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青稞种植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1. 整地 青稞的整地因种植制度、土壤、天气等因素而不同。前旱地应在休闲期及时降水保墒,洋芋、玉米等秋收作物作为冬青稞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深耕20~25厘米。整地时要做到“齐、平、松、碎、净、墒”。播种前整地有益于提高播种质量,结合整地重施底肥是提高青稞产量的重要措施。
2. 施足底肥施肥原则一般为“重施基肥、用好种肥、早施苗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将全部有机肥和80%左右的氮肥及少量的磷肥用作种肥外,在梨地前全部施入土壤中。还应根据当地土壤供肥能力、产量指标等确定适宜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
3. 备种要达到高产,就要有优良的种子,良种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品质好;二是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三是品种要适应当地的种植制度和土壤条件;四是对当地病虫草害等自然灾荒有较大的抗御能力。
4. 春播 适期早播,播期,半农半牧区(海拔2600~3000米)要求在3月中旬播种,草地牧区(海拔3000~3400米)4月上旬播种。冬青稞在10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依品种类型、不同地区、种植方式等而定,一般分蘖力强的、成穗率高的品种应少播,分蘖力弱的、成穗率低的品种应多播,撒播比条播的播种量大,一般亩用种量15~公斤,一般为30万粒/亩,条播、行距以20~22cm为宜,播前粉采用15%粉锈灵拌种(亩用50~80克),防治黑穗病和预防青稞各种锈病,化防野燕麦。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作底肥,过磷酸钙15公斤,尿素5公斤作种肥。要求在撒种时尽量将种子撒在沟内,种子覆土深度为2~3厘米,最深不能超过5厘米。
5. 田间管理 青稞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密补缺,破除板结,达到匀苗、全苗,为壮苗奠定基础。人工和化学除草是保证青稞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田间管理措施,除草除人工除草外,多用化学除草方法,其中2,4-D丁酯应用最广。一般在青稞3~4叶期结合中耕除草,化学防除田间阔叶杂草,青稞拔节期以前,亩喷洒2,4-D丁酯60~80ml。同时注意防病治虫,灌水和追肥是保证青稞生长代谢的营养及水分的需求。苗期适时灌水可促进青稞的穗分化,形成大穗,在抽穗开花及灌浆期灌水,可促进青稞籽粒饱满和营养物质的积累。视其苗情酌情追施化肥,追肥以氮肥(尿素)为主,最好结合灌水进行。在青稞2叶1心亩追施尿素4~5公斤,抽穗前期亩施尿素3~4公斤。
6. 收藏与贮藏 青稞在腊熟后及时收获,收获不及时会影响产量,并且影响青稞的储藏品质。青稞在黄熟期收获最好,也就是植株和穗子全黄,含水量小于20%~22%时收获、脱粒,籽粒不受损伤。收获后及时凉晒,防止混杂,并分筛去杂,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0%~12%,以利于种子安全贮藏。
一、青稞生产现状
1.青稞种植覆盖区域
青稞目前在国内的种植领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青稞种植地地势十分险恶,其中只有不到3%的种植地散布在大约*1000000 平方千米的广阔区域,因此地势的因素分隔了青稞的种植地,产生了今天的青稞培育区域。除此之外,在靠近青藏高原的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青海和甘肃相邻的河西走廊一带同样有粮农从事青稞的培育。
2.青稞种植地气候
种植青稞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 摄氏度之间,这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大多数在1500 米~4800 米,日照十分充足,降水季集中在春末秋初,降雨量大约在300 毫米到1000 毫米之间。在这一块区域内,青稞种植分布地由放射状从内到外进行扩散,与种植比例成正比。
3.现代社会对青稞需求量增多
青稞是高原地区人民日常食用粮食作物之一。权威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来,高原地区青稞总产量为55~60 万吨,青稞为当地农牧民的主要口粮,按农牧民每人每年食用225KG 青稞计算,年消费青稞量为 万吨,等于是只实现了粮食自给目标,还无法满足社会对青稞的需求量;青稞还是加工青稞酒,麦芽糖,青稞面的重要原材料。所以,作为加工原料,需求缺口很大。青稞可以为农牧民人均净增400~500 元,是当地农牧民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占总体粮食收入的七成。青稞种植区域内研究开发人员已研发出大量的营养品与保健品等。这不仅体现了青稞在现代市场上的良好发展前景,同时也提高了农牧民对种植青稞的积极性。
二、青稞高产栽培面临问题
1.种植青稞地自然环境差,青稞自身防御能力差
青藏高原青稞播种总面积大约100×104hm2,缓坡梯田及平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不足三成,然而,沟壑旱地所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青稞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青稞培育前景很好的柴达木盆地却因为缺水而难以开发,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干旱是青稞在高产过程中最大的限制因素,这些区域的农田基本建设严重滞后因为地方经济落后、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不足,除西藏部分地区本世纪初由国家出资进行开发、使农田干旱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青稞地农田干旱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青稞种植保健技术有待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青稞种植地区的青稞培育科研单位减少一半,从事青稞栽培研究人才流失三分之二,在这过程中,新品种选种培育速度明显放慢。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地区并没有完善的青稞培育管理体系,由此,导致新的品种不能得到及时推广,长时间内得不到品种的更新,培育技术也是十分落后。目前一些青稞主产区仍在种植二十多年前就在用的种子,不仅如此甚至很多偏远生产地区还在种植沿用数千年之久的古老农家品种,所以青稞种植保健技术还有待提高。青稞种植区域平均化肥施用量不足,又因为种植结构混乱、燃料匮乏等导致几乎不可能做到秸秆还田,这一现象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3.青稞种植区域日益缩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藏区总人口由两百万增长到如今的五百五十万之多,但农牧民最主要的口粮青稞种植面积却减少了一大半。受小麦,蚕豆等优势作用的冲击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稞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萎缩。加上西部大开发,藏区耕地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很多区域由于地势险要不能进行新的开发,导致青稞种植区域日益缩减。
三、青稞高产栽培改善对策
1.选取良种进行推广培育
选取好的良种进行播种是保证高产量的关键,藏区农牧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同时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因此必需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
2.做好青稞的防害工作
青稞中后期指从拔节到灌浆、这一生育周期大概为两个多月,这期间容易发生病虫害,应做到统一管理防治。虫害和病害具体有两种防治方法。青稞病害主要是黑穗病、锈病、白粉病三种,一般采取预防为主比较稳妥,及时喷洒农药,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而虫害则需要在相应的时期喷洒农药。主要的虫害为蚜虫,拔节到灌浆期间,是蚜虫主要危害青稞的时段,在这一期间及时喷洒农药是青稞是否能成长的关键。
3.选择适合的青稞成长环境
要想得到理想的产量,选择一块良好的培育土地十分重要,青稞虽然身处高寒地区,但是对成长土地的选择同样重要,主要选择酸碱度适中,土壤疏松,持水度高,营养充足,不会有养分流失的土地进行种植。
4.预防青稞倒伏
倒伏是青稞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品种本身不抗倒是青稞倒伏的因素之一;其二是密度过大,在种植过程中施肥过多,从而导致倒伏的发生;其三则应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灌水不足或施肥不合理都会影响最后的青稞产量。
5.做好提取优良品种的工作
在培育过程中,只有及时提取优良的青稞品种,才能保证今后的青稞种源,只有好的青稞良种培育才能得到保障。
6.在青稞成熟后及时收获
及时收获是获得青稞高产的重要步骤之一,太早或太迟的收割都会影响青稞产量和品质,最好的收割时机是腊黄末期,整块种植地九成以上从茎杆叶片绿转为黄色,选择这一时期进行收获保存是最恰当的。这也是青稞高产的最后一步。
您好!青稞种植技术: 精细整地。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平整坷垃,做到耙耱平整。轮作倒茬,可与马铃薯,油菜等作物轮作。选择适宜当地优质品种种植,合理施肥,青稞氮磷钾比例为1: : ,亩施纯氮8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6公斤。合理密植,青稞的密度,一般应视不同地区、品种特性、播种早迟、土壤肥瘦等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亩播量一般控制在18公斤左右。适期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5—6厘米。田间管理,及时追肥,在2叶1心期结合降雨,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中耕除草。青稞在前期易受杂草危害,在2叶1心期,可选2,4-D丁酯防除杂草。叶面喷肥。在青稞孕穗以后到灌浆初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尿素溶液进行调节。对延长叶片功能,顺利灌浆成熟和提高千粒重。另外注意加强黑穗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粘虫等病虫害防治。在防治措施上采取预防为主、早期防治。供您参考!
首先应该选择优质的品种,选择肥沃的土壤,及时的浇水施肥,加强水肥的管理,保持光照的充足,一定要注意温度的把控,做好排水和通风的工作,及时的进行松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
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和区域,要注意栽种的距离,栽种的时间,栽种的温度,选择合适的种子,做好种子育苗工作,加强水肥管理和田间管理,保证土壤的肥力,及时除草杀虫。
写青稞酒业的毕业论 这个你应该有更多大内容
完整,有头有尾
(英文题目论文略)18. 乔文艳,崔洪霞,刘家迅,姜闯道,石雷*. 2010. 高山杜鹃‘Boursault’幼苗对容器栽培的生长响应. 园艺学报,37(6): 977-98319. 刘云峰,秦洪文,石雷,张会金,刘立安,姜闯道*,王德炉. 2010. 水淹对水芹(Oenanthe javanica)叶片结构和光系统II光抑制的影响. 植物学报,45(4): 426-43420. 王 鑫,李志强,谷卫彬,石雷,唐宇丹,高辉远,赵世杰,姜闯道*. 2010. 盐胁迫下高粱新生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系统调控. 作物学报, 36(11): 1941-194921. 徐艳,李杨,李东,刘燕,檀龙云,刘保东,石雷*. 2009. 槲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7(1):12-1622. 李翠,程明,唐宇丹,姜闯道,戴绍军,石雷*. 2009. 青藏高原2种柳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征的比较. 西北植物学报,29(2): 275-28223. 路覃坦,张金政﹡,孙国峰,姜闯道,李晓东,石雷. 2009. 四种国产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草业学报,18(2): 130-13724. 毛舒燕,刘东焕,姜闯道﹡,石雷,张金政,邢全,刘立安. 2009. 水分胁迫条件下草莓克隆分株间水分调控及其对光合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报,29(12): 6446-645725. 谷昕,李志强,姜闯道﹡,石雷﹡,张会金,邢全. 2009. 水淹导致皇冠草光合机构发生变化并加剧其出水后光抑制. 生态学报,29(12): 6466-647426. 杜红红,李杨,李东,戴绍军,姜闯道,石雷*. 2009. 光照、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17(2):182-18727. 张银丽,李杨,杜红红,李东,季梦成,石雷*. 2009.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Drynaria roosii)孢子繁殖的影响. 园艺学报,36(5):711-71628. 杜红红,刘红梅,石雷,戴绍军*. 2009.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蕨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45(6):625-63229. 秦洪文,刘云峰,王德炉,石雷,张会金,姜闯道*. 2009. 水淹对水芹(Oenanthe javanica)生长的影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8(3):193-19730. 李杨,张银丽,季梦成,李东,石雷*. 2008.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仙湖,7(4):1-431. 何志,唐宇丹*,石雷,姚娟. 2008. 蝟实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园艺学报,35(10): 1505-151032. 程明,李志强,姜闯道*,石雷,唐宇丹,张金政. 2008. 青稞的光合特性及光破坏防御机制.作物学报,34(10): 1805-181133. 张健,张金政,姜闯道*,李志强,石雷,李振宇. 2008. 鸢尾(Iris L.)叶片取向与其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关系. 生态学报,28(8): 3637-364334. 高艳,崔洪霞*,石雷,曲延英. 2008. 丁香属植物叶片表皮形态特征与环境适应及系统学关联. 西北植物学报,28(3): 475-48435. 张开梅,石雷*,李东,张宪春. 2008. 西南凤尾蕨(Pteris wallichiana Agardh.)发育过程及其孢子的无菌繁殖. 园艺学报,35(1): 94-9836. 罗丽兰,石雷*,姜闯道,张金政. 2008. 不同温度下新铁炮百合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其保护机制. 园艺学报,35(1): 131-13637. 张开梅,石雷*,姜闯道,李振宇. 2008. 紫茎泽兰对金毛狗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化感作用. 草业学报,17(2): 19-2538. 李守丽,石雷*,张金政,庄平. 2007. 大百合子房的离体培养. 园艺学报,34(1):197-20039. 葛江丽,石雷*,谷卫彬,唐宇丹,张金政,姜闯道*,任大明. 2007. 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系统II功能调节. 作物学报,33(8): 1272-127840. 葛江丽,姜闯道,石雷,谷卫彬,张金政,任大明*. 2007. 轻度盐胁迫对甜高粱光合作用激发能分配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38(3): 366-36941. 李渊博,徐晗,石雷*,李振宇. 2007. 紫茎泽兰对五种苦苣苔科植物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生物多样性, 15(5): 486-49142. 郭晋燕,张金政*,孙国峰,石雷. 2007. 喷施6-BA促进德国鸢尾根茎芽的萌发. 园艺学报,34(2): 461-46443. 罗丽兰,石雷*,张金政. 2007. 低温对解除百合鳞茎休眠和促进开花的作用. 园艺学报,34(2): 517-52444. 张银丽,李杨,季梦成,李东,石雷*. 2007. 黑桫椤Alsophila podophylla孢子的无菌栽培. 植物生理学通讯,43(6): 1139-114045. 田亦平,姜闯道,张金政,刘燕*,石雷. 2006. 盘叶忍冬与台尔曼忍冬夏季主要光合特性的比较. 园艺学报,33(5): 1125-112846. 郭晋燕,张金政*,孙国峰,石雷. 2006. 根茎鸢尾园艺学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33(5): 1149-115647. 王晓楠,石雷*,刘保东. 2006. 东方荚果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24(4): 310-31548. 李守丽,石雷*,张金政,龙雅宜. 2006. 百合育种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33(1): 203-21049. 万劲,石雷*,张金政,汤庚国. 2006. 盐胁迫对鸢尾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30(1): 57-6050. 李守丽,石雷*, 张金政. 2006. 大百合与百合属间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发育的观察. 园艺学报,33(6): 1259-126251. 徐艳,刘燕,石雷*. 2006.大叶黑桫椤孢子超低温保存初探. 植物生理学通讯,42(1): 55-5752. 裴海霞,石雷*,张金政,姜闯道,义鸣放. 2006. 不同光周期对德国鸢尾‘Royal touch’花芽分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4(6): 477-48153. 王晓楠,石雷*,刘保东. 2006. 木贼科气孔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植物研究,26(2): 147-15054. 王晓玲,石雷*,孙吉雄,张金政,刘立安,鲁韧强,姜闯道. 2006. 遮荫对山麦冬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植物研究,26(2): 225-22855. 王晓玲,孙吉雄,石雷*,张金政. 2006. 三种山麦冬属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草原与草坪,3: 31-3456. 张开梅,石雷*,李东. 2006. 普通针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植物研究,26(1): 70-7357. 徐艳,石雷*,刘燕,李东. 2005. 白玉凤尾蕨孢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园艺学报,32(4): 658-66258. 张开梅,石雷*,李东. 2005. 剑叶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植物学通报,22(5): 566-57159. 汤正辉,石雷*,陈维伦,苗琛,邢全. 2005. 异裂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41(5): 64360. 张开梅,石雷*. 2005. 傅氏凤尾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植物学通报,22(增刊: 50-56)61. 张开梅,石雷*,李东. 2005. 乌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3(5): 419-42262. 张开梅,石雷*,张宪春. 2005. 三角鳞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23(3): 276-27963. 汤正辉,石雷*,陈维伦,苗琛,邢全. 2005. 台闽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41(4): 49764. 汤正辉,石雷*,陈维伦,苗琛,李振宇.2005. 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41(3): 33365. 汤正辉,石雷*,陈维,郭东红,林宏辉. 2005. 苦苣苔科植物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张启翔(主编),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Pp304-307.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66. 唐宇丹*,王黎莉,石雷. 2005. 辽东栎引种驯化适应性研究初报. 张启翔(主编),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Pp205-21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67. 徐艳,石雷*,刘燕,刘保东,李东. 2005.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植物研究,25(1): 34-3868. 张占江,石雷*,张称意,张金政. 2005. 五叶爬山虎实生苗的生长特征对水分梯度下保水剂的反应. 植物研究,25(1): 74-7969. 万劲,石雷*,张金政,汤庚国. 2005. 干旱胁迫对鸢尾幼苗SOD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中国植物园,22-2770.邢全,刘立安,苑虎,石雷*. 200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多肉植物的记录与计算机化管理. 中国植物园,136-144
简简单单的就行,
简简单单的就行,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完整,有头有尾
青稞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甘肃藏区高原青稞种植技术 [摘 要]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由于深居西北内陆,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干旱,呈现出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再加之甘肃省地形复杂,多高原、山地、沙漠,因此粮食作物种植的难度比较大,青稞是甘肃省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有重要影响,对当地农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影响青稞品质以及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种植技术。本文将结合甘肃省青稞种植情况,简要谈谈高原青稞的种植技术。 [关键词] 藏区 高原 青稞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52-01 青稞,又称作裸大麦,是甘肃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青稞对藏族人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青稞品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青稞品质的要求,就需要对青稞的品质进行改良。 1 影响青稞种植的因素 遗传因素 甘肃的青稞在其生长的前期大都势头迅猛,通常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宽大,而且穗粒多且饱满,然而到了生长的后期,却很容易产生田间倒伏的情况,这导致了青稞的成穗率实际上并不高,而且籽粒的品质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青稞的田间倒伏与雨期的到来也有很大的关系,大量的雨水是导致青稞田间倒伏的原因。在青稞选育品种的时候,就能提前5到十天抽穗成熟,赶在雨期之前完成收割工作,这样就可以成功的避开后期雨水对青稞品质的影响,而且还可以使得青稞的生长成熟期处于气温最高的时候,对于提高青稞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大有益处。 气候条件 甘肃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较为稀薄,因此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并且紫外线照射强,丰富的光能资源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利,紫外线对避免作物的虫害也有益处。再有就是高原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阳光充足有利于青稞的光合作用,夜晚温度低可以减弱青稞的呼吸作用,对青稞的生长是十分有利的。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甘肃高原地区多夜雨,雨对青稞的生长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主要在于人们在种植上的把握,若能躲过雨季对成熟青稞的影响,又能够利用好夜雨白天晴这种水热相配合的气候条件的话,对青稞品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栽培管理方法 栽培管理方法对高原青稞的种植也有较大的影响。举个例子,甘肃人民普遍较晚收割青稞,过晚收割常常导致青稞成熟过度,籽粒的饱满程度、色泽和蛋白质含量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即便在收割之后,甘肃人民又习惯堆放一段时间后才运回进行脱粒处理,甚至运回后还要堆放在院中一段时间才脱粒,堆积的高温高湿度环境会使得青稞的呼吸作用加强,消耗籽粒中的营养成分,高温高湿度的环境甚至还会引起籽粒的霉变,使得青稞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2 恰当的高原青稞种植技术 做好选种育种工作 遗传因素对青稞种植有很大的影响,选择优良的适合甘肃地区的青稞品种进行种植是确保青稞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基础也是关键。当前市面上的青稞品种很多,其中也不乏更加适合甘肃地区种植的新品种,但是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普遍比较弱。因此当前想要做好选种育种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让农民们更多的选种优良的高原青稞品种。 选择适合青稞成长的环境 正如前面所言,青稞的生长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想要在种植中获得高品质、高产量的青稞酒需要尽可能的为青稞选择适合的成长环境。在选择青稞的成长环境的工作中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点。首先是土壤因素,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疏松、酸碱度合适的土壤进行青稞的种植;其次是水源因素,青稞的生长需要必要的水分,应当尽量选择在接近水源,能够保证青稞生长需要的水分的土地进行种植;最后还需要考虑光照因素,光照条件对青稞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充足的光照是促进青稞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青稞的地址最好要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做好青稞的防害工作 这里所指的青稞防害工作主要指的就是防虫害和防病害两个方面。高原青稞在种植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虫的危害,并且病虫害多发生在青稞生长的中后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做好防害工作。首先,对于青稞而言,其最可能遭遇的虫害就是蚜虫害。针对蚜虫害,主要需要进行的就是喷洒农药工作,适时适量的喷洒农药可以有效的预防蚜虫害。其次,青稞在生长过程中还容易患上黑穗病、白粉病以及锈病这三种植株病,针对这三种病害,主要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方法也是适当的喷洒农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发现青稞植株出现的病虫害,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预防青稞倒伏 青稞田间倒伏是影响青稞品质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青稞出现倒伏除了和青稞本身不是抗倒伏品种有关,还和种植技术有关。种植过程中的密度过大、过度灌溉或者过度施肥都容易导致青稞出现倒伏的现象。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密植,同时进行适度灌溉和施肥,灌溉和施肥应该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及时收获并脱粒 在青稞成熟之后及时进行收获也是保证青稞产量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太早或者太迟进行收割都对青稞的品质和产量有不利的影响,从甘肃当地的气候情况来看,最佳的收获时间大约在蜡黄的末期,或者是在地里的青稞茎秆90%都变成黄色时进行,过晚收割常常导致青稞成熟过度,籽粒的饱满程度、色泽和蛋白质含量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在收割之后,不能按照过去的习惯将其堆放一段时间后才运回进行脱粒处理,甚至运回后还要堆放在院中一段时间才脱粒,堆积的高温高湿度环境会使得青稞的呼吸作用加强,消耗籽粒中的营养成分,高温高湿度的环境甚至还会引起籽粒的霉变,使得青稞种子失去发芽能力。相反的,收获之后就应该及时的运回并且进行脱粒处理。 3 小结 总而言之,青稞作为甘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甘肃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提高高原青稞的种植技术,有利于提高青稞的品质和产量。 参考文献 [1]张文会. 西藏青稞加工产业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2]拉旦.青海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及利用[J].草业与畜牧,2014,04:18-19+39. 看了“青稞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青稞种植的方法 2. 地理科学论文关于青藏高原(2) 3. 藏族传统的生育习俗及其优生学分析论文 4. 浅议中国民族政策论文 5. 传承红色基因的文章
五二二七四四三三八 q
完整,有头有尾
1、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适用于“着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着录规则”.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着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3、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word书写技巧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着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1956年,政府以“天佑德”为主整合八大作坊,组建了互助县酒厂,1992年更名为青海青稞酒厂,1995年组建青海青稞酒集团公司,2001年企业通过改制更名为青海青稞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2005年7月17日,集团公司将优良资产进行剥离,并承担部分负债,以净资产3390万元作为国有股权,引进青海华实投资管理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互助”品牌在2003年进行了第一次整体规划,明确了品牌管理的概念,制作了互助品牌的CIS规划手册,对互助品牌的外在推广形象进行了统一,确定了互助品牌的推广语“相聚时刻,豪情无限”。确定了一个品牌,一句推广语,一个推广画面,覆盖所有产品的品牌管理模式。同时在产品推广上有产品推广语。通过第一次的规划,互助青稞酒将销售迅速提升起来,并将商标、产品的对外形象进行了统一,逐步导入了CIS企业形象系统,确立了互助青稞酒的未来产发展的模式和方向。2005年,互助青稞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规划,对互助品牌和天佑德品牌进行了分离,确定了天佑德作为互助子品牌进行发展的规划,并为天佑德设计了独立的标识和推广画面,明确了天佑德品牌独立发展的思路。同时对互助品牌进行了视觉的规划,确立了以石头作为视觉主要表现元素,并推行和贯彻了将品牌标识元素和产品包装、户外广告推广统一的品牌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将互助青稞酒的品牌规划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最近,互助青稞酒进行了第三次规划,将互助品牌进行了分离,确立了母品牌和子品牌的关系,将互助系列产品和品牌规整进互助母品牌内,并在母品牌下独立运作天佑德、八大作坊、永庆和、互助四个品牌,并分别为四个子品牌制作了独立标识和推广画面。确立了根据不同消费人群来确定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不同的广告推广画面和用语的母子品牌管理方式,并首次使用了品牌管理工具对品牌进行管理和分析。在对各子品牌的标识进行规划后还对各产品的画面进行了设计,将各品牌的推广画面和推广语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特点和产品包装的特点进行了细分设计。目前,青海青稞酒有限公司现已跨入“中国白酒制造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百强之一”、“中国白酒制造业最佳经济效益百强之一”的“双百强”企业行列。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青稞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互助、天佑德、八大作坊、永庆和、世义德”等多个系列青稞酒,以及“马克斯威”品牌葡萄酒。旗下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28亿元,员工2300余人,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青稞酒生产企业,被誉为“中国青稞酒之源”。2011年12月22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青青稞酒,股票代码:002646。 天佑德青稞酒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西北地区著名的天佑德酒坊,创立于1373年。互助土族人民不断改进酿酒工艺,历经岁月沉淀,逐步形成实力雄厚的天佑德、永庆和、世义德、文玉合、永胜和、义兴成等老字号酿酒作坊。1952年,互助县在天佑德酒坊原址基础上整合八家酿酒作坊组建国营互助青稞酒厂,逐步改制为今天的天佑德青稞酒。 天佑德青稞酒精选海拔3000米优质青稞为原料酿制而成,青稞主要种植于青海、西藏等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寒地区。独特的种植地带使得青稞基本生长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具有纯净、天然、绿色、有机的品质。天佑德青稞酒酿造原粮主要产自贵南牧场、浩门农场以及海西州等地,其中贵南牧场还拥有10万亩有机青稞专属种植基地,并取得中国有机产品认定资质,天佑德部分高端有机产品,均是以此为原粮酿造而成。原粮产地与酿造厂区共处青藏高原,保证了白酒行业“种酿合一”的酿造要义。每年,天佑德还会在优质产区收储新粮,每年收储新粮约达50000吨。酿酒所采用的地下井水,发源于 “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6000米冰雪融水,穿过数十米深的冰川岩层,层层过滤,水质纯净,软硬适中,清冽微甘,富含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是天然酿酒好水。 天佑德青稞酒厂位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互助县,这块小盆地日照充沛、空气洁净,形成了不可复制的微生物圈,为酿造优质青稞酒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天佑德青稞酒所用的大曲为白霜满天星和槐瓤曲,进行混合使用。既用青稞作为酿酒原料,又以青稞作为大曲原料,天佑德青稞酒真正实现了“曲粮合一”。以整条的昆仑山花岗岩筑成发酵窖池,以松木板为窖底,“岩木合一”的窖池为酒体赋予了独特风味。 公司采用400多年历史传承的“清蒸清烧四次清”传统工艺,原料清蒸,辅料清蒸,清糟发酵,清蒸流酒的四次操作,于2009年9月被认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与检测体系,白酒检测中心取得中国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注册号L8508),具备承担白酒及威士忌酒检测的第一方、第三方检测服务的能力和向社会出具数据报告的资格。 悠久的酿造历史、天然无污染的原料、独特的酿造工艺及先进的检测技术造就了天佑德青稞酒上乘的品质,被国家酿酒专家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互助”商标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公司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白酒清香型(青稞原料)代表”。公司自2011年上市以来,连续成为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青海企业50强,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公司通过收购美国纳帕葡萄酒酒庄进入快速增长的进口葡萄酒市场,通过收购中酒网电子商务平台与现有的线下营销渠道形成互补。公司顺应市场变化,逐步形成以青稞酒为核心,多品类运营,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格局。未来,公司将坚持思想改制、心态归零的原则,深入学习以人为本、以知为本、以能为本、以果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正确、到位、简单、快乐的企业精神,深入贯彻敬天崇德、创造未来的企业哲学。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升级为契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性价比的青稞酒产品,为实现“健康持续,全球品牌”的企业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青稞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为原料,在继承古老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技术装备,用无污染的天然优质矿泉水科学配料、精心酿造、久储自然老熟而成。本地的酿酒师傅大多是祖祖辈辈传承着自家酒坛里的秘密,有些坛子的历史连自家古稀老人都说不清楚。至今,很多青海本地的酿酒师傅仍采用自然制曲——手工配置——老坛陈酿等一系列繁琐流程所组成的古老工艺,在这一系列的酿造工艺中,湟中制酒师傅尤其注重酒的自然发酵和静置时间的长度,而且对存酒器皿也有着苛刻的要求。 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和青海省湟中县海马泉镇,都是著名的青稞酒产地。相传,互助青稞酒的制作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路过此地留下的白酒酿造工艺,为藏地带来了酒文化的起源。而湟中县则因南塑山泉水酿造而闻名青海本地。此外,湟中县境内有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地处青藏地区的经济文化重镇,自古便是藏文化与汉文化广泛交流的前沿阵地,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使得湟中县酿酒工艺数百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青海互助,属于青海海东,总人口约万。占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坐落于祁连山脉东段;祁连山长期汇集的雪山融化水流入一个叫‘扎龙沟’的地脉,从互助北山森林公园引入湟水并流向西宁;被称为湟水系脉! 青稞酒酿造工艺的逐步完善,实际上是从明清开始的。明朝起,随着青藏地区与中原文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青海省湟中县、互助县、平安县、贵德县等青海省的农业区,成为了汉藏文化交流的主要地区,青稞酒的酿造工艺也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时至今日,青海省仍为青稞酒的重要产区,其中尤以互助县、湟中县的青稞酒最为著名,这两个地区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酿造工艺精良,而两者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海青稞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大型酒企开始了新品开发的漫漫征程,青海省的青稞酒先后向市场推出了青稞金酒、青稞原浆酒、青稞啤酒、青稞橡木桶酒等一系列产品。 青稞酒独特之处:(和一般白酒不同地方)。 1.酿酒主料不同:以青稞为主。 2.酿酒环境不同:高原气候(气温、氧气含量)。 3.酿酒用水不同:雪山圣水,天然矿泉水。 4.酒文化不同:青稞酒、酥油茶、哈达是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送亲酒、迎亲酒充分体现西域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而青稞酒,在加温饮用时更能充分体现它清爽,醇净,清香的酒体风格! 除了青海省,云南省也是青稞酒生产大省。香格里拉县是云南省青稞酒主要产地之一,1984年云南全省名酒品评中青稞酒名列第三。香格里拉现已开发出青稞窖酒,青稞礼品酒,青稞虫草酒,青稞红景天酒,青稞低度酒等一系列产品。 2007年,青稞酒及其酿造技术被评为云南省第二批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1月,青稞酒及其酿造技术被评为中国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随着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青稞酒厂在西藏也相序落地生根,形成了三支独秀的青稞酒主流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