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探析论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行业逐渐成为了社会分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也对于新媒体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工作,因而新媒体行业的财务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议题,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对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风险控制;财务管理;对策
一、背景与意义
新媒体行业作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媒体创新和商业价值的朝阳产业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文化传媒业在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增强活力,市场运行机制也逐渐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新媒体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分工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对新媒体产业的分析,探究新媒体行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意在通过本文对新媒体行业提出有价值的指导。
二、新媒体行业概述
新媒体主要指的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媒体形态,它以数字化传播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手机终端为主要媒介,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的产业类型,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行业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重要的分支,也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行业内除了形成了引领方向的巨头外,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以新媒体内容制造、服务提供为主要目的的企业。人们在享受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便捷与丰富内容外,也逐渐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内容的制造者、服务的提供者。对于这些企业,如何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切实的利益。
三、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受到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各类经营活动中,其影响因素包含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含债务规模过大、资金来源不当等问题,外部因素主要包含政策环境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等。对于新媒体行业而言,其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大部分:
1.外部原因。在政策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在新媒体的政策方面采取了诸多限制以规范文化产业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对于新媒体行业而言,一方面必须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以满足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严格的审查也使得新媒体行业的很多作品难以通过审查以获得盈利。在外部竞争方面,随着新媒体行业整体红利空间的上升,新媒体行业中竞争压力也在逐渐递增,对于新媒体企业而言,为了能够占据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必须不断加大对蓝海领域的开发和新产品的投入,因而外部的压力会转化为对企业财务的巨大压力,形成相应的风险。
2.内部原因。在新媒体企业的行业结构方面,对于企业本身财务结构而言,进行负债经营能够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的紧缺问题,对于竞争压力巨大的新媒体行业,负债经营也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然而负债经营本身存在着很高的风险。从会计学上而言,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对于公司而言,尽管负债经营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但借债越多,需要定期偿还的利息自然也就越多,一旦资金链受到压力,企业破产的风险会很大,对于新媒体行业而言,很多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面对税务、竞争压力,利润空间本已很小,再依靠负债经营,自然财务风险会大大升高。在信息公布方面,经济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公开和传播,然而由于新媒体行业信息披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很多新媒体行业在季度财报中避重就轻,仅仅公布靓丽财报,从而加大了企业经济活动决策的风险。在管理决策方面,由于新媒体行业尚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财务仍然缺乏成熟可借鉴的体系,这也导致在管理决策过程中,缺乏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经常出现财务分配管理权责不明的不良现象;财务决策在新媒体行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给新媒体行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而且能够对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而由于新媒体行业财务决策的主观性,使得行业本身风险性进一步增大、资金利用率降低,为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解决对策
1.优化完善负债体系。对于企业而言,尽管负债经营会相应加大经营风险,但通过规范的操作,也可以相应减低风险转为危机的可能性。新媒体企业应该合理评估自身产出能力和利润空间,不做过高预算。对于自身偿还能力的正确认识是规避风险的重要前提,对于很多新媒体行业而言,尚缺乏有效的变现途径和利润空间,因而切勿过高评估自身偿还能力导致负债过高的悲剧发生。
2.认真思考资金配置。由于新媒体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在同时经营不同的产品线,所以在进行资源配置时,不仅要正确评价资源的总量,更要对资源分配不同方向的收益率进行认真的思考,通过科学的评估,不仅可以获得不同资源最佳的分配组合,而且能够最大化地控制自身成本。
3.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于新媒体行业而言,资产主要包含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两方面,其中,流动性资产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表明企业有足够变现的资产用于偿债,对于新媒体企业而言,更应注重流动性资产风险的产生,从而保障行业的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新媒体企业风险防范可以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增强账目的透明性,并参考和采纳审计部门的意见,通过内部讨论、集体决策的方式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
4.保证足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充足的现金流可以为企业合理控制营运风险提供保证,也可以保障公司资金的整合利用,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现金流量不仅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评价体系中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重要指标,因而保证足够现金流量有利于新媒体行业长足健康的发展。
5.优化内部管理体系。对于新媒体行业而言,尽管行业风气较为自由独立,但在公司内部仍应加强内部牵制制度的建设,在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引入第三方作为评估机构,发挥法律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作用,对内部体系进一步优化改造和降低内部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本文结合新媒体行业本身的特性与特点,对新媒体行业中,企业具有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完善负债体系、认真思考资金配置、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证足够的现金流量、优化内部管理体系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冯天.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浙报传媒集团财务分析[D].辽宁大学,2015.
[2]袁恒琼.传媒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
[3]尹继北.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4]李旭轩.网络视频企业并购动机和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5]阳阳.风险资本进入新媒体企业的决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9.
[6]范舒舒.AA报社媒体资源整合项目风险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陈赓.整合审计视角下的华谊兄弟公司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你的要求: 一、电子政务的作用(略写,不要超过1500字)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建设存在的问题三、加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正文: 一,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有很多,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主流的有一下几个观点:1),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定义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2),世界银行则认为电子政府主要关注的是政府机构使用信息技术,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务、改进政府与企业和产业界的关系、通过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权,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减少腐败、提供透明度、促进政府服务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减少政府运行成本。因此我们可以将电子政务界定为: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我们的电子政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它的优越性也在凸显,简单介绍下电子政务的作用和特点. 第一,提高行政效率。高效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第二,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在网上发布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就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第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从主要是为国有经济服务的倾斜政府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第四,提升政府竞争能力。电子政务改造并提升了政府的竞争力,网络时代的政府竞争力必然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第五,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政府官员经常看这些批评建议非常有好处。可以广开言路. 电子政务的特点包括虚拟化,无纸化,即时性,技术性等等. 当然我们看到这些特点和优越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都是值得深究的.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电子轻服务.我国在实现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中,不能回避的突出问题是:政府信息化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具体到电子政务建设上,是“电子”与“政务”的关系问题。所谓“电子”,泛指技术手段的实现。所谓“政务”,泛指政务变革的实现。数年来,我国进行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建设模式,建设的重心偏重于“电子”。突出的特点是:建设单位各自为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电子型”的建设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大。我国是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始阶段,对电子政务概念和内涵还缺乏全面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引用,政府处于被动位置,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政务建设成为必然。可以说,重“电子”轻“政务”,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近几年,全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信息孤岛”、“重复建设”、“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网站沉睡”等现象。尤其在“政务”的实现方面,遇到了主客观方面的各种阻力和障碍,推进工作进展缓慢,与电子政务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现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基本能够保证建设需求,技术手段的实现并不困难,而难点是“政务”方面的实现。以技术为主导的“电子型”建设模式已经显现出问题和弊端,因为拥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绩效。2),我国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发展滞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表明:尽管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建设都花了力气,并且许多单位自认为“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但从用户方的调查却显示了相反的信息。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与用户实际需求二者关系”方面,不同地区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应用项目发展滞后,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作为首选项,有意思的是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此的反响比东部和中部更大。也就是说,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远远低于东、中部,但被调查者中有更高比例的西部人认为电子政务“满足不了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需要”。3)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根基不稳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应用层次较浅,被称为“沙滩上的电子政务”。对互联网上的我国电子政务站点进行进一步审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多数网站上,职能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和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位置。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机。于是,这些网站在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很快便成为遗忘的角落,用户访问量少,网站缺乏维护,造成电子政务投资的浪费。4)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其他问题电子政务基础信息建设落后,目前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设施、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偏远和落后地区更是距离遥远,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我国电信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电子政务立法滞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法律规定。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较晚,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大量问题:首先是内容有限,相当多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网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其次,政府信息网络比较重视网页的介绍宣传和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缺乏动态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三,加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1),借鉴国外经验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对我国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应得到国家高层的立法、资金和资源支持;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关系到全社会的综合发展,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府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不能离开企业界(尤其是信息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第三,电子政务的发展事关国家全局发展战略。应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由国家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积极实施;第四,电子政务的实施应与我国当前的各项改革措施紧密配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要密切联系我国实际情况,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面对未来发展需要。2),加强宣传吸引参与和互动电子政务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广为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并接受电子政务,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通过电子政务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应加强政府网站的互动性、应用性,以更亲民、便民的形象吸引群众。3),电子政务不应排斥网民批评网络本身只具有技术性价值,而应用网络技术建成的“电子政府”则意味着信息的公开透明,意味着政务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电子政府”利用网络技术的特有优势,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和自由的平台,以便公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建议意见以及监督政府行政,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民意的无缝对接。政府建立官方网站,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众诉求并及时回应,以更加有效地维护公民权利与增进公民福利。4),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5),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必须由国务院设立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是目前比较合适的领导机构,这对于克服地区与部门利益的限制、建设电子政务是非常必要的。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和管理机构则可先从部门之间协调开始,成立相关小组。6),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培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因此,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切,特别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只有开展有效的针对广大公务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子政务进一步向前发展。7),建议“中国政府网”设永久性“总理信箱”建议在“中国政府网”上为公民设立永久性的“总理信箱”。这样,老百姓可以与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在国家“大政方略”上继续献计献策,以便让今后的历届国务院领导班子成员能及时倾听到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开放的政府应当有开放的观念,现代领导应有现代作风。现代网络也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了解社情民意的资源,如果善于利用,对资政、辅政、廉政,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府大有好处。民情、民议、民怨、民困、民需、民权,都是领导人需随时了解的问题和信息。建立畅快的民意机制,可以大大提高执政党的民意知情度,同时增加群众对政府的民信度。参考文献:1,职称论文发表网 2, 3,胡广伟,仲伟俊,梅姝娥.中国政府网站建设现状研究[J].情报学报,2004,23(5):537~546.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辩证看待“收视率”《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论广告的舆论引导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论名人广告效应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传媒现代化研究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媒介公共关系研究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中国分类广告探析广告文本中的意象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DM广告发展研究儿童广告创意研究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博客现象研究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论采访的技巧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002 评“用事实说话”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019 论新闻客观性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023 邵飘萍研究024 韬奋研究025 范长江研究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031 近代外报研究032 维新报刊研究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052 报纸与网络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061 采访技术初探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065 略论新闻导语066 新闻背景初探067 新闻结构探讨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069 略论人物通讯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073 试论新闻特写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076 试论新闻语言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098 报纸短评初探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110 集纳专栏研究111 试论编辑技巧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116 编辑策划研究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143 广告传播研究144 广告运动研究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147 广告文案写作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154 名牌战略研究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173 公益广告研究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187 发行研究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191 产业化研究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33、谈广播节目设置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z铵h骇gp£ぇぃqoěЫm榨jsp£ぇぃ
可参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选题如下: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建设研究——以拼多多为例。
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形象的定学号姓名位与塑造为例——以 XX市为例新媒体时代Vlog新闻的影响力。
当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转变后——定制化交互所带来的语言表达的变化新媒体传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研究———以马蜂窝旅游网为例网络综艺与传统综艺对比研究——以《火星情报局》与《天天向上》为例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抖音为例。
浅析民俗文化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以《敦煌》为例。
针对 IP 产品的沉浸式VR影像设计与应用——以盲盒公仔《嫌疑人》为例。
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的原因——以"榆林孕妇坠楼事件"为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社会效应与思考。
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一定把握的内容,这样写的时候不至于一头雾水。
2、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通过关键词全面搜集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选题范围不能过大,最好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4、切忌空和泛。如果题目的观念模糊、研究方向不清晰就会导致论文的研究缺乏指导和依据,无法得出明晰的结论,更谈不上实践指导作用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和意义。
5、要避开有争议性的选题。在选题时一定要避开具有争议性或者发展方向还不明朗的选题,因为这些选题的参考文献较少,所以极有可能会存在很多主观性的内容,而这有悖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客观。
电子商务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电子商务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金融秩序 电子商务 2007/01
2 携程电子商务模式组成要素分析 电子商务 2007/01
3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电子商务 2007/01
4 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5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6 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电子商务 2007/01
7 浅谈物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化 电子科技 2007/01
8 中国电信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网站商集网上线运营 互联网周刊 2007/02
9 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经济师 2007/01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 经济师 2007/01
11 试论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 经济师 2007/01
12 破除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 通信世界 2007/02
13 电子商务代表网站及业务模式分析 通信世界 2007/02
14 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5 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6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 会计之友(中) 2007/01
17 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8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9 浅谈烟草行业电子商务 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7
20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流程变革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22 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3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4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与电子支付技术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5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6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7 分销商网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8 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技术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9 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 商场现代化 2007/01
30 Web 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商场现代化 2007/01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琪,《中国电子商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黄京华,《电子商务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健,《电子商务》,上海,海天出版,2003年
屈云波,《网络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专业结业小时候起就有业率低的缘故原由及其对于策 内蒙古自治区电大学刊 2007/02
19 浅显的议论烟草行业电子商业上的事务 华北、东北地域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钻研会论文集 2007
20 B2C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标准样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研究 首都交通大学 2007
21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传统企业流程厘革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22 浅析电子商业上的事务诚信系统的构建与使成为事实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3 基于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供应链办理研究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4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系统布局与电子付出技能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5 论新屯子配置设备摆设中农业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战略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6 驴友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网站的构建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7 代理商收集团购营销的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模子研究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8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及其安全技能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9 浅析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安全 阛阓现代化 2007/01
30 Web 技能在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中的应用 阛阓现代化 2007/01
一、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及成长 [现代谍报 摩登 Information] 刘凤君
二、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近况及瞻望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llonas E-commerc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形态科学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ello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翟凤荣
三、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付出的近况及瞻望 Th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ayment in Chellona [重庆广播电视机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RTV University] 刘波
四、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互助经济与科学技术 CO-Oerativeconomy & Science] 张元慧 , 李少伟 , 许丽红
五、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 现代贸易 摩登 Business 2001年,第11期
六、浅析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近况与趋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蔺建霞 Lin Jianxia
七、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近况与瞻望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E-Bussiness 很多顶 Xu Duoding
八、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张元慧 李少伟 许丽红
九、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CA的成长瞻望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A in Chellona 江艳霞 左明
十、电子商业上的事务市场近况与瞻望 The Rec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EC 马克et周智佑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通用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欧阳青东湘潭大学【硕士】湘潭大学2005-05-0133932
[2]电子商务为外贸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相关思考徐可塑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品与质量2010-11-151116
[3]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云霄吉林大学【硕士】吉林大学2004-04-010786
[4]电子商务中国外贸企业的新机遇余陈乙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期刊】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2-252239
[5]我国外贸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及对策李晓娣;张秀华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09-155106
[6]刍议中国外贸企业网络营销王慧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场现代化2010-03-10093
[7]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之我见王文静;魏献忠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河南濮阳【期刊】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8-150187
[8]中国外贸企业的网络化采购模式研究彭媛江西财经大学【硕士】江西财经大学2006-10-013316
[9]我国外贸企业开展B2B电子商务研究卢学泉东南大学【硕士】东南大学2006-03-0121116
[10]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曹虹峰南昌大学【硕士】南昌大学2007-12-2301017
[11]转型下的突破——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强谈中小企业新需求赵楠【期刊】电子商务世界2008-04-15033
[12]关于中国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李一帆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期刊】经济师2010-01-050156
[1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外贸易的策略探讨陶鹏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期刊】商场现代化2006-11-100211
[14]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信用问题研究尹航沈阳工业大学【硕士】沈阳工业大学2009-12-15068
[15]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互联网应用研究王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10-011577
[16]浅谈国际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及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蔡国军南阳市金关工程服务中心河南南阳【期刊】大众科技2004-07-308689
[17]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焦春风;高功步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1-251394
[18]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罗春香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期刊】企业经济2002-12-210146
[19]中国外贸企业应该有效地利用电子商务张建功【期刊】工业技术进步2001-10-252108
[1]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张晓燕.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中),总第443期.
[4]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8).
[16]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1 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Siau K,Ee-Peng,Lim-Z Shen. Mobile Commence:Promise,challenges,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2001(12)
3 Barnes S J. The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2 (22)
4 Ian M, Janusz M, Julio C et al. Business Models for Mobile Content: the case of M-games[J]. Electronic Markets, 2002(2)
5 王燕,高玉飞.移动商务的价值链与商务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责任编辑:admin)
[1] 梁静 着.销售互动中的说服效果:给予消费者说服应对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7-38.
[2] 银成钺,杨雪,王影.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服务业顾客问互动行为研究[J]. 预测:2010:15-20.
[3] 蒋婷,胡正明. 服务接触中游客间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J]. 旅游学刊.[37] 张岳.信任与感知风险对客户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2(392),2:150-86-91.
[4] 黄莹,朱建荣.网络口碑质量对服装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3:22-24.
[5] 綦晓燕.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144-146.
[6] 冯建英,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7-9.
[7] 李宛颖. 在线销售考虑因素之研究[D].高雄:中山大学,1999:37-38.
[8] 井森,周颖,王方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6,2(16):164-169.
[9] 孙瑾 着.消费者服务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50.
[10] 吴佩勋.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3(2):83-89.
[11] Tan S. J.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sumers' risk avers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16):163-180.
[12] 李小梅,李定家. 网络购物之降低风险策略研究[J]. 第一届网站经营学术暨实务研讨会论文集,2000:132-136.
[13] Libai B., Bolton R., Bügel ., et al .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Broadening the scope ofword of mouth research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267-282.
[14] Langeard E, Bateson JEG, Lovelock CH, et al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Cambridge mass [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1:467-487.
[1]廖晓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年)[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粥鱼.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J].电子商务,2006,(8).
[3]马继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6,(4).
[4]张国友.技术依赖阻碍电子商务发展与普及[J].电子商务世界,2006,(4).
[5]杨丽光.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9).
[6]赵莎.再聚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6,(2-3).
[7]郑淑荣.提高电商学生就业率[J].电子商务世界,2006,(6).
[8]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05,(2-3).
[1] 郑怀望. 陕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D]. 西北大学 2009
[2] 陈加新.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3]王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 杨瑾,尤建新.基于快速响应的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6, (2): 58-62
[5]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和表征研究[J].软科学,2006(5):5-8.
[6] 黎继子,刘春玲. 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 现代经济探讨.2006,(5): 5-9
[7]李延朋. 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 郑州大学 2012
[8] 徐伟. 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战略、整合机制及其实施[D]. 沈阳工业大学 2004
[9] 郑业卿. 郑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7)
[11] 程永军,丁薇,刘昌卫,孙长宜.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2007(05)
[12] 王叶峰. 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J]. 中国国情国力.2011(12)
[13] 王国跃,李海海.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12)
[14]李柏勋,黎继子.集群式供应链多周期随机库存系统模型与仿真[J].统计与决策,2007(2):134-136.
[15]吕晓东.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1-22.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16] 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我整理了媒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1]刘扬。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 [J]民族艺术研究 .
[2]陈共德。 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艺术评论 [J] .
[3]陈思羽,姜东波。 论影视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型[J] 艺术百家 .
[4]宁翔。 论新媒体广告的现在与未来 [J] 电影评介 .
[5]权亚楠。 微电影流行性成因分析 [J] 电影评介 .
[6]姜燕。 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J] 现代传播 .
[7]陈吉。 一场失却了灵魂的杂耍--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批判[J] 探索与争鸣.
[8]石磊。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
[9]郭宇靖,张家正。 微电影:商业色彩下的电影梦 [J] 中国传媒科技 .
[10]齐伟。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N]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11]刘瑞红,梁锐。 影视领域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J] 电影文学 .
[12]未知作者。 从影视到影像--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3]吴徐君。 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电影文学 .
[14]孔彬。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广播与电视技术 .
[15]未知作者。 上海电影节巴塞罗那首度跨界举办新媒体论坛 [J] 互联网天地 .
[16]李鹏。 互联网--第二媒介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纪元 [J] 电影评介 .
[17]甘美忠。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18]唐乘花,肖凭。 浅论微电影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J] 消费导刊 .
[19]刘新业。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N] 沈阳大学学报 .
[20]张名章。 网络剧的'艺术生成与美学特征 [J] 民族艺术研究 .
[21]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 .
[22]林三芳。 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的平民化路线-兼论新媒体对国产电影平民化的影响[J] 当代文坛 .
[23]韩学周,马萱。 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以《失恋 33 天》为例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4]谷国庆。 电影发行的新媒体渠道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5]黄凌子。 影像、网络与大众--以《11 度青春》为例看”新媒体电影“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 .
[26]卢志强,张丽。 新媒体冲击下的影视与音乐产业 [J] 电影评介 .
[27]秦翼。 新媒体时代电影趣味的多元化转变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8]柳婷婷。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 [J] 电影评介 .
[29]向勇,李天昀。 试论新媒体电影的版权保护问题 [J] 艺术评论 .
[30]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2011(6)Christina Fan. Twitter Used to Predict Box Office Revenues. [OL]
[31]Seung-Bo ParkKyeong,Jin OhGeun-Sik Jo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 movie using character-net. [J]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32]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33]Delon, J. Movie and video scale-time equalization application to flicker redu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34]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 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参考文献c代表该参考文献类别属于论文集。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可参考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选题如下:
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建设研究——以拼多多为例。
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形象的定学号姓名位与塑造为例——以 XX市为例新媒体时代Vlog新闻的影响力。
当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转变后——定制化交互所带来的语言表达的变化新媒体传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研究———以马蜂窝旅游网为例网络综艺与传统综艺对比研究——以《火星情报局》与《天天向上》为例自媒体发展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抖音为例。
浅析民俗文化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以《敦煌》为例。
针对 IP 产品的沉浸式VR影像设计与应用——以盲盒公仔《嫌疑人》为例。
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反转的原因——以"榆林孕妇坠楼事件"为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暴力的社会效应与思考。
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一定把握的内容,这样写的时候不至于一头雾水。
2、在确定研究方向之后,通过关键词全面搜集研究课题的相关资料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选题范围不能过大,最好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4、切忌空和泛。如果题目的观念模糊、研究方向不清晰就会导致论文的研究缺乏指导和依据,无法得出明晰的结论,更谈不上实践指导作用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和意义。
5、要避开有争议性的选题。在选题时一定要避开具有争议性或者发展方向还不明朗的选题,因为这些选题的参考文献较少,所以极有可能会存在很多主观性的内容,而这有悖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客观。
个人感觉,一是提升从业者素质问题,二是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三是政府监管。这个是整体而言的,具体则可以展开。
一、现阶段新媒体及技术的发展状况
新媒体产生于现代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催生了新媒体网络的形成,从而在信息渠道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视域之下,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理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放,观念的转变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创新及困境
当前,在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已经逐渐使用新媒体技术,并将计算机智能技术运用到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当中。
三、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创新工作的途径
首先,改进现有的新媒体行政管理方式。当前,大部分政务单位和行政部门已经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日常工作的开展,这不仅增添了政务机构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途径,也进一步提升的政务工作的效率。
其次,改变政务工作人员对新媒体行政管理创新的理念。行政管理的创新,就是要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有效服务,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充分贯彻执行这一理念,才能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
最后,提升政务工作人员的自身水平。政务人员的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媒体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和创新,当前正因为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而导致新媒体行政管理及其创新遇到了新的问题,才导致其发展遇到了瓶颈。
以上就是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的一个优秀的范文,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寻找一些灵感,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做及时的整理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