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调节:避免长时间骑、坐,有规律的性生活,忌饮酒及辛辣食物。 2.热水坐浴及理疗:可减轻局部炎症,促进吸收。 3.前列腺按摩:每周1 次,以引流炎性分泌物。 4.植物制剂 5.急性期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大量饮水或输液,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6.抗生素治疗 7.解热镇痛药物治疗
最好不用,可以用其它药物进行灌注或是到上级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用的少,不太清楚。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朱朝辉主任医师
【作用与用途】 本品属多肽类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口服吸收差,肌注后迅速分布全身。作用较卡那霉素和紫霉素强。单用本品易产生耐药性,需与异烟肼、对氨水杨酸钠及乙胺丁醇等合用疗效较好。临床用于复合治疗耐药的病例。 【剂量与用法】 深部肌注:~1g/日,分2次用。一般先用2~3个月,后改为1g/次,2~3次/周,疗程1~2年。 【副作用】 1 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损害,使听力减退或前庭障碍。不宜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 2 有肾毒性,表现为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通用名称:卷曲霉素 英文名称:Capreomycin 中文别名:缠霉素、结核霉素、卷须霉素、硫酸卷曲霉素 英文别名:Capastat、Capreomycin Sulfate、Caprocin、Caprolin、Capromycin、Ogostal 【药理】
番茄,即西红柿,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而之所以让前列腺炎患者多吃番茄,是因为此物富含番茄红素,准确的来说让前列腺炎患者多吃番茄并不是因为番茄对他们有帮助,而是番茄所含的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炎患者有帮助。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一种非常强的抗氧化剂,它具有预防和抑制癌症、保护心血管、抗紫外线辐射、延缓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在西方被称为“植物黄金”。当人体摄入番茄红素后其可以通过消化道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然后再分布到睾丸、肾上腺、前列腺、胰腺、卵巢、肝、肺、结肠、皮肤以及各种粘膜组织,以促进腺体分泌激素,使人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帮助清除这些器官和组织中的自由基,从而达到保护它们免受伤害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另外,美国哈佛大学也曾通过研究发现,番茄红素能够帮助预防和改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并能够帮助男性提高精子质量、降低不育的风险。可见,番茄红素对男性的前列腺是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的,所以对患有前列腺炎的男性朋友们来说是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番茄的。但就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而言,多吃番茄也只能起到预防和改善的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更不用说根治了,因此此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患者要想彻底远离前列腺炎的话还需通过药物来治疗。如利尿消炎丸。综上所述,前列腺炎患者是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番茄的,因为它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但若想根治此病的话则患者还需积极地服用药物,切勿指望单纯的依靠食疗能将此病治愈。
可以吃番茄,而且番茄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无论是老人小孩都可以吃番茄,对于前列腺炎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西红柿,因为西红柿里面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前列腺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对于中老年老说是一种不错的蔬菜水果。前列腺炎可以吃西红柿吗2 为什么前列腺炎吃西红柿好西红柿中含有一种神奇的元素-番茄红素,而番茄红素对于防止前列腺炎有一定的作用,它能够帮助预防和改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泌尿疾病,有助于提高男性精子质量,降低不育风险。为什么前列腺炎吃西红柿好3 西红柿的营养作用西红红柿是防病良药,具有医疗作用:防癌抗癌吃西红柿不仅防前列腺癌、结肠、胰腺癌。其合番茄红素,是种作用力很强的抗氧化剂。它可缩小肿瘤、延缓其扩散。一般西红柿色泽越深,番茄红素越多,绿色、黄色两红柿不合此物质。烹调可破坏西红柿组织细胞壁,可获更多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只溶于脂肪小,故食用时用一定量油脂作伴伴侣才有利于机体吸收。此外,其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都有利十控制癌疗。保护心脏番茄红素使患心脏病可能性减少—半。防治高脂血疗关国科学家发现,由固醇严生的生物盐,可与西红柿的纤维相联结,并通过粪便排除体外,从而使血胆固醇水下降低。防眼病西红柿中维生素A原,在体内都可转化为维生素A,故可防治眼干燥症、夜盲症等。助消化西红柿可以增加胃酸浓度,调整胃肠道功能提高男子生育力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可提高男子精子的质量。防血栓西红柿周围的黄色叫状物质可防止血小板凝集,故可防血栓。早晨起床正值水分不足,血液较粘稠,此时生吃西红柿最为适宜。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也可以多吃番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具有增强机体氧化应激能力与抗炎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番茄,葡萄柚,西瓜等红色食品中,可以清除前列腺中的自由基,保护前列腺组织。在慢性前列腺的治疗中,人体内番茄红素的调节是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的番茄红素会逐渐减少,从而会导致男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等等。因此,男性必须补充番茄红素。番茄红素能抑制氧化自由基,保护前列腺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增强其生理活性,抑制和清除前列腺内的自由基。多吃番茄确实对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作用,这主要还是因为番茄中所含的番茄红素的功能。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的影响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番茄红素对前列腺有很大的保健作用。但只靠吃番茄并不能达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目的,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建议大家选用中药利尿消炎丸。可以消除慢性前列腺炎带来的不适症状。患上慢性前列腺炎,大家一定要积极医治,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习惯:1、多吃番茄,或其他含有番茄红素的水果,保护前列腺细胞免受氧化损伤。2、多吃猕猴桃,猕猴桃有清热、生津等功效,能治前列腺炎引起的小便涩痛。3、多吃苹果,苹果中富含锌元素,能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缺锌的情况
听说茶可以预防癌症和抗癌病,那不是空穴来风。依据专家对许多使用寿命长的老年人调研,他们发现大部分使用寿命长的老年人都是有饮茶的好习惯。喜欢喝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患癌病的概率要小得多,由于茶带有多酚,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损坏肿瘤细胞的生存环境,细胞的正常的分裂。因此,如果你想要避开癌病,你能喝更多茶。
茶防癌抗癌的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茶中的多酚具备治癌功效。今日,我们将要具体分析茶的各类成份。茶中具备防癌作用的相关成分通常是茶中富含的多酚。它能够阻拦一些致癌物质的形成。茶具备阻隔致癌物质造成和抑止致癌物质所发生的作用的缘故有可能是茶中含有的多酚和维生素C、维生素、脂多糖、微量元素锌、硒等相关成分的结果。这种茶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对溶解亚硝基致癌物质化学物质有很好的效果。
哪种茶防癌效果更好?或许每个人更关心哪种茶具备比较好的防癌功效。不同类型的权威专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饮茶也在于人的体质。比如,身体素质严寒的人应该少喝绿茶和红茶,那对胃有益处。绿茶叶:提到防癌效果最好的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绿茶叶,由于绿茶是一种未发酵的茶。生产方法是运用持续高温结束钝化处理酶的活性。当茶里的化合物并没有空气氧化和溶解时,速率会迅速固定不动相关成分。多酚是茶的重要防癌成份。研究发现,绿茶叶对前列腺癌、肠癌、直肠癌、胰腺肿瘤和食道癌有非常好的防止功效。
绿茶:红茶是通过发酵的茶叶,比较合适体质偏寒得人及其冬季喝。绿茶的抗癌实际效果实际上并不比绿茶叶差,由于有一些人有身体素质是喝不了绿茶叶的,特别是有胃病得人,那就选择喝绿茶其效果也是一样的。
中国杭州浙江癌症医院和澳洲柯廷大学一项联合研究发现,每天喝绿茶的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机会将减低三分之二,而且喝得越多患前列腺的机会越低。 澳洲珀斯的研究人员简乐(音译)和李安迪(音译)比较了130名患有前列腺癌及274名未患此症的中国男性,结果发现,每天喝绿茶的人患上前列腺癌的机会比那些不喝的人少三分之二,而且长期大量喝绿茶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机会更低。 柯廷大学的公共卫生学教授宾斯表示:「研究发现增加茶叶量和喝茶时间会带来更多好处,当然,即使只喝一点点也有益处。」
应该可以,因为茶里含有茶多酚,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也可以条理身体,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是可以的。还有就是洋葱,猕猴桃,卷心菜,西兰花,白萝卜,南瓜,胡萝卜。这些都是具有预防癌症的功效的。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wàn gǔ méi sù
vancoc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anycin [朗道汉英字典]
万古霉素是多肽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以高亲和力结合到敏感细菌细胞壁前体肽聚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阻断构成细菌细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而杀灭细菌。抗菌活性较去甲万古霉素弱。口服不吸收,用于治疗假膜性肠炎。毒性和治疗要点与去甲万古霉素相似。
万古霉素
Vanycin
稳可信;万刻林;凡可霉素;无菌盐酸万古霉素;凡古霉素;Vancocin;Vancocin CP;Vanycin HCl
抗生素 > 多肽类
1.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每瓶,1g;
2.胶囊:120mg,250mg。
万古霉万古霉素是由东方链霉菌培养液中所得的一种糖肽类抗生素,盐酸万古霉素为其盐酸盐。其作用机制是以高亲和力结合到敏感细菌细胞壁前体肽聚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阻断构成细菌细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而杀灭细菌。此外,它也可能改变细菌细胞膜渗透性,并选择性地抑制RNA的合成。万古霉素作用特点是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口服给药对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假膜性结肠炎有极好疗效。盐酸万古霉素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厌氧链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炭疽杆菌、放线菌、白喉杆菌、淋球菌、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粪链球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万古霉素对多数革兰阴性菌、分枝杆菌属、拟杆菌属、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或真菌均无效。
盐酸万古霉素胃肠道吸收不良,因此主要通过静脉全身给药。静脉滴注、,血药峰浓度分别为10~30mg/L、25~50mg/L。万古霉素分布容积为~。药物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全身大多数组织和体液内。其中在血清、胸膜、心包、腹膜、腹腔积液和滑膜液中可达有效抑菌浓度,在尿中浓度较高,但在胆汁中不能达有效抑菌浓度。药物可透过胎盘,也可进入乳汁,但万古霉素不能迅速透过正常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中,在脑膜发炎时可渗入脑脊液中并达有效抗菌浓度。万古霉素蛋白结合率约为55%。成人半衰期平均为6h(4~11h),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天;小儿半衰期约为2~3h。药物可能经肝脏代谢。给药量中约80%~90%在24h内由肾小球滤过经尿以原形排泄,少量经胆汁排出。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不能有效清除万古霉素,但血液灌注或血液过滤能有效地将药物从血中清除。
1.万古霉素是肠球菌心内膜炎、棒状杆菌属(类白喉杆菌属)心内膜炎患者在对青霉素类药过敏时的首选用药。
2.口服适用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者,或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
3.静脉给药适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西林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所致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败血症或软组织感染等。
4.静脉给药也适用于治疗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或经上述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葡萄球菌所致感染。
5.静脉给药还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过敏或不过敏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葡萄球菌属所致动、静脉分流感染。
对万古霉素过敏者。
1.(1)肾功能不全者;(2)听力减退或耳聋者;(3)孕妇:(4)哺乳期妇女。
2.药物对老人的影响:万古霉素用于年老患者有引起耳毒性与肾毒性的高度危险(听力丧失)。由于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肾功能减退,因此确有指征使用时必须调整剂量。
3.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尿素氮(BUN)升高。
4.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听力;长期用药时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液中蛋白、管型、细胞数和尿比重;用药中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尤其是需延长疗程或有肾功能减退、听力减退、耳聋病史的患者。血药峰浓度不应超过25~40mg/L,谷浓度不应超过5~10mg/L。血药峰浓度高于50mg/L,谷浓度高于10mg/L者为中毒范围。
1.可出现听神经损害、听力减退甚至缺失、耳鸣或耳部饱胀感。在大剂量和长时间应用时尤易发生。
2.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早期可有蛋白尿、管型尿、继之出现血尿、尿量或排尿次数显著增多或减少等,严重者可致肾衰竭。在大剂量(血药浓度超过60~100mg/L)和长时间应用时尤易发生。
3.变态反应:快速大剂量静脉给药,少数患者可出现“红颈综合征”。症状有寒战或发热、昏厥、瘙痒、恶心或呕吐、心动过速、皮疹或面潮红;颈根、上身、背、臂等处发红或麻刺感(释放组胺),偶有低血压和休克样症状。其发生率高于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4.过敏反应:少数患者用药可出现皮肤瘙痒、药物热等过敏反应症状,偶见过敏性休克。
5.消化系统:口服给药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6.其他:肌注或静脉注射时可致注射部位剧烈疼痛,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1.(1)口服给药: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及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假膜性结肠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者,每次125~500mg,每6小时1次,维持5~10天,每天剂量不宜超过4g。(2)静脉滴注:①心瓣膜修补或瓣膜心脏病手术(伴青霉素过敏)前预防:于术前1h静脉滴注1g,8h后重复给药1次;②全身感染:每6小时静脉滴注,或每12小时静脉滴注15mg/kg,对严重的感染患者,可每天静脉滴注3~4g短期应用;③中枢神经系统葡萄球菌感染:最高剂量为每天60mg/kg,分次静脉滴注。(3)鞘内注射:①腰椎鞘内给药:每天20mg;②脑室内滴注:起始量不宜超过5mg,因为在脑脊液内的分布容积相对较小。(4)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肾功能减退者给予首次冲击量~1g后,应根据肌酐清除率监测结果调整用药。维持剂量(mg/24h)=150+15×患者肌酐清除率。
2.儿童:(1)口服给药:肠道感染可每次10mg/kg,每6小时1次,维持治疗5~10天。(2)静脉滴注:①心瓣膜修补或瓣膜心脏病手术(伴青霉素过敏)前预防:于术前1h静脉滴注,按20mg/kg,8h后重复给药1次;②全身感染:婴儿(0~7天),先用15mg/kg静脉滴注,然后用10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婴儿(7天~1个月),先用15mg/kg静脉滴注,然后用10mg/kg,每8小时给药1次;儿童,每次10mg/kg,每6小时1次,或每次20mg/kg,每12小时1次。(3)鞘内注射:①腰椎鞘内给药:新生儿和儿童,每天5~20mg;②脑室内滴注:起始量不宜超过5mg。
1.与氨基糖苷类联用时,对肠球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2.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3.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肾毒性;可能发生听力减退,停药后仍可能继续进展至耳聋,此反应可呈可逆性或永久性。
4.与两性霉素B、杆菌肽(注射)、卷曲霉素、巴龙霉素及多黏菌素类等药物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肾毒性。
5.与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盐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肾毒性。
6.与环孢素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肾毒性。
7.与依他尼酸注射剂、呋塞米等利尿药合用或先后应用,可增加耳毒性和(或)肾毒性的可能。
8.与琥珀胆堿维库铊等药物合用,可能增强琥珀胆堿维库铊等药物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9.与抗组胺药、布克利嗪、赛克力嗪(cyclizine)、吩噻嗪类、噻吨类、曲美芐胺等药合用时,可能掩盖耳鸣、头昏、眩晕等耳毒性症状。
10.与考来烯胺同时口服,因阴离子交换树脂能与其结合,可使药效灭活。
11.与 *** 同用时可增加与输液有关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万古霉素治疗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总有效率为,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在停药后恢复正常。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MRCON和肠球菌所致重症感染包括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疗效确切又比较安全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口服给药对治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假膜性结肠炎有极好疗效。
万古霉素抗菌作用同去甲万古霉素,抗菌活性较去甲万古霉素弱。口服不吸收,用于治疗假膜性肠炎,剂量1~2g/d,分4次服用,疗程7~10d;静脉滴注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5%,半衰期为6h。[1]
毒性和治疗要点与去甲万古霉素相似[1]:
临床表现
1.输注速度过快时,可产生红斑样或荨麻疹样反应,躯干上部皮肤红伴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寒战或发热、心跳加快等(红颈综合征)。输入药物过浓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2.大剂量和长时期应用可引起严重的耳毒性(耳鸣、耳部饱满感、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和肾毒性(蛋白尿、血尿,甚至少尿、无尿和尿毒症)。
3.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药物热、嗜酸粒细胞增多、感冒样反应,偶见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
4.肌肉或静脉注射外漏后,可引起局部剧痛和组织坏死。
治疗要点
1.药物过量无特效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保护肾功能。腹膜透析可清除少量去甲万古霉素。
2.肾功能或听力减退时,减少维持剂量和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3.静脉给药时避免药物外漏,并轮换注射部位,以减少静脉 *** 和静脉炎发生。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亚历山大·弗莱明。但是当时的条件无法提纯,所以无法大量生产。
这个人就是弗莱明。青霉素的大量产生,不但就治了二战中无数的伤员,而且我们现在也离不开它。
青霉素是怎样被发现的发现青霉素的是来自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1927年的一天,一篇关于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金葡菌变异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弗莱明的注意,论文称,金葡菌在培养基上经历52天的温室培养后,会产生多种变异菌落,其中含有某种不知名的白色菌落,但文中并未解释这种变异菌落的用途,出于对该文的疑惑和其它原因,弗莱明决定弄清楚这些变异菌落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