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师德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师德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一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摘要: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素质;职业特点;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是由教师的工作任务、劳动对象及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身体力行,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行为更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负重托,成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衡量教师品格情操的标尺,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教师起着增长学生智慧、培育人才、传道解惑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承担,这是教师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三项责任当成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尽最大力量。

关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且,一个学术渊博、知识广泛的老师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无声无息的影响,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大论说教要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4.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各级领导应当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长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注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

学习理论,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师德建设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学好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那种光凭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定要克服轻视实践的倾向。

制定规范,评议考核。

加强师德建设,要制定师德规范,并用制度保证实施。师德规范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制定规范可以指导教师的道德生活,使教师择善而行。规范不仅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而且是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教师既可以用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互相评价和监督。

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在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正面典型为主,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定期召开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分析会等,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这种做法能使人学有榜样,能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分析形势,明确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深入展开,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分析形势,明确新的要求。要开阔眼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向更深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师德风尚。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要同时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传江.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授者,不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而且要担当起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心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发展自己,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1]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校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自身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学习并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忠诚,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以身作则教好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第三,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外延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指挥、身体技能等,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规定: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教师个人的教授道德是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性、自觉性、精致性等特点。它实际上是“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师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放眼于未来。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房展,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领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的关键,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奉献的精神,而且责任感不强

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教书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些教师缺乏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缺少爱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

部分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并且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只关注个人收入,教师的职业观念非常模糊,工作目标也并不明确,并且片面强调职业的待遇和收入,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取得职称获得高收入,一旦取得了职称,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把校内的教师工作作为副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在校外的挣钱上,这不仅仅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三)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

在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思想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和多元化趋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变得越来越强,并且急功近利,在物质上过分追求,功利思想尤为膨胀,并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关心集体利益。教师的价值观失衡和扭曲会引起教师在行为上的失范,从而导致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下降,消减了育人的奉献精神和育人意识。

(四)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较差

在如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自身的纪律观念比较单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比较差,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够,对待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教师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自由,没有组织性,生活散漫;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做事没有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敷衍了事的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更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2]。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培养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师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师德规范标准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在从事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或者学校应结合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二)要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如何领导学校进行师德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于学校的教师,但是关键还在于领导。有效的领导机制和体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条件。主管教育的部门,尤其是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的认识新时期,教师的师德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特别是,要充分的认识和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及自动性,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

(三)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些年,有很多学校很重视师德建设,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未来教育的领航者,而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青年教师不参与师德建设,那么师德教育的建设也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选择比较公平,并被他们认同的措施是很关键的。

(四)强化教师考核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考评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五)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

教师需要内在的激励,外部的环境激励体制也同样重要。那么学校就要努力的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使整个学校有一种高雅的学术氛围,为广大的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提供一个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尊重他们的个性,承认他们在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准方面的差异,理解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专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百年之计根于 教育,教育之计植于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 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淤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于鲜明的时代性。 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 年3 月4 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盂强烈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榆高度的自律性。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教师主动地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 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淤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于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盂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 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 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职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榆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物待人,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2 试论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遵纪守法,保护国家荣誉,以教育方针为指南,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教育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教书育人。 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第六部分,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由阐明规范目标,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实施教育行为,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 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 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即两者差异性小,趋同性大,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方面[5]。 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无从落实[6]。 (2)在师生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教师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3)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情理方面,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 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全体效法,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 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对学术。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对社会。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6]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 [7]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8]王毓.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4.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5.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青年教师师德学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152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

[1][苏].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由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通过构建师德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等途径加以解决。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建设;师德评价;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作为生产力已经不再局限在某些新兴领域,而是更多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其基础性与先导性的特质变得更加突出。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与知识创新的双重重任,自身的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制约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根本,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反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爱岗敬业

这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是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业。同时,应该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真正融入学生群体,走进学生生活,体会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真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在学业上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人为本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教育“以人为本”就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方针。对于教育的“以人为本”,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以学生为本”,虽然在教育管理学角度,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处于实际教学管理活动的终端,但教育的“以人为本”并不仅仅单纯确立了学生的完全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从个体出发,理解自身的感受,进而体会他人的情感与想法,通过自我认知,达到对他人的认知,进而达到对社会的认知,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教育的“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六年第三期人为本”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由教育的主客体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进行调整;打破统一的培养与发展模式,坚持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特色地发展,取长补短,才能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从而取得成功。

3.为人师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若想尽职尽责履行教师职责,成为能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必须要为人师表,做到言传身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坚持自身的道德底线,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要自觉遵守《教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践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要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积极工作,安于平凡,一心一意致力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

4.严谨治学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理论与实践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补充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出基本理论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学生。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师德主流都比较好,但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师德体系,少数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教师的整体师德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思想淡薄,价值观念失衡

受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逐渐放松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只重视业务工作,根本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造成一些高校教师集体观念淡薄、利己主义思想滋长,个别教师常常找借口逃避集体政治学习、缺席例会、推托集体活动,这种价值观念的失衡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2.重教书轻育人,缺乏师表形象

一些高校教师身在其位,无心施教,不精心备课,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缺少创新精神,授课内容更新不及时。有的教师虽然能完成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教书的职责,但并不能达到育人的高层次境界。有的教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沟通交流极少,以“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对待育人工作,这样的工作方法很难使自身融入学生当中,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造成了不能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抓住要害解决问题。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缺乏师表形象。有的言行不一,不能严肃执教;有的个人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有的不严格执行考纪考风;有的与同事之间缺乏相互尊重。种种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行为都必将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3.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行为不端

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学术责任。但是,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一些教师严重缺乏正确的科研动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造成学术功利化的后果。少数教师为了评奖、晋升职称或者申报学位点,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不踏踏实实地搞科研,而是把心思花在弄虚作假上,要么伪造篡改数据,要么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种学术功利化、不诚信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而制约人才培养机制。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外在客观原因和内在主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社会层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入,导致一些教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沉迷于金钱、物质享受。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已经使部分教师的道德与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混淆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过分满足物欲的区别。有些教师将社会不良风气带入校园,甚至带进课堂,对学生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功利主义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削弱了主流价值观中的奉献精神。

2.高校管理层面

长期以来,高校对师德建设缺乏政策导向,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导致一些高校出现了“重业务、轻道德”“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高校在引进教师后,把教学和科研当成评价教师的标准,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这种“重才轻德”的政策导向,直接导致教师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另外,高校缺少一套系统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现行的评价标准缺乏理性指标,导致在师德考核时,流于形式,未把师德作为与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同等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师德评价体系中。同时,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师德评价体系,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未能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作用。

3.教师层面

少数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缺乏培养师德修养自觉性的问题,平时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修养培育,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仅仅将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上产生的影响,对其师德的追求被对一些物质利益的追求所替代。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学历高,自然就受人尊重、受到重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少数教师片面强调学历,强调科研,却忽视师德。部分教师在工作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道德培训,仅靠内容有限的岗前培训不能够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于心,也很难使他们职业道德外化于形。

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一项立体的工程,需要社会、国家、政府、高校从多方面出发,多层面地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同时,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还需要教师个人主动、积极地加强对自身师德修养的培育,从而实现师德与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1.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法律规范体系,是从制度层面上使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师德建设自身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措施加以保障,比如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学术规范》等法律与规范,作为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保障。同时,要将师德建设纳入高校规划中,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师德规范,使高校的师德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2.健全师德评价体系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同时也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考评体系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参考作用。建立健全高校师德评价体系是高校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起着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衡量指标,既要体现出教师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标准,又能使教师的个人价值和利益得到实现;既可以把师德评价充分体现出来,又要与教师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等利益机制相结合,使教师从主观上重视对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与完善,实现师德评价体系的实效性。

3.加强师德教育培训严格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增强培训的务实性,可以采用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师德培训交流,使师德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加强监督师德教育的实施效果,可以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将师德实践引入到考查环节当中,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规范教师行为和育人观念的培训和辅导,设立相应的时间段,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4.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要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需要职业道德的成长与提升;要将师德教育融入知识教育当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反思教学过程,激发工作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反思、体验、慎独、领悟;在个人言行方面,要尊重师德与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形成具有高度自律和道德标准的职业道德与个人品格;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追求与师德成长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宇.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4,(6):45-47.

〔2〕陆岩.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3〕裴跃进.教师品质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龙宝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人本观〔J〕.高校教育管理,2010,(5):48-53.

〔5〕赵军祥.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书育人,2010,(21):53-54.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一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摘要: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素质;职业特点;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是由教师的工作任务、劳动对象及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身体力行,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行为更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负重托,成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衡量教师品格情操的标尺,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教师起着增长学生智慧、培育人才、传道解惑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承担,这是教师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三项责任当成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尽最大力量。

关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且,一个学术渊博、知识广泛的老师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无声无息的影响,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大论说教要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4.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各级领导应当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长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注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

学习理论,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师德建设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学好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那种光凭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定要克服轻视实践的倾向。

制定规范,评议考核。

加强师德建设,要制定师德规范,并用制度保证实施。师德规范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制定规范可以指导教师的道德生活,使教师择善而行。规范不仅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而且是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教师既可以用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互相评价和监督。

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在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正面典型为主,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定期召开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分析会等,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这种做法能使人学有榜样,能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分析形势,明确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深入展开,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分析形势,明确新的要求。要开阔眼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向更深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师德风尚。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要同时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传江.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授者,不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而且要担当起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心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发展自己,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1]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校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自身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学习并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忠诚,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以身作则教好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第三,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外延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指挥、身体技能等,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规定: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教师个人的教授道德是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性、自觉性、精致性等特点。它实际上是“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师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放眼于未来。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房展,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领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的关键,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奉献的精神,而且责任感不强

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教书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些教师缺乏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缺少爱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

部分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并且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只关注个人收入,教师的职业观念非常模糊,工作目标也并不明确,并且片面强调职业的待遇和收入,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取得职称获得高收入,一旦取得了职称,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把校内的教师工作作为副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在校外的挣钱上,这不仅仅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三)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

在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思想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和多元化趋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变得越来越强,并且急功近利,在物质上过分追求,功利思想尤为膨胀,并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关心集体利益。教师的价值观失衡和扭曲会引起教师在行为上的失范,从而导致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下降,消减了育人的奉献精神和育人意识。

(四)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较差

在如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自身的纪律观念比较单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比较差,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够,对待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教师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自由,没有组织性,生活散漫;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做事没有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敷衍了事的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更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2]。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培养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师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师德规范标准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在从事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或者学校应结合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二)要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如何领导学校进行师德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于学校的教师,但是关键还在于领导。有效的领导机制和体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条件。主管教育的部门,尤其是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的认识新时期,教师的师德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特别是,要充分的认识和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及自动性,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

(三)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些年,有很多学校很重视师德建设,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未来教育的领航者,而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青年教师不参与师德建设,那么师德教育的建设也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选择比较公平,并被他们认同的措施是很关键的。

(四)强化教师考核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考评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五)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

教师需要内在的激励,外部的环境激励体制也同样重要。那么学校就要努力的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使整个学校有一种高雅的学术氛围,为广大的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提供一个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尊重他们的个性,承认他们在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准方面的差异,理解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教师师德师风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教师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曾经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但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建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本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师风作为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什么呢?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职业道德观念。

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尽快转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积极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提供物质基础。例如,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建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针对本班级出现的典型学生事例进行探讨,根据师德师风要求商量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处理策略,也是对教师处理事物能力的考验以及将师德师风建设付诸行动的策略之一。

最后,学校要及时召开会议,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方面需要遵守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对照,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教学素质和精神面貌多方面优秀的教师。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得到提升。

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步骤。因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涉及到全国教师素质的关键方面,只有提升到制度层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强化,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建设实施的有效性。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首先,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投票评价评选最团结友爱、师德高尚的教师,将全校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根据学校规模都有固定的投票人数,如学校可以设定4个优秀名额,4个不合格名额,其余都为良好或者合格名额,其余人数规模的学校以此类推,从而在教师队伍当中形成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师德师风评价氛围。

其次,还可以在学生之中对教师的上课风格和品德品行进行调查、抽查,及时了解在学生心目当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相互渗透结合。

再次,学校还可以动员级部主任、思想政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中层领导形成师德师风监督小组,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到实处。

最后,学校还应该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箱以及开设举报电话,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甚至是路人,将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举报上来,为教师投票提供依据,并将属实信息登记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给职业道德不明确,心理放松的教师以警示,督促其正确对待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立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也是督促新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奖惩并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教师榜样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还告诉我们,教师也可以称为教师的榜样,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选全国最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能手、优质思想课、优质心理课评选等活动,将隐藏在教师队伍当中优秀榜样发掘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例如,“最美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通过将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广播中宣传赞扬,以达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

树立优秀教师典范,不仅是对优秀教师作为的肯定,也是对优秀社会风气的推广,更是在每一名教师心目中形成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又或者说是目标与追求,是给每一位教师心里播种了一粒师德师风建设的种子,只要教师以优秀的品德和切实的行动去灌溉耕耘,就会收获希望的果实。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多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多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其中爱国守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将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作为严格约束自己的一条准绳来要求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孜孜不倦、业精于勤、任劳任怨、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特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是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只有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作出有良心有真心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戴和自我的心灵满足。

五、结束语

循规蹈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埋头学习的学生,只有饱含教学激情、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力高超的人才,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该文将就一些平时教学生涯中常出现的现象,谈一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责任心与爱心两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要想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岗敬业。这是精神追求的两种境界:一是乐业;二是敬业。乐业就是兴趣,就是热爱;敬业就是使命感,责任心。怎样才算是爱岗敬业呢?就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10年的教书生涯使我充分认识到爱岗敬业是干好本行的前提,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其次,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怎样才算是爱护学生呢?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学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爱。师爱是人们对教师作出道德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构成师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人类爱的海洋中,师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而无私、高尚、纯洁的感情。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关系到年青一代的成长,尤其在德育工作中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1、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性格的形成

高尚的师德等于言传身教

对教师来说,他的言行举止,衣着仪表都对学生有着直观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也直接对教学工作和学生心灵产生性质不同的作用。好的言语是促进师生情感沟通的有利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反之,则传递消极的信息,阻碍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作为教师来说不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自己高尚的师德,在平时生活中也要言传身教。记得大学实习期间,因为看着马路两边没有车就习惯性的骑自行车闯了红灯,不巧就被几个学生看到了,嘴里还大喊着“老师都闯了,大家也快跟着过去……”深刻反思学生说出的话,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平时的表现对学生也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

高尚的师德等于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与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老师的真正本领,不只在于会讲授知识,而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与其他学科相比,教学更具有双边性,没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即使教师的“独角戏”唱的再好,英语教学效率也提高不上去。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作为其必要的保证。

高尚的师德等于唤醒心灵

教师高尚的师德如一缕阳光,可以温暖学生的心房;如一泓清泉,可以洗涤学生的灵魂。每一个学生都是抱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他们的愿望交给这些做教师的人。这种激情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我曾经看了一个关于巴普里克这个孩子的故事,就是因为那位植物学老师的善于观察、鼓励与培养,使得这位从一开始就问题重重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一年比一年好,最终顺利的从农业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农艺师。由此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被发现的潜能。

2、良好师德的激励作用

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一个教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热情教学,精心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作为教师应追踪科技前沿,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将教学内容时代化、信息化,保证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在备课时“吃透”了重点,“抓住”了难点,并形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技巧。教师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必将给学生很大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

重视学习,敢于实践

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练兵千遍不如战场一日,只有不断让自己充电加码,先把自己的“半桶水”端满,才能有更多的知识给予可爱的孩子们。反之,教育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花架子、皮毛、背离重点。

严于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学会合理地处理自己的个人感情,不将私人情感带入给孩子们教育的课堂中。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

提升素养,塑造内涵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不断让自己向专业化逐渐靠拢,发挥自身专业和职业的鲜明特征。

3、师德教学中,做好后进生的关爱工作

对后进生,做为教师,更多给予学生的,是要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集体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鼓励。都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这就要求现当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为人师表,又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由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特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最简单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更优更全面的正面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言教、身教,并且身教重于言教。

4、结语

综上所述,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体现,除了必备的教学责任心外,还应把满腔的爱心溶入教学的课堂的课前课后。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播种信念,播种行动,播种习惯,播种性格,做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做给学生指明方向的路标,帮助每一个学生收获金色的人生。

摘要: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主人翁责任感,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学生能够建立更加积极、正面、健康的思维,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分析

教师承担着教育的'百年大业,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和引领者,所以说,教师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小学学生正在处于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对身边人进行不断的模仿学习,逐渐的对这个世界进行了解。在家庭中父母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在学校中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严格要求自己,进而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旦教师的道德品德有不良的表现,学生的这种白纸上就会显示出一种胡乱的涂鸦。其次,教师的品德修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这不仅是影响教师的个人表现,还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一旦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理论却不具有一定的道德素质,虽然教师会带给学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学生的行为素质有不良的影响,最终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教师的行为表现都是学生的指路标,会对学生的发展有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具有良好品德,不仅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在教师的不断影响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做到一些事情时自己也要做到,首先作为典范,发挥榜样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如果有一些不良表现时,教师应该用语言婉转相劝,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感动下改正自己的问题,进而学生能够在长期的熏陶下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

二、授业解惑,诲人不倦

教育是一项具有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是与众不同的爱,教师的爱是严爱也是慈爱,是一种不会想要回报的一种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这种爱是在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上有所体现。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教师的人生历程写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都是带着爱心,用爱对待学生,用爱对待工作,不仅把工作当作工作,还将工作看作是一项事业,是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的事业,能够站在一个新高度,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教师能够将人们教育事业的发展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进而能够为成为一个人民教师而感到自豪和荣誉。教师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教师在用爱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不断的学习培训,进而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的探索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用爱来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在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给学生一些生活道理。

三、弘德育人,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职业规范。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社会,对教师廉洁从教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守得住清贫,不在教育工作中从事谋取私利的活动,不从学生及家长身上谋取私利,真正能以身立教,以教淙恕

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树立廉洁无小事的廉政意识,防微杜渐。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在思想上要始终保持高尚节操,为人师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准绳;不利用教师职业便利向学生或家长索要钱物或者变相谋取私利,不向学生推销或摊派学习资料、用品并从中牟利,不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并从中牟利;在态度上能平等公正的对待全体学生,不因为学生学习好坏、家庭经济基础好坏、父母社会职业和地位不同而歧视学生、区别对待。廉洁从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校环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公平正义的情感体验,对老师产生一种信赖感,能增强老师教育教学的说服力、公信力、权威性和感染力,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其自身道德修养的养成,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强化教师师德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校应该明确教师师德培养的重要性,并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坚持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以爱进行德育教育策略[J].丁桂英.赤子(上中旬).2016(22)

[2]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研究[J].李德显.教育科学.2016(05)

[3]小学教师课程素养的现状调查[J].杨东燕,严U.基础教育研究.2016(17)

[4]简谈小学教师的素质构成[J].宋婧.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3)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整体提高小学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师质量提升方面的中心环节。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未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提高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转变考核方式、鼓励创新教学、丰富教师活动、采取激励奖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重点介绍了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关键词: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小学教育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认可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在物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捧远远大于精神,使得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对待教育事业失去了曾经的高尚性或者说纯洁性,这些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素质低下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但是受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警惕,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呢?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感想与建议。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开始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本身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技能,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师风作为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什么呢?我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职业道德观念。那么,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尽快转变自身职业道德观念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这需要学校积极组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习师德师风理论知识提供物质基础。例如,学校可以为每位教师定制多本教材参考书作为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督促教师将书中知识点进行记忆实践,强调在实践中掌握真知,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精神的升华,为此,我还建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检查,提高教师对理论学习的重视。

其次,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针对本班级出现的典型学生事例进行探讨,根据师德师风要求商量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处理策略,也是对教师处理事物能力的考验以及将师德师风建设付诸行动的策略之一。

最后,学校要及时召开会议,要求教师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到的师德师风方面需要遵守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对照,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将自己培养成教学素质和精神面貌多方面优秀的教师。

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完善制度建设中得到提升

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步骤。因为,师德师风建设是涉及到全国教师素质的关键方面,只有提升到制度层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强化,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建设实施的有效性。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首先,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制度,通过教师之间的投票评价评选最团结友爱、师德高尚的教师,将全校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每个等级根据学校规模都有固定的投票人数,如学校可以设定4个优秀名额,4个不合格名额,其余都为良好或者合格名额,其余人数规模的学校以此类推,从而在教师队伍当中形成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师德师风评价氛围。其次,还可以在学生之中对教师的上课风格和品德品行进行调查、抽查,及时了解在学生心目当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相互渗透结合。再次,学校还可以动员级部主任、思想政治部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中层领导形成师德师风监督小组,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落实到实处。最后,学校还应该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箱以及开设举报电话,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甚至是路人,将教师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举报上来,为教师投票提供依据,并将属实资讯登记到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给职业道德不明确,心理放松的教师以警示,督促其正确对待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建立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也是督促新教师的一项重要举措,奖惩并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重视教师榜样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还告诉我们,教师也可以称为教师的榜样,在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力量,通过宣传优秀教师事迹、评选全国最优秀教师以及教学能手、优质思想课、优质心理课评选等活动,将隐藏在教师队伍当中优秀榜样发掘出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例如,“最美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的评选活动中,通过将教师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广播中宣传赞扬,以达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树立优秀教师典范,不仅是对优秀教师作为的肯定,也是对优秀社会风气的推广,更是在每一名教师心目中形成一个需要学习的榜样和示范,又或者说是目标与追求,是给每一位教师心里播种了一粒师德师风建设的种子,只要教师以优秀的品德和切实的行动去灌溉耕耘,就会收获希望的果实。

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落实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多个方面

我国中小学生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多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其中爱国守法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将热爱祖国、遵守法律作为严格约束自己的一条准绳来要求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热爱教师职业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孜孜不倦、业精于勤、任劳任怨、追求卓越、无私奉献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特点,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更是一名优秀教师不断攀登事业高峰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只有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广大人民的信任与尊敬,作出有良心有真心的业绩,才能够得到他人的爱戴和自我的心灵满足。

五、结束语

循规蹈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埋头学习的学生,只有饱含教学 *** 、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力高超的人才,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仕荣.论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0,35.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谈师德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一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摘要: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素质;职业特点;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是由教师的工作任务、劳动对象及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身体力行,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行为更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负重托,成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衡量教师品格情操的标尺,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教师起着增长学生智慧、培育人才、传道解惑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承担,这是教师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三项责任当成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尽最大力量。

关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且,一个学术渊博、知识广泛的老师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无声无息的影响,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大论说教要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4.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各级领导应当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长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注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

学习理论,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师德建设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学好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那种光凭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定要克服轻视实践的倾向。

制定规范,评议考核。

加强师德建设,要制定师德规范,并用制度保证实施。师德规范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制定规范可以指导教师的道德生活,使教师择善而行。规范不仅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而且是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教师既可以用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互相评价和监督。

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在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正面典型为主,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定期召开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分析会等,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这种做法能使人学有榜样,能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分析形势,明确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深入展开,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分析形势,明确新的要求。要开阔眼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向更深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师德风尚。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要同时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传江.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授者,不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而且要担当起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心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发展自己,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1]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校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自身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学习并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忠诚,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以身作则教好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第三,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外延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指挥、身体技能等,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规定: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教师个人的教授道德是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性、自觉性、精致性等特点。它实际上是“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师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放眼于未来。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房展,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领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的关键,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奉献的精神,而且责任感不强

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教书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些教师缺乏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缺少爱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

部分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并且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只关注个人收入,教师的职业观念非常模糊,工作目标也并不明确,并且片面强调职业的待遇和收入,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取得职称获得高收入,一旦取得了职称,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把校内的教师工作作为副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在校外的挣钱上,这不仅仅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三)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

在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思想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和多元化趋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变得越来越强,并且急功近利,在物质上过分追求,功利思想尤为膨胀,并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关心集体利益。教师的价值观失衡和扭曲会引起教师在行为上的失范,从而导致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下降,消减了育人的奉献精神和育人意识。

(四)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较差

在如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自身的纪律观念比较单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比较差,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够,对待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教师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自由,没有组织性,生活散漫;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做事没有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敷衍了事的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更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2]。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培养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师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师德规范标准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在从事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或者学校应结合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二)要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如何领导学校进行师德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于学校的教师,但是关键还在于领导。有效的领导机制和体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条件。主管教育的部门,尤其是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的认识新时期,教师的师德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特别是,要充分的认识和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及自动性,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

(三)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些年,有很多学校很重视师德建设,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未来教育的领航者,而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青年教师不参与师德建设,那么师德教育的建设也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选择比较公平,并被他们认同的措施是很关键的。

(四)强化教师考核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考评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五)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

教师需要内在的激励,外部的环境激励体制也同样重要。那么学校就要努力的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使整个学校有一种高雅的学术氛围,为广大的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提供一个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尊重他们的个性,承认他们在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准方面的差异,理解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由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通过构建师德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等途径加以解决。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建设;师德评价;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作为生产力已经不再局限在某些新兴领域,而是更多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其基础性与先导性的特质变得更加突出。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与知识创新的双重重任,自身的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制约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根本,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反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爱岗敬业

这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是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业。同时,应该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真正融入学生群体,走进学生生活,体会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真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在学业上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人为本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教育“以人为本”就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方针。对于教育的“以人为本”,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以学生为本”,虽然在教育管理学角度,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处于实际教学管理活动的终端,但教育的“以人为本”并不仅仅单纯确立了学生的完全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从个体出发,理解自身的感受,进而体会他人的情感与想法,通过自我认知,达到对他人的认知,进而达到对社会的认知,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教育的“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六年第三期人为本”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由教育的主客体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进行调整;打破统一的培养与发展模式,坚持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特色地发展,取长补短,才能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从而取得成功。

3.为人师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若想尽职尽责履行教师职责,成为能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必须要为人师表,做到言传身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坚持自身的道德底线,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要自觉遵守《教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践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要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积极工作,安于平凡,一心一意致力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

4.严谨治学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理论与实践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补充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出基本理论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学生。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师德主流都比较好,但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师德体系,少数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教师的整体师德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思想淡薄,价值观念失衡

受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逐渐放松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只重视业务工作,根本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造成一些高校教师集体观念淡薄、利己主义思想滋长,个别教师常常找借口逃避集体政治学习、缺席例会、推托集体活动,这种价值观念的失衡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2.重教书轻育人,缺乏师表形象

一些高校教师身在其位,无心施教,不精心备课,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缺少创新精神,授课内容更新不及时。有的教师虽然能完成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教书的职责,但并不能达到育人的高层次境界。有的教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沟通交流极少,以“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对待育人工作,这样的工作方法很难使自身融入学生当中,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造成了不能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抓住要害解决问题。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缺乏师表形象。有的言行不一,不能严肃执教;有的个人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有的不严格执行考纪考风;有的与同事之间缺乏相互尊重。种种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行为都必将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3.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行为不端

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学术责任。但是,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一些教师严重缺乏正确的科研动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造成学术功利化的后果。少数教师为了评奖、晋升职称或者申报学位点,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不踏踏实实地搞科研,而是把心思花在弄虚作假上,要么伪造篡改数据,要么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种学术功利化、不诚信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而制约人才培养机制。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外在客观原因和内在主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社会层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入,导致一些教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沉迷于金钱、物质享受。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已经使部分教师的道德与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混淆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过分满足物欲的区别。有些教师将社会不良风气带入校园,甚至带进课堂,对学生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功利主义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削弱了主流价值观中的奉献精神。

2.高校管理层面

长期以来,高校对师德建设缺乏政策导向,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导致一些高校出现了“重业务、轻道德”“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高校在引进教师后,把教学和科研当成评价教师的标准,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这种“重才轻德”的政策导向,直接导致教师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另外,高校缺少一套系统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现行的评价标准缺乏理性指标,导致在师德考核时,流于形式,未把师德作为与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同等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师德评价体系中。同时,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师德评价体系,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未能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作用。

3.教师层面

少数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缺乏培养师德修养自觉性的问题,平时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修养培育,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仅仅将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上产生的影响,对其师德的追求被对一些物质利益的追求所替代。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学历高,自然就受人尊重、受到重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少数教师片面强调学历,强调科研,却忽视师德。部分教师在工作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道德培训,仅靠内容有限的岗前培训不能够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于心,也很难使他们职业道德外化于形。

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一项立体的工程,需要社会、国家、政府、高校从多方面出发,多层面地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同时,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还需要教师个人主动、积极地加强对自身师德修养的培育,从而实现师德与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1.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法律规范体系,是从制度层面上使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师德建设自身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措施加以保障,比如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学术规范》等法律与规范,作为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保障。同时,要将师德建设纳入高校规划中,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师德规范,使高校的师德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2.健全师德评价体系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同时也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考评体系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参考作用。建立健全高校师德评价体系是高校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起着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衡量指标,既要体现出教师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标准,又能使教师的个人价值和利益得到实现;既可以把师德评价充分体现出来,又要与教师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等利益机制相结合,使教师从主观上重视对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与完善,实现师德评价体系的实效性。

3.加强师德教育培训严格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增强培训的务实性,可以采用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师德培训交流,使师德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加强监督师德教育的实施效果,可以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将师德实践引入到考查环节当中,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规范教师行为和育人观念的培训和辅导,设立相应的时间段,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4.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要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需要职业道德的成长与提升;要将师德教育融入知识教育当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反思教学过程,激发工作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反思、体验、慎独、领悟;在个人言行方面,要尊重师德与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形成具有高度自律和道德标准的职业道德与个人品格;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追求与师德成长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宇.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4,(6):45-47.

〔2〕陆岩.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3〕裴跃进.教师品质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龙宝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人本观〔J〕.高校教育管理,2010,(5):48-53.

〔5〕赵军祥.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书育人,2010,(21):53-54.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人民教师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概括。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1 浅谈中专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规范的策略 【摘要】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百年之计根于 教育,教育之计植于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符合 现代教育的知识结构。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中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征,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使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地促进教育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淤坚定的主导性。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于鲜明的时代性。 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2006 年3 月4 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盂强烈的针对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如高校作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这样的特点,要求在普通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榆高度的自律性。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教师主动地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教师。 2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中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淤敬业。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于研究创造。积极发挥高校教师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 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言传身教,才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盂关心爱护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 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 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职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榆社会生活的细节。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高度自律性,决定了这些优良品质在社会生活点点滴滴中的体现和光辉,无论从仪表,言行举止,接物待人,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等方面,均应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范文篇2 试论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差异 摘要:本文从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个建设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指导性文件的文本分析出发,探寻两者的不同之处,结果显示中美两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性质、价值标准、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差异;中国;美国 一、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于2011年颁布实施,规范主要从6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出要求。第一部分,爱国守法。首先从公民角度和政治方面规定教师爱国拥党,遵纪守法,保护国家荣誉,以教育方针为指南,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二部分,敬业爱生。这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本职体现。教师要崇尚教育事业,并为此投入全部时间精力,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能在不断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培养教育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建设一流的高等学府。第三部分,教书育人。 这是对教师“教”的明确具体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教学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第四部分,严谨治学。学士水准是标识教授的尺度之一。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部分,服务社会。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第六部分,为人师表。从教师自身言行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以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教导学生,引导学生[1]。 二、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过46年6次修订成形于上世纪80年代。规范内容简要,由阐明规范目标,改进、实行的前言部分和规范具体纲要组成。“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规范印发的目的所在。规范要求“教师包括行政人员竭力获得社会各方支持与帮助,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实施教育行为,对学生负责[2]”。这也是修改规范的标准。对学生和本专业的责任是规范具体纲要强调的重点。“对学生的责任”即是对“学生的义务”,主要包括学生理性自由、学生身心健康、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信息等[3]。学生理性自由指教师尽力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学生成长的书籍、思想、活动许可。学生身心健康指教育者创造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包括硬性设施和软性的文化氛围。 公平对待学生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公正地阻碍任一学生参与课程、损害或给予学生不合理利益;保护学生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学生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学生信息。规范的专业原则部分有申请专业资格、招聘教育工作者、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保护同事信息等。申请专业资格指申请专业职位时出具真实客观证明、经历,不得做虚假表述;招聘教育工作者指对职位申请者做真实客观的陈述和说明;不得接受不合理利益指禁止接受有碍职业精神或行为的馈赠、恩惠;保护同事信息指如非专业或法律要求,不得做关于同事的虚假或恶意表述,不得泄露教育工作中获得的同事信息。 三、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分析 1.性质。 中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性不同,中国名称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美国为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中国高校教师规范内容延续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部分内容,即两者差异性小,趋同性大,前者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占规范条目量20%的“爱国守法”和“服务社会”宽泛、随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基本职业规范并无不同。规范中体现高校教师专业性的其他条目不够全面、不透彻[4]。综上,中国高校教师仅需遵守一般道德准则即可,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区分性不大。美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保障自身及学生的教学自由、确保教育公平为最高伦理标准,在工作中履行职责、恪守标准,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对高校教师德行的最高要求,体现高校教师伦理的深层发展[5]。 2.价值取向。 (1)价值追求方面[5]。 中国专业伦理标准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理想的道德境界是成就如孔子般的圣贤、宗师。规范语言表述上通常使用四字、对称性的句子,这种恢宏、宽泛的字眼折射出对高校教师的理想化、规格化要求。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标准源于美国传统的务实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从点滴教育教学实践中考核教师的行为,细化、明确、具体的行为标准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而不是一个高远的道德标杆,无从落实[6]。 (2)在师生观方面。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体,重教师还是重学生一直是教育家们探讨的主题,现代教学中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中国教师专业伦理标准重前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师尊生仆在教师规范中的体现。美国教育崇尚学生至上,教师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3)几元性、层次性、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元性、单层性、意识形态化,美国则是多元性、多层性、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教师承担着诸多使命,如学生政治倾向、思想意识、专业学习,这样的多功能、混合性反而不是纯粹的高等教育专业性。美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要求教师从本身专业立场出发,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启发学生个人意识和人生观的形成。 (4)情理方面,中美高校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存在情理不同的本位标准,私德和公德的不同原则,效法经验和遵从法则的不同范式。 中国教师习惯于效法模范、先贤,往往在社会推选出模范后,全体效法,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细则,而在不同地区、学校、教师间存在天然差异,因而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美国教师惯于理性分析,在公共规则下修订运行教师从业规范。这样的方式易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便于运行及结果考核。 3.中美伦理规范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 中国强调教师对学生德育和热爱。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行自古就是教师最根本与最基础的任务,是教师专业性本质体现。“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了解学生天性,并承认和欣赏学生拥有发展潜质,合理运用教学规律,实施教学,教学的最好成果是学生获得最优发展,教师提高了教学能力。[7]“教书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自身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的同时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美国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崇尚对学生平等、启发。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其自主学习知识。遵循教学多样化的原则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任何探索真知的想法、行为应予以支持帮助。 (2)对学术。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具有科学的精神和良好的学术良知。教授忠诚真理,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是不断踏实苦干、钻研求索的过程,是捍卫知识尊严,不占有、剽窃他人劳动成果。这些规范细则囊括空洞的精神追求及约束自身不犯错误的警示。美国要求教师自身价值追求与理念中就对学术怀有忠诚和进取心。教师的全部精神追求应是专注学术以提升自身学识和传授给学生,教师保持对学术的忠贞和探索。 (3)对社会。 中国规范要求教师像所有其他劳动者一样天然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职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知识传承,文化延续。教师教书育人就是服务社会。教师培养社会年轻一代成为接班人的同时,还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这一方面是教师本职体现,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样过于强调社会责任造成教师对教学与学术的懈怠[8]。美国社会更关注教师对社会的公益心和对科普做出的贡献。高校教师在课堂之外的行为应是代表个人表达出对研究、学术的有益言论,这种言论能促进公众对学术自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 [2]王丽佳.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兼谈师德规范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63. [3]United Sta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fice of the White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EB/OL]. [4]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13-14.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6] on Professional Ethics[EB/OL]. [7]傅维利,朱宁波.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8]王毓.师德分层:师德建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优秀例文 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4.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5.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

师德论文参考文献书

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劳凯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李春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 泽 东 邓 小 平 江 泽 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3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王均平大学师德建设的现状及改革对策高等教育研究,1997(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根本。由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通过构建师德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等途径加以解决。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建设;师德评价;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作为生产力已经不再局限在某些新兴领域,而是更多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其基础性与先导性的特质变得更加突出。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与知识创新的双重重任,自身的道德修养直接决定了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制约着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根本,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反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爱岗敬业

这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是作为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和人民的高等教育事业。同时,应该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真正融入学生群体,走进学生生活,体会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真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在学业上大力支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以人为本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教育“以人为本”就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方针。对于教育的“以人为本”,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以学生为本”,虽然在教育管理学角度,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处于实际教学管理活动的终端,但教育的“以人为本”并不仅仅单纯确立了学生的完全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从个体出发,理解自身的感受,进而体会他人的情感与想法,通过自我认知,达到对他人的认知,进而达到对社会的认知,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教育的“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二一六年第三期人为本”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由教育的主客体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进行调整;打破统一的培养与发展模式,坚持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特色地发展,取长补短,才能找出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从而取得成功。

3.为人师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若想尽职尽责履行教师职责,成为能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必须要为人师表,做到言传身教。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坚持自身的道德底线,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要自觉遵守《教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践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要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积极工作,安于平凡,一心一意致力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

4.严谨治学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理论与实践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补充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出基本理论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学生。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师德主流都比较好,但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师德体系,少数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教师的整体师德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思想淡薄,价值观念失衡

受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逐渐放松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只重视业务工作,根本不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不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造成一些高校教师集体观念淡薄、利己主义思想滋长,个别教师常常找借口逃避集体政治学习、缺席例会、推托集体活动,这种价值观念的失衡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2.重教书轻育人,缺乏师表形象

一些高校教师身在其位,无心施教,不精心备课,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缺少创新精神,授课内容更新不及时。有的教师虽然能完成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教书的职责,但并不能达到育人的高层次境界。有的教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沟通交流极少,以“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对待育人工作,这样的工作方法很难使自身融入学生当中,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向,造成了不能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抓住要害解决问题。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缺乏师表形象。有的言行不一,不能严肃执教;有的个人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有的不严格执行考纪考风;有的与同事之间缺乏相互尊重。种种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行为都必将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

3.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行为不端

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学术责任。但是,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一些教师严重缺乏正确的科研动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造成学术功利化的后果。少数教师为了评奖、晋升职称或者申报学位点,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不踏踏实实地搞科研,而是把心思花在弄虚作假上,要么伪造篡改数据,要么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种学术功利化、不诚信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而制约人才培养机制。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外在客观原因和内在主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社会层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入,导致一些教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沉迷于金钱、物质享受。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已经使部分教师的道德与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混淆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过分满足物欲的区别。有些教师将社会不良风气带入校园,甚至带进课堂,对学生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功利主义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削弱了主流价值观中的奉献精神。

2.高校管理层面

长期以来,高校对师德建设缺乏政策导向,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导致一些高校出现了“重业务、轻道德”“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高校在引进教师后,把教学和科研当成评价教师的标准,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这种“重才轻德”的政策导向,直接导致教师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另外,高校缺少一套系统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现行的评价标准缺乏理性指标,导致在师德考核时,流于形式,未把师德作为与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同等重要的指标纳入到师德评价体系中。同时,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师德评价体系,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因此,未能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作用。

3.教师层面

少数高校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缺乏培养师德修养自觉性的问题,平时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修养培育,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仅仅将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上产生的影响,对其师德的追求被对一些物质利益的追求所替代。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学历高,自然就受人尊重、受到重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少数教师片面强调学历,强调科研,却忽视师德。部分教师在工作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道德培训,仅靠内容有限的岗前培训不能够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于心,也很难使他们职业道德外化于形。

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是一项立体的工程,需要社会、国家、政府、高校从多方面出发,多层面地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同时,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教师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还需要教师个人主动、积极地加强对自身师德修养的培育,从而实现师德与专业技能的双提高。

1.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法律规范体系,是从制度层面上使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师德建设自身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措施加以保障,比如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学术规范》等法律与规范,作为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保障。同时,要将师德建设纳入高校规划中,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及具体的师德规范,使高校的师德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2.健全师德评价体系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同时也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考评体系提供一定的支撑和参考作用。建立健全高校师德评价体系是高校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起着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衡量指标,既要体现出教师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标准,又能使教师的个人价值和利益得到实现;既可以把师德评价充分体现出来,又要与教师晋升职称、评聘岗位等利益机制相结合,使教师从主观上重视对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与完善,实现师德评价体系的实效性。

3.加强师德教育培训严格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增强培训的务实性,可以采用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师德培训交流,使师德深深植根于教师心中。加强监督师德教育的实施效果,可以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将师德实践引入到考查环节当中,使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规范教师行为和育人观念的培训和辅导,设立相应的时间段,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4.加强自身师德修养要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这不仅需要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需要职业道德的成长与提升;要将师德教育融入知识教育当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反思教学过程,激发工作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反思、体验、慎独、领悟;在个人言行方面,要尊重师德与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形成具有高度自律和道德标准的职业道德与个人品格;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追求与师德成长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宇.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4,(6):45-47.

〔2〕陆岩.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3〕裴跃进.教师品质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龙宝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人本观〔J〕.高校教育管理,2010,(5):48-53.

〔5〕赵军祥.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书育人,2010,(21):53-5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