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在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一部分,本校由教育部直属,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为规范开放教育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现对中央电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如下。一、 内容项及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当包括以下项目:封面、内容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具体而言:1.封面:封面既可以提供论文的有关信息,又可以起到保护论文资料的作用,封面所登载的内容主要有:(1)题目:要用二号字标于显着位置。(2)学生资料:包括论文作者姓名、学号、专业、教育层次、所属教学单位名称等。(3)指导教师姓名2.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简明性,字数为200~400字。如果申请学士学位,还需译成不少于150字的英文内容摘要。3.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内容摘要的左下方。4.目录:毕业论文要设目录,目录标题后要表明页码(一般标到二级标题即可)。5.正文:正文至少应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以使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晰。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不超过10000字。6.参考文献和注释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分为脚注和尾注,脚注位于该页的页脚,尾注位于文章正文内容的后面。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二者均包括以下项目:序号。参考文献用[1][2]……方式,注释用①、②……方式。主要责任者(例如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只列责任者姓名,其后不加“着”、“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献题名及版本。文献出处。例如出版出版社及出版时间、期刊刊名及期号或者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及发表时间等。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具体示例如下: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93.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4]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3)。[5]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6]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人民日报,1998-12-25(10)。
什么专业的呢?
现在开始选题了么?
为什么日本这么干净呢?我们中国人讲"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天时地利"。日本属海洋性气候、常年多雨。虽然梅雨季节令人烦闷。但经常下雨会自动洗涤城市的各个角落、起到良好的减尘作用。加之日本非常重视环境绿化、这也减少了风沙的肆虐。再说"人和"。日本干净、这与喜爱干净的日本人以及日本人的一些好习惯是分不开的。
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日本人高度的自律和维持。公共环境清洁不单靠勤收拾、更重要在于保持。
日本到底干净到什么程度呢?
垃圾分类
在中国,很多人都会因嫌麻烦而对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视而不见,而在日本的垃圾分类面前,我们的标准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垃圾分类细化到了518项之多,连香烟盒这种垃圾都可以分成三种材料丢弃,外包装是塑料,盒子是纸质,铝箔是金属。如果没有这样,将面临30万日元罚款或者3年的牢饭。
国民素质
自扫门前雪在日本不是义务,是一种习惯,家门口整条马路都经常打扫,看到垃圾就捡回家。乱扔烟头基本看不见。商家和店铺为了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贩卖环境,给客人留下好印象,店铺周围定时清扫。
文化宗教背景
日本人从历史上就是一个有洁癖的民族,无论是屋内室外都会保持的非常干净,。还有一点是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天然融合,尊重爱护一切大自然的东西。
喜欢洗澡的民族
日本人的干净跟日本人爱洗澡分不开。今天穿的衣服绝对与昨天不同,出差或者旅游每到一个酒店都会马上洗澡,泡温泉,换衣服,在日本商店里,不仅有女性护肤品和化妆品,更有分类详细的男士护肤品等。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清晨时分,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和苏联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在苏联远东边境左近集合,这批人数高达一百五十万的军队穿过中苏、中蒙边界限,向驻军在我国西南等地的日本军队发起了突袭。
国际国外的相关材料显示:
在整场远东军攻击日军的战役中,日本军队中有八万多人被击毙,多达六十万的日本兵士成为俘虏。如此令人震惊的战绩和战俘显示了这次战役中苏联方面的出色的突袭才能,但是,令人诧异的是,苏联方面对安顿日本的俘虏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或许说,他们基本没有预备。
这几十万的日军战俘被关押在我国西南地域暂时设立的俘虏集中营里,之后,他们会被分日期分批次地押送到苏联国境之内。
依照方案,这些战俘中的大少数将坐上列车被保送到远东地域和与之交界的东西伯利亚地域,但是由于列车和汽车这两种交通方式的紧缺,只要特别重要的、等级特别高的战犯和很少一局部俘虏乘坐列车分开了西南,除了他们,剩余的大少数都是靠着双脚步行分开暂时日军战俘营的。另外,还有一些战俘被押送到了哈萨克和顿河流域左近的坦波夫州等多个地域。
苏联外务人民委员部战俘和拘押人员事务管理总局是全体担任和管理日军战俘的政府机构,这个机构成立于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九日,最开端是由于要管理波兰军队的战俘而成立的。
在俄罗斯一本著名的学术杂志(后查证是《历史档案》)的二零零六年第一期中登载了一则资料,这篇公文是一九四五年九月四日苏联外务人民委员部滨海内地区局副局长季姆琴科中将、战俘事务处处长凯达洛夫中校结合署名的《关于滨海内地区承受日本战俘预备任务的状况资料》,资料中提醒:
应该接纳战俘的厂矿企业其后期任务做得极端粗糙,很多企业单位甚至是没有丝毫预备。而另外一些企业单位的相关担任人并没有把这项事务注重起来,他们常常觉得把战俘放到荒无人烟的中央,让他们本人生活这种做法是可以的,苏联人让他们用本人的手去建造任何一切,包括房屋、厕所等在内的必要修建。
这种轻视预备任务的做法使得在这一个寒冬里,数量庞大的日本战俘得到了生命。
由于没有御寒的房屋,所以这些战俘不得不在四处透风的窝棚、帐篷和墙壁薄弱的板房中渡过了严冬。等到四六年一月份,天气变得非常冰冷,这个时分俘虏们的住宿环境和待遇仍然没有什麼变化。虽然战俘劳改营屡次的向这个地域的采运企业提出要改善住房的要求,也多次正告过,但是,只要很少的企业做出了改动,大局部战俘的住宿条件依然非常恶劣。
事先的俘虏,后来被送劳改营的日本战俘清水芳夫在几十年之后回想起那时分的住宿状况:
他们被装上了“闷罐”——一辆简直不透气的火车,始发站是西伯利亚,最初被运送到位于拉达的第逐个八战俘所,这所战俘营冲突莫斯科西北方向四百公里的坦波夫城四周。
抵达工夫是昭和二十一年一月份(一九四六年一月)。在那里,战俘们住的是半建于地下的窝棚,这种住宿条件不断到同年的八月份才发作了改动。窝棚应该是曾经建造了好几年了,棚子里的柱子原来能够是整根的树木,如今曾经是黑亮亮的了,这是手垢太多的缘故。
那麼,在战俘抵达苏联的首个夏季,他们究竟有多少人由于环境太恶劣而死去呢?
依据苏联方面发布的官方数据,一共有五万五千名日本俘虏冻死了。有一个叫做加川治良军人预先回想说:
我当年被关在这里的茨塔沃战俘所,听说那里关了大约一千五百人。等到那个冬天过来后,有大约五百人由于病痛和饥饿酷寒而死去。也由于这样,但凡在西伯利亚住过的战俘都有个把那里营地叫做“天堂”的习气。由于在那里死去的俘虏太多了,政府下令处分了在那里担任担任人的苏联军官,并且把他也送进了战俘营。
侥幸的是,在他之后接任的是一位性格比拟平和的文官,他接手后,劳改营的住宿状况渐渐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酷寒而得到生命的人也就没有那麼多了。
太阳已经开始溶解到红海里,报警提醒我们有迟延一点我们的自行车短途往返日本的广岛湾ninoshima岛太长。由于不确定渡轮最后一次离开大陆,我们在路边的一个酒吧停下来问。这一切引发了忧心忡忡的目光:最后的船就要离开了。
“你只要走捷径就行了,”一个人走到外面,指着一条狭窄的山路向山上走去。夜幕降临,我们有严重的疑虑,但骑自行车上山。环顾四周,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新来的朋友在我们身后小心地慢跑上山,以确保我们没有迷路,只有当港口安全地在我们下面看得见的时候才能返回。他随意的好意使我们得以在几分钟内赶到渡口。这是我们的一个与omotenashi第一次的经验,通常译为“日本的款待”。在实践中,它巧妙地结合了礼貌和保持和谐和避免冲突的愿望。
omotenashi是日本的一种生活方式。患感冒的人戴外科口罩以免传染他人。邻居在开始建筑工作前会送上礼品包装的洗衣粉——这是一个帮助你从不可避免的灰尘中清理衣服的姿势。在商店和餐馆工作人员打招呼,你用弓和一顿丰盛的irasshaimase(欢迎)。他们把一只手放在你的下面,给你零钱,以免丢硬币。当你离开商店时,他们会站在门口鞠躬直到你不见了。
机实践omotenashi,太。出租车门自动打开在你的方法–和制服戴着白手套的司机不指望小费。电梯为让你久等而道歉,当你进入浴室时,马桶座圈就会引起注意。道路标志特征的可爱照片弓形建筑工人。在日本文化中,进一步在自己的团体的人,越礼貌示人–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外国人–从字面上看,“外面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惊讶地发现自己受到这样盛大的礼仪。“它仍然让我在这里九年,“西班牙教师Carmen Lagasca说。人们在公共汽车上坐在你旁边,然后又站起来。我总是注意到一些新的东西。”
但omotenashi远远超出善待游客;它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很多人长大的一句谚语,“Noriko Kobayashi说,在discoverlink濑户内入境旅游头,一个财团,旨在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在尾道,广岛州。它说:“在某人为我们做了好事之后,我们应该为他人做点好事。”。但是,当某人对我们做了坏事之后,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坏事,“我认为这些信念会使我们的行为举止变得有礼貌。”
那么,这种礼貌是从哪里来的呢?据Isao Kumakura教授在大阪国家博物馆的民族学研究所,日本大部分礼仪起源于正式仪式的茶道和武术。事实上,这个词omotenashi,字面意思是“服务精神”,来自茶道。茶艺主持人努力为客人准备合适的气氛,选择最合适的碗、花和装饰,而不期待任何回报。客人,意识到主人的努力,会呈现出一种近乎虔诚的感恩。因此,两党都创造了一个和谐和尊重的环境,根植于公众利益先于个人需要的信念。
同样,礼貌和同情是武士道的核心价值(战士之路),日本武士的道德规范,强大的军事种姓的人武术精湛。这种精心设计的法典,类似中世纪骑士精神,不仅统治荣誉、纪律和道德,而且是从鞠躬到喝茶的一切正确方式。基于禅宗的戒律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的平静和对他人的尊敬,包括敌人在内。Bushido成为基础的行为准则的社会一般。暴露于如此彬彬有礼的人身上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和麻疹一样具有传染性。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表演更亲切,轻轻地交给公民,丢失钱包的警察,微笑着为你让路给其他司机,把你的垃圾带回家并不会提高你的声音(或擤鼻子)在公共。不如果每个游客花了一点omotenashi回家和传播它是伟大的吗?涟漪效应席卷全球。
如果没有他们世界上哪里还有纯种狗!!!
我常想,生命就像水一样,既柔弱又坚强.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你想用手捧起水,但它竟会从你的指间流动,无声无息,你无法察觉.古人喜欢将平静的湖面比作镜子,然而只需一粒小石子,便打破镜面,打破满湖的宁静,层层涟漪从湖心荡到湖边,它一下就碎了.生命就像它一样柔弱.一只蚂蚁,一只蝴蝶,轻轻一碰,就碎了.大象,猛虎,在狂风疾雨面前,也只能低下它们高贵的头颅.”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生命在宇宙间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在每一个脆弱的生命里,都有一片更柔弱的海洋.一件事,一个场面,乃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打破海面的平静,激起千层浪.生命是易被感动的,因为它像水一样,太柔弱了.然而那柔弱的水,又是十分的刚强.钢刀想斩断它的腰身,只是徒劳;石头想挡住它的去路,反倒被击穿;严寒想冻住它的热忱,却使它愈加坚强;烈火想焚尽它的身躯,它的灵魂却逸入空气,无处不在.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水的前进,除非它自己放弃,然而它是不会放弃的,因为它如此坚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德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贤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恶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轻忽小善之德、小恶之害,能够真正断恶修善,所以令人心悦诚服。而诸佛菩萨在因上修行,也是“断一切恶,无恶不断;修一切善,无善不修。”不计事情的大小,都能对事以真,竭尽心力广修菩萨行,最后才能成就佛道。 一己之善,不但能为自己积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丝毫之恶,非唯损害自己的品格,也会危害到他人。如此辗转影响,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块小石头,涟漪不断地扩大,导致整个湖面水纹的波动,其影响层面绝非自己所能事先预料。因此,对世间人而言,起一个善念、说一句好话、一个善意的回应,乃至露出一个微笑,不但能够让内心越来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亲子间的关系、提高公司的业绩、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甚至可以消弭种种人为的灾难。对修行人而言,身口意三业若能持戒清净,微小的过患都能远离,微细的善行都不舍弃,则自性慈悲与智慧就能显发,也就更有能力去帮助一切众生。 这种由小因而成大果的例子,俯拾皆是。举例来说,当世界某个角落发生灾难需要援助时,大众尽己之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善款、救援物资、救援人力,即可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兴建道场也是同样的道理。道场的设立不仅可以圆满佛、法、僧三宝住世的因缘,还能让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远离身心的痛苦,确确实实是件大功德。所以大众如果能够贡献心力,即使是微小的布施,乃至劝发他人发心,或者随喜赞叹,都能聚沙成塔,成就人类宗教、文化、历史、艺术、精神生活的无价堡垒,其利益是遍及法界一切众生,其功德是广荫千秋万代子孙。 佛经中也有记载,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弥徒弟只剩七日的寿命,于是慈悲地让他回家探亲。途中,正好遇到一场大雨,小沙弥发现一群蚂蚁正努力地从积水的地方爬出,但却不断的被雨水冲回去。于是小沙弥心生怜悯,先将它们一一救出,确定安全无虞后,才继续他的旅程。七日后,小沙弥又回到寺院,师父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入定观察,发现原来是小沙弥的一念慈悲心,不但救了蚂蚁,也增加了自己的寿命。 除了自己广发善心外,更进一步,对于他人的善行也要真心赞叹,如此可增进其信心,令发广大心量而行大善;面对自己的恶行要有所觉悟,赶快忏悔改进,千万不可积小过患而成大罪。如《四十二章经》云:“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就是最好的训诫。《梵网经》亦云:“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刹那造罪,殃堕无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也是提醒世人要处事老实,行善造恶自有因缘果报,不可不慎! “修善如春日之草,未见其长而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未见其灭而有所损。”修善断恶一定要在高处著眼、小处著手。如果我们能够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下去,不仅能成为世间的贤人,家业、学业、事业、志业,事事如意;更进一步,也能成为出世间的圣人,断惑、证真、度众、成佛,样样成就!另一篇我们都知道以小见大的道理。考验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正合此理。倘从大处看,正直可以表演,善良可以伪装,宽容可以做作,而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似乎小得让人忘记或懒得掩饰,因而常毕露人们的原形。看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细节关注起,是我们修身的起点。 一个从骨子里文明的人,即便是对待小善小恶,同样彰显素质。这种人给我们以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记得在一次体育公园文艺活动中,歌海人潮,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玩,兴高采烈的稚童,把吃完冰淇淋的空纸盒随手一扔,妈妈见状弯身把它捡起,放在前方的垃圾箱里。这个小小的细节很美,这位年轻的妈妈很美。作为一个生活在省级文明城市的福清人,我甚至想感谢她,因为她的行为确为我们这座城市增添了一分优雅,一抹风采。 可是,我们总还有遗憾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因看到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果皮的情景感到恶心,常因遭遇乱停放车辆、乱穿马路阻碍我们走路行车而觉得光火,常因与一个满口粗言脏话的人交谈而浑身不自在……当然,此时我们很应该回顾一下自己曾经的所做所为,在这些看是“小恶”却很招人讨厌的情景中,是否有我们的影子?说起来这些大多都只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我们小时候也曾遵守得很好。可就是在长大了、更懂事了的今天,却把它给淡漠了。这叫我们如何面对内容更多、要求更高的公民道德规范? 没有人希望或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不文明的人。因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都表现得很有素质。但面对“小恶”,我们总认为那是很平常的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就个人素质形象而言,不管有何种借口,那些不雅的“小恶”行为,都在一点一滴地渗进周围人对你的看法之中,慢慢地淹没你本该良好的形象。而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分子,我们实在不应该因为行“小恶”而影响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的建设,至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破坏别人努力的成果。 愿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从善如流。
树求禽兽以携,遭拒;结实以静候,则咸相食,其籽得传。
《劝学》有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然他物何以愿为我所用?盖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
人,只有自我修行,价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赏识,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田田的荷叶间一段绿波,愈令风荷芳行万里。
汉有昭君,不赂画工,寂寂深宫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莲,终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亲匈奴。识大体的智慧,济苍生的胸怀,沉着大气的风范,令她成为一首绝唱。直至百千年后,人们仍可从杜甫的吟诵中瞥见那一抹惊鸿的倩影,惊艳了岁月。是什么让一位红颜以扶柳之态名留青史?是其内在的德。修心如莲,凭自我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蜀有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躬耕于南阳,不争虚名于诸侯。然而一代名主刘玄德恭敬相邀,三请两拒,传为美谈。如果他不是卧龙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个帝王会甘心低头细语呢?羽扇纶巾间的豪情胆识是其吸引刘备的法宝。修心如莲,孔明静候。以兼济天下之大才赢得生前身后名。
姜子牙垂钓言:“愿者上钩。”八十高龄遇文王。可见,世人渴求的与年龄无关,与相貌无缘。内在价值的升华才是一个人得到赞赏的根源。
甜美的果实让飞禽走兽们心甘情愿地为之奔波;几句空话却没有激起一丝涟漪,人性说到底总还是带着那么一点点的自私与冷漠。为利相谋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谁也没有必要因此去指责他人。如何让他人尽心尽力地伸出援手?我们应当磨砺出自我价值,给别人一个襄助自己的理由。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终没有谁会愿意施予。
修心如莲,让馨德之香愈远愈清。砺己如实,令品质之花不凋不败。
于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云英铺满山野而无人理睬,菟丝子则更令人厌恶。然而,兰花之较弱易萎,仍有人大费精力悉心养护。蚌深卧水底,恒有渔人冒死打捞。为何?因其有内在价值值得人为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钻石,如珍珠,才可让人于万千沙砾中发现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
尝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达然后方知是己身之妄求。人之助我,谢之;人之袖手,解之,后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莲,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辉。
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莲。
选择跟学校一样的查重软件就可以了,前期初稿检测可以选择免费查重软件,paper系列中paperfree、paperday、、papertime等都可以薅羊毛。
论文查重,直白点说就是把自己写好的文章,上传到一个查重系统,他自会比较文章的重复地方,出一份重复率的报告。目前,查重系统的种类非常多。不同论文需要的也不一样,例如本科论文一般查知网等。期刊论文就要用期刊系统去查。硕博论文有硕博专用版。用的系统不对,查不来的结果也无意义。
论文查重找到一个靠谱的查重软件最重要,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查重系统,定稿了一般是选择和学校一样的查重系统,初稿用一些免费的查重软件!
首先要明白,论文查重的目的是查出抄袭内容,进行修改论文,论文降重更重要。所有可以分成两步进行,论文查重,然后是论文降重。
一、论文查重方法
Paperbye目前分两个版本,一个是标准版(不限制篇数免费版),一个是旗舰版(收费版),标准版8个比对数据库,旗舰版12比对数据库。
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步,打开paperbye官网()登录
第二步,登录成功后,初稿选择免费标准版本,或旗舰版,上传需要查重的论文;
第三步,提交成功后,点击“查看检测报告”即可;
第四步,如果需要进行论文在线改重或机器降重,可以在查看报告列表查看
根据自己需求,在线改重,如果报告比例较高,自己进行修改的话,可以在报告里一边修改一边查重,及时反馈修改结果;机器改重,就是软件辅助自动修改文章降重,可以辅助自己提供论文修改效率。
二、人工降重方法:
1、变换表达。先理解原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词语替换,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同义词替换,效果更好。
3、变换句式,通过拆分合并语句的方式进行修改,把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
4、图片法,针对专业性太强不好修改的语句或段落(比如计算机代码,法律条款,原理理论等),可以适当把文字写在图片上展现,但是这种方法不宜用的太多。知网查重系统不太合适,可以识别图片,公式,表格,其他查重系统可以适当使用。
5、翻译法,用百度翻译或谷歌翻译,中文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日语或其他语种,再从日语翻译成中文,这种看似不错,还得需要人工润色,感觉效果还是鸡肋,适当用用也无妨。
一、论文怎么查重:
1、论文写完后查重前先向学校或机构了解清楚指定的是哪个论文查重系统、次数以及要求的查重率标准是多少?
2、由于学校或机构提供的查重系统次数非常有限,所以一般在论文初稿、二稿和修改时查重,建议大家选择蝌蚪论文查重系统自查,目前每天都可以免费查重一次!
3、论文定稿查重时使用学校指定的查重系统检测,达标后提交学校定稿!目前高校使用做多的查重系统有:知网、维普、万方!
二、论文查重方法:
1、打开官网,登录账号;
2、选择查重版本,提交文章;
3、等待检测完成后,在“下载报告”页面查看下载报告!
完毕!
摘要: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
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做一个真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感情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一项活动,使学生爱写作文,并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面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文学、人学、品德修养、兴趣、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正文:对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令人头痛的事情,倒不是由于任务繁重,而是在一个班级,五十多人,其雷同之多,其叙事抒情之假,令人疑惑不解,继而不免产生了反感甚至厌恶感。
在他们的作文中,我们看不出学生在想什么,他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于是我们大声指责学生:“你们为什么不在作文中说真话?”然而,当我们沉下思绪,反省我们自己时,发现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学生不愿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可能是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造成思想一致;可能是学生有一种惰性;可能是老师不自觉的拿了一个套子去“套”学生的作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手写我口,一向是我们所提倡的。
*** 话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许多方面早已有体现,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老一辈教育家谆谆告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若作文中假话连篇,虚情假意,又怎么能“求真”,又怎么能“做真人呢”?当然,要让学生做到在作文中说真话,写出生动活泼,有个性的作文,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而其中,老师的工作影响最大。现在,我就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浅薄的体会谈谈几点愚见。
一、坚持激励,激活学生 *** 话的愿望。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
在这里,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树立起让学生说真话的意识,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学生的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乐于说真话的氛围。在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实情感的倾诉。
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景》、《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面》、《纸船》……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在作文训练指导时,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那我们就不会担忧作文写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疼。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内心独特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个性、兴趣、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
因此,对外界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在作文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展现在作文中,又何愁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呢?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自己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必须予以鼓励、表扬,使他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作文中说真话。在学生的习作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允许存在消极阴暗低落的一面。
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远离“假、大、空”,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活力。二、坚持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不断翻出花样,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作文课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素材,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首先,应注意开设情境作文课。
在活动中激 *** 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特定范围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的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在风中、雨中、雷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天,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比如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讲座、演讲、交流、讨论、辨论、竞赛、实验、展览等,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为“活写”,这样,又何愁学生思维不活,感情不真,作文不好呢?其次,在作文命题上注意创新。
现在的作文题,很多是单一的、片面的。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有许多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反反复复,学生有何新鲜感,有何想象力,有何情感表述?长此以往,学生便应付了事。
所以,要使学生说真话,作文题也应该多样化,要吸引人。比如,看到新闻写新闻评伦,从看奥运到歌颂奥运精神,从喜爱的明星到评价影视等等。
这样,题目吸引人了,学生自然喜欢写,作文自会内容新颖,情感真实丰富。另外,老师还可以抓住一些机。
于是,文章的题目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无法关联起来, “ 桥归桥,路归路 ” ,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 “ 画龙点睛 ” ,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是需要一双 “ 明眸善睐 ” 的眼睛。
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以供考生参考:形象描绘式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 “ 言浅意深 ” 的效果。
如关于 “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 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 “ 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 ” ,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 “ 我 ” 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 “ 暗无天日的洞穴 ” 。 “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 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
2004 年的关于 “ 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 ” 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
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貌离神合式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
如以 “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 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 “ 诗人 ? 明月 ? 黄花 ” ,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 ???“ 这三者有什么关系 ”??? 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 ? 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 “ 换一种思维方式, ‘ 哀痛者 ’ 也会变成 ‘ 幸福者 ’” 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 “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 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 “ 感时花溅泪 ” 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 “ 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 ” 的观点。
如 “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 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 “ 争渡!怎渡? ” ,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 “ 争渡 ” 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 “ 怎渡 ” 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
2005 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妙趣横生式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
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高考作文中,一篇名为《我饿了》的文章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于充满妙趣。
经典改编式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通常,此类作品的题目便明示了这一特点。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 “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 这一话题。
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流行时尚式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
如《 “ 爱 ” 在心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前段日子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编成自己的作文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不能说不聪明。
直现文体式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体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
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 “ 望诊 ”“ 把脉 ”……“ 医生建议 ” ,写出了 “ 吴诚信 ” 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
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 “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 ” 这一话题的认识。……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
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名师教你写作文》读书笔记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的名字是《名师教你写作文》3年级版,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作文,其中我最喜欢一个故事是《秋天的图画》和《和老师“共进晚餐”》。
我先来说说看了《秋天的图画》这个故事,作者的名字丢失《佚名》,里面写了秋天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所有的果实都差不多成熟了,银杏树和枫树向我们招手呢!让我这个故事读起来感觉很美丽,也想去一去这美丽的秋天。
我再来说说《和老师共进“晚餐”》这篇文章,你们以为都是和老师吃饭吧!告诉你,错了。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同学没完成作业,只得留下来,这就是和老师共进“晚餐”。放学了,其他同学都走了,我只能留在教室里把作业做完才可以回家。他写啊写啊,终于写完了,但字又写了歪歪扭扭、歪歪斜斜……他作业给老师看,老师微笑着说:“你的书法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一行白字上青天’啊,小学生应该端端正正的写字,不是吗?”老师说。不过书上的小朋友写出了和老师共进晚餐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我以后还要认真读这本书,知识会更好!
然而,当我们沉下思绪,反省我们自己时,发现原因有很多:可能学生不愿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可能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造成思想一致;可能是学生有一种惰性;可能是老师不自觉的拿了一个套子去套学生的作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我后写我口,一向是我们所提倡的。 *** 话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在许多方面早已有体现,新《课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老一辈教育家谆谆告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若作文中假话连篇,虚情假意,又怎么能求真,又怎么能做真人呢?当然,要让学生做到在作文中说真话,写出生动活泼,有个性的作文,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做的工作非常之多,而其中,老师的工作影响最大,现在,我就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浅薄的体会谈谈几点愚见。
一、坚持激励,激活学生 *** 话的愿望想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就要让学生想写,让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在这里,教师的思想必须超前,树立起让学生说真话的意识,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撞击学生思想的火花,使学生乐于说真话,形成一种人人乐于说真话的范围。在课文分析及课外阅读指导中,尤其是分析一些文字朴实、情感真挚的文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鉴赏文中的真情实事情的倾诉,在初中阶段,有许多这样的文章:《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面》、《纸船》如果老师能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和灌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并在作文中注意要说真话,只有说真话作文才能打动人,才是好文章。
在作文训练指导时,老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敢于倾诉自己的情感,敢于袒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在作文中我们能真诚地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与读者交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忧愁,那我们就不会担忧作文不好,看上去令人头痛。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内心独特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个性,兴趣,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外界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在作文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展现在作文中,又何愁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呢?在作文讲评时,对学生习作中抒发了自己真情实感,有自己独特体验的闪光点,都必须予以鼓励、表扬,使他尝到说真话的甜头,乐于在作文中说真话。
在学生的习作中,既有现实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允许存在消级阴暗低落的一面,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远离假、大、空,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活力。二、坚持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不断翻出花样,使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作文课中充分发掘学生的素材,扩展学生说真话的内容空间。
首先应注意开设情境作文课,在活动中激 *** 感,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特定范围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地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触发灵感。比如在风中、雨中、雷中,或月下、花间、霞光里,写一景致;比如凭窗远眺,写远山、远天,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比如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讲座、演讲、交流、讨论、辩论、竞赛、实验、展览等,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为活写,这样,又何愁学生思维不活,感情不真,作文不好呢?其次在作文命题上注意创新。
现在的作文题,很多是单一的,片面的,如《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个人》,有许多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反反复复,学生有何新鲜感,有何想象力,有何情感表述?长此以往,学生便应付了事。所以要使学生说真话,作文题也应该多样化,要吸引人,比如看到新闻写新闻评论,从看奥运到歌颂奥运精神,从喜爱的明星到评价影视等等,这样,题目吸引人了,学生自然喜欢说,作文自会内容新颖,情感真实丰富。
另外老师还可以抓住一些机遇,让学生写一些应用类文章,比如学生违纪了,让他写一份检讨,要求写清楚事件并对自己的看法,并帮他修改,对其中成功之处提出赞扬;比如学生心中有委屈,也可让学生把中之委屈用笔墨倾诉出来这些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反省自身,提高品德修养,又可提高其作文积极性,让他们了解如何说真话、诉真情,何乐而不为?三、坚持指导学生观察,积累素材,广开学生说真话的源泉于漪说: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深入生活,体会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才会有所发现。生活中有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如果不仔细去观察、体验、收集,很容易从我们身边溜走,因此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接触社会,细心体验,积累素材。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依据这些,在作文中应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对观察有直接兴趣,勾起观察动机。在我教《山中避雨》时,我想让学生谈一谈山色空雨亦奇的感受并写一篇短文,学生无甚材料,脑中空空,。
叶文玲,她的一篇文章曾在五年级的书本中出现过。名字叫《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给予了我不尽的帮助,给了我不尽的启示。
作文开头简洁明了,没有犯上我们现在的大头病,这一点也是我们大家要好好学习的地方。第二段,我不得不赞美一句,优美的语句就像雨后的彩虹一般,装扮着世界,修饰着文章,使它更加得多姿多彩,让人沉浸在愉悦之中,能愉悦的读下去。
她的故事内容更是令人赞不绝口,运用成语以及各种修辞手法描写出了人物对书的渴望,热爱,向往之情,爱书爱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为了书不吃不睡,为了书数次奔波,为了使呐喊助威,通过儿时读书生活的一起起事件更加体现出了人物对书的情感之浓。
内容下半部分写了读书的启发。这不仅是作者读完书的启发,也是对我的一种深刻的教育。叶文玲叫我要多看书,多看好书,将一些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做好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书哺育我们的灵魂,让我们获取更多知识,食物哺育我们的身体,使我们身强体壮,健健康康,这两者缺一不可。叶文玲通过读千万种书,继而传授给我们读书的好处,以及写作的方法。作文构思首先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与众不同,只有与其他千篇一律的文章不一样,才能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是他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你的书的世界。作为不仅构思,落笔要好,内容也要写的真情实感,有时利用一些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语段,也不能算是抄,而是一种借鉴与模仿,然你的文章充满神奇,更有魄力,为你的文章画龙点睛,添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但是,如果模仿太多,那这就不能算是你写的文章,这依旧还是抄袭,写作文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就像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一样,你也要相信自己的作文是独一无二的!
叶文玲在文章中教会我写作文的真理,写作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来自于同一处,那就是-----好书!只要多看好书,我们的文章自然会进步,就算你成绩不行,多看看书,也许会有一定的提高,但记住,要看好书,那些杂七杂八的我们不要!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写作活动不是仅仅写一篇作文,更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要引导孩子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小学生应该学会生存,懂得生活,不要再闹“花生长在树上”这样的笑话。
众多作家的写作经验也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写作便如无源之水。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学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如春游、参观工厂、社会公益劳动、兴趣活动、各种比赛活动等;与家长沟通让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如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感受,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时学生就会有东西可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具体,才有真情实感。
浅谈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界一位资深教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著述了许多教育界颇有影响的著作。于漪老师的教学有她自身的一套理论方法,尤其是于漪老师的情感教育方法对语文教育有深远影响。她关于语文教育的著述,多达一百多万字。她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的内容,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于漪的语文教育论著,我们会发现其中最鲜明的一个观点就是“教文育人”。教育的职责就是教文育人。教文,即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育人,即培养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肩负着这样的职责,但是于老师的教文育人却独树一帜。于老师坚决反对把教文和育人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做法,主张必须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于老师多次讲到:要善于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既废除离开字词句篇的架空分析,又力戒置思想内容于一旁的支离破碎的词句诠释,力求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乳交融,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语文能力获得有效的提高。在这方面,于老师有很多具体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她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他们的情操,常常采用“娱目”、“动情”、“激思”、“励志”的方式;采用“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寓含的深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使他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联系扩展,增添情感浓度,形成余音缭绕的气氛”等做法。这些都是教文和育人相统一的好方法。 她的这种教文育人的思想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这是正确认识教育本质和教育使命的必然结果。她曾这样说:“国家把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学生交给我们教师培养,这意味着对教师极大的信任,我们如果不尽心尽力,岂不是浪费学生的青春,对国家、对人民的大不敬?为此,我经常警戒自己、鞭策自己兢兢业业,考虑任何工作都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大目标。”第二、这是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性质的必然结果。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作为对文革期间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一种否定,语文教育界出现了一种纯工具论的倾向,于漪老师对此不以为然,她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思想性。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要表情达意,那么用它组成的作品都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语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语文本身所固有的德育、智育两种作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进一步提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认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第三、这是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得出的必然的结论。于老师认为,传统语文教育值得借鉴的方面,例如:传统语文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很重视学养等。于老师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中这些精华的认识,自然会影响到她的“教文育人”观。 教文育人是于漪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她多年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得到的宝贵经验,也是她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 而全面、有序、科学地培养语文能力又是于老师特别强调的一个语文教育思想。她指出,有一点必须十分明确:语文教师教学生学语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须牢牢抓住不放。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哪些方面的语文能力,这是于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在关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她在这方面的主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全面训练,循序渐进,突出“内核”,语、思结合。 她把语文能力的培养分成了三个层次:一是学习和应用能力,这是语文能力培养的基础;二是具体的语言能力,会读会写会听会交际,这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三是对生活的认识能力,思考和感受力等,这是语文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部分,是语文能力的“内核”。大而言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是内核。正是基于于老师对语文能力本质的深刻认识,所以于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这是反映我们学科特点的,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但是我们对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中学语文就是中学语文,不是以学科为本,不是以某知识为本,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学生今后不管从事怎么样的工作,都要有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真本领,即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的能力。这样定位,就要淡化原来的很多知识体系,要“择其要而学习”。所以正确的、科学的、有序的培养语文能力才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全面训练。于老师认为,训练能力要树立全面培养的观念,不能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整体。就语言训练而言,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不能重读写,轻听说。不能只注重学习的近期效果,轻视适应社会的长远需要。 循序渐进。于老师很重视能力训练的序列,主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来安排科学的序列。例如,她说:“不探讨科学的序列,教学中有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很难解决。比如重复劳动的问题,对某一语文知识小学教,初中教,高中还教。……”突出“内核”。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虽然以全面为好,但是语文训练又不能过于繁杂琐碎,得有个重点。哪些应该是语文能力的“内核”呢?大而言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是内核。在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于老师关于语文教学要突出内核和她的全面培养语文能力的观点并不矛盾。全面培养是为了防止“以偏概全”,突出内核是为了防止“喧宾夺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语、思结合。于老师最反对进行单纯的语言技术训练,她既主张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不可分割,又主张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主张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语言训练的全过程。 注重学习兴趣,突出情感教育是于漪的又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思想。她满怀激情的一句话就是“丹心一片是关键”。她说老师心中要有一团火,这团火是爱祖国、爱学生的激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激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在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老师一次次超越自我,她不顾自己身体健康,背学生上医院;接手乱班,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课……而支撑她的始终是充满胸膛的师爱。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孩子心中清清楚楚,只有把爱播撒到孩子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激发兴趣也是于老师教学的艺术特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于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于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有四点经验:一是课要有新鲜感;二是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三是要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四是增强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因素,用学生的智力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于老师的这些经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得来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寻找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标地指挥下,倡导情感教育。情感熏陶是教学环节中较难的一部分,教师要做到“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比较难的,最重要地是一定要有真情感。如果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地情感,反而会令人生厌。那么怎样才能凭借语文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呢?于老师提出了许多情感熏陶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第一、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披文入情”,即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做到“文脉、情脉双理清”。第二、发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自己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地情和意。第 三、教学时,教师要带着感情教,要选准动情点,满怀感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朗诵,以情激情。 “立体化,多功能”的课堂教学效率观是于漪的最后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思想。“有效教学”现在被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关注,“有效”不仅指“效率”还指“效果”,只有保证“效率”和“效果”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于漪看来,语文学科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如果教师眼睛只盯着一本教科书加一本教参,思路打不开,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其次要开发与利用语文课外的学习资源,分清别类,择优而用,讲求实际效果。于老师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总的要求,就是课要上的“立体化,发挥多功能的作用”。在谈到语文教学效率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忽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只看一堂课学生学到了几条知识,或掌握了几种技能,用单一的、而且是单纯量化的观点看语文教学的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把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的综合效益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这才是抓住了根本。于漪老师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课前精心设计,选择好思想、知识、能力、智力的最佳结合点。所选的知识点或训练点应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方面闪光的,或辐射,或折射,使课堂教学充满明亮。 第二、课堂教学要有鲜明的节奏。为使课堂教学有鲜明的节奏,于老师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剪裁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过程要疏密相间,有起有伏,形成循序渐进的坡度;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运用,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第三、适当充实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的容量怎样才能得到适当的充实呢?于老师总结出了两条措施:一是从广度上开拓,扩大知识的覆盖面;一是从深度上探讨,加强学生理解力。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教师教育的视频,我看了三遍,感触很大,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使命。 于漪,中国二十世纪的教育史,有一个名字可以说在教育界都知道,她写了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为中国的教育,中国的语文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虽然都在三尺讲台徘徊,但却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受学生的爱戴,她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习于漪这种对教育的执着的精神。 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于漪一辈子都在寻找。她备课为了改正自己的口语,她把每一句话都背出来的。一句话写出来,然后修改,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正自己不规范的口语语言,然后背出来,再口语化,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授课。为了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她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应,砥砺前进,她每教一堂课,都要写几百字的教后心得,笔记,总结在课堂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于漪说一要有爱国心,二要有文化积淀,三教学语言要有文化含量。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中事物的迷恋。首先作为一个老师,自己要热爱教师这门职业,只有自身热爱了,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老师看似是教课的,其实撒播的是做人的种子!于漪说她能碰到那么多优秀的教师是一种幸运,老师的治学精神滋养了于漪深厚的学识基础,这些名师的身教垂涎也积淀了她血液中沉厚的传统文化品格。老师的教育使她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从毫无认识到慢慢只晓,回想起她曾经求学的过程中的幸运,在以后工作中她一直带着感恩的心。她说到这儿的时候我特别感动,因为我自身也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才选择这个专业,我能深深感受到她的这种心情。 看了这个视频,我还知道了教育学者的事迹,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之子,他们一生都对文学,对历史的热爱和那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们都是学了二十多年的语文。但我们究竟能感受多少语文的美好。究竟拥有多少语言的力量,又有多少人知道文字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究竟只晓多少,如果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少,又怎么把这种中华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学生呢?给学生一碗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教人如何做人的学问,也是教给我们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对人类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思考。语文教学和树人有关,它让你的灵魂有一种充实感,让你感觉到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价值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 做老师要有宽广的心,要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而这种包容,不是居高临下的,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头,跟他们平起平坐,去体会他们的情感,这样才会跟他们有共同语言。老师要有爱心,于漪去家访看到学生家境贫穷,她都尽力承担他们的困境,当时她的工资只有七十二元,而她就拿出六元给学生治病。学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在那个经济收入普遍都不高的年代,她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而她对自己的孩子却很苛刻,她的儿子黄肃直到结婚都没穿过一双皮鞋。什么叫教师?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师爱超过亲子之爱。一个孩子因为太调皮,父母不管他,把他推给了于漪,她毅然接受了这个孩子,把他带回了家。她说你对孩子是全心全意还是三心二意,学生都是知道的,她爱自己的学生,也受到学生的爱戴。正是因为她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使十几年后,她的学生来看她,把她讲得话全部背给她听。三尺讲台,联系着孩子的生命,什么叫上课,上课的质量就影响到孩子生命的质量。老师教这些高尚的人,高尚的道理,自己不感动,怎么去感动别人,教学是用生命在歌唱。不管在教育之路上,她经历怎么样的坎坷,于漪始终不放弃,她说只有教育的力量,才能让人成其为人。 于漪说中文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因此而生。语文教育取决于语文教师自身对这门学科的情感,只有热爱,才会有一种热情,要去倾诉,要去表达。用燃烧的激情去教学生母语,用生命传播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好,不仅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还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民族精神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感受到这种魅力! 于漪不光在专业课上有成就,在学校管理上也做的很出色。在她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没有聘用过校工,学校里所有的卫生工作都是由学校师生一力承担,让师生身体力行,珍惜劳动成果,她的做法感动了学生。她激发了教师的的奉献意识与创造精神,使教师在学校里的生活不仅是谋生的需要,更有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她对教育钟爱一生,对教育事业有一种信仰般的执着。 她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心地善良,她说没有善心,是不叫人的。人要勤劳,自己吃点亏,吃点苦没什么,都要帮助别人,要力所能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些对她以后成为教师是密不可分的。她自己一个孩子,但她把最多的时间精力都给了她的学生。爱学生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的。退休了,她依然心系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晚年时光又无偿奉献给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虽然我做不到她这种程度,但努力去靠近她,这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热爱中华文化,一生都在守护着祖国的语言文字,她热爱教师职业,她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崇拜的事业。她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于漪老师这句话,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今后我会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