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原子吸收光谱法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原子吸收光谱法毕业论文

药物分析(习惯上称为药品检验)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学科。它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床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等。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逐渐成为分析化学中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 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新药研究、药物代谢、手性药物分析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随着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的发展, 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分析化学迅猛发展并已经进入分析科学这一崭新的领域, 药物分析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 尤其在新药研发以及药品生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取样二、性状观测三、鉴别四、检查五、含量测定六、检验记录与报告常用的药物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法] 离子交换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毛细管色谱法 薄层色谱/扫描法 凝胶色谱法 多维色谱 [光谱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 [其它] 生物芯片技术 体内药物分析 体外分析

朋友,原子吸收主要用于测试重金属,农业、采矿、工业、环保、教学、卫生等行业都有应用建议您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分析测试百科网,分析行业的百度知道,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百度上搜下就有。

1802年,渥拉斯通(Wollastone)发现了太阳暗线1860年柯希霍夫(Kirchhoff)和本生(Bunsen)解释了太阳暗线产生的原因:由于太阳周围较冷气体中存在的某些元素原子,吸收了太阳的连续光谱而行成的.原子吸收光谱法诞生于1955年:澳大利亚人瓦尔士(Walsh),荷兰人艾柯蒙德(Alkemade)米拉兹(Milatz)分别独立发表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论文. 瓦尔士(Walsh)被全世界公认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奠基人.他提出将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常规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Hilger&Watts公司和美国PE公司分别在Uvispek和P-E13型分光光度计基础上研发了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Hilger&Watts的Uvispek被称为第一台问世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1970年美国PE公司推出了第一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HGA-70型).1969年Prugger和Torge申请了塞曼背景校正方法的专利.1976年日本Hitachi公司的第一台恒定磁场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投放市场.1983年有自吸背景校正方法的论文.同年有仪器参展1990年第一个纵向磁场,横向加热石墨炉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PE的年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推出了带富氧空气-乙炔高温火焰原子化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器.21世纪前夕,美国Thermo公司与PE公司先后将高分辨的分光系统---中阶梯光栅单色器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李.沃屋(L’vov)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GFAAS)的提出者和奠基人,又是石墨炉原理样机的发明者.马斯美恩(Massmann)是商品石墨炉原子化器样机的发明者,1968年Massmann炉问世.1970年美国PE推出第一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商品仪器ZL4100.原子吸收发展四阶段:1,1954-1959年实验室仪器装置的研发阶段2,1960-1970年商品仪器初级阶段3,1971-1990年商品仪器完善阶段4,1991-现在商品仪器及技术发展进入了高水平的平台阶段.1965年,吴廷照等组装成功了实验型原子吸收光谱仪。1970年,北京科学仪器厂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单光束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997年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推出了带富氧空气-乙炔高温火焰原子化器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发展历程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出现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 1955 年开始的。这一年澳大利 亚的瓦尔西()发表了他的着名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Hilger, arian Techtron 及 Perkin-Elmer 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 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 想。到了 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 2 电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出现1959 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 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 10-12-10-14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了一步。 近年来,塞曼效应和自吸效应扣除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在很高的的背景下亦可顺利地实现 原子吸收测定。基体改进技术的应用、平台及探针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技术(STPF)的应用,可以对许多复杂组成的试样有 效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3 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近年 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像管、二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 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 的复杂混合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原子发射光谱法毕业论文

。表征 粉末X -射线衍射( XRD )数据收集 X射线和飞利浦diffractometers利用衍射仪?辐射。 谱之前和之后焙烧(图1 )可 索引的六角晶格如预期的MCM - 41的[ 20 ] 并显示出一些收缩的结构经焙烧, 所指出的减少,晶胞参数, 的A0 (表1 ) 。氮吸附和解吸等温线 测量的煅烧样品77K下使用BELSORP 28SA和麦克ASAP的2000系统。那个 样品被加热到约200 ◦ c根据在真空 至少2小时删除任何水吸附等温前 被记录在案。的形状等温线,图所示。 2 , 也如预期的MCM - 41的一个步骤一个相对 压力约 [ 20 ] 。表面积( SBET )的计算模型的比表面积[ 21,22 ]和大于 800平方米/克的所有样品。孔径和孔体积 估计使用多利莫尔和治疗(卫生署)方法 [ 23,24 ] 。 元素分析的MCM - 41的是用 一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精工仪器,千叶,日本) 。数额 硅被确定为 % (宽/ w )和钠这是 % (瓦特/瓦特) 。数额的碳被确定为 % (瓦特/ W型)使用总碳分析仪(瑞格,美国) ,这表明 该煅烧过程中有效地消除了 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吸附 该程度的赖氨酸吸附到MCM - 41的下 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浓度, pH值,离子强度 和接触时间确定一批利用吸附 测试在25 ± 1 ◦ C和解决枯竭的分析。多芯片组件, 41个样品( 〜 40毫克)和解决方案的消旋盐酸赖氨酸 在水( 10毫升)混合装在密封的塑料 小瓶使用旋转混合器( Heto Rotamix公园)操作系统 在40转。 pH值的解决办法进行了调整之前 混合使用氢氧化钠或盐酸。经过选择 接触时间的溶液pH值是衡量和禁赛 被离心分离之前分析 上清使用总有机碳( TOC )分析仪 (岛津总有机碳- 5000A ) 。标准曲线产生 赖氨酸超过适当的浓度范围为每一套 样本和标准的解决方案是用来检查 分析仪的性能定期在分析。 确定的浓度,纠正的(小) 影响残炭的MCM - 41上的目录分析, 确定一个控制一批试运行在同一 实验条件,但没有办法赖氨酸存在于溶液中。(仅供参考)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就是把溶液性物质通过一个机器,用光谱对其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测所有的金属和少量非金属,我毕业论文就做的这个。

上中国知网,帐号dx0037密码hnjcxx

又是论文,我今天在人文学那碰到N个要教论文的了....告诉你个办法 ,你让一组人吃...死了就严重过量没死的就待定.

红光吸收光谱深度研究论文

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对光的需求无论是采用太阳光还是人工光进行植物生产,最终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完成产物的积累。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叶绿素等光合器官,在光能作用下将CO2和水转化为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理过程;与光合作用相对应的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通^植物线粒体等呼吸器官,吸收氧气和分解有机物而释放CO2与能量的生理过程,是植物把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用来形成根、茎、叶等形态建成的重要生理活动。呼吸作用包括与光合作用毫无关系的暗呼吸以及与光合作用同时进行的光呼吸2个部分。作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其平衡点也不同。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控制作物的光合速度和呼吸速度来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对平衡,达到提高目标产量或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植物的光合作用与CO2的吸收、释放关系密切,光合时吸收CO2,呼吸时排放CO2,这2种生理活动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光合器官的叶片内外的CO2交换速度也就等于光合速度减去呼吸速度。通常把该CO2交换速度也叫做净光合速度,其中的呼吸速度则是暗呼吸速度与光呼吸速度的总和。一般而言,C3植物光呼吸速度高,C4植物光呼吸速度低。因此,净光合速度为0时,光合速度等于光呼吸速度。光合速度的单位为kg/cm2・s)或mol/cm2・s)(以CO2计),表示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排放或交换量。光强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与光照的强度及其累积的时间密切相关。光照的强弱一方面影响着光合强度,同时还能改变作物形态,如开花、节间长短、茎的粗细及叶片的大与厚薄等。在某一CO2浓度和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超过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度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形成抑制作用,使叶绿素分解而导致作物的生理障碍。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的差异较大,光饱和点一般会随着环境中CO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植物生产中给予光饱和点以上的光照强度毫无意义;而另一方面,当光照强度长时间处于光补偿点之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了光合作用,有机物消耗多于积累,作物生长缓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枯死,因此对植物生长也极为不利。通常情况下,耐荫植物的光补偿点为200~1000 lx,喜阳植物的光补偿点为1000~2000 lx。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为喜光型、喜中光型、耐弱光型植物。蔬菜多数属于喜光型植物,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比较高,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作物对光照强度的相关要求是选择人工光源的最重要依据,了解不同植物的光照需求对设计人工光源、提高系统的生产性能都是极为必要的。光质对作物光合的影响光质或光谱分布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形态建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地球上的植物都是在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选择来不断适应太阳辐射,并依据种类不同而具有光选择性吸收特征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300~2000 nm,而以500 nm处能量最高。太阳辐射中,波长380nm以下的成为紫外线,380~760 nm的叫可见光,760 nm以上的是红外线也称为长波辐射或热辐射。太阳辐射总能量中,可见光或光合有效辐射占45%~50%,紫外线占1%~2%,其余为红外线。波长400~700 nm的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利用的能量区间,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700~760 nm的部分称为远红光,它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植物光合过程中,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600~680 nm),其次是蓝紫光和紫外线(300~500nm),绿光(500~600 nm)吸收的很少。紫外线波长较短的部分,能抑制作物的生长,杀死病菌孢子、波长较长的部分,可促进种子芽、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糖的含量;红外线还对植物的萌芽和生长有刺激作用,并产生热效应。不同的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表1),强光条件下蓝色光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红色光则阻碍其合成。虽然红色光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的能量源,但如果没有蓝色光配合则会造成植物形态的异常。大量的光谱实验表明,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蓝色光(400~500 nm)比(R/B比)才能保证培育出形态健全的植物,红色光过多会引起植物徒长,蓝色光过多会抑制植物生长。适当的红色光(600~700 nm)/远红色光(700~800 nm)比(R/FR比)能够调节植物的形态形成,大的R/FR比能够缩短茎节间距而起到矮化植物的效果,相反小的R/FR比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所有这些特征都是植物工厂选择人工光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光源,如LED、LD以及冷阴极管等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光源需要通过不同光谱的单色光组合构成作物最适直的光质配比,以保障高效生产和节能的需求。光周期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与日长(或光期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称其为植物的光周性。光周性与光照时数密切相关,光照时数是指作物被光照射的时间。不同的作物,完成光周期需要一定的光照时数才能开花结实。长日照作物,如白菜、芜青、芭英菜等,在其生育的某一阶段需要12~14 h以上的光照时数;短日照作物,如洋葱、大豆等,需要12~14h一下的光照时数;中日照作物,如黄瓜、番茄、辣椒等,在较长或较短的光照时数下,都能开花结实。

原子荧光测汞毕业论文

样品荧光值为零吗?一点荧光值也没有?朋友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分析测试百科网这块做得不错,气相、液相、质谱、光谱、药物分析、化学分析、食品分析。这方面的专家比较多,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网址百度搜下就有。

现在原子荧光作As,Hg,Se的前处理我建议你们可以试一下50%溶解样品再沸水浴2小时的方法。有一些行业也有7,8年的实践经验了一般砷在原子荧光上是比较好做的 你把仪器条件给我 我帮你看看。

1、你测汞是按照哪个标准做的?我是按照GB/T 中第一法做的。消化应该是使用聚四氟乙烯高压消解罐(300-400元一个),加硝酸5mL混匀放置过夜,第二天加7mL30%过氧化氢盖上盖放普通干燥箱120摄氏度消化2-3h,效果不好可消化至4小时。空白会这么高,有可能是使用的试剂含汞,造成干扰。你使用的试剂都是优级纯不?用水都是用一级水麽?按照你以上的消化方法,我想可能是你消化不完全造成的荧光值偏高吧。2、我的无机砷也做不好。你用来测无机砷的标液是怎么配的?相关系数达到几个9?3、做总砷的时候,不加抗坏血酸我值得也可以,因为有一次我做实验的时候,抗坏血酸过期了,我就没加到标液去,后面得到的曲线也很好啊,都是还原剂嘛。

1、流量的选择:一般调定在,但用户可在1—内改变。对仪器来说,流量减小,能提高响应峰值,提高灵敏度,否则相反。

2、在测量过程中,保持常规钮在保持状态时,测完一个样品,均要按复零钮使表头显示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测量。

3、校正次数:原则上每做一次校正一次,但若环境温度变化不大(5℃以内)可省略直接参照上一次的校正曲线便可。

4、汞标准液的加入:仪器校正时,只配制一种汞标准液()以下简称标样。

其它浓度的汞标准液是通过改变标样在翻泡瓶内的加入量来实现,如要得到3ng/ml的汞标准液,只要在翻泡瓶内加入的标样(含30ng汞),瓶内再加8ml蒸馏水,2ml氯化亚锡,则最终瓶内汞浓度约为30ng8ml+2ml=3ng/ml。

5、干燥剂: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不用干燥剂,使用干燥剂会使测量产生误差,在做空白液出现干扰水峰时,再加入少量干燥剂。

6、高浓度样品:对超过10ng/ml浓度的样品应作稀释,尽量使所测浓度在0—5ng/ml的范围内。

7、做低浓度标准曲线。如—时,显示数值通过显示调节钮,同样调节在020—100数值范围内。

8、样品的预处理:参照有关的分析操作规程。

9、玻璃器皿的处理、参照有关的分析操作规程。

扩展资料

原理

在测定过程中先用还原剂二氯化锡或硼氢化钾(钠)将汞离子还原为元素态汞,用载气将汞蒸气带入原子化器中,测量汞蒸气产生的原子荧光强度,按校正曲线确定汞的含量。测定汞的检出限可达pg/mL数量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子荧光测汞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汞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ci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版1981年创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源期刊、清华大学同方数据库源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为中国自然科学物理类、化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被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被美国医学在线(MEDLINE)收录,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不是Sci收录期刊。但是其英文版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09年被SCI收录,影响因子,中科院 4 区期刊。研究方向:发射光谱 拉曼光谱 各种光谱;审稿时间约1个月;接收率约75%。比较看重国家基金,没有自然科学基金等大基金,就别投了。如果为了毕业用SCI,可以尝试投下,如果有基金,比较好中,录用比较快,不过刊出时间较长,半年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是sci。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版1981年创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源期刊、清华大学同方数据库源期刊。

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收录,为中国自然科学物理类、化学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被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被美国医学在线(MEDLINE)收录,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不是Sci收录期刊。

扩展资料:

发射光谱学:

发射光谱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的光谱: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和连续光谱。线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原子,带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连续光谱则主要产生于白炽的固体或气体放电。

现代观测到的原子发射的光谱线已有百万条了。每种原子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犹如人的指纹一样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光谱学的理论,每种原子都有其自身的一系列分立的能态,每一能态都有一定的能量。以氢原子为例,能量的大小可表示为。

式中n取从1到∞的正整数,称为主量子数,从经典的观点来说,n是描写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的大小的。每一个n值也就决定了一个能级。RH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h为普朗克常数。公式中的负号是因为习惯上把相应于n=∞的能量定为最高值并令它等于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谱学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 问题描述: 化学中常听说sci论文,请问SCI论文是怎么回事~包括哪些~~谢谢啊 解析: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一种多学科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主办 ,1 961年创刊 ,以布拉德福 (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 (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 ,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 ,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 ,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 ,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 ,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所谓引文 (Citation),就是被引用的文献 ,即原始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 (Reference);引文索引 (Citation Index),就是以引文著者的姓名为标目 ,用来检索该著者被别人引用的文献的数量和内容的一套索引。引文索引为 SCI所独创。 SCI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大量的引文进行统计,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 影响因子较高的化学类刊物1 SURF SCI REP 2 CHEM REV 3 NAT MATER 4 ACCOUNTS CHEM RES 5 ANNU REV PHYS CHEM 6 CHEM SOC REV 7 ADV CATAL 8 ANGEW CHEM INT EDIT 9 ALDRICHIM ACTA 10 NANO LETT 11 MED RES REV 12 CATAL REV 13 NAT PROD REP 14 PROG INORG CHEM 15 J AM CHEM SOC 16 SEP PURIF METHOD 17 COORDIN CHEM REV 18 PROG SOLID STATE CH 19 ADV FUNCT MATER 20 ADV ORGANOMET CHEM 21 ANAL CHEM 22 TOP CURR CHEM 23 CURR OPIN COLLOID IN 24 INT REV PHYS CHEM 25 J MED CHEM 26 LAB CHIP 27 J PHYS CHEM REF DATA 28 CHEM-EUR J 29 ADV SYNTH CATAL 30 CATTECH 31 CURR MED CHEM 32 J COMB CHEM 33 ORG LETT 34 CHEM MATER 35 REV COMP CH 36 J CATAL 37 APPL CATAL B-ENVIRON 38 ADV COLLOID INTERFAC 39 CHEM COMMUN 40 J ANAL ATOM SPECTROM SCI收录中国化学类相关期刊影响因子 NEW CARBON MATER 新型炭材料(中) ACTA PHARMACOL SINICA 中国药理学报(英) SCI CHINA SER D 中国科学D辑(英) ACTA CHIM SINICA 化学学报(中) SCI CHINA SER B 中国科学B辑(英) CHINESE J CHEM 中国化学(英) CHEM J CHINESE U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 CHINESE J ORG CHEM 有机化学 (中) CHINESE J STRUC CHEM 结构化学(中) CHINESE J CATAL 催化学报(中) CHINESE SCI BULL 科学通报 (英) CHINESE J INORG CHEM 无机化学学报(中) PROG CHEM 化学进展(中) CHEM RES CHINESE U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J RARE EARTH 中国稀土学报(英) PROG NAT SCI 自然科学进展(英) CHINESE J CHEM PHYS 化学物理学报(中) SCI CHINA SER C 中国科学 C辑(英) RARE METAL MAT E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 ACTA POLYM SIN 高分子学报(中) CHINESE J ANAL CHEM 分析化学(中) ACTA PHYS-CHIM SIN 物理化学学报(中) J WUHAN UNIV TECHNOL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 CHINESE J POLYM SCI 高分子科学(英) ACTA BIOCH BIOPH SI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 SPECTROSC SPECT ANA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 RARE METALS 稀有金属(英) CHINESE J CHEM ENG 中国化学工程(英) J UNIV SCI TECHNOL B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 CHINESE CHEM LETT 中国化学快报(英) T NONFERR METAL SOC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 ACTA METALL SIN 中国金属学报(中) J ENVIRON SCI-CHINA 环境科学学报(英) J MATER SCI TECHNOL 材料科学技术(英) J IRON STEEL RES INT 钢铁研究学报(英) J INORG MATER 无机材料学报(中) PROG BIOCHEM BIOPHYS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 J CENT SOUTH UNIV T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