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微软研究院最新论文

发布时间:

微软研究院最新论文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做人的经验之谈。最近,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事业更成功。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的出色。但是,在谈论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它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理由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很多教授不理会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才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它细节只是一些小事,随心所欲地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对于这些行为,一言以敝之,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在群体之中与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而言,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要相对欠缺一些。这也许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生活在群体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和收获,是尤为重要的。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学的Ambady教授最近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他把这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两秒钟给一组学生看,得出一套评估结果。然后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相对来说,以前我在别的公司时也曾见到这样的现象。一项工程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诉老板。因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程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就是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几乎把这家公司拖垮。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做一个主动的人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其实,这也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汲取教训,就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比尔·盖茨曾经对公司所有员工说过:“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你还应该努力寻找一位你特别尊敬的良师。这位良师应该是直接教导你的老师以外的人,这样的人更能客观地给你一些忠告。这位良师除了可以在学识上教导你之外,还可以在其它一些方面对你有所指点,包括为人处世,看问题的眼光,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等等。我以前在苹果公司负责一个研究部门时,就曾有幸找到这样一位良师。当时,他是负责苹果公司全球运作和生产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他在事业发展方面给我的许多教诲令我终身受益。如果有这样的人给你帮助,那你成长的速度一定会比别人更快一些。中国学生大多比较含蓄、害羞,不太习惯做自我推销。但是,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在说服他人之前,要先说服自己。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潜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化学反应。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令事情的发展锦上添花。例如,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求职申请书。不同于已往大多数求职者,这位申请人的求职资料中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绍、他对微软研究院的向往、以及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合适的人选,此外还有他已经发表的论文、老师的推荐信和他希望来微软作的课题等。尽管他毕业的学校不是中国最有名的学校,但他的自我推销奏效了。我从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热情和认真。在我面试他时,他又递交了一份更充分的个人资料。最后,当我问他有没有问题要问我时,他反问我,:“你对我还有没有任何的保留?”当时,我的确对他能否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有疑虑,于是就进一步问了他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他举出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最后,我们雇用了这名应聘者。他现在做得非常出色。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象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同时,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象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那样。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所以,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谈到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那些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客观、直接了当的沟通有一次,一位中国的大学教授找到我,希望我帮他找一位国外的专家在他组织的会议上去作主题演讲,末了还特意加了一句,最好是一个洋人。我很不以为然地对他说:“这个领域最具权威的人士就是在北京的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你一定要找一位洋人呢?”他表面上同意我的说法,但是他仍然请了一个美国人来作这个演讲,结果效果很差。所以,我们不应该陷入盲目的崇洋情结。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来判断事物,而不是以他的肤色或他的居住地来决定。有一句话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有自己的眼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数人认可的,或某个权威说的,就是对的。不论是作学问、搞研究还是经商,我们都不能盲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有了客观的意见,你就应该直接了当地表达。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象“打太极拳”,会让人不知所云,也会造成很多误会。有一次,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员就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作了一番分析,认为这个方向有不少问题,我个人认为对学术界的贡献不大,但如果他坚持,我愿意支持他试着去做。结果他认为我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他去做,所以他就选择了其它的方向。后来他要出差时,负责行政事务的人告诉他,你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坐飞机。他认为行政人员实际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车,因为坐飞机太贵。其实,他的猜测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是直接了当,而他却在“打太极拳”。这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文化讲座,让员工们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研究院里这类的误会少了很多。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结果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瞻前顾后,生怕说错话,结果是变成谨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还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讲,这样对他人和自己都毫无益处,最后只能是破坏了集体的团结。这样的人和作风既不能面对社会,也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走出新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开诚布公,敢于说“不”,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意愿的表现。当然,在表达你的意见时,无论反对和批评都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我赞成的方式是提供建设性的正面的意见。在开始讨论问题时,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摆在桌面上,充分体现个人的观点,这样才会有一个容纳大部分人意见的结论。当然,你也要学习用适当的方法和口气表达你的意见,比如说不要在很多人面前让别人难堪。这样,你的批评才会奏效。珍惜校园学习生活几天前,报纸上登出一条消息,说有中学生辍学去开网络公司。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提倡。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在校生活是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好机会。这些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象建一栋高楼,如果不打好基础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研究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而除了美国之外,你会发现英国的研究水平也是相当突出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语言问题。英国人可以毫无阻碍地阅读美国乃至全球各种最新的英文研究报告和资料。这对于他们把握研究方向,跟踪最新进展,发表研究成果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英语学习对于我们作研究的人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将来的发展。我建议:学英语先学听说,再学读写,而且务必在大学阶段完全解决英语学习的问题。等到年龄大了,要付出的代价相比就会大得多。除了英语之外,数学、统计学对理工科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不可忽视的。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你们一定要用心把它学好,不能敷衍了事。我今天就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花更多功夫把数学学得更好些。另外,计算机应用、算法和编程也都是每一个工科学生应该熟悉和掌握的,它们是将来人人必须会用的工具。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校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上课学会了C++, 能否自己学会Java? 上课学会了HTML, 能否自己学会XML? 与其说上大学是为了学一门专业,不如说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让自己能够“无师自通”。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发现变化都还不算大。五年后再聚到一起,变化就大多了。一些人落伍了,因为他们不再学习,不再能够掌握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社会发展的后面。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不落伍,那就得永远学习。我的老板 - Rick Rashid 博士是目前微软公司主管研究的高级副总裁,他已经功成名就,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和进取的心。现在,他每年仍然编写大约50,000行程序。他认为:用最新的技术编程可以使他保持对计算机最前沿技术的敏感,使自己能够不断进步。今天,有些博士生带着低年级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做项目,就自满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编程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每次到清华和其它学校访问,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学生打工的问题。我认为,打工从总体来说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研究机构打工,可以学到最新的科技;在产品部门打工,可以学到开发的技术和技能;在市场部门打工,可以理解商业的运作。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打工的经验,但不要打一些“没用的工”。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提前上班。如果你把翻译书本、录入数据库所花的时间投入学习,将来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些钱将远远超出目前打工的收入。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目前退学创业的鼓励,为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而中途辍学。以我的观点,除了十分特殊的情况,我不建议在校学生退学创业。你所看到的那些退学创业的成功者实际上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学生虽有创业的想法,但缺少创业的经验,所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要成功,我建议你们先把书读好。如果是要学习创业的经验,你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先去一间公司边打工边学。比尔·盖茨也曾说过,“如果你正在考虑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你应该首先明确地知道:创办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要冒巨大的风险。我觉得你们不必象我,一开始就创办一家公司。你应该考虑加盟其他公司并在这家公司中学习他们的工作、创业方法。”你想戴一顶什么样的博士帽在我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系主任曾对我讲,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这句话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但也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就这样,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如果没有雄心壮志,就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也许经商或从事其它工作,会有更大的成绩。在目标确立之后,我建议你为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你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脚踏实地的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中作用是多么的大。所以,你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除了你的老师之外,你还应该去求教于周围所有的专家。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 Internet!现在,几乎所有的论文、研究结果、先进想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我还鼓励你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我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很快给你回复。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我崩溃。那时,同领域其他研究人员采用的是与我不同的传统方法。我的老师虽然支持我,但并不认可我的研究方向。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半夜三点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后来,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导师也开始采用我的研究方法。我的博士论文使我的研究成为自然语言研究方面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之一。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的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上述一些观点,是我在与同学们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希望这些建议和想法能对正在未来之路上跋涉的你们有所启发,能对你们目前的学习有所帮助。或许因为观点不同、人各有志,或许因为忠言逆耳,这封信可能无法为每一位同学所接受。但是只要一百位阅读这封信的同学中有一位从中受益,这封信就已经比我所作的任何研究都更有价值。我真诚地希望,在新的世纪,中国学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做研究,还是经商,都显得更成熟一些,成功的机率更大一些。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2000年4月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做人的经验之谈。最近,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事业更成功。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现在,他已经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的出色。但是,在谈论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它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学生了。理由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很多教授不理会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才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它细节只是一些小事,随心所欲地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对于这些行为,一言以敝之,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在群体之中与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而言,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要相对欠缺一些。这也许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生活在群体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收获,是尤为重要的。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学的Ambady教授最近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他把这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两秒钟给一组学生看,得出一套评估结果。然后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象Windows 2000这样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相对来说,以前我在别的公司时也曾见到这样的现象。一项工程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诉老板。因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程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就是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几乎把这家公司拖垮。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做一个主动的人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其实,这也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汲取教训,就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比尔"盖茨曾经对公司所有员工说过:“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你还应该努力寻找一位你特别尊敬的良师。这位良师应该是直接教导你的老师以外的人,这样的人更能客观地给你一些忠告。这位良师除了可以在学识上教导你之外,还可以在其它一些方面对你有所指点,包括为人处世,看问题的眼光,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等等。我以前在苹果公司负责一个研究部门时,就曾有幸找到这样一位良师。当时,他是负责苹果公司全球运作和生产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他在事业发展方面给我的许多教诲令我终身受益。如果有这样的人给你帮助,那你成长的速度一定会比别人更快一些。中国学生大多比较含蓄、害羞,不太习惯做自我推销。但是,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在说服他人之前,要先说服自己。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潜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化学反应。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令事情的发展锦上添花。例如,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求职申请书。不同于已往大多数求职者,这位申请人的求职资料中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绍、他对微软研究院的向往、以及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合适的人选,此外还有他已经发表的论文、老师的推荐信和他希望来微软作的课题等。尽管他毕业的学校不是中国最有名的学校,但他的自我推销奏效了。我从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热情和认真。在我面试他时,他又递交了一份更充分的个人资料。最后,当我问他有没有问题要问我时,他反问我,:“你对我还有没有任何的保留?”当时,我的确对他能否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有疑虑,于是就进一步问了他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他举出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最后,我们雇用了这名应聘者。他现在做得非常出色。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象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同时,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象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那样。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所以,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谈到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那些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客观、直接了当的沟通有一次,一位中国的大学教授找到我,希望我帮他找一位国外的专家在他组织的会议上去作主题演讲,末了还特意加了一句,最好是一个洋人。我很不以为然地对他说:“这个领域最具权威的人士就是在北京的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你一定要找一位洋人呢?”他表面上同意我的说法,但是他仍然请了一个美国人来作这个演讲,结果效果很差。所以,我们不应该陷入盲目的崇洋情结。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来判断事物,而不是以他的肤色或他的居住地来决定。有一句话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有自己的眼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数人认可的,或某个权威说的,就是对的。不论是作学问、搞研究还是经商,我们都不能盲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有了客观的意见,你就应该直接了当地表达。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象“打太极拳”,会让人不知所云,也会造成很多误会。有一次,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员就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作了一番分析,认为这个方向有不少问题,我个人认为对学术界的贡献不大,但如果他坚持,我愿意支持他试着去做。结果他认为我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他去做,所以他就选择了其它的方向。后来他要出差时,负责行政事务的人告诉他,你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坐飞机。他认为行政人员实际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车,因为坐飞机太贵。其实,他的猜测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是直接了当,而他却在“打太极拳”。这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文化讲座,让员工们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研究院里这类的误会少了很多。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结果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瞻前顾后,生怕说错话,结果是变成谨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还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讲,这样对他人和自己都毫无益处,最后只能是破坏了集体的团结。这样的人和作风既不能面对社会,也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走出新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开诚布公,敢于说“不”,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意愿的表现。当然,在表达你的意见时,无论反对和批评都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我赞成的方式是提供建设性的正面的意见。在开始讨论问题时,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摆在桌面上,充分体现个人的观点,这样才会有一个容纳大部分人意见的结论。当然,你也要学习用适当的方法和口气表达你的意见,比如说不要在很多人面前让别人难堪。这样,你的批评才会奏效。珍惜校园学习生活几天前,报纸上登出一条消息,说有中学生辍学去开网络公司。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提倡。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在校生活是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好机会。这些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象建一栋高楼,如果不打好基础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研究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而除了美国之外,你会发现英国的研究水平也是相当突出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语言问题。英国人可以毫无阻碍地阅读美国乃至全球各种最新的英文研究报告和资料。这对于他们把握研究方向,跟踪最新进展,发表研究成果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英语学习对于我们作研究的人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将来的发展。我建议:学英语先学听说,再学读写,而且务必在大学阶段完全解决英语学习的问题。等到年龄大了,要付出的代价相比就会大得多。除了英语之外,数学、统计学对理工科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不可忽视的。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你们一定要用心把它学好,不能敷衍了事。我今天就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花更多功夫把数学学得更好些。另外,计算机应用、算法和编程也都是每一个工科学生应该熟悉和掌握的,它们是将来人人必须会用的工具。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校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上课学会了C++, 能否自己学会Java? 上课学会了HTML, 能否自己学会XML? 与其说上大学是为了学一门专业,不如说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让自己能够“无师自通”。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发现变化都还不算大。五年后再聚到一起,变化就大多了。一些人落伍了,因为他们不再学习,不再能够掌握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社会发展的后面。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不落伍,那就得永远学习。我的老板 - Rick Rashid博士是目前微软公司主管研究的高级副总裁,他已经功成名就,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和进取的心。现在,他每年仍然编写大约50,000行程序。他认为:用最新的技术编程可以使他保持对计算机最前沿技术的敏感,使自己能够不断进步。今天,有些博士生带着低年级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做项目,就自满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编程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每次到清华和其它学校访问,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学生打工的问题。我认为,打工从总体来说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研究机构打工,可以学到最新的科技;在产品部门打工,可以学到开发的技术和技能;在市场部门打工,可以理解商业的运作。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打工的经验,但不要打一些“没用的工”。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提前上班。如果你把翻译书本、录入数据库所花的时间投入学习,将来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些钱将远远超出目前打工的收入。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目前退学创业的鼓励,为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而中途辍学。以我的观点,除了十分特殊的情况,我不建议在校学生退学创业。你所看到的那些退学创业的成功者实际上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学生虽有创业的想法,但缺少创业的经验,所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要成功,我建议你们先把书读好。如果是要学习创业的经验,你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先去一间公司边打工边学。比尔"盖茨也曾说过,“如果你正在考虑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你应该首先明确地知道:创办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要冒巨大的风险。我觉得你们不必象我,一开始就创办一家公司。你应该考虑加盟其他公司并在这家公司中学习他们的工作、创业方法。”你想戴一顶什么样的博士帽在我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系主任曾对我讲,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这句话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但也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就这样,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如果没有雄心壮志,就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也许经商或从事其它工作,会有更大的成绩。在目标确立之后,我建议你为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你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脚踏实地的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中作用是多么的大。所以,你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除了你的老师之外,你还应该去求教于周围所有的专家。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 Internet!现在,几乎所有的论文、研究结果、先进想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我还鼓励你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我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很快给你回复。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我崩溃。那时,同领域其他研究人员采用的是与我不同的传统方法。我的老师虽然支持我,但并不认可我的研究方向。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半夜三点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后来,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导师也开始采用我的研究方法。我的博士论文使我的研究成为自然语言研究方面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之一。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的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写在最后的话上述一些观点,是我在与同学们交往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我希望这些建议和想法能对正在未来之路上跋涉的你们有所启发,能对你们目前的学习有所帮助。或许因为观点不同、人各有志,或许因为忠言逆耳,这封信可能无法为每一位同学所接受。但是只要一百位阅读这封信的同学中有一位从中受益,这封信就已经比我所作的任何研究都更有价值。我真诚地希望,在新的世纪,中国学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做研究,还是经商,都显得更成熟一些,成功的机率更大一些。可以了吧,亲~

将人类之间的对话转录成文字一直是机器的噩梦。即使语音文件质量很高,没有任何背景噪音,算法依旧要努力区分不同的声音,中断,犹豫,纠正,以及冗长会话中的细微差别。

微软研究院的一篇新论文宣称他们的语音转录技术已经能小胜人类对话转录专家,即使人类专家的文本已经接受了另外一个人的复核。研究团队并没有将此成就归功于算法或者数据上的突破,而是对现有的AI架构进行调整。

为了测试他们的算法能否跟人类分出胜负,研究者们首先要确定一个基线。微软找来一个第三方,他们有一个确认100%正确转录的音频。测试分两个阶段:一个人听写音频,第二个人听音频并纠正转录的错误。比照正确的文本后,专业人士的错误率为和。

在学习完2000小时的人类讲话后,微软的系统也听写了同样的音频,错误率为和。这的差距就是少了12处错误。

微软的下一个挑战就是让这一水平的语音识别在更加嘈杂的环境里工作,比如在车内或者在趴体上。视线这个对微软而言极为重要,而且它也远远超出了转录本身。

这项研究是微软力图让人机对话更加流畅和轻松的重要一步。如果电脑无法理解一个人的画,那么它完成指令或者回答问题就会更加困难。微软要想取得其他方面的突破,这是基础。今年早些时候,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说人工智能是该公司的未来,而会话能力则是它的基石。

尽管它取得了成功,但是人工智能系统跟人类转录员还有一个巨大的区别:它不能理解对话中那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嗯”。出现“嗯”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在对话中正在思考,或者是让对方继续说话,比如“嗯哼”。专业的人类转录员可以注意到这是犹豫还是确定,但是机器就会忽视这些微小的线索,它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文:许叔/煎蛋网

关于煎蛋:资深新鲜事推送鸡。网站 ,公众号:煎蛋(公众号ID:jandancom,并没有i)

微软中国研究院论文范文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恩 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 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一、当代大学生的厉史使命 当今世界巳步人知识经济时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国际主题,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作为社会群体的大学生 在中国一直是国家未来栋梁的代名词,是民族振兴的希望,那么,新世纪究竟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呢?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所负的历史使命是: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历史的起点上继往开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 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裕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接着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期。根据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二O一O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 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 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l」由此可以得出,21世纪前20年 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丛础上继续前进。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历程,是同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进程相伴而行的.他们将实现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理想,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前,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两个现实的严峻挑战:一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二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带来的挑战。正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 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 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斌予我们 党的庄严使命。’,[l〕这两个挑战,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挑战.迎接这两个挑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 任务,既需要党和人民做出不懈努力,更需要青年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担负起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 二、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日标 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亦即我国大学的培养目标,它是对所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水平做出的规定. 人才的标准是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紧密相关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抗日军政大学提出了“坚定正确的政治 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z」的教育方针。坚持这一正确的教育方针,抗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 为推动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7年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又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

2016年11月14日上午9点,中关村丹棱街5号微软大厦,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洪小文,王坚等中国IT界的技术大佬,以及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过的近200位院友“同框出现”,宣布“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正式成立:沈向洋担任会长,李开复和张亚勤任名誉会长,他们都是这家研究院曾经的院长。

坦率地讲,夹杂在繁芜的科技资讯信息流之中,这很难称得上是一条惹眼新闻,至少相比上述大佬的同框,几天之后张亚勤和沈向洋出现在乌镇的那一张饭局合影要更为被媒体所追捧。

但科技记者无法忽视的是,多年来,在稿子中描述圈内大佬过往履历时,“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个高频词汇。翻看人物图谱,这里是阿里云之父,前金山CEO,百度总裁,小米总裁,海尔CTO, 联想CTO……互联网高管,以及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一线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院系负责人的上一处居心之所;这里和跨国巨头在中国的“办事处”关系不大,它更像是一座拥有18年校龄的“大学”。

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有人喜欢这么说。在院友会成立仪式上,院友代表阿里巴巴CTO王坚感喟:没有人可以绕开这个机构去谈论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科技史。

一切得从往事谈起。

九八年的召唤

九十年代初——在最不可一世的岁月,来自西雅图的软件巨人却为创新乏力所困。微软前任首席技术官麦尔伏德在1991年建议盖茨成立带有“军备竞赛”属性的创新研究院,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以主动迎合技术世界的不确定性。这年,微软首座研究院在雷德蒙成立。

六年之后,麦尔伏德送给了盖茨第二个建议:将研究院开到中国。理由颇为机敏,到1990年代为止,美国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每年诞生计算机博士最多的地方——直至被中国超越,这被麦尔伏德视作中国IT业态苏醒的前奏。

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37岁的语音识别专家李开复博士成为首任院长。18年后已成谈资的插曲是:当得知李开复要以“研究院”作为这座机构的后缀时,沈向洋博士大笑,“叫个‘所’都大了”——2001年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则是后事了。

至少在1998年,沈向洋有充分的理由自嘲。现任院长洪小文后来回忆:“研究院建立前,我到北京参与最初一批员工招募。有些候选人是国内高校博士生,我们只能通过固定电话联络,那时学校里通常一幢宿舍大楼只有一部电话,经常需要麻烦宿管老师或同学帮着叫人来接听。没有几个网站,没有太多信息资源,因而沟通时需要花很多时间同步基础信息,效率比较低。Email倒是能用,但拨号上网资费昂贵又不稳定,实时在线不大可能。”

1998年,每小时8块钱的上网费和4块钱的电话费让上网属于奢侈消费;这一年,配备Windows 95的个人电脑也实属高大上的新锐电器;在更为宏大的叙事里,这一年,中国GDP刚突破万亿美元大关,IT产业所占比重仅约为。

然而同样在1998年,互联网作为社会基础设施迎来破茧之日,一批互联网明日巨星集体相约九八:1998年9月4日,谷歌正式创立;中国则更是普遍把这一年视作商业互联网元年:2月,张朝阳创办搜狐;6月,刘强东成立京东;11月,腾讯诞生;12月,新浪上线。

机遇与挑战在1998年显得尤为冲突——但考虑到成立研究院的愿景,天平似乎更偏向挑战一端。

早在筹备阶段,比尔盖茨和里克·雷斯特博士——微软全球研究院体系的缔造者,就为研究院确立了三条宗旨:推动整个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发展;将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微软关键产品之中,以帮助用户改善计算体验;着眼于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研究,助力微软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和对未来计算的美好构想。

所以你可以想象李开复说服海外精英归国的不易,上述宏愿与当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格格不入。不过事实美好的一端也成为18年后院友会成立仪式上李开复追忆的画面:“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书时有位同学叫沈为民,写代码非常厉害,我说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们在国内都是在纸上写代码,老师则用脑子来运行这个程序。当时给我的感触是,如果能在纸上培养出沈为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才肯定还有很多,一起做研究院一定能做出来。我当时也是抱着这样乐观的心态就回来了。”而中国的人才也是当年比尔盖茨所看重的。

后面的事情令人欣喜,研究院开始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崭露头角,尤其2002年,他们在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上发表了4篇论文——长久以来这种国际大会鲜有华人身影。

有人后来回忆,当年前去知春路希格玛大厦(研究院旧址)“朝圣”的年轻人一定会颇为失望,一切看上去与其他企业别无二致,除了目光中的这位“理工男”可能刚在国际期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

人工智能的延续

如今十八年过去,微软亚洲研究院当年的愿景已兑换成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上的4000余篇论文。更重要的是,脱胎于这里的技术也转移到微软产品矩阵中——Office,Windows,Bing,Kinect,以及小冰,Cortana,SkypeTranslator等人工智能产品,都有亚洲研究院的身影。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还是个模糊概念,甚至不被学术界普遍承认的岁月,研究院就已将其视作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1999年研究院成立一周年时即确立了最初的几个研究中心:语音组,多媒体组,图形图像组——如今它们都更像是人工智能概念的一部分。

李开复多年后坦言:中国如今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研究院很早开始便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众多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进行研究。“中国今天的成就真的应该感谢微软亚洲研究院。”

不过,这种“感谢”对于研究院来说,似乎也意味着成长的烦恼。几年前开始,中国科技公司就积极网罗人工智能领域的精英,可以想象,微软亚洲研究院作为最密集的人才聚集地成为了被挖的目标。

事实上,研究院早已熟悉了人才的流动——这也是成立院友会的原因之一。

十八年前,这个国度最顶尖的技术头脑纷纷从美国的高校和科技企业来到微软;十八年后,技术后辈有了更多良禽择木的可能——聪明的大脑不再浓烈地聚集一地,而是稀释在各个地方。他们有些人继续留下来从事自己最热爱的研究,有些人选择离开去领导更大的团队做产品开发,有些人选择到大学任教,有些人则选择在中国这片创业热土圆梦。

命运自有时。如今研究院的愿景落在了醉心于科研的技术信仰者身上。说来宿命的是,就像某种轮回,当人工智能的概念挥别往日的“扭捏”而摇身蜕变为技术界的狂欢,这里的研究员或许比十八年前的前辈更为幸运。他们赶上了人工智能的黄金年代,可以肆意挥洒禀赋,紧跟这一技术的变迁孕育更多可能,且已收获颇丰。

随意摘取几例。去年底在ImageNet计算机视觉识别挑战赛——这一行业标杆属性的赛事上,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凭借深层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使用了一种深度高达百层的神经网络,这要比过往任何成功使用的神经网络层数多5倍以上),获得图像分类,图像定位以及图像检测全部三个主要项目的冠军。几乎同一时刻,他们在另一项图像识别挑战赛MS COCO中的图像检测和图像分割项目上同样登顶——而一年过去,今年10月,他们在MS COCO图像分割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名,成绩比第二名高出11%,且相较去年第一名的成绩也有飞跃进步。

在用户一端,承载技术的是应用——这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近些年最令人欣喜的地方。

去年,在中国登陆的Skype Translator实时语音翻译技术,就凝聚了研究院在语音识别,自动翻译和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成果,让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直接对话成为可能。

而在风靡全球的(识别图片中人物的年龄)、(智能识图网站)等应用,同样基于研究院深耕多年的人脸识别技术。

当然,谈及人工智能应用,刷屏无数的小冰是绕不开的名字。抛开插科打诨不谈,我个人更看重的是它与其他行业的嫁接空间。譬如今年9月,小冰就进驻了“敦煌研究院”微信,摇身变为“敦煌小冰”,言谈之间告知人们关于敦煌的一切知识。嫁接得以实现,一项关键技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的自主知识学习技术(Doc Chat):一种基于检索与排序直接从非结构化文档中选取句子作为聊天机器人回复的方法。这一技术也已运用于今年8月发布的第四代微软小冰跨平台商业解决方案,可让小冰更轻松地学习不同领域知识,完成更多嫁接可能。

尽管换了“标题”和讲述者,但这里与人工智能从十八年前开始诉说的故事仍在继续。

基因传承

故事得以延续的前提是传承,研究为先,自由开放的环境与体系得以让这里相对纯粹的“传帮接带”。

事实上,那些离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珍视这段纯粹的职业生涯。而当他们追忆微软岁月,“感谢”与“传承”总是并列出现。“在现在的创业路上,研究院的文化氛围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公司文化,感谢研究院,感谢当年指导我们的Mentors,感谢一起实习的小伙伴们。”已在创业的蔡东翔院友这样说道,“希望Mentor文化可以在院友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传承。”

同样作为院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朱军则将传承细化:“我在研究院实习3年多……现在还清晰记得,第一天面试时问我‘为何读博士?’,这成了我现在面试学生必问的题目。Harry(沈向洋)的‘work hard, play harder’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现在也拿来教育学生。”

传承仍在继续。在不少院友看来,如今,院友会的成立可以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分享经验与资源,甚至在某些奇特的瞬间感到从未离开过一样。这有点像是管理界颇为盛行的联盟关系,当人们离开一个地方,可以通过“同事联络网”成为这个地方的支持者和外部资源,并将它身上的基因散播到更远处。

好吧,也许正如罗振宇所说: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游戏结束为目的,比的是谁能赢;无限游戏则是让游戏本身继续下去,而不是让谁赢,卷入的资源越多,参与的人数越多,游戏就能继续下去,这才是无限游戏的目标,也正是那些“老公司”的价值所在。

在我看来,这也正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一席“流动的盛宴”,留给技术世界的真正财富。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微信公号:李北辰)

微软亚洲研究院论文详解

博士,IEEE和ACM资深会员,2006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主管研究员。2008年被评为Microsoft Golden Star。他是轨迹数据挖掘、基于位置的社会网络和城市计算三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和倡导者。这些领域已成为新兴研究方向,受到众多学者的追逐。他也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韩国GIST等大学的博士论文特邀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等高校的外请教职评议专家,以及多个欧美项目评审组的专家成员。近年来他以主作者身份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在SIGMOD、KDD、ICDE、AAAI、WWW和TKDE等顶尖国际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以太坊技术详解与实战》(闫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以太坊技术详解与实战

作者:闫莺

豆瓣评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4-3

页数:226

内容简介:

以太坊创始人、首席科学家Vitalik Buterin倾力推荐,工业界与学术界区块链专家联合撰写,权威性和实用性毋庸置疑。本书深入剖析以太坊架构、核心部件、智能合约编写与开发案例等关键技术,并涵盖以太坊数据分析、性能优化、隐私与数据安全等前沿实践与进展。

第1章 介绍区块链背景、基本原理与应用,以对区块链有整体性了解。

第2章 详解以太坊架构与组成,涵盖以太坊架构、核心概念与技术、客户端与域名服务等,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第3章 带领读者部署不同网络类型以太坊区块链,含有多种技巧与脚本样例。

第4章 剖析智能合约与以太坊虚拟机的原理,这两者是以太坊的魅力所在,了解后可以更好地开发智能合约。

第5~6章 手把手教学,给出具体编写、编译、部署智能合约的方法和案例,密集锻炼读者智能合约编程与实践能力。

第7章 剖析以太坊上数字资产定义的原理和方法,包括CryptoKitties养猫游戏基于的ERC 721合约标准,到此读者可以编写以太坊应用了。

第8章 会进一步对如何查看、分析以太坊公有链数据的工具和方法进行介绍。

第9~10章 是前沿技术的探讨,涵盖以太坊性能优化和隐私保护技术。这些技术都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读者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作者简介:

闫莺 (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区块链领域负责人,微软Coco区块链平台中国负责人。中国软件协会区块链创业学院及区块链专委会专家、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专注与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数据库以及云计算的研究。在区块链领域获得多项国际专利,并在数据库和云计算 领域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翻译《区块链项目开发指南》。

郑凯 (博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块链数据管理,以及时空数据挖掘、不确定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图数据库等。在数据库、数据挖掘等领域的重要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累积引用1500余次。2013年获澳大利亚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获数据库顶级会议ICDE最佳论文奖。担任数据库领域知名国际会议的程序主席和联合执行主席,国际SCI期刊客座编委,以及数十个国际等级会议的程序委员。

郭众鑫 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工程师,微软Coco区块链平台核心开发者。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分布式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关于微生物最新的研究论文

自己参考这些!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一般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教科书中,均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类: 1.真菌:引起皮肤病。深部组织上感染。 2放线菌:皮肤,伤口感染。 3螺旋体:皮肤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4细菌:皮肤病化脓,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败血压症,急性传染病等。 5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等。 6衣原体: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脑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体: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达几万种,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环境下能引起感染称条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变质,腐败,正因为它们分解自然界的物体,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质循环。有些人误将真菌当作细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过系统生物学教育者。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随着医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人们对基因、遗传物质等专业术语也日渐熟悉。人们认识到,是遗传信息决定了生物体具有的生命特征,包括外部形态以及从事的生命活动等等,而生物体的基因组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因此阐明生物体基因组携带的遗传信息,将大大有助于揭示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病原体的变异规律、毒力和致病性,对于传统微生物学来说是一场革命。 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生物体基因组研究成为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权威性杂志《科学》曾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评为世界重大科学进展之一。通过基因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遗传机制,发现重要的功能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疫苗,开发新型抗病毒、抗细菌、真菌药物,将对有效地控制新老传染病的流行,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从分子水平上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组研究为探索微生物个体以及群体间作用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了充分开发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资源,1994年美国发起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通过研究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和利用微生物重要的功能基因,不仅能够加深对微生物的致病机制、重要代谢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更能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产品,包括:接种用的疫苗、治疗用的新药、诊断试剂和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种酶制剂等等。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的改造,促进新型菌株的构建和传统菌株的改造,全面促进微生物工业时代的来临。 工业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药、冶金、采矿、石油、皮革、轻化工等多种行业。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参与皮革脱毛、冶金、采油采矿等生产过程,甚至直接作为洗衣粉等的添加剂;另外还有一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天然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与抗生素及重要工业用酶的产生相关的基因。乳酸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参与食品发酵过程,对其进行的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利于找到关键的功能基因,然后对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适于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国内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基因组研究,将在基因组测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与维生素C生产相关的重要代谢功能基因,经基因工程改造,实现新的工程菌株的构建,简化生产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继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工业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不断发现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生成相关的功能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生产以及传统工业、工艺的改造,同时推动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农业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认清致病机制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 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因病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可高达20%,其中植物的细菌性病害最为严重。除了培植在遗传上对病害有抗性的品种以及加强园艺管理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积极开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认清其致病机制并由此发展控制病害的新对策显得十分紧迫。 经济作物柑橘的致病菌是国际上第一个发表了全序列的植物致病微生物。还有一些在分类学、生理学和经济价值上非常重要的农业微生物,例如:胡萝卜欧文氏菌、植物致病性假单胞菌以及我国正在开展的黄单胞菌的研究等正在进行之中。日前植物固氮根瘤菌的全序列也刚刚测定完成。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从人类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信息筛选治疗性药物的方案,可以尝试性地应用到植物病原体上。特别像柑橘的致病菌这种需要昆虫媒介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种类,除了杀虫剂能阻断其生活周期以外,只能通过遗传学研究找到毒力相关因子,寻找抗性靶位以发展更有效的控制对策。固氮菌全部遗传信息的解析对于开发利用其固氮关键基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找到关键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 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也日益严重。面对全球环境的一再恶化,提倡环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而生物除污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潜力巨大,微生物参与治理则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机物;还能处理工业废水中的磷酸盐、含硫废气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等物质,并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对这些微生物开展的基因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谢过程的遗传背景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关键基因,将其在某一菌株中组合,构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时降解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质,极大发挥其改善环境、排除污染的潜力。美国基因组研究所结合生物芯片方法对微生物进行了特殊条件下的表达谱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基因,为开发及利用确定目标。 极端环境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应用潜力极大 在极端环境下能够生长的微生物称为极端微生物,又称嗜极菌。嗜极菌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极端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极限条件下微生物的适应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有一种嗜极菌,它能够暴露于数千倍强度的辐射下仍能存活,而人类一个剂量强度就会死亡。该细菌的染色体在接受几百万拉德a射线后粉碎为数百个片段,但能在一天内将其恢复。研究其DNA修复机制对于发展在辐射污染区进行环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义。开发利用嗜极菌的极限特性可以突破当前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术手段,使环境、能源、农业、健康、轻化工等领域的生物技术能力发生革命。来自极端微生物的极端酶,可在极端环境下行使功能,将极大地拓展酶的应用空间,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术加工过程的基础,例如PCR技术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涤剂中的碱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义。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将是取得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的重要途径,其在新酶、新药开发及环境整治方面应用潜力极大。

这种事情我不会帮你的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笑死了。你以为天上掉馅饼?你觉得那个傻×会浪费时间帮你写?

微信公众号现状研究论文最新

首先你要搞清楚你费时费力的点在哪里,是因为你选题困难还是产出内容困难还是排版困难

你需要针对你特别费时的工作进行修改。

一、适应客户的不同需求

同时,企业微信也应该针对新老客户有信息发送上的区分,初次关注的客户与长期订阅的客户信息有差异,对公司业务的用户与普通关注的社会客户有差异。

二、重视线下推广

很多企业对发展微信公众号的客户缺少方法,或者只重视线上的广告和推广,但从现实来看,线下的推广必不可少,比如企业门店进行扫描关注送礼活动、户外的广告、客户接触点上的主动推荐等等,效果往往比线上还更显著。

三、推送的内容要掌握好度

如果推送的信息过多,就会缺少重点,但如果信息太少,又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如果要告知客户一件重要的事,发一条信息就足够,如果是平常的信息,三条也许是合适的。信息中图片不能过多,两三张即可,图片大小要控制好,图文信息打开速度会影响用户阅读率,要知道,微信是给手机阅读的,用户要支付流量费。

四、信息的内容要有质量有阅读价值

对于微信公众号发送的内容,要十分注意,避免错别字,注重美观大方,必要时可以针对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修饰。内容也要认真推敲,发布有价值的信息,一般是独创和原创,如果有连载会更好。还有,微信的内容应该保持与用户个人或本地区的关联度,让用户感觉身在其中,否则很容易失去兴趣。

五、互动为王

微信营销的本质是互动,传递价值,维护老客户,影响新客户,对客户发来的信息做到有问必答。一些企业把微信当成宣传工具,每天准时发送广告,缺乏生命力。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针对互动活跃的用户组织线下的交流,这样可以形成粉丝团队和传播种子,对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十分有利。

六、利用好“阅读原文”

微信的信息中只有“阅读原文”可以加超链接,通过“阅读原文”可以提高企业网站的流量和客户关注度,也可以链接以前发送的微信信息。

七、做好二次开发

八、重视数据分析

微信为了提高企业用户的使用效率,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在后台通过平台研究信息的接受程度、用户发展趋势等等。结合这些数据,企业微信运营人员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有针对性的改进信息编辑、调整内容方向,提升微信运营的质量。

1.文章标题\x0d\x0a\x0d\x0a我们都知道,文章的标题影响着用户的打开率,你要知道目前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已经有八百多万了啊,这还是去年的数据,今年估计都增长到1000多万了。\x0d\x0a\x0d\x0a再看看自己手机里面,是不是也关注了一堆微信公众号?是不是有些消息都堆积几十条了,可是却没有打开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x0d\x0a\x0d\x0a主要是关注的公众号太多了,无暇顾及到每个公众号了,有些公众号也只是打开略微瞄一眼,如果标题不够吸引人,基本就不会打开去阅读了。\x0d\x0a\x0d\x0a所以,取一个有打开欲望的标题,真的是重中之重啊。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取一个有打开欲望的标题呢?\x0d\x0a\x0d\x0a如果自己的文采有限,能力有限,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搜集那些经常上10万+的标题。怎么去搜集呢?\x0d\x0a\x0d\x0a可以去搜狗微信搜索里面,一般首页的文章很多都是10万+的,这个时候,可以把那些你认为对你有吸引力的10万+的标题收集整理下来,以备不时之需。\x0d\x0a\x0d\x0a可以下载一个今日头条的app,每天看一下那些评论多的文章,记住,评论阅读的文章,阅读量就会越大,而这篇文章的标题也会有一些可取之处。\x0d\x0a\x0d\x0a每天仔细观察朋友圈分享的一些文章,记住,别人舍得分享的文章,一般标题也都差不到哪里去,这里需要自己甄别一下,感觉别人分享的文章,一看标题就有打开欲望的,这种标题一定要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可以进行套用。\x0d\x0a\x0d\x0a多去逛一些新闻门户网站,看看别人起的标题是什么样的,多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某一天,你也能成为一个起标题的高手了。\x0d\x0a\x0d\x0a2.分享转发\x0d\x0a\x0d\x0a标题起的好,是可以提高文章打开率,当然,也可以提高文章阅读量的。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你有1000个粉丝,就算100%打开率,你也只能有1000个阅读量。那么,怎么样才能有10000个阅读量呢?\x0d\x0a\x0d\x0a这就是需要文章被别人大量的转发了。什么样的文章才会被别人转发?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高质量的。其实,这个词有点宽泛了,什么才是高质量的?\x0d\x0a\x0d\x0a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所以,如果自己无法判断一篇文章的质量如何,那么就选择打动自己的文章进行转发。\x0d\x0a\x0d\x0a有人说,那我写原创文章的,我的文笔不好,写的无法打动别人。怎么样才能让别人转发呢?\x0d\x0a\x0d\x0a其实,文笔也好,内容也好,这个后期都可以慢慢锻炼。如果前期自己粉丝比较少的话,那么,除了加强自己写作方面的能力的锻炼,还需要去借助其他平台进行推广。\x0d\x0a\x0d\x0a比如像我们所熟悉的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一点资讯、新浪长微博等等。\x0d\x0a\x0d\x0a你别看我一天只发一篇文章,但是,我一篇文章有的是发布好几个平台的啊,所以,我的微信公众号才会每天都有粉丝的增加。除了靠自身的几个平台以外,我还发布在了其他自媒体平台,目的就是扩大文章的影响力,然后别人从其他平台看到这篇文章后,也会有可能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x0d\x0a\x0d\x0a这其实就相当于我把自己的文章还分享转发到其他几个平台了。所以,你不能光看我每天只发布一篇文章,公众号阅读量就达到了20%,其实,我每次都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了,有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文章推送到群里面。\x0d\x0a\x0d\x0a所以,就可以得出那位粉丝所提的问题了,为什么她的文章阅读量只有10%呢?第一是因为起的标题不够吸引人,第二是因为内容无法让别人进行转发分享。\x0d\x0a\x0d\x0a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我文章后面的一些相关文章,7月份、8月份、9月份我都有做文章数据统计,里面每个月排行前10的文章,基本都有转发分享的。\x0d\x0a\x0d\x0a如果没有转发分享的文章,单纯靠粉丝打开阅读,基本很难有突破10%的阅读量的。\x0d\x0a\x0d\x0a所以,如果你做微信公众号是为了阅读量,是为了粉丝数量,那么我建议前期可以先转载别人的文章。后期粉丝上来以后,自己再写一些文章。\x0d\x0a\x0d\x0a当然,如果你并不是为了阅读量,也不是为了粉丝数量,仅仅是想记录自己的心情,分享自己的感悟。那么,我建议可以把主要心思放在内容上,放在标题上。\x0d\x0a\x0d\x0a还有需要提醒一点的是,现在做微信公众号更不容易了,可是,如果能坚持做下去的话,未来还真不好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