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录用证明

发布时间: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录用证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修回多久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杂志审稿周期:一般审稿周期为1-3个月自己学校的学生好投一些 但审稿特别慢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创刊于1992年,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学报影响因子为,综合影响因子为,该学报由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以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以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别考这学校,这学校是个垃圾学校,要去就去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相信老生的话,我就是上海水产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现在读博了.那学校不好,真的.

1-3个月2022年9月17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杂志审稿周期:一般审稿周期为1-3个月。 大贝是我 1小时前发布 赞305 自己学校的学生好投一些 但审稿特别慢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官网

上海海事大学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新城,所以上海海事大学风景很好。上海海事大学是航海家的摇篮,全校分为陆上专业和航海专业。

上海海洋大学挺不错的。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设14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600余人,2019年有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就读的国际生共计802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20余人,校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00余人。

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

以上内容参考:上海海洋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一、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上海海洋大学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校训:勤朴忠实,1914年9月1日定立。创校初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办学传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 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学校设14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000余人,2018年有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就读的国际生共计616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0余人,校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余人。拥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5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157人次,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7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0人等。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含方向)42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拥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示范性课程等4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1个海外实习基地、近200个国内教学实践基地、5个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2013年以来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4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易班”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育改革实验奖一等奖等荣誉,2010年起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获得全国“十佳易班学生工作站”“最佳思政创新奖”“最佳文明网络社区奖”等荣誉。自2005年起,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连续三轮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聘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指挥家曹丁、作曲家陈钢等艺术家为兼职教授;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研究生海川学术文化节;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银奖。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建有校史馆(含三史馆、大学生校园文化展示馆)、博物馆(含水生生物科技馆、鲸馆、远洋渔业展示厅、“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等文博育人场馆。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和CMA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2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在西藏、新疆、陕西、贵州等地开展精准扶贫服务,成效显著;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国家全面承担履行区域渔业管理公约任务,为维护我国远洋渔业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现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另有滨海基地386亩、象山科教基地亩。其中,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校园网络,建有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和海洋科学超级计算中心。现有纸质图书148万余册,电子图书108万余册,数据库61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and Fisheries;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学校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和国际组织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16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通过游学、交换生等派出学生770余人;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洋大学“基于‘中日韩教育一体化’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共同教育计划”的“亚洲校园”、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和葡萄牙的学分互认Erasmus项目等短期、双学位学习项目,为师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平台。 上海海洋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上海海洋大学是双一流吗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在线入口 上海海洋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上海海洋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上海海洋大学有几个校区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电话 上海海洋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上海海洋大学招生办电话 ;

我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给一些官网的描述,海洋的,和海事的~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原为农业部部属高校,2000年起由农业部与上海市共建,属地管理。学校的校训是“勤朴忠实”。 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教育体系完备,学科门类众多,农、理、工、经、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有 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科学学院、食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学院、人文学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8个专业学院,有我校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爱恩学院,还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3个学院,拥有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分院和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和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点,4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高职专业。 目前,学校拥有普通本专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1140余人;全校在职教职工1040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34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0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1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15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371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并拥有以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亚洲水产学会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首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学名师等组成的骨干师资队伍。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6人。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施齐备。拥有教育部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水生生物病源库和制冷检测中心和上海市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实验室,如中美(SFU-NOAA)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淡水渔加工利用研究室等;拥有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及7个校级研究中心,并建有上海海洋大学农业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鱼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及中国鱼文化博物馆,有国内外闻名的鱼类研究室、标本室和亚洲最大的专业鲸馆,同时学校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图书馆藏有以水产、海洋、食品为特色的图书、电子书籍120万册。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并建设了为我国水产行业服务的“中国水产网”网站平台。由学校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水产学报》获第一、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学校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挂靠单位。 “十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有50余项,国内首创和先进水平有8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或成果奖40多项,获省部级奖50多项,取得专利30多项。我校在环境保护、物种保护、遗传育种、食品加工、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产养殖、农业经济与管理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以及多个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国外多所大学互派留学生,长期参与中美海洋生物资源合作计划,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渔业信息中心、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目前有临港新城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三个校区,并在上海市南汇区和浙江省象山县建有2个科研教学基地。根据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学校主体搬迁至上海临港新城办学,学校占地面积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万平方米。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促进海洋、水产、食品产业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学校提出了新时期的办学目标:争取到2012年,建校一百周年时,把学校基本建设成为海洋、水产、食品等学科优势明显,农、理、工、经、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科研教学并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及我国海洋、水产、食品等方面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校园占地面积2000亩,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全日制学生17000余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28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从2000年开始,学校实行由上海市和交通部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体制。2004年教育部批准上海海运学院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学校目前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42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1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文理学院和徐悲鸿艺术学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17000余名全日制学生中,有本科生12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2000余人。在近90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1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近30%。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被誉为是“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学校拥有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集装箱供应链教育部工程中心等一批科研教学基地;设有水上训练基地,拥有万吨级“育锋"教学实习船,“天鹰"、“天琴"两艘无限航区远洋训练帆艇及29艘水上训练艇。学校2008年科技经费超过亿元,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学校先后与近30个国外(境外)高校、国际组织、港航企业等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内容涵盖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及学生交换等领域。留学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将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为建成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而努力奋斗。根据2校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比较,可以发现,2校科研能力基本相当,但是海事大学科研经费多些,原因是海事是工科类学校,而海洋是农科类学校,因此造成这样的不同。此外,2校历年高考成绩是海事大学高于海洋大学,主要原因是海事大学的某几个专业就业较好,上海海洋大学整体就业情况一般,而且原来是叫水产大学,校名严重影响考生积极性。另外我再谈谈我对我们上海海洋大学的理解,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水平与中国海洋大学相当,是国内该领域最好的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能排进全国前10行列。科研能力很强,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和3等奖,就在最近的一次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中,我校潘校长参与的课题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另外我校另一课题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3等奖,学校先后获得了多项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如973和863项目,学校有97年历史,底蕴深厚。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电话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修回多久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杂志审稿周期:一般审稿周期为1-3个月自己学校的学生好投一些 但审稿特别慢

在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经过定量遴选以及专家定性评估,正式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也就是中国的SCI。此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已多次被CSCD扩展库收录。此次被CSCD核心库收录,是《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自1992年创刊以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进展。上海海洋大学学另一本为《水产学报》也被CSCD核心库收录。拓展资料: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以其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和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该数据库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性评价则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对期刊进行评审。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主办单位是上海海洋大学,在上海市出版,出版周期是双月,大16开,汉语。

一、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上海海洋大学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校训:勤朴忠实,1914年9月1日定立。创校初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办学传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 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 学校设14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000余人,2018年有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就读的国际生共计616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8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0余人,校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余人。拥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5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157人次,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57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0人等。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含方向)42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5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拥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示范性课程等4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1个海外实习基地、近200个国内教学实践基地、5个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2013年以来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4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是全国首批“易班”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育改革实验奖一等奖等荣誉,2010年起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获得全国“十佳易班学生工作站”“最佳思政创新奖”“最佳文明网络社区奖”等荣誉。自2005年起,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连续三轮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聘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指挥家曹丁、作曲家陈钢等艺术家为兼职教授;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研究生海川学术文化节;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银奖。连续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建有校史馆(含三史馆、大学生校园文化展示馆)、博物馆(含水生生物科技馆、鲸馆、远洋渔业展示厅、“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等文博育人场馆。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和CMA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2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在西藏、新疆、陕西、贵州等地开展精准扶贫服务,成效显著;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国家全面承担履行区域渔业管理公约任务,为维护我国远洋渔业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校现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另有滨海基地386亩、象山科教基地亩。其中,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校园网络,建有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和海洋科学超级计算中心。现有纸质图书148万余册,电子图书108万余册,数据库61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and Fisheries;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学校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和国际组织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116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通过游学、交换生等派出学生770余人;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洋大学“基于‘中日韩教育一体化’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共同教育计划”的“亚洲校园”、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和葡萄牙的学分互认Erasmus项目等短期、双学位学习项目,为师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平台。 上海海洋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上海海洋大学是双一流吗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在线入口 上海海洋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上海海洋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上海海洋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上海海洋大学有几个校区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电话 上海海洋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上海海洋大学招生办电话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征稿

截至2014年5月,上海海洋大学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上海高校水产养殖E-研究院和1个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等。学校建有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淡水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上海)、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大洋渔业资源环境观测试验站、远洋渔业培训中心等农业部中心平台。学校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美(SHOU-NOAA)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淡水鱼加工利用研究室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和极地海洋适应生物与生态联合实验室、海洋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共建科研平台,建有获得CNAS和CMA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洋山港海洋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站、海洋测绘应用工程技术中心、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学校建有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下设数字海洋研究所、海洋药物系统及神经科学研究所、海洋药物与健康食品研究所、海洋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海洋渔业遥感GIS技术实验室、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实验室、中美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建有外国语言研究所、中国鱼文化研究所、鲸馆、水生生物科技馆,拥有国内外闻名的鱼类研究室、标本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实验室、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大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实验室、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实验室。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水域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5月,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约122万册,电子图书约70万册,数据库30余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 学术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原《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海洋大学主办,以水产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作为文献源被《化学文献》(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日本《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水产文摘》等众多国内外检索期刊收录。《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年,《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颁发的“首届中国高校优秀期刊奖”,2013年获得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颁发的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水产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承办的以反映我国水产科学技术成果为主的学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核心库)。《水产学报》已加入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清华大学(光盘版)电子刊物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中心 。《水产学报》作为文献源被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英国《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N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英国《动物学记录》(ZR,Zoological Record)、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水产文摘》等众多国内外检索期刊收录。《水产学报》 为2002-2009年,2011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及2011年科技部“中国精品期刊”;2009年,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年-2008年获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C类)”资助;2009-2011年获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B类)”资助;2012-2013年获中国科协“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2012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单玲玲,李小勤,郑小淼,赵鑫鑫,冷向军。不同形式蛋氨酸对建鲤生长性能及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15,39(2):259-266。 秦巍仑,杨 毅,冷向军,吴 江。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对建鲤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24(3):383-390 马飞,李小勤,李百安,甘甜,冷向军。饲料加工方式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营养物质利用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4,26(9):2892-2901 甘甜,冷向军,郭婷,胡静,魏静,李小勤。草鱼PAX7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生物技术通报,2014,(11):152-158 冷向军。水产膨化饲料使用中的几个问题。饲料工业,2014,35(8):1-5柴仙琦,冷向军,张明,刘国锋,唐鹏。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014,35(2):32-36 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23(4):528-534李乃顺,冷向军,李小勤,刘波,柴仙琦,李忠铭,郑小淼。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4,38(4):619-626刘波,冷向军,李小勤,李乃顺,柴仙琦。杜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和肌肉成分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13,20(4):869-875冷向军,田娟,陈丙爱,李小勤,文华。罗非鱼对晶体蛋氨酸、包膜蛋氨酸利用的比较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13,37(2):235-242谭崇桂,冷向军,李小勤,粟雄高,刘波,柴仙琦。多糖、寡糖、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1):93-99 张娟娟, 李小勤, 冷向军, 韩志英, 张飞鸽, 吴世林.虾青素在虹鳟体内的沉积与降解研究.水产学报,2012,36(12): 1871-1879 张娟娟,李小勤,冷向军,韩志英,张飞鸽。蛋白酶对虹鳟生长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27(6):534-538汪立平; 穆昭艳; 张大兵; 赵勇; 冷向军。异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213-216 柴仙琦,冷向军,李小勤,单玲玲,宋宏斌.抗菌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淡水渔业,2012,42(4):59-62冷向军。水产饲料行业标准分析与建议-营养指标。饲料工业,2012,33(14):1-6陈来,冷向军,李小勤,王晓芳,李乃顺,周璐颖,章樟红,董 晰,姚劲挺,施淑娴。优化HPLC法测定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320-1328 秦洁,叶元土,冷向军,蔡春芳,宋亮,许凡,张宝彤,萧培珍,张波,王丽宏。草鱼肝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20(3):33-39. 粟雄高,李小勤,冷向军,谭崇桂,刘波,柴仙琦。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蛋白酶活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海洋渔业,2012,34(2):168-175李忠铭,冷向军,李小勤,朱瑞俊,关磊,李乃顺。脆化草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186-189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JAK2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1):21-27 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 季晓琳, 施登科。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68-175

在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经过定量遴选以及专家定性评估,正式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也就是中国的SCI。此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已多次被CSCD扩展库收录。此次被CSCD核心库收录,是《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自1992年创刊以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进展。上海海洋大学学另一本为《水产学报》也被CSCD核心库收录。拓展资料: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以其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和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该数据库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定性评价则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对期刊进行评审。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编委会

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JAK2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1):21-27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 季晓琳, 施登科。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68-175X. J. LENG, X. F. WU, J. TIAN, X. Q. LI, L. GUAN, D. C. WENG. Molecular cloning of fatty acid synthase from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and the regulation of its expression by dietary fat level. Aquaculture Nutrition. 2012. Doi:. 吴小凤,李小勤,冷向军,关磊,郭婷。草鱼瘦素受体基因片段序列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生物技术通报,2011,26(11):118-124刘志伟,陈阿琴,魏华,冷向军。异育银鲫BMP15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生物技术通报,2011,(1):130-133刘满仔,冷向军,李小勤,陈道仁。AZOMITE对草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 37( 3) : 312-318关磊,朱瑞俊,李小勤,冷向军。普通草鱼与脆化草鱼的肌肉特性比较。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5):748-753朱瑞俊,刘爱君,冷向军,李小勤。AZOMITE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的影响。饲料工业,2011,32(20):23-25蒋春琴 ,冷向军,李小勤,范英,史少奕,罗运仙。菜粕、棉粕的不同配比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水产学报,2010,34(12):1917-1925冷向军。水产饲料行业标准分析与建议-加工质量指标。饲料工业,2010,31(20):62-66冷向军,罗运仙,李小勤,吴小凤,程思。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10,22(6)1599-1606谷金皇,杨 毅,冷向军,吴 江。添加外源脂肪酶对瓦氏黄颡鱼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6):798-804李小勤,胡斌,冷向军,李家乐, 文华。VC对草鱼成鱼生长、肌肉品质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6):787-791李文倩,冷向军,李小勤,符贵红,罗运仙。鳜鱼肌肉品质评价的初步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10,(9):114-118杨新文,杨毅,冷向军,吴江。添加脂肪酶对南方鲇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淡水渔业,2010,40(3):23-27,35冷向军。水产饲料中菜粕、棉粕的使用。饲料工业,2010(增刊),32-35罗运仙,谢骏,吕利群,冷向军,李小勤,吴小凤,李忠铭。饲料中补充晶体或微囊赖氨酸对草鱼生长和血清总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水产学报,2010,34(3):466-473冷向军,石英,李小勤,徐海华,华雪铭,杨志刚。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36 (2) : 168~174 ,史少奕,李小勤,冷向军,朱瑞俊,吴世林。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叶黄素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2):196-200朱瑞俊,李小勤,谢骏,冷向军,田娟,史少奕。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527-535陈道仁,冷向军,肖昌武。发酵棉粕对草鱼生长的影响。湖南饲料,2010,(6):40-42宋宏斌,冷向军,周玉岩,张宇吉吉,戈蕾。水产饲料中外源性氨基酸的应用。饲料工业,2010(增刊),119-121张家国,冷向军,罗艳萍。泥鳅幼鱼对饲料中脂肪的营养需求量研究。中国水产,2010,(7):66-68滕怀丽,黄旭雄,周洪琪,华雪铭,杨志刚,冷向军。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细胞营养成分及氮磷营养盐利用的影响。水产学报,2010,34(6):942-948汪立平,马相杰,冷向军,赵勇。甘露寡糖对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142-145马相杰,汪立平,赵勇,冷向军。甘露寡糖对罗非鱼幼鱼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学通报,2010,37(5):708-713豆粕替代鱼粉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中国粮油学报,2009,24(12):95-100AZOMITE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2009,21(6):1006-1011VE对草鱼成鱼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09,33(6):1132-1139虾青素和角黄素对虹鳟肌肉着色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水产学报, 2009,33(6):987-995不同饲料生物对海月水母生长性能的影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9,24(5):412-416饲料蛋白水平对血鹦鹉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肠道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09,33(5):874-880叶黄素添加和制粒方式对杂交鲶体色的研究。饲料研究,2009,(8):4-6浅谈我国的水产饲料行业标准。饲料工业,2009,30(10):55-58甘露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肠道结构功能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3):329-336发酵混合蛋白替代鱼粉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2):160-166饲料中添加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水产学报,2009, 33(2):295-302鱼类对晶体氨基酸利用的研究进展。水生生物学报,2009,33(1):119-123发酵蛋白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应用。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1):101-106黄霉素、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中国饲料,2009,(3):29-32

周志刚,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肥东县人。1992年7月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1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3月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来到上海海洋大学渔业学院(现水产与生命学院)从事植物及藻类生物技术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2006年5月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以访问学者身份进行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至今,先后任上海海洋大学渔业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曾担任上海市水产学会理事,现任中国藻类学会及上海市细胞学会理事。被《海洋科学》、《上海海洋大学学报》编辑部聘请为编委会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