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是一本。
内蒙古医科大学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于一体的多科性高等医药院校。
学校现有中医(蒙医学)1个博士一级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6个硕士一级学科;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医硕士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特色专业:
33个本科专业中,蒙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蒙医学、中药学和蒙药学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蒙医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蒙药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法医学专业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内蒙古医科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可以。根据查询内蒙古医科大学官网得知凡具有专科学历或应届专科毕业生可报考本科各专业,具有高中、中专学历及同等学历者均可以报考专科各专业。内蒙古医科大学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号。
内蒙古医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目前仅有业余和函授两种形式。业余的授课方式一般在院校驻地招收学生,安排夜晚或双休日上课;函授教学主要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为主,并组织系统的集中面授。上课地点在函授站或教学基地,校本部不单独开班。内蒙古医科大学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年。1.内蒙古医科大学报名办法:按各省规定的报名程序和时间进行。一般各省报考手续分两次。第一次,考生根据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社会公布的报名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填报志愿和相关信息,并自愿选择现场摄像的报名点;第二次,考生到自己选择的报名点按照自己的网报号交报名费及报名材料、摄像,核对信息。两次缺一不可。现场报名手续:考生本人持下列证件及资料报名:(1)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属规定的照顾对象所需的有关证明(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报考以后补交证明一律无效。2.内蒙古医科大学报名时间: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时间为准。3.内蒙古医科大学报名地点:考生到所在地的市(区)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就近报考。一般在8月中下旬可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报名网址进行报名,9月初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4.按各省招生部门规定缴纳报名费并填报志愿。5.实行报名改革试点省份的考生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志愿确认。(具体报名方法、时间、地点详细安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以上仅供参考)内蒙古医科大学成考助学班报名简章:内蒙古医科大学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9年,由内蒙古医学院主办的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传播本院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医学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学校还有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2个):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1个):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图书馆 截至2014年4月,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有新华校区和金山校区两个馆,其中,金山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平方米,为全校主馆,全面系统收藏各类书籍资源;新华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平方米。 截至2014年4月,图书馆有馆藏文献总量137万册 ,其中纸质文献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收藏甘珠尔经(103卷)和丹珠尔经(213卷)等珍贵文献10575册。 学术期刊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内蒙古医科大学主管主办的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59年创刊,系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2010、2011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曾获Caj-cd规范获奖期刊奖,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民族医药学、中医中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及科研动态。开辟有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蒙医药论坛、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短篇、综述等栏目。
1.来稿内容包括: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关键词;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论文标题、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等四项内容的英文翻译。2.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0个字,可以加副标题。3.作者姓名:签署真名。4.作者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如(内蒙古民族大学 政史系,内蒙古 通辽028000)5.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县);职称;学历;研究方向。6.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的词组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7.摘要:提供100~300字的论文梗概,不要有任何评价性的词语。8.正文:用A 4纸打印(5号字44行×44字),并通过电子信箱传送。9.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正文中未标序号的文献不列其中。10.注释:对文中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用圈码标注,在页下脚注。例:①这段文字可参见〔美〕路易斯·享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恩格斯对他的研究成果曾给予高度评价。11.基金项目及批号:例: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001)12.对不符合上述规范化要求的稿件,不予审理。13.来稿三个月未收到采稿通知,可另行投稿,恕不退稿。
内蒙古工业大学坐落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 形成了以本科、硕士 和 博士为主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 2 万余人,先后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各类人才 6 万余名。 2006 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膺“优秀高校”称号。 内蒙古工业大学前身是始建于 1951 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 1958 年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重点支持下成立了内蒙古工学院。学校曾隶属原机械工业部, 1983 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3 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 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之一。 学校目前分校本部、金川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近 2500 亩。 内蒙古工业大学从 1958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86 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3 年 成为 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设有 18 个院(部、中心), 53 个本科专业, 4 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 49 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 11 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8 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 19 个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学科,并具有工商管理硕士( MBA )专业学位授予权和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已经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二学位、普通本科(含民族预科)、普通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 9 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 2 个自治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自治区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和内蒙古制造资源计划应用研究中心也设在我校;学校还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 32 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内蒙古工业大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279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417 人,博士、硕士生导师 314 人,学校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我校兼职教授。教师中,有 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有 49 人次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 59 人次入选自治区“新世纪 321 人才工程”;有 67 人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的理事长、秘书长和理事。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科研设施完备。现有 85 个实验室和 38 个科研院所。 1997 年学校联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呼和浩特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内蒙古中心考点也设在我校。学校图书馆是自治区收藏工程技术方面图书文献的中心之一,也是首批开通专项咨询服务的中国学术期刊文献一级检索站。学校出版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研究》和《内蒙古工大报》等刊物,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内蒙古工业大学一贯重视科学研究,主动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内蒙古自治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导,与自治区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内蒙古工业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在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科研协作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波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2003 年,学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实施《 1-2-1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高校。 李大夏基金简介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内蒙古建筑学院,一所建筑类的工科学院。1961年院系调整并入内蒙古工学院。在内蒙古建筑学院阶段,1958年建筑学专业开始招生。师资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同济大学等校毕业生,虽然初出茅庐,但年轻而朝气蓬勃。建筑学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个正规的高等工科建筑类教育专业,从成立时起,就担负起为自治区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按教学大纲开设了所有专业课程,编写相应的教材,筹组专业专用图书资料室,培养了自治区第一批建筑学本科生和相关学科的本科生,产生了自治区最早的一批建筑师。在1964年前,梁思成先生曾两度来讲学,学院当时被誉为“塞外小清华”。此后十余年间,建筑学专业与祖国、自治区同命运,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之后,建筑学专业终于迎来了建设的春天。1985年在文革时“下马”的建筑学专业恢复招生。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筑学专业改为5年制,2000年扩大招生,2002年增设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建筑学专业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中心工作,2005年建筑学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7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建筑学专业现为本科一批录取专业,近5年本科录取分数居全校前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8年6月,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使建筑类学科群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将以建筑学为主的3个本科专业从原来的建工学院分离,成立建筑学院。学校将在2009年5月接受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这是建筑学专业办学史的里程碑,是建筑学专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50年来,建筑学院全体师生积极投身国家和自治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术报国和服务地区经济建设为己任,推出了一批对自治区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和实践成果,先后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建筑学等方面的人才600余人,在自治区建筑教育和建设史中谱写了璀璨的华章。这里既产生了一批老一辈的建筑专家;也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和建筑师,毕业生的业绩和足迹遍及祖国四面八方、各条战线,他们不仅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母校争得了巨大荣誉,可以说是群星灿烂。建筑学院永远为自己的毕业生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为纪念李大夏老师等老一批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付出辛勤努力与突出贡献的开拓教师;宣传历届校友奋斗和创业的业绩;激励在校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建筑学院的倡议下,在建筑学专业85级至99级各届校友的资助下,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设立“李大夏基金”。捐赠仪式将在09年5月举行,届时将邀请各界捐助嘉宾莅临见证。目前已有50余位校友捐助该基金。基金分:青年教师培训基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本科生奖学金三类。惠及范围为全体在职青年教师、在册的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从2009年开始,每年十一月或三月份组织一次颁奖,学生奖励名额初定每年20名,奖学金按等级发放。青年教师资助名额每年2名,资助金额每人五千至一万元。该基金是我校最高档次的资教金和奖学金之一。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校友的关心、鼓励、支持下,建筑学院全体师生一定能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国家和自治区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在这种狼多肉少、僧多粥少的环境下,女生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可是在很多工科和理科的专业中,用人单位都不要女生,如果报文科工大又没什么优势,所以我个人建议最好不要报。如果真想报可以选择德语专业,这是目前最适合女生的了,无论是从专业本身或是环境。我是工大英语专业的,所以我建议你慎重考虑。
没什么不好的........重要的是自己努力学习........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校代号即代码是10128。内蒙古工业大学,简称“内工大”,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学校介绍内蒙古工业大学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3个校区,分别为新城校区、金川校区和准格尔校区,占地面积3228亩;有22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7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有教职工2068人,在校生约23600人。
历史沿革
内蒙古工学院
1951年7月,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成立。
1952年9月,更名为绥远省归绥工业学校。
1953年8月,更名为华北第三工业学校,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
1954年6月,更名为内蒙古第一工业学校。
1955年8月,更名为呼和浩特工业学校。
1956年4月,更名为呼和浩特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8年2月,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同年8月,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1963年7月,划归农业机械部管理。
1965年1月,划归第八机械工业部管理。
1969年11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1978年6月,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
1979年4月,划归农业机械部管理。
1982年5月,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
1983年6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内蒙古工业大学
1993年12月,内蒙古工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
1999年,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院校。
2018年3月,入选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21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75个。
学科建设
博士后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点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内蒙古大学共建)、建筑学。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动力机械及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网络空间安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
硕士学位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建筑学、翻译、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应用统计、法律、资源与环境。
重点学科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自治区级“双一流”学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9个,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3个。
自治区级“双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化学工艺、热能工程、材料学、工业催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企业管理。
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结构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自治区级优势特色学科: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051人,专任教师1428人,其中教授195人,副教授478人,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585人。专任教师中有89%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中,2人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或被授予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位教师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85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5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第一、二层次,15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11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一、二层次,24人入选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多个。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4月,学校有国家、部委级科研平台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9个,其他自治区级研究中心、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2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28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学校“十三五”以来承担自治区级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18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5项,被SCI、EI、CPCI、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300余篇,授权专利656项。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是内蒙古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前身为《内蒙古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主要刊登内蒙古工业大学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能源动力、机械制造、建筑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轻工纺织、管理工程等;是《中国期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4月,学校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中国国内院校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22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并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与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乌兰察布等地方政府和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内蒙古工业大学地质技术与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入选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岗拟表彰公示名单。
2022年4月24日,内蒙古工业大学雷达技术创新团队入围第七届“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有本科专业65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7个,国家特殊需求人才项目博士点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国家特殊需求人才项目博士点(1个):蒙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蒙药学(生药)、蒙医学、蒙西医结合临床(附属医院)、蒙西医结合临床(第二临床医学院)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史、理论物理、民族医学(蒙医学)、中药学(蒙药学)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3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族)、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民族学、中国史、作物学、草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医学、化学、兽医学截至2013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723人(少数民族教师占),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95人(博士16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教师中,有来自国内138所其他高校和国外10所高校的教师546人,已占教师总数的。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劳动模范和自治区优秀教师3人,自治区高校名师2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和高等学校“1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以上人员1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世界史教学团队自治区教学团队(6个):世界史教学团队、现代蒙古语教学团队、蒙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无机化学教学团队、蒙古文学教学团队、分析化学教学团队质量工程截至2013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精品课程33门,自治区品牌专业1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1个):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化学、药物制剂、农学自治区精品课程(33门):世界近代史、蒙医方剂学、家畜病理学、现代蒙古语、量子力学、数据结构、政治经济学、药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病理学、植物生理学、蒙医理论基础、蒙医内科学、蒙药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教育学、土壤肥科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数学分析、生物化学、中国古代文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世界现代史、蒙药化学、草坪学、数据库系统概论、蒙医温病学、蒙医传统疗术学、生理学、蒙古族现当代文学自治区品牌专业(17个)序号专业名称负责人所在学院类别(本科/高职高专)评审时间1历史学姚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本科2005年2蒙医学巴根那蒙医药学院本科3化学刘宗瑞化学化工学院本科2006年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王顶柱蒙古学学院本科5农学杨恒山农学院本科2007年6汉语言文学李明军文学院本科2008年7物理学赵翠兰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本科8动物医学高原动物科技学院本科9生物技术张昕源生命科学学院本科10草业科学张永亮农学院本科2009年11药物制剂奥·乌力吉蒙医药学院本科12英语张巨外国语学院本科13护理学赵宏林护理学院高职高专2010年14农业资源与环境范富农学院本科2011年15数学与应用数学韩海山数学学院本科2011年16汉语言文学(蒙授)王顶柱蒙古学学院本科2012年17材料化学段莉梅化学化工学院本科2012年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序号示范中心名称负责人所在学院审批时间1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赵玉英化学化工学院2006年2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布日额生命科学学院2007年3蒙医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王秀兰蒙医药学院2007年4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杨恒山农学院2008年5动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王思珍动物科技学院2009年截至2013年9月,内蒙古民族大学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厅局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基地)6个,校级研究所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研发工程重点实验室:蒙医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蒙医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高校毒物与动物疾病监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厅局级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高校蒙医药研发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研究中心(基地):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内蒙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蒙古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内蒙古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训基地、内蒙古高校蓖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高校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0年4项,2011年8项,2012年达到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8项,2011年11项,2012年21项;科研经费总量2010年2000万元,2011年4000万元,2012年达到6000万元。2013年科研经费到账6600万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全国民族院校连续三年排名第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连续三年位列自治区高校前三名。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蒙药专项1项,自治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学校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人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自治区社科政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学校教师发表论文2353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9篇,EI检索论文26篇,出版著作44部。获批结题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来源年度课题名称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带电粒子与表面/界面电子气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李春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多孔导电陶瓷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作为H2O2基燃料电池阴极研究孙丽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负载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段莉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蓖麻矮秆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陈永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b蛋白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作为离子通道蛋白的研究马德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sip及pgk基因B细胞表位蛋白的免疫特性研究布日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基于蒙古族家系的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吴柒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蒙药复方三子汤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对减毒增效影响的研究包玉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第五届图论组合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吉日木图图书馆截至2013年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有藏书1394570册(包括各资料室图书149570册),其中,蒙文图书10万册,中文古籍1000余种,蒙、藏文古籍600余种,中文期刊1400余种,外文期刊(英语、日语、俄语)近30种,蒙文期刊40余种;图书馆有各类数据库及数据资源10余种,电子图书2万册,电子期刊1万余种。学术期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1978年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季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年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双月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1988年创刊,1991年公开发行,半年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创刊,1988年公开发行,双月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蒙古文版)1989年创刊,1999年公开发行,半年刊。《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创刊,汉文,大16开,月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内蒙古蒙医学院学报》、《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合并后的新版。本刊征集论点明确、论据严密之作,主要刊登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博士硕士生论文、省级以上基金项目研究论文。本刊编委会由我校各学科资深教授13人组成。本刊由通辽市邮政局负责国内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负责国外发行,全国各地邮政所均可订阅。
世界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属于省级期刊,学术类期刊。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学校还有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2个):有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技术中心(1个):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图书馆 截至2014年4月,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有新华校区和金山校区两个馆,其中,金山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平方米,为全校主馆,全面系统收藏各类书籍资源;新华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平方米。 截至2014年4月,图书馆有馆藏文献总量137万册 ,其中纸质文献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收藏甘珠尔经(103卷)和丹珠尔经(213卷)等珍贵文献10575册。 学术期刊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内蒙古医科大学主管主办的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59年创刊,系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2010、2011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曾获Caj-cd规范获奖期刊奖,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主要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民族医药学、中医中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及科研动态。开辟有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蒙医药论坛、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短篇、综述等栏目。
临床药学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思考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分析仪器的功能朝着灵敏度更高、重现性更好、应用范围更广的方向不断拓展,体内药物分析已深入应用到临床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发挥重要作用。体内药物分析作为一门方法学,与药物分析一样,实验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实验课程是必然的。
摘要: 对药学院目前的体内药物分析课程设置及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和分析,特别是针对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了阐述;指出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一一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希望对我校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进而加强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成为符合专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
关键词: 体内药物分析;临床药学;教学改革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各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情况[1],也可以了解其与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情况,探索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方式在治疗药物监测、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意义。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设计及操作的能力。本文总结了目前我校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索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提高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深化此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当
目前我校将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专业考查课,仅在临床医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大三下学期开设这门课程,而对药学院临床药学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均没有要求。体内药物分析最初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检测和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之后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分析仪器功能的持续升级,体内药物分析开始与临床药理学紧密联系,成为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基础方法和手段[2]。我国目前开设临床药学专业的院校中,沈阳药科大学、复旦大学和广东药学院均将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其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3-4]。
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体内药物分析课程作为考查课,结束阶段的考核形式多以开卷考试为主,试卷内容多以教材内容为主,实验设计题只占很小一部分;学生大多在考前大量复印考试资料、笔记及课件即可应对考试;难免导致学生将体内药物分析与其他专业课程区别对待,上课时经常出现有旷课和逃课的现象,按时到课的同学也只有少数在认真听讲、自主思考;大多数同学在玩手机、背单词或者是做考研复习题等等;这样一来自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除了课程设置的原因之外,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学方式还过于程式化,对于考查课,在被学生与专业课区别对待的同时,教师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创新,教材陈旧,是目前体内药物分析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5]。
实验教学缺乏
我校目前的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由30个学时的理论课教学组成,并没有安排实验课的相关内容。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合相当紧密的学科,实际操作环节的重要性和理论知识掌握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6]。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目标中包括:熟悉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不正和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掌握生物样本预处理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设计和药动学参数计算。可见,主要的教学目标还是需要依靠实验教学辅助来更好的完成。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将教材上所学到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将在理论课上所学到的分析方法实实在在的`用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仅仅开展理论课教学而忽视实验课教学,难免有“纸上谈兵”的问题出现[7]。
2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思考
为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
临床药学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将药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是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重要措施,临床药学的发展对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都应该配备相应数量的临床药师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8]。目前我国临床药师在临床上的工作内容繁多,其中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就是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知识在临床最基础的实际应用。体内药物分析与其他药学专业课关系紧密,地位显著,是药学领域中的“眼睛”学科,为现代药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方法学。因此,在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验课的演练,促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应用现代体内药物分析技术为临床药学服务的水平,使学生成为高质量临床药学人才[9]。
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好枝主编的《体内药物分析》第六版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10];总论主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发展;生物样品的种类、预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等理论知识。各论介绍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在治疗药物监测、药代动力学研究、滥用药物检测、内源性物质测定、体内手性药物测定、中药药动学研究、体内微量元素测定等七个方面的实际应用。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总论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理论,需要重点详细介绍;而各论部分,由于分析方法在各方面的应用有所重叠,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先集中讲述如治疗药物检测、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应用的相关知识,然后详细介绍各种分析方法,以色谱法为主,并重点介绍目前分析领域较为前沿的分析技术,如色谱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方法、成像技术(放射自显影成像、质谱成像、光谱成像)等,在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同时将代表性药物的实际应用作为实例进行讲解,这样学习的脉络更加清晰,学生更好掌握。
改变和完善教学手段
理论课内容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说,学生听”的这种模式,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无法集中精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尝试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并相互辅助[11-12],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如采用PBL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专题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将枯燥而又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丰富的图片、短片及视频。不仅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并且使得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直观的了解,产生影像记忆。而对于大型仪器的介绍及操作,由于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时限制也无法做多组的分组示教,也可采用相应的以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重新拟定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考核方式改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项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占15%,主要包括考勤、课堂参与等方面;期中成绩占15%,由学生课程期间要求上交的论文质量或者课堂上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判;实验成绩占30%,由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考核成绩决定;期末考试成绩占4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使得考核能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查阅文献,自主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多方面考核学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实验教学
体内药物分析作为一门方法学,与药物分析一样,实验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实验课程是必然的。相对于药物分析的实验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的规范而言,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应更加强调“实验方法”的传授[13-14]。目前国内的体内药物分析本科教学的实验课程内容大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按部就班的对照讲义中的实验步骤操作即可,缺乏创新和自我思考的部分;鉴于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的专业特点,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是与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内容,以此作为实验课的基础验证性试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开展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教学才能与专业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验题目选择上,可以参考教研室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选取一些具有相关性的题目,学生在课外时间也可以进行观察、参与,感受科研氛围,并全面掌握实验的流程。
3结论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分析仪器的功能朝着灵敏度更高、重现性更好、应用范围更广的方向不断拓展,体内药物分析已深入应用到临床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是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工作时能够更加胜任相关工作,在本科教育阶段为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有其必要性,通过对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实验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熟练掌握实验方法,成为适应临床药学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严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7):2482-2483.
[2]徐乃玉.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38-39.
[3]邓艳平,黄秀旺,许建华.以职业为导向进行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9):821-823.
[4]陈晓颖.临床药学专业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4(zl):721.
[5]张建永,聂绪强,段灿灿.青年教师提高体内药物分析教学能力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4,41(17):207.
[6]肖美凤,赵碧清,周晋.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79-981.
[7]温爱平,张敏慧,王玉华.本科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探索[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2):726-728.
[8]艾凤伟,杜丹,汤道权,等.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14-116.
[9]黄艳,王欢,汪应红.药学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医药,2015,19(7):1425-1426.
[10]李好枝.体内药物分析[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
[11]陈稚,吴都督,蔡春,等.体内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0,38(11):207-208.
[12]苏梦翔,狄斌,李博,等.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药学教育,2014,30(3):35-38.
[13]杨燕云,许亮,张振秋,等.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实践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197-198.
[14]康安,邓海山,文红梅.体内药物分析综合性设计型实验的设计思路[J].江苏科技信息,2014(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