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机械工程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机械工程学报主编

是AMF。《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AMF)首期上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的创办得到了全球增材制造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全球43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其中包括11位中国工程院、法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由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担任主编,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法国工程院院士AlainBernard担任共同主编,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涤尘担任执行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第一期共出版1篇创刊词和8篇综述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庄前鼎还对农作物大豆(俗称黄豆)很感兴趣。他指出大豆是我国培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无论就耕种面积和总产量而言,我国都占世界首位,在国际贸易上是换取外汇的重要农产品。它的经济用途极广,在工业各部门中得到广泛利用,而它的营养价值也是异常丰富的,含有40%的蛋白质,30%的脂肪,以及维生素A、B、C、D和矿物质等,它所含蛋白质可与肉类、乳类、蛋类相比拟,但价钱则便宜得多,是一种理想的大众食品。庄前鼎在教学行政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在1961年国际劳动节前夕,撰写《大豆的营养价值》一文初稿,为纪念清华校庆五十周年,为促进民族健康而作。庄前鼎关于“健康米”“大豆价值”的见解,对国计民生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主要能源是煤炭。作为一个受党和人民器重的科学家,抱着科研应为生产服务的愿望和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庄前鼎于1956年开始,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中进行了中国煤分类的科学研究。这是一项对国民经济有很大价值的科研项目。他翻阅了近百年国内外有关煤分类法的文献,并密切地与生产部门联系,取得了大量数据和图表资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顽强钻研,终于撰写出《煤的特性的揭露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论文,并提出了中国煤工艺技术分类及国际煤分类方案的建议。此项科研工作报告发表后,不仅在国内引起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的注意,而且在国外也获得了重视和好评。庄前鼎是民主同盟会会员,曾是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主编。1957年庄前鼎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出席罗马尼亚工技科协全国代表大会,在那里他的论文受到与会的几位英、德专家的称赞。同年他参加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去苏联莫斯科与重型制造机械研究院商谈科学规划时,把这篇论文与苏联科学院可燃矿物研究所煤的特性专家泰茨(Taǔs)讨论时,立刻引起他的兴趣和重视。泰茨高兴地说:这是几十年来的新发现。他还花了很多时间,用顿巴斯和库茨涅兹出产的煤的原始数据,把庄前鼎提出的新分类法作进一步校验,结果证明这一分类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煤,而且也可以将苏联煤进行分类。经泰茨推荐庄前鼎在苏联科学院门德列夫俱乐部作了报告,引起听众很大兴趣和好评。在苏联逗留期间,庄前鼎在列宁图书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相继用苏、英、美、德、日和波兰等国家的数据,来对他建议的煤的分类法进行校验。结果证明,这个煤的分类法也是完全适用的。同时他在理论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发现煤的简化特性系数不仅代表了煤的全部特性(粘结性、挥发件、发热量、……),同时还代表煤分子结构的质量指标与煤的岩相组成的相对数量。这些论点,他后来用国际上公布的实验数据,予以理论分析得以证实。这对煤化学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庄前鼎关于煤的科研,不但在科学上有很大价值,找出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出的结论,并且对我国工业生产也能起很大作用。经过他的研究,找出煤的奥秘——“煤的简化特性系数β′”,利用它来进行煤的分类,只要有原始分析数据,就可以用他所建议的双坐标图进行分类。这样可以节省好多试验粘结性的工作,同时便于勘测矿产、计划煤的开采与选择适当的煤,如炼焦煤、液化气化煤与动力用煤等。这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意义。庄前鼎的这个科研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不少同行者的欢迎和赞赏,也激励他向更高领域攀登的雄心。一年以后,他又提出一篇论文《运用国际数据来证明煤分类新方法的正确性》。在前后两篇论文中,他指明了①简化特性系数(β′)今后将称作燃料特性系数,代表着煤分子结构侧链质量的新指标;②代表着煤中镜煤含量与非镜煤含量的标志;③简化特性系数反映了煤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科学研究没有平坦的大道,需要艰苦奋斗,锲而不舍,而且往往是在不同观点的剧烈争鸣中,经过反复推敲,反复实践验证,才使问题得到澄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庄前鼎最后一篇论著《燃料特性系数在动力资源的可燃矿产领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一文,雄辩地说明了燃料特性系数β′代表着动力资源可燃矿产的质量指标(包括煤炭,油母页岩,石油等),并可以用纯燃质碳素C′作为横坐标及燃料特性系数β′作为纵坐标来分清全部可燃矿产,进一步证实了简化特性系数β′代表着煤的一切特性,包括粘结性、结焦性、膨胀性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等。这个指标具有比较完整性,揭露了煤的大部分秘密,既可以用来划分细类,也可以用来解释煤的一切特性的差别。这篇论文还强有力地证明了作者一贯所持观点及中国煤分类新方案的正确性。正值庄前鼎在煤的分类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准备再深入探讨扩大研究成果的时候,万恶的心脏病突然夺去了他的生命,于1962年7月2日他匆匆地离开了人间,年仅60岁!他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完啊!

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和流体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220余篇,被SCI和EI收录8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申报及授权国家专利10项。培养和指导博士后4名、博士生23名、硕士生36名,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5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建了“无过载离心泵理论与设计方法”,解决了离心泵在大流量区运行易产生过载现象这一工程技术难题;针对低比速泵长期存在的效率较低、扬程曲线易出现驼峰和轴功率易过载等问题,详细研究了加大流量设计法、无过载设计法、面积比原理和短叶片偏置设计法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低比速离心泵理论和设计方法专著;在小型潜水电泵方面和其他同志一起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设计的图样在全国广为应用,使行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年产5万台到现阶段年产800万台。获得荣誉1995年获首批江苏省青年基金资助,被列为原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被评为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1996-1999年度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0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等课题5项。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表彰。 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4项。在《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27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3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1995年被列为原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0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现为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水泵及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学术带头人。兼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兼排灌机械分会理事长、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主编、《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主编、《农业机械学报》副主编、《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等。培养和指导博士后6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46名,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项目攻关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3项。在《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培养和指导博士后3名、博士生16名、硕士生20余名,其中4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机械工程学报编委名单

大连工学院机械系本科生,学士学位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硕士博士连读生,博士学位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讲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副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01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党委书记、副院长. 03 美国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 访问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科技部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会评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副理事长《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编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编委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首先要求我国的工业必须迅速地起步,建立我国的重工业。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1953年10月,《机械工程学报》在庄前鼎等一批当时我国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知名专家的组织下创刊了。50年代的几届编委中有钱学森、吴仲华等一批著名的科学家,还有一大批如刘仙洲、李酉三、朱景梓、雷天觉等耳熟能详的机械工程专家。1966年,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报》在出版了14卷第1期后被迫停刊。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广大机械科技工作者着手恢复了《学报》的出版,并且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交流,扩大我国机械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于1988年创办了与《学报》中文版内容不同的英文版,面向全球发行。

姓名 王祖温性 别男出生年月 1955年11月民 族 汉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定职时间 导师类别(博导/硕导) 博导评定时间 1995年7月工作单位(含系、所) 大连海事大学行政职务 校长 1978年03月——1982年0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泵及液压传动专业本科工学学士1982年03月——1984年0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1987年04月——1990年08月日本国上智大学机械工学科博士生工学博士 1984年09月——1987年0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教研室助教讲师1990年10月——1992年10月日本SMC株式会社 客座研究员1992年12月——1995年0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1995年08月——2004年0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09月——1997年0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7年01月——1998年0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院长1998年04月——2004年0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2004年01月——2005年05月大连海事大学 校长2005年05月——2014年07月大连海事大学 校长兼党委副书记2011年06月——2014年07月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同志主持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工作。2014年07月——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同志辞去校长一职。 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主席;世界海事大学董事会董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董事、编委;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电话

矿自动化 冶金自动化 制造业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自动化学报 信息与控制希望对你有帮助

刊名: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刊号: CN11-2737/TH 主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刊期: 双月刊 主编: 石治平 出版单位: 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电话: 简介: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CJME) 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机械工程类高学术水平的英文期刊。本刊着眼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主要报道世界范围内机械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高水平前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面向国际征稿和发行。 本刊被SCI、Ei、CA、SA等几大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本刊在历届各级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被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国际推广项目”的资助。本刊为双月刊,每单月20日出版。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编:宋天虎 编委会主任:钟群鹏 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王淑芹编辑部地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2号 http://;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主管部门:中国科协编辑单位:《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杂志社主 编:徐宝富地 址:上海市四平路同济大学机械南馆301-303邮 编:200092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31-1926/TH国际刊号:1672-5581你打个电话问问吧

电机工程学报与机械工程学报

1 低温工程2 复合材料学报3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4 摩擦学学报5 计量学报6 传感技术学报7 煤炭学报(中、英文版)8 石油学报9 钢铁(中、英文版)10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11 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12 中国机械工程13 仪器仪表学报14 振动工程学报15 兵工学报16 工程热物理学报(中英文版)17 内燃机学报18 动力工程19 内燃机工程20 热力发电21 太阳能学报2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3 电力系统自动化24 电工技术学报25 电子学报(中、英文版)26 光子学报27 光电工程28 通信学报29 电子科学学刊(改名为:电子与信息学报)30 电信科学31 微波学报32 电路与系统学报33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34 自动化学报35 软件学报36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37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英 文版)38 控制理论与应用39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4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41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 (英文版)43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4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45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46 燃料化学学报47 纺织学报48 中国食品学报49 建筑结构学报50 建筑学报51 岩土工程学报52 土木工程学报53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4 城市规划55 水利学报56 水力发电学报57 海洋工程58 测绘学报59 汽车工程60 中国公路学报61 中国环境科学62 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63 自然灾害学报6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英文版)65 宇航学报6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67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这个是工学的,其中我们学校的公路在全国排名第一。自然科学1 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 27 无机材料学报(中、英文版) 52 海洋学报2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 28材料研究学报(材 料 科 学 进 展) 53 海洋与湖沼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 29 化学物理学报 54 经济地理4 数学学报(中、英文版) 30 催化学报 55 地理学报5 数学年刊(A、B辑) 31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56 遥感学报6 应用数学学报 32 物理化学学报 57 生理学报7 计算数学(中、英文版) 33 分析化学 58 遗传学报8 数学进展 34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59 动物学报9 系统科学与数学 35 无机化学学报 60 植物学报(中、英文版)10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36 有机化学 61 生物物理学报11 数学物理学报 3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6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2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 38 中国稀土学报 63 微生物学报13 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39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64 实验生物学报14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40 硅酸盐学报 65 细胞生物学杂志15 空气动力学学报 41 天文学报 66 生态学报16 航空学报 42 岩石学报 67 古生物学报17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 43 空间科学学报 68 植物分类学报18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44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69 动物学研究19 光学学报 45 地震学报 70 兽类学报20 半导体学报 46 气象学报 71 生物工程学报21 中国激光(中、英文版) 47 大气科学 72 生物多样性22 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48 地球化学 学报 73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3 声学学报 49 地质科学 74 遗传24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英文版) 50 地质学报(中、英文版) 75 中国应用生理学2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 51 矿物学报 76 环境科学26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这个是自然学科。

什么是权威期刊? 权威期刊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制定标准都有一个大致的原则,如国家权威学术期刊的原则是:1.国家行业主管部委或全国行业学会主办的主要刊物。2.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2.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或者国家重点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3.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必须是CSCD,CSSCI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4.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已认定为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有些行政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如对学术水平有更高要求,可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所列期刊的范围内,选出部分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本部门或单位认定的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如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所列的权威期刊目录如下: 国内权威期刊(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 哲学研究43. 物理学报8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中国社会科学44. 中国科学·B辑86. 工程热物理学报3. 中国法学45. 化学学报87.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4. 法学研究46. 地理学报88. 原子能科学技术5. 民族研究47. 地质学报89. 力学学报6. 求是48. 地质科学90. 机械工程学报7. 国际问题研究49. 地质论评91. 仪器仪表学报8. 人民日报·理论版50. 天文学报92. 中国农业科学9. 光明日报·理论版51. 气象学报93. 作物学报10. 自然辩证法通讯52. 海洋学报94. 土壤学报11. 马克思主义研究53. 海洋科学95. 园艺学报12. 中国语文54. 空间科学学报96. 畜牧兽医学报13. 文学评论55. 地球物理学报97. 植物病理学报14. 文学遗产5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98. 林业科学15. 文艺研究57. 古生物学报99. 植物保护学报16. 外国文学评论58. 动物学报100. 水产学报17. 外语教学与研究59. 植物学报101. 农业工程学报18. 中国翻译60. 动物分类学报10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 中国音乐学61. 植物分类学报103.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20. 音乐研究62. 昆虫学报104. 中华放射学杂21. 美术63. 遗传学报105. 营养学报22. 美术史论64. 生理学报106. 解剖学报23. 历史研究65. 微生物学报107. 中华病理学杂志24. 中国史研究66. 生物工程学报108. 中华医学杂志25. 近代史研究67. 实验生物学报109. 中华内科杂志26. 世界历史68. 导航学报110.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7. 考古学报69. 环境科学学报111. 中华外科杂志28. 中国图书馆学报70. 系统科学与数学112. 中华妇产科杂志29. 教育研究7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13. 中华儿科杂志30. 心理学报72. 煤炭学报114. 中华耳鼻喉科杂志31. 体育科学73. 石油学报115. 中华眼科杂志 32. 经济研究74. 测绘学报116. 中华皮肤科杂志33. 经济科学75. 化工学报117.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34. 中国经济史研究76. 建筑学报118. 中国医药学报35. 世界经济77. 水利学报119. 中医杂志36. 数学学报78. 土木工程学报120. 中西医结合杂志37. 中国科学·A辑79. 铁道学报 121. 中国针灸38. 数学年刊·A 辑(B辑)80. 金属学报122. 中国骨伤39. 数学进展81. 硅酸盐学报123. 药学学报40. 科学通报82. 自动化学报124. 中国药理学报41. 计算数学83. 电子学报 42. 计算机学报84. 半导体学报

cscd期刊肯定可以,但你如何判断这个刊物是真的cscd?!千万别因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沉痛的代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主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是国家一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电机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1964年创刊,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科院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3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1996、1992年均获全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2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是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 (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M)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培养青年编辑,编辑部70%的编辑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字加工只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编辑的主要精力是选择高水平的稿件;积极组稿,及时刊登热点问题的相关稿件,对电力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技期刊的责任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坚持聘请同行专家审查稿件制度,刊登的稿件必须经过两位专家同意;为保证审稿的客观性,选择的审稿专家与作者不能是同一单位,并且注意作者和专家的地域分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发展较快,从2002年的每期124页增加到2003年224页;同时稿件质量和期刊质量不断提高。从2005年1月1日起为半月刊,每月2期,每期30篇文章,每期约165页左右,每月60篇文章、每月330页左右,录用率始终保持在18%以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主要刊登国家电网公司及下属单位、南方电网公司及下属单位、电科院、南自院、西安热工院及各高校、科研单位发表的文章。2002—2004国内外共有251个单位发表论文1405篇,其中:国家电网公司120篇、南方电网公司29篇、中国电科院36篇、南自院6篇、西安热工院3篇、华北电力大学159篇、清华大学138篇、浙江大学136篇、西安交大127篇、哈工大111篇。

周孝信院士电力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为IEEE Fellow。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郑健超院士高电压技术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主编。曾任CIGRE(国际大电网会议)专业委员会中国委员。陈予恕院士 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兼职教授,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朱英浩院士 输变电行业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薛禹胜院士 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兼职教授,国网电科院名誉院长。潘垣院士 磁约束聚变技术、脉冲功率技术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清泉院士 绝缘技术专家。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兼职教授,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剑波院士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专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院院长、党组副书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