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制造企业成本管控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制造企业成本管控学位论文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我来写的话,会先阐述一下成本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分步骤写成本预算的方式与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控成本与利润之间的比例以及变化成本的检讨及改善盈利

建议:找一个工厂,把该工厂某月的生产成本核算过程详细说明。

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论文题目

成本控制要从环节开始,餐饮成本的控制环节主要有一下几个环节:采购>验收>储存>粗加工>半成品加工>烹饪>销售>收款另可分为:固定成本和浮动成本

工业工程论文选题

导语:关于工业工程论文,有哪些题目可以进行参考和选择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工业工程论文选题,供各位参阅。

1、VM及应用

2、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途径

3、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4、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

5、质量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6、生产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7、降低在制品的途径与方法

8、库存控制与分析

9、工效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0、工效学原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1、网络计划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2、影子价格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13、日用品价格体系研究

14、JIT与产品功能分析

15、制造企业库存问题研究

16、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问题分析

17、论我国农产品绿色经营

18、如何构建以快速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组织结构

19、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0、实现快速物流对企业管理的价值

21、加强物流管理对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价值

22、基于ABC+EVA的企业业务外包研究

23、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研究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

25、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PR)研究

26、基于精益生产的现场改善研究

27、TPS在WQ纺织公司织造车间的应用探讨

28、JIT在我国中小企业实施条件分析

29、供应链战略联盟的风险问题研究

30、云南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研究

31、企业知识的“隐性度”及其分类研究

32、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讨

33、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现状与分析

34、供应链环境下大型家电零售企业库存问题研究

35、基于废弃物回收的逆向物流管理

36、供应链模式下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37、工业工程在淄博某电器公司的应用

38、网络计划优化问题的研究

39、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我国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0、丰田生产方式在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41、生产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研究

42、山东省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43、面向需求的并行制造系统

44、影子价格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5、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分析

46、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47、半岛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48、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讨

49、我国零售业配送中心运输成本的控制

50、基于EAM信息系统的库存管理研究

51、如何降低项目的风险

52、S在山东万事达集团公司现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3、工效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54、图书出版业供应链现状及对策研究

55、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分析

5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57、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8、我国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9、现代企业S管理及其推行实务

60、现场管理思想在耐力鞋业有限公司的研究与应用

61、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

62、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研究

63、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64、IE在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65、GT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66、MC相关技术,策略及应用

67、AM或LP在企业中的应用

68、论改制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69、论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0、应对国际化竞争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策略

71、以物流为中心构建企业战略

72、如何构建以快速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体系

73、分散网络化制造中的技术外溢研究

74、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技术转移研究

75、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76、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

77、分散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质量体系研究

78、物流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79、基于供应链合作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80、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81、供应链的优化策略

82、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研究

83、浅谈绿色物流管理

84、第三方逆向物流管理

85、生产企业物流管理

86、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与发展

87、降低库存的途径与方法

88、ERP,MRPII在企业的应用

89、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的运用

90、论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忠诚度

91、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

92、制造业厂址选择研究

93、工效学原理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94、敏捷企业的构建研究

95、敏捷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96、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97、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98、准时生产及其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99、连锁零售超市配送模式比较研究

100、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101、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

102、我国中小型企业推行“S”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03、万方物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04、基于网络销售的物流配送体系研究

105、PDM在制造企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06、制造业生产现场管理问题研究

107、人因工程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108、我国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09、敏捷制造在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10、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111、我国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对策研究

112、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113、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114、基于精益思想的物流中心运作研究

115、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16、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117、我国企业品牌经营对策研究

118、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

119、准时化生产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120、制造业现场管理中产品质量管理研究

12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122、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成装车间现场管理研究

123、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124、浅析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125、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研究

126、精益管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127、我国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对策

128、企业名牌经营

129、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

130、“业绩考核”与“素质考核”的区别与应用

131、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32、我国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研究

133、论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34、论关系营销

135、浅谈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

136、新产品开发策略

137、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保留人才

138、论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论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的成本系统控制方法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相对标准化产品、规模生产的企业,其成本控制难度大、时效性强,难以进行产品生产周期之间的成本反馈控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使产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所以,研究小批量产品成本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际有效应用,是摆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如何系统控制成本的方法,以期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有所裨益。一、成本控制点对于成本控制点,我们需要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从价值链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影响产品成本的链条分为: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等若干环节,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对成本控制点的细分以及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将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在成本管理的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以上三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90%,足以决定企业命运。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来说,尤其应重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及产品设计。因为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大、时效性强、只存在产品生产周期内的成本反馈控制,难以进行产品生产周期内的成本反馈控制。因此,对这类企业如何利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流程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料、工、费三个部分,材料成本的控制包括量和价两个方面。量的控制包括量和价两个方面,量主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与限额领料来控制;价的控制在于物料采购成本是否合理。所以,产品材料成本的控制涉及产品的工艺设计、物料采购、限额投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合理使用等。工费成本的控制,是由公司当前的费率水平和工时定额,涉及生产工艺、车间作业、产品生产统计等,由此看来,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涉及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系统.(1)产品定价环节:对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来说,经常会遇到产品定价的问题,因为经常有客户对产品提出有个性化的要求。所以,公司订单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产品的工艺资料,实际成本,近期原材料的价格、竞争对手的报价,结合收款方式、税率、汇率等影响价格的因素对产品的料、工、费做出正确的估价。(2)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分解:根据合同价、预期目标利润、税金、考虑管理费用的分摊,制定目标成本,它是产品成本的最高上限。目标成本制定后,为便于控制,需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并通过设计、采购、发料、制造等4各环节进行控制。(3)工艺成本的确定:目标成本控制的源头在设计。技术部门完成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后,将根据生成的物料清单、工艺路线及工时定额,调用公司物料部门的近期物料价格、工时和设备费用率等信息计算工艺成本,并确保工艺成本小于目标成本。(4)采购成本的控制:物料部门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物料清单和采购目标成本进行采购,采购过程中根据生产需求计算合理的批量和批次,以控制采购成本不超过目标成本。(5)生产耗用的控制:生产部门根据物料清单,按定额领用材料,因偶然因素造成的超额领料,需经例外审批程序领用。(6)成本费用核算:根据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其他各项费用帐户等数据,生产部门提供的工时统计数据,结合定额资料,对各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产生各项费用分配表,生成产品成本计算单。(7)成本分析与反馈:将料、工、费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追溯到相应的成本行为,纠正不利偏差。三、成本控制的实施及手段一般来说,成本有效控制的着重点,应在成本费用开支发生之前和费用发生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重点在事前和事中控制。在费用发生之前实施成本控制,必须制定各种费用开支的控制目标。根据国内外成本控制的经验,结合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产品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与企业内部每个部门和每一职工的活动相联系,所以成本控制必须是系统性的和全员性的,具体包括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一)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由横的和纵的组织体系组成,横的组织体系是指,企业的职能部门和生产线的职能小组(或专职人员)相互之间在成本控制中的分工与合作。从公司职能管理来看,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专业部门,负责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目标成本的分解与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对某些难以分解的费用负责调控,如折旧、利息支出等。物料部门负责物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与技术部门,是负责生产材料及费用消耗控制的部门,技术部门负责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生产部门负责物料消耗目标的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生产线(车间)与班组,据以进行具体的控制。人事行政部门是对工资费用、办公费用、食堂费用、后勤设施维护费用等进行控制的部门,负责对其所控制的费用进行进一步分解,分别落实到各部门进行控制,并监督其支出。生产线(或车间)的成本控制体系应细分成本责任中心,使各成本费用项目均有责任中心进行控制。成本控制的纵向组织体系,是指公司职能部门、车间职能小组(或专职人员)与班组之间,以及公司职能部门内部的上下级组织间的指导或组织领导关系。公司职能部门,要把所分管的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职能小组、工序与班组(或个人),负责检查监督与考核;车间职能小组、工序与班组(或个人)负责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分管目标的完成,并及时向公司职能部门反馈信息,使总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横的与纵的组织体系的交叉点,是公司各级组织领导者。从公司层面来看,由总经理或主管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负责全公司总的成本目标控制,领导和协调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公司领导要注意发挥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从车间或工段或班组来看,车间主任、工段长、以及班组长负责执行公司分解下达的各种成本控制目标,领导和协调好有关职能小组(或个人)的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各级领导人员的组织领导,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使成本控制有了组织保证。(二) 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构成内部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是否完整,并根据公司经营策略突出重点,是成本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与成本控制组织体系相适应,必须将公司的各种目标控制数,层层分解落实到下面的组织(或个人)。成本控制指标的分解,是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的前提。成本控制指标的确定,可用定额分解法或比例分解法等。1、定额分解法,运用定额计算法确定目标成本时,产品成本的各种项目均由有关定额加以计算形成,所以,只需控制各项定额,则可达到控制目标成本的目的。定额指标体系包括:直接材料应分别按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与动力等的消耗定额乘以相应的计划价格,得出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同样,直接工资也应分别各车间、工序的工时定额乘以相应的计划工资率,得出产品的直接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则应根据各车间的费用计划,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单位产品中去,然后加总得出其定额成本。将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加以汇总就可以得出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成本的制定可借助计算机系统PDM/CAPP获取的工艺成本资料计算得出定额成本数据。基于会计成本的指标体系(以专用车成本为例)包括:(1)材料成本包括:钢材(含型钢)、油漆、OEM外购件、紧固件、辅料、外协件;(2)人工费用(包括直接工资、销售人员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3)制造费用;(4)管理费用;(5)财务费用;(6)营业费用等。2、比例分解法确定的成本控制指标。对于某些只确定了某一成本指标总数,而无分项计算的数据的情况,目标成本的分解则可按照基期的成本结构(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加以分解。如果计划期在结构上有所变动,也可对分解结果作适当的调整。对按目标利润倒求的目标成本的分解,可运用这种方法。3、责任成本指标体系,又叫控制成本体系,主要是按照公司责任归属划分成本费用指标,为公司绩效考核提供技术支持的。该类指标是以责任中心(或责任人)为对象,按照干什么,算什么的原则,把成本费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者身上。责任成本是根据可控的原则来确定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项目的,如技术开发费指标的责任中心是技术部,设备维修费的责任中心是设备管理部门,等等。(三)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而言,由于生产一种产品的工艺、工装设备投入相对比较多,无疑增加了产品的固定成本。不能从批量和规模上取得优势,那么如何控制其成本呢?由于成本是一个牵涉到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所以,我们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可以采用:1、应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成本信息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控制。成本信息控制系统分为:成本预测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成本的日常控制管理系统以及成本的分析考核系统。不过,成本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必须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成本代码体系,也就是说,成本预测用的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对外报价以及实际成本等成本编码应统一。

服装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论文题目

关于成本。控制的方法, HAO 好的, 能给您的, 来的,吧

论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的成本系统控制方法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相对标准化产品、规模生产的企业,其成本控制难度大、时效性强,难以进行产品生产周期之间的成本反馈控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使产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所以,研究小批量产品成本控制方法并结合实际有效应用,是摆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如何系统控制成本的方法,以期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有所裨益。一、成本控制点对于成本控制点,我们需要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从价值链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影响产品成本的链条分为: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等若干环节,并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对成本控制点的细分以及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将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在成本管理的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以上三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90%,足以决定企业命运。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来说,尤其应重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及产品设计。因为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大、时效性强、只存在产品生产周期内的成本反馈控制,难以进行产品生产周期内的成本反馈控制。因此,对这类企业如何利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流程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料、工、费三个部分,材料成本的控制包括量和价两个方面。量的控制包括量和价两个方面,量主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与限额领料来控制;价的控制在于物料采购成本是否合理。所以,产品材料成本的控制涉及产品的工艺设计、物料采购、限额投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合理使用等。工费成本的控制,是由公司当前的费率水平和工时定额,涉及生产工艺、车间作业、产品生产统计等,由此看来,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涉及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系统.(1)产品定价环节:对小批量、订单式、离散性生产企业来说,经常会遇到产品定价的问题,因为经常有客户对产品提出有个性化的要求。所以,公司订单管理部门必须根据产品的工艺资料,实际成本,近期原材料的价格、竞争对手的报价,结合收款方式、税率、汇率等影响价格的因素对产品的料、工、费做出正确的估价。(2)目标成本的制定与分解:根据合同价、预期目标利润、税金、考虑管理费用的分摊,制定目标成本,它是产品成本的最高上限。目标成本制定后,为便于控制,需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并通过设计、采购、发料、制造等4各环节进行控制。(3)工艺成本的确定:目标成本控制的源头在设计。技术部门完成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后,将根据生成的物料清单、工艺路线及工时定额,调用公司物料部门的近期物料价格、工时和设备费用率等信息计算工艺成本,并确保工艺成本小于目标成本。(4)采购成本的控制:物料部门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物料清单和采购目标成本进行采购,采购过程中根据生产需求计算合理的批量和批次,以控制采购成本不超过目标成本。(5)生产耗用的控制:生产部门根据物料清单,按定额领用材料,因偶然因素造成的超额领料,需经例外审批程序领用。(6)成本费用核算:根据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其他各项费用帐户等数据,生产部门提供的工时统计数据,结合定额资料,对各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产生各项费用分配表,生成产品成本计算单。(7)成本分析与反馈:将料、工、费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追溯到相应的成本行为,纠正不利偏差。三、成本控制的实施及手段一般来说,成本有效控制的着重点,应在成本费用开支发生之前和费用发生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重点在事前和事中控制。在费用发生之前实施成本控制,必须制定各种费用开支的控制目标。根据国内外成本控制的经验,结合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产品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与企业内部每个部门和每一职工的活动相联系,所以成本控制必须是系统性的和全员性的,具体包括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一)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由横的和纵的组织体系组成,横的组织体系是指,企业的职能部门和生产线的职能小组(或专职人员)相互之间在成本控制中的分工与合作。从公司职能管理来看,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专业部门,负责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目标成本的分解与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对某些难以分解的费用负责调控,如折旧、利息支出等。物料部门负责物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与技术部门,是负责生产材料及费用消耗控制的部门,技术部门负责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生产部门负责物料消耗目标的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生产线(车间)与班组,据以进行具体的控制。人事行政部门是对工资费用、办公费用、食堂费用、后勤设施维护费用等进行控制的部门,负责对其所控制的费用进行进一步分解,分别落实到各部门进行控制,并监督其支出。生产线(或车间)的成本控制体系应细分成本责任中心,使各成本费用项目均有责任中心进行控制。成本控制的纵向组织体系,是指公司职能部门、车间职能小组(或专职人员)与班组之间,以及公司职能部门内部的上下级组织间的指导或组织领导关系。公司职能部门,要把所分管的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职能小组、工序与班组(或个人),负责检查监督与考核;车间职能小组、工序与班组(或个人)负责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分管目标的完成,并及时向公司职能部门反馈信息,使总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横的与纵的组织体系的交叉点,是公司各级组织领导者。从公司层面来看,由总经理或主管财务副总经理(或总会计师)负责全公司总的成本目标控制,领导和协调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公司领导要注意发挥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从车间或工段或班组来看,车间主任、工段长、以及班组长负责执行公司分解下达的各种成本控制目标,领导和协调好有关职能小组(或个人)的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各级领导人员的组织领导,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组织体系,使成本控制有了组织保证。(二) 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构成内部成本控制指标体系是否完整,并根据公司经营策略突出重点,是成本控制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与成本控制组织体系相适应,必须将公司的各种目标控制数,层层分解落实到下面的组织(或个人)。成本控制指标的分解,是成本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的前提。成本控制指标的确定,可用定额分解法或比例分解法等。1、定额分解法,运用定额计算法确定目标成本时,产品成本的各种项目均由有关定额加以计算形成,所以,只需控制各项定额,则可达到控制目标成本的目的。定额指标体系包括:直接材料应分别按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与动力等的消耗定额乘以相应的计划价格,得出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同样,直接工资也应分别各车间、工序的工时定额乘以相应的计划工资率,得出产品的直接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则应根据各车间的费用计划,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单位产品中去,然后加总得出其定额成本。将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加以汇总就可以得出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成本的制定可借助计算机系统PDM/CAPP获取的工艺成本资料计算得出定额成本数据。基于会计成本的指标体系(以专用车成本为例)包括:(1)材料成本包括:钢材(含型钢)、油漆、OEM外购件、紧固件、辅料、外协件;(2)人工费用(包括直接工资、销售人员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等);(3)制造费用;(4)管理费用;(5)财务费用;(6)营业费用等。2、比例分解法确定的成本控制指标。对于某些只确定了某一成本指标总数,而无分项计算的数据的情况,目标成本的分解则可按照基期的成本结构(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加以分解。如果计划期在结构上有所变动,也可对分解结果作适当的调整。对按目标利润倒求的目标成本的分解,可运用这种方法。3、责任成本指标体系,又叫控制成本体系,主要是按照公司责任归属划分成本费用指标,为公司绩效考核提供技术支持的。该类指标是以责任中心(或责任人)为对象,按照干什么,算什么的原则,把成本费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者身上。责任成本是根据可控的原则来确定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项目的,如技术开发费指标的责任中心是技术部,设备维修费的责任中心是设备管理部门,等等。(三)离散性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而言,由于生产一种产品的工艺、工装设备投入相对比较多,无疑增加了产品的固定成本。不能从批量和规模上取得优势,那么如何控制其成本呢?由于成本是一个牵涉到企业方方面面的系统,所以,我们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可以采用:1、应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成本信息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控制。成本信息控制系统分为:成本预测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成本的日常控制管理系统以及成本的分析考核系统。不过,成本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必须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成本代码体系,也就是说,成本预测用的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对外报价以及实际成本等成本编码应统一。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制造企业

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战略成本管理毕业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论文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理念,而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战略成本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然而效果甚微,甚至效益变得越来越低。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控制支出,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劣及外部环境,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认识偏差

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仍为降低成本,但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看,在科学技术及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作用。

(二)成本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企业认为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并不考虑市场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化。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造成的存货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使得短期利润提高。此时一旦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为了盘活资金往往不得不低价抛售库存商品,最终导致利润的降低。

(三)成本管理内容不全面

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过程,产品制造中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销售过程,产品前期设计、开发阶段,以及人力成本、资本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成本的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二、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发展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内容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一)对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分析的全面性和管理的整体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需要分析的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为凡是对企业成本有影响的企业外部因素都是企业的,这些因素有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等,企业内部基本环境因素有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等。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就是要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内部与外部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企业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机会和威胁因素,企业内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优势和劣势因素。对影响企业成本的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不仅要在空间范围上进行内容和层次因素的分析,而且还要在时间上进行前后的、将来与现在的联系性环境因素的`分析。只有从空间和时间范围上全面分析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总体目标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性及各个层次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过程的连接性上。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各个层次管理共同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集合体。

(二)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企业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长期目标对短期目标进行控制,短期目标从属于长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执行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短期目标通常为1年,长期目标通常为3~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长期目标中有若干个短期目标。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潜力上考虑的,忽视长期目标,只注意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企业丧失获得长远的、更多的利益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机会。但是,如果只考虑长期目标,不设计分期实现长期目标的近期目标,则长期目标也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短期目标的执行来保证。

(三)企业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

企业作出的战略成本决策,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深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战略成本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从总体上看,战略成本决策的项目一般数额较大、影响面较宽、一个项目的成本全部得到补偿的时间较长。正确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反之,错误的战略成本决策,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战略成本决策应建立在对与企业内外部环境有联系的重大问题的深入了解、透彻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不应草率作出战略成本决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杨景岩。试论战略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2006.

[2]刘庆元,刘宝宏。战略管理:分析、制定与实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士玉,王滨有,张士宏。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论文

【摘要】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无论对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还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成本控制也是当前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介绍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关键词】成本控制;企业管理;作用 0. 引言 当前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面临这种发展趋势,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更新技术和人才之外,还需要企业内部高效的管理和控制。其中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企业要重视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 企业成本控制概述 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依据设置的成本管理目标,对企业产生成本前和影响成本控制的各个因素进行严格的调节控制和计算,使企业的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前期设定好的成本目标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控制按从广义和狭义来定义又可以称为相对成本控制和绝对成本控制。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而在狭义上来说,成本控制是指完成企业限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1]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的控制和企业经营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的控制。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要遵守的原则有:节约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权利和责任相结合原则、目标管理原则以及全面性的原则。2. 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促进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而成本控制又是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首先能够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资金的良好运转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除了对外吸引投资来减低财务风险之外,还可以通过企业本身成本费用的支出来环节企业的资金压力,使得企业可以将有效地资金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完善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配备,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其次,成本控制还可以作为加强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以达到企业内部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企业内部的积极性,从而为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终也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成本控制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从整体上来说保证了企业管理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是一朝一夕的,尤其是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竞争的环境中,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成本控制。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离不开人才好而技术外,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总收入-总成本投入,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总成本投入对于企业是否能够盈利非常重要。一个企业虽然资金雄厚,但如果不重视成本的有效控制,虽然不会影响企业的短时期的经营,但是一旦出现经融危机,企业必然会出现重大危机,严重者可导致破产。相反,如果企业在每一发展阶段都注重成本的控制,必将会给企业积攒一笔雄厚的资金,企业抵御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必然会增强,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成本控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提升。相同的产品,根据市场经济要求,价格的差距不会太大。如果企业能够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除了获得利润更高以外,还可以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就能提高产品的销量,也能更好地开展与市场上同类化产品的竞争,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创造品牌效应。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3. 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企业缺乏全面化成本控制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企业内部的费用支出和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这种单一的成本控制意识只注重了生产环节中的成本控制,忽视了其他环节中的成本控制。这种单一的成本控制模式不仅阻碍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且还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不仅如此,还有的企业根本不重视企业成本控制,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企业经营者只看重成产值和经济效益。无论是成本控制意识的反驳还是缺乏全面化的成本控制意识,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出现企业生产和管理中资金和材料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当前还有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企业成本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重视生产成本的控制,这种模式是先通过目标成本的确定,然后再转化成本,将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成本控制的具体意见。这种成本控制模式并没有很全面的反应整个经营环节的成本信息,也没有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导致的技术要求和消费需求,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不仅落后,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反而限制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企业成本控制违背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对应的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然而,还有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目标的设置上忽视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企业发展没有预见性,缺乏长远的目光。这种短期的成本控制,只能完成现阶段的成本管理目标,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企业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虽然很多企业制定了基本的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比如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再加上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导致成本项目记录不明确或者执行不到位;有些企业的验收管理制度没落实导致企业的财产不能够及时彻底地的清查。而相关的制度没有发生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现代的企业生产中企业的直接性成本的比重有所降低,间接性成本比重则大幅度的提高,如果相应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就会造成企业数据信息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决策的失误,4. 企业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树立新型的成本控制理念 当前企业面临着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各个企业要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必须要树立新型的成本控制理念。首先在企业的内部要引起各部门人员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高度重视,提高职员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认识水平,让职工认识成本控制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的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成本控制的宣传讲座,让每一个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成本控制,争取促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践行者。通过企业内部所有职工的共同努力,做好企业成本控制的工作。其次,企业成本控制的实践还必须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使成本控制能够适应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具体的要求企业必须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全局控制的思想观念和方法。最后,企业还要全面建设企业的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重视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作用。具体的要求企业要全面的分析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和内容的特征,采取合适的成本控制方式和方法。 采用先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占据市场份额,就必须要采用先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的方法应该是企业在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现代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比如:作业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价值链成本分析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应用。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制造产业中,其自动化的水平越来越高,包括的成本控制环节就比较多,涉及到:设计生产费用、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和协调费用、组织订单费用以及比重逐渐加大的间接性费用,还包括占比重较少的材料和人工费用。对此就可以采用作业成本的控制方法。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容易忽视的是对日常成本的控制,因此企业要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针对于日常成本来说,第一是要对日常材料费用进行控制和管理,具体要求几乎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技艺和工序进行操作,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第二,是管理人员要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每天的施工人数和工作时间进行有效的监督,以防止出现人工成本的损失。第三,尤其是要注重间接性成本控制的管理,由于间接性费用支出容易产生突发状况,相对于直接性的成本控制来说不太容易把控。针对于此,如果是有限定额的就必须严格按照限定的额度进行控制,如果是没有限定额度就必须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费用进行控制。完善成本控制管理的制度 首先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加强各环节成本控制的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各个环节和部门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有效的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制度。比如,完善成本记录制度,具体的要求企业对生产经营中所有的材料费用明细等做出准确有效的记录,并且每一项费用的支出都必须有相关有效的凭证。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完善企业的定额管理制度,比如企业经营中涉及到的工作时间定额、原材料费用定额、费用定额等,这些定额必须要在考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合理科学的设定。此外,还要完善标准的资产核实制度,对于企业的计量、验收、收发、清查等环节进行系统标准化的管理。最后,还要完善企业成本的预算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企业要根据整体的战略目标对企业的初级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既然在根据具体的发展目标对初级成本预算管理加以协调和改进,以实现企业的成本预算既符合整体大局发展,又不会忽视到细节生产。构建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考核机制 企业构建成本费用支出的考核机制是实现成本控制的又一个有效的措施。具体的企业可以将成本费用支出作为内部考核的一项重要直标。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企业的成本控制与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相联系,强化企业职工的成本控制责任意识。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直接性成本控制和间接性成本控制,与企业的工作激励机制相结合就表现在各部门在工作中涉及到的成本控制的的工作要求、各部门成本控制职能的分工。构建企业成本费用支出考核制度要求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将成本控制的完成情况纳入到员工的考核体系当中。比如,生产部门一季度设置的成本控制目标是50万,如果在一季度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超出设定的目标,并且责任人对此没有真实有效的说明,对于生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通过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控制纳入职工的绩效考核当中,从而有效地达到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的成本控制。通过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意识,树立全面系统的成本控制新理念,完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考核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成本控制在科学合理范围内,还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终增长,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收入和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两个核心因素。在单位产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企业中谁的成本控制到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人工、能源等的投入到产品生产出来,相比于商业或服务业,是一个耗时比较长并且风险相对高的过程,成本核算与管控要求更加超前和精细。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希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对策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是收入的减项;制造企业不仅要通过成本核算计算出成本为其产品的市场定价提供基础依据,而且还要进行成本管控,进行运营分析和流程优化,发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来控制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对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为企业效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就是成本管理,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为了谋取利润,如何获得符合市场形势的合理的目标利润就是要通过成本核算来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所以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的信息支持。

(二)成本核算与管控可以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工作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针对企业各个环节需要使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从产品设计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中的材料耗用、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的跟踪和核算,通过日常成本核算,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找偏差,降成本,提效益,能够分清职责,考核到人,实现人人参与成本管理,从而有目的地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理念还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说到成本核算,人们一般都是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成本组成部分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核算,而忽略了产品研发、设计费用、环保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内容。其实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经历多个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决定了生产成本的80%,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其中的原材料成本大多占到了总成本的80%,所以成本核算是一个全过程的核算,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一定要兼顾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否则计算出的成本不全面不真实,不利于企业决策。

(二)全员参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仅仅被认为是财务部门或车间核算员的事,这是有很大偏见不利于成本管控的。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成本管控工作涉及到研发、供应、生产、设备及销售和其他服务环节,需要企业全员参与,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三)成本分析方法单一,计算的成本不精确

现在随着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订制的趋势,一条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和单一品生产的模式在改变,但我们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是使用原来的这种批量和单一生产的方法,导致计算的产品的利润不真实,影响公司决策。

(四)存货周转率不高

制造企业一般要存储足够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应对及时生产和客户的供应货源稳定,但是在这个储存量的把握上,有些企业没有进行成本管控,甚至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费。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要树立大成本的理念

制造企业内部,各部门做好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成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很容易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会使整个企业的成本体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以成本管控为纽带,提高其他部门的参与程度,实现成本管理的部门之间的有效连接。一是合理控制采购成本,把握最佳采购数量和最低采购价格。有些制造企业为了压低原材料价格,结果导致采购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和对公司声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占生产成本大部分的原材料采购方面必须重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宗材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法,对于资金充裕的公司,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进行价格谈判,对于那些受政策或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的原材料,可以掐准时机在材料最低点下订单采购;现在的产品工艺标准更新换代快,对于采购量的也要严格控制,不要出现因为工艺变更而所采购的原工艺标准的原材料还没有用完报废的现象,这样一是加快资金周转,二是防止库存过多结果工艺改变造成滞销积压的浪费;只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稳定,才能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才能产生应有的效用。二是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反映生产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最客观最真实的经济数据,是计算成本费用的依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都应有原始记录,如:材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员工劳动时间和人数、原材料的工艺指数、工具领退等等都应有专门的人负责并纳入工资考核,以相应方式进行详细真实的记录,不能随意编写,更不能胡乱涂改,而且前后岗位之间要衔接。原始记录包括原材料方面的原始记录、燃料动力方面的原始的.记录、劳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等、设备使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环保方面的原始记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方面的原始记录。其次是建立并要求各生产人员严格遵守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退制度。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在各岗位流转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计量工作制度,使成本核算中所用的实物计量结果准确。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产品不入库,要在相关生产环节进行必要的检验。在领用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时,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最后是检查各岗位生产过程用料情况,防止质量过剩或偷工减料。

(二)要充分进行沟通协调

一项产品的投入可能是企业的战略或战术需要,研发人员要围绕公司既定目标利润,制定该产品的合理的成本指标;供应和生产部门要围绕这一指标,再根据可以实现的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使各部门的力往一处使,共同商量促进效益,而不能是哪个人或哪个部门一时兴起说了算。

(三)针对不同的产品,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

成本管控的事后分析和总结很重要。财务和其他管理人员,要分班组进行分析,找出班与班之间,日与日之间的成本差异,要通过分析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总结原因,制定出更好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及时汇报,使生产达到最优化状态;把所有原始记录登记入账,本班产量、产值、耗用布纸砂胶、煤电气人工等,单耗多少,本班利润多少,与目标成本和利润相差多少,原因是什么等等,生产一天,就要通过台账来反映一天的效益。每天的环保成本多少,为了增加利润和达到国家环保要求,要通过原始记录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尽量做到限排、减排和不排,要召开班组成本分析会,全员参与。主要分析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材料、燃料、动力消耗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设备运转率对成本的影响、人工及制造费用的增减对成本的影响、其他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三废排放对成本的影响。从而把成本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尽可能提效降耗。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存货管理政策

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能是最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源泉。存货相关的成本,包括存货的储存成本、以及订购成本,当存货的数量增加时,每年度的储存成本也增加。储存成本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付现成本,包括保险费、保管费、非正常损失等。二是资本成本,是指投资于存货而不投资于其他资产的机会成本。订购成本随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存货管理实际上就是寻找这两种成本的最低总额。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制造企业要保证长期盈利,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管控工作,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把握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责任和加强管理,使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立杰.试析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J].经贸实践,2018:35-36

[2]张丽.浅论工业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与管控策略[J].会计实务,2017(2):163+183

作者:杜旺华 单位: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1。成本控制的特点: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2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4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6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