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广西教育期刊谢光明

发布时间:

广西教育期刊谢光明

莫道才:建国后的前三十年,骈文研究基本上处于寂寞的境地。就笔者所检索到的资料来看,这三十年只有两篇文章谈论骈文,一篇是启功的《散文与骈文的区别》(《文艺学习》1957年第4期),一篇是徐迟的《散文与骈文》(《光明日报》1978年5月21日),很有意思的是,这两篇相隔二十年的文章,谈的基本上是同一个最基本的小问题,而且都是非专业性的普及性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苦涩的学术悲剧。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在建国后前三十年骈文研究基本上是学术禁区。骈文研究在内地受重视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后的事。肇始于七十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使骈文研究的禁区得以突破。仅在1980年就有三篇论文发表,王运熙、胡国瑞、曹道衡三位有影响的学者相继就六朝骈文 发表文章(王运熙:《刘勰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评价》,《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胡国瑞:《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及成就》,《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曹道衡:《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文学评论丛刊》1980年第7期),以为汉魏六朝骈文正名为突破口,骈文学 研究逐步走上正轨。至今,有关骈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发表的论文约90余篇,专著6部、作品选9部。这六部专著是:姜书阁的《骈文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于景祥的《唐代骈文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莫道才的《骈文通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尹恭弘的《骈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于景祥的《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钟涛的《六朝骈文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九部作品选是:黄均、贝远辰、叶幼明选注的《历代骈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熊先谦的《魏晋南北朝骈文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谭家健主编的《历代骈文名篇注析》(黄山书社,1988年)、许逸民选注的《古代骈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殷海国编选的《历代骈文精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周振甫编选的《骈文精粹》(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朱洪国编选的《中国骈文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莫道才主编的《骈文观止》(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赵振铎主编的《骈文精华》(巴蜀书社,1999年)此外,一批解放前出版的骈文学著作也得以重印,如瞿兑之的《骈文概论》、刘麟生的《骈文学》(海南出版社,1994年)、刘麟生的《中国骈文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蒋伯谦、蒋祖怡的《骈文与散文》(上海书店,1997年)这些都显示了近二十年骈文研究与普及的繁荣。而台湾地区的骈文学研究从六十年代后也有所发展,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张仁青的《历代骈文选详注》(台湾中华书局,1963年)《中国骈文发展史》(台湾中华书局,1969年)、《六十年来之骈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2年)、《中国骈文析论》(台北东升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骈文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丽辞探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汪菊松的《宋四六研究》(台北华正书局,1977年)、佚名的《骈体文浅说》(台北广文书局,1980年)陈松雄的《齐梁丽辞衡论》(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廖志强的《六朝骈文声律探微》(台北天工书局 ,1991年)、谢鸿轩的《骈文衡论》(台北广文书局,1973年)陈耀南的《清代骈文通义》(学生书局,?年)可以说,以张仁青为代表的学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在1996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韵文学会、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等多家单位发起的全国首届骈文学术研讨会在桂林隆重举行,标志着骈文学研究全面复兴,会上成立的中国骈文学会 筹委会标志着骈文学研究由分散走向联合。这次会议影响很大,极大地推动了骈文研究的发展。在此前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和《柳州师专学报》开辟了骈文研究专栏,为骈文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园地。可以说,海峡两岸的骈文学研究已经告别寂寞走向繁荣。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渠道不畅,笔者对台湾出版的骈文学研究著作所见不全,不便妄加评述。在近二十年来大陆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中,主要探讨了这么几个问题: 骈文的形态是认识骈文的第一要义,因此,讨论骈文的形式特征和美学特征的著作和论文也比较多。最初是对骈文的一般特征的介绍,旨在还骈文的本来面目,如张会恩的《论骈文的特征》(《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和谭家健的《略谈骈文的基本特征》(《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就是属于这样的文章。然后逐步深入到骈文的内在形式,胡晓明的《〈文赋〉新论:骈文特征的内化与思维定势的形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莫道才的《论骈文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蕴》(《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以诗为文:骈文文体诗化特征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和冷成金的《试论骈文的美质美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可作为代表。他们探讨了骈文形式的深层特点,并从文化史的意义上进行了解读。向晁山的《论骈体文形式美的心理依据》(《吉首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莫山洪的《试论骈文的审美基础》(《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和《论骈文的审美形态》(《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则进一步探讨了骈文形式的产生原因,并上升到美学层次来分析。对骈文的具体特征的讨论则有钟涛的《骈文的隶事与声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几部骈文研究专著也对此有所讨论,如尹恭弘的《骈文》在第一章的第三节“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及其美学功能”专门讨论了骈文的五个方面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并讨论了各种特征的美学功能,如裁对的均衡对称美、句式的整齐建筑美、隶事的典雅含蓄美、藻饰的华丽色彩美、调声的和谐音乐美。又如莫道才的《骈文通论》的第四章《骈文的结构形式与句型模式》、第五章《骈文的修辞形态及其文化内蕴》、第六章《骈文的美学特征与审美效应》都是讨论骈文的形式特征和美学特征的。作者认为,骈文的结构形式具有起、铺、结的结构体制和领、衬、夹的游离构形;骈文的句式也有构造上的模式特点,如骚体句、诗体句、叠字句等;而骈文的句型则具有强烈的结构模式,如齐言单联型、齐言复联型、杂言复联型等;《骈文通论》还讨论了对仗、声韵、典事、藻饰等修辞形态及其文化内蕴,讨论了骈文的均衡和谐美、音乐美、典雅美等美学特征。可以说,经过二十多年的讨论,对骈文的形式特征及美学特征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共识,也已达到了较深的层次。通过研究讨论使我们正确看待骈文的存在价值,这是有重要意义的。韩愈的时代,骈体文的流行,他和他的同道把骈文称为“时文”,而把骈文形成以前的古代文体称为“古文”,也就是先秦和汉代的单行散句,在形式上没有限制的文体。 对骈文史的研究是骈文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骈文的产生、发展、兴衰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评价骈文的发展流变,是骈文学研究仍须解决的问题。因为过去对骈文的否定就是从对骈文发生、发展的不正确认识开始的。谢国荣的《略论骈文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湘潭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莫道才的《从文化学角度看骈文的产生》(《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3期)集中探讨了骈文的起源和产生问题。钟涛的《骈文与汉语言文字的特殊性》(《汉字文化》1997年第2期)则从语言文字的特殊性角度探讨了骈文的起源。讨论骈文的形成的论文还有于景祥的《论骈文的形成与鼎盛》(《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莫山洪的《论汉魏六朝审美意识的转变与骈文的形成、兴盛》(《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它们讨论了骈文的形成时期及其文化背景,从各个角度探讨并说明了骈文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必然性。对历代骈文的研究也已展开。各个阶段的骈文都有研究者关注,魏晋南北朝的骈文是热点,主要论文有萧艾的《六朝骈文论略》(《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胡国瑞的《六朝骈文的艺术评价》(《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周建渝的《徐陵骈文初探》(《文学遗产》1988年第4期、樊运宽的《论庾信后期骈文的特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六朝骈文与文坛风尚》(《柳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阿忠荣的《宫体作家的骈文创作》(《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周悦的《齐梁骈文的新变》(《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谭家健的《试论刘峻的骈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钟涛的《论六朝骈体书牍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试论徐陵骈文与其政治生活的关系》(《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它们探讨了这个时期的骈文艺术特色,并对主要骈文作家的骈文创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唐宋元明清的骈文也受到青睐,论唐代骈文主要有董乃斌的《论樊南文》(《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莫道才的《骈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吴在庆的《樊南四六刍议》(《中州学刊》1995年第2期)、郑力戎的《治乱之龟鉴、政论之典范:论陆贽的骈体奏议》(《浙江学刊》1996年第3期)、莫山洪的《中唐骈散相争及其美学价值》(《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论宋代骈文的有曾枣庄的《论宋代的四六文》(《文学遗产》1995年第3期)、尹占华的《论苏轼的四六文》(《天府新论》1996年第6期),论明清骈文的有王凯符的《论清代骈文的复兴》(《北京师院学报》1990年第4期)、马积高的《清代骈体文的复兴与考据学》(《湖南师大学报》1993年第5期)、昝亮的《胡天游骈文试论》(《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袁枚骈文试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也有论民国初年的骈文的,如刘纳《民初文学的一个景观:骈文的兴盛》(《郑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可以说,对骈文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了较全面的讨论,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六朝骈文及其作家;而且这些讨论多是正面的阐释分析,而没有了过去偏执的简单化否认。这对于扭转对历代骈文的印象式错误认识是有帮助的。骈文在魏晋南北朝的衍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至迟在西晋时期,比较完整的骈文已经出现.而文学性的骈文的成熟,大致在南朝的刘宋时代,其代表作是鲍照的一些作品,齐梁以还,以表现美的事物为主旨而注重形式的各类骈文逐渐成为文坛流行的文体,想梁简文帝萧纲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陈代的顾野王的《虎丘山序》,沈炯的《林屋馆记》等形制相当规整而艺术上又均有较高水准的文学性骈文皆其适例。骈文研究范围的拓展是骈文研究步向深入的体现。莫道才的《骈文史分期刍论》(《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则专门讨论了学术界模糊把握的骈文史分期问题,而莫山洪的《简论历代反骈的历史嬗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则进一步检讨了历代反骈的原因。而已出版的几部骈文学著作都十分关注骈文的发展过程,姜书阁的《骈文史论》是建国以来的一部骈文发展史,这部近四十万言的巨著对骈文的发展有详细的论述,勾绘出骈文演变的全景,其不足是唐代以后的部分稍嫌简略。于景祥的《唐宋骈文史》则是第一部骈文断代史,将唐宋两朝的骈文作了详尽的描述,然亦失之叙述方式简单。钟涛的《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内蕴》是其博士论文,她在第二章“六朝骈文形式的定型过程”也讨论了六朝骈文的发展过程。于景祥的《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在第三章“六朝骈文之流变”也对六朝骈文史有所梳理。莫道才的《骈文通论》在第九章、第十章专论“骈文的历史演变”,概论了骈文发展的八个阶段:发轫期、形成期、成熟期、繁盛期、变异期、衰落期、复兴期、消亡期。尹恭弘的《骈文》在第二章“历史视角:骈体文文体的演变过程”中,也从溯源、酝酿、成熟、变异、复兴等五段对骈文的发展过程作了简要的梳理。可以说,学术界对骈文的演变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是较深入的。 纵观骈文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它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有过辉煌,有过寂寞,如今走上了正轨,正步入新的辉煌。即使这样,也应该看到,骈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这主要表现在:首先,骈文学研究力量还很不够。从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来看,全国研究骈文的学者仅有二十来人。不但与古代诗歌的研究队伍无法相比,也远比古文的研究者少。在这二十多位学者中,还有不少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个领域,仅是偶尔涉足一下骈文研究。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受古文为正宗而骈文为小道的狭隘观念的影响。因此,研究者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骈文十分必要。由于研究队伍的力量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骈文研究水平的整体推进。因此,骈文学界迫切需要更多的学者的加入,以推进对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研究。只有研究力量的壮大,研究水平的提高才有基础,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同时,骈文学研究培养新人的工作也显得很紧迫,骈文离今天的生活很远,如果中断骈文的研究,人们对骈文的了解就更少。骈文研究呼唤青年学者的加入。其次,骈文学的研究资料的整理出版有待加强。资料的缺乏也是影响骈文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骈文的选本出版不少,但骈文的研究资料尚未见出版。古代的骈文资料留存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当中,这些类书、丛书浩瀚淼茫,从中寻找资料很不方便,近代以来的著作多未重印,所以也不易见到。这就影响了骈文学研究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由笔者与莫山洪整理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支持项目《历代四六话》早已交稿到出版社了,却迟迟不能出版。另外,为推动骈文学研究的发展,迫切需要整理出版一部《骈文研究资料汇编》,一部精选近五十年来研究论文的《骈文研究论文集》。一些重要的骈文理论著作和作品集,也需要出版社协助出版,如清代孙梅的《四六丛话》、李兆洛的《骈体文钞》、近代钱基博的《骈文通义》、孙德谦的《六朝丽指》这些重要的骈文学资料都应该尽快整理出版,以推动骈文学研究的发展。骈文学研究需要出版界的有识之士的鼎立协助,共同促进学术的进一步繁荣。其三,骈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应上一个新台阶。高水平的论文尚不多见,骈文研究的学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骈文学研究领域应该去除非学术规范的现象,提升研究论文、论著的水准。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量化的研究和实证方法的融合,在研究视角上,要注意文化史角度的发掘,避免简单的作家作品论。特别是,应该把骈文的存在放在时代的文化史演进的过程中来考察,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来观照骈文的存在,并把骈文的创作现象作为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活动的一种方式来对待,并由此解剖一个时代的文人生活场景与方式,乃至一个时代的审美心理与文人心态、社会心态,并进而揭示出骈文存在及其风格特征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只有这样,骈文的美学意义、文学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才能真正得到揭示。有了这样的开阔的视野方能在更高水平上、更深层次上认识骈文,理解它的历史及其存在的原因。骈文研究成果的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骈文学的发展与兴衰经验教训是研究中必然要涉及的问题。骈文学从刘勰的《文心雕龙》之《丽辞》算起,已有1500年漫长的历史了。宋代以王铚《四六话》、谢伋的《四六谈麈》》等人的四六话著作为标志,标志骈文学的初步形成。骈文学史的研究实是对骈文观念的发展演变的梳理。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有莫道才的《骈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语文导报》1987年第9期)、《八十年代唐代骈文研究述评》(《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吴兴华的《读〈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钟仕伦的《骈文与王铚的〈四六话〉》(《文史杂志》1993年第3期)、莫道才的《论〈四六丛话〉的学术价值和骈文思想》(1994年第4期)、《论宋代四六话的兴起》(《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谭家健的《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杨东甫的《骈文杂论》(《广西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曹虹的《清嘉道以来骈散争论的文学史意义》(《文学评论》1997年第3期)、于景祥的《欧阳修对骈体和散体的科学态度》(《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莫山洪的《论萧子显对汉魏六朝骈文的评价》(《柳州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民国骈文研究兴盛原因探》(《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骈文学发展史刍议》(《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从发表的论文来看,骈文学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已经涉及,诸如骈文学演进的历史过程、骈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著作的骈文理论、骈文学史上的一些概念、观念的内涵,等等,但仍有许多骈文学史的理论问题尚未涉及,可发掘的课题还有许多。由于骈文学研究的深入,对骈文的否定已经破除,新编的文学史教材多数有专章专节将对骈文的肯定性描述写入其中。如马积高、黄均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前者在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第七章“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的第九章“唐代的赋和骈文”中就以大量篇幅描述了骈文的发展和创作情况。后者在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第六章“齐梁陈文学”的第五节“骈文与俳赋”和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的第十章“中唐后期文学”的第五节“李商隐”的第四小节“李商隐的骈文”里也有大量篇幅介绍骈文。一些断代文学史如罗宗强、郝世峰主编的《隋唐五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册出版于1990年,中册出版于1994年)也以专节正面描述了初唐骈文的抒情性倾向、中唐骈文的改造。这些说明骈文研究的成果已经取得了学术界的认同,并作为知识向读书界普及。这是十分可喜的。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文学史教材甚至一些有一定影响的新编文学史著作仍对骈文的存在采取漠视的态度。

1. 骈文的特点 2. 什么是骈文 骈文的特点 骈体文的特点 骈体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的假隐士;庾信的《哀江南赋》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这些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骈文具有哪些特点? 南北朝是骈文的全盛时期,成为文章的正宗。 唐宋以后,“古文”取代了骈文的正宗地位,但仍有人写作骈文。骈文具有三个特点:一、骈偶和“四六”。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即对仗,这就是骈文得名的由来。所谓“四六”,是指骈文的主要句式是四字句和六字句,故骈文又称“四六文”。 在骈文中,要求四六字句各个相对。二、平仄相对。 从齐、梁开始,骈文要求对仗时以平对仄,以仄对平。三、用典(用事)。 魏晋以后,骈文逐渐以数典为工,而且不指明出处,讲究选取适用的古语古事,并把它们融化改易,使其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相合。骈文形式整齐,声音谐美,文字典雅,但也容易流于堆砌辞藻而迁就句式、繁冗晦涩,初读者尤其感到困难。 就一般情况而论,骈文形式优美,而内容在表达上颇受限制。 骈文的特点是什么?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偭文”、“骈偶文”。 因常用四字、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它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特点是以四六 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好像 两匹马并驾齐驱,所以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 上,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在修辞 上,注重形式,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和用典。 骈文因为形式,常常束缚内容的表达,但如果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南北朝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中有 很多骈文内容深刻。如鲍照的《芜城赋》, 通过广陵昔盛今衰的对比,揭露和谴责了统 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抒发了世间万物和人生 变化无常的感慨。 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 辣地讽刺了人在江湖、心在庙堂的假隐士们 的表面清高内心功利的心理。流亡北方的庾 信在《哀江南赋》中描写了自己的身世,谴 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无能给人民带来的沉重 灾难,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 唐朝以后,骈文的形式日益完善,出现 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 直至清末,骈文 仍很流行。 骈文有哪些特点? 骈文是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偭六”。 全篇以双句(偭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 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骈文的特点是什么? 骈文的特点如下: 1、韵律: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 2、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3、形式: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 4、别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骈四俪六”。 5、概说: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是一种文体,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闿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扩展资料 骈文与散文区别: 1、要求不同 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 2、文章风格不同 骈文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所用语言文字不同 骈文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骈文文学 骈文的特点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 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 (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 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 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恒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近二十年骈文研究述议 莫 道 才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骈文研究基本上处于寂寞的境地。 就笔者所检索到的资料来看,这三十年只有两篇文章谈论骈文,一篇是启功的《散文与骈文的区别》(《文艺学习》1957年第4期),一篇是徐迟的《散文与骈文》(《光明日报》1978年5月21日),很有意思的是,这两篇相隔二十年的文章,谈的基本上是同一个最基本的小问题,而且都是非专业性的普及性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苦涩的学术悲剧。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在建国后前三十年骈文研究基本上是学术禁区。骈文研究在内地受重视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后的事。 肇始于七十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使骈文研究的禁区得以突破。仅在1980年就有三篇论文发表,王运熙、胡国瑞、曹道衡三位有影响的学者相继就六朝骈文发表文章(王运熙:《刘勰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评价》,《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 胡国瑞:《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及成就》,《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曹道衡:《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文学评论丛刊》1980年第7期),以为汉魏六朝骈文正名为突破口,骈文学研究逐步走上正轨。 至今,有关骈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发表的论文约90余篇,专著6部、作品选9部。这六部专著是:姜书阁的《骈文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于景祥的《唐代骈文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莫道才的《骈文通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尹恭弘的《骈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于景祥的《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钟涛的《六朝骈文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九部作品选是:黄均、贝远。 什么是骈文 【最著名的骈文是什么?】 骈文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有的文言文文体,其句多四六对仗,故又称四六文或四六、骈俪、骈体等,具骈文要点而有押韵者称骈赋.该文体在文学史上评价不高主要因为后期华而不实,适于写景而不适于说理.所以我认为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 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 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 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 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 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 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骈文的意思是什么? 骈文 (pian wen)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中学课本中的,《与朱元思书》—吴均 就属于骈文 什么是骈文? 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 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 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的假隐士;庾信的《哀江南赋》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这些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骈文是什么?怎么写啊? 原创骈文—锦曲 寂寞窗前,愁思过晚,云海升月,明似银盘。明月窥人,抱影无眠。况离愁之久长,复锦字之孤单。有浮烟之依水,夜蝉鸣之安然。顾影空怜,旧游似梦,芳华如水,行至伤情,浮波萦梦,故里情醉。 柔肠千缕,牵风带露。盼对月之佳会,今断肠之心碎。月出天而苍茫,从别去而路长。有华灯而远望,寻飞花而离惘。暮色近兮中天,幽香满兮汀渚。愁衷情之故我,惟形单之金缕。唱多丽以聊许,晓莺啼以留序。 舞月歌风,遥寄星河,凝思依然,守望几多。终是白露下时,月明故乡。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与子一别,山高水长,长风过而水扬,横波浮而浩荡。望孤舟之随波,终渐去之东航。泪成珠之惆怅,魂别时之凄凉。 或乃炎气相仍,烟液所积,霜雪俱下,潮水相击。望故园之渺渺,苦知予之寥寥。春暖照兮草生,秋雁过兮风起。念君今而一去,飘忽往而千里。苦异地兮远山曲,恨塞北兮长河湄!天时不兮相待,竟谁陈兮吾哀?夜银星之终没,回首雁之又过。远水孤云,目逐帆卷,轻舟不见,魂萦梦牵! 念闺中之风暖,怜陌上之草薰。仰天津之绚烂,鸣鸾鸟之啾啾。望青龙之高阻,逐玉凤之远游。望柳畔之烟波,忆无端之心事。雾霭云霓,离离幂幂。泪成珠兮飞洒,风飘摇兮忽起。锦曲泪尽,回文添伤!寒砧催兮木叶,瑶台晦兮流黄。 复与红药年年,径自花开,不知别绪,共饮离杯。飞云过月,花落亭轩。今之予兮别去,独还我兮依然。隔明月之两地,共千里之婵娟! 答案补充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答案补充 例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 什么是骈体文? 骈体文,产生于魏晋时代,在六朝广为流行。 可以举六朝作家庾信的一篇作品为例: 谢赵王赉白罗袍裤启 某启:垂赉白罗袍裤一具。程据上表,空谕雉头;王恭入雪,虚称鹤氅。 未有悬机巧绁,变缪奇文,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 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 白龟报主,终自有期;黄雀谢恩,竟知何日? 这是庾信为了答谢北周赵王招赐给他一身棉衣而写的一封信。这在六朝骈文中属于短篇,却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章,可以从中看到这种文体的一些特点:1.全篇文章都是用对偶句组成。 这篇文章除“某启”下一句是散句外,都可以分为上、下联,而且字数、结构和词性完全对称,如“程据”对“王恭”(人名),“千金”对“百结”(数字),“白龟”对“黄雀”(动物)。2.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五、七字句;齐梁以后,特别是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骈体文因此也叫“四六文”。 3.在声韵上,骈体文可以分为韵骈文和无韵骈文两类。骈体文讲究平仄,是从齐、梁开始,而形成于盛唐,唐以后在格律上更加严格。 4.在用词上注重藻饰和用典。所谓用典,就是援引古人、古事和古人的话来加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古已有之。 在庾信这篇不到二十句的短文,就用了八个典故。如“白龟报主”,用的是《幽明录》中,邾城人买龟放生,后来得到善报的事。 骈体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从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逐渐发展形成。作为一种新文体,在当时对它还没有一个正式和固定的称呼。 “骈文”、“骈丽文”的名称,是在唐代以后才有的。 骈文的特点是什么? 骈文的特点如下: 1、韵律: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 2、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3、形式: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 4、别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骈四俪六”。 5、概说: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是一种文体,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闿运为最后一个作家。 扩展资料 骈文与散文区别: 1、要求不同 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 2、文章风格不同 骈文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所用语言文字不同 骈文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此处所述不当。据刘勰《文心雕龙 总述》引录颜延之观点称:笔之为体,言之为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而刘勰本人的观点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可见发生于宋齐时期的文笔之辩着眼点在于有韵与否,而非散文骈体之别。而况,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也多有押韵,故加修正。)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以清末王运为最后一个作家。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恒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近二十年骈文研究述议 莫 道 才 建国后的前三十年,骈文研究基本上处于寂寞的境地。就笔者所检索到的资料来看,这三十年只有两篇文章谈论骈文,一篇是启功的《散文与骈文的区别》(《文艺学习》1957年第4期),一篇是徐迟的《散文与骈文》(《光明日报》1978年5月21日),很有意思的是,这两篇相隔二十年的文章,谈的基本上是同一个最基本的小问题,而且都是非专业性的普及性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苦涩的学术悲剧。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在建国后前三十年骈文研究基本上是学术禁区。骈文研究在内地受重视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后的事。 肇始于七十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也使骈文研究的禁区得以突破。仅在1980年就有三篇论文发表,王运熙、胡国瑞、曹道衡三位有影响的学者相继就六朝骈文发表文章(王运熙:《刘勰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评价》,《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胡国瑞:《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及成就》,《武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曹道衡:《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文学评论丛刊》1980年第7期),以为汉魏六朝骈文正名为突破口,骈文学研究逐步走上正轨。至今,有关骈文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发表的论文约90余篇,专著6部、作品选9部。这六部专著是:姜书阁的《骈文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于景祥的《唐代骈文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莫道才的《骈文通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尹恭弘的《骈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于景祥的《独具魅力的六朝骈文》(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钟涛的《六朝骈文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九部作品选是:黄均、贝远辰、叶幼明选注的《历代骈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熊先谦的《魏晋南北朝骈文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谭家健主编的《历代骈文名篇注析》(黄山书社,1988年)、许逸民选注的《古代骈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殷海国编选的《历代骈文精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周振甫编选的《骈文精粹》(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朱洪国编选的《中国骈文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莫道才主编的《骈文观止》(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赵振铎主编的《骈文精华》(巴蜀书社,1999年)此外,一批解放前出版的骈文学著作也得以重印,如瞿兑之的《骈文概论》、刘麟生的《骈文学》(海南出版社,1994年)、刘麟生的《中国骈文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蒋伯谦、蒋祖怡的《骈文与散文》(上海书店,1997年)这些都显示了近二十年骈文研究与普及的繁荣。而台湾地区的骈文学研究从六十年代后也有所发展,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张仁青的《历代骈文选详注》(台湾中华书局,1963年)《中国骈文发展史》(台湾中华书局,1969年)、《六十年来之骈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2年)、《中国骈文析论》(台北东升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骈文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丽辞探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汪菊松的《宋四六研究》(台北华正书局,1977年)、佚名的《骈体文浅说》(台北广文书局,1980年)陈松雄的《齐梁丽辞衡论》(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廖志强的《六朝骈文声律探微》(台北天工书局 ,1991年)、谢鸿轩的《骈文衡论》(台北广文书局,1973年)陈耀南的《清代骈文通义》(学生书局,?年)可以说,以张仁青为代表的学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骈文的形态是认识骈文的第一要义,因此,讨论骈文的形式特征和美学特征的著作和论文也比较多。最初是对骈文的一般特征的介绍,旨在还骈文的本来面目,如张会恩的《论骈文的特征》(《殷都学刊》1985年第4期)和谭家健的《略谈骈文的基本特征》(《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就是属于这样的文章。然后逐步深入到骈文的内在形式,胡晓明的《〈文赋〉新论:骈文特征的内化与思维定势的形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莫道才的《论骈文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蕴》(《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以诗为文:骈文文体诗化特征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和冷成金的《试论骈文的美质美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可作为代表。他们探讨了骈文形式的深层特点,并从文化史的意义上进行了解读。向晁山的《论骈体文形式美的心理依据》(《吉首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莫山洪的《试论骈文的审美基础》(《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和《论骈文的审美形态》(《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则进一步探讨了骈文形式的产生原因,并上升到美学层次来分析。对骈文的具体特征的讨论则有钟涛的《骈文的隶事与声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几部骈文研究专著也对此有所讨论,如尹恭弘的《骈文》在第一章的第三节“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及其美学功能”专门讨论了骈文的五个方面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并讨论了各种特征的美学功能,如裁对的均衡对称美、句式的整齐建筑美、隶事的典雅含蓄美、藻饰的华丽色彩美、调声的和谐音乐美。又如莫道才的《骈文通论》的第四章《骈文的结构形式与句型模式》、第五章《骈文的修辞形态及其文化内蕴》、第六章《骈文的美学特征与审美效应》都是讨论骈文的形式特征和美学特征的。作者认为,骈文的结构形式具有起、铺、结的结构体制和领、衬、夹的游离构形;骈文的句式也有构造上的模式特点,如骚体句、诗体句、叠字句等;而骈文的句型则具有强烈的结构模式,如齐言单联型、齐言复联型、杂言复联型等;《骈文通论》还讨论了对仗、声韵、典事、藻饰等修辞形态及其文化内蕴,讨论了骈文的均衡和谐美、音乐美、典雅美等美学特征。可以说,经过二十多年的讨论,对骈文的形式特征及美学特征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共识,也已达到了较深的层次。通过研究讨论使我们正确看待骈文的存在价值,这是有重要意义的。《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译文:“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广西教育电子期刊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能看到广西教育增刊发表的文章。可在线查询点击新闻机构查询,出现对话框后输入要查询的内容即可查询到。

不可以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支持做好中国教育报广西记者站广西教育杂志社通联工作的通知》(桂教办〔2021〕458号) 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广西教育杂志社自办发行的通知》(桂教办〔2021〕894号)的通知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广西教育》是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广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教育工作指导刊物,围绕教育中心工作进行教育政策解读、工作部署宣传、基层工作经验报道与先进人物报道,是一本用于教育宣传和工作指导的教育时政刊物。《学苑创造》为广西教育杂志社主办,是配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省级重点学生期刊。教育宣传是教育事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广西教育》《学苑创造》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为切实做好《广西教育》和《学苑创造》的发行工作,特提出以下要求:一、各校要按照上级有关书刊进校规定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广西教育》和《学苑创造》等刊物的发行征订工作。二、《广西教育》作为教育宣传、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指导期刊,各校应做好新闻线索、新闻稿件、教研论文的选送工作,并从教师培训经费中抽出专项经费为教师订阅《广西教育》。三、作为进校书刊的全区优秀学生刊物的《学苑创造》,各中心小学、初级中学要认真组织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投稿,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知名度。同时,各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应将其作为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以正确引导,并用生均公用经费为广大学生订阅《学苑创造》,将《学苑创造》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并列为进校书刊。四、根据《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教财〔2006〕18号)文件精神及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指出:学校应该在教科书之外让学生扩大阅读量,且为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专项读本、教学参考等必需的教辅材料。学校还可以根据需要适量订阅,所需经费从生均公用经费中开支的原则(见桂教财基〔2006〕163号)。建议学校按照有关规定,为学生订阅《学苑创造》。五、为了切实做好进校书刊的管理工作,规范和净化学校书刊的市场和环境,各学校应指派一名老师负责征订工作。为方便各学校征订工作,各学校征订数量和领取发票可派人直接与环江县邮政局莫洪霖同志联系,联系电话:。未尽事宜,请与自治县教育党工委办室联系,联系人:       蒙江程,联系电话:。 附件:1. 自治区教育厅《关于支持做好中国教育报广西记者站广西教育杂志社通联工作的通知》(桂教办〔2021〕458号)2. 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广西教育杂志社自办发行的通知》(桂教办〔2021〕894号)          3.征订目标指导任务表

查不到。因为只有核心期刊才可以在三大网站查到,增刊一般都查不到。

教育的话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件。人与人都是要教育来行的,这么伟大的适合核心期刊吧!比较的高大上

广西教育期刊要钱吗

不可以,学苑创造的课程都需要预订,只有预订了才能参加课程。

是正式官方网站,要求比较严格,过稿不是特别容易,需要一定的文字、科研等水平。《广西教育》创刊于1954年,为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综合性刊物,是广大教育界人士开展教育研究、学术探讨的参考文献和交流平台,在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稿件应具有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真实、 逻辑严谨、 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学苑创造可以不订。《学苑创造》由广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刊物,省级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这个不太清楚。似乎没听说过这个。

广西教育期刊影响因子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创刊,双月刊。目前还未入选过核心期刊目录。属于一般省级期刊。ISSN: 1007-9068CN: 45-1233/G4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广西教育杂志创建于1954年,已经有多年历史,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双刊号的期刊。主管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单位是广西教育杂志社。它的国际刊号是0450-9889国内刊号是45-1090/G4,复合影响因子为。主要栏目有:卷首言论、广角要闻、理论博览、管理宝典、课堂参考、教学创新、教师星座、专题策划

基础教育研究期刊是水刊吗基础教育研究属于什么期刊?基础教育研究杂志是普刊,不是核心期刊,是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收各科基础教育文章。主管部门:广西教育学会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会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9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3275邮发代码:48-180基础教育研究是武大核心期刊,RCCSE(B+)(2020第六版), 复合影响因子:《基础教育研究》一个月发行2次,是半月刊。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广西教育期刊论文投稿

发表的论文能否在维普上查询是需要看投稿的期刊是否是维普上收录的,维普的数据是很多的,但是与知网相比可能数据没有知网的全。如果作者单位对论文发表的刊物有要求,需要发表在维普检索的刊物上,在论文发表成功后 是是可以在维普网上查询的。进入维普网的网页后,搜索具体的刊物名称,如果知道发表的刊期那就很快能查到了,当然前提是作者论文是发表成功以后才能查询到

广西报刊投稿地址大全(资源共享,请网友修正、补充,请勿狂轰滥炸9-1 530026《广西日报》南宁民主路21号副刊 花山副刊、读书专栏:,花山(散文、随笔、诗)黄祖松 杨映川 田代琳9-2 530026《南国早报》南宁民主路21号红豆副刊:散文、感悟等 刘圆非常感觉(小故事、小随笔、小小说,人生感悟等)刘圆 非常感觉副刊 红豆版 文萍 百姓生活版 潘茨宣 曾曙红9-3 530026《南国今报》南宁民主路21号9-4 530028《南宁晚报》南宁市嘉宾路2号(公用)凤凰版(生活随笔) 苏道生9-5 530028《八桂都市报》南宁市嘉宾路2号随笔版 黄金献饮食版 何宗威 张伟旅游版 罗劲梅9-6 530002《南宁日报》南宁市明秀路38号百姓副刊(生活随笔)蒋宏水530002《左江日报》南宁市明秀路236号(崇左市机关报)9-7 541000《桂林日报》广西桂林市榕湖北路1号花桥文园(散文、随笔)周昱麟花桥心事 百姓笔记 ylxw4150@ 541000《桂林晚报》广西桂林市榕湖北路1号 电话 散文、随笔:刘春 闲情 glwb110@ 545001《柳州日报》广西柳州市中山西路67号都乐文荟(小说、散文、随笔、诗)肖柳宾彩泉副刊(生活文章)尚众副刊 家庭版lzrbwtb@ 545001《柳州晚报》广西柳州市中山西路67号柳州柳(散文、随笔、诗)李咏梅百姓故事 lzwbshb@ 545001《桂中日报》广西柳州市友谊路5号百姓记事 周湘萍9-12 536000《北海日报》广西北海市长青东路文化广场、婚恋.家庭(郭铭光) 市井版、杨树林副刊 温华森 whs1019@ 536000《北海晚报》广西北海市长青东路家庭故事版: 夜明珠文学版(散文随笔小小说)赵红雁 人生之旅 黄金凡9-14 542800《贺州日报》广西贺州市贺州大道旁百草园副刊9-15 543000《梧州日报》广西梧州市新兴二路125号副刊部颜桂海 ,0774158@ 543000《西江都市报》广西梧州市新兴二路125号副刊 xwrx@ 353000《钦州日报》广西钦州市新兴路20号美人鱼副刊(小说、散文、杂文) qzrb@ 353000《钦州晚报》广西钦州市新兴路20号9-19 547000《河池日报》广西河池市南新西路171号红水河副刊 龙殿宝 hcrbb@ 537000《玉林日报》广西玉林市东明路152-1号副刊 ylrbfk@ 537000《玉林晚报》广西玉林市县前路45号9-22 538001《防城港日报》广西防城港市云南路中段科技大楼月亮湾(散文、随笔、诗)林宝 百姓故事 廖凌 读书 劳诚华周末刊.百味人生(生活随笔)韦佐 zmtkan@ 533000《右江日报》广西百色市中山一路7号9-24 537100《贵港日报》广西贵港市石羊塘文学副刊(散文、随笔、诗)徐强9-25 530022《法治快报》南宁市星湖路北二里1号文艺副刊(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秦兴旺 城市笔记:城市里或职场上的小片段,小故事,要求时尚调侃幽默 zhangyuanyx@ 530021《华声晨报》南宁桃源路4号9-27 530022《广西法制报》南宁星湖路北二里1号9-28 530022《广西科技报》南宁古城路31号9-29 530022《广西农垦报》南宁七星路农垦局内9-30 530022《广西工人报》南宁市古城路4号9-31 530021《广西工商报》南宁市保爱路42号9-32 530026《广西电力报》南宁市民主路6号9-33 530022《广西广播电视报》南宁市七星路123号9-34 530022《广西经济信息报》南宁民族大道91号9-35 530022《广西老年报》南宁市星湖路35号文化娱乐(生活文章、诗)艾秋琴服务万家 艾秋琴卫生与健康 张建国9-36 530021《广西政协报》南宁市桃源路3号9-37 530012《广西建筑报》南宁市朝阳路59号9-38 530023《广西商报》南宁市建政路28号9-39 530022《广西民族报》南宁市星湖路北二里8号副刊 online@ 530022《广西教育报》南宁市教育路3号9-41 530022《经贸时代报》南宁市民族大道74-6号9-42 530012《公安时报》南宁市新民路34号9-43 530026《当代生活报》南宁市民主路21号文艺副刊:城市笔记、江湖脸谱、世相百态、小辣椒 5690142@ 530022《人民保健报》南宁市金湖路53号9-45 530001《民族医药报》南宁市明秀东路234号凤尾草(健康与生活类)钟新卫医药园地 容小翔医药服务副刊 ddsh@ 530022《小博士报》南宁市古城路31号9-47 530012《读者周末报》南宁市民生路61号9-48 537000《大众侨报》广西玉林市东门路地委大院9-49 541001《桂林科技报》广西桂林市依仁路17号9-50 535000《沿海时报》广西钦州市新兴路20号9-51 536000《北海时报》广西北海市四川路建行4楼9-52 536000《北海华商报》广西北海市9-53 536000《银滩旅游报》广西北海市9-54 537000《玉林青年报》广西玉林市东门路市委大院9-55 530012《广播电视信息报》南宁市朝阳路7号9-56 541002《桂林广播电视报》广西桂林市安新洲9-57 545005《柳州广播电视报》广西柳州市屏山大道130号9-58 536000《北海广播电视报》广西北海市解放路10号9-59 543000《梧州广播电视报》广西梧州市蝶山一路35号9-60 535000《钦州广播电视报》广西钦州市一马路29号9-61 537000《玉林电视报》广西玉林市东门路331号9-62 《左江日报》广西崇左市百姓副刊9-63 530022《新绿报》南宁七星路农垦局内春草副刊(随笔、散文、诗歌、寓言)曾志强 xinlubao@ 时代经报百姓广场版长期征集记事类稿件,内容风格可参看《南方周末》“百姓记事”:,aidom1981@ 530022法治快报 南宁东葛路20-1号城市笔记:城市里或职场上的小片段,小故事,要求时尚调侃幽默 广西报纸投稿信息01《桂林日报》电子邮箱:所投报刊:桂林日报所投栏目: 花桥版电子邮箱:所投报刊:桂林日报所投栏目:心事02《桂林晚报》1、《闲情*段子》需要短小的段子和城市笔记稿件。、《随笔》发生活随笔,散文。 《广西老年报》编辑:张建国(主任)、 雷春慧栏目:《老年话题》、副刊、流金岁月(老年人回忆的文章,最好附照片)信箱:无样报:刊登当天寄稿酬:千字30用外地稿地址:广西南宁市星湖路35号广西老年报 530022提供人: 葡萄52004报纸名称: 南国早报1、红豆副刊:编辑喜欢将稿件按一定的主题或文章风格分期刊出,散文、感悟等,要求1000字左右。有时处理稿件时间较长。信箱: 编辑:刘圆2、非常感觉:采稿内容包括生活小故事、小随笔、小小说,及人生感悟性质的小品文等,主要栏目有"温馨家事"、"围城内外"、"百姓茶坊"、"荟荟众生"、"世相一瞥"、"酸甜苦辣"、"人生五味"、"都市一隅"、"凡夫俗子"、"民间故事"、"咧嘴一笑"等,字数要求1000字左右。邮箱:编辑:刘圆 是否采用外地稿:版面上多半是外地稿3 家庭 报纸名称:广西日报所在省市:广东南宁栏目名称:花山副刊、读书专栏栏目信箱: 一般不复栏目要求:1、字数在一千五百字内;2、城市味、生活气息浓厚;3、文体不限,更欢迎散文。稿酬标准:大概千字70元,下个月左右发放,有样报。参考星级:*****信息提供:广西 谷子过河入林 补充花山副刊另一信箱报纸名称:法治快报通讯地址:南宁东葛路20-1号邮政编码:530022电话:0771-5886075 5884130(传)倾诉真情版1.口述实录 3000字,情感曲折的感情故事。不一定是男女之间,强调真实感 谢绝小说化。2.真情故事 1500--2000字,人世间美好的感情,爱情、亲情都可以,要求感人3.围城故事 1000字,夫妻之间的小故事,文笔要求幽默 4.感悟 1000字, 对爱情的感悟,要求观点新颖,言之有物。情感版稿请投:报纸名称: 左江日报所在省份:栏目名称: 文化周刊、百姓副刊栏目风格:编辑邮箱: 稿酬标准:有无样报:是否采用外地稿:参考星级:08新绿报(原《广西农垦报》)栏目:春草副刊编辑:曾志强电话:E-mial:栏目要求:随笔、散文、诗歌、寓言等作品都发,字数最好控制在1500字以内。稿费:偏低,20-40千字发表有样报,采用无回复,稿费周期特别慢,有时半年才发稿费,但绝对是给的。补充:该报是周报,每期都设有副刊发表文学作品。09报纸名称:《北海晚报》”家庭故事”版:600-1500字”夜明珠”文学版(散文随笔小小说)信箱: 电话:0779-2037387稿酬:40元/千字用外稿,样报有无不详10报纸名称:《防城港日报》邮箱:无版面:月亮湾副刊要求:散文、随笔、笔记、故事、寓言等体裁的文学稿件都需要。稿费:20-50/千字用外地稿,样报时有时无,稿费周期比较长。信寄:538001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市科技局大楼《防城港日报》副刊版11报纸名称:广西广播电视报所在省份:广西南宁栏目名称:1、人生百味:生活感悟、随笔等,600~1500字左右,尤喜与影视有关的随笔。邮箱:编辑:梁秦稿酬标准:50~100元/千字是否采用外地稿:用外地稿12《北海日报》副刊从周一至周六所设的栏目有:1、蓝土地(温华森)、文化广场(郭铭光)、婚恋·家庭(郭铭光)、衣食住行(刘永平)、银滩(刘永平)、市井生活(温华森)一般是一位编辑负责两个栏目,不大固定,所以找一位编辑给稿就行。1、《桂林日报》(电子邮箱: 所投报刊:桂林日报所投栏目:心事)这个已经没有了。2、《桂林晚报》(《闲情*段子》需要短小的段子和城市笔记稿件。)这个版面也已经取消了。3、《南国早报》报纸名称: (1、红豆副刊:编辑喜欢将稿件按一定的主题或文章风格分期刊出,散文、感悟等,要求1000字左右。有时处理稿件时间较长。信箱: 编辑:刘圆2、非常感觉:采稿内容包括生活小故事、小随笔、小小说,及人生感悟性质的小品文等,主要栏目有"温馨家事"、"围城内外"、"百姓茶坊"、"荟荟众生"、"世相一瞥"、"酸甜苦辣"、"人生五味"、"都市一隅"、"凡夫俗子"、"民间故事"、"咧嘴一笑"等,字数要求1000字左右。邮箱:编辑:刘圆 是否采用外地稿:版面上多半是外地稿3 家庭 )《梧州日报》副刊从周一至周六所设的有关文友可以投稿的栏目有:1、金土地(与文友无关)2、岁月(基本与文友无关)3、生活广场(张建军)(生活类的,800字内)4、鸳鸯江(陆汉迎)(文学类的,900字内)5、读者之声(与文友无关)6、时尚(基本与文友无关)7。法制周刊、理财(基本与文友无关)一般是一位编辑负责1个栏目,比较固定,有专人每天收稿,公邮是稿费全国最低,千字15元-20元,

查不到。因为只有核心期刊才可以在三大网站查到,增刊一般都查不到。

能。 万方知网维普网收录了广西教育增刊发表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