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测绘学报主编终审

发布时间:

测绘学报主编终审

李清泉,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深圳大学校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第六届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专家组成员,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二委员会WG II/7主席,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创会主席,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测绘与地理信息》主编,《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委,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主持完成了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三十余项科研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973计划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目前正在主持973计划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等项目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智能车”,“LD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车载多传感器集成智能路面检测系统”,“大型激光动态弯沉测量系统”,以及车载导航与位置服务、车辆监控与移动资产管理、路面信息管理等软硬件系统;解决了多传感器同步与集成控制、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道路弯沉连续测量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问题;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5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申请专利9项;“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三维复杂空间目标集成建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车载路面快速检测与测量系统”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复杂动态交通环境下网络导航与物流配送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

金双根为人正直、不拘小节,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环境遥感和空间行星探测及应用,在GNSS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做出了国际开创性成果,是国际GNSS遥感方向先驱,发表高水平成果多篇,获世界大奖或荣誉多项,如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每四年选举一次会士(Fellow),金双根是全球获此殊荣7名科学家唯一大地测量学者。

金双根,男,1974年9月生,籍贯安徽,博士,百人计划,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和分委员会主席(2011-2015),国际行星科学协会(IAPS)主席(2013-2017),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行星科学部秘书长(2014-)和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主席(2016-2018) 。1999年获武汉大学学士,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2004-2010年,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韩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联合)、比利时皇家天文台访问学者和美国Texas大学空间研究中心(CSR)研究员 。2010年入选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回国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空间大地测量研究中心主任和兼职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卫星导航、GNSS遥感、卫星重力和空间行星探测研究及其应用,取得了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在国际地球与空间科学顶尖期刊JGR,IEEE,EPSL,GJI,Icarus,JG和会议等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检索90余篇(第一作者50余篇),EI检索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科书7部,被Nature等引用1100余篇次,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0余次。主持欧空局(ESA)、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和中国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等10余项。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16名和硕士17名,其中国外博士后2名和留学生10名 。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主编(2010-),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副主编(2014-),Journal of Navigation副主编(2014-),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副主编(2013-),Journal of Geodynamics编委(2014-),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编委(2014-),《测绘学报》编委(2014-)和其他7个国际期刊编委,并多次担任国际大会主席和分会召集人/主席、科学委员会委员和美国NSF/CRDF、加拿大NSERC、卢森堡FRN、中国NSFC/973等项目和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以及JGR等50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 。获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特别奖(2006)、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Fellow)(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2)、国际期刊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最佳审稿人(2012)、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3/2014)、中国科学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13)、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2013)、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4) 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等 。

光子学报主编终审

1楼确实有点略显犀利啊,就是说的西安邮电学院。至于楼主的这个问题,虽然我是刚刚从这里毕业的,但确实对这个不是很明白,唯一知道的就是物理院的院长是谁。不过如果是本人去的话,抱着一心学习的目的不久好了么。真的要知道这么详细的外在么。

首先:更正下,不是邮电大学,是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创建于1950年,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导师主要为葛海波教授和董军副教授,他们的简介可见附件。

教育学报主编终审

主编审核为二审,也叫终审一审即为初审,一般编辑负责一审,一审通过的稿子上交主编审核。主编审核为二审,也叫终审,终审通过就可以登刊发表。也存在三审的杂志,一审是编辑,二审是主任或主编,三审的是出版社。审核时间一般的一个月左右,如果投稿时间早,两个星期就可以审核完成

有一定拒稿几率。终审虽说是期刊审稿的最后一环节,作者也是不可放松的。终审也是有一定拒稿几率的。拒稿几率一般在10%至15%不等,拒稿几率并不算高,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可以顺利通过终审的。终审一般由杂志社主编或者副主编完成,并且大多会采用开会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教学与管理》与2008年和中州期刊联盟合作。

从编辑处理、外审、副主编复审、主编终审,除了外审耗时一个月左右,其他阶段基本在15天左右。

西南大学 期刊社是学校直属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教师教育学报》(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植物医生》和《环球人文地理》等6个公开发行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同时负责《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蚕学通讯》、《中国南方果树》、《中国果业信息》、《数学教学通讯》、《物理教学探讨》6本刊物的业务指导和统筹管理。

期刊社现有正式职工25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1人,中级职称5人。 期刊社社训:笑声产生力量,和谐创造辉煌。

核农学报主编终审

不一定的。论文通过外审后会进入主编终审,终审通过几率要大很多。而且论文在终审阶段时间是比较短的,一般论文到了这个环节,文章录用见刊的概率是很大的,如果外审结束,编辑肯定要根据专家意见给结论的,所以肯定会到编辑手上处理,但是不排除会被退稿,毕竟有些稿件到终审也会因为一些原因被退稿。

一般来说是在1-2周。主编终审具体要多久,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是在1-2周左右给予终审回复,若你的论文还没回复,可能主编太忙或其他原因耽误了。主编终审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编辑初审和专家外审意见,结合期刊的具体情况,协调各个学科、各个栏目文稿的质量和数量。

测绘学报主编是谁

金双根为人正直、不拘小节,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环境遥感和空间行星探测及应用,在GNSS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做出了国际开创性成果,是国际GNSS遥感方向先驱,发表高水平成果多篇,获世界大奖或荣誉多项,如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每四年选举一次会士(Fellow),金双根是全球获此殊荣7名科学家唯一大地测量学者。

中国测绘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遥感学报副主编中国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土地信息与遥感分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第六届副理事长北京测绘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遥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球测图第四工作组委员国土资源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七委员会第六工作组组长中国土地学会理事兼土地信息与遥感分会副主任国家测绘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兼职教授测绘与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地理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对地观测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遥感信息》主编《测绘科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测绘学报》、《中国土地科学》、《测绘工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编辑委员会委员。

李清泉,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深圳大学校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第六届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专家组成员,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二委员会WG II/7主席,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创会主席,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测绘与地理信息》主编,《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编委,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以及3S集成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主持完成了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三十余项科研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973计划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目前正在主持973计划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方法”等项目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智能车”,“LD激光扫描测量系统”,“车载多传感器集成智能路面检测系统”,“大型激光动态弯沉测量系统”,以及车载导航与位置服务、车辆监控与移动资产管理、路面信息管理等软硬件系统;解决了多传感器同步与集成控制、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道路弯沉连续测量关键技术和产业化问题;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5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3项,申请专利9项;“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及其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名),“三维复杂空间目标集成建模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车载路面快速检测与测量系统”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复杂动态交通环境下网络导航与物流配送关键技术与应用”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