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毕业论文从孟郊的游子吟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从孟郊的游子吟

屋外,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正坐在炕上为儿子做出门远游的准备。

慈爱的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里,为儿子孟郊缝着衣服,她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慢慢的穿过针眼,打上一个结,便仔细的缝起来。这一针一线之中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心,她担心害怕儿子迟迟不能回家,家中太贫穷了,没有钱去为儿子买绫罗绸缎,有的只是粗衣麻布。

“儿呀!你在外面可要处处小心呐,好好与人相处,时常写信回家,好让娘放心啊!”说完,哽咽了一下,此时,泪珠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孟郊放下书看着慈爱的母亲,深深的点了点头。

此时他思绪万千甚至要决定留在家里,陪伴母亲左右,但是他又不能让母亲失望,他必须要扬名于世,以此报答母亲。他想起了小时候上学的不易,母亲的辛劳。

小时候,孟郊家里很贫穷,没钱让他去学堂念书。他心里也明白,体谅母亲的不易,虽然很想去,但他也不愿向母亲提出,增加母亲的负担。

心细的母亲最终还是察觉到了,她为了让儿子早点上学,每天都拼命的织布、做工。最后,母亲拿着一些钱,交给儿子,儿子心里震惊,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拿去吧!”孟郊明白这钱来得不易,从此以后就狠命地读书…… 如今,可以出去远游学习了,他心中的那份兴奋,是没有人能体会的他心中对母亲的那份牵挂,也是没有人能理解的。

明日,他就要走了,离开慈爱的母亲,离开这破旧的小屋,离开这生他养他的故土。他心中的不愿是说不出来乏顶催雇诎概挫谁旦京的,他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他只能说在外他会时常想念这里,在外好好学习,心中不禁吟一道诗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屋外,刺骨的风还在刮着,可这间小屋里,却洋溢着暖暖的春意。

唐朝时候,距离京城很远的一个小村庄的一幢茅屋里,一盏昏暗的油灯下,一位母亲正在为他的儿子缝补衣服,他的儿子正在灯下读书。

这个儿子就是孟郊,他就要进京赶考了,他的母亲正在为他缝制衣服,想到赶考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孟母全神贯注地为孩子缝衣服。她一针一线地缝补,不知用了多长的线,也不知道穿了多少针。

孟母的眼睛不好,手上扎了好多细小的血孔,不停地出血,可她还是一刻不停地坚持缝衣服。这时,坐在一边的孟郊看见母亲流血的手指,忍不住上前劝道:“娘,您不要再为我缝衣服了!您教教我,还是让我自己缝衣服吧!”“那怎么能行呢?我为你缝衣服,就是怕你去京城的路上衣服破了,不好补,马上就要进京赶考了,你要好好准备学习的事情,怎么能这么轻易地浪费时间呢?”孟郊看见母亲千疮百孔的双手和布满血丝的双眼,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样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个漆黑的夜晚,小村庄四周静悄悄的,所有人家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大诗人孟郊家的灯还在亮着。

原来,母亲正在为孟郊远行准备着。母亲给孟郊带了一些盘缠,又往葫芦里倒满了水给孟郊带上,还从柜里拿了几件衣服和书。

在母亲叠衣服时,发现有几件衣服破了,于是,母亲就拿出针线,借着油灯的微光,一针一线,仔细地缝着,生怕没有缝好。忽然,母亲一不小心,把手扎出血了,母亲怕儿子看了伤心,就赶紧把出血的手指往衣服上擦了擦,又接着缝。

母亲心想:“儿子一个人在外,如果衣服破了,谁为他缝呀!我得给他缝结实点。”不知不觉,天亮了。

孟郊起床看着忙碌了一夜的母亲,心想:“母亲就像温暖的阳光,我们子女就像小草一样沐浴着的阳光,而小草永远报答不了阳光给它的哺育之恩,我们做子女的也永远报答不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游子吟不就是古诗么?改写成故事么?

屋外,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正坐在炕上为儿子做出门远游的准备。

慈爱的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里,为儿子孟郊缝着衣服,她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慢慢的穿过针眼,打上一个结,便仔细的缝起来。这一针一线之中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心,她担心害怕儿子迟迟不能回家,家中太贫穷了,没有钱去为儿子买绫罗绸缎,有的只是粗衣麻布。

“儿呀!你在外面可要处处小心呐,好好与人相处,时常写信回家,好让娘放心啊!”说完,哽咽了一下,此时,泪珠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孟郊放下书看着慈爱的母亲,深深的点了点头。此时他思绪万千甚至要决定留在家里,陪伴母亲左右,但是他又不能让母亲失望,他必须要扬名于世,以此报答母亲。他想起了小时候上学的不易,母亲的辛劳。

小时候,孟郊家里很贫穷,没钱让他去学堂念书。他心里也明白,体谅母亲的不易,虽然很想去,但他也不愿向母亲提出,增加母亲的负担。心细的母亲最终还是察觉到了,她为了让儿子早点上学,每天都拼命的织布、做工。最后,母亲拿着一些钱,交给儿子,儿子心里震惊,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拿去吧!”孟郊明白这钱来得不易,从此以后就狠命地读书……

如今,可以出去远游学习了,他心中的那份兴奋,是没有人能体会的他心中对母亲的那份牵挂,也是没有人能理解的。

明日,他就要走了,离开慈爱的母亲,离开这破旧的小屋,离开这生他养他的故土。他心中的不愿是说不出来的,他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他只能说在外他会时常想念这里,在外好好学习,心中不禁吟一道诗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屋外,刺骨的风还在刮着,可这间小屋里,却洋溢着暖暖的春意。

一个漆黑的夜晚,小村庄四周静悄悄的,所有人家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大诗人孟郊家的灯还在亮着。原来,母亲正在为孟郊远行准备着。

母亲给孟郊带了一些盘缠,又往葫芦里倒满了水给孟郊带上,还从柜里拿了几件衣服和书。

在母亲叠衣服时,发现有几件衣服破了,于是,母亲就拿出针线,借着油灯的微光,一针一线,仔细地缝着,生怕没有缝好。忽然,母亲一不小心,把手扎出血了,母亲怕儿子看了伤心,就赶紧把出血的手指往衣服上擦了擦,又接着缝。

母亲心想:“儿子一个人在外,如果衣服破了,谁为他缝呀!我得给他缝结实点。”

不知不觉,天亮了。孟郊起床看着忙碌了一夜的母亲,心想:“母亲就像温暖的阳光,我们子女就像小草一样沐浴着的阳光,而小草永远报答不了阳光给它的哺育之恩,我们做子女的也永远报答不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改写游子吟

夜静悄悄的。在一间小茅屋里,一位白发苍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母亲正在油灯下为将要出门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手中拿着一本书,正专心致志的读着。

在桌子的正中央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一边放着一叠书,另一边放着一叠织衣服的工具。母亲那经脉突兀的双手左边拿着针,右边拿着线,小心翼翼地把线穿过细小的针孔。母亲把对儿子的千般情,万般爱都缝入了一针一下线中。尽管没有绫罗绸缎有的只是家中普普通通的布,但密密麻麻的针脚中缝进了母亲深深的情。儿子端上一碗汤给母亲喝,母亲舍不得喝,又推让给儿子……

最后,母亲被儿子说服了.但她担心逢不完衣服,就把汤放在一边,继续缝补衣服.一不小心,母亲的手被针扎了一下,对于一个老眼昏花的老母亲,要穿针引线缝制衣服,这是多么不容易呀!

终于,母亲缝好了衣服,他帮儿子把衣服披上,看是否合身。

儿子穿上后,高兴地喊:“娘,很合身!”母亲欣尉的笑了。

母亲对儿子说:“儿啊,你先去睡吧,要不然明天一路没精神!”儿子为了让不让母亲担心,就走进屋子去睡觉。母亲担心儿子迟迟回不来,又在衣服上缝了又缝,把衣服缝得结实些,能多穿些时候。想到明天就要和儿子分别了,在油灯的微光中,母亲眼泪模糊了…….不一会儿,公鸡就喔喔叫明了。

母亲煮完早饭,就帮儿子准备了一大包干粮和一些碎银。母亲望着儿子吃饭的样子,她也十分满足。母亲送儿子到门口,他们恋恋不舍的分离了。母亲的眼泪再一次模糊了,她站在篱笆边望着儿子的身影渐渐远去……

1.游子吟 屋外,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正坐在炕上为儿子做出门远游的准备。

慈爱的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里,为儿子孟郊缝着衣服,她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慢慢的穿过针眼,打上一个结,便仔细的缝起来。这一针一线之中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心,她担心害怕儿子迟迟不能回家,家中太贫穷了,没有钱去为儿子买绫罗绸缎,有的只是粗衣麻布。

“儿呀!你在外面可要处处小心呐,好好与人相处,时常写信回家,好让娘放心啊!”说完,哽咽了一下,此时,泪珠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孟郊放下书看着慈爱的母亲,深深的点了点头。

此时他思绪万千甚至要决定留在家里,陪伴母亲左右,但是他又不能让母亲失望,他必须要扬名于世,以此报答母亲。他想起了小时候上学的不易,母亲的辛劳。

小时候,孟郊家里很贫穷,没钱让他去学堂念书。他心里也明白,体谅母亲的不易,虽然很想去,但他也不愿向母亲提出,增加母亲的负担。

心细的母亲最终还是察觉到了,她为了让儿子早点上学,每天都拼命的织布、做工。最后,母亲拿着一些钱,交给儿子,儿子心里震惊,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拿去吧!”孟郊明白这钱来得不易,从此以后就狠命地读书…… 如今,可以出去远游学习了,他心中的那份兴奋,是没有人能体会的他心中对母亲的那份牵挂,也是没有人能理解的。

明日,他就要走了,离开慈爱的母亲,离开这破旧的小屋,离开这生他养他的故土。他心中的不愿是说不出来的,他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他只能说在外他会时常想念这里,在外好好学习,心中不禁吟一道诗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屋外,刺骨的风还在刮着,可这间小屋里,却洋溢着暖暖的春意。2.游子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孟郊要到外地去考取功名。

于是对年迈的母亲说:“母亲,我要去考取功名,挣点俸禄维持我们的生活。这一去,要很长时间,您要保重身体。

天冷了,多穿几件衣服!”母亲的热泪夺眶而出,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吃完晚饭,孟郊上床睡了。

母亲却拿起那破旧的大衣,点起灰暗的油灯,一针一线地缝呀,缝呀……微弱的灯光闪烁在苍白的双鬓上,昏花的老眼含着晶莹的泪花。母亲的手被针扎破了,那鲜红血滴在 *** 的棉花上,显得格外鲜艳。

孟郊用朦胧的睡眼,看到了这一切,流下了滚滚热泪。 早晨,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

母亲彻夜未眠,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孟郊起来,含着泪说:“母亲,我要走了。

您对儿子的爱,我永远也报答不了!”说着,跑到母亲面前,紧紧地搂着她……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带着对母亲的思念走了。

母亲慈祥地目送着他,渐渐消失在茫茫的雪原中。

作文:游子吟

这样伟大的母亲,我们做子女的是永远无法回报的只有从现在孝敬父母,好好学习,才是最好的报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孟郊的《游子吟》,不知感动了多少的海外学子。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幼儿园里,每天吃饭之前老师都让我们每人背一首古诗,不然就“威胁”我们说不许吃饭。许多小朋友都特别怕这招,所以大家回家都尽量多的背诗,根本不敢怠慢。但也有些人不使用这种死背的笨办法,干脆,一到吃饭的时间就回家。

我那个时候,对背诗并不怎么在乎。因为以前家长教过我很多的古诗,而且电视里也有一定的介绍。所以我没怎么在意。

有一天,老师让我们跟她学背《游子吟》,她一句句地读给我们听。当时我们都并不了解这首诗的意思。我心里在想,什么破诗,刚才还在说“慈母”呢,一会儿,怎么又写成草了?我并没有去仔细体会这首诗的内涵,只是因为又能多背一首古诗而感到高兴。

一个星期天,我们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姥爷的姐姐,一个寄居美国的华侨。我当时并不喜欢这个满头“银卷”的老太太,只是觉得她是个有钱人,人民币对她来说,大概和草纸的价值差不多。可是像她这样有钱的人,却总穿着一件土布做的小褂而且还说是她的母亲为她做的。我觉得很奇怪,便去向她请教:“您那么有钱,干嘛老穿这么土的衣服?”她笑了笑,问我有没有听说过孟郊的《游子吟》。我想了想,便把那首我认为又是“慈母”又是“草”的“怪诗”背了一遍。她听了,抚摸着我的头问我:“你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嗯,我……”我正在想怎样回答的时候,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事说:“这首诗,我们海外游子是最能体会的了,它把母亲对游子的爱,我们对母亲的爱,全部写了进去。等到将来,你有了我这种经历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的。”那是什么时候了?这首“怪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心里出现了许多疑问。

姑姥姥的话,我仍记忆犹新。如今,我长大了,慢慢地懂得了诗中的意思。

这样伟大的母亲,我们做子女的是永远无法回报的。只有从现在孝敬父母,好好学习,才是最好的报答!

1.游子吟 屋外,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在一 间破旧的小屋里,有一位年过六旬的 老人正坐在炕上为儿子做出门远游的 准备。

慈爱的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里,为儿 子孟郊缝着衣服,她左手拿着针,右 手拿着线,慢慢的穿过针眼,打上一 个结,便仔细的缝起来。这一针一线 之中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心, 她担心害怕儿子迟迟不能回家,家中 太贫穷了,没有钱去为儿子买绫罗绸 缎,有的只是粗衣麻布。

“儿呀!你在外面可要处处小心呐, 好好与人相处,时常写信回家,好让 娘放心啊!”说完,哽咽了一下,此 时,泪珠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孟郊 放下书看着慈爱的母亲,深深的点了 点头。

此时他思绪万千甚至要决定留 在家里,陪伴母亲左右,但是他又不 能让母亲失望,他必须要扬名于世, 以此报答母亲。他想起了小时候上学 的不易,母亲的辛劳。

小时候,孟郊家里很贫穷,没钱让他 去学堂念书。他心里也明白,体谅母 亲的不易,虽然很想去,但他也不愿 向母亲提出,增加母亲的负担。

心细 的母亲最终还是察觉到了,她为了让 儿子早点上学,每天都拼命的织布、做工。最后,母亲拿着一些钱,交给 儿子,儿子心里震惊,母亲却只说了 一句话:“拿去吧!”孟郊明白这钱来 得不易,从此以后就狠命地读书…… 如今,可以出去远游学习了,他心中 的那份兴奋,是没有人能体会的他心 中对母亲的那份牵挂,也是没有人能 理解的。

明日,他就要走了,离开慈爱的母亲 ,离开这破旧的小屋,离开这生他养 他的故土。他心中的不愿是说不出来 的,他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他只能 说在外他会时常想念这里,在外好好 学习,心中不禁吟一道诗来: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屋外,刺骨的风还在刮着,可这间小 屋里,却洋溢着暖暖的春意。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游子吟》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孟郊的《游子吟》写的是母亲因担心孩子在外受凉生病,为即将启程远去他乡的孩子赶织冬衣的故事。

这首诗表达的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子女对母亲的感恩。

母亲是天下最平凡,最伟大的人。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教导我们,却从不知道索取回报,而我们却常常惹母亲生气。我有不开心的时候,就给妈妈脸色;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我还要顶嘴;有好吃的东西,妈妈总会留给我,而我从来想不到妈妈。细细回想,妈妈对我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病时,忧心如焚陪伴在我身边的是妈妈;天冷时,为我挡风遮雨嘘寒问暖的是妈妈;受伤时,为我擦泪关心我鼓励我的是妈妈。我为我以前的行为向妈妈道歉,我保证我再也不惹妈妈生气,再也不和妈妈顶嘴,我一定做一个妈妈的乖宝宝。

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像“乌鸦反哺”一样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我要给妈妈做美味可口的饭菜;我要时时陪伴在妈妈身边让她笑口常开;我要为妈妈洗澡,洗去妈妈满身的疲劳;我要为妈妈染发,染去妈妈满头的银丝;我还要做很多很多…

妈妈我爱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首诗的意思大家几乎都知道,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特别深。

因为两个月前,我的胳膊摔断了,妈妈和爸爸整天忙着照顾我。

从这件动人的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儿女的享受是无限的,儿女长大后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伟大的母爱,如阳光一样沐浴着儿女们成长。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给儿女们留下许多感受至深的印迹。对于孟郊这位长年离家在外,四处奔波的游子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母子离别的痛苦时刻。因而他在诗中选取临行前母亲为他缝补衣衫的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通过“线”和“衣”,把母亲对儿子难以割舍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无论儿子远行千万里,母亲缝制的衣服总会穿在身上。也就是说,母亲无时无地不在遮护着孩子的身,温暖着孩子的心。“临行密密缝,竟恐迟迟归。”这两句写母亲缝衣服时的情景:慈祥的母亲手拿衣服,针针线线,细密缝补。惟恐儿子迟迟难归,所以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的。但做母亲的内心里,又何尝不盼望儿子早日平安回家呢?诗人就是通过母亲所做与所想的矛盾,非常细致地表现了慈母的一片深爱之情。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心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春天的阳光哺育小草,生动地比喻母亲对儿子的温暖,抒说儿子报答不尽慈母哺育之恩。

这首《游子吟》选取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景,用朴素自然,明白如话的语言,细致而真切地突出了一个情字——慈母的爱子之情和儿子的感恩之情。千百年来,每当读起它,都会使人心弦为一片爱的纯情所震颤,引起儿女们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游子吟这首诗。告诉我们:妈妈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着娇嫩的小草,这样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做孩子的又怎能报答得尽呢?这是分析。

刮风了,妈妈会为你加一件外衣。看见你床上有蚊子叮咬你,妈妈会为你打蚊子。看见你晚上睡觉踢被子,妈妈会为你盖好被子。你生病了,妈妈会尽心尽力的照顾你。你去上学,妈妈会叮嘱你一声:“过马路小心点……”假如换成别人,她绝对不会这样做,只有你至亲的人——妈妈才会这样做。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即使你竭尽一生的心意,也报答不了他们对你的爱。读游子吟,还让我感受到了,虽然妈妈很爱我们,但是妈妈每天都很辛苦的干活。所以我们有多帮妈妈干活,让妈妈减少负担。

来吧。让我们来回报自己的妈妈吧,也让妈妈减少负担吧。

记住,帮妈妈干活,让妈妈减轻负担吧。从今天开始,我要帮妈妈干活。大家也来做一做活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游子吟》,每次我读起这首诗,总是感觉那么顺口,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温暖,我喜欢这首诗,对它百念不厌。

记得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这首诗。那时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总会教我背一首古诗。那天晚上我翻到这首诗,就要妈妈教我读,于是妈妈开始读“慈母手中线——————”,我跟着念,妈妈读一句,我念一句。当时我觉得这首诗特别好记,妈妈教了几次,我就自己会背了。我问妈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妈妈说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每个妈妈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听完妈妈的话,我更喜欢念这首诗了,因为我要做一个乖孩子。就这样,这首诗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在妈妈的呵护下,我慢慢成长。不久后我上小学了,老师开始教我们学这首诗,讲解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我听得非常认真,原来母爱是如此的伟大。我的眼前浮现出妈妈教我背诗的情景,浮现出妈妈点滴的关爱。

有妈妈的日子,我的成长道路上总是充满阳光。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我明白了妈妈所有的付出并不是为了要换取我的.回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我又何尝报答得了妈妈的恩惠呀!

一首《游子吟》,让我真正读懂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让我明白了我能报答母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现在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用我自己的幸福人生换取妈妈心里最大的安慰!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读《唐诗三百首》,而在那么多唐诗中我最喜欢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因为那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伟大的。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母亲对我的爱虽然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是却令我一辈子难忘。

记得那是我刚在学校寄宿的一个冬天,星期一去学校的时候因为天气很暖和,我只穿了一件薄外套,没想到晚上天气突然变冷,气温降了十几度,我冻得瑟瑟发抖,心想明天该怎么办?第二天早上,我刚起床,门外便传来了母亲熟悉的声音,“小丽,起床了没有?”我走出宿舍一看,雪花还在纷纷扬扬地飞舞,母亲看见我,赶紧用冻得通红的双手从袋子里拿出厚厚的毛衣和棉衣,嘱咐我赶快穿上,母亲便又匆匆地回家了。看着母亲远去的身影,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那是一个暑假的晚上,我和母亲两个人在家,窗外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看了一会儿电视,我便趴在桌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听见母亲自言自语,“头怎么这么烫,得赶紧去医院?”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母亲守在床边,她两眼通红,眼里还布满了血丝。看到我醒了,母亲立即起身,说:“孩子,你终于醒了,快躺着别动,我去给你买早餐。”母亲说完便出去了,望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我禁不住泪如雨下!

正如诗中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是小草,母亲是阳光,她用爱的光芒照耀我,让我茁壮成长,我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暑假里细细品读三年级学的《游子吟》,不禁被深深地打动了心弦。

这首诗讲的是:慈爱的母亲在穿针引线,为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补衣服,缝得密密麻麻、结结实实,她是怕儿子迟迟不能归来,在外乡无人照顾。谁能说得清,小小的嫩草是怎样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情呢?是啊!父母的恩情深重,作为子女的我们难于报答。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养育我长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多少个早晨,妈妈早早起床为我准备早餐;多少个夜晚,妈妈忙着家务直到深夜;多少个雨天,妈妈冒雨送伞到校门。妈妈是我的灯塔,在黑夜里给我指明方向,妈妈是太阳,温暖着我,让我茁壮成长。我一天天长大,而妈妈却一天天衰老;我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妈妈的记忆力却越来越糟糕。我知道,妈妈哺育我们很辛苦。

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是妈妈骑自行车送我去,在路上,我不小心把脚伸进了车轮里,绞到了骨头。晚上我疼的睡不着觉,妈妈就陪在我身边照顾我、安慰我。后来我的脚终于好了,可是妈妈却瘦了一大圈……

母亲是多么伟大,我应该怎样报答呢?我一定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个人都有着一个无时无刻在身边照顾自己的人——母亲。有人曾经这样比喻:假如我变成了一只小鸟,妈妈会变成一棵大树,飞累了,玩累了,就停在大树上休息。假如我是一条小鱼,妈妈就是一条河,我在妈妈的怀抱里玩耍。妈妈的爱像山一样高像海一样深。我在成长的路上摔倒,您会告诉我困难只是一直纸老虎,要学会自己爬起来,克服他。总之我要感谢您,您总像《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样鼓励我、帮助我。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清楚地记得五年级上学期的一个中午,天阴沉沉的,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大地,下起了飘盆似的大雨。我没带伞,就只好等着妈妈来接我。可是,等了好长时间,就是不见妈妈的身影,我只好在教室里焦急的等着、盼着……过了中午十二点,我才看到妈妈的身影,并埋怨她,把我忘了。回家的路上,我一言没发,妈妈处处关心我,总把雨伞偏向我这边,雨伞只遮住了她的右肩,而左肩已经湿透了。走到泥泞的路上,妈妈就挑好的路让我走,而妈妈自己却走又湿又滑的地方。每当这时,她整个人都在雨伞外面。当我们回到家一看,妈妈的身上大部分已经湿透了。她连忙找干衣服,我看到豆大的雨珠从她头发上落了下来,在她蜡黄的脸庞上,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雨珠了。这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惭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连小草都忘不了阳光对它的滋养,更何况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一个伟大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的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给我们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融入到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我知道了你是不会被困难所屈服的,你越战越勇;还不时在书上做笔记,只要拿过她的书一看,密密麻麻的字挤满了书。帮助别人虽然只能换取“谢谢”这两个字,但“谢谢”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帮助别人的乐趣。也庆幸,我没有经历那不堪回首的战争,我从出生就从没有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我切身感受到了近10年祖国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孟郊从小家境清寒,是他母亲把他拉扯大的。我们就像小草,母亲像太阳,每天照亮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母子之情是一盏永不会熄灭的灯火。为了你,父母费尽心机的挣钱养你,一定要让你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难道你一点也感觉不到吗?有些人已经没有妈妈了,但有妈妈的却不好好珍惜,成天都在惹你妈妈生气。刮风了,母亲会为你加一件外衣。看见你床上有蚊子叮咬你,母亲会为你打蚊子。看见你晚上睡觉踢被子,母亲会为你盖好被子。你生病了,母亲会尽心尽力的照顾你。如果换成别人,她绝对不会这样做,只有你至亲的人——母亲才会这样做。

父母对你的爱是无私的。所以,我们要体谅父母,多帮助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曾经对我们的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当我坐在沙发上诵读着这首千古名篇《游子吟》,眼前就会渐渐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在微弱的灯光下,一位苍老的母亲手拿着针线,眼中饱含泪水,正在为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密密地缝制衣服。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不知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

读着读着,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小时候,我经常生病。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我半夜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急得一夜没敢合眼。由于我不能吹风扇,妈妈毫不犹豫就关掉了,拿着一把扇子一直躺在我旁边,慢慢用扇子给我扇风,一刻也不敢停歇,却不知自己早已汗流浃背。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妈妈顾不上洗把脸,抱着我就往医院跑。可是我们来得太早了,医生还没上班,妈妈在医院门口心急如焚,一个劲地走来走去,时不时跑去问医院的清洁工医生还有多久来。直到医生来后,妈妈才松了口气,却不知头发早已被汗水粘得一绺绺的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那区区小草似的儿女心,又怎么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博大的母爱呢!想想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地不懂事,妈妈为我付出了那么多,可我却总不听话,爱和她顶嘴。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妈妈,我只想对您说,谢谢您,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来好好回报您!

评语:这篇读后感在内容上写得很真实感人,通过诗人对母爱的的感激很自然地过度到自己对母亲的感谢,情真意切。虽然只写了母亲对自己关爱的一件小事,但描写细腻生动,以小见大充分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

在写作方法上,小作者已初现功底。比如将古诗《游子吟》进行拆分,形成了首尾相联,紧扣住了主题。尤其是最后的结尾,很能催人向上,点睛之笔恰到好处。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赞美和歌颂母爱。尤其是我国的古诗中,这样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我最喜欢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每每读起它,都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心中涌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在我刚回说话时,妈妈就教我读,一遍又一遍,次数多了,虽然不解其意,但也可以背下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它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心里更是多了一份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飞针走线,为儿子缝制远行的衣裳。想一想,缝制一件衣服,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还不是一件相当容易的 事吗?甚至可以去大商场里任意挑选称心的名牌衣物。但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没有缝纫机,只能靠一针一线缝制出来。那一针一线里,包含了多少母爱啊!想到这儿,我多想深情地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别的时候,老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得细密均匀,担心游子归来迟晚,缝制不牢破绽难勘。作为子女,我想:在我远行的时候,身上穿着母亲细细缝制的衣服,不管风吃雨打,霜寒露重,自己心里仍然暖暖的,依然感觉母亲一直在我身边;不论大雪纷飞还是寒风呼啸,心里总会有一份温馨和感激。此时此刻,我多想再一次深情地对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才是这首诗的精髓之处。细微的小草,如何报答春天的阳光给予它的温暖?作为儿女,怎能报答的了母亲的生养哺育之恩呢?细微的小草,如果没有春雨的滋润,阳光的呵护,就不会在漫漫寒冬之后破土而出,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如果没有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我们又从何而来?如果没有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我们怎么充饥?怎样成长?没有母亲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勇往直前?让我们对母亲充满感激,充满爱,去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哺育之情,尽管这份情,这份爱永远也回报不完,亦或说根本就无法回报。但我仍然要大声对母亲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您!”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我们那颗赤子之心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女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深的爱呢?

这首诗的大意是:慈爱的母亲头发白了,眼也花了,但是手里还拿着针线,为出远门的儿子缝衣服。临行时,母亲一针一针得把衣服逢得又密又牢,只害怕孩子回来太晚了,衣服破了没人补。正像小草难以报答得了母亲那深厚的恩情呢?这首诗把儿子那微小的孝心与母亲那深厚的爱作对比。

有一次,我不小心被小伙伴们推到了长满月季花的花池里边,让月季花上的刺扎入了肉中,我害怕地回到了家中,告诉妈妈,妈妈心疼地看着我,小心地替我包扎好,又把肉中那细小的刺给挑了,又让妈妈担心了一整天,这让我知道了母爱的伟大。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谁说如同小草一般的赤子之心能够报答母亲那像春天的阳光般深厚的恩德呢?

今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游子吟》,我深深地被这首诗感动了。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慈母的手在穿针引线,为将要出门的儿子缝补身上的衣服。临行时她缝了又缝,密密麻麻,结结实实,她是怕儿子迟迟不能归来,在外乡没有人为他缝补。谁又能能说得清,小小的嫩草怎能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情呢?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养育我长大,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我上学、放学。妈妈好比是一支蜡烛,总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使我一直向前走;妈妈好比是明亮的太阳,总是温暖着我,让我茁壮地成长。

我在一天天地长大,而妈妈却在一天天地衰老。我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妈妈的记忆力却越来越差。我知道妈妈哺育我长大很辛苦,很疲劳。记得我小时候,上幼儿园是妈妈骑自行车送我去。在路上,我不小心把脚伸进车轮里,绞到骨头了,我非常疼,妈妈赶紧抱起我去医院。我大声哭着,大夫给我包扎伤口,妈妈看着我都急哭了,心疼坏了,嘴里埋怨着:“真不该骑自行车。”自从经历了这件事,妈妈就再也不骑自行车了,每天走着送我去上幼儿园。

妈妈,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如果没有您,将来我也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我应该怎么报答呢?我以后要好好学习,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今天,我学了《游子吟》这一首诗,我深受感动。

《游子吟》的作者是孟郊,这首诗充分显示出了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对儿子对慈母真挚的孝心。

读了《游子吟》这首诗后,我感到很惭愧,因为妈妈平时那么辛苦地工作,每天忙着做那个,送那个,但她却永远不会忘记家里正有两个小鬼在等她回家煮饭该他们吃,可是,我却那么不懂得回报。

节的有一次,妈妈因为工作去了博罗那里开会,但是因为妈妈会晕车,所以遗落去博罗竟吐了两次,回来到好,妈妈在车上睡着了,所以没吐。到了晚上8点多,妈妈带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他慢慢走到椅子前,坐下去就闭眼。可是,谁知道我和弟弟还在玩呢!妈妈并没有看到自已的儿女递过来一杯暖洋洋的茶,而是自已煲了一碗粥吃。终于,有一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母爱》,我这才意识到喊:“妈妈,请原谅我以前对您的冷漠,允许我为您做一件小事。”

妈妈啊!我是多么地对不起您,请您用您最大的力气来打我。我想您肯定不舍得打,不舍得骂,而是温情地说出一句:“女儿,你没有对不起我!妈妈这么多年的辛苦,换来的是值得的!”妈妈,您可知道,您对我的爱,我是那么地不懂报答!妈妈,我是那么地惭愧。

读了《游子吟》这首诗后,我会加倍珍惜妈妈给我的爱,努力报答妈妈那无私的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说:"我昨天刚洗过呀。关键字:无敌功夫妹妹!我家有一只小狗叫布丁,弟弟很喜欢它。这是你一生正派,磊落光明的写照,你不愧为我们做人的楷模。而我们呢,我们这些生长在21世纪的幸福花朵,我们吃的是白米饭,穿的是新衣服,头发乌黑油亮,每天都能洗热水澡,喝着特仑苏牛奶上学,抱着洋娃娃睡觉,周末在公园里玩着摩天轮、海盗船,在豪华的影院里嚼着木糖醇,看着三D电影《阿凡达》,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呀!

记得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天空已经布满了乌云。突然,下起了在雨,同学们俩人撑着伞回家了,我望了望天空,看来这雨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的。我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等待,我无意间看到远处有一个人的背影。“啊,妈妈。

”我不惊失声地喊起来,妈妈向我打了招呼,向我走来。我和妈妈挤在同把雨伞里,由于妈妈看天色不好,没准备好就只带了一把雨伞,我靠在妈妈的肩膀,感觉好舒服,好温暖。很快,我们到家了,进屋里,我才发现妈妈的衣服湿了一大半,妈妈微笑地对我说:“孩子,今天妈妈去晚了,让你久等了。”我摇了摇头说:“不,妈妈,您以后不用来接我了。

”妈妈笑了笑转身走了。母亲对我们爱是无私的,就像诗中《游子吟》里的作对母亲描写一般,谁能说母亲的爱不是伟大的?

《游子吟》一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佳作,我深深的被这首诗所感动,也被母爱的伟大所感动。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把我养这么大,风雨无阻的送我上学、放学,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如果把我比作青草,那妈妈就一定是含辛茹苦的园丁,日夜守护着我,助我茁壮成长;如果把我比作小鱼,那妈妈就一定是潺潺流动的河水,温柔的抚摸着我,让我自由自在的游动;如果把我比作小树,那妈妈就一定是明媚的阳光,给我无限的温暖,长成参天大树。

那一次的风雨夜,使我明白妈妈对我的爱有多深。那天我发烧了,急性扁桃体发炎,家里没有可以吃的药,外面又下着雨,妈妈怕我淋雨,不敢带我到医院,冒雨到药店给我买消炎药,吃过药以后,我渐渐的退烧醒了过来,我看见妈妈正在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我的心猛然间抖动的厉害,说不出的感动顿时涌向心头......

我在一天天的长大,妈妈却在一天天的衰老;我在一天天的强壮,妈妈却在一天天的衰弱;我的知识随着年纪的增长,一天天的`丰富起来,妈妈却一天天的力不从心,我很惭愧也很自责,妈妈为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和辛苦,由此我想起一句古语——父母恩难回报,母爱是多么的伟大,我应该怎么报答呢?用我的努力好好学习,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这首诗赞美了母爱的伟大,读了以后我深深地被这首诗感动。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是慈母的手在穿针引线,为将出门的儿子缝补身上的衣服。临行时她缝了又缝,密密麻麻、结结实实。她是怕儿子迟迟不能归来,在外乡没有人为他缝补。缝在里面的不仅仅是一针针线更是深深的爱。

我不由得想起来了我的妈妈。妈妈养育我长大,每天风雨无阻地送我上学、放学。以前我总认为妈妈的爱就是无用的唠叨。一大早,我还在被窝里睡觉时,每天准时叫我起床。刚刚睡梦中醒来揉朦胧的眼睛时耳边就传来妈妈的唠叨声。"衣服要穿好了,天气冷了要加衣服了,书包整理好了没有,早饭多吃点……"要出门了妈妈递给我书包,我接过书包拔腿就跑。后面还传来妈妈的唠叨声。"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路上注意安全……" 妈妈还没说完我就大声应一下"知道了"。读了这首诗后我渐渐发现,妈妈的唠叨不是烦,而是出自对我的一片关爱。

母爱如月亮,那么我就是星星,永远陪伴她左右;母爱如清泉,那我就是树苗,永远得到她的滋润;母爱如大海,那么我就是小鱼,永远离不开海的怀抱;母爱如花朵,那我就是青草,永远衬托这神圣伟大而无私的红色。妈妈,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如果没有您,我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快乐幸福地成长;如果没有您,我将来也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母亲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母爱是多么伟大,正如《游子吟》中的母亲关爱担心她的孩子一样,我妈妈也一直无私地关爱着我,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情。

我今年上二年级了,在我所背的经典诗词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孟郊的《游子吟》。一件温暖的新衣,表达了老母亲对将要远游的儿子的浓浓爱意。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我妈妈对我的爱也是无处不在的 。

很多阿姨看见我,都夸我说:"小姑娘真干净呀!"其实我明白:我洁净的外表都是妈妈的功劳。放学回家,妈妈都会提醒我洗手洗脸。每天早晨,妈妈都会为我准备一套干净的衣服,如果你看到我家阳台外晾的衣服,你会发现我的衣服最多。

记得有一次,爸爸去上夜班了,只有我和妈妈在家。睡到三更半夜时,妈妈觉得我身上有点烫,拿温度计一量,竟然烧到了℃。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快端来水给我喂药,然后又用温水擦我的额头和身体,还给我讲故事。直到天快亮了,我的体温才慢慢降了下来。天刚亮,妈妈就赶紧为我做了可口的饭菜,然后带我去看医生。看着妈妈熬红的眼睛,疲惫的身体,我很心痛,心想以后一定要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这么辛苦。

其实,所有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我们一定要爱自己的妈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中,我感受到的是伟大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感恩。

从小到大,我的妈妈也像诗中的“慈母”一样,为我付出了很多。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餐,送我上学,帮我检查作业……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工作也很忙,但妈妈从没在我面前抱怨过,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鼓励我说“慢慢来,妈妈相信你,你肯定行!”我发烧的时候,妈妈会守在我身边,给我按摩、敷毛巾,整夜不睡,把眼熬得红红的。我犯了错误的时候,妈妈也会严厉地批评我,并帮我分析出错原因,督促我及时改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马上就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尽力多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妈妈,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今天我读了著名的诗人孟郊为他亲爱的母亲写的《游子吟》,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两句名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大意是:谁说做儿子的这颗像小草一样稚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这一名句表现了孟郊对母亲敬爱、愧疚的感情,母亲像大山般的恩情,难以报答。读了这两句话,我思绪万千,想到了陈毅也是对母亲很有孝心。陈毅经常在外面打仗,很少回家,可他一回到家就陪伴着母亲聊天,给母亲洗脚、洗衣服……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妈妈对我付出了无尽的爱。给我洗衣,让我吃到美味的饭菜。前一阵子,睡觉时我很怕黑,怕得连觉也睡不着,妈妈来到我的房间陪我睡觉……

在我的心里,妈妈就像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妈妈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道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用孟郊的这句诗勉励自己,一定要充满孝心,报答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这首诗写的是慈祥的母亲手中的线,缝成了将要离家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在儿子临行前密密地缝好,只怕儿子迟迟归来。谁说儿子报答母亲的一丁点儿心意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一样的爱呢?

每当诵读起这首《游子吟》,我心里便是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温暖,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我读幼儿园时,妈妈每晚都在灯下为我朗诵儿童故事,在妈妈温柔的诵读中,我甜甜地进入梦乡;在我读小学时,爸爸每天都按时接送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我坐在车后,爸爸高大的背影总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全;在季节更替时,妈妈总是提前为我准备好了换季的衣裤,让我不会受热挨冻;在我生病时,妈妈急切的眼神,爸爸安慰的话语,让我不惧怕打针的疼痛;每天早晨傍晚,都有爸爸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在喷香可口的饭菜前,我大快朵颐;每个周末假日,爸爸妈妈总是抽空带我出去爬山、骑车或旅游,在大自然中我增长了许多见识,体会到与爸爸妈妈一起嬉戏的温馨……

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我一天天茁壮成长,我也很想让爸爸妈妈感受我对他们的爱。我知道只要我听他们的话,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就能让他们非常欣慰。平时我也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妈妈收拾衣物,给爸爸削个水果,帮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捶捶背……这一切也能爸爸妈妈开心不已。

是啊,花儿感恩雨露给了它绽放的机会,老鹰感恩蓝天给了它翱翔的领域,我们感恩父母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如果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关于孟郊诗歌论文范文资料

孟郊《上达奚舍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上达奚舍人原文: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诗词作品:上达奚舍人诗词作者:【唐代】孟郊

你们可还记得著名古诗《游子吟》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它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这个孟郊出身微贱,但读书用功,方才出众。孟郊诗对宋诗影响甚大,自北宋宋敏求“总括遗逸,摘去重复”,孟集便广为流传。孟郊诗歌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孟郊写过的古诗合集 1《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收起 3《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4《古意》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5《古意》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6《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7《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8《感怀》 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登高有所思,寒雨伤百草。 平生有亲爱,零落不相保。五情今已伤,安得自能老。 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四时互迁移,万物何时春。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长安佳丽地,宫月生蛾眉。阴气凝万里,坐看芳草衰。 玉堂有玄鸟,亦以从此辞。伤哉志士叹,故国多迟迟。 深宫岂无乐,扰扰复何为。朝见名与利,莫还生是非。 姜牙佐周武,世业永巍巍。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羲和驻其轮,四海借馀晖。极目何萧索,惊风正离披。 鸱鸮鸣高树,众鸟相因依。东方有一士,岁暮常苦饥。 主人数相问,脉脉今何为。贫贱亦有乐,且愿掩柴扉。 火云流素月,三五何明明。光曜侵白日,贤愚迷至精。 四时更变化,天道有亏盈。常恐今已没,须臾还复生。 河梁暮相遇,草草不复言。汉家正离乱,王粲别荆蛮。 野泽何萧条,悲风振空山。举头是星辰,念我何时还。 亲爱久别散,形神各离迁。未为生死诀,长在心目间。 有鸟东西来,哀鸣过我前。愿飞浮云外,饮啄见青天。 9《感怀》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坐驰悲风暮,叹息空沾缨。 10《秋怀》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11《古怨别》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12《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13《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4《巫山曲》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 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15《咏怀》 浊水心易倾,明波兴初发。思逢海底人,乞取蚌中月。 此兴若未谐,此心终不歇。 16《遣兴》 弦贞五条音,松直百尺心。贞弦含古风,直松凌高岑。 浮声与狂葩,胡为欲相侵。 17《雪》 忽然太行雪,昨夜飞入来。崚嶒堕庭中,严白何皑皑。 奴婢晓开户,四肢冻徘徊。咽言词不成,告诉情状摧。 官给未入门,家人尽以灰。意劝莫笑雪,笑雪贫为灾。 将暖此残疾,典卖争致杯。教令再举手,夸曜馀生才。 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为尔作非夫,忍耻轰暍雷。 书之与君子,庶免生嫌猜。 18《结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19《离思》 不寐亦不语,片月秋稍举。孤鸿忆霜群,独鹤叫云侣。 怨彼浮花心,飘飘无定所。高张系繂帆,远过梅根渚。 回织别离字,机声有酸楚。 20《闻砧》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唐朝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结为“忘年交”。韩愈曾以“我愿身为云,东野变成龙”来形容和他的交情之深。孟郊两次参加会试不中,直到46岁才中进士。他欣喜至极,作诗<登科后>,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句,常为后人所引用。他50岁任溧阳县尉,56岁时由河南尹郑余庆推荐为水陆转运判官。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再次荐他任兴元府参军。他带着妻子前往,走到河南阌乡县时突然得疾而死,时年64岁,葬在洛阳。韩愈撰写了墓志铭。宋朝景定年间在孟宅保(今武康千秋村清河桥)孟郊旧居建贞曜失生祠。元朝至正年间在战乱中被毁掉。祠旁原有“东野古井”,解放后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毁,仅存清代修建的井碑和井圈,现由县博物馆收藏。 孟郊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但诗作享有盛名,被人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自我写照的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得闲,心与身为仇”,表明他作诗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反复推敲。他以亲身经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篇,如《择交》:“虽笑未必笑,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胆里生荆棘”。《伤时》:“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即路人。”孟郊的诗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韩愈称他是继唐朝大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而起的优秀诗人。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称他:“诗从肺腑出,出辄肺腑。”他的诗当时流传到远方,对后世也很有影响,著名《孟东野集十卷》。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次参加科举而不得中,直到四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又过了四年才当上一个小小的溧阳尉,元和初年又当过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得暴疾而死。有《孟东野诗集》。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掏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这一方面与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如: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十五首》之十二);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同上之五);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同上之二); 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石淙十首》之四);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余湍(同上之十)。 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对于孟郊的诗风,历来的评价相去甚远。如韩愈、李翱固然对他褒扬有加,而后世如元好问却称之为“诗囚”(《论诗三十首》),苏轼更将其诗譬喻为外壳坚硬而嚼之无味的“空螯”(《读孟郊诗》)。但平心而论,孟郊诗的语言独创性是无可否认的。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谓其“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就是对他能以强有力的语言改造客观事物的形态以表现自我的心理表示赞赏,这确非易事。 当然,孟郊也有平易朴素、自然流畅的诗作,但这些诗作在当时并不太引人注目(尽管《游子吟》等诗在后世被广泛传诵),倒是上述风格的诗作,在内容上、语言上都显示了元和年间诗歌创作的新变化、新特点。

孟子的议论文素材

1、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3、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4、一暴十寒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5、孟母断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6、仁者无敌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死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是上承孔子、下启荀子的先秦儒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他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从40岁开始,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于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

1.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附原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忧患使人得以生存发展,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

4.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7.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

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1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12.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1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1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7.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2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有两个版本:1.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教科书)2.我善于言辞,后同前。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荀子》一书看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3. 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出自先秦《荀子·修身》。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4.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译:出自先秦《荀子·非相》。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5. 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译:出自先秦《荀子·哀公》。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人。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6.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译:出自先秦《荀子·劝学》。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7. 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译:出自先秦《荀子·礼论》。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8.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译:出自先秦《荀子·荣辱》。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9.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译:出自先秦《荀子·修身》。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0.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蓬草生长在麻田里,不用扶持也能长得挺直;白色细沙混在黑泥里,也会跟着一起黑了。这句话指出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和作为有重大影响。

孟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孟子将孔子所倡导的仁之爱亲、爱人原则及自己主张的人性善理论用之于现实政治领域,把根置于血缘亲属关系中的仁爱原则推之于整个社会,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如果说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德政思想还只是一些语录式治国原则的话,那么,孟子的仁政理论则具有了相当系统完整的内容表述。孔子虽然从各方面对“仁”加以阐释和规定,但更多是局限于道德伦理、人生哲学领域;由于孔子罕言“性与天道”,从而使其仁的论说缺乏终极价值依据。为了使孔子之仁具有本体论依据,孟子着重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从内在性(心性)与外在性(天命)两个层面为“仁”寻找终极的价值依据,在其仁政学说与人性善理论之间建构起了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其仁政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人性论基础。孟子的仁政学说,无论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孟子仁政学说中的两项主要原则即经济原则和道德教化原则做一番阐释。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两个必然之前提,此两前提互为补充说明,缺一不可。一前提为井田经界之准确划分(“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另一前提为百姓民众生无衣帛渔肉之忧,死无送终厚敛之虞(“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认为,实施仁政一定要从正经界开始,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1]经界不正,就会导致各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滋生及暴君污吏胡作非为、无是非曲直价值标准等混乱局面的出现。若井田之经界划得准确,皆为百亩之田,“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因此,正经界是实施仁政之第一要务。经界既正,孟子设想的西周时期实行过的井田制便有了实施的可能[2],正经界是正井田的基础,正井田是正经界之必然。“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3]孟子所说的“耕者九一”具体说就是“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家,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4]。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与西周初年实行的井田制已大不相同,带有理想化的成分在内。孟子设计的井田制是以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制度,其政治目的就在于使庶民百姓都能牢牢扎根于土地之上,从而达到“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5]的目的,百姓民众才会无衣帛渔肉之忧,送终厚敛之虞。做到了“正经界”和“养生丧死无憾”,只是孟子实施仁政王道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解体,对社会政治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形成了“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同乐”的社会风尚。孔子曾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6]在孔子看来,只有解决了庶民百姓的生计问题,消除了社会贫富不均现象,才能使社会达到稳定和谐的局面。可见,关注庶民百姓的生存条件、生活状态一直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其仁政思想体系中同样把儒家的这一鲜明思想主题作为自己的题中应有之义。孟子针对当时社会上兵燹不已、战乱不断,庶民百姓“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7]的悲惨局面,指出要让百姓做到“养生丧死无憾”,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制民恒产的问题。如果说“正经界”与“养生丧死无憾”是孟子仁政思想实施基础的话,那么,制民恒产就是孟子仁政思想实施的第一步。所谓“制民恒产”就是为百姓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孟子的政治逻辑就是,治民之要在民事,民事之重在民生,民生之保障在民产,有民产之结果是民心向善,民心向善之结果是便于实行仁政。故使民有固定之民产(恒产)便成为孟子推行仁政的当然要务,这就是孟子所强调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8]实行仁政必须从解决棘手的经济问题入手,从解决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入手。孟子所主张的“制民恒产”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往往突破了孟子仁政思想体系的框架而蕴涵着宝贵的思想资源。具体说来,孟子所主张的“制民恒产”大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主张给民众百姓以足够的维持生产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使民众百姓能够自觉地依附在土地上,“死徙无出乡。”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证,才会在此基础上产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保持社会处于和谐与稳定的状态中,若百姓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就会铤而走险,“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义哉!”[9]民众就会做出危害社会、危害道德的事情,“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善之,故民之从之也轻。”[10]孟子试图从经济生活中去寻找和解释道德意识和观念产生的原因,肯定人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要求的正当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庶民百姓的愿望,是一种正确的政治思维方法。孟子的这一表述是在继承其前辈思想家特别是孔子先富后教思想及管子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升华出来的,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真实朴素的反映。孟子得出的结论就是:对广大民众百姓来说,有无恒产至关重要,它是决定国家之兴衰、社会之治乱、政治之是非、政权之安危的最重要前提。因此,如何使民众能够拥有恒产就成为孟子实施仁政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制民恒产”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在满足民众百姓维持生产生活的基本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具体说就是:(1)养老政策。孟子为有恒产者老有所养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好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1]孟子还以文王善养老为例来说明:“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也。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实,老者足以无失肉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12]这可以说是孟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与《礼记》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孟子对养老政策的描述是中国早期思想家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一种有益探索,对我们今天所实行的养老政策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2)土地政策。所谓土地其实就是孟子所谓的“恒产”。在以农耕为基础的中国社会,土地无论对广大民众还是对国家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孟子把土地与人民、政事并列为诸侯的三宝,足见孟子对土地问题的重视。孟子主张“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3]。孟子认为,为政者只有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才能使民众能够世世代代安心于土地劳作,有了充裕的物质财富,国家才会稳定,君主地位才会巩固。(3)渔业政策。春秋战国时期齐文化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之一就是倡导渔盐之利。孟子长期游学于齐国,深受齐文化重商思想的熏陶和影响[14]。像充分利用土地一样,孟子主张开放湖泊河塘,“泽梁无禁”,任人捕捞,百姓就会增加渔业产品。为了避免竭泽而渔现象的出现,应制订禁渔措施,如在规定的时间里禁止捕渔,不得用密网捕渔等,如果按照这一措施执行,则“鱼鳖不可胜食也”[15]。(4)林业政策。与土地政策、渔业政策一样,在林业上,孟子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在以(土葬)棺椁为主要安葬材料的古代社会,拥有一定数量的林木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孟子的意识中,林木并非永久性资源,不可任意无节制地砍伐,而是按照一定的时令进行砍伐,“斧斤以时入山林,”只有做到循序渐进,林木才有再生长的时间,长此以往,“材木不可胜用也”[16]。材木不可胜用,百姓才能得以厚葬其父母以尽孝道。因为在孟子看来,“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谓当大事。”[17]孟子“制民恒产”的几项政策措施可以说是对孔子重民富民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制民恒产”的第三层含义就是主张发展流通型商业经济和商业生产。显然,这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社会里也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同时也表明了齐文化对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耕社会,对商业生产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早期法家尽管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进步的措施,但在对待商业问题上却是相当保守落后的,认为发展商业生产势必会影响和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商鞅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目的就在于逼迫百姓弃商返农[18]。孟子认为,商品只有在流通交换中才能实行其商品价值,这与孟子的社会分工思想是相一致的。孟子认为,对贩运中的商品不必征收关税,“去关市之征”[19],而对欺行霸市的奸商行为,则必须征之关税,“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焉。”[20]这个主张除了有利于发展工商业外,同时也减轻了对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的征税,维护了他们最基本的权益。针对农家学派代表人物许行提出的“市价不贰”的主张,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给予了批判。许行的一系列理论是以原始公有制社会为基础提出来的,是不切实际的理论空想。尽管孟子的理论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许行辈的批判却击中要害,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孟子对流通型商业经济和商业生产的强调,表明在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不再是纯粹的不受外在思想影响的儒家,而是熔铸了各家各派思想精华的儒家,是为了摆脱困境而不得不调整和改变自身发展方向的儒家,同时也使儒家在与各家各派的争鸣中有了更大的包容性。民有恒产只是从经济制度上解决了百姓的生产生活资料问题。因为没有恒产,其他一切就根本无从谈起。但如果给了百姓足够的土地,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社会就可以太平无事,就可以顺利推行王道仁政,在孟子看来,这也是不可能的。在制民恒产的同时,还要辅之于取民有制,这一点非常重要,制民恒产与取民有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合则美,分则伤;两者共同构成了孟子仁政思想中的经济利益原则。怎样做到取民有制?孟子有非常明确的主张。首先,孟子反对横征暴敛,滥用民力,主张省刑罚,薄赋税。他希望统治者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21],“明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22]。具体措施就是实行什一税制度,孟子认为最理想的赋税当以古代圣君尧舜所实行的十取一税率为法度标准,“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23]在三代时期,土地归国家和王者所有,不准买卖,即《礼记·王制》所谓的“田里不鬻”制度。自春秋以来,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私有土地的存在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各国统治者不得不制定和出台对私有土地进行征税的管理办法。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论语》中就记载了春秋末期鲁哀公与有若的一段对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4]可见,在土地私有制实行的早期,国家收取十分之二的税率是很高的。孟子反对什二税制度,并从历史上的先圣先王那里寻找历史根据,他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25]十分之一的税率比鲁哀公时的税率降低了一倍,这在孟子看来是合理的税率。税赋征敛关乎国计民生,为各国政治家、思想家所关注。孟子反对重赋,反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徭役赋税之征用征收对于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收入,徭役赋税之轻重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若徭役赋税过于繁重无度,就会造成“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26]的社会恶果;若赋税太低,虽能减轻百姓负担,但却难以支付国家机构庞大的经费开支。因此,孟子并不反对民众对国家应承担的正常的赋税义务,并不认为赋税越低越好,他主张征收赋税应保持适中适度的原则,要有节制,要合理、适度,以国家机构能够正常运转为最终依据和标准。因此,当白圭提出“吾欲二十而取一”时,孟子认为这种税率太低,不可取,并斥之为“貉(貊)道”。孟子认为,二十取一,放之貉之国则可,放之中原华夏之地则不可。若一概以二十取一征之,则是“貉(貊)道”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27]可见,孟子是主张把税率限制在民众能够接受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使百姓能够满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以达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28]的目的。孟子还指出,征收赋税的方式有三种:即征收布帛、征收谷米及征用劳役。贤德之君一般只用其中的一种,若同时用两种,百姓便有冻馁之虞;若同时采用三种,即使父子之亲也难以相顾惜[29]。从孟子仁政思想中所设定的经济利益原则可以看出,孟子不但为统治者在大政方针上设计了一套治国方略,而且在具体措施上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治国步骤,不论其所设定的政策原则可行与否,至少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孟子的仁政思想在维护现存政权统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民众的利益,真正体现了“民为贵”的思想,即使在大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其恒久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一般认为,一篇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很多同学不是很能理解开题报告里说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或者说一直把文献综述当成是参考文献之类的。本篇文章就是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的。写论文的小伙伴都知道review,全称就是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即文献综合评述。确定选题后,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 总的来说,文献综述一般包括: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一、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一般在200字以内,是一段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的简短的陈述,其中结论是摘要的重点。 注意:摘要不能含有图表、冗长的公式以及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 关键词在摘要之后,是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对表述论文有实质意义的词汇,个数为3-5个为宜,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隔开。 二、引言 引言,也叫前言、绪论,就是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话,是论文的开场白,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此篇论文产生阅读的兴趣。引言内容大致包括:此项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选择该题的理论或者实践依据是什么?有哪些创新点?本项研究在学术理论、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意义? 引言的语言要求简洁,开门见山,避免篇幅过长,论述过于笼统,题不扣文。 三、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写法多样,没有特定的格式综述,但是无论你选择哪种综述,都要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及分析比较。 1、主题的层次标题 标题要简洁明了,不带标点符号,控制在15字以内。标题阶级划分及编号一概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一般用两级,第三级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2、插图 插图具有自明性,图片要清晰明了,切记不要与论文中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要注明图序和图名。 3、表格 表格结构简洁,线条清晰,内容不应与论文内容和插图重复,最好使用三线表,可以适当加注辅助线,但是注意不要使用斜线和竖线,表格应该注明表序和表名。 4、正文 是综述的重点,没有固定的写法,只要能较好的表达综合的内容即可。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正文需要运用好连接性语言,结构和层次要围绕观点自然展开,要有严谨的逻辑性。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多与少,可以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毕业论文并没有对参考文献的数量有硬性要求,一般以30条为宜。 在选择文献时,要注意有些观点是否存在差异,所存在,则要特别说明;尽量多引用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避免二次文献可能存在较为片面的观点;尽量引用近几年的内容较新的文献,避免观点陈旧;建议引用与本研究有直接相关的经典文献。 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主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可以说,如果没有做好检索和阅读文献工作,是写不出好的文献综述的。 早检测论文查重系统我祝大家顺利通过~~~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孟子论文的参考文献

《孟子告子上》参考文献格式放在篇章之后写。标准格式如下:1、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2、专利文献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3、报纸作者,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孟子尽心上参考文献,如何去写这个的话,你可以去搜索一下相关的一些。嗯嗯,书看啊,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一些期刊。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11.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12.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13.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14.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15.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16.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17.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18.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19.论文的结构一般是背景介绍·研究现状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结论和展望20.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提倡“王道”政治,目的是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君与民同忧,同乐。在现实社会中,孟子的“民本”思想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