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作文规范化,中学语文课堂活动
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题目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下面的是语文教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一)
点击识字教学中的“假会现象”
要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如何让数学课从热闹变为高效
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语文“结课”的“布白”艺术初探
莫让“乱花”迷人眼
浅谈语文教学专题网站的制作
走向清静的彼岸净土--感悟“诗化语文”
在对话中生成--关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还权于学生
跳出“语文”教语文
语文教学之“生态环境”
让班集体成为孩子的精神乐园
种棵枝繁叶茂的快乐树--个性化教学摭谈
浅谈体态语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关系
不能搬家为哪般?——“愚公搬家”的'理性思考
走出围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师德——临照学生心灵的永恒阳光
四十五分钟之后怎么办?——历史教学更要重视课外研究
如何避免学科损伤——谈初中物理双语教学
论数学日记的教育价值
研究性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操作模式的实证研究
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践
走出“精英主义”,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
文质之辩——关于课改实践和听课的几点思考
中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研究
开发“校园人文环境”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重视学生的听力 培养听知能力
低效管理:基于学校产权制度视野的分析和对策
让写作成为语文教师的份内工作
高考日记——对教育的几点反思
关于教师发表论文合法性的调查报告
语文课堂,万紫千红总是情
课改中,语文活动教学如何避免作秀
生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报告
范读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作用的调查报告
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二)
《苏北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从三尺讲台”到“人生舞台”--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对话教学手段到对话教学精神
经营一个鼓舞人心的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口语交际现状及应对策略
为学生营生发展的天空
生语言积累的现状分析及参对策研究
浮华背后的冷思考--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有多少教育习惯需要改变?
让反思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蕃”
课外阅读自助餐
从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
“元认知理论”下优化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关于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让学生享受作文
敢问路在何方
“无劣评价”--想说爱你不容易
透过精彩,冷观“好课”的背后
给学生一根拐杖 还学生一份自信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语文课与经典的美丽约会——我与孩子们的“经典”情缘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究,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守望简约的语文教学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冷思考
回归常态,让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聚集体验: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升华
把迷路的心灵找回“家”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和理解祖国语文”,培养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2.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3.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5.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6.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7.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8.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9.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10.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11.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12.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13.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14.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15.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16.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17.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18.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19.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20.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2.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3.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4.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5.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6.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7.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8.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9.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10.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11.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12. 叙事学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13. 品味文学语言的诗性美 14. 中学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精神建构论纲 1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16. 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 17. 新时期通俗小说与青少年阅读心理 18. 中学文学课教学与女性主义批评 19.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 20. 叙事的世界及其丰富内蕴 21. 语文教育人文化初探 22. 论《变形记》中的生存意识 23. 文学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培养 24. 中学口语交际教学新探 25. 中学语文中语法教学问题之探讨 26. 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开掘和弘扬 27. 建构主义介入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性探讨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2.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3.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4.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5.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6.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7.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8.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9.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10.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11.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12.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13.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14.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5. 培养学生语感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6. 运用解读学原理 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1. 浅谈初中语文优秀论文范文 2. 初中语文教学优秀论文范文 3. 中考语文议论文复习题 4.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5. 初中语文阅读各种类型题解题方法
和名师一起,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在前面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萎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飘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持续发展的人”。一节好的语文课后隐藏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勤奋、良知与探索。我想,要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象史建筑老师那样上语文课,那真是当代学生的幸运,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愿望,并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进步。二、 走进名师历程 ,解读成长秘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关键词之一:读书由于平日忙于上课、批改作文、做学生工作等原因,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名师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名师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在这方面,史建筑老师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笔者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往大一点儿说,是一种生命形态。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读书吧。关键词之二:写作“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名师们的心声。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的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还在台湾出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笔者也有同感。现今大多数语文老师平时不动笔,写不成很像样的文章,作文课却能大谈“构思、技巧”,其实是空费口舌,须知“春江水暖鸭先知”。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笔者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关键词之三:向学生学习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到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江苏省首批名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语文课实现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敞开了心房,进行真情大碰撞”。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教学相长”。经常深入学生的老师还会有这种感受: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上。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关键词之四:反思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应付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关键词之五:勤奋、执著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在回忆经历的《灯光赋》中写道:“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默背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简陋的屋子里,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经过‘灯光’的洗礼,我在课堂上总是清清爽爽的。”这种勤奋执著精神是每个成功者共有的。“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亦如此:“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治病用了激素,夜里难以入眠,我就化弊为利,挑灯夜战,又一次研读了中学语文12册教材,做了3000多张读书卡片。等到不再需要打针吃药时,专著《中学实用修辞》已成初稿”;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青年名师史建筑曾住在学校存放油罐的一间棚舍里,刺鼻的气味,阴潮的地面加上薄薄的屋顶常常是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冷刺骨。就是在这间棚舍的生活,塑造了史建筑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寒冬腊月,雪花飘飘,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他时常被飘进棚舍来的雪花搅醒而无法入睡,这时只有靠读书才能消解身上的寒冷。于是在棚舍他阅读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特别是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万念俱灰的时候,是俄罗斯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和奔腾的河流,是自然之美、天地之美拯救了他。这时候,史建筑振作起来,望着室外飘飞的雪花,又投入到了他的阅读中。棚舍的生活让他至今难忘,每每提及这段往事,史建筑总会说:“苦难和挫折,当你败给它时,它便是你的耻辱;当你战胜它时,它便是你的荣耀。”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史建筑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老师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进行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执著。关键词之六:学会做人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要加强修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这方面笔者有教训,程翔老师的体会应值得重视。程老师认为,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他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他:“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 ”这话令他深思,他反思说:“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无论谁的意见也都听得进去。我觉得,我能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一点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我还体会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别的,当认识到自己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如果说我在思想认识上有进步的话,那就是外因对我的良好影响提高了我的自觉意识。”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两句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转益多师是汝师”。三、走进名师思想,领悟教学特色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是省语文教研员的吴心田老师,写出了语文教育文章近百篇,50多万字,已出版34万字的个人文集,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近百场,编著书籍30多种,他培养出了像程翔、史建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他的业绩,他对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爱和执著,以及他的忠厚的人品,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受到广泛的赞誉,他做到了像古人所说的“大道无言,上善若水”。本着对语文教育的挚爱,对语文教师的厚爱,他谆谆教诲,提出了语文教师必备的八条素质:1.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是教师首要的品德要素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3.具有必备的静态和动态的语文基础知识4.具有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5.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艺术6.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7.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8.具有较宽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吴老师还给我们总结了语文教学的五条规律:1. 体现文与道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认真学习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3.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4.体现教师与学生、教材的一体5.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理解与运用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吴老师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要有独见,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适合自己课堂教学发展的特色之路。史建筑老师正是在老一辈名师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特色之路。史老师的语文观是学科•生活•生命。在史建筑看来,语文是基础学科的根基,语文是生活交际的工具,语文是生命提升的支点。当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走进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从此他的生活中便充满了思考与独白、诉说与辩论、阅读与写作;他生命的海洋里,便奔涌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为此史老师进行大胆创新,注重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科学设置问题情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感受母语的意蕴魅力。他认为语文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语文的个性,更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谈及一堂好课的标准时,他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主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追求平实、丰实、充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出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觉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史老师认为好的作文要达到“五言二真”。“五言”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色(文采),言之出新。“二真”即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史老师做了富有特色的八项语文“工程”:1.综合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2文本细读——感悟母语魅力3.师生同写——促进共同发展 4.重读经典——温习心路历程5.课题探究——培养学术意识 6.学本编写——锻造自学能力7.对话古典——汲取传统营养 8.学习日志——规范学习流程史老师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到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交流,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小说的曲折、戏剧的冲突,也有诗歌的隽永、散文的飘逸。“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能力突出的人,能随时通过适当的自省、反思调整自己,能以得体自然的形式和内容表现自己,能使自身折射出深邃的人格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会逐渐把母语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标准。有了语文这一有力的支撑,一个人的言行中就会透射出文明、自律、谦和、幽默、深刻和自信。史建筑将语文上升到生命的高度。他认为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语文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理念和传统,将深深地影响着生命和精神的进化。在这一境界中,我们不难理解文学巨匠可以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领袖,我们不难理解一部名著可以支撑着一个穷困潦倒之人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不难理解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了如血的夕阳。如此看来,钟爱语文,就是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屋宇;钟爱语文,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加钙;钟爱语文,就是让一个人圣洁而自信地走过每一个人生驿站……总之,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的经历与他们相似,甚至我们也可以走上名师的讲坛,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成功,原因在于,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执著追求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那种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一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境界。老师们,尽管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物质,但我们依然要担当起教育所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我们应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行者、指导者、实践者——名师们一起,固守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远离浮华,摒弃杂念,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那样,一直坚守着美丽而纯洁的理想。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本文通过对当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背景进行概述,分析当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现状,从现状入手,着手提出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呼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兴趣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强调教学目标是养成学生自我阅读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过于死板,不讲究创新性。 教学目标通常流于表面,意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有的老师对这些目标缺乏“质”的认识,流于表面,对目标的结果过分看重,过于死板,使得教学任务模糊化,教师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教师设计的课程无法遵循学生的想法。有些老师为了做到教学效果,刻意模仿名师讲课,矫揉造作效果却不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本学校的学生对症下药,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高的课堂效率。 (二)教学节奏松散凌乱,缺乏条理性。 在语文课堂上,重点讲究的是领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天马行空,教师上课又随意,很容易造成教学氛围松松垮垮,看则随意,实际杂乱无章。语文不比别的学科如数学,有正确的答案和解析思路,语文比拼的是文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深度。 (三)课堂氛围缺乏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 在课堂上,老师负责在讲台前授课,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现象,但不意味着老师需要放弃原先的模拟训练。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无法做出有效的指引,课堂的提问经常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因此会失去阅读的活力和思考的效率[1]。 (四)课后作业流于表面,无法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培养学生重点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训练,教学形式上缺乏模拟训练,作业流于表面的抄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缺少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有效的思考习惯,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有些作业流于表面形式的小组讨论,实则只有几个人在说话,凑热闹,变成形式主义,效率较低。 二、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策略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实施方法多样化。 语文的教学围绕着经典和古文展开,特别是古典诗词,只有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面进行突破,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的熏陶和感染,从中体味到语文的乐趣[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课本之外的历史故事,引经据典,深入其中。在阅读方面,引领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在语境的环境下去体悟其中的含义,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意思。在课后,多促使学生看一些经典著作,包括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只有引出学生的兴趣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有潜力的学生。 语文离不开阅读理解和写作。写作部分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常常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部分。如何写好作文,和日常的积累分不开。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应将作文与学生的人格构建、实际生活、阅读、口语交际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写作时指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构建自信心”,“更好地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写作时处于主体地位,写其所思所想而非作业任务,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写作潜力,引导学生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观察生活,拓展积累素材的途径。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和写,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为重要的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教师教学目的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模仿文章的语言体系,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学习文章中的精华,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借鉴,构思写作思路和锻炼表达能力,从人格修养精神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3]。在文章的选材上强调作者的立意和观点,从中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实践中去,反复比较和揣摩,用手中的一支笔撰写生活的趣味,体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视角来观察和体验自己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本文以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描述当今中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强调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真正走入书本,有兴趣地学习,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一场对话和沟通,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全新的空间和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当前不少普通高中的作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写作教学的问题更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只要多读多写,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与写之间搭架一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练习写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一)就“教”的方面看 1.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 2.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重阅读轻写作,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往往又沦为阅读教学课时的后补;有时还存在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及“写作、口语交际”的训练时间,使“以说助写”等环节成为形式。 3.割裂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当前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讲阅读技巧,纯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也就难以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做到阅读材料的“物尽其用”,而且影响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率。 4.作文训练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类的家庭作业,但少有认真加以批改和讲评者。 5.因材施教做得不到位。据笔者观察,很少有老师考虑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要求与本班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而采取差异化的训练方法。 (二)就“学”的方面看 1.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 写作困难主要表现为:文章写不出新意;不知该写什么;知道该写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作文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此外,部分学生觉得作文拟题和开头比较困难,更有部分投机取巧者以抄袭来应付作业,他们对作文训练不感兴趣。 2.作文难写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练笔次数和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 首先,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有的家境贫寒,有的父辈们并不重视读书,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因此这些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容易形成消极甚至错误的学习态度。其次,这些学生社会信息摄取量少,因而拥有的写作素材不够;阅读量少,而且少量的读往往又是盲目的读,没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再次,他们缺少有效的写作训练,没能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而这又往往打击了他们坚持写作训练的兴趣。最后,他们生活内容较为单调,思想和视野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而很难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来。 二、读写结合: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个时期是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边境地区高中生的作文水平呢?有人片面地强调阅读,似乎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提升。有人则片面地强调写,认为写能锻炼语言的组织能力,只要多动笔便能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读写结合才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理想选择。 因为这是基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写作现状得出的选择: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低,单纯强调读或单纯强调写,他们都会感到非常困难,并会丧失信心和兴趣。但如果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坚持仿写或是将阅读过程的点滴感悟通过诸如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而在写的过程中常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写作,还能帮助他们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在反复练习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语言素材的积累反过来又能对写作提供帮助。 关于读写要有机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先生又再次提到:“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强烈反对将阅读与写作人为割裂开来的做法。目前,各学校非常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常把同是语文教学整体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开来,这种潜意识中的分割直接导致“读”和“写”的教与学的分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坚持读写结合,在读中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在写的过程中返回去阅读提高读的兴趣。 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为阅读而阅读”的教学现状,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素材和行文技巧,并充分给予学生大胆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作文训练。“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读后要督促学生多动笔写。那么怎样勤写多练呢?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把他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 黄麟生教授说:“语文强,语文能力强,尤其写作能力强,学生个人发展的后劲就强。”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也备受广大学生、教师、家长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读写应当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读多写多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发掘读写结合资源,促进读写迁移,达到读写互利共赢 1.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应有意指向读写迁移,体现读是为写作储备的理念。 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化整为零,再分别加以训练。故事性强的文本,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复述概括能力;写作方法巧妙的文本,就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和赏析写作方法;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文笔优美的文本,则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句;对诗词歌赋,则可以让学生把它改写成散文;对文本中有留空的部分,则可以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进行补写或续写,等等。这样设计的目标,一改刻板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因任务简单,指向明确,假以时日,便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精心创设情境,促进读写迁移。 新课改倡导“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发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元素,要善于把阅读材料变成写作情境。这样,大量的阅读训练实际上同时也是写作训练,不断地为作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阅读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3.在阅读教学中学写作,强化读写迁移。 阅读教学除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外,还有积累词汇与写作技巧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是达到作文教学目标最有利最高效的途径和方法。作文技巧来源于阅读文本,文质兼美的阅读文本本身就是作文教学的范本,最终会成为学生的作文语言和能力。学生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之后,它反过来又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是读和写既各得其所,又相得益彰,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 (二)以读促写,引导读写结合,达到互利共赢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以上观点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信息:广博的阅读对写作有巨大促进作用。因为只有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作者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否则他心中纵有万千思绪,笔下也难有只言片语。文学作品是优美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诉诸学生的情感,因此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但是能博览群书的学生为数不多,时间、精力、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因此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专题阅读还是自由阅读,笔者都有意引导读写相结合。 1.课内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处理文本这是先决条件。 除了前文所谈的目标的处理外,课前的自我预习环节要把握好。积累的词汇可连词成话,积累摘抄文中经典语句并适度仿写,对经典句子段落的写法、篇章的构思技巧进行初步的点评赏析,并写出读中所悟、所感、所惑。而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突出阅读目标外,应有意引导作文教学技巧方面的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当堂训练,或通过改写、续写、仿写、同题异构、学后随笔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使读和写自始至终形影不离。 2.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本所选文本有限,而课外时间和课外阅读作品相对“无限”。当然,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材料,并适当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条件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课外阅读分为自由阅读和专题阅读。平时我们的阅读仅限于初步了解人物、情节等浅层次的内容,不利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尽管对有些文章,没有必要“细嚼慢咽”;但对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等饱含写作技巧的作品则要“咬文嚼字”,不仅要读要想,还要做读书卡,写好读书摘记随笔。 (三)激励强化兴趣,培养意识习惯,达到互利共赢 任何要付出艰苦劳动的活动,要想长期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先要激发兴趣,逐渐形成意识,然后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有所呈现。所以读写结合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兴趣和意识习惯上做文章。具体做法如下: 1.竞赛、评比、展示、交流。创造多种交流、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锻炼平时的积累。通过以点带面,以优帮困,提高整体水平。 2.选读、选摘、选登。精选学生优秀习作当堂朗读点评,这既可以激励优秀习作者,又能为写作困难者树立学习的榜样;选摘就是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经常从各类文章中摘录值得反复学习的内容,形成语文积累;选登就是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挑选出来放在校刊、橱窗或其他刊物上刊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舞台,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写作的信心,感受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3.办报、办文学社、办博客。以读写结合为主题,创办校报、手抄报、黑板报、文学社、个人博客。通过媒体展示、发表、互动点评等交流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兴趣及意识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学生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对语文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以读促写”和“以写助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效果。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在读中悟写,在写中练读,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1.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2.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3.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4.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5.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6.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教育论文] 现代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既是社会的,语言又是可以感知的。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具有强烈的交际功能,决定了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必须受社会的规范与制约。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称,人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必须具有一种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的能力”⑥。而语言又是可以感知的,则意味着学习与使用语言实则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必须经过主体心灵的观照以后才能对言语形式与言语意义进行选择与再加工再创造。语言可以感知,说明了语言的学习、使用同主体的感觉、认知与情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们从心理的角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实际上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一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被称为智力过程,后者被称为非智力过程。语言的智力过程一般对应着语言的社会属性,而语言的非智力过程一般对应着语言的可感知性。 因而,语文教育除语言交际教育(认知教育)的功能外,还有审美教育与伦理教育的功能,培养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质。真、善、美的终极指向是人性,是人的精神自由。“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求真、求善、求美和求自由的主体精神的人。”⑦语文教育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既有利于实现客体主体化,更有利于实现主体客体化,对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与作用。只有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双向建构,实现了人的双重存在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语文教育通过实现个体(学生)发展来实现共体(自然、社会)发展,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社会 学生作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那么,语文教育就要根据这种特点来进行,使语文教育呈现出相对的阶段性。乌申斯基对儿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作过心理学的阐释。他说:“幼年时期,从6岁或7岁开始到14岁与15岁止,可以称为机械记忆最强烈的时期。到这个时期,记忆已具有很多痕迹,而且利用词的大力支持,儿童可以迅速地和巩固地掌握新痕迹和新联想;但是内心活动即阻碍这种掌握的联想之重新组织与改造,还很微弱。这就是为什么幼年时期可以称为学习时期,而教师就应当利用人生的这一短促时期来丰富他的内心世界,使能运用思维能力所需要的表象和表象的联想。”乌申斯基所说的“幼年时期”的后期,即13岁到15岁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初中阶段。初中学生,机械记忆力强,作为保持在记忆中的具体事物的形象———表象逐渐丰富起来,再现与重构表象的联想能力开始发达起来,而抽象概念较少,对抽象概念的联想能力不是特别强。因而,初中语文教育应当以学习形象性较强的记叙类课文为主,以诵读背诵的学习方法为主,以写作记叙文为主,而不可过分拔高地让初中生去大量阅读和写作深奥玄远的论说文。关于青年时期的心理特点,乌申斯基写道:“在想象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时期会有青年时期那样重要。到青年时期,一些个别的、或多或少丰富的表象联串,组成一个网。到这时候,青年已积累很多的表象联串把他的心灵占据住,而也正是在这时候对这些表象联串进行着强烈的改造。我们认为人生中从16岁到22岁~23岁的时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乌申斯基所说的青年时期的早期即从16岁到20岁,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在初中基础上,高中学生的(涵义宽泛的)“想象”能力日益发达与成熟。所以,高中语文教育除了继续学习形象性较强的记叙类课文外,还必须加大论说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效推行语文课改工作,对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提高综合能力至关重要,为使语文课改工作真正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快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增强搞好语文课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一是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新课程的教学观。把教师从以单纯升学为主要目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搞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满腔热情地支持教师搞教学改革,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及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想方设法为教师搞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2、增强课本选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使学生学有所用,能够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3、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既是认知的主体,更是发展成长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应试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教学方式。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讨论课,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内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并与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起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第二,丰富互动形式,增强互动能力。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精于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问要问得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要有引起大多数学生思维的动力,回答的愿望。过去教学,大多数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欢迎学生突发奇想。教师的问,不宜问尽,有的问题应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去问,哪怕是极细小的闪光点,也应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生动的事例分析提高学生互动兴趣和互动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刻苦训练。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而要讲练结合,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素质教育的推广,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也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知识是一个认识过程,知识的积累不一定能转化为能力,能力是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所以没有实践就没有能力可言。语文教师应在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彻底改革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教师为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狠下功夫。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一环,抓紧抓好。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通过各种兴趣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在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利用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鼓励学生写作兴趣,也可通过办手抄报、出版墙报、板报、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根据写作训练计划,积极引导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等,帮助学生收集资料,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总而言之,虽然中学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不辞辛苦,大胆改革,大胆创新,以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的实践中运用,中学的语文教学的前景是光明的。还有,您要是觉的这些不够,下面这个网页里还有很多!!!!!!!!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经常参考: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5、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6、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7、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8、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9、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10、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11、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12、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13、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14、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15、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16、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17、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18、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19、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20、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1、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
4、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人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6、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新实践
7、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8、作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9、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10、愉快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11、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研究
12、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
13、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14、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5、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16、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与研究
17、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 18、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9、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
20、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1、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2、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
2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关系 24、如何发挥日记在写作课中的作用
25、如何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
26、如何让作文互阅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27、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8、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9、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30、初中语文自主评价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鉴于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由教师一手包办进行批改的。由教师亲自批改的作文,可以对学生的不足有更透彻的认识和把握,能很好地为学生指出不足。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执行,这种方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及时批改,学生对作文的内容已经淡忘,拿到作文学生的兴趣点在得分与评语上,对自己的作文缺乏自主的定位和评价,渐渐失去了对作文的有效关注。学生作文互阅渐渐被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不失为对教师批改作文的一个有益补充。采用作文互阅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评判他人文章的优劣,还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一、 注重引导,使之重视评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或是水平有限,他们对自己作文的好坏往往不能了然于胸,即使觉察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有时也不能指出问题的所在,因此采取互阅的方法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激发兴趣,使之乐于评改。
通过古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其文章都在修改上下过一番工夫。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诱人的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三、 指导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确实,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向到综合地传授互阅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层推进,从“扶”到“半扶半放”最终达到“放”。
首先要选择比较容易接受的题目,这样他们会觉得更有自信,有话可说,能够对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准确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要逐步提高要求,刚开始只提几点最基本的批改要求,如: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点明显错误。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1. 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例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2.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3. 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4.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5.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
这些也基本掌握了,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立意是否新颖,形式上是否有所创新,语言是否精练,有特色。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和同学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的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能会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学语文课题研究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1、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
4、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鉴赏的主人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6、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新实践
7、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
8、作业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9、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10、愉快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11、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研究
12、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
13、怎样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14、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5、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16、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与研究
17、诗歌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升华 18、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9、阅读课教学如何落实朗读指导
20、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1、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2、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
2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处理好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关系 24、如何发挥日记在写作课中的作用
25、如何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
26、如何让作文互阅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27、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8、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9、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30、初中语文自主评价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鉴于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由教师一手包办进行批改的。由教师亲自批改的作文,可以对学生的不足有更透彻的认识和把握,能很好地为学生指出不足。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执行,这种方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及时批改,学生对作文的内容已经淡忘,拿到作文学生的兴趣点在得分与评语上,对自己的作文缺乏自主的定位和评价,渐渐失去了对作文的有效关注。学生作文互阅渐渐被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不失为对教师批改作文的一个有益补充。采用作文互阅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评判他人文章的优劣,还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缺点,从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一、 注重引导,使之重视评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或是水平有限,他们对自己作文的好坏往往不能了然于胸,即使觉察自己的作文有些不妥,有时也不能指出问题的所在,因此采取互阅的方法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激发兴趣,使之乐于评改。
通过古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其文章都在修改上下过一番工夫。近代文豪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竟有一百六十多处。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诱人的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三、 指导方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确实,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向到综合地传授互阅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层推进,从“扶”到“半扶半放”最终达到“放”。
首先要选择比较容易接受的题目,这样他们会觉得更有自信,有话可说,能够对其中不恰当的地方准确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要逐步提高要求,刚开始只提几点最基本的批改要求,如: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点明显错误。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1. 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老师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例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2.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3. 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4.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5.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
这些也基本掌握了,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立意是否新颖,形式上是否有所创新,语言是否精练,有特色。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和同学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的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能会提高。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经常参考: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5、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6、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7、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8、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9、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10、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11、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12、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13、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14、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15、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16、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17、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18、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19、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20、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200个,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99.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
100.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优秀题目二
1、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
2、中学语文“任务诱导”教学模式研究
3、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4、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与中学文学教育
5、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6、高中古诗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效传承
7、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8、改革开放以来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观的变迁
9、多元取向下的迷惘与坚守
10、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比较研究
11、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与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教研
12、语文课程中的语文知识建构摭谈 语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
13、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语文教师现代信息素养研究
14、感悟式学习是生成和建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5、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
16、一位农村语文特级教师发展需要及生活经历的叙事研究
17、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实践知识研究
18、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9、对话式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及改进
20、中学作文主体情感趋动的探析
21、职业高中写作课程的反思
22、叙事学与中学小说教学内容的构建初探
23、中学语文教师教育信念的个案研究
24、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
25、论绿色作文教学
26、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祝福》
27、高中作文训练序列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8、新课程评价标准下的作文评语研究
29、英语记叙文图式训练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影响
30、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31、中职语文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探究
32、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
33、儒家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关系探考
34、高中生语文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验研究
35、人教社三套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比较研究
36、建构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学知识背景初探
37、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38、论“个性化阅读”教学
39、新课程与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40、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41、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42、高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44、中学生课外阅读常规化探索及实践
45、一体两翼: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双向培养
46、关于高中语文“发展性课堂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47、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48、中学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方式研究
49、广元本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50、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51、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52、陇南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53、中职校商贸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5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特点及实施研究
55、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
56、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
57、文化变革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
5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设计
59、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
60、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
61、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
62、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
63、承德市乡镇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反思
64、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65、对吕叔湘语言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66、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67、高中开放式作文教学研究
68、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研究
69、“南通乡土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70、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想研究
71、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72、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3、基于案例的语文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
74、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系统选编特点及教学实施研究
7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76、中职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77、高中高效语文作业实验研究
78、中学语文课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79、唐彪《家塾教学法》阅读思想研究
80、“当代孔子”-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81、语文课堂教学生态初探
82、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83、作文合作学习探究
84、写作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85、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86、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87、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
88、职校生语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89、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
90、论审美理论在高中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92、《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学意识流变研究
93、建国以来中学语文语法意识变革研究
94、《古文观止》语文教学思想研究
95、《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语文教学思想及现代意义
96、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研究
97、语文教师实践性学识养成研究
98、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9、中等师范学校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10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文题目是论文的名片,可以一眼让人看出这篇论文主要讲述什么内容。所以论文题目切记不能假大空,而要浓缩其精华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思想。
理论性的理论研讨文章的写法各有千秋,它是论文的延伸和升华,但归根结底,包括以下三点:一、要有一定的理论涵养,要能引出一定名人名言、经典名著和有影响力的来源出处;二、要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个人观点,文章有个性特点;三、要浅出深入,要能切合时代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夹叙夹议中实现升华。一、理论研讨类文章的性质和特点。要想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理论文章具有“四性”:即现实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逻辑性。现实性和政治性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著的特征。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是理论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论性和逻辑性:理论文章要“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判断和推理,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说服人。这就是它的逻辑性。二、理论研讨类文章写作的规律和要求。一是文章选题选准。写文章,选准主题是第一位的事情。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这种研究类型不能关门造车,必须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自己编制问卷采集各年龄段收入情况数据分析之后才能最后得出结论进行论文书写。为利于统计问卷内容应尽可能采用选项表示。问卷的发放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或者叫组员集体到外面公共场所发放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当面填写完毕,调查员说明填写相关事项)。问卷回收后录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描制图表。最终按“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总结”)的格式书写论文。如涉及所需资金问题与学校负责管理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的教研组联系,可尝试报销。可以说认真地做好一项小课题并非容易的事,很可能会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但这会成为你在中学阶段特别的一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