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详细阐述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的优化改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影视资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要综合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知事物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日本地震灾害纪录片,让学生观察日本爆发地震的直观信息,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
教师:知道日本在哪个大洲,经纬度是多少吗?
学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亚洲,在北纬°~45°,东经125°~145°之间。
教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因此多火山和地震。
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岛国——日本。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会逐渐建立信心,增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讲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而影视资源的运用正解决了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源,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性化和多元化更为突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掌控“引导”与“探索”的比例,多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赋予学生权利的同时要降低自己指导的比重,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肆意想象和实践,也不能手把手教学,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讲解“长江三峡”时,教师可以选用中央台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关于三峡自然地理介绍的纪录片《三峡风光》。为了渲染气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在“你从雪山走来”的歌声中领略长江的风采,感受长江雄伟磅礴的气势。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纪录片中节选一段,让影片带领学生领略三峡风光,把三峡的雄奇秀逸尽收眼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的MV,让学生对三峡的情感再次升华,引起强烈共鸣,同时接受一次环保和爱国教育。
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这种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理学习活动中。
4、在课后练习中应用影视资源
课后练习过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一般是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服务的。初中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布置课后练习或者课后作业虽然强化了初中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加大了学习负担。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是现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生课后练习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地理知识的电影和电视栏目,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学生普及地理知识,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健康理念。比如《龙卷风》《地球大裂缝》《惊涛骇浪》《后天》《可可西里》等电影,都可以让学生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掌握趣味性的地理知识,看到环境被破坏以后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可怕局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探索·发现”是一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完美结合的历史记录栏目,以严谨的态度去解释神奇的地理故事,探索神秘的历史踪迹,充分展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探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人类自然文化遗产。《人与自然》着重于讴歌生命,介绍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这些影视资源,教师要与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规划好放映的时间、影片的时长,不能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充当调味品。教师要做好问题构思,引导学生将影视资源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对选择好的影视资源要提前试看,内容情节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影视片段,教师要加以解说,要有的放矢地观看。看完后要有讨论、总结的环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归纳加固,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影视资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这样不但能调动初中生选择、观看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的喜悦,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综上,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向学生呈现较为立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影视资源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勤.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63-164.
[2]戈婷.初中地理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42.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讯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正规化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型别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巨集观模拟,把巨集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路蒐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学生政史地》等,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发表的就是《中学生政史地》,当时还是白老师介绍给我的,我看了下杂志简介觉得还不错。或者你也可以去咨询下白老师,哦,对了,他们的网站是西北论文网,你可以搜搜看
您好,我是杂志社的一名编辑,出于工作的需要,和省内外很多期刊的主编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些期刊尤其是省外的期刊,大都通过我们这边面向省内征集学术稿件,文章质量高且编辑急需的稿件免收版面费;质量不高,观点不新的稿件,可以经过我们修改或原创,给以发表。但修改发表要收取一定的审稿费、版面费和信息操作费。 先推荐几个《中学政史地》《教育教学论坛》 《新课程》《陕西教育》《中学教学参考系列》《中学教学参考》,作者还有什么不清楚可以到我的百度空间咨询我。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讯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正规化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型别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巨集观模拟,把巨集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路蒐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很多,看你写那方面的:自然、人文、经济、文化等等
地理学方面的论文选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如:从地理教学的现状问题来出发,从对地理教学上的新改革方式来研究等等,可以参考的题目如: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地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等,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目的除了评价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外,还在于触发教师们的自我反省意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对教学模式的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标准。以前的课堂上,教师讲课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等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学习,并没有完全汲取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地理教学课堂模式逐渐僵化,教师渐渐失去自我反思的意识,课堂效率无法提高。所以,教师们应该从教学模式开始反思,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对教案设计的反思。教案设计在初中教学中占有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地位,是把反思教学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不仅要对自己之前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总结,而且要对比分析其他教师的教案,以此提高教案设计质量。
2.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并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学习活动。完成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学生的中心地位,注意自己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课,记笔记,做作业,要明确自己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学生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习地理时遇到的问题。初中生还处于对地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必须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带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打下牢固的地理基础,为进入高校的地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及时在课堂上反思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时间抓住学习重点,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初中地理的知识点比较系统,整合度较高。教师完全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地理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的反思教学相当关键。教师应该在授课的时候时刻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哪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较容易接受哪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授《海陆的变迁》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并运用板块运动说明火山、地震带分布的规律。这堂课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承接,那么教师应该反思在讲“大洲和大洋”时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不好,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不高。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时,教师通过给学生看地图的方式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发现学生上课的时候集中度不够高,课后掌握度并不好。那么在讲授《海陆变迁》时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用视讯展示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板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教师这样对课堂进行反思,就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结语
初中地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高效的教学法,时常运用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自身与学生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地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特点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发现初中地理知识的乐趣,并把掌握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才能实现达到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新目标。
一、教学模式简介
课堂教学模式指的就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圣人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课堂上,以及在对待不同的学生时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正规化或计划。”但是从某方面来说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将模式引入到教学理论中,只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下建立起各种型别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或者结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设计都是有着一定的目标性,即是需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非洲》,其教学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主要河流、主要资源;2过程与方法,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学会通过对比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3情感,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必须在明确这些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套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们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需要注意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如今教学在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多媒体。虽然这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巨集观模拟,把巨集大场景作缩微处理,转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但是如过不注意,则极有可能形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不仅仅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形成反作用。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时候,需要考虑好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三需要注意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今,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还包括了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因此在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需要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主动的去“学”。为此,教学模式需要考虑到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思维。例如可以设定相应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是否就可以说,在同一时间段内,就一定分布均匀,没有矛盾了呢?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呢?究竟应该是北方的“土老哥”南下去“打工”还是南方的“水兄弟”北上去支援呢?为什么?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这样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获取了答案,教师的补充使得他们的答案更加的准确合理,他们就会获得相应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四需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协调发展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正因为如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构建出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必须要明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加强对课本知识以及其他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肯定,能够与他人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为此,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材中挖掘出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并进行一定的加强与润色,让学生能够加大在学习上的情感投入,使学生们能够获得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举世闻名的黄河壶口、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的《中国的人口》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国情,对我国的人口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时事,引导学生们对我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同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展示,会激发出他们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求知欲望,他们会积极的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对策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如资源紧缺等?”在课后,他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资料的搜寻,或是去图书馆查询相关的书籍,或是利用网路蒐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能够更加容易的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正面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并不断的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的进行探索。这里所讲的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意见,供各位同行参考。
初一地理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教育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初一地理教育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怎样才能既发挥地理校本作业的功能,既减轻同学的学习负担,又调动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激情,它要求地理教师致力于研究许多创新型的校本作业形式来缓解该矛盾。主要介绍了设计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开发的取向,并提出三个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地理思维能力;分层性
作业设计是完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教育者的教学思想与教育机制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发展。“校本作业”指的是学校老师根据同学的特点开发的作业,即教师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梳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同学学习思维的角度出发,立足基础,适当延伸,设计难易适中、形式多样、体现分层的作业。实行校本作业是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有效的校本作业,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旨在更好地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宽同学的学习空间,培养同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一、初一地理校本作业材料的来源――就近取材
书面作业设计可以是书本中的活动题或者填充图册中的题目的改编或变式,厦门市的中考题、各地市的中考题、教辅图书上个别好的试题,但是这些都要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蓝本,在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厦门初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进行出题。
实践活动的设计也可以依据书本中的活动题。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同学的资源、学校的资源、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以及海沧区的乡土资源。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同学进行春游或者秋游活动,活动地点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宝活动或者越野活动,让同学在实践中学会使用地图,感受到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又如,我们组织同学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时,可以带同学深入学校所在的未来海岸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等。
二、初一地理校本作业开发的取向
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地理课程的要求,根据本校初一同学的特点,就近取材,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校本作业,让同学对待作业的态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同学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因此,初一地理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创新性和有效性。
校本作业的开发,必须从本校环境和本校同学的实际出发,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因此,校本作业的开发应该注重校本性。
校本作业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引导同学的积极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面。注重同学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创新了什么?让同学积极地去思考,让同学主动地去体验,让同学自己去克服困难,让同学自己解决问题,让同学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同学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使同学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经过新的加工、组合和探索,得到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校本作业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有效。能有效地开展,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同学通过完成作业能获得情感的体验、技能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
三、初一地理校本作业设计的具体做法
1.作业素材紧扣时事政治和同学生活,激发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地理作业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那么同学就会对地理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并且记忆和思维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到处存在着地理作业素材,教师要基于同学的学习需要,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和设计出生活化的地理作业。
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让同学利用太阳和时钟判断自己家客厅朝向,测量自己家房屋尺寸,选择适当比例尺,设计图例、标明注记,绘制家庭平面图。在学习经纬网时,让同学在乒乓球或者海洋球上绘制经纬网,制作小地球仪。通过这一制作可以更加清楚经纬线的含义、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巩固课本知识。然后,将同学的作品在班级、学校展出,让同学体验到分享成功的喜悦。再如,在设计经纬网练习题时,可以结合我国南海争端的时事背景:我国渔船在南海某海域(117°E,16°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了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海口(110°E,20°N)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可以设计已知事发地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图中找出对应区域,也可以反过来,在图中标出事发地,让同学读取经纬度,判断渔政船的前进方向。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巩固地理技能,训练同学地理能力,也能让同学体验到学习地理对生产生活有用,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地理校本作业中揭示知识应用价值,让同学体验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真切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可以大大提高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认识水平。
2.作业题量少而精,不断创新练习题的设计,让同学每做一题都有新鲜感,提升同学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育实践表明,同学完成适量的作业有助于帮助同学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技能,培养同学地理独立思考的思维。因此,教师设计地理校本作业时要摒弃题海战术,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联系性;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三要挖掘作业中的智力因素,创设思维训练情景;四要注意练习题的代表性,使同学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进而以不变应万变去解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教师还应该全面把握地理教材,熟悉地理教材,对每个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筛选、分类,避免“异题同答”的题目重复出现。教师有必要先对作业进行解答,选择一些有“精、简、练”特点的作业类型让同学完成,这样不但能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而且可以减少同学的学习负担。 首先,设计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作业,训练同学良好的读图析图的习惯。例如,在复习经纬网内容时,复习题必须配经纬网半球图,让同学读图指出经线和纬线,并用“横纬纵经”概括经纬线分布的特点,依据地图说出经纬线的性质(长度特点、指示方向等)。在地图上找出经度和纬度,并说明经纬度分布的特点,注意经纬度的最大度数和最小度数,再用“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南大南纬,北大北纬”来概括经纬度判读方法。指出半球分界线、高中低纬度分界线和地球五带分界线及其范围。然后在图上标出某地点,让同学读出其经纬度,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度和地球五带,并说明判断理由。也可以反过来给出某地点的经纬度,让同学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再进行判断。通过一副经纬网半球图,基本上可以对经纬网这部分内容做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同学解决相关类似地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设计体现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关系的作业,培养同学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非洲之后,设计非洲一节的校本作业题时,可以结合非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同学根据《非洲地形图》描述非洲的海陆位置,说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概况非洲以哪类地形类型为主以及地势特点,根据地势特点描述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原因。根据《非洲气候分布图》描述非洲的纬度位置,说出非洲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面积广大,概括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然后判断不同河流水量的大小,或者同一河流如尼罗河上游和下游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最后让同学探讨河流对地形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同学进一步明确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河流对地形的影响等,培养同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创新型的作业能更好地开发同学的智力,并且培养同学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3.作业设计体现分层性,让同学有自主选择权
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要重视同学的个体差异。每个同学学习地理知识使用的方法不同,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有必要认清同学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层次不同的作业。
同学的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种类型。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根据课标最低要求设计的,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度较低,一般每个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层次的作业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确保完成基础目标。选做作业,同学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由选择,设计的作业内容可以是教学相关内容和贴近生活的信息,也可以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扩展及实践。
选做作业的完成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资料收集、画图拼图、地理演讲、手工制作和手抄报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有的可让同学独立完成,有的可鼓励同学通过合作完成。选做作业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要主要承担一项,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做,具有自主选择权。
老师对同学作业的恰当评价是调动同学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外因。在进行同学学业评价时,同学平时的作业成绩分为两部分,选做作业占了30%的分值,让同学一方面重视选做作业的完成,另一方面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优势进行选择,让同学在完成地理作业之后体验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鸿菲.校本作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延伸.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2(10).
[2]秦兆吉.减负增效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考试与评价,2012(03).
[3]吴飞,翟禄新,张少帅,等.地理作业设计有效性分析研究.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11).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初探[摘 要] 在今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校校园网络的开通,使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农村成为可能,也决定了现代信息教育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我校对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教师在这一项目使用过程中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带来的更新与转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性的总结,初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的简单方法与实施的途径。[关键词] 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在高新技术更为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更不能缺少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融洽整合。因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地理课程决定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初中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具备的教学资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该教学资源内容极为丰富,另外计算机网络也融有大量的地理教学资源,这对已实现远程教育工程和开通计算机网络的学校来说,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成为现实。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实践与问题的解决现代信息教育对城市的教师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但对于刚开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进入网络世界的农村教师而言,要应用好现代信息教育资源,存在的困难并不少。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一种必然。实例一:在讲“黄河”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我进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首先采用黄河的泛滥成灾的图片进行导入,强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同时又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治理与开发黄河;其次演示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从黄河的发源地开始演示,一直到入海口,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并依次引出下列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2、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3、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5、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6、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最后让学生讨论危害与利用开发。实例二:《中国的民族》采用了多媒体信息的引入法,先让学生观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风情图片,从而归纳出民族的概念、种类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如:(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以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多媒体化,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的问题。(2).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更生动形象的表现。(3).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但是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可以很好地完成。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把以计算机网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实现教育目标的实现。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网络、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2、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 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4、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特别是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抗震减灾、齐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时,选用一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能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样在谈到我国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也应该选用一组合适的画面,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存在问题、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课程整合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的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把计算机和其他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学科活动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实现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的特点,扩大课堂教学内容的肺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信息的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的教育观念。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原则,改变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也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还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4、整合的关键是培养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教育需要技术,信息时代的学科需要计算机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能取代教师。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处在学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主力军,让他们掌握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多给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尽快提高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六、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农村中学课程整合的一些困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 可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当然,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