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论文:一、世界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点1、推广主体的多元化以日本和荷兰为代表的国家采用政府专职部门主导推广的工作方式。由政府农业部门着手建设农业推广体系,根据明确的上下级来分工,体系建设已经较为完善。农业科研单位帮助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以韩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的科研单位来主导推广的工作方式,将推广的工作职责赋予科研单位,有利于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省去了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时间,更加简便。2、推广形式多样化第一,推广员主导的方式。将推广工作具体到基层的推广员身上。农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推广机构反应推广员的工作情况好坏,农民的意见对于推广员的工作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推广员在工作时不会有丝毫懈怠。第二,农民参与式。将农民主动吸引进入到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来,推广人员和农民共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将农业技术较好地传递到农民手中,保证了推广工作的效率。第三,培训结合访问。先由推广人员向专家学习先进的科技,再由推广员向农民服务,这一方式已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二、建设离石区农业技术推体系的建议离石区为了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从现实效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推广体系呈现出“一元化”,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农业推广需要。我们必须要结合离石区的现实情况,将“多元化”概念灌输到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中去。1.将农业科研单位确立为主体农业科研单位中有着众多的科研人才和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有着软件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充分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经验进行实践探索。首先,农业科研单位是创新的开端,离石区要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大量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单位,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广泛的讲座和宣传,必然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农业科研单位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根据调查显示,离石区的农业推广体系在政府主导下,由农业科研单位积极负责具体工作,并号召农业企业和农业组织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为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建设筹措多方力量。离石区政府应该从制度上给予农业推广机构相应的保障,并供应充足的资金供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农业科研单位积极深入到农民家中和田间为农民朋友热心讲解新兴农业科技,并全程指导农业科技具体生产。寻求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大型农目并积极引入,以大型项目的实践带动农业科技在本地快速贯彻。2.重视农业组织的作用农业组织广义上包括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以及经济组织等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是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朋友们关系最亲近的组织,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用。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组织资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将变得更加容易。目前,这些组织并没有统一工作的协调结构,它们的工作更多地显示出各自为战的特点,因而容易出现片面性和随意性的缺陷,其工作效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离石区政府应该充分扶植农业组织发展,鼓励农业组织与农业科研单位强强联合,为科研单位的技术推广做好辅助工作。具体来说,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秩序,督促其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讲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推广上。其次,提供相关的法律保护,确立农业组织工作的合法性,尽快出台保障农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的章程。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及时转变,以农业科研单位为工作主导,结合农业组织的辅助作用,保障现代化农业生产更快在离石区开展起来,为离石区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贡献坚实的力量。作者:任文斌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畜牧兽医局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农业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农业推广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也进一步遏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推出全新的农业推广体系以此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则成为当前社会的关注 热点 。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1推广体系的现状 农业推广体系是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大力扶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体现所在。尤其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格外加强了对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并建成了以 种植 、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化为主推广网络,并形成由上而下的垂直农业推广体系。可以说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经有40多万个村子建立了服务组织,并有10多万个村子组建了专业技术协会与科技示范户。 2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如若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则如下几点: 内外部组织管理与任务目标不相符 我们都知道农业推广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现代的农业技术能够尽快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不断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然而现今我国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内外部组织管理上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无法实现实际任务目标且与实际任务目标不相一致,而这也就造成了农业推广体系难以切实落实,且推广体系与推广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状况。 市场导向性差且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处于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行政倾向较强,且受到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固有观念的制约,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正是因此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市场导向性差且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致使真正能够实现的农业创新成果转换率极低,远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 农业推广人员与农业推广体系不匹配 现如今许多农业推广人员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与农业推广体系的实际要求相匹配。而农业推广体系内部又缺乏对农业推广人员的严格选拔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农业推广体系无法良好的运转。尤其是部分推广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且不熟悉当前的农业市场,因此也无法完成农业推广体系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3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我国在农业推广体系上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良好运转,因此,不断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去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则尤为重要。 明确创新目标,把握发展方向 只有明确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目标,切实把握发展方向,才能够促使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更好的向前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壮大农业推广队伍,并且对各级农业机构进行巩固,尤其是可以在农业推广中采用多元化的服务手段与服务组织,建立新型的国有、民办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俨然已经成为当今进行农业推广的重要主体,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就必须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农业推广体系。第一,要强化社会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第二,要改进农业推广方式与农业推广机制,不断拓宽农业推广部门的职能范围,缩短科研成果的推广路径,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第三,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切实将农业推广工作落实到市场的实际需求之上,并且增加对农业推广的资金投入,在经费上提供充分保障。 提高个人素质 进一步强化农业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 教育 ,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农业推广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与实际生产进行紧密的结合,与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提高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形成自己对市场的实际驾驭能力。 4结语 通过对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清楚地认识到,农业推广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不断的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使其满足我国农村的发展需求,满足我国农民对科技的发展需求尤为重要,值得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并对其加强建设。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二:《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前言 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在实际中,虽然已经推广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实现农村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且就农业推广体系来说,其快速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农村提高经济收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2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也就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所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 在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体系来说,由于采用的是条块共同管理与专业行政区划层设置。因此在进行条块分割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对接,这样也就造成了本位主义严重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科学研究与教育推广上自成一体等弊端。也正因为这些因素使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力量严重不足,虽然队伍庞大,但是却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中,受到经济体制影响比较严重,且在运行技术上也以从上至下为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成为了考核农业推广机构重要指标之一。且在人事的管理上也是以资历排列为主。在分配的形式上却实行平均主义,评价的体制上也与服务对象相背离,这样也就造成了服务对象不能及时参与到推广评价中去。而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推广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得不到保证,这样也就使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效果不高[1]。 推广经费存在问题 通过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中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占据农业总产值的左右,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技术推广经费则占据在左右,而我国却只有左右。也正是因为资金不足,造成了部分农业设施过于老旧。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一些推广机构将有偿服务技术排在首位,却并没有考虑到是否对服务对象有利。 推广人员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问题,且在人员的整体素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造成了专业知识无法及时普及,且并不能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其次由于在福利待遇上普遍不高,因此也就出现了留不住人才的现象,这样也就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3提高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 措施 完善管理体制 只有最大限度地完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在实际中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落实 岗位职责 ,同时还要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员。也就是说要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方向转变,以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招聘的要求。同时还要将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调入到领导岗位,以专业能力强来带动专业能力不足的人员。其次还要做岗位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在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外,要与绩效联系在一起,激发人员的积极性[2]。 扩大资金的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不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在法律上可以逐渐增加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费用,并完善间接的融资体制,大力鼓励私人的投资,设立出专门的技术推广部门,加大对推广部门的投资。或是可以设置专门的推广基金,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构建出完整的资金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最后,要辩证地看待技术推广与经营收入之间的关系,设置出相关的担保资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 进行农业推广的关键就是要增大推广团队的建设,为了保证推广体制的健全,就必须要加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在实际中完善考评制度与规范考试制度。选择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农业推广团队中去。同时还要提高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3]。 及时进行技术培训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且 文化 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就要不断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此来让农民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明确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在实际培训中,可以组织农民参加电视讲座或是对农民进行科学宣传,以此来增强农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 增强农业市场的建设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市场来说,在市场管理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技术开发跟不上农业形式的发展或是有人利用法律漏洞来获取非法利益等。因此必须要严格规范农业市场,建立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农业市场,促进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政府方面要加强扶持力度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来说,大多属于村级,这样在覆盖的区域上与组织的数量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想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要求政府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4结语 由上述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却可以通过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必须要做好推广体系的创新工作,以此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篇三:《浅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为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面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需求,也暴露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适应新形势的情况和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以及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一是机构队伍不稳。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农技人员交替频繁,往往是兼职其他工作,从事农技推广的时间不多,真正到一线开展农技推广的人员少之又少。出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二是工作条件较差。除基本待遇外得不到保障外,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尤其缺乏现代化信息设备,无法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无法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不能障碍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三是专业素质不高。从总体上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少,但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近年来乡镇公务员招考工作不限制专业,分到农技推广站的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而且由于经费紧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其知识越发陈旧老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 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影响推广效果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少,但这些成果多不适宜推广应用。当前通常采用“论证立项→研究与应用活动→验收鉴定→自下而上层层报奖”运作机制来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这种机制带来种种弊端:自下而上层层报奖,无形中增加了成果的数量,造成成果数量较多的假象;挤小现有成果进一步推广转化的空间。科技成果必须最终得到生产的检验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民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根本取向,对技术要求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增加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现行科技成果以及推广机制偏重于单一技术,对配套集成技术,以及对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重视不够;对节本增效、农产品安全及产后加工等技术的应用服务能力较弱,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错位。加之市场、技术等信息不畅,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效果。 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导致推广难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从宏观上分析,对各式各类农业技术成果的需求巨大、迫切,但从各地推广实践微观看,真正具有采纳应用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需求”并不高。一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无形技术 方法 类成果的推广应用,要求采用者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而现阶段实际是仅有少量科技带头户具备这种能力,多数农民尚不具备。二是创新技术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比效效益较低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多重压力下,多数农民由于资金薄弱,仅能采用一些效益显著、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而对一些见效慢或投资大的高新技术,仅有采纳的欲望,但缺乏购买使用能力。 农业生产分散使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增加 我国农业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型小农经济,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进入城镇从业的农户大多数仍倾向于保留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土地流转出去的比例很低。对于土地种植种类、耕作方式等方面,每个农户都有其充分的自主权。这种由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形成的小规模农业经营问题,不仅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和规模效益的形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和转化的成本,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业生产高度分散,农户各自为政,加之村委会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推广更是缺乏有效的 渠道 。 2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发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具有不可替代的公益性职能,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 经验 。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政府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三定”工作,逐步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吸引人才,稳定队伍,增强为农村科技服务的能力,保障各级推广机构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 保障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为政府和广大农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各级政府应依法保障公益性推广工作的基本经费。一是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办工经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集中可能的财力、物力,加强推广体系的硬、软件建设;二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并制度化地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份额,加大对一些公益性的推广工作的实施规模和支持强度;三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对农业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产业化经营和信息服务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首先要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评审制度。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农业动物、植物新品种纳入专利范围,鼓励研究单位研制生产更多实用的科技产品,解决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局面。对一些研究与开发示范相结合的科技项目和以开发性为主的科技项目,在鉴定评奖过程中可考虑将创新技术和经济效益分离开来,或加大创新部分权重,降低已获效益权重,增加成果的实用性,促使产生更多的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其次要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一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二是要广泛采取市场化激励手段,创新推广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农民技术培训要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结束语 我们要发展多样化的推广方式与全方位的服务领域,完善农业技术市场,让农民逐渐成为推广活动的主体;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用国际惯例改革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等,从法律上!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全方位地改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中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107-111. [2] 范伟杰,张华.新形势下中国农业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1):2-3. 猜你喜欢: 1. 农业推广成功案例 2. 农业发展论文范文 3.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4.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毕业论文 5. 养殖技术与推广论文范文 6. 农业科技创新专科毕业生论文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浅析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 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 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 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 各显所能、 优势互补, 多层次、 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 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关键词:设施农业 技术推广 现状 一、绪言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 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 代农业的“火车头” ,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 长的“增长极” 。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 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 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 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 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 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 建议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二、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 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 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 世纪 50 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原 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60 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 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城市郊区出现。70 年代, 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 温室很快得到推广, 对保温、 保墒、 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 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 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 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 年 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 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 2000 年,我国以蔬菜 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 210 万亩, 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 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 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 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部分研究成 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 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 养殖等领域。 三、某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某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 2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目前从事设施 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人发展设施农业。而 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等难度较大的问题,导 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某地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不快,技 术研究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设施农 业主要涉及花卉、苗木、蔬菜、芦笋、食用菌、养殖等方面,种养技 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 特别是规模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 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研究很早,目前 第五代日光温室已大量应用生产,而某地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 合本地情况成熟完善的设施类型。 生产队伍素质不高。目前市镇(街道)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 生产队伍素质不高。 普遍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学习能力不强、靠吃老 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 某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 老化, 部分镇 (街道) “劳 出现 力荒”“老龄化农业” 、 。 相关政策不配套。 相关政策不配套。某地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 不高,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人、 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 667 时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 万元以上,普通农户想要投人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 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 3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人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某地 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四、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某地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发展设施农业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开 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 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 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 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 20 个示范户。在生 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 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 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明确各方的责任、 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 实意义。 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 技术采用、 4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 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 源、 也是信息宿, 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 是及时、 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 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 的盲目性, 降低风险。 农技推广部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 结合自身优势,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带头领办一批 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的专 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动机制,以 合同形式把企业、基地和农户连在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龙头 企业建立,使农产品有了销路,企业也有了原料基地,各自发挥其比 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 产经营体系。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 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 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 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 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 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 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 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 5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 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 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 和密切配合。 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 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 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 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 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 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 各显所能、 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 《农业推广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 张英,徐建华,李万良. 《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展 望出版社,2008,4. [3] 邱仲华.《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2. [4] 科学技术部开发中心.《设施农业在中国》.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6,10. 6
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80%。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实行,水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灌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阐明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50%~60%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30×106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70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20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1974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2×104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70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80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80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纪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20 世纪70 年代末的4 887 万hm2 发展到2007年的5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1996~2006 年10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 亿元,对363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 提高到, 灌溉水利用率由提高到;亩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节水能力125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363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5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楼豫红.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长云. 中国节水农业: 现状与发展方法[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10( 10): 19- 23.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节流、治污、开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想法,并具体介绍了水价调节、节水宣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举措。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水价;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损失,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国人民的节水意识逐渐加强,工企业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规范,农业上节水灌溉的推行与落实,一些先进的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批污水处理企业的兴起,这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水权管理的不规范 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城市水务管理交叉严重,有时在城建、水利部门间存在真空,甚至有时带来执法中的抵触情绪。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地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现有的水体。全民节水的教育仅存在纸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单位无证过量开采地下水。部分企业为躲避政府管理而迁到偏远地区,污水在当地随意排放,对当地的水体、水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节水器具的推广受阻,开发能力弱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先进的节水工具面向市场,但由于成本高昂,只有个别企业愿意购买。还有无论是农业灌溉的喷头还是城市的洗浴喷头质量都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低廉的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节流、治污、开源三效并举 节流 推行新型农业灌溉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先进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同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规划种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间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匀灌溉而浪费大量水资源。 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土渠输水进行改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约占到输水量的50%—70%。渠道防渗技术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渗漏量,将输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国大约只有20%左右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 工业节水 据调查城市工业用水的70%以上将转化为污水,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也大力推行节水,主要是因为不堪承受污水处理的高额负担。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根据分析指导,2010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每立方,污水处理约为10元每立方米,而工业节水费用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节水的资金投入不但为持续发展所需,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水价调节 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我国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 节水管理与宣传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分水协调、水价听证会等水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广泛调动用水居民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用水和调水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公众节水技能,鼓励公众创新节水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关部门协调第一时间进行推广应用。 政府、学校、工厂等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水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的重要性。 治污 2009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占排放总量的。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居不下,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 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政府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农村的凿井制度,合理规划村井布局,既要保证每户都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又要达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开源 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占到全球水资源总量的97%,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供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将海水降级利用,即降低它的处理标准,供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 海水冲厕、海水工业冷却、海水洗车等等对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对海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利用。全国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于冲厕,利用海水冲厕可以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许多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地下水,洗车行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全国约80%的洗车用水都是开采的地下水,由于成本低廉导致他们大量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洗车对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水资源危机。建设集雨工程,大力发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库、塘坎、雨水拦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资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为例,将建筑顶部设计成凹漏斗状,在凹处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雨水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在池中静置,其颗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经设在池中部的过滤器再次过滤后由水泵送至用户变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院落绿化用水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得潜,梅素琴.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浅谈城市节水技术与管理.节水灌溉,[J]2003(3) [3]汪恕诚.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国水利,2003(11) [4]张静,王本德,周惠成.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32-36 作者简介 刘文康(1993-),男,汉族,河南鹤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孟翔(1992-),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 潘琛(1993-),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011级本科毕业生。看了"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2. 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 关于节约用水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论文 5. 农业建设发展学年论文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信息因素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又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存在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发布与接收诸环节中的各种障碍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障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信息形式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也同样取决于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不仅知识的内容决定其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也决定着它是否构成信息[3]。虽然科技成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集合体,但是由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些时间和空间,在对其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处理之前,其本身的形式并不一定适合进行传播与运用。所以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形式就成为影响其最终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从而造成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始终处于“阳春白雪”、深锁春闺的状态,没有以适合农业生产者特点的朴素简洁的形式与他们见面。2.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障碍。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推广组织等。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这又使得用户入网费用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经费规模、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即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而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所占比重小;而据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钱永忠,2000)。因此,目前的情况不符合农业科技推广的规律,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深入到千家万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3.信息供体与信息受体的行为动力障碍。信息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共同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进行产业化的前提。信息供体的行为动力当然地来源于市场诱因,但是又不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研究表明,越接近于科技成果形成的源头,科技成果的转化越依赖于非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接近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端,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度越大。同时,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公共物品的性质,免费搭乘“信息快车”,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作为回应,信息供给者常常被迫提高信息产品的价格或信息使用的门槛。这就使科技成果供应陷入了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是要通过政府行为,提供完善的政策法规或一定的经济补贴来支持信息供体,鼓励其开展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当然,现实中也有少部分信息供应商,如一些刊物、报纸、信息咨询中心等通过有效的市场运营获得了成功,但网络信息供应商目前的经营状况还不甚理想。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的困难,也使得技术供给者市场活跃程度较低。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原因来自于农业科技带来的产品创新或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其本质是带来农业生产机会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收益的提高,因而带来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我国农业生产者经常处在被市场挤压的境地,生产效益不高,单位产品的利润有限,加之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缺乏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中国农民更是深受“平安是福”、“小富即安”思想的浸淫,不愿意冒险行事,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接受风险不明的农业科技信息。而等他们看到别人使用某项科技信息获利并开始模仿时,其技术收益又因使用者的增加而往往比预期的要低。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者接受农业科技信息积极性的因素。4.信息的信度与效度问题。信度是反映事物稳定性、可靠性的指标。信度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信息路径的噪音太大,那么,科技成果信息的传播过程反而可能成为增加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的效度即信息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农业生产环境的开放性,因此几乎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农业科学技术。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结合一定的生产条件进行适度的改造。而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方法和改造程度直接影响着它的效度。农业科技成果的立意是否以解决特定问题为导向是决定其信度与效度的关键因素。问题导向在决定科技成果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科技成果的信息形式,即它充分考虑了接受者的特点。比如说,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要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就必须使农业科学技术与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本地化。5.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信息不对称最经常地表现为“不懂”技术的使用者(包括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商、科技推广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和“不懂”市场的技术持有者之间的沟通困难。进行信息充分沟通的一个前提,是对话双方能够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把事情“说清楚”。可是事实上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封建社会婚姻中常见的那样一种现象倒是时有耳闻——技术持有者出于对技术保密的心理以及法律、政策所允许的某些保护性措施,使得技术成果的信息发布不完全,就像一位护雏心切的家长,对自己的女儿娇宠过度,不让她抛头露面,同时又不论其长相如何,在自己看来总是貌美如花,因此希望她能找到一个上好的婆家;而对投资者而言,由于对技术了解程度有限,但出于保护自己投资利益及规避风险的本能,总想更多地获得有关的技术信息,可是科技成果这一待嫁的新娘却总是披着红色的盖头,在她与自己正式成婚之前,无论如何难睹芳容。于是,双方在成为亲家之前,总要先互为敌人,都想摸清对手的情况,而又往往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最后是“不打不成交”或者以告吹了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经常出现技术持有者对技术效果的高估,而投资者迟迟不予投资的现象。如果信用制度完善的话,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但恰恰是由于不规范行为的泛滥,政府评奖制度以及中立性的技术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往往仍不足以为投资者采信,所以,科技成果使用者对一项科技成果的接受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成果持有者的声望,投资者的眼光、胆魄和运气。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加之制度的失范,造成了以上的尴尬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然不能是让科技成果使用者成为技术专家或者使科研人员成为项目经理人。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确保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中立和专业化,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6.信息的梯度转移问题。信息的梯度转移规律是指信息总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方向循序进行传递的。由于知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在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甚至在接受者群体之间都存在着“知识差”[4],由此也就难以避免形成“信息差”。这一差距的大小直接决定信息传递的速度、方向、范围和效果。“信息差”的大小决定了信息转移的梯度。梯度是指某物质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的现象。实物的能量是沿着梯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水向落差最大的方向倾泻,电向电位差最大的方向流动,热量向温差最大的方向传导,等等。然而,科技信息的传播扩散却与之相反。由于它是一种知识商品,如果接受的一方没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和经济基础,就很难接受、消化它。所以,科技成果是沿着应用梯度最小的方向转移的。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与科技成果梯度纵向转移(由科技发达地区转向科技不发达地区,这是地域上的纵向转移;由发达地区的衰落型科技转移到落后地区变为先进型科技,这是时间上的纵向转移)规律,提醒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平民化”和相关科技知识的“普及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做好草稿-------准备发稿-----等待审核-----审核下来-----失败成功------失败则退稿费成功则不退,大概就这样
农业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一 我国发展农业科技的战略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过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面对目前的国内外形势,急切需要新的突破。 关键词:农业科技;战略 一、发展农业科技的十项战略 (一)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 这就是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又充分考虑农业科技地域性、周期性、公益性的特点。一是优化专业结构,使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的科技力量配置科学合理,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产前、产后的科技力量;二是优化布局,逐步改变农业科研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格局,建立以生态类型区为基础的新型科研组织体系;三是扩大开放,更多的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引进资金和先进的设备、设施。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的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 (三)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针对农业产业化对技术的需求,筛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适当引进进行组装配套,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大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的科技进步,积极引导东部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出效益。 (四)切实提高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一是突出应用研究,努力解决严重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难题;二是抓好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特别要抓好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机理、杂交优势机理和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工作;三是要加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五)建立一个宏大、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国的人口多,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还很低,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拥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体系。 (六)加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由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科技管理和科技企业等部分组成。针对农业科技多头管理、重复和分散的现状,建立协调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对农业科技机构进行分类重组,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机构。 (七)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通过信息体系的完善,使科研单位更迅速方便地了解农业生产实践对科技的需要,使生产经营单位更容易地了解和得到农业技术信息,促进科研面向生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八)抓紧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尽快制定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 (九)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和农科教结合的突破口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实现农业区域布局合理化的要求,在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十)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 二、突出科教改革 (一)战略重点和布局 在科技项目发展上,不断总结成就,寻找差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重要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攻关。近期重点:农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新阶段对科技的需求,在原有增产类技术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有关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对技术的需求。中远期战略重点:1、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2、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3、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灌溉农业、节水农业、雨养农业和旱地农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的配套技术研究。4、关注食物安全、国人营养和健康。5、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综合生产力。6、改进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尤其要重视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7、关注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的研制和生产,使我国农业紧跟世界高科技先进水平。此外,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等也都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方向。8、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的实际,利用信息社会即将到来的有利时机,把农业生产中的“软件”部分,特别是管理水平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二)在科技的使用上进行革命性变革,重视发挥科技的综合作用,借助综合国力,深层次地改变农业生产的重大机制问题 1、由传统的粮食开发机制转向大食物开发机制。由于我国食物资源的丰富多样和人口众多,通过科技的作用,使尚未被用作人类食物的资源成为人的食品以及创造出新的食品种类,其革命性变革的巨大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2、由传统的种植业二元结构机制转向三元结构机制。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转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的结构。这是挖掘饲料潜力,增加我国优质饲料的重要途径。 3、由传统的耕地资源开发机制转向整个国土资源开发机制。我国广大的丘陵山区、草地、海陆水面和滩涂都可发展各具特点的农业产业,特别是通过高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开发出人类未曾有过的农业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4、由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机制转向多次增值的现代化农产品制造业机制。使农产品在农村多层次地利用,形成巨型的现代化产业。 (作者单位:鸡西市园林管理处)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篇二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就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农村教育质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科技结构,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研体制 作者简介:周志太(1956-),男,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2-0037-04 一、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差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据资料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已连续7年没有农业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农业每年也只有1至2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在国内日趋不足,其原因如下: (一)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目前的农业投资强度不到,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平均投资强度,而比起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4%,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更显得微乎其微。 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其它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一是企业和农户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外资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足。 (二)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科技以人为本。但是,由于农业科研环境差、待遇低,使得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许多涉农高校的教学方式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创新教育,教学内容“过期”;缺乏与国外著名涉农高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三)农业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这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其中有4点表现较为严重: “重物轻人”,重成果而轻发现、培养、稳定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农业科研机构缺乏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测评机制,从而很难把握每个科技人员的真实水平,经常出现一些有能力、创新意识强的优秀科技人才被埋没的情况。 农业科研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导致科研力量分散,科研项目重复,经费严重浪费,难以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究其原因:一是科研与实际相脱节,科研机构与推广部门、生产部门相脱离。我国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只停留在实验室,依靠理论进行研究,而与市场和实际缺乏联系,信息闭塞,常常造成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要,使得科研成果使用价值有限。二是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因素而使得某些缺乏可行性的科研项目“过关”,这使一些科研成果成为“次品”。三是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推广能力低。 此外,我国农民的科技需求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投资不足。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中“文盲”和“半文盲”的农民还不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年农民进城打工,老农民种地,而老农民中,文盲、半文盲比重大。因此,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有限,这就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 二、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一)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意义的认识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促使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制定长期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当前,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如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破坏愈演愈烈等。只有靠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基本问题,使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的重要依托。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重大飞跃,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些都需要农业科技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而农产品要想具有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质量,这只能依靠农业科技创新。 (二)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由于农业科技具有长期性、公共性和外部性,需要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支出。 充分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落后产业――农业的财政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 大力调整农业投资结构。适当减少一些具有竞争性的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如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的一些生产性投入,相应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 尽快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的不利局面,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争取到2015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年把科技投资强度提高到2%的水平,以提高农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科技对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 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使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始终保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并可以用相关的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三)构建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支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所需资金多,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多、更广的投资途径。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倾斜、政府奖励等政策,调动企业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得到利率低、额度充足的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研究成果丰硕的企业,可得到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的企业可凭借其科技成果,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待遇。凡是“效益优、力量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得到政府的相关扶持。 尽快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向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从而筹集农业科技资金。 重视引进外资和人才,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与国外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共同研究与开发,解决科研资金和人才不足的问题。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股份制或利用信贷资金等形式和方式,兴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自我发展之路。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竞争实际是人才竞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依靠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来推动,这就需要加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途径有: (一)加强农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应尽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 提高农业科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互派学者、合作研究、举办双边研讨、联建实验室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所、大学、公司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创新人才。(1)密切关注农业科技的最新走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农业专家、农业教授和学生的互动,把握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内容、课程和学科。大量引进反映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书籍报刊,建立有关知识的电子阅览室,给师生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平台。(2)加强高校与农业科技创新企业之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西北农大与企业以股份制形式于1994年4月成立的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学院通过建立稳固的校外产学研综合生产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实岗实练,查漏补缺,按缺补学,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 (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者和终端主体,是农业科技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针对农村教育严重落后的状况,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从而逐渐提高农村教师质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通过发展网络、电视广播讲座,创办农村科技知识学习培训基地,建立农村科技咨询服务站等形式,加大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密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根据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外出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普通从业者与经营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单独指导、课堂传授与实地讲解、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结合起来。 重点选拔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民到大学深造,让他们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实现“一小批”科技能人带动“一大批”农民的效果。 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不仅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还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效益。 (一)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 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农研管理体制创新。全国一盘棋,按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人才培养与使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并、转、建、撤”的整合、改革、改造和改建,解决国有科技力量分散、课题重复、农业科技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步建立以重点农研机构和涉农大学为主体、科技力量集中、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合作、与生产者联系紧密、社会各界参与、共同发展、效益优化的农业科技体系。 不断满足科技人员的课题经费要求,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心情舒畅地搞科研。 建立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高额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效率低、考评不合格的科研人员给予惩处,如降低待遇、调离或解聘等。 鼓励农业科技人才走出去,到田间地头去创新、创业。这样,他们才能选准课题,抓住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鼓励科技参股,鼓励以科技项目、科技专利为主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让农业科学家先富起来。 (二)加快农业科技结构调整,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业科技产品 以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开发良种扩繁技术,建立完善良种检测标准和技术体系,推动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符合市场需要、丰富多样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良种。 以农产品加工技术为重点,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把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增长点,通过星火计划、 中小企业科技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工作,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综合利用,多层次转化增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为重点,提高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及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完成。 努力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快培养农业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先进农业科研设施,保证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并使之有机结合,产生合力。 建立广泛有效的信息网络渠道,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了解对农业科技的最新需求。随“需”应变,使科研始终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适销对路”。 加强项目的评审,保证项目评审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优先选拔成熟、可行性强、紧密联系现实的科研项目立项,保证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依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保证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由农业部牵头,科技部门、高校、研究单位配合,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流动站、科技特派员,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村试验田的“互联”和无缝对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更快更好的传播、转化。通过利益导向、科学准确考评考核,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科技产品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黄天柱.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 商五一.新时期农业科技投入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看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范文”的人还看: 1. 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2.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参考 3. 大学科技论文范文 4. 科技小论文范文 5. 大学科技小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和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推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农业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总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加快农业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必要工作。受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科技比较落后,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所以必须在农业生产中做好农业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生产力。文章阐述了农业推广的目的及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农业推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农业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农业推广 农业生产 问题 创新方法
农业推广的本质含义是将农业技术在农村地区进行普及,使农民能够掌握各项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中,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农业推广对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推广机制并不完善,农业推广的价值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农业的进步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现行农业推广机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创新和改善,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一、农业推广的目的及重要作用
(一)农业推广的目的
农业推广是针对农业发展提出来的一项政策,其主要目的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可以对农村地区资源进行更加科学、充分的利用,缓解农村地区资源匮乏现象,缓和资源开发和利用与农村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其次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其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理念,学习更多的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最后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及经济发展需求,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进步。
(二)农业推广的重要作用
农业推广的实施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首先,通过实施农业推广,弥补了市场机制在农业中的漏洞,使市场机制变得更加完善,保证了农业生产市场秩序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使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能够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政府通过实施农业推广,加大了对农业后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业自给能力,实现了农业反哺工业,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当前农业推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推广机构不健全
农业推广机构不健全,是影响农业推广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农业推广工作主要是由乡镇农业推广机构承担的,但是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身兼多职,分身乏术,很难保证理想的农业推广效果。同时,个别地区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工作人员配置不足,或者部分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除了担任农业推广员一职外,还有自己的工作。
(二)农业推广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推广机制,导致农业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生产技术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目前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由乡镇管理,县级农业推广机构仅仅对乡镇农业推广机构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却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督,部分乡镇农业推广人员不能严格约束自己,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农业推广速度较慢、推广范围比较狭小,无法实现预期目的。
(三)农业推广支持力度不足
对农业推广不够重视,支持力度不足,是当前农业推广机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很多乡镇农业推广机构所需工作经费不足,设备配置不足,缺乏试验、示范场地,导致农业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同时,工作人员待遇较低,严重打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对农业推广人才的培训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缺乏对人才的积极引进,导致知识老化、技术落后、观念陈旧,很难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农业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方法
(一)建立健全推广机构
在对农业推广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首先要建立健全推广机制。国家政府应该在中央、省、市、县、乡镇设置不同级别的农业推广机构,实现对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形成一股强劲的农业推广主导力量。同时,根据农业推广机构的等级,配置相应的工作人员,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队伍,明确农业推广机构的服务职能,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乡镇基层推广机构为核心,在农村地区对农业技术进行普及,形成有效指导作用,发挥农业推广机构的价值和作用。
(二)构建完善推广机制
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农业推广效果,就需要构建完善的推广机制。首先,应该在各级农业推广机构的主导下,建立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服务型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拓宽农业推广范围。在完成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之后,应该明确各方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发挥出集体的力量,筹集社会各方资金,使农业推广得到更好的实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对农业推广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并形成约束作用,加强农业推广的法治化建设。
(三)提高重视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该确立农业推广的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农业推广与自身收益之间的关系,提高重视力度,积极参与、配合相关工作,保证农业推广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拨助专项专款资金用于有关工作的开展中,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完善农业推广基础设施配置,建立实验、示范基地。并且要大力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待遇,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农业推广队伍,提供人员保障。
四、结语
通过实施农业推广机制,有效的改善了农村地区生产模式落后现象,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农业及农村地区发展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农业推广机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建立健全推广机构,构建完善推广机制,提高重视支持力度,大力培养技术人才等方法,对农业推广机制进行创新,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推广机制水平和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实现农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必宁.农业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J].福建农业,2015,(05).
[2]孟光新,高铁彬,崔高英.创新农技推广方式,破解农业生产难题[J].中国财政,2012,(02).
[3]阮映伟.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的推广与创新思考[J].农家致富顾问,2015,(10).
>>>下页带来更多的农业推广论文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浅析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 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 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 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 各显所能、 优势互补, 多层次、 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 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关键词:设施农业 技术推广 现状 一、绪言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 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 代农业的“火车头” ,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 长的“增长极” 。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 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 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 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 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 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 建议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二、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 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 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 世纪 50 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原 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60 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 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城市郊区出现。70 年代, 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 温室很快得到推广, 对保温、 保墒、 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 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 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 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 年 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 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 2000 年,我国以蔬菜 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 210 万亩, 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 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 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 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部分研究成 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 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 养殖等领域。 三、某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某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 2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目前从事设施 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人发展设施农业。而 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等难度较大的问题,导 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某地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不快,技 术研究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设施农 业主要涉及花卉、苗木、蔬菜、芦笋、食用菌、养殖等方面,种养技 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 特别是规模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 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研究很早,目前 第五代日光温室已大量应用生产,而某地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 合本地情况成熟完善的设施类型。 生产队伍素质不高。目前市镇(街道)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 生产队伍素质不高。 普遍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学习能力不强、靠吃老 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 某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 老化, 部分镇 (街道) “劳 出现 力荒”“老龄化农业” 、 。 相关政策不配套。 相关政策不配套。某地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 不高,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人、 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 667 时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 万元以上,普通农户想要投人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 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 3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人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某地 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四、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某地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发展设施农业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开 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 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 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 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 20 个示范户。在生 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 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 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明确各方的责任、 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 实意义。 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 技术采用、 4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 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 源、 也是信息宿, 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 是及时、 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 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 的盲目性, 降低风险。 农技推广部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 结合自身优势,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带头领办一批 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的专 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动机制,以 合同形式把企业、基地和农户连在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龙头 企业建立,使农产品有了销路,企业也有了原料基地,各自发挥其比 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 产经营体系。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 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 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 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 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 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 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 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 5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 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 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 和密切配合。 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 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 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 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 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 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 各显所能、 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 《农业推广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 张英,徐建华,李万良. 《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展 望出版社,2008,4. [3] 邱仲华.《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2. [4] 科学技术部开发中心.《设施农业在中国》.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6,10. 6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加快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本文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作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畜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而在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加大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品种质量不佳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品种质量不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一些私营商贩手里购买种禽,不注重种禽品种质量,而种禽品种质量的高低与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劣质的品种必然会造成种禽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疫病防治不到位
疫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在于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当疫病发生时,不能认识疫病、处理疫病,从而使得疫病扩散,造成畜禽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环境存在较大的隐患
就目前来看,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畜牧养殖环境还不够重视,忽略了畜禽的生活环境的管理,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喂饱畜禽就可以,对畜禽生长环境却不加重视,尤其是畜禽的粪便,长期积留在养殖场内,畜禽的生活环境比较脏乱,而脏乱的环境就会诱发各类疾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严查畜牧养殖品种质量,加大市场整顿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种禽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畜牧养殖质量,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就必须加大畜牧养殖品种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对种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种禽各方面素质与相关要求相符;其次,要做好种禽品种疫病的检疫,尤其是对品种引进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疫病检疫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存在;再者,相关部门必须整顿种禽市场,要取缔一切不正规的品种售卖点,从而避免养殖户购买到不合格的品种。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将种禽的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成立专业小组,狠抓种禽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大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种禽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疫病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将种禽疫病防治手段向养殖户普及,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做好养殖环境的检查
保证基层畜牧养殖环境健康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在建设养殖场前要考虑到光照、水源、潮湿度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选出最佳场址;其次,在养殖场建成后,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畜禽的粪便,保证养殖场空气流通,对养殖所用的工具要定期消毒,保证养殖饲料质量过关。
完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促进养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加快完善养殖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将养殖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养殖场必须聘用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负责养殖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养殖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基层畜牧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基层畜牧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养殖管理是畜牧养殖效益的保障,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根据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既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加大专业养殖管理人员的任用,从而不断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庞雪莲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存仙,张灵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15.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论文:一、世界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点1、推广主体的多元化以日本和荷兰为代表的国家采用政府专职部门主导推广的工作方式。由政府农业部门着手建设农业推广体系,根据明确的上下级来分工,体系建设已经较为完善。农业科研单位帮助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以韩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的科研单位来主导推广的工作方式,将推广的工作职责赋予科研单位,有利于一体化工作的推进,省去了与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时间,更加简便。2、推广形式多样化第一,推广员主导的方式。将推广工作具体到基层的推广员身上。农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推广机构反应推广员的工作情况好坏,农民的意见对于推广员的工作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推广员在工作时不会有丝毫懈怠。第二,农民参与式。将农民主动吸引进入到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来,推广人员和农民共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将农业技术较好地传递到农民手中,保证了推广工作的效率。第三,培训结合访问。先由推广人员向专家学习先进的科技,再由推广员向农民服务,这一方式已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开来。二、建设离石区农业技术推体系的建议离石区为了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从现实效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推广体系呈现出“一元化”,已经不适用于现阶段农业推广需要。我们必须要结合离石区的现实情况,将“多元化”概念灌输到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中去。1.将农业科研单位确立为主体农业科研单位中有着众多的科研人才和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有着软件方面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充分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经验进行实践探索。首先,农业科研单位是创新的开端,离石区要以优厚的条件吸引大量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单位,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村地区进行广泛的讲座和宣传,必然会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农业科研单位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根据调查显示,离石区的农业推广体系在政府主导下,由农业科研单位积极负责具体工作,并号召农业企业和农业组织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为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建设筹措多方力量。离石区政府应该从制度上给予农业推广机构相应的保障,并供应充足的资金供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农业科研单位积极深入到农民家中和田间为农民朋友热心讲解新兴农业科技,并全程指导农业科技具体生产。寻求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大型农目并积极引入,以大型项目的实践带动农业科技在本地快速贯彻。2.重视农业组织的作用农业组织广义上包括农业企业和农业产业以及经济组织等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是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朋友们关系最亲近的组织,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用。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组织资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将变得更加容易。目前,这些组织并没有统一工作的协调结构,它们的工作更多地显示出各自为战的特点,因而容易出现片面性和随意性的缺陷,其工作效用并没有得到最大发挥。离石区政府应该充分扶植农业组织发展,鼓励农业组织与农业科研单位强强联合,为科研单位的技术推广做好辅助工作。具体来说,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秩序,督促其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讲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推广上。其次,提供相关的法律保护,确立农业组织工作的合法性,尽快出台保障农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的章程。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及时转变,以农业科研单位为工作主导,结合农业组织的辅助作用,保障现代化农业生产更快在离石区开展起来,为离石区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贡献坚实的力量。作者:任文斌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畜牧兽医局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浅析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 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 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 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 各显所能、 优势互补, 多层次、 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 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关键词:设施农业 技术推广 现状 一、绪言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 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 代农业的“火车头” ,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 长的“增长极” 。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 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 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 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 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 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 建议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二、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 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 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 世纪 50 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原 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60 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 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城市郊区出现。70 年代, 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 温室很快得到推广, 对保温、 保墒、 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 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 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 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 年 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 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 2000 年,我国以蔬菜 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 210 万亩, 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 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 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 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部分研究成 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 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 养殖等领域。 三、某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某地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 2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目前从事设施 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人发展设施农业。而 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等难度较大的问题,导 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某地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不快,技 术研究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设施农 业主要涉及花卉、苗木、蔬菜、芦笋、食用菌、养殖等方面,种养技 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 特别是规模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 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研究很早,目前 第五代日光温室已大量应用生产,而某地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 合本地情况成熟完善的设施类型。 生产队伍素质不高。目前市镇(街道)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 生产队伍素质不高。 普遍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学习能力不强、靠吃老 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 某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 老化, 部分镇 (街道) “劳 出现 力荒”“老龄化农业” 、 。 相关政策不配套。 相关政策不配套。某地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 不高,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人、 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 667 时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 万元以上,普通农户想要投人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 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 3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人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某地 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四、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某地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发展设施农业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开 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 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 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 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 20 个示范户。在生 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 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 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明确各方的责任、 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农民专业合 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 实意义。 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 技术采用、 4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 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 源、 也是信息宿, 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 是及时、 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 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 的盲目性, 降低风险。 农技推广部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 结合自身优势,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带头领办一批 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储运、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的专 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动机制,以 合同形式把企业、基地和农户连在一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龙头 企业建立,使农产品有了销路,企业也有了原料基地,各自发挥其比 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空间,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 产经营体系。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 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 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 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 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 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 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 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 5 2011 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 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 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 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 和密切配合。 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 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 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 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 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 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 各显所能、 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 《农业推广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 张英,徐建华,李万良. 《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业展 望出版社,2008,4. [3] 邱仲华.《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2. [4] 科学技术部开发中心.《设施农业在中国》.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6,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