伤感,是文人骚客百诵不厌的绝句!

古龙大侠有一种武器叫做离别钩。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呢?钩手——手断;钩脚——脚折;若是让它钩到了你的头,那么你要是嘴快的话,还能说得上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诸如此类的话而已!反正就是钩到,离别!所以叫做离别钩!

事隔多年,我不禁在想,离别钩能让一切事物产生离别,那么感情呢?有句话叫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离别呢,能让离别钩了断吗?恐怕古大侠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吧!

其实离别有什么不好呢?没有离别时的感伤,又何来相聚时的欢颜呢?离别正是为了下一次相聚作准备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分开就分开吧,只要还能够相聚,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离别后,可以在霞染满天的时候,守着窗儿,陪着那朵百合静静开放;也可以在细雨纷飞的日子,一杯香茗,几张素纸,细诉相思。原来你的身影是那么的熟悉,原来你的笑容是那么的动人,这是多么好的感觉呀!若是在一起的时候,又怎么能够体会得到?人总是在拥有的时候不会去珍惜,而一旦失去了才懂得原来已经错过的那个,是那么的值得回味!当你懂得了这个道理的时候,也就是你重生的时候!

离别有什么不好呢?距离产生美感,这是句老得不能再老的话了。若没有离别,又怎么会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心致?若没有离别,又怎么会有“才上眉头,却上心头”的情怀?若没有离别,又怎么会有……

若是世上真的有离别钩这种武器的话,那么就让她轻轻地钩上我的脖子吧,让我在离别中象凤凰一样,集香木而自焚,得以涅磐!

站在马路的十字路口,红绿灯过了一个又一个,终于在第N个绿灯的时候——离别了,也许从此以后,走在相交线上,会有相遇的一天,也许走在平行线的两端,永远不会有相交的那一天,不过无论怎样,我都感谢那些曾经陪我一路走过的人,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人世间的喜怒衰乐,才有了多彩的人生!

伤离别,离别总是在眼前,只能是长相思,而不能长相守,空留下滴滴泪痕在枕边……

虽然写的很坚强,写的很无所谓,很平淡,可是真的好想哭一场啊!离别之后又是离别,总是不停的延续着,泪水也是不停的留着,多想挽回那一一份真挚的感情啊!但是老天会允许吗?生活还是要继续,路还是要往前走,一切或许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吧!

这就是生命所独特的旋律吧!

离别……

高三有关离别的议论文范文2

是的,关于离别,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会离别,在这样的春天这样阴雨绵绵的下午,这样车来车往的街上,我们会彼此说离别。或许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的不情愿,我也只能微笑着点点头。在那之前,在很久以前,在我们甜蜜拥抱之前,我偷瞄了你的双眼,那时候我好像早已经觉察到我们会有这么一天,于是我惶恐的藏起泪水,把你抱的紧紧,就怕我们会有今天这样的离别。

关于离别,关于你冷漠的双眼,那一瞬间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之间变得陌生并且遥远。没想到一直以为最懂我的你也会对我产生误解,你也许也很奇怪一直很听话的我,为什么在一夜之间也变的不可理喻。关于这场恋爱,我也不会言悔,该来的总会到来,也许上天一时的马虎让你我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相识相恋,却又很快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被风吹散。关于这样的离别,我怕着怕着就给盼来了。

也许从你的嘴中我永远听不见离别,你也知道我不忍说离别,所以我们只能一言不发的并肩行走,彼此都不让彼此看见自己的脸,可是路到头了,没的走了,也只能道离别了。于是,你往北,我往南,也许再不会相见,从此之后淹没于茫茫的人海中。

关于离别,你有没有想过?如我预知的一样预知过这一切的到来?关于离别,我不舍却也只能离别,我知道再也没有人担心我很晚到家也没人安慰容易受伤的我。关于离别,我真想知道你什么感受?关于离别,我们的从前是否好似歌中唱的过眼云烟?

关于离别,我唱一首悲伤的歌曲,外面突然下起小雨,路人撑起雨伞,我象是远远的看见你的背影在雨中孤单的行走, 雨水 打湿了你的头发你的肩膀我的心。关于离别,我写一篇悲伤的 文章 ,来纪念今年今月今日我们的离别,翻开我凌乱不堪的 日记 ,我回忆着往日的点滴,那么的快乐,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心痛。

关于离别,我需要些时间整理我们输的一塌糊涂的恋情,也需要时间忘记你的脸。

关于离别,就让我忘记你的脸。

高三有关离别的议论文范文3

岁月随风,三年的大学生活转眼之间便即将逝去了,共同相处了三个春秋的同窗好友亦将随着淡淡无奈与离愁分别。此时此刻,在我心中,藏满一种咖啡般的味道,令人回味不已。

三年了,风雨人生又三年,三年的时光匆匆!朋友,还记得我们昔日那一段携手并肩的 故事 吗?还记得我们昔日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的美好片断吗?课堂上激烈争论,宿舍里的嘻哈逗乐,运动场上的姿飒爽,生日舞会上的温馨祝福,外出郊游时的欢声笑语……那一幕幕、一桩桩欢乐的往事,那一千多个闪亮的日子,可是我们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啊!我们年轻的心贴得多近。

都说人生是一条长河。漫漫人海中,我们走到了一起,你说,难道这不是一种缘分吗?这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种没有预约的美丽吗?只可惜,我们都即将 毕业 了。离别的钟声已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此刻,我们的心中不免会涌起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情绪,许是沉重许是平静。因为我们毕竟都还年轻,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一代。三年的情谊啊!三年的师恩难忘啊!

生命无价,青春无悔。虽然我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别后的岁月,你有你的追求,我亦有我的拼搏。虽然大家彼此分离了,但我们毕竟也曾相识相知过,有过共同的岁月,有过一起走过的日子。而这一切又都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成为每个人生活中永远难忘的回忆,给每个人以感动与温暖、甜蜜与激励!在离别后的日子,我们依然会有所惦记,有所怀念。在世上,还有什么能比有人惦记,有人怀念更让人欢欣、激动的呢?有了这,相识即使分离,我们又有何遗憾呢?

将要别了,我的朋友。请别再优伤,来点儿微笑吧。有了微笑,看周围的世界,峭天总比雨天多。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的,欢乐伴粉烦恼,失意却连着希望,勇敢地去追求,去拼搏吧,未来在向我们召唤!

将要别了,我的朋友。昨天从来是历史,今天永远是起点。离别的一刻,请你记住:人生在于永恒的追寻,命运从来没有故乡。但愿我们的人生之路都是千山万水,我们的生命之花都是万紫千红!

我的朋友,在别离的一刻,让我们挥挥手,点点头,让我们彼此珍重!

高三有关离别的议论文范文4

古人苏轼曾经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与人之间却总要面临离别曾经的友谊化作泪水,悄悄地向四周蔓延开来。——题记

夏日的蝉鸣伴随着热辣辣的'太阳光一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赶走了春天的绵绵细雨,也赶走了快乐的时光,迎来的只是分离前的泪水,一滴一滴地穿透你我的心扉……时间不动声色,轻轻的把世界旋转!多少流年的岁月,遗失在时间的逆流里!我们年少的心,如樱花般的炫彩夺目盛开在那年的冬季,却凋零在离别这年的夏季!似乎都感觉到了分离前的伤悲,所以彼此都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共同的友谊。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靠在岸边;多么希望时间不再前进;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再一次珍惜美好的友情,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默契的沉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昔日的欢声笑语……往日的嬉戏、打闹历历在目,泪水又一次情不自禁地落下。平日里一张张嬉皮笑脸的朋友今日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沉默……在泪水滑落的瞬间,突然发现我们是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丝的风吹雨打。离别、相聚又离别,多少的日月轮回,多少的花开花落,总是伴随着离别。古人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然如此,离别也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有幸福的,也有坦荡的;有悲壮的,也有快乐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幸福的离别;“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悲壮的离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朋友凄凉的离别。人生总相伴着离别,不同的离别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它诠释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它诉说着人间的冷暖。

当夕阳即将沉入大地,它把最依念、最夺目的光芒抛给了人间,这是它对人间的不舍;当落叶从枝头飘落,它们在空中舞动的身姿告诉着我们季节的变换;当黎明的曙光照射在你房屋的窗前,它告诉这我们黑夜已悄然离去。我知道,彼此的生命有无法泅渡的距离,彼此的岸阡有无法逾越的过隙;我知道,那些指尖飞舞的细碎,那些流浪无处安放的青春,如同梦飘渺茫茫,曲子再天籁,风景在旖旎,都是流不住的指尖缠绕;我知道,那日月轮回,那花开花落,已是必经历的一部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将的离别,何不像诗人那样乐观呢?何不将离别演绎成人生的一道必经的风景线呢?

长亭留不住繁华,雨落花开知多少?离别的季节,静静地在和谐的风里摇曳出墨叶的凋零,索绕在耳边的鸟语,恰似那黑白琴键上盘旋而出的华丽奏鸣曲,歌唱着藏匿在季节里最繁华的一曲,曲终了,人散了,离别,挥手相告,不需言语,浮动在指间的花海,宛若那古筝弦上婉转悠扬的天籁之音,挥舞着和谐画面中最浓厚的一笔。看那秋叶飘落的繁华林间,随风飘舞的花儿,点缀着离人的美!

沧海一声笑,笑尽清风,笑尽岁月。花开花落惜年同,人聚人散转眼空。莫问“西出阳关无故人”,莫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朋友,让我们彼此把回忆埋藏在心底,让这份友谊化做历史的缩影,未来的梦想!让这份泪水化成微笑,再一次让欢笑充满于我们的生活;朋友,让我们在这个离别的时刻,一起擦干泪水祝愿彼此,并且相信:离别亦美丽……

高三有关离别的议论文范文5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一个人能不经历离别。离别,是感伤的代名词,是以泪水作为标志,以依依不舍作为特征的。从古到今,有哪一场离别是以欢笑收场的?

李白在黄鹤楼目送其挚友孟浩然乘舟远去时的伤感与寂寞,尽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滔滔东去的长江,是他无尽的伤感与思念,与挚友的离别,更使阳光三月的明媚阳光为之暗淡。这是怎样的一种悲伤与无奈呀!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虽然这句诗未指明要送别的人物,也未直揉其离愁别绪,但是,也正是因此,这首诗成了中外离别诗中的名句。对古人的追忆,正是对现实的写照。骆宾王深知好友此行可能是“荆轲刺秦王”的翻版,却把心中之悲伤化作凄冷的河水,这又是何等的愤慨与悲壮!

古代人以诗揉情,表达内心的悲痛与伤感,现代人的离别,悲痛之情则表达得更为直接。朋友们互相喊着“再见”,手不断挥动着,坐在离别列车上的那位也用力地回应着,直到列车开出了视线,变成了一个黑点……。

伤离别,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也许,这一次的分别,要好长时间才能相见或者从此便不会相见,也许,这一次的分别,成为彼此之间关系的句号。离开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再见之时又遥遥无期,怎能使人不悲伤,不难过?当分离就在眼前时,我们也会试图走得开心,走得潇洒,我们也会试图让离开之人安心与平静,但是,谁又能真正做到,在离别时没有一点点伤心和失落?

那么离别之时,就不要在顾及其他而压抑你的感情了!这不是偌弱,这只是真实,更是表达真实的勇气,这不是对他人的伤害,只是让亲朋好友知道,我们有多爱他们。就连古代的大诗人都无避讳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我们这些现代人又何必羞于开口呢?伤离别,是人类的本性,是感情的流露。

但是,伤离别,只能是一时之伤而非一世之伤。我们不能活在离别的阴影里,在离别时刻流泪甚至哭泣是无可厚非的,但夜夜泪湿枕头则是不正确的。没有人能陪伴你一生一世,离别之至亲,总会有再见的一天,即使他们不再回来,你的生命中也是会出现另一个人来填补这个空缺的。你的水晶球的凹洞,虽然不能完全复原,但它会被其他珍贵之物所填补,那么你的水晶球依然闪烁和耀眼。但如果你让悲伤去填补那个空洞,那么,水晶球便不再灿烂,只会变得空洞、暗淡。

伤离别,从古到今,无人不尝,无人不知;伤离别,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体会,是一种场面,是一种心情;伤离别,是一种真实,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残缺,更是一种完美;伤离别,是一种阶段,而不是一种结果;伤离别,是一种成长的经历,成熟的过程。

不要再惧怕离别,也不要再压抑你的离别之伤。勇刚地去面对伤,离别,你的生活才会更多彩,你的人生才会更完美。

高三有关离别的议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 关于离别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以告别为话题的高三作文800字

★ 离别800字作文精选5篇

★ 以离别为话题的优秀作文10篇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告别的议论文800字

★ 高三作文五篇范文

★ 离别的高中作文素材

★ 高三典范议论文作文6篇范文

1. 关于毕业的送别诗句 关于毕业的送别诗句 1.形容毕业离别的诗句 《送别》年代:唐作者: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友人入蜀》年代:唐作者: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渡荆门送别》年代:唐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诗》年代:宋作者: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南浦别》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渭城曲》年代:唐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饯别王十一南游》年代:唐作者: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别》年代:唐作者: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些都是送别诗,但是要是否能用于毕业还得自行斟酌一下。 2.毕业离别的诗句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友人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渡荆门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诗》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南浦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饯别王十一南游》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些都是送别诗,但是要是否能用于毕业还得自行斟酌一下。 3.毕业离别的诗 那些因天真而带着狂热的话语 你可还记得吗? 曾经倔强而悄然模糊的眼泪 已不再轻易流下 风筝早已经飞远 线的另一端 我们握紧的 是明天的憧憬 今天的迷惑 还是昨天的羁绊 奏响勇气的歌 在下一个季节 搭上追风的末班车 告别我们童话般无知的纯洁 城市的天空 下着寂寥的烟灰 穿越 戴着遮住眼睛的帽子 过往的脸 空洞 耐人寻味 一个人的旅行 充满了嘲讽和无奈的背影 在12点的方向 花朵无声地凋零 等待 时间缓缓放映 走来的那个人 是我吗? 还是另一个不被知道的灵魂 如果神真的存在 请听听我 在月华升起的时候 我将再次选择 是过去 抑或未来 4.形容毕业离别的诗句 毕业随笔 胡秉言 时光荏苒 不觉就到了离别的这一天 师之教鞭 拨开云雾把我们的灵感的门点 起早贪晚 把我们领进了智慧的海洋里面 谆谆教导 满头白发还在那里孜孜不倦 三尺讲台 不光教我们学习还教我们仁善 同窗数年 彼此的感情已经烙在心间 有过争吵 但是很快就被和谐的氛围驱散 相互共勉 让我们团结的更加气密无间 传媚递眼 我们的春心在这里慢慢点燃 志高欣然 我们让理想在这里启航行远 离别眼前 我们怀着理想奔向各自的战线 让我们永远怀念 怀念这段用青春谱写的诗篇 让我们永远怀念 怀念这片让梦起飞的校园 5.我快毕业了,想要找一些离别的诗 我特别喜欢文学 尤其喜欢诗歌 我至尽仍偏爱的是 雨霖铃 意境特别美 你看下 希望能帮到你!雨霖铃①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6.关于”毕业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毕业离别应该出现在现代,关于“离别”的诗句有: 1、古离别 唐代: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2、古离别 南北朝: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3、古离别 唐代:贯休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4、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关于毕业离别的句子 1. 多年离别后,抑或再相逢,相逢何所语?泪流默无声。 2. 在这个初夏。别了母校,别了朋友,别了敬爱的老师。一切来的太快了,我们甚至还没做好准备,已经小学毕业了,在几年的小学生涯中有快乐悲伤的事还来不及回忆,一切结束了。 3. 我不想说再见,更不想说不见,我只想说你不要忘了朋友。 4. 毕业了,青春在无形之中离去,我们即将翻开人生的另一页。 5. 毕业我们默默地回首,六年的时光就这样从指缝间流走了。你会哭吗?我已润湿了眼眶。唉,母校是什么?母校就是你一天骂她八百遍却一次也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 6. 和我一起走过年的同窗如今就要分别了,教了我们年的老师也走了,想想心里就无比伤痛。 7. 面临毕业,你也许会有很多不解,也许会有许多舍不得,也许会有很多遗憾,也许会有些后悔,也许会有许多留恋。 8. 毕业了!真的就这样一切都结束了!朋友们,祝我们以后顺便幸福! 9. 这个初夏好想哭。但是我们约定过,每次毕业……都不能哭。 10. 毕业了,不再为作业,论文烦恼了,可却要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11. 毕业了,我们说好不哭泣,可散伙饭那天眼泪却不听话的流出来了。 12. 毕业了,我会想你们的,记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要让失意占据你的心情,微笑着踏上人生,也祝福你们…。 13. 小学思念如影随形,一步步紧跟着我的回忆。 14. 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 15. 毕业就是一窗玻璃,我们要撞碎它,然后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之后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16. 怀念过去怀念朋友怀念那真诚的友谊。 8.大学毕业离别的诗词,毕业离别的现代诗 2018关于毕业的诗歌:毕业那天 炎热的厦天,火热如同当天棒。 照着似花的容颜,见证年少的青春。 远处的电铃响声,宣告着即将分离。 也许天各一方,也许未曾改变。 三五好友知已,记录着彼此的联系方式。 为这即将告别,留下一点踪迹。 踏上单车,众人寻游乡村。 朴素的村庄简陋陈列着, 涧涧的河流溪溪的流水,一片片麦田散发诱人馥香, 嘻哈声、惊叫声在空旷的田野回响。 如同在诉着说,你我昨日的故事。 毕业那天,我们笑了,也哭了。 除了毕业离别的现代诗,不妨送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给心仪的他,例如送MarkYourMan慕刻印记,轻奢潮流男士服饰品牌,只献给最亲密的他. 寓意“极尽亲密之礼,我只赠予你” 9.毕业送别的诗句 1、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分别时,我们没有流连的泪眼,相对,无语。看夕阳透过文峰塔尖,把它的余晖洒在西清河畔。 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4、高山重洋将我们分离,没奈何我只能在回忆中与你重逢,在梦境中与你相遇。5、挥别的是手臂,更近的是心灵。 6、白浪给你献花,阳光与你拥抱,海鸥与你话别,啊,生活的大海托着你青春的船只启航了。7、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8、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9、不要勉强自己,明天没什么特别!只是想你能完完全全陪我在你有时间我离开前。 10、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日何夕,君无陌路。11、今天笑着和你分手,但愿不日笑着把你迎接。 12、尽管是匆匆地相逢,匆匆地离别,但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拥有着永恒,相信今日的友情是明日最好的回忆。13、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绪千种,期待着一次重逢。 14、如果还可以,令你在须臾的闲暇之间追寻我的身影,我愿若深藏于地底的茧,再沉睡二十年,然后在春日的暖阳中,破茧而出,化蛹为蝶,在蓝天下碧草边,翩翩为你而舞。15、一些人一些事就这么明明灭灭地刻在沿途的风景中。 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辗转中的快乐在百转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风中把它们扫进心底最阴暗的角落,再也没有关系。

送别诗论文题目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 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 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

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

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

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

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

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

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

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唐】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回答者:hjfhhq - 状元 十四级 11-30 20:16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

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

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

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诗》赏析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传说杨广特别喜欢柳树,于是乎一高兴起来,赐其姓杨。就有了“杨柳”之称。

相传有古曲《折柳曲》,为送别而作,幽怨低婉。所以后人多用杨柳表离别。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是答谢友人的送别。“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对朋友的送别。这首诗,又是怎样的送别呢?

柳枝垂地,给我们一种什么印象呢?想象一下,“碧玉妆成一树高”?对了,要的就是这句。垂柳的姿态,象不象端立水边的妇人呢?不过既然是送别诗,那就是另一种心绪了,“端立”也应该改成“伫立”了。有没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呢?

再看第二句,杨花漫天飞舞,作者又是想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柳树杨花本为一体,可杨花却飘离柳枝。有没有觉得象离家而去的游子?

再往下看,柳条折尽,明离别之多,杨花飞尽,明春已暮,也便是年华已逝。那个“他”离去多年,可她还伫立在江边(?村口?屋前?反正是个可以等到“他”的地方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等着“他”的归来。

那么“他”为什么要远行,而且一去不归呢?忘了说了,这是隋代的诗歌。隋代而又有了“杨柳”之称,八成是杨广那小子当政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兵役,徭役,刑罚……,这“行人”不言而喻,当指“征人”无疑了。

这么一来,单纯的思念也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意义了:封建统治下,百姓为应付繁重的徭役,上演了多少骨肉分离的悲剧。如果“行人”不多,那便不会“柳条折尽”了。

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显然是思妇对征人的送别了。或者说是送别之后的思念可能更加恰当些了。

什么?作者?对了,忘了说了,这首诗的作者姓无,叫无名氏。

下面/\

关于唐诗的研究论文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要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近体诗分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现代汉语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孤帆泊何处? 天涯一望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这是除夕之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寥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合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延长),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刘学锴)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是一座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奇伟高峰.大凡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会吟得出几句唐诗来,唐诗就好象碗中的饭粒,你总可以捞上那么几粒来.长期以来国人也就是嚼着唐诗长大的.说起李白杜甫白居易,就好象在拉爷爷姥姥的家常,总有扯不完的话头.唐诗虽然高雅,文质俱美,但能进入民间,是可以挂在老百姓口头的艺术.唐诗的妙处就在这里.我们今天看唐诗只有惊叹.惊叹唐代怎么盛产诗人,唐时的文艺园地怎么盛开诗的奇葩,我们还惊叹唐代的诗人哪有那么雄豪,哪有那么缠绵,哪有那么大江南北,那么花前月下!可是,历史的烟尘湮没了一切.古人的情怀我们今人已无法把捉,我们只有透过历史的烟尘,撩开历史的帷帐,去遥想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了,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去欣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一部《唐诗三百首》给我们大致描绘了唐诗脉络起伏的轮廓.初唐的诗人总是那么青春年少的样子,骨子里就充满激情充满奇幻,其诗情激扬,有奔放傲视环宇睥睨群雄的气慨,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气度.盛唐的诗人却又是那样平和大度,其诗其情不免流露出功成名就的旷达,有直挂云帆济苍海的豪气.而晚唐的诗人难免沾染了沉沉暮气,其笔力不再俊美飘逸陷入苦涩之境,大有凭轩啼泗流的落寞感慨.唐诗的高产与盛传是与唐代的社会背景时代风尚有关.唐朝的鼎盛给一大批追求仕途的文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济济仕途使那些文人墨客穷经皓首一个个把那些长长短短的格律诗打造得珠圆玉润灿烂辉煌.唐时的天空是诗的天空,诗人是最耀眼的星星,人们仰望星空无不为灿烂星空感到惊异.当我们遥望唐时的星空我们还惊异的发现,星空不仅灿烂而且出现了诸多的星座,赫然排列,灼灼夺目.即使是今人我们还是把李白杜甫看成是唐代的最耀样眼的双子座,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老李老杜真好象是难兄难弟,在官场混得不如意,一个是彻底绝望,高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从此退出江湖,一个是且战且走,一把濞涕一把泪却又常怀千岁忧,吟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仕俱欢颜千古绝唱.作为诗坛比肩的兄弟,一个豪放旷达,藐视权贵,把诗的激情点燃,写出了自屈子以来最浪漫最灿烂的华章,一个执着内敛,朴实本色,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生命的篇章.李白的诗属于长空明月高山流水,属于风的呼啸和心的召唤,杜甫的诗则属于大地属于庄稼属于人民.有人说李白出世,属道,骨子里透出道风仙骨,为人狂放不羁,心地坦荡无拘无束,行文犹如天马行空,白发三千丈愁怨似个长.而杜甫入世,是儒,是儒中的大儒,为官,则能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为民,则能布衣粗食,体恤民间疾苦,杜甫用诗的形式记录了唐代的民间历史,《三吏》《三别》以及悲壮的《兵车行》,莫不活画了一幅幅戚戚惨惨戚戚的民间画卷.杜甫的诗是可以入史的,是诗中的历史,是历史中最耀眼的部分.如果说李白把诗的浪漫情怀发挥到了极致,那么杜甫则把诗的现实关怀推到了平常百姓之中,在唐时的灿烂星空中李杜这两颗双子星座,一儒一道,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其实唐诗中还有异类的东西,也是灿烂夺目的.王维就是唐诗中的异类,也是中华文化中的异类.王维属禅,禅是佛道的结晶,是佛的中国化,王维的诗是入了禅境的.王维的诗空亮明静,表面淡然,而内含机趣和意味,粗看淡茶一杯,细品却意蕴丰厚绵长,真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的诗把属于心灵的那份情趣融化到自然中,并通过清新的自然表现出来,因此,读王维的诗就有一种置身鸟鸣山更幽的境地之感,可以一洗俗世的浮尘,使躁动的心灵得到休憩.王维的诗是人的心灵栖息之地.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所,人要诗意的栖居,那么王维的诗就可以作为人的心灵的寓所,安妥我们日益躁动的灵魂.王维以其独特的诗意的书写,无可争比的成为唐诗的又一高峰,成为唐时灿烂星空的又一颗耀眼的巨星,与李白杜甫一道构成三足鼎立的巨星系.这样作为唐代艺术高峰的唐诗,就有了包蕴中国文化特质的三位诗坛巨星,这样当我们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总是为那耀眼的诗坛巨星惊叹不已,为灿烂的唐代诗文化惊叹不已.当然好花需要绿叶扶,如果没有初唐四杰没有边关诗人没有那些宫厅写手没有那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诗人诗作,李白杜甫王维也就没有这么辉煌这么耀眼了.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等数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说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间,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诗歌反映生活面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技巧之纯熟,音律之严整和谐,达到前所未有,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诗在唐代,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一个黄金的时代! 然而,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却没有一致的见解,虽争论不断,然难归于统一,其观点主要有下列数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诗人地位的转移。认为唐诗的内容之所以丰富,涉及到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中,而唐代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切的体验。譬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从穷困或是从流浪中奋斗出来的。“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这不仅在政治上反映出进步性,同时在文学上也反映出进步性,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时代。从此被压迫的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的创作,就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学的束缚,深刻广泛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感情,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起来光辉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统治阶级的提倡。刘大杰先生举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及玄宗为例,说明唐统治者无不爱好文艺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这种大力的提倡,使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成为“必然的现象”。 三、 诗体进化的规律所致。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体诗,在形式、音律和词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大显身手,“来完成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以送别诗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的一生要遇到许多的离别与重逢,面对离别我们更多的是不舍,面对重逢,我们更多的则是喜悦。 雪莱曾说:“冬年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是换个角度想想,离别了,下一次的重逢还会远吗? 人的一生就像是生命列车上的一次不可重复的旅行。

在生命的起点站上,我们搭上了这辆列车。一路上,我们会结交和拥有许多的亲朋好友。

每一站上,总有一些人离开了列车,又有一些人搭上了列车。离别与重逢在不断的循环发生。

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一丝丝眷恋终于安详的离别了整个世界。 其实,离别并不可怕。

离别不代表永别,而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出牺牲。台湾作家琼瑶曾说:“因为有了离别,才更能显示出相聚的珍贵与美好。”

是的,因为有了离别,才愈能让人珍惜相聚的时刻,才愈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们不再是只沉迷于童话故事的小孩。毕竟,现实的世界总不如童话般的美好与理想。

而理想与现实也总有差距。那么,我们又何必执著于那并不现实的幻想呢?那就请接受事实,正确的看待离别吧。

面对重逢,我们固然欣喜愉悦。然而,人的一生充满际遇,又重逢就有离别。

面对离别,我们纵然心枯泪下,纵然悲痛欲绝,纵然有多少的无可奈何,也无法左右命运中冥冥注定的离别。离别之后,或许在生命的某个拐角处,我们又会有重逢的一刻。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唐】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陈章甫【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李端【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回答者:hjfhhq - 状元 十四级 11-30 20:16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今译】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季节啊! 【赏析】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首诗却说“别亦难”,说法不同,意思却更进一步。

上句说“别亦难”,是写出了分别时的难分难舍的心情。下句是上句的衬托,百花凋谢,正说明催生百花的东风已经无力,也说明春天将尽。

在这种环境中遇到离别之苦,就更使人感到难堪了。这两句一波三折,层层深入,因此清人冯班云:“妙在首联”(《瀛奎律髓汇评》)。

黄叔灿还特别指出:“首句七字屈曲,唯其相见难,故别更难”(《唐诗笺注》)。

《送别诗》赏析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传说杨广特别喜欢柳树,于是乎一高兴起来,赐其姓杨。就有了“杨柳”之称。

相传有古曲《折柳曲》,为送别而作,幽怨低婉。所以后人多用杨柳表离别。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是答谢友人的送别。“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对朋友的送别。这首诗,又是怎样的送别呢?

柳枝垂地,给我们一种什么印象呢?想象一下,“碧玉妆成一树高”?对了,要的就是这句。垂柳的姿态,象不象端立水边的妇人呢?不过既然是送别诗,那就是另一种心绪了,“端立”也应该改成“伫立”了。有没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呢?

再看第二句,杨花漫天飞舞,作者又是想要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柳树杨花本为一体,可杨花却飘离柳枝。有没有觉得象离家而去的游子?

再往下看,柳条折尽,明离别之多,杨花飞尽,明春已暮,也便是年华已逝。那个“他”离去多年,可她还伫立在江边(?村口?屋前?反正是个可以等到“他”的地方吧,具体的我也不知道),等着“他”的归来。

那么“他”为什么要远行,而且一去不归呢?忘了说了,这是隋代的诗歌。隋代而又有了“杨柳”之称,八成是杨广那小子当政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最多的是什么?兵役,徭役,刑罚……,这“行人”不言而喻,当指“征人”无疑了。

这么一来,单纯的思念也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意义了:封建统治下,百姓为应付繁重的徭役,上演了多少骨肉分离的悲剧。如果“行人”不多,那便不会“柳条折尽”了。

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显然是思妇对征人的送别了。或者说是送别之后的思念可能更加恰当些了。

什么?作者?对了,忘了说了,这首诗的作者姓无,叫无名氏。

下面/\

注:本文不是原创,为转载。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 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ga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 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简析】: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 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析】:东晋时的豪华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浚(俊):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杜牧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案:《临川先生歌曲》"犹唱"作"犹歌".《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词话》"画图"作"图画","芳草"作"衰草".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门外楼头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胡寅《酒边词序》:"词曲者,古乐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尽人情耳,方之曲艺犹不逮焉,其去曲礼则益远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遂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唐人为之最工者,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者以为不可复加.及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柳氏为舆台矣." 周邦彦【西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佳丽地,指金陵,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樯,桅杆.断崖,临水的山崖.雾沈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女墙,城上的小墙.淮水,指秦淮河. 【简析】:此词主要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乌衣巷》,《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姜夔【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释】: 迷楼:在扬州,为隋炀帝下江南时所建.镇江与扬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块石头,据说孙权和刘备曾经坐在上面共商大计. 使君:指辛弃疾,辛曾任福建安抚使.这时稼轩已在上饶隐居逾十年,故称之「心在苍崖绿嶂」. 北门:指镇江,当时是抗金的北疆门户. 有尊中酒差可饮:东晋桓温曰,"京口酒可饮,箕可使,兵可用."这里以桓温喻稼轩. 认得征西路:桓温曾拜征西大将军.稼轩是从山东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势,他自已也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作者小传】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传世. 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唐以前咏物诗 咏物诗词的定义 特点:不粘不脱 《橘颂》为第一篇咏物诗 二,建安时期:咏物诗代表诗人刘桢《赠从弟》,如其二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东平(今属山东)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今存诗十五首.有《刘公干集》. 三,北朝时期:谢眺"宫体诗":乏寄托 第二节 唐咏物诗的特点 描绘生动,新颖传神(物) 二,不求形似,遗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三,以物拟人,移情于物(情) 四,借物抒怀,咏物鸣志(志)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 诗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国的帽子,这里是囚犯的代称.《左传·成公九年》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将鬓发梳为蝉翼之状,称之蝉鬓,这里以蝉鬓称蝉.白头吟:乐府曲名.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诗中以蝉的高洁为自己力辩. 【作者小传】:骆宾王(640-684)今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 五,咏物寓理,物理浑然(理) 罗隐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说是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因十次考进士,没考上,改名为隐.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第三节 宋人咏物词 宋人咏物词的代表作家:北宋苏轼,周邦彦,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 温庭筠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作者小传】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又名《金荃集》. 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