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新闻记者的论文

发布时间:

新闻记者的论文

新闻工作者的四项职业修养:政治上的要求高,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社会活动能力强;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新闻从业者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新闻从业者的政治理论修养。所谓政治理论修养,指的是新闻从业者的政治意识与品质的锻炼和修养。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应当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政治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1 、品德要高尚 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个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他们应当胸怀宽广,心地坦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客观地报道事实,公正地分析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和信息需要,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新闻工作者常常要独立采访,凭着自己的觉悟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地行动。 因此要能够严格地约束自己,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动,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滥用权利,不借新闻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2 、政治要坚定 新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它要通过有选择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影响受众的思想及行为,引导社会舆论。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时时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团结、人民的福祉,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出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新闻工作,决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大意,不负责任,更不应该把新闻工作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3、思维要敏捷 新闻工作者要准确、迅速地反映出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向公众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没有敏捷的思维,没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没有很好的新闻悟性,没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是无法胜任新闻工作的。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周围事物的变动情况反映要快,要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报道事物。 4、业务要熟练 新闻工作是一项对时效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心劳和智慧的极其紧张、繁重、艰苦的工作。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往往 24 小时都处在紧张待命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前往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调查,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跑。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具有随时投入采访工作,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果断组织新闻报道,快速完成采写任务的业务能力。 出于职业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每天都需要进行社会交往,需要同各种人打交道。总之,哪里有新闻事件发生,哪里就有新闻记者的身影,就需要新闻记者同那里的人群打交道。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和调研等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脉搏,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充分地表达公众意愿,出色地完成职业使命。 5、知识要广博 新闻工作的报道范围、传播对象都十分广泛,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涉猎。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要广采博取,多学强记,用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充实自己。 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 1 、政治修养 2 、思想修养 3 、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法制观念的修养,要认真学好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同新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宣传好这些法律、法规,善于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动,要尽力防止新闻侵权行为,防止由于新闻报道失实、失误而造成的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新闻工作者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职业行为,认真处理好新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4 、业务能力修养 新闻工作者应当掌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从事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要精通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等业务的十八般武艺,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与环境适应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所肩负的工作。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 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 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 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 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 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 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 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 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 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 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 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 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17. 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

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9. 试论余华的《活着》

20. 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21. 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

22. 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

23. 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4. 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 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

26.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

27. 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 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9. 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3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试析“易中天现象”

32. 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

33.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4.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35.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36.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37.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8.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9.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0.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1.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2.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 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

19.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 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 “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1. 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

2. “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

5. 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6.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7.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8. 论编辑思维

9. 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

10.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11. 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

12. 论新闻标题的特点

13.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14.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15. 论传统报纸的走向

16.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7. 《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

18. 论新闻策划

19. 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0. 报纸专栏分析

21.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22.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23.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5.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6. 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

27.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 论编辑的人文情怀

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31. 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

32. 论新闻的世俗化

33.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

34. 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5. 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6.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7. 论传媒的影响力

38. 论传媒的公信力

39. 论传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

41. 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42. 论新闻编辑的境界

43.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4. 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45. 论精确新闻报道

46. 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7. 论媒介素养

48. 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9. 论新闻编辑理念

50. 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

51. 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52. 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

53. 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

54. 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

55. 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

56. 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

57. 论传媒整合发展

58.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59. 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

60. 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1. 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2.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 新闻语言特征论

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

5.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6.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7.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8.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9.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10.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11. 新闻风格论

12.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13.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14.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15.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16.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17.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18.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19.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0.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21.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22.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23.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24.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5. 新闻价值论

26.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7.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28.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9.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30.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31.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33.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34.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36. 现代传播学论

37.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38.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9.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40.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41.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42.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3.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4.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5.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6.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7.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传播效果浅论

2. 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

3. 传播效果评价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6. 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7. 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8.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9. 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

10.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11. 广告的文化策略

12. 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13. 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

14. 广告创意论

15. 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16. 新闻写作的创意

17.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

1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9. 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 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

21. 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

22. 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23. 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

25. 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

26. 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

27. 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

28. 隐性采访浅论

29. 独家报道浅论

30. 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1. 中外动漫产生比较

32. 动漫创新初探

33. 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4. 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5. 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

3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8. 浅论网络传播

39. 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

40. 短信传播浅论

41. 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您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你大几的?大一的话我有十一个关于新闻学概论的题目……

新闻记者投稿

怎么做软文推广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事情,但是软文推广说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做好软文推广其实还是比较难的,所以随着时间长了关于怎么做好软文推广这个问题在网上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问,不会没有关系,今天锦随推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怎么做软文推广?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篇软文发布到各个渠道,坚持去做,时间长了自然会带来客户。可能有些人一听既然这么简单,应该也不会太难,其实难度系数是不大的,因为软文推广本身适合所有人去做。只是说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或者该如何去分析你所面对的那个行业该如何去做软文推广,锦随推觉得只有知道了这些做软文推广才更容易效果更好。第一步:软文写作能力首先自己必须要有软文写作能力。如果自己不会写软文,那做软文推广就比较困难,当然如果愿意花钱请人代写软文那另当别论。但这边还是建议自己会写更好点,因为有些软文写出来面对不同的平台去发布,可能存在广告性质或者敏感词等,锦随推表示只有你自己亲自去写,亲自去体会,对于这方面你才更有感觉的去做。第二步:需要会测试平台光会写作还是不够的。之后就需要学会测试平台,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测试平台,那这时候软文推广你根本就没办法继续往后做。因为写出来的文章最终是给谁看呢?答案肯定是用户!那用户在哪里呢?锦随推认为肯定在不同的平台上!所以说只有去测试这些平台是否能发布出去你的广告,才有可能引流到客户。第三步:学会分析对手有句话说得好,同行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自己软文推广做得好,同时做的快,就需要去分析我们的同行和对手,看一下他们在什么平台去做,如果业务相同他们在这个平台去做,那我们肯定可以直接去做,都不需要做其他的测试浪费时间了。所以怎么做软文推广这个问题很简单,只需要做好以上三个步骤,软文推广你就可以做到很好。流程会走了之后,后面就是软文写作的质量和推广的渠道,在累积持续的发文,最终肯定会引流来客户的。

新闻媒体的发稿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投稿如果您的稿件具备新闻属性(非纯广告稿件、有见地、有思想、三观正等),那就可以选择投稿方式进行发稿,即便您的稿件内容较好,但如果平台认为与自身的定位不太相符,也可能会拒稿的。二、直接联系新闻媒体发稿这种方式看起来轻便,但具体实施起来非常繁琐。因为很多的新闻媒体一般不会从企业或者个人那里接受稿件,这就导致直接联系媒体沟通的方式比较费力。三、通过软文发稿平台进行发稿软文发稿平台的优点是:媒体数量丰富、发稿速度快捷、发稿注意事项透明、价格低廉且可对比等等。媒介匣是一家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体资源,如果你想要新闻发稿,也可以考虑媒介匣。

问题一:新闻采访稿格式 你先进行采访的前提交代,再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然后可以分三大部分,列出小标题。 正文的对话中可以描写人物的神态,揭示人物的心理。 敬上范文一篇: 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部。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两千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烈,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 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来没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 (哽咽)我太相信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相信的庞涓师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相信,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 二、冰冷的铁血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是如何下此狠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不语) 记者:是否……是因为感情上的疏远?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两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方谋士,还是一个有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冷。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阱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 点评: 这是200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满分卷。 本文取自“孙膑与庞涓”的故事,这个材料在常人眼里是比较陈旧的。但作者却选用了较为新颖的访谈记形式,通过变换角度,结合“感情亲疏与认识事物的正误深浅”话题,对庞孙两人的恩怨进行重新梳理和审视,将孙膑对庞涓前后不同抚感情与结果作深度思考,提出了“惟我独有”的评价:感情亲反被害(“灾萌于不疑”),感情疏却获胜(“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阱”)。“荒凉的枯泪”“冰冷的铁血”两个小标题,与结尾“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呼应,既留给读者无限悲凉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性的反思:无论胜败都是痛苦――被害是荒凉,获胜是冰冷。敏捷、灵活、深刻、创新、批判的思维品质,使全文流畅自如,闪烁着智慧和灵气。 问题二:新闻采访稿怎么写?有关于校园生活的好题材没? 标题:一般分为引题、正题及副题,亦有只写一个标题 导言:扼要描述新闻的整体轮廓,撮述最具新闻价值的内容,使人得悉全篇梗概 正文:将导言所述具体化,仔细地交代新闻事件,内容要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及如何六大要素 问题三:如何写新闻稿件 范文 新闻稿,也就是通讯,是报纸、电台常用的文体。因此,通讯也应该满足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局或造成的影响),在写作手法上,也就可以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通讯和文学作品又有所不同,文学作品可以虚构,而通讯不可以。这就涉及到了通讯的三个基本特点: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也就是说,通讯必须客观真实,而且要及时广播出去。不真实,就是假新闻,不及时就是旧闻,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亲临现场,写自己亲眼所见、真是所感,绝不可以道听途说妄加揣测。 分类和写作 1通讯一般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 2主题要明确。就是说你到底想要向读者广播个什么东西,有什么意图。 3材料要适当。有了主题后,就要围绕主题去组织材料。往往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被访者常常会给你提供许多素材,在这许多素材当中,实际上有许多材料是你所不需要的,所以,你就要从一地鸡毛中,逐一甄别,合理取舍,最后遴选出你所需要的材料。 4角度要新颖。有了材料,就要选择成文的角度。一件事情发生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都知道,老调重弹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看的。这就要求写作者要选择一个即合理又新颖的角度去写。比如,2005年,周家湾居委有一名归侨摔伤了,由于老归侨家庭经济很困难,老婆和女儿全有精神疾病,所以也没人照顾。这种情况下,街道侨联就发动大家捐款,并且把这件事报到区侨办,区侨办又报到市侨办,结果,上级部门也捐款了。当时街道要我去写一篇报道,本意是想写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如何捐款帮助老归侨度过难关。我去了以后,发现了另外一个细节,就是老归侨的家人都送进了精神科医院,家里很乱。老归侨住院期间也没人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居委干部轮流去服侍老归侨一家。我认为,从捐款的角度写太普遍,没有新意,于是我就选了居委干部这一角度,再在写的时候,把大家捐款的事一并写进去,结果被新民晚报刊登了,而且被评为当年上海市社会新闻三等奖。 5标题要别致。通讯稿写好了,未必有人看。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信息量太大了,没有人有时间有耐心一篇篇新闻看过去,都是挑着看。所以你写的新闻要想脱颖而出,吸人眼球就非常重要。所以就必须要有一个别致的标题,使你的文字被读者的法眼选中。当然,一个好的标题对文章来说,有时候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画家拿了一幅画来给《龙华社区》报投稿,那幅画是一幅风景画,但没有主题。大家知道,没有主题的画,对普通居民来说一般是很难看懂的。我仔细看了以后,发现,画面中有一对老夫妻互相搀扶着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所以,在刊登的时候就想给他添一个主题,起初的时候想用“搀扶”为标题,用了以后觉得没有诗情画意,就改为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结果,画家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说,这样一来把画的主题就体现出来了。还有一次,是世博会前夕,妇联搞了一次摄影比赛,一位居民送了一幅摄影作品给我看,照片上是一位电工正在中国馆前安装路灯,我灵机一动,给照片取了一个主题,“我为世博增光”,增光用引号引起来,实际上就是谐音,结果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闻标题的制作 1要题文一致。有很多人的标题和文章是不对应的,就是说标题是标题,文章是文章,两者毫无关系。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人人都想把标题设置的更好,而在设置标题的时候,脱离了文章的主题。比如说,街道曾经有这么一篇通讯,是写街道市政管理方面的。文章内容是写街道拆了多少违章,种了多少绿化等等。结果他的标题是“传承千......>> 问题四:采访内容怎么写 怎样写好采访稿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恭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回答者: trueno_ae86- 经理 四级 10-3 10:14 查看用户评论(1)>>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个人评价 好 0% (0) 不好 100% (4) 相关内容 怎么写采访稿 对人物的采访稿怎么写啊?我是六年级的 急需 新闻稿采访稿怎么写 怎么写通讯稿,新闻稿和采访稿?这三种分别有哪些不同... 怎么写人物采访稿? 其他回答 共 3条 我知道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问题五:给我写一篇,采访类的新闻,自己写题目,谢谢,我不知该怎么写新闻 10分 老实说,我在学校上学那会儿,新闻采访的书根本没看,直接跑去两篇稿件,过的考试。其实这东西没啥好多说的。就是文笔、格式、构思,还有你对于事态的了解情况。你要真按着书写的来,估计你就死在路上了。 写稿这门功课是活的,最好的老师不是书本,而是刊载在报纸、杂志上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好的记者编辑,只要一看样稿就知道需要把文章写成什么样。我觉得这个是必须得有的基本工。 我这里只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写人物稿,那不访参考一下《南方人物周刊》,多看看人家写的东西,多研究研究用了什么要素,你自然就知道一篇稿件如何去写了。 问题六:人物专访稿子要怎么写? 人物 类 专 访稿 件

新闻媒体发稿分两种,自己发或者去专业发稿平台发。我们以前自己直接在媒体发过,通过率极低,后来开始在推一手平台发,发稿速度快,一般当天几个小时内就会在后台自动反馈发稿链接,最迟次日。既可以自己写好稿子自助发,也可以直接交给平台代发,价格比较便宜,服务也好。

新闻记者论文题目

新闻学的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应以最恰当、最简洁的词语反映出新闻学论文的主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一) 1. 中原摄影与中原 文化 2. 广告 摄影表现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3. 广告摄影与新闻摄影异同 4. 论灾害报道的社会功能 5. “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6. 英文报刊的特点分析(或相关研究) 7. 解读虚假广告现象 8. 古文基本功与新闻学子的发展“后劲” 9. 呼唤绿色收视率 10. 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11. 谈采访中提问的技能与技巧 12. 旅游广告策划 13. 招商广告策划 14. 服务广告策划 15. 汽车广告策划 16. 地产广告策划 17. 化妆品广告策划 18. 饮品广告策划 19. 食品广告策划 20. 服装广告策划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二) 1. 论隐性采访的优势 2. 传媒中健康资讯对女性的负面影响 3. 广告创意中的幽默表达 4. 广告中的“性”诉求 5. 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6. “假日报纸”新闻误区浅探 7. 论科技新闻报道的贴近性 8. 论广电从业者的角色错位 9. 中外言论写作风格比较 10. 社会阶层与广告、产品定位 11. 路透社成功运作之探析 12. 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13. 权威信息来源初探 14. 谈“问题竞争谋者胜” 15. 消费角色与广告策略 16. 消费者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中广告的作用 17. 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 18. 浅谈学习型媒体的建构 19. 学习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20. 对报纸版面设计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三) 1. 节目主持人的的文化素质问题研究 2. 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3. 我国主持人的优势及劣势 4. 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问题研究 5. 发展主持人节目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6. 我国节目主持人素质的现状及发展的方向 7. 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8. 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的比较问题研究 9. 当代广播传媒中发展新闻广播的重要意义 10. 广播传播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11. 我国广播节目和传播特色及未来趋势 12. 广播节目编辑艺术的探讨 13. 试论当代广播媒介中广播节目现代及发展变化 14. 试论广播宣传的“符号”特色 15. 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和问题 16. 论主持人在名牌栏目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17. 《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比较研究 18. 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19.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 方法 的运用 20. 天下风云—报人——XXX的记者生涯 21. 采访中的情感因素探究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四) 1. 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 2. 新闻标题 3. 晚报“早”出现象 4. 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 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 都市新闻的叙事 7. 报纸的扩版 8. 版面编排 9. 新闻策划 10. 深度报道 11. 经济新闻 12. 法制新闻 13. 新闻时评 14. 报纸广告 15. 记者的职业道德 16. 媒体的社会责任 17. 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 隐性采访 19. 新闻摄影 20. 虚假新闻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五) 1、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2、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3、邓小平新闻思想研究 4、刘少奇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改革的启示 5、中国最近十年的新闻改革 6、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7、我国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8、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9、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10、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1、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12、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3、汶川地震报道研究 14、新闻类博客研究 15、发展新闻广播必要性的现实意义 1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17、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18、后奥运时代的央视体育报道 19、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 20、网络新闻标题与传播效果研究 猜你喜欢: 1. 有关新闻学论文题目参考 2. 新闻学论文题目参考目录 3. 新闻系毕业论文题目 4. 传播学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据学术堂了解,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众多,但核心的要求有这么几点:(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01、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02、浅谈新闻导语写作03、新闻标题特色研究0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0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0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0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0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 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 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 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 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 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 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 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 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 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 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 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 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17. 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

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9. 试论余华的《活着》

20. 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21. 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

22. 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

23. 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4. 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 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

26.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

27. 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 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9. 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3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试析“易中天现象”

32. 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

33.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4.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35.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36.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37.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8.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9.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0.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1.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2.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 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

19.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 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 “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1. 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

2. “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

5. 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6.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7.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8. 论编辑思维

9. 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

10.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11. 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

12. 论新闻标题的特点

13.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14.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15. 论传统报纸的走向

16.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7. 《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

18. 论新闻策划

19. 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0. 报纸专栏分析

21.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22.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23.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5.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6. 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

27.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 论编辑的人文情怀

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31. 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

32. 论新闻的世俗化

33.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

34. 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5. 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6.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7. 论传媒的影响力

38. 论传媒的公信力

39. 论传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

41. 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42. 论新闻编辑的境界

43.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4. 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45. 论精确新闻报道

46. 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7. 论媒介素养

48. 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9. 论新闻编辑理念

50. 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

51. 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52. 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

53. 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

54. 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

55. 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

56. 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

57. 论传媒整合发展

58.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59. 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

60. 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1. 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2.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 新闻语言特征论

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

5.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6.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7.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8.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9.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10.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11. 新闻风格论

12.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13.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14.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15.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16.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17.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18.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19.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0.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21.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22.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23.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24.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5. 新闻价值论

26.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7.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28.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9.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30.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31.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33.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34.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36. 现代传播学论

37.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38.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9.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40.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41.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42.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3.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4.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5.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6.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7.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传播效果浅论

2. 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

3. 传播效果评价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6. 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7. 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8.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9. 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

10.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11. 广告的文化策略

12. 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13. 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

14. 广告创意论

15. 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16. 新闻写作的创意

17.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

1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9. 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 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

21. 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

22. 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23. 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

25. 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

26. 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

27. 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

28. 隐性采访浅论

29. 独家报道浅论

30. 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1. 中外动漫产生比较

32. 动漫创新初探

33. 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4. 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5. 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

3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8. 浅论网络传播

39. 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

40. 短信传播浅论

41. 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您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新闻记者论文格式

一、 新闻类型、文头与字数:1. 快讯。一句话新闻。文头:(地方)×月×日快讯2. 消息。200~300字。文头:(地方)×月×日消息(记者×××)3. 特写。1000-2000字。文头:(地方)×月×日特写(记者×××)4. 专访。3000-5000字。文头:(地方)×月×日专访(记者×××)5. 特稿。3000字左右。文头:(地方)×月×日特搞(记者×××)6. 评论。1500字左右。文头:(地方)×月×日评论(作者×××)7. 文头要5W齐全。二、 消息写法:1. 严格遵守倒金字塔结构。导语不得超过50个字,能少一个字,就少一个字。最好是一句话导语,最多不能超过三句话。字数的多少是读者阅读的成本。2. 导语中选用的事实,必须是到了非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可的地步。这种事实有一种紧紧抓住你的读者的力量;所报导的事实或描述的观点有新意或新的味道。3. 导语要有一个兴奋点或卖点; 导语要调动读者的情绪,而不是他的大脑。4. 导语最好具有视觉感,让读者摸得着,看得见。5. 尽量使用直截了当、生动的、不拘形式的语言和短句子。6. 第一次在出现的重要企业和人物,在文末要做简介。7. 文章中的小标题一定要单独一行。重要文章小标题要加粗。8. 尽量多分段,每段一般不超过80字。9. 每篇稿件的结束处注明“完”字。10. 正文中的所有数字和英文一律采用半角。11. 正文中的所有标点为中文标点。其它标点规范见标题规范。12. 每段之间空一行;段落首行空两字。三、 图片新闻写法:1. 所有一线采访必须配发照片。记者采访除携带数字相机自己拍照外,还需向被采访者索取各种照片。传统照片全部要扫描留存。2. 正文配发照片的,标题上注明(图)或者(多图)。3. 选择信息量大、清晰、明亮、优美、有冲击力的图片。4. 图片说明中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5. 图说可以较长,可以和正文分离被阅读。图解可以是正文中最有冲击力的话或者新闻事实。注意图片是该文的阅读中心,地位十分重要。6. 图片有作者的一定要注明。

论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字数:3912 字号:大 中 小“新闻报道策划”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新闻工作中“报道计划”或“组织报道”的一种发展、一种创新,这种发展和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新闻报道策划是对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作为对未来报道活动的思考与谋划,新闻报道策划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也就是一种意识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具有积极指导作用的活动。那么,对新闻报道策划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新闻报道策划遵循的原则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摒弃报道主体的主观意识而运行。所以,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客观性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因为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解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创新性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如果失去了创新,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变通性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算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实效性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且是由良好的传播效果转化而来的。策划追求实效,客观上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除非有意宣传媒介发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策划手段越隐蔽,获得的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为策划的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己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可行性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新闻报道策划管理的实务环节选题策划的要求及实施计划。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千头万绪,选题策划是龙头,作为整个策划工程的起点,作用至关重要,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策划带动其他策划活动,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纲举就目张了。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选题有以下几个思路和注意事项:首先,新闻选题要围绕热点。看看我们的周围,热点很多,但报道热点却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热点报道“点”的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其一是新闻事业的历史使命,其二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原则,力求创新。不一定所有的新闻报道选题都是热点,有的新闻报道能从一件已经快被人们忘却的事件中挖出新意。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再次,对新闻选题要有所取舍,权衡要与不要。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目的明确,不要杂乱无章;要推出精品,不要小打小闹;要详细具体,不要虚作空泛;要合情合理,不要脱离本质;要高瞻远瞩,不要目光短浅;要不断创新,不要固步自封;要贴近经营,不要新闻本位;要找点准确,不要含糊不清等。新闻报道组织结构设计与执行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对选题策划组织结构的贯彻落实了。策划的组织执行实质上就是把新闻报道策划这种精神抽象化的东西变成物质具体化的东西。报道的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报道所要实现的目标来操作的,报道追求不断创新是报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动力。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策划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明确相关执行人员的分工。每期的主题策划提出来以后,所有的方案必须详尽,必须有自己的说服力和执行进度计划。在主题策划这些版面上,相关的版面要安排专于此项的记者负责采访写作,按策划提出的问题、策划的要求去把稿件做深、做透,最好在稿件上有更多的新东西为好。而在策划的营销版面上,同样要安排专刊部分主持人、记者参与采访、广告促销等相关工作,相关版面的编辑工作,也要具体到人。这样在采、编、经营的任务量上和人力的分工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搭配,做好主题策划的文章不再是难事。在执行上也不至于造成推三阻四的情况出现,能有效保证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和质量。新闻报道策划工作的科学领导与有效控制新闻报道策划工作中领导的管理必须企业化。要从直接的“人管人”过渡到更加注重“制度管人,规章管事”,这样保证了管理的科学和严密,也就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性,对于新闻报道的管理,领导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新闻媒体单位还要注重建立优胜劣汰、竞聘上岗机制。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报道策划的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总之,新闻报道的领导艺术要遵循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原则。领导对新闻报道策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对防止新闻报道策划异化成新闻炒作甚至是假新闻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也是避免新闻炒作从而杜绝假新闻的重要环节。新闻报道策划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新闻报道最终是要体现新闻价值的,并且获得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新闻报道策划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能自动地将新闻价值转化成社会效益,甚至稍有不慎会演变成新闻炒作而出现假新闻,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新闻报道策划获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控制进行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政府对新闻报道的控制。目前对媒介新闻报道的控制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媒体进行控制,二是政府根据党政方针政策或纪律对媒体进行控制。“新闻”不仅是“受控者”,而且在社会这个特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充当“控制者”的角色。它是媒介,是中介。在这个层次上,一般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不会触及的,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和支持的。第二,社会舆论的反馈控制。控制论中负反馈理论(即目的论)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央提出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的理解。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向着这个总目标、沿着这条总路线行进中,必然有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各种干扰,对干扰有两种不同的反馈:一种是正反馈。正反馈总是利用或放大这些干扰,使系统离开原状态或原结构,直到最后发生质变。另一种则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抗干扰的,它不断检出偏差,纠正偏差。我们新闻传播系统执行中央提出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正是一种不断选择适当地输出用来不断地校正误差使之不断减少而达到目标值的负反馈行为。第三,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这是保证新闻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一切新闻报道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机构来组织实施,成功的新闻机构内部控制能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现在新闻报道策划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前向控制在新闻报道计划、组织设计、领导管理中都要有所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后向控制也就是反馈控制应该在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后进行。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组织设计、领导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体现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策划效果的合理评估,把新闻报道策划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从而最终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2.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3.刘宪义:《新闻策划论》,泰山出版社,1997年。4.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

新闻学虽然已是一级学科,但它语言文学的性质没有变。目前,我国学科分类仍将它归入文学门类,被视为人文科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体育新闻传播手机媒体影响思考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而技术的进步让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加,除去发简讯、打电话等基本功能外,手机的功能更加趋向于娱乐化。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手机媒体发展初期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21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兴奋的一件事——申奥成功,北京成为举办第29届奥运会的城市,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工具,在第一时间将此讯息带到了中国人的耳边。

关键词:手机媒体;体育新闻;传播;影响

一、前言

如今社会资讯高速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网路等其他媒体,具有互动性强、资讯源内容多样、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手机媒体的便携性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人们能随时随地接收具有文字、图片、声音、视讯的新闻,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下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

一手机媒体化

据中国网际网路络资讯中心释出的《第27次中国网际网路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亿。另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截至2014年,全国行动电话使用者达亿,普及率为,手机使用者的增加大大促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例如,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天有70%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大学生基本都通过手机来获取外界资讯,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看视讯、收看直播、关注微博等,一步一步地成为“手机党”、“低头族”,这些调查研究表明手机已经高度媒体化。

二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特性相契合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有着传播与更新速度快的优点,并且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与手机媒体的特征相契合。由于体育具有竞技性质,人们往往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到体育比赛。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不能守在电视、电脑前观看体育比赛。手机媒体的发展打破了这一限制,现在一个NBA球迷如果要选择观看一场NBA篮球常规比赛,更多地会选择开启手机,登入新浪、风云直播等网路平台观看比赛,真正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的观众已经不多了。手机媒体的便携、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欣赏比赛的需求,手机媒体的时效性与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正好完美契合。

三、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体育新闻语言的改变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专业性、竞技性等特征,对部分观众而言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受到普遍关注,直接促进了体育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播报正逐渐以准确、简练、具体、快速、通俗易懂的方式来报道,更多地使用大家熟悉的语言来进行体育新闻传播。据笔者了解,在80年代,篮球赛的播报更多地存在于各个体育院校中,直到后来,各种篮球比赛正式进入电视直播,才慢慢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开始,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篮球比赛的过程以及篮球比赛的规则。如今,由于手机媒体简洁易懂的播报方式和体育语言的通俗化,使篮球成为最受大众关注的体育运动专案之一。可见,这种新闻语言的改变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手机媒体提升舆论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手机媒体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播者与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使用者在收看体育节目的同时,可向平台传送自己的观点,与体育爱好者进行交流,特别是当下QQ、微信、部落格、微博的发展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体育迷,经常在微博上与广大体育迷进行交流互动。每逢较大的体育赛事,微博首页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赛事情况,广大体育爱好者便能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观赛体验。在激动的时刻表露喜悦,在沮丧的时刻发泄不满,在喜欢的运动员或球队输了的时刻吐槽,和大家分析失败原因,在支援的球队不负众望获得冠军的时刻分享欣慰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再加上如今体育直播、转播中,直播员为增加收视率,也会以有奖竞猜、上墙等形式,或者发表一些自己幽默的观点来达到互动效果,从而促进体育新闻的传播。

三手机媒体使新闻进入融合及整合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逐渐融合。中国手机网民的不断增加、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很大一部分“手机党”、“低头党”通过手机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这一状况下,为了谋求发展不得不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例如,报纸行业。新兴媒体的发展给传统报纸行业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使用者能在各大手机新闻媒体上获取报纸上的各种资讯,这就使人们购买报纸的需求减少。为了寻求报纸业与手机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整合式传播道路,手机报应运而生。

四、结语

手机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传播速度快、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流方式。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是必然趋势。在这一条件下,新兴媒体以自身优于传统媒体的特点,逐渐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流,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

参考档案:

[1]谭秀湖.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编辑学刊,201401:83-86.

[2]朱志锋.移动终端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505:203-204.

[3]吴红梅.手机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前景分析[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022:33-34.

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思考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地变更、创新,让人民感受到了新闻的传播力量和亲民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改变原有的新闻传播模式,才会有效并优质地传播新闻,使新闻内容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支援。笔者对当前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拓宽新闻传播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如今,电子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网路成了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许多人还会通过新媒体对新闻内容进行了解与传播,将重要事件或是舆论讯息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往的纸质传播,广播等更为便捷。但是若想让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及普遍化,就需要对新媒体进行了解,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使新闻能够及时有效地传播。

一、关于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特征

当前背景下的新媒体顺应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人们不用通过大量的时间去完整的阅读资讯。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资讯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变得零碎,但新媒体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它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娱乐。通过手机获取新闻资讯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如今网路资讯的划分越来越详细,人们关注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心理需求。

二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以“新”字作为代表,它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快,资讯量较大,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实效性、储存性以及选择性都是最强的,它的语言要素多种多样,带给人们更多的新鲜感以及趣味性。其次,新媒体传播的途径较多,我们使用的QQ、微信、微博上每天都会更新讯息,人们再也不用守在电视机旁等待新闻了。最后,新媒体的互动性强,每条播出的新闻,人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新闻后的网友留言版块分享给更多的人。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的实效性增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及优势之一就是新闻的实效性增强。在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时代,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是报纸,广播以及电视新闻,但报纸的出版或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与人们收到资讯的时间存在差异,所以大多数人看到的新闻都是前一天发生的事情,也有一些人看到的新闻已经是经过处理的或是新闻事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报纸以及电视新闻的实效性相对较差。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装置连线到网际网路获取新闻资讯,从而可以获得实时释出的资讯,提高了新闻的实效性。

二新闻的互动性增强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是单向传播的,不具有互动性,人们只作为新闻的接收者,没有办法对接收到的新闻进行评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电子科技产品的进步,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的互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强。在很多新闻下,都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处让人们进行留言点评,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让读者与读者进行互动,同时也让读者与撰稿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新闻的互动性推动了正确观点的传播和整个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新闻传播的全媒体化

传统媒介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字、图片和声音,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逐渐走向了全媒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图片和声音转化为视讯和影像呈现出来,这种新闻增加了趣味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促进了新闻的广泛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都成为了新闻传播的媒介,它们与传统的媒介方法相结合,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形式,拓宽了人们的阅读渠道。

四新闻传播的全时性

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频次,人们无法随时随地接收到新闻内容,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具有全时性,任何地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新闻都会传播到网际网路上,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内容,这也弥补了传统媒介时代新闻释出较慢,时间较长等缺陷。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一将自媒体纳入新闻报道中

自媒体是指民众自己对于娱乐的追求,将自发拍摄的作品传到网路上,争取到较多的点选率和播放效果的微视讯,这也是当代背景下时代潮流的一种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板块,对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进行跟踪报道,也可以将这类新闻释出在其他相关板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价值和人们的关注度,还可以促进自媒体的蓬勃发展。

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呈现出了同质化特点,为了使读者的反应更大,新闻的影响更大,部分新闻编辑开始使用某些手段将新闻内容夸张化,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影响了新闻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今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要反其道而行,坚持报道的深入性以及真实性,给社会传递更多的真实新闻和正能量。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新闻事件的整个经过,挖掘出新闻中最值得人们去思考的内容。

三新闻释出与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契合

如今,社会朝着快节奏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新闻的释出量也逐渐增多,这给人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人们寻找新闻变得困难,新闻的数量增多导致人们不能够了解所有新闻的内容,所以新闻的释出要与读者阅读习惯相契合,在释出新闻时,首先要对新闻进行分类,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其次释出的新闻内容应简洁明了,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内容;最后在新闻的最底端要附上与上述新闻相关的新闻连结,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总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这些传播模式将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只有不断地深入到新闻内容本身,不断地把握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的特点,才能找到更具有创新性的新闻传播模式,才能使新闻传播效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袁敬舒.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57+144.

[2]高颖.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主体[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20.

[3]杨东伶,徐文静.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J].新闻战线,201510:24-25.

新闻记者证和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1、发证部门。

从业资格证自2003年8月开始,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委托各地新闻出版管理局,对所辖各新闻单位的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然后,新闻单位凭此证为记者申领记者证。

在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机构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通过考试和注册取得执业资格并持有执业证书,也就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证》。

2、考试时间

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上半年举行一次。报名、考试的时间由广电总局确定,在受理报名前三个月向社会公告

凡依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且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执业资格注册:

a、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在制作、播出单位相应岗位实习(工作)满一年;

c、制作、播出单位同意聘用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工作;

d、身体状况能胜任所申请执业的工作岗位要求;

e、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在市级(含)以上播出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成绩需达到A级等次;在其它制作、播出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成绩需达到B级等次。

3、考试内容

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

(一)公共科目:1.综合知识;2.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二)专业科目:1.编辑记者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广播电视业务。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申请即可。

4、播音员从业资格证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唯一执业凭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全国所有的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机构的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持有证书才能上岗,同时也是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唯一的执业证明。

5、目前没有采编播一体的证书。

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的报考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广播电视相关法规、规章;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报名参加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受过党纪政纪开除处分的。

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到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经审查合格后,领取准考证。凭准考证、身份证,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

两个证件有区别也有联系,具体看下面:

(一)获得方式不同

文中提到的“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官方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合格证》,该证由考试获得,截止目前已有16万人考取了这个证件。

相关从业人员获得从业资格证之后,才可以申领记者证。

(二) 获得要求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合格证》的考试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委托各地新闻出版管理局,在每年上半年举行的全国统一考试。参加该考试的报名条件之一是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从业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后,需要由新闻机构正式聘用,并从事工作满一年以上,才能提交相关材料,申请《新闻记者证》。

(三)证件含金量不同

《从业资格证》由报考人员考试获得,由省级单位颁发。只要考试合格,报考人员都可以获得此证。

而《新闻记者证》则需要由从业人员的供职单位向新闻管理单位(省级以上)提交相关材料,经核准后才可颁发。是国家认可的从业证件。

拓展资料

1.《新闻记者证》因从业人员所在单位的不同,颁发机构也有所不同。新闻报纸、期刊类由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电视、广播类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

2.《新闻记者证》有效期为两年,期限到了之后,需由持证者在有效期届满三十天前,填写《延期注册申请表》,同样由供职机关向管理单位提交相关材料。

3.有些从业人员所持的《新闻记者证》,是由其所在供职单位私自制作的,这种证件不经国家审核,严格来说不合规范。

4.自2004年以来,四川省已“清理”掉千名以上不符合规定的持证人员的记者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

百度百科:新闻记者证

新闻出版署发行的记者证--适用于纸媒媒体,包括报社、杂志社等单位。这个证,是入行之后才可以报考考试的。广电总局发行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适用于广播电视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台等单位。这个证,需要考取《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并且具备了相应单位的一年实践经验,凭借合格证和工作经验凭证,可以向广电总局申请。

1、区别如下:

(1)证件级别不同:新闻从业证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合格证》,该证是取得《记者证》的前提,没有该证的从业人员不得申领记者证。

(2)获证考试不同:各地新闻出版管理局,对所辖各新闻单位的新闻采编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然后,新闻单位凭此证为记者或者是编辑申领记者证。

(3)文化要求不同:编辑记者从业资格证报考资格为在新闻单位从业满一年,大专以上文化。

(4)证件含金量不同:《新闻采编从业资格培训合格证》比记者证管用,比如换了工作单位,原来单位的记者证就作废了,使用该资格证可以在新的单位换领新的记者证。

具体问题回答:

(1)两证都由新闻出版局或新闻出版总署发,一般媒体为前者发,全国媒体为总署发。

(2)每年九月和三月各一次,在你所就职的报社报名,必须签署正式合同满一年,由报社推荐。

(3)考试内容为基本新闻常识、政治常识、行业常识、时政。

(4)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具体不太了解,但好像不需要在广播电视行业从业。

(5)广电系统和新闻出版系统是刚刚分开的,目前没有两者合一的证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

百度百科-新闻记者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