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明教授,男,1957年9月生,福建永春县人。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专门史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历史地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会员,中国海交史研究会会员,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学术带头人。研究领域广阔,主要有中国经济文化史、中外关系史、南方民族史、港澳台研究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澳门文化局奖学金项目等。曾出版专著、合著六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有不少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学术期刊网》《民族学年鉴》等全文转刊或摘评。曾先后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及港澳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在学术研究上向来提倡两点:一是提倡多学科结合,在保持历史学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善于与有关学科进行多层次的渗透与吸收,注重把历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有机结合,让传统历史学的研究更有生命力,为传统学科更好地与现实社会结合,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与启示作出不断的探索。二是研究方法上,善于把握海外学术新动态,吸收海外学术新理论及研究方法,不断开拓研究领域,扩大研究视野,在选题上、研究上有所创新。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代码是1236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Wuhan University of Bioengineering)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体,以生命科学为特色,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管、教、艺等7大学科门类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湖北省首批“生态园林式学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北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就业湖北先进高校”、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学院简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93年的武汉生物工程学校,2000年升格为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园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图书文献资源总量万册;设有13个学院,开办44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涉及三大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品牌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近300人。
历史沿革
1993年,武汉生物工程学校创建。
2000年,学校升格为武汉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整体并入。
2005年,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学校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开办研究生培养项目。
2012年,学校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4年底,学校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两所高校签署了相关协议,正式启动联培研究生工作。
2015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4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有13个二级学院,开办38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
师资队伍:
截至2018年4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有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博士教师团队近100人;有“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各1人(双聘),“楚天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和湖北名师各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3人,“楚天园丁奖”教师1人,武汉市优秀教师4人。
学科体系:
截至2018年4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
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生物学与制药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4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有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5项,“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项,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学校还先后与湖北省内外20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开办了“钱学森实验班”、“九州通班”、“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班”等近20类特色教改实验班。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药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九州通医药集团实习实训基地、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实习实训基地、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实习实训基地。
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生物类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
省级品牌专业:生物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制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北省精品课程:生药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
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场礼仪与职场形象塑造。
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分子生物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学生英语拓展课程系列、微课辅助环境下的《大学英语》精品课、植物生理学实验。
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求职礼仪与职场形象塑造。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4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各类研究机构7个。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各类研究机构:分析测试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药物研究所、园林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民办教育研究中心)、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根据2018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及社会企业生产需求的教科研课题60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30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达20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30万余册,过刊万余册,纸质报刊898种,电子图书71万册;拥有维普中文期刊、CNKI、超星、书生之家、网上报告厅中外文数据库5种,文献信息资源涵盖了学校所有学科门类。
学术期刊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简称《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主要面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环境工程、计算机及应用、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并兼顾其他学科方向的研究。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文章类型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合评述等,主要报道中国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学术动态和最新的科技信息。
学生组织
校社团联合会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组建于2002年5月。组织以“服务、引导、协调、管理、监督”为宗旨。引导全校学生社团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全校学生社团的服务、管理和代表机构。
学校所有注册成立的学生社团,按性质划分为科普公益类、体育休闲类、学术实践类、文学艺术类等。
青年志愿者协会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3年,直属共青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委员会,隶属于湖北省志愿者协会,2014年8月,协会组建团队参与了“创建文明城市”、“四进社区”、“八艺节”、“农博会”、“中博会”、“武汉市爱绿护绿”、“‘瑞典·博伦厄文化周”等多种青年文化活动。
学校标识:
校训
严谨,自强,求是,创新。
严谨:”严谨治学“,对于科研和学术问题应该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自强:修身自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求是:努力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奥秘、规律,追求真理更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创新:敢于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勇于创造,乐于求新。
校徽:
释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校徽主体是一个同心圆,里面有两个字母“s”相互缠绕,形似于生物学中的”DNA“,这体现了学校以”生物“为特色的办学风格,两个”s”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又形如两棵向上生长的树苗,象征着这里的学生就像这两颗树苗一样茁壮成长,外面的圆带有中国传统的麦穗,寓意着学校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之上的,同样也体现了学校的生命科学特色。
12362院校代码:12362 校址:武汉市阳逻开发区汉施路1号 邮编:430415 电话: 89649828 传真: 院校简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21世纪的人们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无论是在建筑材料行业,还是餐饮行业,亦或是家电行业,没有一家不将节能环保引入设计理念当中,各种比拼都围绕着节能技术的更优、更强而展开。空调作为一种必备的家电,制冷系统的节能优化势在必行。因为全球的空调使用量大得惊人,如果能减少一焦耳的能量消耗,那么节省下来的能量可以供一台空调最大马力全天开动一年。除此之外,空调制冷系统减少了能耗,还意味着减少了二氧化碳及其他废气的排放,减少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进而可以保护环境安全及人身安全,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如何对空调的制冷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本文在此将会探究空调制冷系统的运行原理,指出空调耗能的部位,并且将会提出一些合理化措施,在某些方面促进空调节能优化,以达到人们满意的节能效果。但本文所提的意见也仅供参考。1 空调制冷系统的概述及耗能问题 空调制冷系统的概述一般家用的空调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和四大部件组成,即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节流部件)、蒸发器。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的动力系统,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利用环境冷却介质,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蒸汽的热量带走,使制冷剂冷凝。膨胀阀(节流部件)是一个节流元件,高压中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其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根据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一一对应原理,降低制冷剂液体的压力,从而降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将高压中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元件,得到低温低压制冷剂,再送入蒸发器内吸热蒸发。蒸发器是一个热交换设备,节流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在其内蒸发。 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具体过程如下:液体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了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发生气化,成为低温低压的蒸汽,进而被压缩机吸入,经过压缩而成为高压高温蒸汽,然后被排入到冷凝器,而在冷凝器中被冷却,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过节流元件而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气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压缩机是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节能减排论文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气体的作用,蒸发器是输送冷气的设备,冷凝器是放出热量到外界的设备,节流元件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的作用。这四个部分之间的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制冷剂在这个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将热量带到室外。 空调制冷系统的耗能所在 空调制冷系统主要部件上文已经提及,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元件等几个最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元件,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其中哪些元件是主要耗能的呢。我们也已经知道了,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所以也自然能明白它是系统中最耗能的元件。一般空调的压缩机若是压缩效果差,能耗比较高时,空调自然会多消耗不少能量;冷凝器也是同样的道理,冷凝效果如果太差,也会多耗能;还有热交换器、集热器、过滤器、干燥器、自动开闭器等等也是同样需要提高效率能减少能耗。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同的制冷剂的熔沸点不同,造成气化与液化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不同。另外由于原理不同,水冷式换热器和风冷式换热器耗能的多少也有差别。而最大的能耗是在送入新风时产生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因为室内的空气会随着不断地呼吸和其他一些容易扩散的污染物的混入而变得越来越污浊,如果不及时的更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中国博物馆 》是 国家级普刊,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主办: 中国博物馆学会周期: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9648CN: 11-1462/G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博物馆创刊时间:1984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是国家级核心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 中国国家博物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2095-1639CN: 10-1005/K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曾用刊名: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创刊时间:1979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国博物馆》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最初名称为《博物馆》,1985年改为现在的刊名。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创刊以来,它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在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博物馆学的成长,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博物馆学走向成熟。《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我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化和博物馆业务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开展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阵地、从事博物馆工作的帮手、学习博物馆理论方法与政策法规的园地,以及培育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博物馆》杂志开设的栏目有:特稿、专题、文论(理论与实践)、展览评论、文博人生、博物馆推介、博物馆图书评论与书讯、博物馆相关学术会议综述、批评与回应等。《中国博物馆》杂志为季刊,128页,每季度第二月出版,每期定价28元,全年定价112元。 期刊名称:中国博物馆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学会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16开国际刊号:1002-9648国内刊号:11-1462/G2创刊时间:1984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管理期刊一般初审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回信的时间。一般来说,期刊初审处理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文章的质量、篇幅、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审稿人的数量等诸多因素。如果您提交的稿件没有问题,会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初审,并在收到审稿人意见及建议之后尽快做出处理并回复。如果需要进行修改或者有其他情况,期刊的编辑将会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给予回复。一般来说,如果您的稿件初审通过,那么一周内左右就可以收到回信。但是具体的回信时间还需要期刊编辑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判断。
《中国科技博览》杂志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主管,中国包装总公司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11-4450/T 国际刊号:ISSN1009-914X。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国内外统一公开发行。国家级学术期刊——教育科技论文发表的平台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博览》杂志征稿函
论坛即会议,会议所出刊物,都非核心正式期刊,实际上在业内,连正式都谈不上。所以建议另投。
中国科技博览原名为中国包装科技博览,为整顿刊物,中国科技博览在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以此名出版的杂志为非法杂志,请谨慎投稿。 ...这是科技类的期刊,在...
中国科技博览,近期一直在整顿,它是套用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的刊号。说白了,《中国科技博览》是个假刊,杂志的真名是《中国包装科技博览》,杂志社在没有得到新闻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自己擅自改名为《中国科技博览》,这是严重违规行为,性质为假刊。科协论坛,偏重于社科方面稿件。现在正规 期刊太多太多,可以选质量更好的期刊。
一般都是走资产报废,然后卖给回收公司处理。还有的处理方式是:本地的期刊报纸装订后作为地方文献保存;大部分期刊和较为重要的报纸装订后上架,近三年的合订本可以外借。副本较大的期刊,还具有一定实效性的向偏远些的社区、村镇或者特殊群体(如环卫工人)流动,丰富基层图书室藏书。过上一两年能收回来的数量就不能保证了,但是好在这些期刊有一部分到了喜欢看的读者手里了
一些过期的报纸杂刊的话,一般会当废品处理。
<格言> ,<读者> <青年文摘> 这三本都是很好的杂志! 但是你是中学生,我觉得<读者>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有点深奥,比较难理解,价格是3元 ,半月邗. <格言>呢?我觉得它是比较年轻的杂志!但是它的内容是不错的,而且不会难明白. 所以比较适合中学生,它的价格4元,半月邗.<青年文摘>它是一本专为青年而出版的杂志,它当然适合中学生看.文章对于中学生比较易理解.所以我推荐<青年文摘>,3元,月邗.要买就买彩版的<青年文摘>,因为比较好看!
漫画小说类的话,现在很多都在看《最小说》的,其实《新蕾》不错呐,还有《男生女生》,《萌芽》也很好,我是建议买《新蕾》或《萌芽》的。。。文学类的话我曾经订过《收获》,就是纯文学的,大多数人兴趣不大,那个《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之类的也是不错的,杂文类的。学习辅导之类的我订过《数理天地》,至少对我来说是不错,还有《中学生作文》。。。价格也都还可以的!
中国科技博览期刊 ,就是大,都已经被新闻总署封刊了,还让大家发稿,无耻、龌龊,耽误了很多要评职的人,我是受害者,大家千万别上当了。
是省级刊物!
晕倒 !投稿的呀。也可以找我。
为什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系统里查不到这个刊物啊???查不到的就是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